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报告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作用。如今随着教育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分析探讨目前班级管理面临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研究
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如果不好好管理,将会对班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表现为: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心理容易偏激。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甚至学会了打架、喝酒、抽烟、赌博等。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在13-16岁左后,正是青春期,身心快速发育,是从少儿时代所具有的依赖心理向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过渡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心理起伏变化大,是比较难于管理的时期。的完成。”([美]杜克主编《班级管理》)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初中阶段学生的管理成为初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棘手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管理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里,尤其是学生班主任的工作问题,另外还有任课教师管理等多方面共同造成的,其中班主任和家庭是两个主要的方面。其中家庭对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溺爱,另一个是唯学习最重两种思想。其中溺爱主要因为现在家里孩子少,很多家庭是八位家长守着一个孩子,疼爱情有可原,但过分的溺爱就会使得孩子不懂的珍惜亲情、珍惜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很多不良习惯随之而来,这也会给生活造成上很多不良习惯。唯学习最重主要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大量的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各种课外作业,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比学校更紧张,造成孩子们压力过大。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是相反的情况,只顾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这也是不对的。班主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等方面,很多班主任管理方式粗犷,动不动就大声训斥,甚至还有罚站,在个别农村中学还有体罚的现象。所以,不能用心交流,不能真正关心学生内心的想法,不能了解他们生活与学习的问题,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是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任课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但是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主要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比如很多教师仍然存在过多关心学习好的,而忽视学习差的等问题。
一
1.从理论维度看,班级教育管理理论底蕴亟待增强。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
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许多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认为学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二是“应试教育”的枷锁,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教 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学校只能体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老师身上,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同样面对这些问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三是形式主义的检查,使班主任老师忙于应付。
2.从设计维度看,班主任管理决策亟待改变。班级是一个教育管理系统,又是一个自我教育管理系统,其功能的实现既受到班级系统内部要素、结构和运作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班级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班级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和班级其他各种因素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具体实施的对策和举措进行正确的决策。 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切实际和班级管理者没有注重综合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现象严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学研究不深,以至于对班级管理的组织行为,班级内部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不知所以。二是教育工作方法的简单化。批评教育乃至惩罚是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之一,多数老师爱用这种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许多老师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把一些本属心理上的问题升格为道德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学校功能的萎缩。三是联系不够,班主任不能与任课老师协商本班的教育问题,证明其有形成教育合力的意识;在处理家庭和学校关系时,班主任老师很少或从不家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沉重的课业、班务负担占满教师的全部工作时间。
3.从操作维度看,管理观念和能力亟待提高。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操作情况不尽如人意,平均积分均不能达标,中小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且小学略好于中学。主要表现在:一是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学生几乎没人参与过制定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必要让学生参与,其实,班级管理是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而真正有效的管理是学生自我管理,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怎么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呢?二是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不高。学生对班集体的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师的不满意而引起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㈠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现在农村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如果不好好管理,将会对班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表现为:农村小学条件艰苦,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1些教学点撤消与合并,中心小学办成了寄宿制。而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心理容易偏激。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甚至学会了打架、喝酒、抽烟、赌博等。
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管理随意化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不少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
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2、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1)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当代小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通过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上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如考勤、清洁、纪律、学习、行为规范的管理。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文化课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他积极思考,乐于钻研。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意味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班主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在学习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常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以管理学习秩序代替学习管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3、班主任权威绝对化
大部分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322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没有一人参与过制订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67%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过或见过计划或总结,58%的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必要让学生参与。班主任权威的控制主义管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品格的发展,造成多数学生只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4、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化
班主任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不注重教育方法。
班主任教育方法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在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情感沟通为主的占19%,以实践锻炼法为主的占14.3%,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疏导法却较少使用。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有的一味批评惩罚,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班主任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恶语批评、讽刺还会酿成严重后果。有一首“挨打歌”说:“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痒不吭声。”这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抗拒心理。
5、评价学生主观化
学生评价是就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观点固定
化等问题。
一方面班主任常常以成绩好不好、是否听话、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把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视为一族,而把那些学习成绩差的、调皮捣蛋学生当成另类,进而把学生区分为优、劣两种。这种评价只关注学生的智育,没有全面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用单一的标准去塑造学生,用固定的框架去剪裁学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片面发展的人。
另一方面,班主任仅以学生现有的表现评判学生。认为好的学生总是好学生,差学生不会变好。用这种“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长处和特点,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可能被泯灭。这种只重视学生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不注意对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的静态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许多学生没能得到很好发展往往缘于班主任不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没有创造使学生充分发展的条件,没有给予学生激励他们发展的评价!
㈢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班级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从主观上讲是由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欠缺以及教育管理观念落后,从操作层面上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此外,尚未形成对班级工作、对班主任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都导致了班级管理中问题的存在。下面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1、班主任教育观念滞后
目前的小学教师,一般都没有受过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训练,承担班主任工作的人,多半是在自己实践摸索中积累经验。对于班级管理所需要的理论,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班级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知识,他们掌握较少,这导致了小学班级管理缺乏理论指导。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欠缺,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是班级管理中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
(1)对班级的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
学生的首要属性是“学习者”,其基本任务是学习。是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作准备的“奠基性学习”。而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得以建立,首先是,基于其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班级组织可视为社会向青少年提供的一种在校期间群体生活的基本环境。班级组织所产生的首先是与其成员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①班级的社会化功能。班级是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单位。班级履行社会化职能,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和人际交往关系中,以班级的组织目标为导向,借助课程、集体规范、班级文化等载体,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转化为社会成员。班级的社会化功能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第二,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第三,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第四,培养社会角色。
②班级的个性化功能。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化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环境和教育的社会化影响为媒体,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内化”机制,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班级的个性化功能在于发现每个学生个性的潜在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以根据差异确定可能塑造的方向。
③班级的满足化功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需要,如交往、归属、爱、自尊等心理需要以及在外部社会要求影响下产生的学习需要,是班级承担的重要任务。班级要通过功能性活动让学生个体的这些不同需要得到各自不同的满足。
从上面班级的功能可以看出,班级是一个多功能的载体。它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发展学生个性和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的重任,而教学功能仅是班级功能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智育,还要发展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的功能没有全面的认
识,就会把班级仅仅视为教学组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忽略了班级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性系统,囿于一种功能而不顾及其他,难以造就素质全面的人,会贻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对班主任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
班主任明确自身的地位作用是他们正确开展工作的前提。首先,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班主任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是学生活动和交往的指导者和学生的心理保健者。其次,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对班级的发展而言,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管理活动的指导者。再次,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班主任既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教育影响,又要协调学校内部各因素的影响,使来自各方面的影响都紧紧围绕班级目标而发挥作用。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班主任对自己的地位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导师”作用,只会以成绩的要求代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导致学生的片面性发展、暂时性发展。认为班主任是学生的“看管者”,以“管”学生的角色出现,这样就会居高临下,从而导致班级管理的随意性、主观性。忽视自己的协调者角色,就会封闭地管理班级。
(3)对学生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
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学生是主体的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其次,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个整体的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各有个性的学生个体组成的,班主任面对的是由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学生的个性是他们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个性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有进步和超越的可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从自己的特点出发为社会做出不同的贡献。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对于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再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学校教师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班主任要大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并不断创造条件促进他们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就导致了班主任权威的绝对化,班级管理内容的片面化,评价学生的主观化。
2、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在我国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缺乏之间的矛盾。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关注考分,对班级管理产生了不正确的导向。
(1)偏重智育,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不少地方以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以教学成绩来评价一位教师,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实质是以智育的状况作为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智育方面你追我赶,费尽心机,无暇旁顾。
(2)偏重统一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没有贯彻全面育人的方针。而且考试仍是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分数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们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管理,学生较少拥有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的权利。应试教育只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束缚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3)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的需要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决定教育内容的依据。由于升学考试只涉及到知识的积累与提取,因此教师们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知识只是机械地背诵和复述,对号入座,而不去理解知识的涵义,缺乏对知识的验证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教师们是考
什么教什么,学生是教什么学什么,至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很难有一席之地。
3、没有形成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乃至学校的全局工作,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班主任工作,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关系到学校的德育目标能否实现。但在目前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工作态度和工作量的评价。而忽视对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效率的评价。第二,注重工作结果的评价。学校领导往往根据班主任所带班的学习成绩、出勤率、卫生、纪律状况来评价班主任。这就造成了班主任将主要精力放在常规管理上。至于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创造精神等则无法摆进工作日程。第三,评价指标过空或过细。第四,评价方法单一、僵化。主要由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导致了班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
四、小学班级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的途径与策略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作用。
近年来,不少管理中都提出了要“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这是将“人”与其他管理要素的管理作用相比较得出的重要结论。“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多元的,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还包括管理的人文环境,就学校而言,“以人为本”涉及到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的。作为班主任,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去做,而更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体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尽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被尊重感和归属感等需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校以我为荣”的人生价值。 过去,班主任的管理失范存在两种极端行为:一是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使学生缺乏指正的机会而无视班主任的存在。二是班主任对学生的问题过于敏感,动辄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惩罚,学生抵制班主任导致行为失范。究其原因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权威,自己高于学生,面对学生耳提面命,结果使学生产生了反感,甚至漠视班主任的行为,这就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用情感与学生平等相处。因此班主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班主任与时俱进的要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班主任所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矛盾研究
一、打工热潮与留守儿童教育的矛盾
如今,随着此起彼伏的打工热潮,农村青壮年可以说是“倾巢出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随之出现,愈来愈多,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非常突出。尽管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计划”等政策,为农村孩子上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组织进行特别的教育,但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空白的,亲情之爱是缺失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发展难以健全。这样,班主任,既当老师教书育人,担当学生“父母”的许多责任,做家长的工作,操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安全、心理??忙得一塌糊涂,但教育的效果甚微。
二、教学成绩与品德、心理教育的矛盾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目前农村,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依然主要是考试成绩——直观、鲜明、易操作,这样,考试“指挥棒”的威力依然很大,很自然将新课程又引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无怪乎人家都说农村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千中心万中心,教学永远是中心;千条线万条线,教学质量生命线”,而“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往往是一种口号。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也失去了往日的清静,加上影视、网络等进入农村生活,农村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而单一的评价机制,单纯抓教学、一味抓成绩,导致学生的品德教育空洞,心理教育缺失。农村学校非但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机构,就连教师对心理知识也知之甚少!一切言行都不离其“心”,“心”对了,一切都对了!如果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高度的重视,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一切教育都无从入手。
三、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开发匮乏的矛盾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教科书不再是课程的全部,仅仅是教学的依托或参考。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教育者对现有的资源认识不到位或能力不足而未能开发,导致教学还是大一统,地方、校本课程大多是空白。这样让课程与学生脱节,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的生活脱节,无经验的支持,无趣味的吸引。这样,班主任的工作也如同空楼阁!
四、网络学习与网络游戏的矛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人们立身和发展之本,有人说以前的文盲是不识字,现在的文盲是不懂计算机,将来的文盲是不懂网络。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社会,交流互动??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不遵守网络规则,抵挡不住诱惑,就会反受其害。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往往会掌控不住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在虚幻的时空不能自拔的大有人在。在农村,有学校的地方,一般就有网吧,经营业主就是冲着学生来牟利,这就给班主任工作出了一道新的难题。
五、理想教育与现实影响的矛盾
学校是圣洁的殿堂,是一方净土,可是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无奇不有,良莠不齐。学生在学校好长时间学到的东西,到社会上一下子就变了味。比如,小学生在学校拾到东西就交公,看到垃圾立马拣掉,可一出校门,看到的有小偷小摸、有随地扔垃圾,孩子要做好事,大人却说是“管闲事”??理想与现实是如此的反差。还有,在打工热和就业困难引起的新的“读书无用”思潮下,有些学生竟然小学未毕业就走出校门,投身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之中,留住学生已成为班主任的第一要务。
六、安全管理与活动开展的矛盾
近几年来,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安全成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孩子要全面发展,就还得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可是,许多领导和教师为了预防安全和维护稳定,索性不敢开展什么活动。不少农村中小学就是连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也没有正常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为一句空话。有的学校没有举行过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拔河比赛;也有些学校从来没有举办过文艺演出和运动会;许多学校没有举办过大中型的校外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秋游、野炊等??生命安全与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新时期,新矛盾,对班主任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只能与时俱进,分析新形势,面对新问题,化解新矛盾,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班级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家校联系,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要明确和靠实家长的重任。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前途。《义
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有让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部门和学校必要时要动用法律武器,强行让孩子的家长履行监护和教育孩子的义务,为下一代,为民族的明天负责,确保家长不缺位,家庭教育不缺失。二要借住妇联、团委等机构整合一切社会力量,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在经济上不困难、物质上不缺乏、教育上不缺位、情感上不缺失??三要充分发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功能和作用。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认识到自己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太多太多,以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回报社会。要创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丰富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校德育工作走出真空,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同时,要在所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普及教育心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师们的教育能力;同时,还要尽力在学校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必要的心理辅导课程,经常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以防患于未然,引领学生顺利跨过一道道坎;另外,有条件的话要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个别咨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育教学才能畅通无阻!
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带领孩子走进生活,有效开发利用;结合农村的生活,开展内容广泛且切合实际的劳动技术教育课;利用农村的传统活动,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在各类活动中进行技能教育、安全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日渐加浓,综合素质会逐渐提高。
4、改变教育理念,改善班级管理方式
农村班主任,不要以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要细心发现“不起眼”的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信心;要充分、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教育教学上要分类分层,照顾学生的差异,尤其是给孤苦无助的学生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关爱。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孩子自由飞翔。
5、重视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抗诱惑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思想纯洁,积极向上。面对网络及外界的不良诱惑,能做到明辨是非,区分真假。
新时期班主任要坚定教育的信念,淡泊名利,不断武装自己,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班主任才能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才能让学生在认识上提高,思想上纯洁,心理上积极健康,人格上健全。
总之,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开辟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调动其内在需要,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最高层次,真正体现出管理的效果。
中小学班级管理诸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一方 面,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根据班级教育管理的规律指导班级管理的实践,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班主 任工作的研究。要认真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范文二: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5日到2010年8月2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镇
调查对象(印章):荒佃庄中心小学,周庆恩中学,昌黎县第九中学
调查目的: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学校,因此,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的家乡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镇(村)与省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教育状况即人才状况。为了了解家乡中小学的教育状况,暑假期间,我来到坐落于荒佃庄镇的一所小学——荒佃庄中心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周庆恩中学,以及一所高级中学——昌黎县第九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国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经费,大部分还是用于城市重点学校的发展上,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很是不足。在调查过程中,这三所学校的校长们表示,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十分乐观。
1、虽然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教学楼,但厕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制约,厕所大部分置于楼外,且距离教学楼较远,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个左右),对全校那么多师生来说,上厕所也是一种困难。
2、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四副,乒乓球台二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到两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5、图书量为10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
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
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8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期末统考、会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
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价钱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
金中绝大多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
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
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三、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同志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机会,感谢家乡中小学校的配合,我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抓紧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这样,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村教育才会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范文三:中小学的教育调查报告
为使本次教育实习能顺利进行,下面提出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试行计划,供各混合编队教育实习队灵活掌握使用,并欢迎各方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 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
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⑤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2、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做法。原则上一个实习生下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实习要在原班主任领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①在1~2周内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求、班活动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集体工作措施)。 ②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③每个实习生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组织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
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读、早操、文体活动、检查教学日志、检查卫生、批改周记、家访等。
⑤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生必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个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三、 教育实习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XX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到实习学校之前,用课余时间作准备。实习回来后,用三周课余时间上汇报课和复评成绩及总结经验交流。实习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课余时间)
① 省内分片负责教师与实习队长到各实习学校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和内容。省外实习队由实习队长打电话与有关学校落实各项安排。
② 实习队长召开全体队员会议,落实个人的实习任务、内容。
③ 召开实习队长、带队教师会议,部署实习队有关管理工作要求。
④ 学习教育实习有关文件:教育实习工作手册、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广东省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实习队员根据实习课程的要求进行备课、预讲、微格教学。各院、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备课、预讲及其它教学技能训练。
⑤ 各院系领导做教育实习动员,加强纪律教育,强调树立“华师人”形象。
⑥ 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
⑦ 9月19日各实习队长可根据本队具体情况确定出发时间,但不得迟于20日。省内各实习队应于出发前一、二天派人先去实习学校,协助实习学校安排好实习生办公、食、宿,做好全体队员到实习学校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外实习队应在出发前告诉实习学校出发时间和乘车的班次以及可能到达的时间。
2.见习阶段(9月19日至9月24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见习时间)
①到达实习学校后,分别请实习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
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教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
②实习生下到班与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③听原科任教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④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备课、预讲。
范文四:中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对中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校——一个令人充满慈爱的地方;中小学生——祖国重担的传递者;中小学教育——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教育要从孩子开始抓起,青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这次走访了小学,给我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其中最强烈的不同感受就是:现在的孩子不仅重视文化教育,而且也开始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具体的内涵是这样的: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回想起我们的还提时代,只知道要好好学习,考试成绩一定要好,很少有同学去注重素质的培养,只有个别的同学会去学学钢琴,学学绘画,练练武术。现在而言可就大相径庭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的素质提高了,也更有远见了。很多小朋友每逢周末和假期,就会去上兴趣班,学琴,学舞蹈,学美术,上奥数,上英语……这些都是很普遍的事。看着孩子们在来来往往的公交车上,背着画架,背着琴,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曾经那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应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它学科的完全的应试教育已经得到了一些改善。虽然这其中不免有一些“嫌疑”,像钢琴过十级中考能加分之类的政策提高了孩子们学钢琴的兴趣,但是这总体的趋势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走访完小学,接着又到上高中的母校去看了看。高三的学子们已
经开始上课了。
2008年秋季,新疆全面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11年的高考制度也相应做出了调整。新疆2011年高考首次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地方和学校考试(考查)成绩纳入高考招生录取时的参考分数。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政策标志着新疆的一考定终身模式将成为过去,万军挤过独木桥的现象将有所缓解。看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改革,然而落实到实际——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中国几千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
经过对高中同学的走访,我发现了:尽管提出了改革,高中的学生们还是只有一个目的——高考要考好,要考个好大学。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为了高考的分数而学习的。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很多同学只是抱着“能过就行”的态度对待测试,但是当他们得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换算成分数作为招生参考时,“高考一分决定命运”的思想让很多同学申请补考,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能够为高考录取增加筹码。
同样的,英语的听力也是如此。当高考要考听力时,师生们都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练习听力,然而当得知高考不考听力时,就把听力彻彻底底的丢到一边。听力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倘若学了十几年外语,都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学习的意义也不是很大了。
这些行为赤裸裸的表现出了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有专家曾说过:在中国高考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很难改变现有的教育制度,什么样的改革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吧,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
大赛中,很多荣誉和桂冠都属于中国学生,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学生的专利,然而在诺贝尔奖面前,100多年里至今没有仍然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席位。真是可悲,可叹!
还记得初中外教课上,来自美国的年轻老师,口若悬河的给我们介绍她自己的家乡——犹他州,想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家乡又有多少了解,知道家乡有多少人口吗?能画出家乡的地图吗?了解家乡有哪些长住民族吗?
平日的生活中,我们一味的追求试卷上的分数,小学到高中为了考试能考高点分,到了大学为了期末考试不要挂科,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除此之外,也没有做一些多么有意义的事情,青春也就这样一点点的消逝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祖国的花朵需要用心去呵护。我们崇尚素质教育,羡慕欧美教育,这些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在舆论自由的社会里,人们都应该畅所欲言,为中小学的教育献计献策。
范文五:关于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的调查报告
新闻调查: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成立家长
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针对新闻《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新秦调查[searchina.net.cn]在2012年3月14日从“觉得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否推动学校改进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对1087位受访者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受访者年龄,性别等比例基本与互联网人群分布相同。
觉得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否推动学校改进管理
34.31%的受访者认为“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其中20岁以下、女性受访者所占的比例比较高。
28.33%的受访者认为“不能,容易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其中20岁以下、女性受访者所占的比例比较高。
37.53%的受访者认为“说不好,需要实践的检验”,其中20岁以下、男性受访者所占的比例比较高。
觉得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否推动学校改进管理,
选项 男 女 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 31.33% 36.55% 不能,容易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27.68% 28.82% 说不好,需要实践的检验 40.99% 34.94%
20岁以下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20-24岁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25-29岁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30-34岁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34-39岁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40-44岁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45-49岁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50岁以上的受访者选择能,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最高。
觉得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否推动学校改进管理,
选项 20岁以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岁以
下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上 能,家委会可参与46.67% 34.92% 38.81% 33.21% 32.24% 38.71% 23.08% 31.37% 学校管理
不能,容易流于形6.67% 28.57% 23.88% 31.73% 27.32% 28.23% 36.92% 27.45% 式,成为摆设
说不好,需要实践46.67% 36.51% 38.31% 35.06% 40.44% 33.06% 40.00% 41.18% 的检验
本调查报告由新秦调查(searchina.net.cn)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