范文一:关于民族平等内涵的若干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民族平等内涵的若干探讨
作者:果建华
来源:《决策与信息 ·下旬刊》 2013年第 02期
摘 要 本文结合民族平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结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对 民族平等的内涵从权利平等、义务平等、民族地区经济区域均衡发展等层面进行了阐释,希望 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关键词 民族平等 内涵 探讨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其基本原则即为 “ 民族平等 ” 。那么,何谓 “ 民族平等 ” 呢? “ 民族平等 ” 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参阅不同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 现,由于不同学者所处的成长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不同,则会得到 迥异的答案。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 断健全,全面构建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以及保持社会整体发展中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逐渐成为目前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中之中。加强对民族平等内涵的探讨,对目前我国 相关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杂的深层次需要,具有 着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实践价值。结合其他学者对 “ 民族平等 ” 内涵的研究,本文认为,对 民族平等的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权利平等
民族平等的探讨之中,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即是 “ 权利平等 ” 。的法国《人权宣言》之中曾经 明确的指出 “ 平等就是人人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 ” 。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区,由于 自然因素,抑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导 致了各民族在实现权利平等的道路上阻碍重重。同时,由于不同民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直 接导致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不同民族所接受权利影响范围,进而 导致权利的实际性缺失。例如,分别处于不同民族的两个学生,由于受到各民族传统观念的影 响,其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是贫富状况、受教育程度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如 何才能够实现各民族的权利平等呢?笔者认为营造一个观念与实践权利平等的社会大环境具有 着重要意义。在社会之中普遍树立各民族权利平等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意识对于人的行为举 动具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如果不能够从人的内心树立各民族权利平等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实 践活动之中,则很难实现民族权利平等。但是,笔者通过对于目前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发现, 民族权利平等,其内涵还在于民族权利具有着一定的补充性。例如,我国针对各民族的不同情 况进行的政策性权利补充制度,等等。
二、义务平等
范文二:关于民族平等内涵的若干探讨
摘 要 本文结合民族平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结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对民族平等的内涵从权利平等、义务平等、民族地区经济区域均衡发展等层面进行了阐释,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关键词 民族平等 内涵 探讨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其基本原则即为“民族平等”。那么,何谓“民族平等”呢?“民族平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参阅不同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不同学者所处的成长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不同,则会得到迥异的答案。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全面构建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以及保持社会整体发展中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逐渐成为目前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中之中。加强对民族平等内涵的探讨,对目前我国相关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杂的深层次需要,具有着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实践价值。结合其他学者对“民族平等”内涵的研究,本文认为,对民族平等的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权利平等 民族平等的探讨之中,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权利平等”。的法国《人权宣言》之中曾经明确的指出“平等就是人人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因素,抑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各民族在实现权利平等的道路上阻碍重重。同时,由于不同民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直接导致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不同民族所接受权利影响范围,进而导致权利的实际性缺失。例如,分别处于不同民族的两个学生,由于受到各民族传统观念的影响,其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是贫富状况、受教育程度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各民族的权利平等呢?笔者认为营造一个观念与实践权利平等的社会大环境具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之中普遍树立各民族权利平等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意识对于人的行为举动具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如果不能够从人的内心树立各民族权利平等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则很难实现民族权利平等。但是,笔者通过对于目前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发现,民族权利平等,其内涵还在于民族权利具有着一定的补充性。例如,我国针对各民族的不同情况进行的政策性权利补充制度,等等。 二、义务平等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受平等权利的同时,还应当共同承担着相同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民族平等的研究之中,虽然权利平等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在满足于对民族权利平等的探讨后,逐渐将目光着眼于义务平等层面,即义务平等也应当内含于民族平等之中。笔者认为义务平等,是权利平等的侧面呈现。义务作为保障人们平等享受权利的重要保障,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处于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大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在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在针对民族地区时往往具有着一定倾斜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的促进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的倾斜不能够自由泛化,进而影响到权利平等以及义务的平等性。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效性的下降。义务平等作为民族平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与研究。 三、民族地区经济区域均衡发展是实践民族平等的重要保证 民族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政治地位的高低。同时,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各民族的平等与繁荣。在探讨民族地区经济区域均衡发展等问题时,需要区分两个重要概念。第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第二,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地区是以特定的一个或几个民族为主体的地理概念,而民族经济突出的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自然会促进民族共同体的发展。笔者认为民族地区经济区域发展是实践民族平等的重要保证。这是由历史因素以及现实因素共同造成的。目前,从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现状来看,一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部分地区甚至还不能够由“输血”状态转向“造血”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在参与全国、全世界大分工时候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区域均衡发展,我国应当在注重对民族地区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软件”的投入。把大量的人才引导至民族地区,进而快速的促进民族地区人们快速的把握最新科技,进而提升其整体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公平、平等、稳定、团结。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均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3(06). [2]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马国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模式. 中央民族大学 2006. [4]王海明.平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范文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平等思想的探讨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平等思想的探讨
摘要: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领导核心,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民族平等
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既是对我国各民族基本情况的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体系中,民族平等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原则。因此,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 就主张国际国内的民族平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制度,少数民族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任何民族对别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宪法还明确规定,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从而,在法律上确保了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分布面积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一律平等地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公民,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当然主人。
一,保护各少数民族平等自由,承认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有的处于奴隶制社会,有的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大都附属于封建领主、大贵族、寺庙或奴隶主,没有人身自由。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争取民族平等,就是要铲除民族不平等的根源--民族压迫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建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接着要扫清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等原因而造成的经济文化上的落后的障碍,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繁荣。
第一 ,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反对民族歧视。在中国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还有数十种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中华民族。中华各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却是“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注:《**选集》第2卷,第2版,第622-623页。) 1956年4月,**发表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列为十大关系之一。**指出:“如果汉人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他还指出:“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主要是汉族的反动统治者,曾经在我们各民族中间制造种种隔阂,欺负少数民族,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就在劳动人民中间也不容易很快消除。” (《**选集》第5卷,第277-288页。)1957年8月,**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
到发展,得到繁荣,所以,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在这个问题上,各民族是完全平等的,不能有任何歧视。”
第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从压迫中获得解放。 “民族地区还有原始公社所有制、奴隶主所有制和封建主所有制” (《**选集》第6卷,第327页)“要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把奴隶、农奴从旧制度下解放出来” (《**统一战线文选》,第323页)“改革是需要的,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落后就不能消灭”(《**文选》第1卷,第164页)。
第三,争取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和进步。
一是规定了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把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繁荣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论及西藏问题时指出,“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文集》第6卷,第312页。) **进而指出:“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就是错误。”“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统一战线文选》第379及383页。) 1957年8月,**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所以,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
二是关于民族发展繁荣根本的任务,八大党章中写道:“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中国共产党必须用特别的努力来改善少数民族的地位,帮助少数民族的自治。努力培养少
数民族的干部,促进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完全平等”。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要使各民族真正平等,就必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统一战线文选》第309页。)
三是强调工业化在民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制定民族地区工业发展规划,论述沿海工业发展对于内地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类论述中有四点值得注意:改变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状态首先必须发展交通事业;应当根据客观上可能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在民族地区逐步举办一些地方工业,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凡在民族地区的工业,都必须注意帮助少数民族形成自己的工人阶级,培养自己的科技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如果真想发展和支持民族地区和其他内地工业,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注:分别见《**统一战线文选》第327页;《**选集》下卷第251页;《**文集》第7卷,第26页。)
四是提出少数民族的发展主要靠少数民族本身发挥作用的见解。**曾对西藏工作作出指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发展,主要靠西藏的领袖和人民自己商量去做,中央只是帮助。”(《**文集》第6卷,第312页。)
二,批判大汉族主义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平等时代的到来,同时也荡涤了几千年的民族压迫。马列主义民族观告诉我们,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之后,在民族问题上要致力于消除各民族之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
实上的不平等。大汉族主义是大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是汉族地主、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新时期创设平等的民族关系的一大障碍。反对大汉族主义思想或残余是党继承马列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客观要求,更是从建国初期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隔阂、民族矛盾的必要的思想建设。
1.把握其人民内部矛盾和思想问题的性质
大汉族主义是思想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建国后,民族压迫制度已根本废除,大汉族主义丧失了其统治地位,但作为原先汉族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民族关系上的反动思想却一时难以肃清,在某些地区和某些汉族干部的头脑中还有可能滋长以致凸现。所以,反对和批判大汉族主义首先要明确它作为思想问题的性质。**指出: “在民族问题上的这两种错误态度,两种倾向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选集》下卷,第11页)**也认为:“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矛盾。”(《**文集》第7卷,第227页)。
2.坚持团结——批判—— 团结的方式和说服教育的方法
**指出,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应当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来解决,就是运用**提出的公式,从民族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我们各民族间进一步团结” (《**选集》下卷,第248页),而不是采用处理敌我矛盾的阶级斗争和武装斗争的方式去解决,否则就会损害民族情感,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另外,批评和教育也要讲究
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持久的进行无产阶级民族政策教育,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进行检查。为此**指出“应该在报纸上根据事实,多写文章,进行公开的批判,教育党和人民。”(《**文集》第六卷,第270页)
3.大力培养民族干部是关键途径
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和马列主义民族观的执行者和教育者,是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的实践者,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离不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大批民族干部尤其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以,批判大汉族主义思想或残余要着重在干部中进行,一方面,大汉族主义思想或残余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汉族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上,所以要培养大批懂得民族政策、具有民族同情心、能够诚心诚意的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干部;另一方面,**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建国以来**文稿》第一卷,第138页)
4.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共同的目标出发
这是反对大汉族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指出:“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必须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共同的目标出发。”(《**选集》下卷,第249页)如果不想到共同目标,就会忽视少数民族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客观存在的落后现象就变成了民族歧视,以至误认为是地方民族主义。这样容易产生误会,造成错误。所以,“我们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批判,以消除或减
少民族歧视的错误和民族分裂的倾向。应该把这个问题提到新的认识上来,不要避讳这种批判…两种错误倾向都是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为了祖国的伟大建设,我们就应当自觉地克服大汉族主义错误和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选集》下卷,第253页)。
中国共产党关于对大汉族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对于开创新时期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新局面做出了卓越的思想贡献和理论贡献,对于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繁荣有借鉴意义。
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保证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措施。新中国成立之初。从1950年起广泛进行试点,建立了一批不同行政级别和多种类型的民族自治地方。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的基本政治制度。**在1959年4月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根据宪法的规定,在保证国家统一、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下,继续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1962年3月,**同志又指出:“在民族工作上,应该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以制度形式切实保障和尊重各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利,但在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时,也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充分听取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按照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行事,多与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共同协商,而不能采取强制的行
政措施和手段。**同志历来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强调解决少数民族问题,要同少数民族商量,尊重少数民族的愿望,真心实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在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认为“少数民族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文选》第1卷,第166-167页) **强调只有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因此“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第843页) 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当作保障各少数民族各方面权利,实现民族平等,消除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
少数民族事务要由各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这是真正贯彻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尊重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十分强调与少数民族一起商量的工作方法,认为汉族或其他先进民族在帮助发展滞后的其他少数民族时,必须多与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商量,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干部人才缺乏的问题更为突出,既要全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各少数民族管理民族事务的权利,但又要派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各少数民族落实各项政策。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还认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们派不派干部? 派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少而精,要派真正能帮助他们的干部,至于用什么名义,这要跟他们商量。” (《**文选》第1卷,第166页)
只有在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意愿和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民族工作,调动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完成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重任。
不仅直接从事民族工作或民族地区工作的同志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意愿,而且党和国家也要从全局高度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愿望和合理要求,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贯彻政策,都必须考虑到各民族的根本愿望。正如**所说: “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文化的也好,现在都要开始去做。所有这一切工作,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他们赞成就做,赞成一部分就做一部分,赞成大部分就做大部分,全部赞成就全部做。一定要他们赞成,要大多数人赞成,特别是上层分子赞成,上层分子不赞成就不做,上层分子赞成才算数。” (《**文选》第1卷,第168页) 对各少数民族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党和国家都应当给予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落实,在民族地区按各少数民族的愿望办事,有助于各方面关系的调整和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少数民族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态,实现共同繁荣,党和国家必须从各民族和各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民族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各民族的发展问题,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准则, 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立足点, 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在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 能否有效地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是检验一个国家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问题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主要标志。**同志曾明确指出, 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 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文选》第3卷,第362页) 。“大陆是中国的主体, 有11亿人口。其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 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 (《**文选》第3卷,第257页) 。它从根本上阐明了实行真正的民族平等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秉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方面继承了民族平等的理论, 另一方面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需要, 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平等, 具有更鲜明的跨时代的内容和特征, 为我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同志1990年9月在新疆视察时的讲话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简明通俗地指出了民族不分人口规模的大小、不分发展历史的长短、不分发展程度的高低都应该一律平等;指出了包括政治上、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和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平等地位;指出了各民族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指出了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必须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同志讲话精神精辟地概括了平等地位、平等权利这一民族平等的核心,深刻地指出了每个民族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和优点、特点这一民族平等的根本缘由,明确地指出了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主义这一实现民族平等的基本前提,从
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含义,是真正的民族平等。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三代杰出领导集体对民族平等的追求凝聚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展示了马列主义者争取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气魄和百折不挠的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了全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他们的探索与实践镌刻着共产党人同民族压迫剥削和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作斗争并走向民族昌盛的非凡业绩。历史已经证明还将证明,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各族人民一定能排除前进中那些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把新中国这个各民族平等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5、6、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文集(第6、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8]周昆云.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平等的构想与追求[J].民族理论,2001.
[9]金炳镐,青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O04.
[10]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范文四:.关于**对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纪念**
本文由 美文派 www.meiwenpai.com 整理发布
论文关键词:**;民族平等理论;丰富和发展
论文摘要:**主张的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发展、锻炼的机会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
**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民族理论政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本文仅就**对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行研究。
一、民族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应当平等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是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认为“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本质上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在这个意义上,一切民族,不论大小,都处于同等的地位,每个民族都是和其它任何民族同样重要的。”**同志在认识世界民族问题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在l947年2月l6日致菲利浦(B(道宁的信中指出:“世界的趋势是走向民族及种族平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肤色,四海之内皆兄弟。”在l957年8月4日的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绝不能说这个民族是优越的,那个民族是劣等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种族主义的想法。”“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只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世界上所以有些民族比较落后,这是环境造成的,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发展和锻炼的机会。”这些论述表明了**彻底的民族平等思想,也是对马列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要坚持民族平等原则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要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就要了解中国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制定适合中国民族基本国情的民族政策,**同志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在古代又是不完全统一的,甚至各民族彼此作战,不是你侵犯我,就是我侵犯你。民族间的互相侵犯,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是很多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由于我国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汉族同化别的民族,别的民族也同化汉族。因此,**同志指出:“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结成了统一而不可分的关系。
**同志指出,在历史上剥削阶级统治下,中国各民族是不团结的,甚至是互相仇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使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过去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改变为平等、互助的关系”。
**同志对我国民族基本情况的观察分析是全面而深刻的,他不仅正确指出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特点,而且指出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不仅提出旧制度下民族关系恶劣的根本原因是剥削制度造成的,而且指出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建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民族平等是**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方面坚持的根本原则。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和各民族无产阶级联合和团结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本文由 美文派 www.meiwenpai.com 整理发布 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同志就教育干部战士,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1943年,他在《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一文中,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充满了大汉族主义的民族优越感和传统的理藩政策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同志通过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赋予了民族平等以真实的内容,并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个根本原则。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上一页1 2下一页
下一篇:甘肃民族地区新形势下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对策
三、要消除民族间经济文化上事实上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落后状态,是由于民族压迫制度造成的,消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他要求先进民族的无产阶级“不仅在于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在于压迫民族即大民族要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废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同志指出: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今天还存在,历史上反动统治压迫的后果也还存在。”我们要把历史上的痕迹消除掉,不是短时问所能做到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要把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状况逐步消除掉,要实行社会改革,这是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本措施。他认为先进民族有责任诚心诚意地帮助后进民族,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四、要尊重民族自治权利、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同志在谈到民族自治权利问题时指出:“民族自治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凡是宪法上规定的民族自治权利,以及根据宪法制定的有关民族自治权利的各种法规、法令,统统应该受到尊重。”他要求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对忽视民族自治权利的倾向进行批判。**同志在谈到宗教信仰问题时指出:信教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思想信仰问题。l950年,他在藏族干部研究班的报告中曾指出:“关于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不可加以干涉,要尊重别人的信仰。”不信仰宗教的人应当尊重信仰宗教的人,信仰宗教的人也应当尊重不信仰宗教的人。
**同志在谈到风俗习惯问题时指出: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宗教信仰还要广泛,也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否则,就容易刺激民族感情。在对待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问题上,**同志指出:“风俗习惯的改革,要依靠民族经济基础本身的发展,不要乱改。”这就是说,风俗习惯的改革必须尊重本民族人民群众的意愿,改与不改,何时改与怎样改,都应由他们自己决定,别人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强迫命令。发展民族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前提条件。
五、要坚持民族语言文字平等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种重要的民族形式,它无论是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还是对人类的繁荣与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志不仅坚决贯彻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组织调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关怀
本文由 美文派 www.meiwenpai.com 整理发布 民族广播事业发展和书报发行工作,而且大力提倡各族人民,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同志要互相学习民族语言、文字,促进相互问的感情交流。他指出:“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于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要帮助他们创造文字。”l956年,在他的亲自关怀下。我国组织了七个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调查。**同志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就少数民族文字的创造和改革发表了重要意见。他明确提出:“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在他主持制定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中规定:在民族教育中,应把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在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民族的文字应该成为第一种文字”。
**同志在谈民族平等时并不是一般地谈民族平等,而是把它同民族繁荣有机地联系起来,他提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民族平等,繁荣才有保障;只有各民族都得到繁荣,民族平等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是任何民族都不能例外的。不能设想让民族地区长期落后下去,这样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就是错误。这是**民族平等理论的一大特点。
总之,**的民族平等思想是彻底的、全方位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并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上一页 1 2下一页
下一篇:甘肃民族地区新形势下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对策
范文五:关于**对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纪念**诞
关于**对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纪念**诞
论文关键词:**;平等理论;丰富和发展
论文摘要:**主张的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发展、锻炼的机会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
**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和主义建设时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民族理论政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本文仅就**对马列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行研究。
一、民族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应当平等
民族平等是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认为“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本质上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该民族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个民族对世界共同宝库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在这个意义上,一切民族,不论大小,都处于同等的地位,每个民族都是和其它任何民族同样重要的。”**同志在认识世界民族问题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在l947年2月l6日致菲利浦(B(道宁的信中指出:“世界的趋势是走向民族及种族平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肤色,四海之内皆兄弟。”在l957年8月4日的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绝不能说这个民族是优越的,那个民族是劣等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种族主义的想法。”“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只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世界上所以有些民族比较落后,这是造成的,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发展和锻炼的机会。”这些论述表明了**彻底的民族平等思想,也是对马列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要坚持民族平等原则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要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就要了解中国民族的和现实,制定适合中国民族基本国情的民族政策,**同志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在古代又是不完全统一的,甚至各民族彼此作战,不是你侵犯我,就是我侵犯你。民族间的互相侵犯,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是很多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由于我国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
汉族同化别的民族,别的民族也同化汉族。因此,**同志指出:“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结成了统一而不可分的关系。
**同志指出,在历史上剥削阶级统治下,中国各民族是不团结的,甚至是互相仇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使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过去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改变为平等、互助的关系”。
**同志对我国民族基本情况的观察分析是全面而深刻的,他不仅正确指出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特点,而且指出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不仅提出旧制度下民族关系恶劣的根本原因是剥削制度造成的,而且指出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建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民族平等是**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方面坚持的根本原则。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和各民族无产阶级联合和团结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同志就干部战士,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1943年,他在《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一文中,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充满了大汉族主义的民族优越感和传统的理藩政策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同志通过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赋予了民族平等以真实的内容,并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个根本原则。
三、要消除民族间文化上事实上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少数民族在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落后状态,是由于民族压迫制度造成的,消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他要求先进民族的无产阶级“不仅在于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在于压迫民族即大民族要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废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同志指出: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今天还存在,历史上反动统治压迫的后果也还存在。”我们要把历史上的痕迹消除掉,不是短时问所能做到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要把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状况逐步消除掉,要实行社会改革,这是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本措施。他认为先进民族有责任诚心诚意地帮助后进民族,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民族平等内涵的若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