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金史·韩玉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
原文: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涼,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贿,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选自《金史·韩玉传》,有删改)
译文:
韩玉,字温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韩锡在金朝做官,以济南尹的身份辞官退休。韩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经义、辞赋两科的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应奉,奉诏令一天写文章一百篇,一气呵成,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泰和年间,韩玉建议开掘通州潞水漕运河渠,漕船载运货物直达京城他晋升官职两级,被授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一职。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困。西夏军队接连攻陷邠州、泾州,陕西安抚司发文书让韩玉以凤翔总管判官的身份为都统府招募军士,十天时间招得一万人,与西夏军队作战,击败了他们,缴获牛马千余只。当时西夏军队五万人正围攻平凉,又和全军在北原开战,两夏人怀疑金的大军到了,当晚解围撤走。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廷怀疑韩玉,派遣使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史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
在此之前,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而韩玉依仗他的军队可以调用,也想要做派兵救援王室的事,于是传送橄文给州郡说:事情要推导它的本原,灾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元帅贪恋权力,巩固威势。又说:携带干粮,安坐着耗费,耗尽百姓的脂膏血肉。抛弃武器逃散了又重新前来,耗尽国家的资财储蓄。谋取权力而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又说:哪一个人不死呢?只因为有臣子必须这样做的原因。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怎么能忍心不顾念君主呢?不要说死了就是身后事,虚妄的名声一概听任史臣撰写。只是面对今天眼前的世事,有什么脸面居处在人世间呢?“李公直的军队出发有很多天了,将领中有违背盟约的人,国朝中有不顺从的人,就按照军法去加以处置。京兆统军便声称李公直占据华州反叛,派遣都统杨珪袭击攻取华州,于是李公直被处以极刑。李公直曾经写信约韩玉,韩玉预先并不知道,这封信就被安抚司获得,等到朝廷派遣使者监督韩玉的军队时,又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就落实了他的罪名。韩玉路过华州,被囚禁死在郡学,临终的时候在墙壁上写了两首诗,士人认为他是冤枉的。
韩玉的儿子韩不疑,字居之。因为他父亲死于强加之罪,发誓不出来做官。珍藏他父亲临终时亲手写的书信:“此次前往幽冥之路,我的心胸光明坦荡,刚烈正直的气概,必定不会下沉,我儿不用担心。世道混乱,时运艰难,要努力保护自己,虽然阴?间与人世不同,难道就见不到你吗??”读到这些话的人都很伤心。
范文二:韩玉传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韩”,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韩家讲堂”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韩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祖德,敦亲睦族,造福宗亲,传播正能量。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主蟀踩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而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知疑,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兒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韩玉,有关他的事迹,史书中记载很多,基本史料有五:(一)、《中州集.韩内翰玉》(167),(二)、《归潜志.韩府判玉》(168),(三)、《金史.韩玉传》(169),(四)、《韩冲神道碑铭并序》(170),(五)、《大金国志. 韩玉传》(171)。在上述史料中,《金史.韩玉传》抄自《中州集》。苏天爵所撰《韩冲神道碑铭并序》,述韩冲祖父韩玉之事,与《归潜志》所记同样可靠。《大金国志. 韩玉传》与《金史.韩玉传》、《归潜志.韩府判玉》略有异,盖据当时所见,抄缀而成。综合诸书,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五世祖继宁,仕石晋为行军司马。曾孙(?)知白,仕辽为中书令,孚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田盘山,遂为渔阳人。曾祖锡,字难老,以济南尹致仕。玉少读书,尚气节。登明昌五年经义、词赋两榜进士。入翰林为应奉文字,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章宗叹服。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大安三年,以凤翔总管府判官募军,在华亭大败夏人,因檄关中,有勤王之志。时华州李公直违令行军,将佐不从者辄置军法。京兆都统谓公直据华州反,遣军袭杀之。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而其书为安抚所得,因疑玉预公直之谋。又忌者诬玉与夏人有谋,朝廷疑之,改授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及玉取道华州赴任,被囚,死于郡学,士论冤之。临终于壁间所书二诗,《中州集》录之。有《韩温甫诗集》。
韩家讲堂是以宣传韩氏文化、发扬韩氏传统、寻找韩氏精英、搭建韩氏友谊的微信平台,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韩家讲堂坚持以正知、正见、正亲、正和、正能量为宣传标准,努力创造一个互动、互联、互帮、互助、互学的韩氏宗亲交流平台,故特别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精彩的文章、活动影像,服务于广大韩氏宗亲。
寻根/问祖/祠堂/修谱/文化/名人
纪实刊登/诚意征稿/公益事业
范文三:金史·徒单恭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徒单恭传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和,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 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臣逮事康宗?????????????逮事:逮捕伏侍。
C、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 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会韩王亨改广宁尹???????会:恰逢。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当以金铸之???????????????斜也以赃免
B、由是复用为会宁牧?????????斜也为相
C、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小题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③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
【解析】
范文四:【doc】《金史·赵秉文传》考误
《金史?赵秉文传》考误 第39卷
Vo1.39
第5期
No.5
郑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NGZH0UUNIVERSITY 2006年9月
Sep.2006
《金史?赵秉文传》考误
王宏海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赵秉文是金代着名理学家,其事迹列于《金史?列传四十八》.通过对赵秉文《滏水集》以
及与其同时代人的文献的考证可知,他出守宁边州的时间应为大安二年而非秦和二年,这是本传的错
讹.《山西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以及《中国文学大辞典》等有关赵秉文的条目也是以讹传
讹.赵秉文并非《中庸指归?序》的作者.
关键词:赵秉文;金史;理学;考据
中图分类号:K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06)05—0032—03 赵秉文,字周臣,金代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
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1159),卒于金哀宗开兴元年
(1232),是金代着名的理学家,文学家.他曾当过县
令,刺史,翰林修撰,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尚书等官职,
可谓"仕五朝,官六卿"[1](卷十七,《闲闲公墓铭》).作
为皇帝的信臣,赵秉文曾为皇帝代笔书写过《拟元稹长
庆新体戒谕》,《谕陕西东西两路行省诏》,《详问书》, 《答夏国告和书》,《回宋国贺正旦国书》等一系列的 谕,诏,书,可谓是皇帝的一支笔;作为理学家,其理学 思想受二程(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及其弟子等所 谓正统理学家的影响,但也蕴含有苏轼,张九成等人明 显的佛教思想因素,更有其自己所谓的理学道统传承 统续.可以说,赵秉文是北宋至元之际具有明显三教 融合思想的理学家.就文学艺术而言,其独步文坛三 十多年,其文长于辨析,不以绳墨自拘."七言长诗笔 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 至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1](卷十七,《闲闲公墓铭》) 可谓文坛一代宗师.因此,研究赵秉文的生平事迹及 思想有助于宋金关系史的研究,也有助于金朝理学,文 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赵秉文与杨云翼,韩玉,冯璧,李献甫,雷渊,程震 同在《金史》列传四十八.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托 托等人始修《金史》,距金亡已有一百余年,其所选材料 并不全面,尤其列传错讹较多[2](《四六?(金史)提 要》).笔者考证《金史?赵秉文本传》的一千八百多字 及古人与近人对赵秉文的一些记载发现,也语多错讹, 理应纠正.今据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录之: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也.……
……
承安五年冬十月,阴晦连日……泰和二
年,召为户部主事,迁翰林修撰.十月,出为宁边 州刺史.三年,改平定州.
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 边策.秉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 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
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围可解,兵法所谓 '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卫王不能用,其秋宣 德果以败闻.寻为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俄转翰 林直学士.
贞祜初,建言时事可行者三:一迁都,二导河, 三封建.朝廷略施行之.
四年,拜翰林侍讲学士,言:"宝券滞塞,盖朝 廷初议更张,市肆已妄传其不用,因之抑遏,渐至 废绝.臣愚以为宜立回易务,令近上职官通市道 者掌之,给以银钞粟麦缣帛之类,权其低昂而出 纳."诏有司议行之.
兴定元年,转侍读学士.拜礼部尚书,兼侍读 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又明年,知贡举,坐 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两阶,因请致仕.…… ……
哀宗即位,再乞致仕,不许.改翰林学
士,同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官.以上嗣德在初, 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进《无逸直解》,《贞观政 要》,《申鉴》各一通……[3]
以上部分学界异议颇多,分别述之.
首先,"泰和二年,召为户部主事,迁翰林.十月, 收稿日期:2006—05—11
作者简介:王宏海(1968一),男,河北沽源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
32?
出为宁边州刺史.三年,改平定州."一般理解,泰和 二年(1202)赵秉文44岁,章宗因其"有才藻,工书翰, 又且敢言"召为户部主事,迁翰林修撰.十月,就是泰
和二年十月(1202年10月)出为宁边州刺史(今内蒙 古清水河县).三年,即泰和三年(1203),赵秉文45 岁,改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县).持这种认识的书籍甚 多,列举以下几种:
1.元好问《中州集》卷三记载:"泰和二年,改户部 主事,翰林修撰,出为宁边州刺史.二年,改平定州,治 化清净,所去人思之."[4](《礼部闲闲赵公秉文》) 2.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康熙五十年(1711)《御 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九?礼部闲闲赵秉文》载: "泰和二年,改户部主事,翰林修撰.出为宁边州刺史. 二年,改平定州,治化清净,所去人思之." 3.四库全书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康熙四十六 年(1707)《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八》:"泰和二年,改 户部主事,翰林修撰.出为宁边州刺史,改平定州.贞 桔四年,除翰林侍讲学士,转侍读.兴定中,拜礼部尚 书,知集贤院.自号闲闲居士.所着有《滏水集》." 4.清雍正十二年(1734)朔旦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觉罗,石麟等人所作《山西通志?卷七十七》亦 载:"赵秉文,承安中同知岢岚军州事.泰和二年,宁边 州刺史.三年,平定州刺史."
5.《山西通志?卷九十八》记载更详:"金赵秉文, 字周臣,磁州滏阳人.幼颍悟,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 第.为同知岢岚军州事,泰和二年十月为宁边州刺史. 三年改平定州."
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赵秉文条说:"赵 秉文(1159—1232),金朝着名学者.字周臣,晚年称闲 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泰和二年, 入朝为户部主事,翰林修撰.同年十月,出为宁边州刺 史.次年,改任平定州.卫绍王时任翰林直学士,金宣
宗时累官吏部尚书."
7.马良春,李福田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七 卷》赵秉文条为"赵秉文(1159—1232),金代文学家,字 周臣,自号闲闲.磁州滏阳(河北磁县)人.……泰和 二年,召为户部主事,迁翰林修撰,十月出为宁边州刺 史,第二年改平定州刺史,治化清静.大安初为兵部郎 中,兼翰林修撰,不久转翰林直学士.贞祜四年拜翰林 侍讲学士,兴定元年转侍读学士."
笔者在读赵秉文《滏水集?卷一?黄河九韶》时, 发现首句为"大安元年,余出守宁边,下临大河,登高望 远,超然有怀夫昆仑之道,圣源也";而卷十三《涌云楼 记》有"大安二年夏四月,余来莅平定,登城楼而乐之" [5]等语.按《金史》本传记载赵秉文于金章宗泰和二 年十月出守宁边州刺史,与《滏水集》所载相矛盾. 再考元好问《闲闲公墓铭》:"泰和二年,改户部主 事,迁翰林修撰.考满留再任.卫绍王大安初,北兵入 边,召公与待制赵资道论边备,公言:今大军聚宣德,宣 德城小.列营其外,夏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迨秋敌 至,我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围可 解,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所必救'者也.王不能 用,其秋宣德以败闻.十月,出为宁边州刺史,二年,改 平定州.……人为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俄提点司 天台.崇庆二年春,太白经天公上奏…….俄转翰林 直学士.贞桔初公言时事三,一迁都,二导河,三封建. ……
明年,上书请为朝廷守残破一州,上以公宿儒当在 左右,不宜补外,不许.四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明年, 转侍读.兴定中,拜礼部尚书兼前职,同修国史,知集 贤院事.又明年,知贡举坐为所累夺一官,致仕."[2]
赵秉文《滏水集》之《黄河九韶》《涌云楼记》与元 好问《闲闲公墓铭》记载赵秉文出守宁边州时间吻合, 且一为赵秉文本人所记,一为赵秉文生前好友所撰墓 铭,二者在时间记忆与材料掌握方面更为可信.再有, 据赵秉文之子赵似以晚辈身份请求元好问为其父写墓 铭这一事实也可以推知元好问所写的基本事实得到了 赵似的应证和认可.因此,赵秉文出守宁边州的时间 是卫绍王大安初(1209)十月,而非泰和二年(1202)十 月,其出守宁边州的时间应为大安二年(1210). 元好问《中州集?卷三?礼部闲闲赵公秉文》言: "泰和二年,改户部主事,(迁?)翰林修撰.出为宁边州 刺史,二年改平定州,治化清净,所去人思之."考其原 委,《礼部闲闲赵公秉文》过于简略,缺"卫绍王大安初 ……
其秋宣德以败闻"一段,使人误以为赵秉文在泰和 二年出守宁边州,泰和j年改平定州.可见《金史?赵 秉文传》与《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九,《礼部闲闲 赵秉文》二文皆沿袭上文错误.由是,《御选历代诗余》 卷一百八,《山西通志》卷七十七,《山西通志》卷九十 八以讹传讹,影响后学.199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罔历史》及马良春,李福田主 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均是现在国内权威工具书,影 响很大,二书编撰者若阅读《金史》校勘记再稍作考证, 即可避免此类错误.
其次,《金史?赵秉文传》记载:"贞桔初……四年, 拜翰林侍讲学士.……兴定元年,转侍渎学士.拜礼 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又明年, 知贡举,坐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两阶,因请致仕."照 此解释,赵秉文在贞袼四年(1216),拜翰林侍讲学士,
兴定元年(1217)转为侍凄学士.而元好问《遗山集? 卷十七?闲闲公墓铭》却说:"贞祜初……四年,除翰林 侍讲学士.明年,转侍读."显然,《金史》记载与《闲闲 公墓铭》相左,究竞赵秉文在贞桔四年拜翰林侍讲学士 ..
还是除翰林侍讲学士?《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 九?礼部闲闲赵秉文》言:"四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明 年,转侍读.兴定中,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同修国史,知 集贤院."显然,此处沿袭了《闲闲公墓铭》的观点. 《金史?本纪第十五?宣宗中》有"戊辰遣礼部尚书杨 云翼祭社稷,翰林侍读学士赵秉文祭后土于河中府" 语.本集有《舜井》《夷齐墓》《鹳鹊楼》《逍遥楼》《汾 阳王像》《吴生画》《杨惠之维摩像》《先公碑》等《河中 八咏》可证此事.按宋金官职由大至小排序(同级者按 政治地位由重到轻)为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 侍读,侍讲等,按照赵秉文升为礼部尚书的历史逻辑推 理,转(拜)为翰林侍讲学士,《金史》更为可信. 再次,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的《金史》赵秉文本传 "以上嗣德在初,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进《无逸直解》, 《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通"有标点错误,应改为:"以 上嗣德在初,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进《无逸直解》,《贞 观政要申鉴》各一通".《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 兢写的一部政论性史书,赵秉文曾指出《贞观政要》"起 自《君道》,讫于《慎终》,岂无意哉!"可谓对该书评价 的点睛之笔.《申鉴》是东汉末思想家苟悦的政治,哲 学论着.如果没有读过赵秉文的《滏水集》,就会认为 《贞观政要》《申鉴》是不同的两本书,细读《滏水集》卷 十五就可知二者其实是一本书.《贞观政要申鉴引》
说:"史臣吴兢纂集《贞观政要》十卷,凡四十篇.为之 鉴戒,起自君道,讫于慎终,岂无意哉?钦惟圣上聪明 仁孝,超皇轶帝而犹孜孜治道,俯稽前训.然一日万 几,岂能遍览,谨撮其枢要附以愚见,目之日《贞观政要 申鉴》,文理鄙拙,无所发明,特于鉴戒申重而已."此足 以证明中华书局标点之误.虽然笔者研究赵秉文时独 立发现此误,但是张国旺君此前对此已有详考[6],在 此恕不赘言.
最后,《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经籍 考》与清代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五十三》载有黎立 武《中庸指归》一卷,书中皆有"赵秉文序日:圣人一贯 之道在《易》《中庸》《大学》,《中庸》《大学》杂于礼书. 自汉以来,诸儒未有能识之者,宋河南二程夫子实始挈 而出之.于是,孟氏子没后数千百年不传之道统粲然 复明于天下"[2]等句.赵秉文是金代理学家,但该文 之赵秉文实为误用.原因在于赵秉文在金亡前已去 世,而黎立武,字以常,新喻人,咸淳间(1265—1274)举 进士[7],在南宋亡后闲居三十年而终,其时赵秉文早 已作古,又怎会给黎立武作序呢?此其一;其二,乾隆 御注《中庸指归》提要有:"……《四书》本合编,前有大 德八年赵秉政序.其先中庸,后大学."[2]赵秉政,元 代人,《元史》无传.元代姚燧《牧庵集》和苏天爵《元 文类》有江西廉访使赵秉政印书的记载,不知是否与提 要所指系同一人,也可能赵秉政才是《中庸指归序》的 真正作者.
参考文献
[1]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c].四部丛刊本.
[2]永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脱脱等.金史?卷一百一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元好问,翰苑英华中州集[c].四部丛刊本.
[5]赵秉文.滏水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张国旺.《金史?赵秉文传》勘误一则[J].中国史研究,
2002,(02).
[7]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责任编辑陈朝云)
TheErrorin<BiographyofZhaoBingwen.theHistoryofJinDynasty> WANGHonghai
(ResearchCenteroftheHistoryofSongDynasty;EditorialDepartmentoftheJournalofHebei
University,He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
Abstract:ZhaoBingwenwasawell—knownscholarofNeo—
ConfucianisminJindynasty,Hisachievementisrecordedin<Biog—
raphy48.HistoryofJinDynasty>,Throughthetextualresearchto<CollectionWorksoftheFuRiver>writtenbyZhaoBingwenand
theliteraturewrittenbythepeopleinhissameperiodweknowthatthetimewhenZhaoguardedNingbianPrefectureshouldbe1210but
not1202.Thisisanerrorinhisbiography.WheretheitemaboutZhaoBingwenrecordedin<ShanxiChronologicalHistory>.<His—
toryVolume.ChineseEncyclopedia>and<NameDictionaryofChina>isallwronglyrecordedaccordingtowrongrecord.Zhaowasn
tthewriterof<PrefacetotheGuideofTheDoctrineoftheMean>. Keywords:ZhaoBingwen;<TheHistoryofJinDynasty>;Neo—
Confucianism;textualresearch
?
34?
范文五:金史??徒单恭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和,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由是复为会宁牧????????????? 牧:州的长官
B.累朝宰相未尝有斜也专恣者??? 恣:放肆
C.兀鲁尝怨詈斜也????????????? 詈:骂
D.方猎,闻斜也薨????????????? 薨:去逝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斜也以赃免/汝殁以六月二日
B.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D.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合流屈曲而南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徒单恭贪鄙自私的一组是(???? )
①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 ②斜也编列围场??? ③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
④强纳兀鲁为室??? ⑤尽夺查剌家财??? ⑥岂千虑无一得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徒单恭是个很会玩花样的人,他为了弄钱,居然请画师画一佛像而仿铸之,但勒索百姓钱财后,又不见其真铸佛像。
B.徒单恭很会糊弄皇上,居然自己做主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而且乘机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C.徒单恭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后因其妻兀鲁被谗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
D.徒单恭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是因为有皇上的庇护,皇上几次都为他说好话,他死后皇上更是亲临慰问,并安排其后事。
阅读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
【小题1】薨:侯王的死或二品以上官员的死
【小题2】B? 于:介词在? A以:因为/在? C为:担任/呢? B表顺接/表修饰
【小题3】D【分析】①②⑥这三句都不是说其贪鄙自私的,故可排除。
【小题4】B【分析】“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错误,应该是“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
参考译文: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任官贪鄙,曾指使画工绘一幅佛像,自称曾见过佛祖,样子与画工所绘一样,应当用黄金铸造,因而向所属各县索取黄金,却从未铸佛,而是把所有的黄金拿到了自己家里,因此被百姓们称为“金总管”。完颜秉德出朝考察官吏是否廉洁,斜也因贪赃被免去官职。
海陵王完颜亮篡夺了皇位,他的皇后徒单氏是斜也的女儿,斜也因此又被任命为会宁府长官,并封爵为王。不久便被拜为平章政事。海陵王到胡刺浑水出猎,斜也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凡是平日与他不和的人,他都予以杖击。海陵王曾对宰相说:“斜也担任宰相,并不是我有私情;我听说有关军国大事,凡是斜也的意见,爱卿们都不接受,难道他千虑就无一得吗?”其他宰相都没有说话,只有温都思忠列举数事为例回答说:“某件事本应当这样,斜也却说应那样,毫无根据地提出不同意见,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臣下曾在康宗朝任官,几朝的宰相也没有像斜也那样专权自恣。”海陵王沉默表示同意。斜也在官府大堂杖击令史冯仲尹,遭到御史台弹劾,被海陵王杖击二十。斜也的猛安部中有一名叫撒合出的人,报告说斜也强取本部人的财物,海陵王命令侍御史保鲁立案调查。保鲁却不顾事实,海陵王将保鲁处以杖刑,并任命撒合出为符宝抵候。
斜也的哥哥定哥娶太祖的长女兀鲁为妻,定哥死时没有儿子,便以幼弟的儿子查刺作为自己的后代。斜也图谋哥哥的家财,强娶兀鲁为妻,两人关系却不和睦,兀鲁曾经骂过斜也。斜也的妾忽挞与兀鲁的关系也不好,于是在海陵的王后徒单氏那里谗毁兀鲁说:“兀鲁怨恨皇帝杀死了他的哥哥宗敏,曾口出怨言。”正巧韩王完颜亨改任广宁府尹,各位公主和宗室妇女都前去向完颜亨的母亲道贺,兀鲁也去劝慰,忽挞又诬陷兀鲁有怨言。海陵王命萧裕立案讯问,忽挞受到徒单后的宠幸,见证人都不敢说话,于是便把兀鲁处死了,斜也因此把查刺的家财全部夺走,大定年间都予以追回改正。海陵王因为兀鲁对皇帝有怨言,斜也不上报,又把斜也处以杖刑,免去他所任的官职。不久又复官为司徒,进拜为太保,负责三省事务,兼任劝农使,又进拜为太师,封爵为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随同海陵王在顺州打猎。正要打猎时,听说斜也去世,当天便停止打猎,亲临治丧,为斜也选择墓地,派使臣负责修筑墓室。及至下葬,又赐给拇(木复)车,海陵王及皇后亲率百官祭奠,赐予谥号为“忠”。正隆年间,改封为赵国公,又进封为齐国公。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金史韩玉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