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作者:付杨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第 06期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互联网的特征,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提出 了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策略。要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 理技术支撑,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社会治理;创新策略
一、互联网的特征
1、虚拟性和跨越性
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以图像、声音、信息等电 子文本的形式存在。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位置、时空间隔,没有国籍、身份、地 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中进行自由交流。
2、开放性和交互性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消除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界限,也消除了信息 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成员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可 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可以广泛、深入地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 中,甚至起主导作用。
3、多样性和即时性
互联网上拥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种社会突发事件、政府行为、百姓生 活、文化娱乐都有可能成为互联网上的焦点。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是以分秒计算的,一条新 闻或信息发布后,几分钟内数以万计的人就会看到,并跟帖评论,进而产生扩散效果。
4、平等性和自治性
与现实社会不同,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交往权和话语权,网民之间地位平 等,没有明显的隶属或从属关系,无论是社会地位较高的精英阶层,还是草根阶级的普通百 姓,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以平等的关系存在。另外,自由、宽松的舆论环境是互联网得以迅速 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正因如此,互联网具有高度自治的特点,传统手段对互联网的监管显得 力所不及。
二、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范文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社会传播生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社会传播生态
作者:喻国明
来源:《中国广播》 2016年第 09期
【摘要】互联网具有构造社会、市场和行业全新格局的力量。互联网使个人操控社会传播 资源的能力被激活、个人湮没的信息需求与偏好被激活、个人闲置的各类微资源被激活。因 此,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按照互联网的法则和逻辑来重新统合媒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同样,媒体的管理者也要转变角色,从传播机构的管理者到社会传播生态的共建者。
【关键词】互联网 + 传播规则 操作系统 社会传播生态
【中图分类号】 G201 【文献标识码】 A
一、互联网的本质
在 “+互联网 ” 模式下,我们仅仅把互联网看作是一种传播工具、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和传 播平台,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是在原有的逻辑基础上将其作为一种延伸型的工具,即在固有的 发展逻辑和社会运动逻辑基础之上的、按照固有惯性产生的因素和手段。而 “ 互联网 +” 不同, 它是把互联网视为构造社会、市场和行业全新格局的要素和力量,我们是在按照互联网的法则 和逻辑来重新统合我们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在 “+互联网 ” 模式之下,我们虽然有很高的投入并做了大量的实事,如:办了很多网站、 做了大量的手机媒体以及一窝蜂地办客户端,结果是追得很苦、投入很大,但产出却极为有 限,甚至烧钱到血本无归,实际的投入和产出完全不对称。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对 互联网基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的肤浅理解所造成的。
20世纪 60年代,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 ·维纳(Norbert Wiener)提出信息和信息的传播 是使社会得以连接在一起的 “ 黏合剂 ” ,换言之,有什么样的信息传播样态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组 织方式,社会资本的分配、社会动员能力的赋权就会不同。因此,一个社会在传播格局和传播 手段上的任何重大改变都直接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组织方式、构造逻辑和运作法则。从控制论的 角度看,传播工具最为深刻的意义是使社会在要素连接、资源重组和运作方式方面呈现出新态 势、新格局和新构造。
事实上,互联网进入中国社会 20余年所导致的种种改变,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互 联网对于我们社会的本质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新社会的组织与结构方式,是整个社会的 “ 操作系 统 ”—— 只有将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品牌在互联网的逻辑和机制下进行整合和运用,嵌入到互 联网的架构上,我们才能汲取互联网所蕴含的无限资源和种种可能,将其整合、转化为形成功 能、价值的 “ 强连接 ” ,从而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范文三:2011年互联网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011年互联网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行业发展社会环境概述
行业的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其中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容量~年龄结构则决定消费品的种类及推广方式。
互联网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互联网已广泛应用到行政、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社区服务等众多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各级政府网站在公开政府信息~提供行政办事服务和便民服务~开展网上互动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网络教育蓬勃发展~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形式。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在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公共服务的手段和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促进了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社会环境分析
(一)京东涉足在线酒店和旅行预订
2012年2月~京东商城宣布上线酒店预订业务~并正在规划京东旅游频道。京东透露~与其合作的2万多家酒店覆盖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地区。
世经未来点评:
京东商城目标不只局限于简单的在线旅游市场。首先~携程、艺龙是专业旅游在线预订商~而淘宝拥有巨大高黏性客户~但京东商城缺乏旅游预订方面的专业度和客户~其大手笔杀入在线酒店预订~很可能是要做全自己的业态~从整体战略上做到全覆盖。
其次~京东商城一直在谋划上市事宜~因此其增加旅游预订业务的关键可能不在于该业务能为京东商城带来多少利润~而是打造一个更新更好的概念~推进其上市事宜。
总体而言~从主营3C转型网上综合零售商是其现阶段的重要战略目标。目前中国的酒店业还是不够集中~所以一定要通过各种在线预订商进行分销~这也给了携程、淘宝和京东商城一定的商机。
(二)央行公布了获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
2011年5月26日~央行公布了获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27家名单。其中~广州银联、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北京银联商务均属银联系。而上海东方电子支付、海南新生信息技术、北京开联通、上海通联支付、上海付费通、杉德有政府背景。此次发放的许可证全面覆盖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类型。
世经未来点评:
首先~获取牌照的民营企业~多有电子商务实际业务支持~因为行业本身起源于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以及淘宝等网购市场的成熟。
其次~牌照颁发是对企业合法身份的肯定~行业本身发展规律和各公司执行能力,经营水平/盈利能力/治理结构/风险防范,是制约竞争的主要因素。
范文四: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互联网的特征,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策略。要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技术支撑,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社会治理;创新策略
一、互联网的特征
1、虚拟性和跨越性
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以图像、声音、信息等电子文本的形式存在。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位置、时空间隔,没有国籍、身份、地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中进行自由交流。
2、开放性和交互性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消除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界限,也消除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成员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可以广泛、深入地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甚至起主导作用。
3、多样性和即时性
互联网上拥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种社会突发事件、政府行为、百姓生活、文化娱乐都有可能成为互联网上的焦点。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是以分秒计算的,一条新闻或信息发布后,几分钟内数以万计的人就会看到,并跟帖评论,进而产生扩散效果。
4、平等性和自治性
与现实社会不同,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交往权和话语权,网民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隶属或从属关系,无论是社会地位较高的精英阶层,还是草根阶级的普通百姓,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以平等的关系存在。另外,自由、宽松的舆论环境是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正因如此,互联网具有高度自治的特点,传统手段对互联网的监管显得力所不及。
二、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1、网络违法犯罪形势日益严峻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即时、隐蔽等特点,为违法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不法行为迅速增长,利用计算机病毒攻击电脑与网络系统的犯罪活动日趋增多。一些违法犯罪活动不仅涉及普通网民,甚至波及到国家财政、社会保障、交通、能源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
2、互联网环境下的“蝴蝶效应”激化社会矛盾
在互联网空间中,网民可以自由地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言论与看法,这些言论有些是客观事实,而有些受主、客观因素所限,未免有失偏颇。与此同时,这些有害、虚假信息和言论一旦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就会被进一步聚焦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使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激化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
3、网民的非理性表达扰乱正常的司法审判程序
在现实生活中,网民在遇到不公平的对待及权利受到侵害时,经常会利用互联网使事件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在舆论强压之下,公共权力不得不介入,使网民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到网络的力量,无限制地利用网络去主张个人权利,而不去顾及这种权利是否真实有理、是否损害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
4、网络不良文化的渗透对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
在网络开放环境中,各种文化思潮并存、思想意识相互交融,网络文化也行色各异、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负面信息。一些西方国家更是把网络作为进行
文化渗透特别是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在网络上大肆渲染资产阶级价值观,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的树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5、网络公共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网络公共事件发生后,一些网民通过网络沟通信息,激发人们普遍的认同感,并由此开始串联网下行动,之后再通过网络联合走向现实社会,形成有目标、有组织、跨地域的联合行动,有的还会演变成打、砸、抢的非理性运动,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策略
1、创新社会治理理念
首先,利用开放思维广纳民意。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搜集民意,倾听民声,将其作为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使政府的行政决策真正为人民谋福祉。其次,利用合作思维实现多元化治理。要扩大社会治理主体的范围,让普通百姓为自己的事情出主意、想办法,而不再仅仅当看客。再次,用放权思维实现监督管理。当前数量庞大的网民队伍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这其中不乏社会精英人士,他们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客观公正视野广阔、高瞻远瞩的独到见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力量,弥补政府在社会治理监管方面的不足,也时刻警醒政府官员不断提升执政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首先,开辟现代化网络办公新平台。政府部门要尽快普及网络化办公,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操作运用互联网这一先进技术的能力,扩展互联网服务领域,并将政府办公平台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去,在涉及民生最为广泛的领域,探索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交等建设途经,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其次,搭建互联网的政务公开平台。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论坛、政务微博、市长信箱等互联网平台,使民众及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看法和意见在一个合法的渠道内表达出来,避免“投诉无门”的现象发生。
3、创新社会治理技术支撑
一是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监管的技术手段,完善非法网站的发现处置机制,做好净化网络环境的基础工作。二是切实履行互联网实名登记制度,在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协同配合下,逐步建立虚拟人口管控机制,扎实开展网上重点人员管控工作。三是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中心,及时受理网上报警求助事项。
4、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首先,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预警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网络舆情分级制度和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及时捕捉互联网上的预警信号,特别要注意对网络上“意见领袖”式人物的沟通与引导,并建立专业化的网络舆情分析队伍和咨询参谋系统,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潜在风险,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其次,建立网络突发事件及时响应机制。面对突发事件,政府权威部门或主管部门不能封堵消息、掩盖事实,而要及时主动地发布信息,主导舆论,创造有利于事件妥善处置、有利于尽快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舆论氛围。
四、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环境下,政府要成立社会事业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专项组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专项组,具体研究、全面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深化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等文件的出台,围绕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服务体系创新、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推出一系列举措,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范文五:互联网社会容不下“互联网 假证”!
因为警方的持续打击,曾出现在大学周边的“代办假学生证”业务逐渐消失。然而,记者调查却发现,这些商贩摇身一变出现在电商平台上,而且业务范围还增加了办理学生公交卡。从卡贩子手中购得的号称有效期长达7年的学生公交卡,可以顺利充值并享受2.5折的乘车优惠。转行开“网店”的不法商贩,在售卖违规学生卡时竟公然积极发展下线。记者获悉,按照公交公司的规定,非学生使用学生卡乘车被查出将被罚款。(1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假学生证泛滥,让一些不诚信者可以冒用享受优惠,更让很多对学生这些特殊群体有优惠政策的景区和公共交通运输者蒙受损失。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一些游走于街头巷尾的假证贩子也搭上了互联网便车。笔者认为,针对“互联网+假证”及由此衍生的“学生公交卡”,有关部门不能毫无作为,任其泛滥,而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做到信息共享,斩断制售、使用假证的黑色链条。
虽然使用假冒的学生证未必给景区、公共运输经营者带来太大损失。但应强调,在现代社会,任何不诚信的行为都不该提倡,相反应受到严厉惩戒,至少让失信者不能从中获取任何收益。特别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伪造或买卖企事业单位的证件、证明文件、印章,或者买卖或使用伪造的企事业单位证件、证明文件的,可处15日以下拘留。其中,情节严重的伪造企事业单位印章行为,将构成犯罪。对此,公安部门理当主动出击,及时查处伪造学生证并使用者。
作为涉事学校、公用企业既电商平台,也不能熟视无睹,理当积极应对,以免假冒学生证呈泛滥态势。在全面推行实名制的大背景下,电商平台应该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等为基础,加强实名制落实,综合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筛查可疑商家和买家,并将数据提供给监管部门,让假冒学生证及“学生公交卡”的制造者、销售者、购买者、使用者均受到惩罚。
同时,各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理当与当地地铁、公交等公共运输集团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将在校学生的入学、毕业、注册等关键信息共享至该部门,退一步讲,也可由学校批量给新生办理公交卡并设定失效时间。这样以来,方可有效避免利用假冒学生证办理“学生公交卡”事件的难以遏制,并能及时发现利用假冒学生证投机取巧者。
此外,还有必要对现行的学生证升级换代。当前的学生证主要是在纸质证件上粘贴照片并加盖印章,伪造、变造非常容易。这样的话,导致不能与各地教育部门信息共享的景区很难识别假冒学生证。为此,可借鉴目前的社保卡模式,学生证与银行卡合二为一,证件表面主要记载照片、身份证、学生证号、就读期限等必要信息。要求享受学生优惠待遇者必须使用该银行卡以银联支付的方式支付景区门票。这显然极大地提高了造假成本,让假冒学生证无用武之地。
互联网社会不该让“互联网+假证”大肆泛滥,更不该在打击假冒证件的道路上毫无进展。各职能部门理当摈弃故步自封、各自为政的传统思维,向互联网求解,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借助科技手段,有效信息共享。以此斩断黑色链条,让制售、使用假冒证件的失信者无处生存,寸步难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