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研究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研究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金融学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目 录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第1章 前 言 ...........................................................1 第2章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特点 .........................................2 第3章 利率市场化条件 ..................................................3 第4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 ..................................................4 3.1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必要性) ......................4
3.2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系安全的要求(必要性) ......................4
3.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现状问题 ....................................5 3.4 我国利率市场化宏微观层面的问题 ....................................6 5.1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则 ..............................................8
5.1.1渐迸性原则 ....................................................8
5.1.2 目标性原则。 .................................................8
5.1.3 实际利率应为正值。 ...........................................9 5.2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9
5.2.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 ...................................9
5.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9 结 论 ............................................................. 11 参 考 文 献 ........................................................ 12 致 谢 ............................................................. 13
I
毕业论文题目
摘 要
利率的变动对经济有着很强的影响。而它的变动可以不断调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调节经济中货币的流通数量,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因此,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许多国家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实施的标的,即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调整货币政策,从而调整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本文基于利率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它国家近年来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了利率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说明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货币;经济杠杆;市场化;供应量;利率
II
Abstract
Interest rate has a strong effect on the economy. The number of circul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its change can continuously adjust monetary regulation of money in the economy, plays the role of economic levers. Therefore, in the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ny countries will be the interest rate as the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subject, namely according to the adjusted market interest rate monetary policy, so as to adjust the money supply,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currency and promote the objectiv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paper,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in the economy the important role and other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interest rates in the economy of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s. Elaborated our coun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process, illustrates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ope for our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especially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Key Words:Money; economic lever; market; supply; interest rates
III
第1章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但是,面对当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面对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现实,许多新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在面对国外日益临近的金融业竞争情况下,我国脆弱的金融体系要想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真正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就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而近年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学者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根源于美国新经济时代的利率政策,开始质疑格林斯番时代被神话了的利率政策。由此,利率政策和利率问题重新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开始反思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信号,能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其升降调节着金融产品的供求关系,因此利率政策已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毫无疑问,在借鉴西方成熟的金融运作体系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改革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十分关键的阶段。对于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人们己基本达成共识。但必须指出,由于利率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应认真分析和总结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避免走错路和少走弯路。
本文研究的范围包括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特点、利率市场化条件、我国利率市场化、制约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因素、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等五个部分。从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由许多论著涉及金融自由化及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如谢平的《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徐崇新的《中国金融市场创新》等论著中分别论述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仅从国内经济改革的现状出发而论利率改革,少有从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渊源、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国外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进行系统而详细的研究,因此先前的分析不够系统和深入。刘利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可谓
1
毕业论文题目
是专门针对利率自由化问题进行研究的论著。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特点、制约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因素等一般原理入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现状及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风险,提出了一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措施。
第2章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特点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由经济主体自主决定的过程。如果真正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那么任一经济主体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而不可能是利率单方面的决定者。通常,利率市场化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第二,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第三,中央银行成为利率调节的主体。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认为(1983),利率不取决于储蓄和投资,而取决于收入水平,因为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收入水平,而不是利率,而收入水平又依赖于投资,因此储蓄和投资密切相关,不能作为决定利率的独立变量。应该把货币抽象出来作为一种资产,认为货币的供给完全由货币当局直接控制,是外生的,而货币的需求则是内生的。他用流动性偏好来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并且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基本取决于收入水平,只有投资动机与利率有关,且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在外生的货币供给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所需的货币之和相等时,市场得到均衡利率。 [1]
黄达认为(2002),利率市场化是指把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同时,利率市场化并不排除国家的宏观问接调控,即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在市场上间接影响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影响利率水平。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金融交易主体有利率决定权;(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自发选择;(三)同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四)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曹龙骐认为(2006),古典利率理论的利率是资金价格,利率水平取决于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反之者相反。在此资金的供给表
2
现为储蓄,资金的需求表现为投资,而储蓄和投资又受到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水平上升时,投资受到抑制,而储蓄会增加,反之则相反。当储蓄和投资,也就是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达到平衡的时候,此时的利率水平就是均衡利率。
第3章 利率市场化条件
王蒙认为(2010),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具体要点可以包括:(一)经济稳定是利率市场化的首要条件;(二)拥有完善的金融稳定机制;(三)利率市场化要求资金实现商品化,资金市场供求要大致均衡;(四)要有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金融监管,保障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施。 [2-8]
付朝阳认为(2003),利率市场化是一国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利率市场化可以给经济带来很多的好处,但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推行利率的市场化会给经济带来许多不便。按照IMF经济学家HassanaliMehran和Bemard Laurens的研究,一国的利率市场化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一)稳定的宏观经济,(二)宏观调控能力很强的中央银行,(三)竞争性和健康的商业银行体系,(四)硬约束的企业。
薛宝莉认为(2003),通过对国外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实现利率市场化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提高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控水平和监管能力,(二)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利率管制放开后,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它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和企业来进行的。(三)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利率作用的实现,要求金融机构和般企业对利率杠杆做出灵敏反映,快速调整,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四)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就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3
毕业论文题目
第4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
3.1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必要性)
何铨认为(2010),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市场化的进化过程。中国实施利率市场化以后,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纠正了利率机制的僵化使宏观调控受到约束,导致宏观当局很难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局面。利率的市场化不仅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起着价格信号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的调节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起着经济杠杆的作用。
徐彩认为(20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 利率应该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由市场来决定, 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计划经济和金融市场欠发达时期,央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直接管制, 通过控制利率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利率管制有利于央行较方便地使用利率杠杆, 可以将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各种投融资行为纳入控制体系, 达到调控经济的目标。但是, 和普通商品的价格管制产生的弊端一样, 官方价格总是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市场脱钩的利率管制使价格机制在资金的合理配置上无法体现, 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负盈亏提高经营能力, 也不利于生产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王海兰认为(200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进一步放开商品和务价格,实现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资金价格却仍由中央银行确定。由于商品和资金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价格信号不一致、不协调,限制了市场对资金资源的配置作用,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决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利率市场化。
3.2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系安全的要求(必要性)
王中格认为(2009),企业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其对利率信号的敏感度和受资金价格的约束性,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一)企业议价能力有所增强,(二)利率市场化强化企业贷款期限短期化趋势,(三)利率市场化使企业融资灵活性增强,(四)利率市场化使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4
增强。因此,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利率市场化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
袁晨认为(2006),利率市场化将会加速资金向股市分流,并对上市公司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资本市场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将大大提高两个市场之间资金的互动性,将改变人们“钱存在银行就保险”的传统观念,从而引导部分资金分流出银行,使股市资金整体上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后,有助于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使得大量的有潜力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募集到所需经营资本,发展自身,从而有利于整个股市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证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刘颖认为(2006),利率市场化是面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不二选择,它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供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的准则,有利于评价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适当界定和实行差别贷款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开放,有利于缩小金融工具间的非市场差别,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有利于改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3.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现状问题
张华认为(2010),1996 年6 月,我国放开了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l997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5月,中央银行开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2002 年3 月21 日,中央银行在浙江、黑龙江、吉林、福建、内蒙古和四川等地的农村信用社展开了对存贷款利率改革的试点工作。从2004 年1 月1 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空间;2005 年1 月31日,央行又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2007 年,建立了以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为基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始推进存贷款方面的利率改革。
周晓东认为(2010),截至到2009年,全国各银行拆借网络交易总额已达80亿元左右。同一时间,我国的国债发行多次采取竞争投标的方式,以此来决定收益率及发行价格,而国外中央银行也在最近几年首次启用公开市场业务的制度,给利率市场化留出了充足的政策空间。现在,得到统一的银行国债利率和拆借利率已适应市场的需求,贷款利率对部分企业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涨落空间。尽管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实施依然困难重重。
5
毕业论文题目
徐厦楠认为(2004),目前我国利率政策的制定、利率水平的调整并不是以客观经济规律和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侧重于央行、财政、商行、企业等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上,甚至把利率调整当作减轻企业负担的工具,缺乏主动灵活的调节机制,导致宏观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运行有诸多特殊性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存在障碍,在于利率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的行政管制即非市场化,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0-15]3.4 我国利率市场化宏微观层面的问题
刘涛认为(2006),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微观方面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国有企业的风险:其一,利率上升将加剧国有企业亏损与倒闭。其二,利率市场化后,所有的企业都遵循相同的经济规则,打破了资金配置上的所有制界限,银行可以根据企业资产状况和信用状况,确定是否对企业贷款以及利率水平。(二)商业银行的风险:其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利率市场化后会因出现利率缺口而形成利率风险。其二,商业银行内部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利率市场化后将使风险凸现。(三)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给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
朱海燕认为(2004),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融资影响不大,但利率市场化引起的利率上升和频繁波动必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这种新风险和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率市场化引起商业银行间竞争程度加剧,增加了银行体系中的不稳定性因素。(二)价格制定蕴藏着金融腐败的可能。(三)较高的利率水平将增大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银行本身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四)利率无规则波动加剧了银行的脆弱性。(五)利率市场化将给银行带来更大的利率风险。
刘涛认为(2006),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宏观方面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泡沫经济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许多国家都曾发生过虚拟资产价值膨胀现象,部分国家还出现了泡沫经济。(二)汇率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上升和频繁波动将会导致汇率波动加剧,从而增加一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三)区域经济或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在利率市场化后会加剧。(四)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比较严峻。
张其林认为(2006),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6
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也同样可能加大我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风险。对国民经济的风险有:(一)利率水平提高的风险,(二)国民经济萎缩的风险,(三)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风险,(四)银行过度竞争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风险。
第四章 制约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因素
张华认为(2010),目前,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的利率都已经完全实现了市场化。但是还有一部分金融资产的利率还是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所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是:(一)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二)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建设滞后;(三)企业对利率缺乏敏感性;(四)社会信用缺失;(五)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 [16-20]
李夏认为(2009),在现有金融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行利率市场化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一)市场化的基准利率的缺失。基准利率是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二)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不灵,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三)国有商业银行未真正实现商业化;(四)货币当局操作利率杠杆的独立自主性不强。
曹金明认为(2009),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利率的决定机制未实现市场化;(二)缺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准利率;(三)利率的传导机制不畅通;(四)各个金融市场之间处于分割状态。由于上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至今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陈向阳等认为(2007),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欠缺;(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尚不完善;(三)我国尚未形成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四)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五)我国的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首先,金融监管成本过高,效率偏低;其次,监管机构内部关系混乱,缺乏有效的协调;最后,对金融监管的立法未到位,导致无法可依,监管机构执行力度不大或不到位,令违规现象屡屡发生。
7
毕业论文题目
第五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5.1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则
5.1.1渐迸性原则
一国只有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同时存在时才可迅速实现利率自由化,否则需要有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上述两个完满条件,所以必须采用渐进式。韩国、台湾地区进行了渐进式利率自由化,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保持了对利率的灵活管理。即使是美国和日本的利率自由化也不是一步到位,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所以,这些国家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利率自由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照国际上已实行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目前我国利率的基本环境距离市场化的条件甚远,利率市场化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实现需依靠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它必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它所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既有有力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这就决定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来实现。渐进式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到底要用多长时间,因各国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试图一步到位,很可能出现金融机构之间恶性竞争和利率大战,从而引起金融秩序混乱和通货膨胀。所以,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地有针对地改善不利条件,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改革,最终使我国利率市场化得以顺利实现。
5.1.2 目标性原则。
这里的目标是指利率改革的目标模式,即建立多层次、有差别、开放型和能控制的基准利率和产业利率,又有大量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有差别是指基准利率和产业利率要考虑总体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方向以及地区、行业、产品不同来设计出差别利率。市场利率则由资金供求双方根据主要导向利率、筹资成本、风险、期限、市场占有份额等因素确定各个具体利率水平。这样,就形成了合理的差别利率体系。开放型是指除货币当局控制少量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则是放开的。能控制是指利率的市场化并不是利率全部放开,而是建立一种既能反映金融市场动态,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又能被央行间接并灵活调控的利率机制。
8
5.1.3 实际利率应为正值。
实际正利率是利率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既是别国利率改革的经验,也是资金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利率改革平稳顺利进行,避免在负利率基础上放开利率后,对社会震动太大,造成改革的负效应,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在宏观上保持币值的稳定,为实现正利率水平创造条件。
5.2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5.2.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
在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选择了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之后,如何选择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我国当前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来看,都把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率从市场化也都先从货币市场入手,通过产生资金价格的信号而影响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最终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体系。货币市场形成的价格信号同时也是中央银行监控、预测市场利率变动并制定基准利率的重要依据。
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两个主要的子市场,从这两个子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们都具有货币市场利率的发现功能。相对于其他子市场而言,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都己初具规模,但它们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同业拆借市场只有银行或经批准的金融机构参加,这些金融机构易为中央银行控制,其经营也比较规范,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不会有太大的震动。但是,应该指出由于我国银行借贷利率由中央银行所决定,以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为基础的银行借贷利率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以银行借贷利率为基础的同业拆借利率必然受到影响。
5.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一、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而言,最具实质意义的开端是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在此之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一直处于不规范状态,全国的银行间拆借统一在原一级市场上进行,这表明我国真正的、较为成熟的货币子市场正式形成。
二、放开国债市场利率
9
毕业论文题目
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必须以国债市场的开放为前提。1996年,国家财政正式引入了价格竞争的招标方式,两次通过竞价方式发行了国债,国债利率的市场化由此迈出实质佳的一步,并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银行自1996年4月开展国债公开市场操作以来,交易对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日益多样化,操作力度也在加强,国债市场正逐步放开,而国债回购利率实行了市场招标,这表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市场化。1996年国债市场的市场化取得空前的成绩。1997年和1998年继续推出一些市场化方式确定国债票面利率的举措,国债二级市场利率基本市场化,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国债市场利率正逐步开放。
三、放开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在此之前,根据规定,贴现利率只能在同档次贷款利率上最大下浮幅度不超过l0,,再贴现利率在再贷款利率基础上最大下浮幅度不超过10,。由于贷款利率与再贷款利率变动不一致,出现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倒挂的现象,限制了票据市场的发展。1998年3月,实行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生成,再贴现利率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独立确定的机制,实际上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0
结 论
回顾十多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看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到一个关键阶段。我国能否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取决于能否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基准利率。
在我国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和入世的形势下,金融改革对利率的市场化取向已经势在必行,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使得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整体的进步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也会加大对利率风险控制、金融机构监督和宏观协调的难度。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还要有各方面的配套措施以避免各种风险。通过各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难发现,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都是在宏观机制和微观机制成熟、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市场化利率机制。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之,对利率市场化不能操之过急,它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经济体系的稳定,稍微有点差错,会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速度不应太快,需积极、稳妥、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与其他所有改革一样,利率市场化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一齐推进。特别作为利率市场化主要执行者的金融部门,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要起到有效动员、优化资源配置,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的作用。必须在坚定改革目标的同时,立足于客观实际,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调整各自的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和水平,为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旋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融改革是一个复杂、持续的过程,因而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是完善和最终的。本文对于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去研究。
11
毕业论文题目
参 考 文 献
[1]曹龙骐,《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陈向阳、方文丽,我国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J].经济沙龙,2007年(3). [3]曹金明,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财经,2009年(7). [4]付朝阳,试斩我国秘率市场化的条件[J].新金融,2003,(9). [5]付小玲, 在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 商业经济, 2006,(11).
[6]黄达,《货币银行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8]孔祥毅 ,《金融理论教程》[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2月. [9]刘颖,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2月.
[10]刘涛, 利率市场化研究[D].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6年12月. [11]李夏, 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商场现代化, 2009年(5). [12](美)J(奥林(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孙迎春,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分析[J]. 中国市场, 2007,(26). [14]王海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经营与管理,2004,(12). [15]王中格, 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J]. 河北金融,2009. [16]薛宝莉, 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J]. 会计之友,2003,(6). [17]徐厦楠,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机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8).
[18]袁晨, 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 2006年4月. [19]张其林,利率市场化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6月. [20]朱海燕,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其影响[J]. 财经问题研究, 2004,(9) .
12
致 谢
紧张、充实而又难忘的大学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大学四年和撰写论文期间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使我终身难以忘怀。轻风系不住流云,流云却带走了岁月,打开尘封的记忆,往事如风却又历历在目,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这四年来为我授课的各位老师,真心地说一句:你们辛苦了~感谢×××老师在我的论文选题、定稿以及中期检查等方面都给了我精心的指导。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我在论文选题、撰写以及修改的过程中,不再像当初那样茫然无措,而是知道自己论文的不足和修改的方向。您正直、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影响颇深,受益匪浅,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当中,我都铭记于心。
13
范文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利率几乎不具有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基本是一种成本核算工
具;加上为了鼓励生产、促进投资,我国一直人为压低利率。如果综合考虑显形和隐性的通货膨胀,当时长期实际负利率是一个常态。并且由于计划经济的普遍管制,各种“差别”利率普遍存在,当时的利率格局是一种市场机制根本缺乏情况下的极端“金融压抑”[1]。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利率杠杆进行调节,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充分发挥利率的资源配置作用和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设想。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重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
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
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党中央、国务院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
路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
小额”的顺序进行。回顾历史,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是依照中央的总体思路有条
不紊地展开的[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主要是:(1)1986年1月7日,国务院规定专业银行资金可
以互相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议定;(2)1986年,再贴现利率在同期各档次
银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动5—10%;(3)1987年1月,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可在
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4)1990年3月,考虑到市场主体风险意识薄
www.51lunwen.com 弱等问题,确定了拆借利率实行上限管理;(5)1992年,以国债首
次实行承购包销为标志,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6)199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IMF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我国首次系统提出逐渐实现正利率,协调配套,循序渐进,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利率改革原则。改革步骤上,提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商业银行后政策性银行,先批发后零售,先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后扩大商业银行决定利率自主权的改革路径;(7)1996年1月1日,各商业银行组建的融资中心等中介机构被撤销,所有同业拆借业务均由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办理,产生了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HIBOR)。1996年6月1日,货币当局取消了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加成确定同业拆借利率的方法,放开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8)1996年5月起,改再贴现率在相应档次再贷款利率基础上下浮5-10%。1996年5月,考虑到企业利息负担问题,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上浮区间下降为10%,下浮仍保持在10%;(9)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的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0)1998年3月21日,再贴现利率由人民银行独立决定。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0?9个百分点。1998年7月1日,贴现利率最多加点幅度为2个百分点,同年12月又规定,贴现利率最高限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含浮动区间);(11)1998年3月,合并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存款帐户,实行统一利率;(12)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13)1998年10月31日,又将对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区间提高到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由40%提高到50%;(14)1999年4月1日,县以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利率可上浮30%;(15)1999年9月,成功恢复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999年9月1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16)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开始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17)2000年,成功实现对境内外币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包括等值其他外币)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18)200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引进做市商制度;(19)2002年初,在全
国8个县的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允许贷款利率最高浮动幅度扩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50%。2002年2月协议存款试点扩大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同年12月又扩大到已完成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改革试点的省级社保经办机构。同年9月,国内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展开了此类试点;(20)2003年7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7种减少到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4种(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21)2003年8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可达100%。2003年8月1日,新增邮政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利率计息(1?89%)。此前的转存款仍按4?131%计息;(22)2003年1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23)2003年11月,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获准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24)2003年12月21日,对金融机构法人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采取“一个帐户,两种利率”的方式分别计息。当时的法定准备金利率为1?89%,而超额准备金利率降至1?62%;(25)2004年1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可上浮l0%,农村信用社上浮区间扩大到100%,所有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浮区间为10%。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26)2004年10月29日,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为130%。所有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仍为90%。所有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取消。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27)2004年11月,放开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3];(28)2007年1月发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该利率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但同时必须要和其他的改革相互配套,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调节机制,其中,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机制就是最为重要的配套机制。1998年,停止信贷规模控制,代之以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作为央行的主要政策调控手段。并且从2000年之后,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虽然,货币当局目前仍然关注货币供给和信贷总量,但通过利率这一核心资金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手段,已经成为我国货币当局宏观调控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经过十余年的渐进改革,当前的利率体系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过渡时期“双轨制”特点,即市场化与未完全市场化并存的利率体系。基本已实现市场化的利率有:人民币协议存款、外币大额存款与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企业债 本之外的债券利率。而除此之外的利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利率管制。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
利率市场化之所以不能突飞猛进、一蹴而就,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机制起作用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是给了利率市场化之名,也不可能达到市场利率有效配置资源之实。
制约我国形成市场化利率体系的因素很多,细究起来,涉及的范围方方面面,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主体没有完全形成和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匮乏是制约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因素。
(一) 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没有完全形成
这里的市场经济主体主要指企业、政府和商业银行。企业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使用者,负债率过高,大量依赖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金融制约。另外,虽然经过不懈的摸索与改革,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仍不够完善,预算约束软化问题也未能彻底解决。这种情况下,利率作为资金成本的约束力,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市场机制的驱动力也会大打折扣[4]。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作为经济的参与主体,直接形成了对资金的需求,特别是在各地区大力开展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即使是预算约束下的财政行为,也有对信贷资金的大量需求,且这些需求往往是伴随项目的长期非利率敏感性资金需求。在中国高投资率的背景下,这种政府行为成为全面推行利率市场化的羁绊之/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在以国有制为主的银行体系下,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也成为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的障碍。
(二) 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匮乏
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依赖于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除要有各种市场化的经济主体外,还需要完善的市场结构和丰富的产品结构。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结构仍不完善,银行信贷之外的货币和资本市场规模相对过小,且市场的同一性较大,缺乏结构层次的合理性。这种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必然也存在着交易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的相对匮乏。例如,2005年末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负债存量中,贷款负债占64%,而证券类负债只占14?1%(如表1所示)。而同期美国非金融机构负债存量327378亿美元中,贷款占比仅为15?2%,证券负债类则占到了65?8%。
我国的金融结构偏重于间接融资,不仅体现在金融资产存量方面,在每年新增的融资流量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也相对有限。2005年我国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总量中,贷款比重为78.1%,虽比2004年的82.9%有所降低,但间接融资仍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见表2)。另外,在企业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比重过低问题,直到2005年推出短期融资券后才有所缓解,企业债的融资比重由2004年的1.1%上升到2005年的
6.4%。但短期融资券的期限限制仍然制约着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长期资金。同时,建立一个产品丰富、结构完善的金融市场,需要各种各样的市场要素和制度环境(如各类交易中介、信用评估等机构),而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现实制约。
另外,在市场运行机制中,利率机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最为直接。尽管宏观调控方式在不断改革和优化,但目前以货币总量调控和信贷总量指导的调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基准利率的缺乏、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等行为都对利率市场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扭曲。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正式运行。短短半个月来,SHIBOR已经反映出了作为基准利率所面临的一些不足。由于国内长期利率交易的品种不多,导致了SHIBOR长端交易市场反映较为冷淡。另外,SHIBOR目前只有16家报价银行,这也使得市场代表的广泛性受到影响。目前来看,SHIBOR还不具备完整勾画中国基准利率的能力。
三、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首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形成市场化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建立具有完善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行为规范的高效政府,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真正让资金的需求者能够受到资金价格的有效约束,让资金提供者具备充分的定价能力。
其次,在市场体系建设和宏观调控机制转变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这就要求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大货币市场的容量与弹性,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交易产品的种类及数量,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培育好基准利率,目前可考虑逐步放开大额、长期的存款利率,增加SHIBOR的报价参与者,最终促使SHIBOR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基准利率。在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同时,构造好两个市场之间的合理通道。在宏观调控机制上,随着金融功能的不断深化,货币供应总量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必将受到极大的弱化,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货币当局应该提前分析,未雨绸缪,逐步完善配套制度,为运用资金价格调节宏观经济做好准备。
最后,做好各项改革的协调工作。以上各项改革,任何一项都任重道远,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我国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
行灵活处理,我们既不能等微观主体和宏观调控中存在的各种约束完全化解以后,才开始着手利率市场化,也不能在条件完全不成熟时盲目推进,类似的教训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屡见不鲜。只有在深刻认识各种相互制约因素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度的分寸,才能成功实现全面的市场化利率。这项改革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和行动指南,只能是从消除各种制约因素着手,以改革为市场化创造条件,以改革的成果来推进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完善。同时,在利率的形成机制上,我们必须看准时机有所突破。在基本具备市场化条件的情况下,逐渐放开相应利率的管制,从而既可以巩固前期的各项改革成果,又能为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正确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方向和原则
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而不是一次性完全放松利率管制;应先允许部分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试行市场化定价,限制不达标金融机构的定价权;应全盘慎重考虑不同阶段的利率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尽量避免不同类型利率产品间的套利行为;利率的放开程度应与金融机构和企业、居民的接受程度一致,而不应产生过大偏离。
完善利率传导机制
目前我国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不完善:一是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目标利率选择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二是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通,公开市场操作对于市场利率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对于存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限;三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仍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有效的利率基准。 一是确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利率。当前中央银行实质上将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利率,市场手段调控较少,存在一定的金融压抑。而衡量融资成本、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的宏观调控都与中央银行目标利率密切相关,中
央银行目标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的核心。各国中央银行采用的目标利率有伦敦同业拆放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以及日本的隔夜拆借利率等不尽相同。我国需要形成市场化的中央银行目标利率,使公开市场操作有的放矢。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基准利率,Shibor、Chibor、国债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等都在利率产品定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关键是要选择、培养一种能够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有效调控又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
二是疏通利率传导渠道。金融市场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能有效引导存贷款利率是当前利率传导机制的核心问题。事实上,当前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反过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甚至影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在当前的传导机制下,如果贸然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存贷款利率上升,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被动上涨,形成倒逼机制,此时的中央银行一方面失去了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间接调控又可能难以有效运作。因此,在最终放弃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管制前,需要完善利率传导机制。
进一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从改革的经验来看,简化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档次是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方式。第一,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可将贷款利率下限由现行的贷款基准利率0.9倍放宽至0.8倍。一方面可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利率下限过低可能造成的非理性竞争风险。第二,简化贷款利率档次。通过合并贷款利率档次,逐步放松对贷款利率的管制。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最终目标
存款利率上限管理扭曲金融市场定价机制。第一,作为部分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利率,如果存款利率存在上限管理,那么这些市场化的金融产品的利率也是在
非自由化的要素市场前提下获得的,其定价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第二,低水平的存款利率下,Shibor、回购利率、央票发行利率、国债利率等基准利率也会被市场压低,从最底层影响金融市场利率产品价格。第三,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不利于商业银行竞争机制形成,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大型商业银行,导致金融效率低下。第四,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对贷款利率市场化也有很强的阻碍作用。由于资金成本低下,商业银行面对特别优质企业的贷款基本按照贷款利率下限执行,但依然能取得稳定的利差收入。此外,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与利率调控改革方向也不一致。
但存款利率市场化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使存贷款利率水平均低于均衡水平,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会促使利率上涨,使实际利率水平普遍上升,存贷利差趋于缩小;同时还可能会对财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利率大幅上升,企业成本增加,物价上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政策调整;财政债务利息负担加重,银行经营风险加大,抑制投资、减少消费等。
因此,我们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依然需要保持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和对市场的影响,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在取消存款利率管制之前,最为根本的是要建立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短期市场利率—企业存贷款利率的顺畅传导。对此,我们要对存款利率实行渐进式市场化改革。
范文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麦金农和肖金融发展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难点;对策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同时规避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就成了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回顾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历程,分析了现阶段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并就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随后又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截至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这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存贷款利率虽然实现了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较大范围的浮动,但由中央银行确定利率并报国务院批准的利率决定的计划机制基本未变,《商业银行法》第31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过快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金融方面,截至2007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报》),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基本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在社会制度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覆盖。
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对金融活动有较多的需求;较完善的金融系统能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另外,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金融监管的滞后,金融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等因素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难点。
1、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与低微观基础市场化程度并存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的自由化程度是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对金融活动的需求也较少,同时由于低水平的金融体系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市场经
济发展水平低会导致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的非充分性,就有可能出现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并不是完全均衡性的。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政府的制约性较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彼此间缺少有效的竞争,导致金融中介的运行低效率,以及资金的非价格性配给。另外,国有企业面临的依然是预算软约束,这就可能导致在利率放开后,国企不考虑资金利用成本的贷款饥渴给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大量的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会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并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预期的经济的高增长。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银行和企业两大微观主体没有真正形成自我利益约束与自我激励机制时,即使放开利率管制,也难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衷。根据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等的问题是属于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考虑到这些微观基础对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就单独提出来。
2、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监管手段滞后
尽管这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远未成熟,充满着投机,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的需要,并且主要存在于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区域,不利于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资金市场的有效竞争。尽管这几年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效果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深度和广度。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央银行已不再直接对利率进行管制,但依然会通过间接的手段来监管和调控利率,确保利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3、金融企业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中介是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能够实现自主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运行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和市场利率的产生,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着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等不足之处,不利于金融中介市场主体的发挥和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另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即由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各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利率定价机制来确定利率,然后报中央银行备案。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各商业银行的利率实施状况。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制度,理顺利率定价机制。
4、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从财政的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比率在1%左右,财政状况良好,对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2008年上半年的CPI是7.9%,实际利率是为负值的,这是与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假设相违背的,人们为了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必然减少持有货币和银行存款,更多地持有黄金等实物资产。这样就无法吸纳高额的存款,从而也就不可能为高速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大量投资。一旦放开利率管制,就可能会出现利率的大幅度攀升,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波动。
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我国进一步实现利率市场化还要从多方面来努力。整体上而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有待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逐步加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监管到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完善,合理的利率定价手段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等等。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才会对金融活动有多样化的需求,才能为金融改革的成功提供可能。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另外,为了实现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反映灵敏,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作为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虽然经历了这些年的改革,依然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以及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等问题。为此,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多样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增强国企的经营自主性,实现其硬预算约束,使其资金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所以,为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要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单纯的利率问题,它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和货币市场建设、放松外汇管制、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密切相关的,这些改革的进行都以完整的金融市场为基础。
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市场建设上仍存在薄弱环节,下一步要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运行效率,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加金融交易品种等。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与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趋势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不够。在下一步的深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和工具,摆脱行政的过多干预,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第三,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制度,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辟资本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本充足比率。二是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三是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树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改革现有的由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基础之上,各商业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状况确定利率的机制,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来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形成以上海地区各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措施。完善市场利率监测体系,提高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
第四,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宏观经济状况对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所引致的风险为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无法通过资产组合来有效的消除。 同时,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确保实行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对存款的吸纳效应。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通货膨胀,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的大幅涨价所引起。另外还与近几年外汇顺差过大,国内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有关。要解决当前的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要从总量上控制货币投放量,紧缩银根;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消化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来控制物价的传导。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定要确保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Shaw,Edward 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2]官爱兰、全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1).
[3]刘赞东:利率市场化问题初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孔德刚: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模式及风险评析[J].财经政法资讯,2007(2).
[5]吴琼、王国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与步骤安排———基于对典型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比较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09(1).
[6]刘梦琪: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一般规律及启示[J].现代商业,2008(21).
[7]邹沣:浅论利率市场化改革[J].价格月刊,2008(3).
范文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宏观经济
—??广蟊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熊建华(益海嘉里(南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麦金农和肖金融发展理论针对发展 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 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 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难点对策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西 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如何进,步推进利率市场 化,同时规避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就成了当前 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回顾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历程,分析了 现阶段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并就进一 步促进利率市场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 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1993 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 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 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随后又有 一
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根据2002年中 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先外 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截至 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 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 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这 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 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金融 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存贷款利率虽然实现了围绕中国 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较大范围的浮动,但由中央银行确定利 率并报国务院批准的利率决定的计划机制基本未变,《商业银 行法》第31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 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另外我国商业银 行成本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过快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容 易产生金融风险,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 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环境,为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 正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金融方面,截 72《当代经济》2叭.年8月(下)
至2007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 理委员会2007年报》),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基本符合利率市场 化的要求;在社会制度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 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覆盖. 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会对金融活动有较多的需求;较完善的金融系统能促进经济的 更好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 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步地实现 利率的市场化.另外,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金融监管的滞 后,金融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等因素 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难点.
1,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与低微观基础市场化程度并存 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的自由化程度是相关的,经济发展水 平低对金融活动的需求也较少,同时由于低水平的金融体系也 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会导致市场主体间的 竞争的非充分性,就有可能出现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并不 是完全均衡性的.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政府的制约性较强,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彼此间缺少有效的竞争,导致金融中介 的运行低效率,以及资金的非价格性配给.另外,国有企业面临 的依然是预算软约束,这就可能导致在利率放开后,国企不考 虑资金利用成本的贷款饥渴给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大 量的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会造成 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并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预期的经济的高 增长.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银行和企业两大微观主 体没有真正形成自我利益约束与自我激励机制时,即使放开利 率管制,也难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衷.根据金融发展理论的 观点,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等的问题是属于宏观经济环境 方面的,考虑到这些微观基础对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就 单独提出来.
2,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监管手段滞后
尽管这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规模,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远未成熟,充满着投机,并不 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的需要,并且主要存在于沿海等 经济发达的区域,不利于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资金市场的
有效竞争.尽管这几年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效果有所 提高,但仍缺乏深度和广度.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央银行 已不再直接对利率进行管制,但依然会通过间接的手段来监管 和调控利率,确保利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3,金融企业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中介是重要 的市场主体之一,能够实现自主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运 行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和市场利率的产生,但目前我国 的金融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 是依然存在着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 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 有发生等不足之处,不利于金融中介市场主体的发挥和市场化 利率的形成.另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 型,即由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各商业银行根据 自己的利率定价机制来确定利率,然后报中央银行备案.中央 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各商业银行的利率实施状况.这种利率管制 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 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 整所产生的效果,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 功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 融企业制度,理顺利率定价机制.
4,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 基本前提.从财政的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比率在1% 左右,财政状况良好,对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通货 膨胀.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2008年上半年的CPI是 7.9%,实际利率是为负值的,这是与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假设相违 背的,人们为了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必然减少持有货币和 银行存款,更多地持有黄金等实物资产.这样就无法吸纳高额
的存款,从而也就不可能为高速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大量投 资.一旦放开利率管制,就可能会出现利率的大幅度攀升,给整 个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波动.
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我国进一步实现利率市场化还要从多 方面来努力.整体上而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有待于提 高,企业的竞争力要逐步加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具 体而言,就是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监管到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 制度完善,合理的利率定价手段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等等.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只有经济发展 到较高的水平,才会对金融活动有多样化的需求,才能为金融 改革的成功提供可能.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导 向的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 的层次发展.另外,为了实现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 要条件是众多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反映灵敏,并迅速做出调整 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作为微观基础的 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虽然经历了这些年的改革,依然面 临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以及对银行贷款的过度 依赖等问题.为此,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 度,多样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 时,增强国企的经营自主性,实现其硬预算约束,使其资金需求 对利率富有弹性.所以,为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 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要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的金 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利率市场化不仅 是单纯的利率问题,它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组成部 分,是和货币市场建设,放松外汇管制,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等密切相关的,这些改革的进行都以完整的金融市场为基础. 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市场建设上仍存在 宏观经跻i_I
O
.
NT
.
EM
.
PO
—
RARE
.
eo
.
NOMS_??一CVMe—???_
薄弱环节,下一步要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运行效率,为金 融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加金融交易品 种等.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与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趋势存在着 矛盾,特别是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的有效 沟通不够.在下一步的深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创新金融监 管手段和工具,摆脱行政的过多干预,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第三,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完善我国金 融企业制度,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是开辟资本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本充足比率.二是进一步强 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三 是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树立追求 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改革现有的由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
率,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基础之上,各商业 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状况确定利率的机制,建立一个以货币市 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 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来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形成以上海 地区各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进 一
步完善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合理反映 期限和信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落 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措施.完善市场利率监测体系,提高利 率政策的调控效果.
第四,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宏观经济状况对利 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所引致的风 险为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无法通过资产组合来有效的消除. 同时,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确保实行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 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 对存款的吸纳效应.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通货膨胀,主要是国 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的大幅涨价所引起.另外还与近 几年外汇顺差过大,国内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有关.要解决当前 的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要从总量上控制货币 投放量,紧缩银根;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来消化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来控制物价的传导.宏 观经济环境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定要确保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Shaw,EdwardS: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
ment[M].OxfordUniversityPress,1973.
【2】官爱兰,全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与对策U】.郑州航 空工业管理学院,2009(1).
【3】刘赞东:利率市场化1"-1题初探U1.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9(1).
[4】孔德刚: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模式及风险评析?】. 财经政法资讯,2007(2).
[5】吴琼,王国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与步骤安排 ——
基于对典型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比较的实证 分析U】.兰州学刊,2009(1).
f6]6刘梦琪: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一般规律及启示?】.现代商 业,2008(21).
【7】邹沣:浅论利率市场化改革lJ].价格月刊,2008(3). 《当@~)2010年8月(下)73
范文五: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____ 货币银行学_
专业年级:_______2012级金融(专升本_)
学 号:_______3126307022__
学生姓名:______ 李大玲 _________
论文题目: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
成 绩:____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郭 慧 文 ___
2012年 12 月 25 日
目录
引言 …………………………………………………………………………………1 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1 2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中存在的不足 ……………………………………………2 2.1利率市场管理体制僵化 ……………………………………………………2 2.2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 ………………………………………………………2 2.3利率水平和结构不尽合理 …………………………………………………2 3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不足的改进 ………………………………………………3 3.1建立合理的利率管理体制 …………………………………………………3 3.2完善利率传导机制……………………………………………………………3 3.3改善利率水平和结构…………………………………………………………4 参考文献 ……………………………………………………………………………4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
李大玲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金融学(专升本)专业 2012级)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经济的重要内容,已
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其中的重
要的内容,也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介绍了有关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
程并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关我国利率市场化不
足的改进方法,从而能更好的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
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中央银行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问题已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利率市场化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实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依然存在的不足,因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从而能更好的适应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利率政府(即政府对利率进行的严格管制)的对立物。其内涵是指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有市场供求双方自由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资金供求和利率总水平进行间
[1]接调控。它大致包括下列相互联系的四个要点: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及风险结构和风险结构等由市场交易主体自由决定 (3)货币市场利率构成市场利率的基础
(4)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和结构
此外,利率市场化不仅包括利率形成或决定过程的市场化,它还要求参与资金的个人、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央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在这些内容中,金融机构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自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和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一起进行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78-1989年,主要是调整利率水平,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内自由浮动。 1990-1992年,以调整利率结构为主。
1993-1999年,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996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开放,拉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1997年6月,人民银行规定,各商业银行可用其持有的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在银行间进行回购和现券买卖,这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立。1998年后逐渐实现了金融债、国债的市场化发行。
[2]2000年至今,外币利率和国内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
2000年9月21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同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2005年3月16日,人民银行大幅度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并完全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向利率市场化之路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到2008年4月,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再贴现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及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币)以上外币定期存款利率,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2]化。
2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中存在的不足
2.1利率市场管理体制僵化
目前,尽管我国政府(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但是我国实行的是管制利率制度,中外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存贷款业务都必须遵循《人民币利率币管理规定》,除了同
[3]业拆借市场利率和民间借款利率外,其余都属于计划管理的利率。利率管理体制仍然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中央银行操作利率杠杆的自主性还受到限制。在中国目前的利率管理体制下,利率水平的决定、差别利率政策的制订等有关利率的各个方面的政策都有政府严格控制,表现出高度的计划性
[2]和封闭性。从表面来看,利率水平是有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央银行)确定的。但是实际中国利率政策的决定并非有中央银行自主作出,它是有企业主管部门、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等各
[3]个利益集团经过多方谈判,讨论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而最终决定权在国务院。因为1997年国务院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中规定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总理任命,主席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货币政策的重大事宜和货币供应、利率、汇率等,向国务院提交建议。所以,我国真正的利率决定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中央银行只有执行权和20%贷款利率浮动权,缺乏操作利率杠杆的自主性。
2.2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调整利率的方法是“试错法”:即根据社会资金总供求状况、企业成本水平、银行利率
[4]和市场价格等经济变量,先斟酌调整利率来试探政策效果,随后进行相应的微调。这一利率决策机制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信息时滞。中央银行在计算确定利率调整幅度时需要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一般来说,银行的存贷款余额等数据是比较容易及时等到的,但是诸如企业成本之类的数据却是不可能即使计算出来的,况且上述指标有的还难以精确测定,因此很容易产生信息失真的情况。这些因素使得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二是决策时滞。由于利率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每一次利率调整都是各方利益主体讨价还价的结果,如果意见不一致,最后还得国务院决定。所以这一决策程序过于复杂,且时间长,信息泄露程度不均,制定出来的利率水平往往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很难准确估计到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有效效果,不能做到前面瞻性的政策调整。中央银行利率决策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利率调节时机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特别是货币市场还很不完善,对利率导向的显示功能不强。同时,由于实行规定利率,利率传导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督促商业银行组织实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中央银行很难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实现
[5]其货币政策目标,因此也就难以真正实现宏观调控从直接向间接方式的彻底转变。 2.3利率水平和结构不尽合理
2
利率水平和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一是银行存贷款利差小,银行盈利水平低,影响了商业银行正常的经营活动。自1983年以来,一年期存贷利差变动范围在0.7—3.2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银行存贷利差小于等于零一共有七次。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40,—50,之后,利差也仅为5个百分
[6]点左右。存贷款利差小和严格的利率管制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难以自主的根据企业资信状况、风险大小进行足够幅度的利率浮动,这不仅抑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而且还会使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二是利率结构扭曲,容易引发套利等非正式金融行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发行利率和企业债券利率。目前我国现行的利率水平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所以国债利率有时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完全有可能产生从银行贷款购买国债进行套利的行为以及将银行存款转向国债购买。三是存在着名目繁多的政策性优惠利率,使商业银行承担了部分财政职能,限制了利率应有作用的发挥。
3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不足的改进
3.1建立合理的利率管理体制
首先要扩大中央银行的自主决策权,利率决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从而改善中央银行缺乏操作利率杠杆的自主性。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而是参照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通过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决策程序和
[6]独立的决策机构。
一是要提高中央银行利率,设置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三种利率,并高于同业拆借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在资金紧张时,先大力吸收存款,再到同业市场上拆借,最后再找央行解决,以增强商业银行的独立性。二是改善目前利率调整频度低、幅度大的现状,变存贷款利率浮动为利
[7]率上下限管制,并随着金融深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步放宽上下限限制。中央银行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小幅多次调控利率,使基准利率作为引导市场变化的信号。这是观察利率改革效果、防止金融机构过度价格竞争的必要步骤,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三是要进步放开存款利率,由商业银行自行制定存款期限和利率,允许存款利率有适当幅度的浮动。中央银行只规定一年期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可以此为基础,根据市场资金供求、金额、期限、自身市场占有份额等自主决定具体存款利率,制定各档次期限的利率,以形成市场化的利率运行新机制。在经济结构和居民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存款规模显然可看成是利率水平的单变量函数。允许存款利率适当浮动,有利于银行根据金融市场供求格局随时调整营销策略,维持储蓄存款的稳定增长和资金供求格局的动态平衡。四是尽快放开贴现率,并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贴现是一种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借贷行为,其性质与商业信用本身并无本质区别,再加之我国现阶段贴现总规模不大,放开利率并无不妥。在当前银行贷款供给意愿不强、社会资金供求大体平衡的情况下,扩大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也应该没有什么风险。这一阶段虽然步子不大,但却给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它将产生一种利率市场化的告示效应,使各经济主体对利率市场化有一个适应期,符合渐进改革的一贯原则。适时放开贷款利率,扩大商业银行利率的自主权,中长期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根据存款的成本、期限、风险等因素自行确定,中央银行只通过对再贴现率调整,向各金融机构表明采取的是扩张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各商业银行结合市场需求状况做出相应调整。
3.2完善利率传导机制
首先应确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利率。当前中央银行实质上将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利率,市场手段调控较少,存在一定的金融压抑。而衡量融资成本、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的宏观调控都与中央银行目标利率密切相关,中央银行目标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的核心。各国中央银行采用的目标利率有伦敦同业拆放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以及日本的隔夜拆借利率等不尽相同。我国需要形成市场化的中央银行目标利率,使公开市场操作有的放矢。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上
3
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基准利率,国债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等都在利率产品定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关键是要选择、培养一种能够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有效调控又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再次是疏通利率传导渠道。金融市场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能有
[8]效引导存贷款利率是当前利率传导机制的核心问题。事实上,当前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反过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甚至影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在当前的传导机制下,如果贸然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存贷款利率上升,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被动上涨,形成倒逼机制,此时的中央银行一方面失去了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间接调控又可能难以有效运作。
3.3改善利率水平和结构
首先应该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利率管理,防止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小,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随着利率的频繁变动,利率风险加大,对商业银行健全内部利率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规避市场利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强化利率内部监管机制,对存款、贷款利率水平和利差最低水平做出限制,制定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收益最大化的合理的利率水平。任何一笔业务,都要经过信贷评审委员会和信贷产品部、客户部、服务部等相关部门综合评审后敲定。建立良好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同样不可或缺,在德国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都设立了风险管理部,专门负责包括利率风险在内的各种金融风险的分析,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各种风险方面的信息,便于做出合理决策。就利率风险而言,从商业银行体系看,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起适当的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当务之急是摸清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率水平、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适当的利率风险衡量体系。商业银行要加紧会计制度、信息采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要通过收集各种信息,对市场利率、央行基准利率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分析可能带来的风险,通过市场风险规避交易手段减低风险程度。另外,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内部关于利率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大大提高,要保证能将总行制定的各种利率及时传达到商业银
[9]行的任何一个网点,以保证商业银行利率政策的统一性。
再次是推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市场利率的波动状况和资金供求状况,动态调整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使其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的主导利率指标;逐步降低并取消准备金和超额储备的存款利率,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货币市场交易和国债交易,充分利用货币市场调节头寸余缺,在实行贷款利率浮动制基础上,逐步允许存款利率浮动,直至全面放开存贷款利率,依此形成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础,以央行基准利率为主导,有序竞争、规范统一的银行间市场利率
[10]体系。
参考文献
[1]任碧云,姚莉.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12-313. [2]黄金老.中国利率市场化——意义与模式[J].国际贸易,2000,(7):13-15. [3]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2):58-63. [4]李思琪,王凤芝.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地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09,(2):95-97. [5]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9,(2):58-63. [6]李杨.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1-324. [7]张梅琳,沈根荣. 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探讨[J].财经研究,2000,(01):21-23. [8]王玮,周湘萍. 利率市场化“施压”商业银行[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07):3-4. [9] 宗良. 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性[J].中国金融,2011,(08):67-70. [10]张曙光.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4):30-35.
4
5
课程论文评分表
时间:_2012___年_12__月__25_日
专业学生姓名 李大玲 学号 3126307022 2012级金融专升本 年级
论文题目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
评价结果 权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得分
重 A B C D 选题 5% 内涵明确,范围适度,针对性强。 5 4 3 2 内容 20% 中心明确;材料真实可信,丰富翔实;内容具体充实。 20 16 12 10 论理 30% 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缜密、深刻。 30 24 18 15 结构 15% 结构严谨规范,条理清晰,布局合理,系统严密。 15 12 9 7 语言 15% 语言精炼、流畅、准确、灵活,逻辑性强。 15 12 9 7
理念先进,观念新颖,观点创新,新课程改革精神体
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教学目标拓展
观,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创新 15% 15 12 9 7 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互动性学习),体现教学评价
的多元化],对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
指导性意义。
总分
综合评价
指导教师 签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