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有关仁的成语
有关“仁”的成语
? 仁浆义粟 ? 仁人志士 ? 仁心仁闻 ? 仁义君子 ? 仁者必寿 ? 仁民爱物 ? 仁柔寡断 ? 仁言利博 ? 仁义礼智 ? 仁者不杀 ? 仁人君子 ? 仁同一视 ? 仁言利溥 ? 仁义之兵 ? 仁人义士 ? 仁心仁术 ? 仁义道德 ? 仁义之师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仁者乐山
? 仁者能仁 ? 仁至义尽 ? ? 不仁起富 ? 不仁之器 ? ? 大仁大义 ? 大仁大勇 ? ? 含仁怀义 ? 假仁假义 ? ? 见仁见智 ? 渐仁摩义 ? ? 君仁臣直 ? 宽仁大度 ? ? 沐仁浴义 ? 内仁外义 ? ? 色仁行违 ? 深仁厚泽 ? ? 施仁布泽 ? 同仁一视 ? ? 刑仁讲让 ? 修仁行义 ? ? 以仁为本 ? 至仁忘仁
? ? 奉扬仁风 ? 你不仁,我不
义
? ? 知水仁山 ? 志士仁人 ? ? 残虐不仁 ? 残忍不仁 ? ? 妇人之仁 ? 观过知仁 ? ? 狼戾不仁 ? 麻痹不仁 ? ? 求生害仁 ? 取义成仁 ? ? 舍身成仁 ? 宋襄之仁 ? ? 一视同仁
? 一视之仁
? ? 交易不成仁? 买卖不成仁义
义在 在 ? 伯仁由我而死 ? 成仁取义 ? 当仁不让 ? 假仁假意 ? 居仁由义 ? 履仁蹈义 ? 亲仁善邻 ? 施仁布德 ? 为仁不富 ? 煦仁孑义 ? 至仁无亲
? 谦恭仁厚
? 宅心仁厚 ? 法外施仁 ? 积德累仁 ? 麻痺不仁 ? 杀身成仁 ? 为富不仁 ? 止戈兴仁
?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不仁不义 槌仁提义 蹈仁履义 假仁纵敌 绝仁弃义 没仁没义 求仁得仁 施仁布恩 为仁由己 依仁游艺 蔼然仁者 义浆仁粟 残暴不仁 发政施仁 见智见仁 麻木不仁 尸鸠之仁 煦煦为仁 仗义行仁
范文二:孟子有关“仁”的论述
孟子有关“仁”的论述
孟子是战国时期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据《史记》中记载孟子是拜孔子子孙——子思的门徒的门下,继承了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的史书《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论,集合了孟子的政治思想观点,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这是在孔子提出“仁”的基础上,加以“仁”更加丰富的内涵,使得儒家思想的中心更加鲜明,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仁”的道德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是有孔子提出并加以说明的。主要是从“仁者——爱人也”的观点出发,围绕着为人的本性而谈的。在孔子认为,“人而不仁,礼如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里的“礼、乐”传自西周的文化,孔子放弃谈西周文化,而从“仁”出发,目的是让人们从道德上寻找实现自我的途径。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解释“仁”是由“礼”和“孝”来加以说明的。从孔子的“仁”之道,我们可以看出,它提出的儒家思想主要是让人们发展自身内在的潜能,积极行善,用真心诚意来对待别人,建立良好的自身品格,才能在成就自我,在社会上有所表现。
继孔子之后,孟子从“仁”的思想出发,并把它发扬光大。“仁”更加具体化,范围扩展到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因此儒家思想在孟子的时期,已经全面地延伸,为人民、社会奠定思想的基础。孟子也提出“仁政”的观点。“仁政”主要以人民为核心,强调施政的目的是对人民有同情心和爱心。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sharing of regional features,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unction centre. Transport to Yibin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 and its supporting r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radiation to surrounding cities of Yibin is not strong, the advantage is not fully utilized, it must be by improving city
孟子“仁政”的基础是“性善论”。早在孟子之前,孔子就有“人出生时,人性相近”的论述: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孔子的“人性相近”的思想意义是针对“人天生有善恶之分”和“人天生就有优劣等级之分”的思想相对立的。孟子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性善论”。孟子认为:人出生时,人性是善的。(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以水来作比,认为“人性向善”是自然而然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至于后来变成恶人的人,孟子的解释是:“恶”并不是人的本性,只是由于形势所迫,人才迫不得已做了坏事。这里的“形势所迫”指的就是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不好的客观环境会产生人性的歪曲。 孟子的“性善论”的目的并不是强调人的先天带出善心的一面,而是说人本性都具有求善的能力。既然每个人都有求善的心,那么在此基础上,孟子就提出了人要在后天的自身发展中,增加修养,分辨善与恶。孟子在“人性向善”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仁政”思想是孟子提出性善论的目的所在,也是儒家思想作用在人与社会达到和谐的体现。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提倡在政治上要“以人为本”、“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是大胆而有力的,因为他从人民出发,更加认同人民的重要性。在政治上,百姓不但会但有自己,也会为国君、国家而担忧。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sharing of regional features,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unction centre. Transport to Yibin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 and its supporting r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radiation to surrounding cities of Yibin is not strong, the advantage is not fully utilized, it must be by improving city
子?梁惠王》)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影响很大,以后朝代的君主、改革者都会根据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确立自己的政治态度。不但如此,孟子也主张用正确的思想观教化人民。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也。”(《孟子》)所以,他认为教导人民用正确的思想去思考问题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
孟子“仁”的论述,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由孔子、孟子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的思想内涵极为丰富,从人的内心出发,涵盖了人文、自然和社会等方面,但是归根结底,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主要围绕着人的爱心和善心,在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强调了人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现今社会中,人更加重视自我价值。如果现代人能够理解孔子“仁”思想和孟子“人性本善,注意个人的道德修行,发挥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思想,那么人就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能处理得很好,达到和谐。孟子学说对儒家学说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孟子与孔子的学说结合,形成了中国儒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sharing of regional features,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unction centre. Transport to Yibin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 and its supporting r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radiation to surrounding cities of Yibin is not strong, the advantage is not fully utilized, it must be by improving city
范文三:《论语》中与仁有关的文句
以下摘选的是《论语》中与仁有关的文句,请阅读
学而篇第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篇第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雍也篇第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篇第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泰伯篇第八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罕篇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第十三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阳货篇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微子篇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子张篇第十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尧曰篇第二十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范文四:有关“仁”素材
“仁”相关材料
有关名言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公灵公》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战国策·燕策三》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庄子·天地》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韩 婴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颜子推
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博爱之谓仁。 ——韩 愈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吕氏春秋》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 子》
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智人不诈,仁人不党。 ——《国语·晋语六》
仁者荣,不仁者辱。 ——《孟 子》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
去不仁则仁存。 ——程颢、程颐
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叔本华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 ——《礼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仁以为己任。 ——《论语》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谭嗣同
有关故事:
① 杀身成仁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问仁德忠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怎么办?孔子说:“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回答必须从上面作起,带动百姓效仿。
【典故】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释义】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
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相近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成语例句】
◎ 你看每当国家危难的时候,谁都把国家民族的生存胜利放在第一,所以毁家纾难的,杀身成仁的事很多很多。 ◎ 不错,现在是我们杀身成仁的时候了。
②《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③仁义胡同
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
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④孔子说仁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孔子后,拔起剑就舞,舞毕问:“老师,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范文五:有关大寒的古诗
有关大寒的古诗,摘录,
一、题浮光丘家山寺,年代:【宋】作者: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二、和仲蒙夜坐,年代:【宋】作者: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三、游慈云,年代:【宋】作者:陈着,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闲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四、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年代:【宋】作者: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五、永乐沽酒,年代:【宋】作者: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六、大寒,年代:【宋】作者: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七、顾渚行寄裴方舟,年代:【唐】作者:皎然,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鶗鴂鸣时芳草死~
山家渐欲收茶子。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大寒山下叶未生~
小寒山中叶初卷。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家园不远乘露摘~
归时露彩犹滴沥。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女宫露涩青芽老~
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八、《和仲蒙夜坐》,【宋】 作者:【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九、《题浮光丘家山寺》,【宋】 作者:【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十、《游慈云》,【宋】 作者:【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十一、《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宋】 【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十二、《永乐沽酒》(【宋】 【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