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中文名:华 罗庚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江 苏金坛
出生日1910年11月
期: 12日 毕业院清华大学 校: 主要成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就: 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优选学》《高等数学引论》品: 《从杨辉三角谈起》
逝世日1985年6月
期: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成就: 华氏定理 华-王方法 12日
职业: 数学家
往事略集
华罗庚确是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早年学习时期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规划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国际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是一个难以比拟的天才。
人民科学家、世界数学大师
他是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主要成就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 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
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并有多部专著和科普性著作。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
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同行评价
著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
?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卓越的价值。?
哈贝斯坦:?华罗庚是他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美国数论学家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些结果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结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读书清华。浮四海,从哈代,访俄师,游美国。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雅篇艳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王元先生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一般只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比如我自己,就
是在分析方面;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贡献。 吴耀祖:?华先生天赋丰厚,多才好学,学通中外,史汇古今,见识渊博,论著充栋。他的生平工作和贡献,比比显示于他经历步过的广泛数学领域中,皆于可深入处即深入探隽,可浅出的即浅明清澈,能推广的即面面推广,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我没有元老他们这么幸运,能够成为华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看来,没有成为华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遗憾,?但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华老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 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
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 ,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基础没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较困难。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
珠。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编辑本段往事略集
华罗庚确是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因为有这个名字,我们的国家才没有在国际理论科学界中被人遗忘;因为有这个名字,在一片荒芜的中国理论科学界中,才存在着一些可足欣慰的希望。
早年学习时期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
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受感动,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
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日文、匈牙利和中文版(华罗庚本要因这本书获?斯大林奖?,可斯大林去世了)。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并在那里治好了腿。
回国建设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气氛,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
范文二:华罗庚简介-华罗庚资料简介-华罗庚简介100字-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资料简介-华罗庚简
介100字-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华罗庚简介(1)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金坛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1950年3月16日,回到祖国怀抱。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华罗庚简介100字】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评价】
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
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华罗庚人生经历】
早年学习时期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1925年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
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后来,一位
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
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范文三:华罗庚的资料.doc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中文名:华罗庚 毕业院
清华大学
国籍: 中国 校:
民族: 汉族 主要成
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出生地:江苏金坛 就:
出生日1910年11月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优选学》《高等数学引论》期: 12日 品: 《从杨辉三角谈起》
逝世日1985年6月政党: 中国共产党
期: 12日 成就: 华氏定理 华-王方法
职业: 数学家
往事略集
华罗庚确是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早年学习时期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规划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国际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是一个难以比拟的天才。
1
人民科学家、世界数学大师
他是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主要成就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 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
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并有多部专著和科普性著作。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2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
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同行评价
著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
?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卓越的价值。?
哈贝斯坦:?华罗庚是他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美国数论学家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些结果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结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读书清华。浮四海~从哈代~访俄师~游美国。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雅篇艳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王元先生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一般只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比如我自己~就
3
是在分析方面,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贡献。
吴耀祖:?华先生天赋丰厚~多才好学~学通中外~史汇古今~见识渊博~论著充栋。他的生平工作和贡献~比比显示于他经历步过的广泛数学领域中~皆于可深入处即深入探隽~可浅出的即浅明清澈~能推广的即面面推广~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我没有元老他们这么幸运~能够成为华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看来~没有成为华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遗憾~?但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华老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
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
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 ~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4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基础没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较困难。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
5
珠。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编辑本段往事略集
华罗庚确是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因为有这个名字~我们的国家才没有在国际理论科学界中被人遗忘,因为有这个名字~在一片荒芜的中国理论科学界中~才存在着一些可足欣慰的希望。
早年学习时期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
6
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受感动~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
7
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日文、匈牙利和中文版,华罗庚本要因这本书获?斯大林奖?~可斯大林去世了,。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并在那里治好了腿。
回国建设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8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气氛~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
9
范文四:华罗庚的事迹_精选资料
华罗庚的事迹_精选资料
华罗庚的事迹
华罗庚的事迹(1):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我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
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的事迹(2):
华罗庚的故事:在数学上加倍用功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光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必须要赶
上去。于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李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理?。老师又问:是你自我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
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让老师大为惊喜。老师的鼓励又使得华罗庚兴趣大增,在数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便突突地往上冲。
华罗庚的事迹(3):
华罗庚小时候的勤奋故事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十分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此刻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貌,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个性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样能明白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明白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立刻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先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十分不满意。之后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善和简化自我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能够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光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能够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光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善,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我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
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一样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齐,则是拿自我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华罗庚的事迹(4):
自学成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为家中的贫困,华罗庚的父母已经无力继续供儿子念书,华罗庚只好缀学回家,帮忙父亲打理家中的那间小杂货铺。但不甘平凡的华罗庚没有就此放下自我的人生,他开始了顽强艰苦的自学之路。
当时,每当有客人光临小店铺时,华罗庚就帮忙父亲打算盘、记账,客人一离开,华罗庚就继续演算起书中的数学题。有时算的人迷,华罗庚竟将自我演算的结果,当成客人应付的货款价格。时光一久,对这位呆头呆脑的少年,街坊邻居都笑称他为罗呆子。父亲对这事很是生气,叮嘱不行,有好几次要将他的数学书给烧了,但是华罗庚却一个劲地死抱着书不放,父亲虽然很是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冬天寒冷的时候,华罗庚就在寒风中擦着鼻涕,苦苦学习,为此还患上了关节炎,留下了严重的伤寒症,落下了终身残疾。
1927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华罗庚同吴筱元女士结婚。从1929年开始,华罗庚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受聘为金坛中学庶务员。
1930年,年仅二十岁的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这篇文章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并得到了熊庆来的赏识。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身世后,他破格录取华罗庚。
在清华读书时,华罗庚用了两年时光完成了别人八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再一次体现了他非凡的数学天赋。1933年,华罗庚被学校再一次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正式成为清华大学讲师。一年后华罗庚被清华大学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在英国两年,华罗庚将自我所有的时光,都投人到数学研究中,为了不浪费研究数学的时光,华罗庚甚至放下了申请学位。付出总有回报,这两年中,他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国际数学界重视,年轻的华罗庚在数学界声名鹊起。
华罗庚的事迹(5):
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样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明白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最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但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
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华罗庚十二岁那年,民国政府已经存在十多年了,民国政府采取了新式教学方式,在各地兴建学校。华罗庚在这期间,他进入江苏省新式学校金坛县立初中学校读书。刚刚人学,每个孩子都会对陌生的课本爱不释手,华罗庚就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华罗庚对自我的兴趣持之以恒,在数学上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被人称为神童。
可能是儿童的共性,上初中时,华罗庚一度学习不认真,有些贪玩,甚至连数学考试也有不及格的时候,我国着名教育家王维克之后说,华罗庚虽然贪玩,但胜在思维敏捷,对数学题解题技巧有十分独特的见解。
华罗庚的事迹(6):
报效祖国
就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争,间接的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曰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他表现的极其愤慨。次年,华罗庚抱着报国的心思,从英国回到中国抗战的根据地,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他顺应潮流,投人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制的原子弹的心思,于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中国成立了一W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充满了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他放下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国初期,华罗庚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潜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高端的数学人才。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世界知名的数学家,都是华罗庚的弟子,其中华罗庚和陈景润之间的师生情谊最让人感动。当1985年传来华罗庚死讯的时候,陈景润不顾自身病重,坚持到华老灵柩前,哀恸痛哭。
从1952年起,华罗庚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短短数年内,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取得累累成果,并多次参加中国社会活动,同科学考察团出国考察。之后,华罗庚代表中国数学家参加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1958年,华罗庚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率领中国科学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国际会议。
1969年,建国20周年的时候,华罗庚推出了学术着作《优选学》。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刚兴起计算机电子科技,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华老意识到电子计算机必将在人类生产历史中成为最高端的科学技术,《优选学》一书将人类生产、设计、制造等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带来了一场开天辟地般的革命效果。
197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自1979年开始,他多次到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将自我在数学上的研究成果毫不吝啬地同国际同行分享。华罗庚也因此受到国际上很多数学家的赞赏。
华罗庚在生前发表专着与学术论文近300篇,解决了一些世界数学史上长期末能攻破的难题,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更好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还亲自到20多个省市普及数学方法。1979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我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那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下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
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应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我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1985年,华罗庚受到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他前往日本访问。同年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进行关于《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时,讲学完毕的华罗庚准备转身理解日本友人献的鲜花时,突然猝死在讲台上。这位为中国数学研究发展呕心沥血的数学家走完了自我坎坷、传奇的一生。
华罗庚名言
范文五:华罗庚资料
人物简介
[2][1]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金坛人,祖籍江苏丹阳访仙镇。
[1]
华罗庚 世界数学大师
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
[3]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
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按丘成桐的看法,他很厉害,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另两个人是陈省身和冯康。
1
华罗庚教授1985年6月12日逝世后,华老的家乡——江苏省金坛市即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 2人物生平
早年
[4]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父亲拥有一间小商店。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家贫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岁时,华罗庚以《蘇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一开始在图书馆担任馆员,1931年开始在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4
[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
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1935年访问中国,他注意到了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
[4]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
[5]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
[5]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
[4]抗战胜利后他收到苏联的邀请,他的《堆垒素数论》也首先用俄语发表。1946年9月,华罗庚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
[5]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
[6]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
2
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
[7]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
[5]年出版《数论导引》。1963年他和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先、陆启铿、龚升、许以超、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因为有了华罗庚,我们的国家才没有在国际理论科学界中被人遗忘;因为有这个名字,在一片荒芜的中国理论科学界中,才存在着一些可足欣慰的希望。
3轶事
早年
[1]华老祥40岁得子,其喜悦之情可想而知,给这孩儿起名华罗庚。
照华老祥后来对其亲友的解释,这“罗”者,即“箩”也,象征“家有余粮”,又合金坛俗话“箩里坐笆斗——笃定”的意思;“庚”与“根”音相谐,有“同庚百岁”的意味,也同时表示着“华家从
[1]此有根”的意思。
他12岁进入金坛市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1925年初中毕业后被迫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做顾客应付的货
3
款,使顾客吓一跳。 一次顾客要买“灯草 ”,他竟 听作“京枣 ”(一种糖制的糕点)去取。又有一次,一位年迈的顾客进门来,问他棉线多少钱一支,其时华罗庚正在废棉皮纸上演算
[8]某道数学题,他信口便答 :“7425”。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
[9]扎。”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1952,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受感动,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无学位大师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日文、匈牙利和中文版(华罗庚本要因这本书获“斯大林奖”,可斯大林去世了)。
4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
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并在那里治好了腿。
报效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气氛,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
[10]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妙联趣事
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
[11]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推广“双法”
5
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斗争时期
**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造反派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这之后,华罗庚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12]效益。他的工作受到**、**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2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晚年大家
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6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数学大师华罗庚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可比拟的伟大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和科学工作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科学之神。
华罗庚与陈景润
**前后的华罗庚 1956年6月14日,华罗庚同其他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们乘车到中南海,受到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感谢科学家们为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所作的贡献并和大家合影留念。这之后,《中国科学发展规划》出台,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自动化、喷气技术等“五朵金花”被列为国家急需的紧要项目,华罗庚为首制定的新中国计算技术发展规划称为“五朵金花”中的一朵。
华罗庚坚定地认为“五朵金花”中不管哪一朵要开放得鲜艳夺目,必须用**同志的实践思想统揽整个研究过程。他在1955年3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体会文章说:“**《实践论》是对科学研究工作最有用的文章。任何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都必须精读此文,这不仅在目前,并且在将来,在科学研究的一生中都会得益匪浅的。”《实践论》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真理。
1958年,他到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应用数学系并兼系主任,还亲自授课,以培养骨干人才,为数学应用早打基础。这一期间,他千方百计地探索数学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经过北京、山东的“线形规划中的数学方法”应用试点和“投入,产出法”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的运用阶段后,他怀揣着《实践论》,在北京电子管厂一呆就是8个月。
但最初成效甚少,这时有人幸灾乐祸:“华罗庚这样做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华罗庚感到压力很大。想来想去,他鼓起勇气给**写了第一封信,信中表示了“走和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对这位数学家的志愿予以肯定,1964年3月18日,他复信华罗庚同志:“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华罗庚心定了,他依然决定走向工厂和农村,写出并出版了通俗读物《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在贵州安顺、大西南成昆铁路建设中的成都一甘洛运输方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不止一次地谈到:“我在日常繁忙中搞些工作,开
7
始于1958年,但真正开始却是1964年接受**的亲笔批示后。”他把成功的喜悦和在大西南受到的教育及《统筹法平话》一书寄给**。
**在1965年7月21日又亲笔复信:“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1966年5月,华罗庚对南京师院的学生说:“提起统筹法,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那是两年前的事,一位日本朋友送给**一份礼物,其中有一本书的第一页,指名要给华罗庚看一下。我看后,经过琢磨,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开始了推广统筹法的实践活动……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是想为**所提出的统筹兼顾的全面统筹原则做一个小小的注脚。”
华罗庚体会道:“理论和实践本来是认识论的一个命题,只有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迎刃而解实际中的难题,而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使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华罗庚排除万难,顶着讥讽去搞从“数学家们的理论数学”到“人民大众的百万人的应用数学”的演绎工程,绝非是“江郎才尽”,其目的也绝非仅仅在于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同志信中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他的信条和天职——“不为个人为人民,主席教导记心底。”我们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一向可好啊。
1967年五一劳动节,身陷困境的华罗庚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见了他,高兴地唤他:“哦,我们又见面了,我们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一向可好啊,”
这一声让华罗庚百感交加,倍受鼓舞。
因为在1966年春,华罗庚率领的统筹法、优选法推广小分队突然被一封加急电报从南方叫回了北京。有关方面宣布了不许他们再出去推广“双法”的“禁令”。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优选法》也受到了刁难,**说是“引导青年崇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直到**总理亲自看了影片,同意公映,这才在1973年国庆节上映。
“**”开始后,华罗庚家被抄,数学手稿被盗,人脱离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岗位,到中国科技大学教学。他白天被当作“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批斗,晚上也不得安宁——**勒令不准睡床只准睡在地上。更让他揪心的是,他办公室暗暗做了记号的抽屉被人翻过,他精确计算出苏联人造卫星方位与数学模型的机密手稿被窃。
他申诉无门。
灾难还扩散到了他的亲人。
他女儿华顺(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秘书)、女婿王敬先(时任**警卫团副团长,后调任苏州地委副书记)均被打成“黑帮”,在押受审;他的姐姐华莲青也被当作“地主婆”,(她丈夫是破落地主)从北京押回到金坛唐王乡农村改造,受尽磨难。
此时,听**唤他“我们的数学家”,“我们的”啊,他怎能不激动呢,1969年,他推出了《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在国际优选法专业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优选学”的出现并与计算机结合,给设计、生产、制造、控制全过程带来了一场革命。
1970年3月4日,**总理在华罗庚要求追查被盗手稿的来信上作了批示:“应给华罗庚以保护”;“最好以人大常委身份留他住京,试验他所主张的数学统筹法。”华罗庚激动不已,他火速飞往上海练油厂搞试点。又去北京、武汉、沙市、大庆等推广优选法。真是“冬往松辽傲冰霜,夏战闽粤斗酷暑”,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普及成果。
8
华罗庚以为成果可以说明一切,可以让一些有偏见的人闭嘴。这一回,他又“犯了政治幼稚病”,尽管他在1946年就已经认识到“科学与政治实在是无法分开的”。科学院的“造反派”头头竟以“冲击政治运动”为名,扬言要下令解散推广优选法小分队。正当华罗庚和他的学生们一筹莫展之际,**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了,他明确表示支持华罗庚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华罗庚看到了希望。
然而,1974年,作为**同志夫人、“中央**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江青在法家著作注释会上,竟然公开点了华罗庚的名,造谣污蔑,乱扣帽子。江青甚至说华罗庚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是“游山玩水”。1975年,“双法”推广小分队被解散了。**也无力回天。华罗庚不得不只身入东北。8月,当他从大兴安岭采伐场地来到哈尔滨,愤怒、忧伤、劳累终使心肌梗塞发作了。他昏迷了6个星期,一度病危。**闻讯,派出了为自己看病的医生前往哈尔滨救护华罗庚。病中,他仍为“双法”着急。病稍好,他便伏枕写信给**同志。在他向**阐述的十点思想中,第九点是用诗词表达的:呼伦贝尔骏马,珠穆朗玛雄鹰。驰驱原野志千里,翱翔太空志凌云,一心为人民。82岁高龄的**,看了华罗庚的来信,**同志当即于1975年10月5日复函,派专人直接送达哈尔滨医院。信中说:“意思很好,大病新愈,宜多修养一时期,待痊愈后,再去较为适宜。”
领袖对科学家的关怀之情,跃然于纸张上,铭刻在华罗庚心中。他在收信后感慨道:“往事历历知多少,衷情难述描,莫过今朝。只觉得盈耳歌声满眼笑,如孺子又得慈亲教。主席年高……虽今日,还淹留病榻上,论斗志,早已直上九重霄。”后来他于1977年写过这样一段话:“在我愚昧无知的时候,是**用自己的经历启发我觉悟;在我迷途知返的时候,是**用?壮志凌云?来鼓励我前进;在我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是**进一步教导我?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在四人帮和**散布?打倒一切?的时候,是**称我为?我们的数学家华罗庚?……”
**同志逝世后,华罗庚向党献出了他珍藏的**同志亲笔遗墨信件,这些珍宝都曾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跛足
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
[5]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4主要著作
数论类
9
1985年6月1日华罗庚赴日访问前夕
《数论导引》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
《优选学》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
《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曲型域的调和分析》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高等数学引论》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典型群》华罗庚、万哲先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从杨辉三角谈起》华罗庚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科普类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其他类
《堆叠素数论》、《从单位圆谈起》、《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以及《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
5主要贡献
[13][5][14]“中国数学之神”,“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钱三强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界的两位功勋科学家,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数论大师,多复变函数论和矩阵几何的开拓者。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10
1954,1958,1974年均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大会作报告(这是极高的荣誉),可惜均未被批准。
华罗庚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
[15]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
华罗庚 回忆录照片
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并有多部专著和科普性著作。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
歌曲《华罗庚的脚印》截图照
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11
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孪生素数问题解答了 网址 佳为-新浪博客(百度搜索)
理论见 论哥德巴赫猜想(十二)
6名言语录
梁园虽好 ,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华罗庚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12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基础没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较困难。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7家庭师长
夫人
华罗庚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其斐然成绩早为世人所推崇。而每当人们问及他的成功之道时,他总是盛赞他的夫人吴筱元,并感叹道:“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她分不开的~”几十年来,吴筱元在华罗庚的生活和事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吴筱元 家庭
13
一、吴筱元18岁那年,经人说合,嫁给了同乡的同龄人华罗庚。 婚后不到几个月,瘟疫病蔓延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夺去了婆婆的性命。不多久,华罗庚也染上了瘟疫,每天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吴筱元将吃奶的女儿交给母亲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由于婆婆刚刚过世,女儿又新来人间,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来就不富足的华罗庚家中更为困难。为此,吴筱元背着家人,将结婚时心爱的饰物拿到当铺,换钱给丈夫治病买药。也许是爱情的力量增强了华罗庚战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他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可惜的是,这场病使他的一条腿成了残疾。
二、华罗庚病愈之后,身体虽残,意志弥坚。他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更加刻苦地钻研起数学来。为给丈夫提供方便,即使有时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她也是一个人设法解决,从不让丈夫为之分心。 不久,华罗庚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得到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邀请他去清华执教。吴筱元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难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怀孕在身,生孩子更会增加许多费用;何况公公年迈多病,需人照料。于是,取消了随夫进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务担子。
三、1936年夏,25岁的华罗庚被派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第二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华罗庚得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后义愤填膺,他毅然放弃了在英国深造的机会,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回到了祖国,并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去执教。于是,一家四口久别重逢,开始再次团圆。 由于华罗庚工作极忙,无暇给子女以更多的关心和教育,于是这一重任又落在了吴筱元的肩上。
四、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一家迁居到了北京。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吴筱元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却未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华罗庚精神振奋,报国之心愈烈。同时,各项工作也更加繁忙起来。吴筱元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一旦客人来家,吴筱元便代他承担起待客的各种杂务;而当他外出开会、办公时,又总是将他的拐杖、香烟和帽子拿出来,一递到他手上。 鉴此,华罗庚的亲朋好友曾问吴筱元为什么对丈夫关心得如此周到,她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