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 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 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努力 培育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新成就。这一年,深圳顺利完成了 “ 九五 ” 计划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比 “ 八五 ” 末期 的 1995年翻了一番,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日 趋优美, 城市综合实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率先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新阶段。
一、 综 合
初步统计, 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66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 14.2%,高出预期目标 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7.71亿元,增长 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874.14亿元,增长 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773.39亿 元,增长 9.9%。三次产业结构为 1.1∶52.5∶46.4。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 破 200亿美元。
物价水平适度上升。 2000年, 深圳物价总水平结束长达两年多的下降势头, 全年居 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2.8%。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 14.0%,居住上涨 5.6%, 其中水电、燃料上涨 15.3%。食品中水产品上涨 4.7%,鲜菜上涨 6.7%,植物油、肉禽及 制品、鲜果等的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 30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3.45万人, 增长 4.6%。 其中,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3.87万人, 下降 8.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175.78万人,增长 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128.89万人,增长 7.8%。完善并落实优惠扶持政 策, 促进下岗、 失业员工再就业。 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员工再就业指导率达 100%,全 年通过各种途径使 6207人实现了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员工参加强制性培训 4320人 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4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乏力, 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展 缓慢;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城镇居 民收入增长继续处于低位,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较大。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农业增加值 17.71亿元, 比上年增长 8.5%。 农村三级经济 总收入 118.45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 8.0%。 鲜活产品出口额 11.2亿港元,
比上年增长 2.5%。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000年, 全市乡镇企业总 产值 309.98亿元,营业收入 239.54亿元,净利润 32.69亿元,农民收入的 80%来自乡 镇企业。
全年种植业播种面积 18.74万亩,比上年增长 5.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0.97万 亩, 减少 6.7%; 粮食产量 0.37万吨, 增长 8.8%。 蔬菜种植面积 16.69万亩, 增长 9.2%; 产量 21.05万吨,增长 14.7%。水果种植面积 22.48万亩,增长 2.7%;水果产量 2.89万吨,比上年下降 33.1%。
全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
肉猪出栏量 万头 66.14 14.4
猪肉产量 万吨 4.74 11.8
家禽饲养量 万只 2994 -3.1
禽蛋产量 吨 1546 36.8
鲜奶产量 万吨 2.49 10.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3.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 33万株,育中幼林 1.53万亩,四旁植 树 111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 11.4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 8.5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 2.92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 5.99万吨, 比上年增长 0.2%。 其中, 海产品 5.12万吨, 下降 2.3%; 淡水产品 0.87万吨,增长 17.6%。海洋捕捞产量 1.93万吨,下降 1.0%。
农业机械总动力 6235万瓦特,比上年增加 455万瓦特。农村用电量 42.78亿千瓦 小时,比上年增长 15.7%。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727.9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 上年增长 19.1%,高出预期目标 4.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3.7%。工业 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66.5%,即在全市 14.2%的经济增长中,有 9.4个百分点 是由工业的增长带来的。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仍然是深圳工业的主导行业,主要电子 信息类产品保持快速增长。 其中微型计算机比上年增长 28.8%、程控交换机增长 80.1%、 集成电路增长 36.4%、硬盘机增长 24.0%。
2000年, 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简称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517.85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口径计算,比 上年增长 22.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总产值 129.71亿元,增长 43.1%; 集体企业 32.16亿元,增长 49.8%;股份合作企业 153.86亿元,增长 41.6%;股份制企
业 153.50亿元,增长 2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009.17亿元,增长 18.1%。大中 型企业加快发展, 全年大中型企业总产值 1191.76亿元, 增长 31.7%。 重工业比重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 1503.11亿元, 轻工业总产值 1014.74亿元, 分别增长 37.8%和 3.9%,重工业所占比重从上年的 51.5%提高到 59.7%。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 工业销售产值 2450.70亿元, 比上年增长 14.5%。 出口交货值 1378.43亿元, 增长 14.1%。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7.3%。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
微型计算机 万部 107.45 28.8
硬盘机 万部 867.07 24.0
软磁盘 万片 12754 -0.1
激光盘 万片 3399.48 2.3
彩色电视机 万台 714.08 -17.0
玻壳 万只 933.78 54.4
彩色显像管 万部 553.85 6.9
磁头 万只 13398 6.2
袖珍计算器 万只 439.52 25.9
程控交换机 万门 3535.33 80.1
集成电路 万块 87598 36.4
通讯电缆 万公里 25.74 19.7
液晶显示器件 万片 17146 -8.5
显示器 万只 411.75 -12.0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只 53397 16.2
电话机 万部 2809.58 3.6
自行车 万辆 239.60 13.6
表 万只 9126 -21.3
钟 万只 797.64 14.3
照相机 万架 942.83 -0.1
录放机 万部 1076.07 0.9
电风扇 万部 901.04 75.5
组合音响 万部 498.68 55.8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 万个 580.38 115.4
皮鞋 万双 4227 37.6
服装 万件 24242 -5.6
玩具 亿元 21.66 10.8
精炼食用植物油 万吨 38.52 21.1
饮料酒 万吨 25.05 7.1
瓶 (罐 ) 装饮用水 万吨 28.27 28.4
中成药 吨 6257 28.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288.24 5.4
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33.89 13.1
金属集装箱 万立方米 785.50 46.4
塑料制品 万吨 46.46 22.9
纸制品 万吨 43.26 15.1
医疗仪器设备 亿元 2.51 -14.6
复印机械 万台 71.08 -55.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62.67 10.3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75547 13.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252.86亿元, 比上年增长 43.1%。实现利润总额 197.52亿元, 增长 43.8%。大中型企业 增长更快,利润总额达 147.79亿元,增长 51.1%。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 18.1%, 企业亏损面下降 4.1个百分点。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 81188元, 比上年提高 6.2%。 工 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82.5%,比上年提高 18.7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146.17亿元,比上年增长 7.3%。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616.25亿 元, 比上年增长 8.2%。 其中, 基本建设投资 286.21亿元, 增长 5.0%; 更新改造投资 31.03亿元,增长 13.0%;房地产开发投资 248.20亿元,增长 15.3%。
基本建设完成工业投资 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 20.7%,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 25.9%,比上年提高 3.3个百分点。一批高新技术工程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产 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 63.0%。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 48.52亿元,比上 年增长 39.7%,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 17.0%,比上年提高 4.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 售贸易业、餐饮业和旅游业完成投资 10.98亿元,增长 88.7%。华南集装箱联运中心、 商品订货系统深圳配送中心、 深圳会议展览中心、 西部田园海上风光旅游区等区域性物 流中心、旅游中心项目以及深圳市青少年宫、深圳文化中心、电视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 建设进展顺利。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条件不断改善。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 1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
全年全社会运输量如下:
全社会货运量 万吨 4697 9.9
#铁路 万吨 281 8.6
公路 万吨 3825 9.8
水路 万吨 586 11.4
民航 万吨 5 24.9
全社会客运量 万人 9346 6.8
#铁路 万人 1068 7.7
公路 万人 7866 6.5
水路 万人 159 -7.6
民航 万人 253 20.6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 100条, 国际航线 3条。 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 642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 22.4%;机场货邮行吞吐量 20.30万吨,增长 31.1%。
全市有港口泊位 1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38个。港口货运增长迅速,全年港 口货物吞吐量 5697.30万吨, 比上年增长 22.2%;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399.36万标箱, 增 长 33.7%。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 350.4万吨,增长 19.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33.60亿元 (按 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 比上年增长 36.0%。 邮电通信网络不断扩展,至 2000年末,全市共有邮电局(所) 653处,比上年末增加 74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267.52万门,增加 57.7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 量 378万门,增加 2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 166.82万户,增加 32.9万户;移动电话用 户 230.91万户,增加 106.6万户。
六、 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4.4%, 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居民购房、 购车、 旅游和信息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批发零售贸易和饮食业全年完成增加值 1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 2000年, 在世界经济繁荣、东亚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总量扩 大的有利市场环境下, 深圳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和市政府鼓励出口 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出口,全市对外贸易实现了“九五”时期以来的最快增长。
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 639.4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26.8%, 其中出口总额 345.63亿美元, 增长 22.5%,进口总额 293.77亿美元,增长 32.2%。进出口相抵,顺差 51.86亿美元。 2000年,深圳出口总额占全国的 13.9%,自 1993年以来,已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大中城 市榜首,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就出口贸易构成来看, 2000年, 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为 65.5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26.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19.0%,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 214.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8.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62.0%,比上年提高 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66.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9.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比重为 19.2%,比上年提高 1.0个百分点。
就外贸出口的市场分布来看,对香港、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加速增长,增幅分别为 32.3%、 20.9%和 37.6%, 对这三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 (不含异地关出口额 , 下同 ) 的 33.4%、 28.9%和 6.2%。对日本的出口比上年增长 14.6%,对欧盟的出口增长 9.7%, 对这两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的 8.9%和 13.1%。
就贸易方式来看, 一般贸易出口额 31.15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15.8%; “三来一补” 贸易出口额 111.84亿美元, 增长 10.9%; 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 177.77亿美元, 增长 29.0%; 其他贸易出口额 24.87亿美元,增长 50.5%。
2000年,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2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8%。其中外商直接 投资 19.61亿美元,增长 10.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从上年的 64.6%提高到 66.1%, 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 1835项, 协议利用外资 26.4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7.8%和 18.4%。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及设计咨询 1000项,比上年增加 909项;新签 合同金额 188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 8.0%;完成营业额 10509万美元,增长 73.6%。 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 1325.05万人, 按可比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 18.4%。其中国际游客 397.34万人,增长 12.3%。过夜国际游客中,外国游 客 61.09万人,增长 16.9%;港澳同胞 287.62万人,增长 4.8%;台湾同胞 48.63万人, 增长 65.3%。旅游业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高,全年旅游外汇收入 14.11亿美元,按可比 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7.3%。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 62.5%,比上年提高 4.6个 百分点。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 112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2.3%。
七、 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 221.90亿元,按 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6.5%。地方财政支出 2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金融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保持快速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 212.97亿 元,比上年增长 12.9%。
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增长迅猛,信贷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至 2000年末,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3169.00亿元, 比年初增加 610.67亿元, 增长 23.9%; 全市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292.1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 537.16亿元,增 长 28.2%。从投向结构上看,贷款主要投向个人消费、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重点 建设项目和上市公司等。 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407.89亿元, 比年初增加 152.88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 28.5%;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 79.22亿元, 比年初增加 29.17亿元, 占新增贷款的 5.4%;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市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余额 247.84亿元, 比年初增加 32.5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 6.1%;上市公司贷款余额 125.93亿元,比年初 增加 64.3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 12.0%。全年累计现金支出 5554.95亿元,现金收入 5376.38亿元,净投放现金 178.5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 75.02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514家,其中新上市 51家。 挂牌股票 557只,比上年增加 53只。其中, A 股 499只,增加 49只; B 股 58只,增加 4只。 总发行股本 1580.97亿股, 比上年增长 19.0%。 总流通股本 584.33亿股, 增长 27.6%。 上市公司市价总值 21160.08亿元, 增长 78.0%。 上市公司流通市值 7606.19亿元, 增长 91.9%。 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 33143.78亿元,增长 103.2%。其中, 股票总成交金额 29452.79亿元,增长 105.2%。总成交股数 2320.73亿股,增长 69.1%。
保险业务迅速扩大。 全年境内外保险机构承保额 11432.78亿元, 比上年增长 29.9%。 其中财产险承保额 7427.37亿元, 增长 19.7%; 人身险承保额 4005.41亿元, 增长 54.3%。 保费收入 40.81亿元,增长 1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22.72亿元,增长 27.6%;人 身险保费收入 18.09亿元,增长 4.7%。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 12.07亿元,增长 21.1%;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 9.60亿元,增长 0.4%;人身险赔款给付(退 保)支出 2.47亿元,增长 5倍。
八、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科研经费快速增长。 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5.89万人 (户 籍人口口径),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7.2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 长 9.2%和 10.1%。 全年落实科技三项费用 6.95亿元, 比上年增长 65.4%。 专项科技贷款 3.96亿元,比上年增长 26.9%,共支持科技项目 226个。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 全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12家, 认定高新技 术项目 478项,登记鉴定科技成果 194项。全年受理各种专利申请 4431件,授权专利 240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 33.7%和 13.5%。
科技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 1064.45亿元,比上年增长 29.8%。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 532.54亿元, 比上年增长 39.4%, 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
重为 50.0%,比上年提高 3.4个百分点。
2000年,深圳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1300多家海内外 投资商参加了本次交易会, 15000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加展示和交易。共签订项目 1046项, 签约总额达 85.4亿美元, 比首届增长 31.4%。其中高新技术项目 835项,签约金额 63.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 48.0%,占签约总额的 74.1%。深圳代表团成交项目 189项, 签约额 24.22亿美元,占签约总额的 28.4%。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 1054所,比上年增加 36所;毕 业生 10.96万人, 招生数 16.48万人, 在校学生数 56.03万人, 分别比上年增长 13.1%、 13.0%和 17.0%。年末全市有幼儿园 562所,比上年增加 2所,在园儿童 9.32万人,比 上年增长 5.5%。有小学 353所,增加 28所,小学在校学生 31.39万人,增长 22.6%。 有中学 94所,增加 11所,中学在校学生 10.70万人,增长 17.2%。学龄儿童入学率和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 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98.9%。高等院校继续扩大招生, 全年 4所高校 (包括 2所成人高校 ) 共招生 10547人,比上年增长 38.2%;毕业生 4447人,增长 30.3%;在校学生 24548人,增长 21.7%。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全市文化系统共获各类奖项 150项,其中 国际奖 3项,国家奖 83项,省级奖 64项。大型现代舞剧《深圳故事—追求》继上年荣 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又获文华奖新剧目奖等 4个奖项。 大型现代粤 剧《牌坊村新传》荣获第八届全国人口文化奖二等奖。市艺术学校学生李云迪在第十四 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 373场,艺术表演 场所艺术演出 380场。市级美术馆全年举办展览 60个,各级文化馆 (站 ) 举办展览 315个, 组织群众文艺活动 1752次。 成功举办了首届“深圳读书月”活动, 参与群众达 170多万人次。 2000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 9座,博物馆、纪念馆 8座。公共图书馆总 藏量 224万册(件),总流通人次 338万人次。博物馆文物藏品 7012件,举办陈列展 览 85次,参观人数达 82.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1.5倍。拥有广播电台 1座,电视中心 台 1座,有线电视台 3座,广播电视站 17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100%。公开发行 报纸 12家,公开发行期刊 33家。全年出版图书 470种,报纸出版印数 56453万份,各 类杂志出版印数 2531万册,图书出版印数 348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683家,其中医院 77家,比 上年增加 1家。各类卫生机构病床 10294张,比上年增设 962张,增长 10.3%。其中医 院病床 9959张, 增设 962张, 增长 10.7%。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 15720人,比上年增加 3.8%。其中医生和护师、护士分别为 7418人和 5425人,增加 5.0%和 3.7%。全年完成 门诊量 2175万人次, 比上年增加 6.1%, 其中处理急诊 203.3万人次。 收诊住院病人 26.61
万人次, 比上年增加 26.0%。 病人平均住院日数从上年的 10.2天缩短为 9.6天, 病床使 用率从上年的 69.3%提高到 75.4%。 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 76.6%和 20.6%,与 上年基本持平。全年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深圳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 138枚, 其中 5个世界级运动会冠军, 32个全国运动会冠军, 101个省级运动会冠军。共获得银 牌 97枚,铜牌 80枚。全年举办市级各类运动会 138次,参加运动会人数 14.2万人次。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 16%,高出上年 2.7个百分点。 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 合格的分别占 16.8%、 26.0%和 38.5%。 全市大中专、中小学校共有 23.17万名学生参加了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达标率为 93.9%。
十、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2000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 143.30亿元, 比上年增长 2.2%。全年全市用电量 190.1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 26.9%。其中特区 内用电量 91.65亿千瓦小时 , 增长 19.6%。 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 380.2万吨, 供水总量 92068万吨。其中特区内自来水日供应能力 194.7万吨,供水总量 44256万吨,特区内 自来水普及率 100%。
全市建成区面积 330.5平方公里,其中特区内建成区面积 136.45平方公里。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 14525 辆, 其中大巴 2920辆, 中小巴 3100辆, “的 士”850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 291条,线路总长度 4532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人数 82300万人次。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更加优美。城市污水处理率 54.0%,工业废水处理 率 99.9%,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 98.7%。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57分贝,城市交 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69.7分贝。 特区内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6140公顷, 绿化覆盖率 45.0%。
十一、人民生活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2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 11.8%。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23039元,比上年增长 1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实际增 长 8.2%。
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增长, 居民消费呈回升态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626元, 比上年增长 6.8%, 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 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7027元,比上年增长 15.4%,实际增长 12.3%。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交通 通讯支出比上年增长 85.0%(主要是购买家庭小汽车费用增加),人均教育支出比上年 增长 11.0%,恩格尔系数从上年的 32.1%下降到 28.2%,下降 3.9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9270元, 比上年增长 14.0%, 扣除物 价因素后,实际增长 10.9%。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082.64亿元,比年初增加 130.65亿元,增长 13.7%。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 657.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9%。农村竣工住宅 98.39万平 方米,比上年减少 36.8%。全市人均居住面积 1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1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有 127.8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81.6万 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 43.68万人和 6.2万人。按本市法定范围,失业保 险参保率达 97.3%, 失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率和领取率均达 100%。全市参加医疗保险 的人数达 82.84万人,比上年增加 20.30万人。
注 :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绝对数按 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汇总核查中 , 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 另行发布。
范文二:200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
育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
成就。这一年,深圳顺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比“八五”末期的1995年翻了一番,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日趋优美,城市综
合实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
长14.2%,高出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74.14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3.39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1.1:52.5:46.4。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美元。
物价水平造度上升。2000年,深圳物价总水平结束长达两年多的下降势头,全年居民
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14.0%,居住上涨5.6%,其中水电、燃料上涨15.3%。食品中水产品上涨4.7%,鲜菜上涨6.7%,植物油、肉禽及制品、
鲜果等的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0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5万人,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87万人,下降8.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5.78万人,增长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8.89万人,增长7.8%。完善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促进
下岗、失业员工再就业。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员工再就业指导率达100%,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6207人实现了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员工参加强制性培训4320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乏力,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
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继续处于低位,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较大。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三级经济总收入118.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0%。鲜活产品出口额11.2亿港元,比上年增长2.5%。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
值309.98亿元,营业收入239.54亿元,净利润32.69亿元,农民收入的80%来自乡镇企业。
全年种植业播种面积18.74万亩,比上年增长5.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97万亩,减少6.7%;粮食产量0.37万吨,增长8.8%。蔬菜种植面积16.69万亩,增长9.2%;产量21.05万吨,增长14.7%。水果种植面积22.48万亩,增长2.7%;水果产量2.89万吨,比上年下降33.1%。
全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肉猪出栏量 万头 66.14 14.4
猪肉产量 万吨 4.74 11.8
家禽饲养量 万只 2994 -3.1
禽蛋产量 吨 1546 36.8
鲜奶产量 万吨 2.49 10.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3万株,育中幼林1.53万亩,四旁植树111万株。水产品养殖总面积11.4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8.5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2.9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99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海产品5.12万吨,下降2.3%;淡水产品0.87万吨,增长17.6%。海洋捕捞产量1.93万吨,下降1.0%。
农业机械总动力6235万瓦特,比上年增加455万瓦特。农村用电量42.7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7%。
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27.9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
增长19.1%,高出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7%。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5%,即在全市14.2%的经济增长中,有9.4个百分点是由工业的增长带来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仍然是深圳工业的主导行业,主要电子信息类产品保持快
速增长。其中微型计算机比上年增长28.8%、程控交换机增长80.1%、集成电路增长36.4%、硬盘机增长24.0%。
2000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17.85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
长22.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总产值129.71亿元,增长43.1%;集体企业32.16亿元,增长49.8%;股份合作企业153.86亿元,增长41.6%;股份制企业153.50亿元,增长2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009.17亿元,增长18.1%。大中型企业加快发展,全
年大中型企业总产值1191.76亿元,增长31.7%。重工业比重提高,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
产值1503.11亿元,轻工业总产值1014.74亿元,分别增长37.8%和3.9%,重工业所占比重从上年的51.5%提高到59.7%。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45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出口交货值1378.43亿元,增长14.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微型计算机 万部 107.45 28.8 硬盘机 万部 867.07 24.0 软磁盘 万片 12754 -0.1 激光盘 万片 399.48 2.3 彩色电视机 万台 714.08 -17.0 玻壳 万只 933.78 54.4 彩色显像管 万部 553.85 6.9 磁头 万只 13398 6.2 袖珍计算器 万只 439.52 25.9 程控交换机 万门 3535.33 80.1 集成电路 万块 87598 36.4 通讯电缆 万公里 25.74 19.7 液晶显示器件 万片 17146 -8.5 显示器 万只 411.75 -12.0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只 53397 16.2 微电机 万只 511.40 0.3 电话机 万部 2809.58 3.6 自行车 万辆 239.60 13.6 表 万只 9126 -21.3 钟 万只 797.64 14.3 照相机 万架 942.83 -0.1 录放机 万部 1076.07 0.9 电风扇 万部 901.04 75.5 组合音响 万部 498.68 55.8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 万个 580.38 115.4 皮鞋 万双 4227 37.6 服装 万件 24242 -5.6 玩具 亿元 21.66 10.8 精炼食用植物油 万吨 38.52 21.1 饮料酒 万吨 25.05 7.1 瓶(罐)装饮用水 万吨 28.27 28.4 中成药 吨 6257 28.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288.24 5.4 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33.89 13.1 金属集装箱 万立方米 785.50 46.4 塑料制品 万吨 46.46 22.9
纸制品 万吨 43.26 15.1 医疗仪器设备 亿元 2.51 -14.6 复印机械 万台 71.08 -55.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62.67 10.3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75547 13.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2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实现利润总额197.52亿元,增长43.8%。大中型企业增长更快,利润总额达147.79亿元,增长51.1%。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18.1%,企业亏损面下降4.1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1188元,比上年提高6.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2.5%,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6.17亿元,比午年增长7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额6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6.21亿元,增长5.0%;
更新改造投资31.03亿元,增长13.0%;房地产开发投资248.20亿元,增长15.3%。
基本建设完成工业技资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
25.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一批高新技术工程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产业投
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3.0%。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4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17.0%,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餐饮业和旅游业完成技资10.98亿元,增长88.7%。华南集装箱联运中心、商品订货系统深
圳配送中心、深圳会议展览中心、西部田园海上风光旅游区等区域性物流中心、旅游中心项
目以及深圳市青少年宫、深圳文化中心、电视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全年全社会运输量如下:
4697 全社会货运量 万吨 9.9
281 #铁路 万吨 8.6
公路 万吨 9.8 3825
水路 万吨 11.4 586 民航 万吨 24.9 5
9346 全社会客运量 万吨 6.8
#铁路 万吨 1068 7.7
公路 万吨 6.5 7868
水路 万吨 -7.6 159 民航 万吨 20.5 253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100条,国际航线3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6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0.30万吨,增长31.1%。
全市有港口泊位127个,其中万吨级以士泊位38个。港口货运增长迅速,全年港口货
物吞吐量5697.30万吨,比上年增长22.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99.36万标箱,增长33.7%。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350.4万吨,增长19.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6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0%。邮电通信网络不断扩展,至2000年末,全市共有邮电局(所)653处,比上年末增加74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7.52万门,增加57.7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78万门,
增加2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66.82万户,增加3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0.91万户,增加106.6万户。
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4%,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居民购房、购车、旅
游和信息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批发零售贸易和饮食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2000年,在世界经济繁荣、东亚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总量扩大
的有利市场环境下,深圳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和市政府鼓励出口的有关
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出口,全市对外贸易实现了“九五”时期以来的最a快增长。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639.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出口总额345.63亿美元,增长22.5%,进口总额293.77亿美元,增长32.2%。进出口相抵,顺差51.86亿美元。2000年,深圳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9%,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有效拉动了
经济增长。
就出口贸易构成来看,2000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咐65.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214.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2.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66.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就外贸出口的市场分布来看,对香港、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加速增长,增幅分别为32.3%、20.9%和37.6%,对这三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不含异地关出口额,下同)的33.4%、28.9%和6.2%。对日本的出口比上年增长14.6%,对欧盟的出口增长9.7%,对这两地的出口分别占深圳出口总额的8.9%和13.1%。
就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额3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三来一补”贸易出口额Ill.84亿美元,增长10.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177.77亿美元,增长29.0%;其他贸易出口额24.87亿美元,增长50.5%。
2000年,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19.61亿美元,增长10.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从上年的64.6%提高到66.1%,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835项,协议利用外资26.4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8.4%。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及设计咨询1000项,比上年增加909项;新签合同金额188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0%;完成营业额10509万美元,增长73.6%。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325.05万人,按可比口径计算,比
上年增长18.4%。其中国际游客397.34万人,增长12.3%。过夜国际游客中,外国游客61.09万人,增长163%;港澳同胞287.62万人,增长4.8%;台湾同胞48.63万人,增长65.3%。旅游业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高,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4.1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
增长17.3%。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2.5%,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年经过一线
口岸人出境人数112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
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221.9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地方财政支出2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
金融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保持快速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增长迅猛,信贷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至2000年未,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69.00亿元,比年初增加610.67亿元,增长23.9%;全市金融机中5各项贷款余额2292.1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537.16亿元,增长28.2%。从投向结构上看,贷款主要投向个人消费、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和上市公
司等。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07.89也元,比年初增加152.8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
28.5%;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79.22亿元,比年初增加29.1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4%;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市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47.84亿元,比年初增加32.5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6.1%;上市公司贷款余额125.93亿元,比年初增加64.3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2.0%。全年累计现金支出5554.95亿元,现金收入5376.38亿元,净投放现金178.5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75.02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14家,其中新上市51家。挂牌股票557只,比上年增加53只。其中,A股499只,增加49只;B股58只,增加4只。总发行股本1580.97亿股,比上年增长19.0%。总流通股本584.33亿股,增长27.6%。上市公司市价总值21160.08亿元,增长78.0%。上市公司流通市值7606.19亿元,增长91.9%。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33143.78亿元,增长103.2%。其中,股票总成交金额29452.79亿元,增长105.2%。总成交股数2320.73亿股,增长691%。
保险业务迅速扩大。全年境内外保险机构承保额114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财产险承保额7427.37亿元,增长19.7%;人身险承保额4005.41亿元,增长54.3%。保费收入40.81亿元,增长1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人22.72亿元,增长27.6%;人身险保费收人18.09亿元,增长4.7%。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12.07亿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9.60亿元,增长0.4%;人身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2.47亿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经费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9万人(户籍人口口径),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7.2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10.1%。全年落实科技三项费用6.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4%。专项科技贷款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共支持科技项目2264个。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2家,认定高新技术项目478项,登记鉴定科技成果194项。全年受理各种专利申请4431件,授权专利240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3.7%和13.5%。
科技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的地位进一步突出。全年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06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
术产品产值达53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为50.0%,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占。
2000年,深圳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300多家海内外投资商参加了本次交易会,15000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加展示和交易。共签订项目1046项,签约总额达85.4亿美元,比首届增长31.4%。其中高新技术项目835项,签约金额63.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48.0%,占签约总额的74.1%。深圳代表团成交项目189项,签约额24.22亿美元,占签约总额的28.4%。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054所,比上年增加36所;毕业生10.96万人,招生数16.48万人,在校学生数56.0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3.1%、13.0%和17.0%。年末全市有幼儿园562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园儿童9.32万人,比上年增长5.5%。有小学353所,增加28所,小学在校学生31.39万人,增长22.6%。有中学94所,增加11所,中学在校学生10.70万人,增长17.2%。学龄儿童人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
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9%。高等院校继续扩大招生,全年4所高校(包括2所成人高校)共招生10547人,比上年增长38.2%;毕业生4447人,增长30. 3%;在校学生24548人,增长21.7%。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全市文化系统共获各类奖项150项,其中国际奖3项,国家奖83项,省级奖64项。大型现代舞剧《深圳故事追求》继上年荣获中宣部第
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又获文华奖新剧目奖等4个奖项。大型现代粤剧《牌坊村新传》
荣获第八届全国人口文化奖二等奖。市艺术学校学生李云迪在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
获第一名。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73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380场。市级美术馆全年举办展览60个,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315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1752
次。成功举办了首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170多万人次。2000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9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24万册(件),总流通人次
338万人次。博物馆文物藏品7012件,举办陈列展览85次,参观人数达82.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5倍。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中心台1座,有线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站17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2家,公开发行期刊33家。全年出版图书470种,报纸出版印数5645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印数2531万册,图书出版印数348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83家,其中医院77家,比上年增加1家。各类卫生机构病床10294张,比上年增设962张,增长10.3%。其中医院病床9959张,增设962张,增长10.7%。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5720人,比上年增加3.8%。其中医生和护师、护士分别为7418人和5425人,增加5.0%和3.7%。全年完成门诊量217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1%,其中处理急诊203.3万人次。收诊住院病人26.6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6.0%。病人平均住院日数从上年的10.2天缩短为9.6天,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693.%提高到75.4%。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6.6%和20.6%,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未
发生一例医疗事故。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l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深圳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138枚,其中5个世界级运动会冠军,32个全国运动会冠军,101个省级运动会冠军。共获得银牌97枚,铜牌80枚。全年举办市级各类运行会138次,参加运行会人数14.2万人次。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高出上年2.7个百分点。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6.8%、26.0%和38.5%。全市大中专、中小学校共有23.17万名学生参加了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达标率为933%。
城镇建设进程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成效显著,市政建设及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区政府
全年投入资金近4亿元,用于市政道路、照明和绿化等项目。绿化、净化、美化程度已成为
市政建设优劣的主要衡量标准。全区2000年发电量26394万度,比上年减少10.2%;自来水生产量16865万吨,比上年增长35.2%。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垃圾焚烧处理厂J污水处理厂、河流治理工程等已得取
实质性成效。全区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生活污水处理率30.5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在60分贝以内。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03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2%。
城镇居民收人有所增长,居民消费呈回升态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6元,比上年增长6.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027元,比上年增长15.4%,实际增长12.3%。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交通通讯支出比
上年增长85.0%(主要是购买家庭小汽车费用增加),人均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1.0%,恩格尔系数从上年的32.1%下降到28.2%,下降3.9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70元,比上年增长14.0%,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0.9%。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2.64亿元,比年初增加130.65亿元,增长13.7%。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657.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农村竣工住宅98.3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6.8%。全市人均居住面积1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有127.8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81.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43.68万人和6.2万人。按本市法定范围,失业保险参保率
达97.3%,失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率和领取率均达100%。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
82.84万人,比上年增加20.30万人。
注:?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国内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口有
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汇总核查中,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发布。
范文三:深圳市南山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南山区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 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统筹做好“保增 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全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事 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 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 1720.5亿元,比上年增长 11.3%。其 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0.99亿元, 下降 3.6%; 第二产业增加值 1030.42亿元, 增长 10.1%; 第三产业增加值 689.1亿元, 增长 13.6%。 第一、 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0.0%、 59.9%和 40.1%。
表 1:初步核算本地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本地生产总值 1720.5 11.3
第一产业 0.99 -3.6
第二产业 1030.42 10.1
#工业 987.4 10.0
建筑业 43.02 8.0
第三产业 689.1 13.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1.63 6.0
批发和零售业 100.07 16.2
住宿和餐饮业 23.38 17.6
金融业 82.07 25.6
房地产业 103.31 36.5
其他服务业 298.63 6.4
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 175464元, 比上年增长 8.7%, 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平均汇率计算, 人均生产总值为 25686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37.88万元 /人,增长 7.1%。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8.45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2%。 其 中各项税收收入 37.47亿元,增长 1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51.42亿元, 增长 20.2%。 其中, 基本建设支出 8.4亿元, 增长 10.6%; 教育支出 11.22亿元,增长 12.8%;科学技术支出 0.78亿元,增长 7.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0.78亿元,下降 0.9%;医疗卫生支出 2.88亿元,增长 16.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18亿元,增长 9.1%。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不含私营单位和个体户) 46.42万人,比上年末 下降 0.8%。 全年有 4707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年末居民 登记失业率为 2.55%。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 2.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其中,出口产值 200.73万美元,下降 16%。实现农业净产值 1.21亿元,增长 10%。
全年蔬菜产量 29080吨, 增长 11%; 水果产量 7585吨 (含水果加工) , 增长 1.5%,其中,荔枝产量 485吨,增长 38.6%。
全年水产总量 11584吨,增长 7.2%。其中,海洋捕捞 6310吨,增 长 5.2%;海水养殖 5274吨,增长 11%,其中,蚝类 4238吨,增长 21.1%。
全年花卉产量 515万盆,下降 2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987.4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占地区生产总值 57.4%。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即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万元及以上的工 业法人企业,下同)增加值 971.26亿元,比上年增长 10%,占全部 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98.4%。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958.21亿元,比上年增长 9.4%,其中:重工业产值 2254.43亿元, 增长 9.5%;轻工业产值 703.78亿元,增 长 9.2%; 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 1 :3.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 内资 企业产值 1944.61亿元,增长 20.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 1013.6亿元,下降 7.3%。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2413.36亿元, 比上年增长 11.6%, 占全市高 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为 28.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2897.72亿元, 比上年增长 7.9%。 其中, 出口交货值 934.1亿元,下降 7.3%,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 32.2%, 比上年减少 2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 98%,比上年提高 1.5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230%;实现利润总额 219.8亿 元,下降 26.2%;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 198350元 /人。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43.02亿元,比上年增长 8.0%,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为 2.5%,与上年持平。
表 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项 目 单位 2009年 同期对比(%)
发电量(火电) 亿(千瓦小时) 165.79 -12.0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37.26 -55.3 自行车 万辆 20.15 -53.3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75.56 26.0
电话单机 万部 99.10 -82.3
移动电话机 万部 4913.74 10.5
服装 万件 4701.10 -23.6
显示器 万部 374.42 18.7
打印机 万部 885.25 39.1
半导体集成电路 万块 72427.00 32.9 彩色电视机 万部 637.42 -15.8
天然原油 万吨 931.64 -9.7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万信道 2159.77 297.8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万套 45.91 -24.6 照相机 万台 134.53 -37.2
钟 万只 82.67 -44.0
表 万只 279.77 -5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70.52亿元, 比上年增长 5.2%。 其中, 基本建设投资 142.88亿元, 增长 9.8%; 房地产开发投资 99.12亿元, 下降 2.3%;更新改造投资 27.11亿元,增长 10.1%;其他投资 1.4亿元,增长 43.6%。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 61.62亿元,下降 6.3%; 办公楼开发投资 11.24亿元, 增长 54.8%;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11.82亿元,下降 17.6%。
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 50.6亿元,增长 3.4%。在第二产业投 资中,制造业投资 46.52亿元,增长 5.4%,其中,通讯设备、计算 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 32.34亿元,增长 28.3%;电力、 燃气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 4.08亿元, 下降 14.2%。 第三产业投资 120.8亿元,增长 13.1%。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 业投资 61.19亿元,增长 74.7%;批发和零售业投资 4.02亿元,下 降 57.9%;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投资 2.8亿元,增长 24.9%。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547.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20.6%,其中, 住宅 351.73万平方米,下降 21.6%;商品房竣工面积 93.58万平方 米,下降 56.4%,其中,住宅 58.75万平方米,下降 53.5%。
商品房销售面积 144.79万平方米,增长 103.6%。其中, 商品住宅销 售面积 140.25万平方米,增长 118%。全年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 19751元, 增长 14.6%, 其中, 住宅平均价格 19637元, 增长 15.2%。
五、交通、邮电与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81.63亿元, 比上年增长 6.0 %。 全年旅客周转量 157.51亿人公里,增长 17.9%;全年货物周转量 332.88亿吨公里,增长 1.6%;西部港区货物吞吐量 1亿吨,下降 10.1%, 占全市的 52%; 集装箱吞吐量 930.76万标箱, 下降 16.4%, 占全市的 51%。
全年邮电业务量 1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 2.6%。接待海内外游客 1112.65万人次,下降 6.1%;实现旅游企业营业收入 30.05亿元, 下降 6.0%。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 15.6%。其中,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276.86亿元,增长 15.4%;住宿餐饮业零售 额 45.82亿元, 增长 17.3%。在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限额以上 商业零售额 204.6亿元,增长 15.5%;限额以下和个体户零售额 72.26亿元,增长 14.9%。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 458.78亿元,比上年增 长 14.3%。 其中, 八大类商品销售情况为:石油及制品类下降 12.6%; 汽车类增长 29%; 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 8.5%; 中西药品类增长 2.7%; 化工材料及制品类下降 6.2%;日用品类增长 5.4%;通讯器材类下降 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 0.1%。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 216.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12.6%。其中,进口额 77.12亿美元,下降 20.3%;出口额 138.93亿美元,下降 7.7%;贸 易顺差 61.81亿美元。 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 69.13亿美 元,增长 7.5%;加工贸易出口 62.53亿美元,下降 19.5%。
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 152个, 比上年下降 22.4%。 外商直接投资实 际利用外资金额 4.3亿美元, 增长 2.4%。 合同使用外资金额 1.58亿 美元,下降 54.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达 67所,比上年减少 2所;其中,公办 52所,民办 15所;毕业生 2.15万人,在校学生 9.96万人,分别比上 年增长 9.0%、 0.2%;招生数 2.29万人,比上年下降 1.9%。
年末拥有幼儿园 168所, 增加 4所; 在园儿童 3.28万人, 增长 8.4%。 有小学 39所,减少 3所,在校学生 6.38万人,下降 3.3%。有普通
中学 27所,增加 1所,在校学生 3.39万人,增长 7.3%。年末各级 各类 (公办) 中小学教学用房 50.61万平方米, 增长 8.2%; 宿舍 (含 集体宿舍) 17.11万平方米,增长 0.8%。
年末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16万人,比上年增长 12.4%,其中具 有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5769人,比上年增长 0.7%。 到 2009年末,全区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76家,占全市认 定总量的 45.5%; 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1155家, 占全市的 37.4%。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 15467件,增长 35.9%。其中发明专利 9729件, 增长 40.8%。全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2413.36亿元,增长 11.6%,占全市的 28.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区文艺作品共获得奖项 107个,其中国家级奖项 4个,省级 奖项 6个,市级奖项 97个。本年度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2983场, 比上年增加 197场,其中,电影 2319场,增加 221场;演出 261场,增加 34场;讲座 171场,减少 38场;展览 80场,增加 3场。 全区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 97座,比上年增加 1座;公共图书馆总藏 量 129.3万册(件),增长 10.7%。全区拥有区级及以上博物馆、纪 念馆 4座;群众艺术、文化馆 1座。全区拥有社区文体设施 321处, 其中,本年度新增 30处。
年末全区有卫生医疗机构 14个,卫生工作人员 4546人。拥有医院 病床数 1830张, 比上年增长 9.5%。 全年门诊量 797.2万人次, 增长 26.7%;急诊人次 61.03万人次,增长 5.7%。平均每天诊疗 2.53万 人次,增长 11.6%。病床使用率 94.42%,下降 4个百分点。收治住 院人数 7.51万人,增长 6.4%。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 117.68元, 增长 11.2%;平均每一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 5691.2元,增长 9.6%。 出院病人治愈率 63.8%, 下降 0.4个百分点。 社康服务中心全面覆盖。
全区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 21.8%。 居民体质 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 17.3%、 41%和 33.3%。国民体 质合格率为 91.6%。
十、城市环境和安全
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 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 98.4%, 比上年提高 3.9个百分点。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值 69.4分贝,比上年 提高 0.2分贝。全年受理治安案件 9456宗,比上年下降 70.1%;查 处 3535宗,下降 87.5%;查处人数 4466人,下降 49.5%;破获刑 事案件 5616宗,增长 31.9%。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 98.89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 1.67万人, 增长 1.7%。 其中户籍人口 49.52万人, 占常住人口比重 50.1%; 非户籍人口 49.37万人,占比重 49.9%。
户籍人口出生率 15.96‰, 比上年增加 0.05个千分点; 死亡率 0.37‰, 减少 0.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 15.59‰,增加 0.13个千分点。
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 457265人,比上年下降 0.7%;在 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50255元,增长 13.4%。
根据 9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036.67元, 比上年增长 9.5%。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0691.76元, 增长 0.3%。恩格尔系数为 34.9%。
年末全区有 69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48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分别比上年增长 10.3%和 2.5%; 年末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90万人, 增长 26.3%。 其中,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59万人, 增长 14.4%; 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0万人, 增长 1.6%; 少儿医疗保险参保人 数 11万人。
注:1. 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 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 本地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 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 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 按照国家目前的人口统计制度以及市政府 《深圳市人口统计监测办 法》,自 2006年起,深圳户籍人口指拥有深圳红印户口的、在深圳 居住半年以上的人;自 2006年起,原“暂住人口”更改为“非户籍
人口”, 深圳非户籍人口指没有深圳红印户口、 在深圳居住半年以上 的人。
5. 根据国家统计制度,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统计范围为辖区内全部独立 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 (不包括乡镇企业、 私营单位和个体工 商户)。
范文四:深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 : 2009-3-24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率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国内 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改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 综 合
初步核算, 2008年本地生产总值 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 6.66亿 元, 下降 13.4%; 第二次产业增加值 3815.78亿元, 增长 11.9%; 第三次产业增加值 3984.10亿元, 增长 12.5%。 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0.1%、 48.9%和 51.0%。
表 1 初步核算本地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 89814元, 比上年增长 10.2%, 按国家外管局公布的供计划 统计用的人民币对美元折算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 13153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11.77万元 /人,增长 10.2%。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800.36亿元, 比上年增长 21.6%。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 762.93亿元, 增 长 22.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889.86亿元, 增长 22.2%。 其中, 基本建设支出 161.87亿元, 增长 22.8%;
科教文体卫生支出 182.62亿元,增长 4.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29.94亿元,增长 35.1%。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5.9%, 其中, 消费品价格上涨 7.5%,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2.1%。 统计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见表 2。
表 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 105.3%;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 99.6%。全年房地产销售 价格平均下降了 1.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 670.42万人, 比上年末增长 2.3%。 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全年有 3.3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居民登记失业率为 2.3%。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遭遇了外部需求放缓和发展成本上升的压力,所面临的环境 非常复杂和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7294.90公顷,比上年增加 921.83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29.20公顷,增加 9.87公顷;蔬菜播种面积 6534.90公顷,增加 208.83公顷。水果播种面积 3084.88公顷,减少 1223.7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110吨, 比上年增长 100%; 蔬菜产量 11.41万吨, 下降 6.1%; 水果产量 0.45万吨, 下降 38.8%。 主要畜产品产量见表 3。
表 3 主要畜产品产量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 2506.00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 2045.0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 461.00公顷。水产品总产 量 3.85万吨,比上年增长 12.9%。其中,海产品 3.71万吨,增长 18.9%;淡水产品 0.13万吨,下降 5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36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占全市生产总值 46.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即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下同) 增加值 3527.77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5%。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 935.78亿元,增长 18.7%;重工业增加值 2592.00亿元,增长 10.3%。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见表 4。
表 4 分经济类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 1607.14亿元 , 比上年增长 18.4%,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45.6%。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8710.95亿元, 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4.6%, 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 新技术产品产值 5148.17亿元,增长 15.6%,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 59.1%,比上年提高 0.5个百分 点。
工业出口放缓。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15268.22亿元, 比上年增长 9.7%。 其中, 出口交货值 9171.75亿元, 增长 3.4%, 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 60.1%,比上年下降 3.7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 96.3%,比上年下降 0.3个百分点。主要工 业产品产量见表 5。
表 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88.3%,比上年上升 2.3个百分点 ; 实现利润总额 916.58亿元, 比上年下降 1.2%,利税总额 1261.25亿元,增长 1.0%;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 128044元 /人,增长 6.2%。
建筑业平稳发展。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97.46亿元, 比上年增长 0.5%, 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 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67.60亿元,比上年增长 9.1%。其中, 基本建设投资 827.83亿元,增长 15.9%;房地产开发投资 440.49亿元,下降 4.5%;更新改造投资 155.84亿元,增长 8.1%;其他投资 43.44亿元,增长 68.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次产业投资 0.10亿元,比上年下降 96.0%。第二次产业投资 386.00亿元,增长 3.9%,其中工业完成投资 386.00亿元,增长 3.9%。在工业投资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投资 154.48亿元,增长 7.5%;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 14.87亿元,增长 15.9%;电力、燃气及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 93.73亿元,增长 4.7%。第三次产业投资 1081.50亿元,增长 11.4%。在第三次产 业投资中, 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投资 292.25亿元, 增长 5.6%; 批发和零售贸易、 餐饮业投资 23.89亿元,下降 5.9%;房地产业 533.22亿元,增长 10.6%;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 18.31亿元,增长 248.8%;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投资 37.45亿元,增长 48.0%。全年重大建设项目中,轨道交通、水源 保障、机场港口和环保生态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主要竣工的有: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 及配套设施一期工程、南光高速公路、盐坝高速公路 C 段项目等。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3276.30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 4.0%, 其中, 住宅 2210.36万平方米, 增长 1.5%; 商品房竣工面积 629.73万平方米,下降 1.0%,其中,住宅 443.77万平方米,增长 1.5%。
五、交通、邮电与旅游
交通运输邮电业较快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见表 6。
表 6 全社会运输量
全市有港口泊位 16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64个。全年深圳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21125.47万吨, 比上年增长 6.1%。其中,集装箱吞吐量 2141.65万标箱,增长 1.5%,深圳港连续 11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 港第四位。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 112条,比上年增加 9条,国际航线 23条,减少 13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 量 2140.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8%;机场货邮吞吐量 59.79万吨,下降 2.9%。
按 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年邮电业务量 6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全年订销报纸 1.20亿份; 订销杂志 772.70万份;收寄函件 1.70亿份;特快专递 1650万件。年末全市有邮政局(所) 658所,增加 12所。 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533.73万门, 增长 9.7%;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487.42万户, 增长 26.8%。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2000万门, 与上年持平;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1862万户, 增长 1.0%。 每百人拥有电话 (含 移动电话 )268部。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 205.50万户,增长 8.5%。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 2659.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9%。其中海外游客 869.57万人次,增长 4.6%;国内游客 1789.73万人次,增长 3.5%。在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 151.42万 人次,下降 6.3%;港澳同胞 671.98万人次,增长 9.2%;台湾同胞 46.17万人次,下降 15.2%。全年旅游外 汇收入 27.08亿美元,增长 3.2%。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 61.5%,比上年下降 1.2个百分点。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 1.82亿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 1558.65万辆 (艘 ) 次。 经特区管理线进入 特区人数 5.43亿人次;车辆 1.67亿辆次。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 17.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972.12亿元,增长 16.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 279.69亿元,增长 24.0%。在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限额以上 商业零售额 1003.15亿元,增长 13.0%;限额以下和个体户零售额 968.97亿元,增长 20.8%。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 5480.88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3%。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中, 十大 类商品销售情况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56.7%;汽车类增长 20.4%;通讯器材类增长 17.4%;金 银珠宝类增长 13.5%;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 11.3%;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 9.8%;日用品类增长 3.9%;体 育娱乐用品类下降 0.3%;书报杂志类下降 1.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 11.6%。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放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299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3%。其中,出口总额 1797.20亿 美元,增长 6.6%,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12.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 44.5%;进口总额 1202.35亿美元,增长 1.0%。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全年一般贸易出口 479.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5%,占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的 27.2%下降到 26.7%; 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924.94亿美元,增长 2.3%,占比重 51.5%,下降 2.2个百分点;其他贸易出口 220.56亿美元,增长 39.2%,占比重 12.3%,提高 2.9个百分点;三来一补贸易出口 172.65亿美元,增长 5.2%, 占比重 9.6%,下降 0.1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集体企业出口 39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0.9%,占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的 23.4%下降到 22.1%; “三资” 企业出口 1110.91亿美元, 增长 7.3%, 占比重由 61.4%提高到 61.8%; 国有企业出口 288.90亿美元,增长 12.7%,占 16.1%,提高了 0.9个百分点。
全年深圳产品出口香港 705.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5%,占出口总额 39.3%,下降 1.9个百分点;出 口美国 308.00亿美元, 增长 5.3%, 占出口总额 17.1%, 下降 0.3个百分点; 出口欧盟 27国 248.50亿美元, 增长 19.4%,占比重 13.8%,比重提高 1.4个百分点。此外,增幅较大的有对巴西出口 14.50亿美元,增长 56.1%;对印度出口 29.60亿美元,增长 41.0%;对东盟出口 131.70亿美元,增长 20.3%。全年深圳远洋贸 易出口额达 807.78亿美元,增长 12.5%。
在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793.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9.4%,占 44.2%。在出口总额中,机电 产品出口 1332.62亿美元,增长 7.4%,占 74.2%,提高了 0.6个百分点。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40.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0.1%。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 37.5%;交 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占比重为 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 9.4%; 房地产业为 10.6%。 在深圳投资的世界 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 164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 73.69亿美元,比上年增 长 41.3%;完成营业额 65.33亿美元,增长 27.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3011.24亿元, 比年初增长 13.2%; 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 项贷款余额 9058.46亿元,按可比口径(以下分类贷款亦同)计算,比年初增长 14.4%。在各项贷款中,短 期贷款 2206.68亿元,比年初增长 6.2%;中长期贷款 6007.63亿元,比年初增长 11.0%。在中长期贷款中,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2573.62亿元, 比年初增长 4.3%, 其中,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2333.19亿元, 比年初增加 57.84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支出 12662.25亿元,现金收入 11314.85亿元,货币净投放 1347.40亿元,比上年增长 0.6%。
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740家,比上年增加 70家;上市股票 782只,增加 70只,其中, A 股 727只, 增加 70只; B 股 55只, 与上年持平。 总发行股本 3441.86亿股, 增长 23.7%; 总流通股本 2023.75亿股,增长 33.9%。上市公司市价总值 47691.98亿元,下降 16.8%。上市公司流通市值 13778.46亿元,下 降 51.7%。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 99388.44亿元,下降 47.0%。其中, A 股总成交金额 86127.99亿元, 下降 43.6%; B 股总成交金额 554.72亿元,下降 76.0%。总成交股数 7819.79亿股,下降 35.3%。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含外资机构,下同)保费收入 240.82亿元,比上年增长 31.1%。 其中,财产险 84.84亿元,增长 12.0%;人身险 155.98亿元,增长 44.5%。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 67.94亿 元,增长 19.5%。其中,财产险支出 52.48亿元,增长 21.1%;人身险 15.46亿元,增长 14.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 1515所,比上年增加 44所;毕业生 26.60万人,招生数 32.59万人, 在校学生数 120.7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 8.5%、 5.8%和 5.3%。年末全市有幼儿园 865所,增加 46所;在 园幼儿 19.12万人,增长 12.8%。有小学 342所,减少 5所;在校学生 58.59万人,增长 1.9%。有普通中 学 277所, 增加 4所; 在校学生 29.89万人, 增长 7.1%。 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 10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71.8%。全年普通高校招生 2.06万人,增长 6.1%;毕业生 1.36万人,增长 0.5%;在校 学生 6.56万人,增长 11.4%。
科技技术队伍壮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94.01万人,其中具有中级 技术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33.1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 7.2%和 2.2%。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260.39亿元,增长 17.4%。全年落实科技研发资金 7.50亿元,共支持科技项目 1551个。到 2008年末全市 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3086家, 2008年登记科技成果 254项。年末三项专利申请受理量 36249个,增长 1.2%。其中发明专利 18757个,减少 2.3%;实用新型 9008个,增长 14.4%;外型设计 8484个,减少 2.9%。 专利授权量 18805个,增长 20.9%。其中发明专利 5409个,增长 139.7%;实用新型 7971个,增长 19.3%; 外型设计 5425个,减少 18.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出版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 595项,其中国际级奖 79项,国家 级奖 412项,省级 104 项。全年市属专业艺术单位共举办各类艺术演出 505场。全市公共图书馆 597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 1395.36万册(件),总流通人次 1737.02万人次。全市拥有区级及以上博物馆、 纪念馆 20座,拥有广播电台 1座,电视台 2座,广播电视中心 3座,有线广播电视站 20座,广播电视人 口覆盖率达 100%。公开发行报纸 14家,公开发行期刊 38家。全年出版图书 627种。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 1806间,其中医院 100间。 卫生机构拥有床位 19913张,比上年增加 1827张,其中医院病床 18435张,增加 1669张。全市有卫生技 术人员 5.06万人,增长 8.0%。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 6842万人次,增长 14.9%,其中处理急 诊 518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 75.34万人,增长 10.7%。病床使用率 89.1%。出院病人治愈率为 63.2%。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 13.7%。 市民体质水平达到优秀、 良好、合格的分别占 9.5%、 34.2%和 43.5%。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 499.96亿元, 比上年增长 13.8%。 全年全市用电量 583.76亿千瓦时, 增长 2.8%。 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 670.00万立方米, 全年供水总量 15.70亿立方米, 增长 1.8%。 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 100%。
城市交通运营能力提高。 全市年末大、 中小巴营运线路 488条, 比上年末增加 37条。 其中公共大巴 340条,增加 24条。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总长度 12065公里,增加 438公里。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 24057辆,增长 9.7%。其中,大巴 8396辆,增长 2.5%;中小巴 2670辆,增长 4.9%;出租小汽车 12991辆,增长 15.9%。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 19.54亿人次,增长 7.6%。地铁客流量 13550.38万人次,增长 15.2%。
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6.2平方米。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4.2 %。 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 率 99.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7.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二级处理) 75.0 %。全年达到Ⅰ级和Ⅱ级空 气质量天数 364天。区域环境噪声达标总面积 399.46平方公里。
全年亿元本地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11人 /亿元; 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 10万人生产安全事 故死亡率 1.51人 /10万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5.79人 /万车。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 876.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5.28万人,增长 1.8%。其中户籍人口 228.07万人, 占常住人口比重 26.0%;非户籍人口 648.76万人,占比重 74.0%。全市六区人口分布见表 7。
表 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单位: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率 14.12‰,比上年减少 0.42个千分点;死亡率 0.98‰,减少 0.11个千分点;自然增 长率 13.14‰,减少 0.31个千分点。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 198.35万人, 增长 2.8%; 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867.41亿元, 比上年增长 18.2%。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43454元,增长 12.0%。
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 根据 6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729.31元,比上年增长 10.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3.9%。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9779.09元,增长 7.1%,实 际增长 1.1%。恩格尔系数为 36.0%。
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4905.93亿元,比年初增长 29.4%。
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有 541.67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205.1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分别比上年增长 9.7%和 14.2%;年末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831.31万人,增长 10.2%。其中,城镇居民医 疗保险参保人数 89.55万人,增长 17.2%;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640.19万人,增长 7.7%;少儿医疗保 险参保人数 51.71万人,增长 54.5%。社区服务设施 6148个,增长 17.4%。
注 : 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 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 深圳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出口交 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 按照国家目前的人口统计制度以及市政府《深圳市人口统计监测办法》,自 2006年起,深圳户籍人 口指拥有深圳红印户口的、 在深圳居住半年以上的人; 自 2006年起, 原 “暂住人口” 更改为 “非户籍人口” , 深圳非户籍人口指没有深圳红印户口、在深圳居住半年以上的人。
大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
(2009年 5月 20日)
2008年,大连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攻坚克难, 国民经济保
持了持续较快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
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继续提升。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858.2亿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89.1亿元, 增长 8.1%; 第二产业增加值
1993.9亿元, 增长 19.6%; 第三产业增加值 1575.2亿元, 增长 14.4%。 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 7.5:
51.7:4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6%、 58.3%和 38.1%。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
均生产总值 631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 9099美元。
财政税收:财税收入持续增加。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39.1亿元, 比上年增长 26.5%。
其中,市本级 151.9亿元,增长 25.3%(可比口径增长 25.8%) ;县区级 187.2亿元,增长 27.5%
(可比口径增长 27.1%)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410亿元 , 比上年增长 19%。重点民生支出
得到有力保障, 其中教育、 农林水事务、 社会保障和就业、 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 35.2%、 24.1%、 20.6%和 36.6%。 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 245.2亿元, 增长 21.1%; 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 255.4亿元, 增长 22.8%。海关代征税收 290.1亿元,增长 42%。
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 4.4%,涨幅提高 0.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 格水平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分别上涨 5.7%和 1.6%(见表一) 。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 8.08%,涨幅提高 4.8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 17.69%,涨幅 提高 12.33个百分点。
表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二、农 业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 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 17%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9.1%)。其中,农业产值 133.3亿元,林业产值 4.6亿元,牧 业产值 154.5亿元, 渔业产值 183.2亿元,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44.9亿元, 分别增长 14.1%、 13.2%、 24.5%、 16.3%和 5.8%。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 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81.7%。
农牧渔产品产量:完成粮食总产量 161.4万吨,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比上年下降 0.7%; 水果总产量 132万吨,蔬菜总产量 264.4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增长 8.5%和 1.5%;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 52.7万吨、 24.2万吨和 15.1万吨,分别增长 21.1%、 20.3%和 16.4%;地方水产品总产量 223.2万吨,增长 1.4%。其中,海参、杂色蛤和虾夷扇贝产量 分别为 3.1万吨、 34.1万吨和 20万吨,分别增长 25.3%、 14.2%和 1.8%。
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 40万亩,植树 1亿株。其中,海防林基干林带 5万亩,荒山造林 5万亩,水源涵养林 5.3万亩,防沙治沙 3万亩。建设生态文明村 138个,道路绿化 892公里, 河流绿化 425公里,启动矿山植被恢复 5个。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 42.99%。义务植树尽责率为 80%。
农业建设:发放农民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3.1亿元,比上年增长 45.3%。 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153项,推广新技术 73项。 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63家,总数达到 595家。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7家,总数达到 6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 合作社 146家,总数达到 828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6家,总数达到 56家。新发展一 村一品专业村 100个。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 75个,总数达到 295个;新增绿色食品 57个, 总数达到 224个; 新增有机农产品 18个, 总数达到 58个。 全市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 55%,比上年提高 2个百分点。金州区石河水果加工基地等 4家单位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 范基地”称号。
水利建设:新建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 51项,解决了 8.2万人饮水安全。新建各类小型水源 工程 1064项,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5.58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3.21万亩; 完成灌区干支渠节 水改造 78公里。除险加固水库 29座,完成 23项应急度汛工程,新建、加固河道堤防 230.7公 里。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稳定较快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 1771.8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 2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万元及以 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 1398.4亿元,增长 23.8%。在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中, 重工业 1047.4亿元, 增长 24.8%; 轻工业 351亿元, 增长 20.8%。 “四个基地” 实现工业增加值 930.3亿元,增长 25.6%。其中,石化工业 308.2亿元,增长 25.1%;现代装备 制造业 396.5亿元,增长 24.9%;船舶制造业 133.5亿元,增长 39.2%;电子信息产品工业 92.1亿元,增长 13.8%。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 97.05%。实现销售产 值 4932亿元, 增长 22.7%。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 (见表二) 。 表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重点项目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形成集聚效应,“两区一带”建设成效显著。重工 ·起重风 电机组扩能改造项目实施,船用曲轴批量生产,中国一重核岛项目建设加快;德国大众 30万台 自动变速箱项目开工建设, 美国博格华纳变速箱模块项目签约; 大连湾临海区和大窑湾临港区初 步形成了世界级的重装备、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STX 第一条船下水,中远造船、船柴扩建项目 快速推进, 船舶重工长兴岛造船基地开工建设, 渤海岸线造船产业带已经形成。 市政府与北车集 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建设大连旅顺机车基地; 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 9600kw 大功率电力机车正式下线。大石化 2000万吨炼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逸盛·大化 PTA 和 福佳·大化 PX 项目开车调试,大孤山半岛石化产业链条形成。花园口经济区引进新材料为主的 产业项目 12个,被列为国家级新型材料基地。
工业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 21.7%;利税总 额 71.7亿元,下降 64.1%;利润总额 -23.9亿元,减盈增亏 135.6亿元。剔除 “ 两油 ” 影响,规模 以上工业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 8.8%和 7.9%。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建筑业稳步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 704.6亿元,比上年增长 15.9%。 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15.2万元 /人,增长 10.9%。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 3328.6万平方米 , 比上年增长 21.1%;竣工面积 748.6万平方米 , 增长 74.8%。完成商品房销售额 474.6亿元, 增长 2.9%, 其中 住宅销售额 432.6亿元 , 增长 1.9%。 商品房销售面积 821.9万平方米, 下降 0.8%, 其中住宅销售 面积 770.1万平方米 , 下降 1.8%。商品房空置面积 25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 176.9万 平方米 ,分别增长 34%和 37.5%。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513.4亿元,比上 年增长 30.2%。其中,城镇投资 2134.5亿元,增长 32%;农村投资 378.9亿元,增长 20.6%。在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 1638.7亿元,增长 35.6%;房地产开发投资 495.8亿元 , 增 长 21.6%。
投资结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 132.3亿元,增长 91.5%;第二产业投资 994.1亿元, 增长 24.9%,其中工业投资 980.6亿元,增长 24.7%;第三产业投资 1387亿元 , 增长 30.2%。三次产 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 3.6:41.2:55.2调整为 5.3:39.5:55.2。
城市建设项目:全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 135项,完成投资 383.6亿元。全面启动进出市区 第二条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香炉礁立交桥、鲁迅路、 五一路等拓宽改造工程。 开发 区至金州九里快轨建成运营。城市地铁工程加快推进,地铁一号、 二号线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大 伙房水库输水入连、 三道沟净水厂改造、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实施了西郊国 家森林公园、 前关城市中央湿地公园、 劳动公园改造及滨海路人行木栈道等项目建设。 大连冰峪 国家地质公园开园。改造疏港路、迎客路、 中山西路和中南路等景观道路,实施了主干道绿化美 化工程。海水源热泵技术全面推进,实施了水源热泵项目 5项, 供热面积 144万平方米。完成城 市供水管网改造 50公里,煤气管网改造 20.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 438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 20.3%,加快 3.1个百分点,增速创近 11年来新高。按地域划分,城市零售额 1105.9亿元,增 长 20.4%;农村零售额 76.7亿元,增长 18.8%。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 987.4亿元,增长 20.9%; 住宿和餐饮业 185.3亿元, 增长 18.3%; 其他行业 10亿元, 增长 0.5%。 按商品类别划分, 吃品零售额 586.7亿元,增长 22.8%;穿品零售额 205.4亿元,增长 16%;用品零售额 351.9亿 元,增长 16.8%。
商贸设施建设:迪卡侬运动用品超市开业、宜家家居开建,进驻香炉礁物流园区的世界 500强企业达到 4家。大连新时代广场开业, 32个国际知名品牌落户。改扩建锦华日本文化街、俄 罗斯风情街等 7条特色商业街。新增社区便民菜店 46个,早餐点 403个。启动县域中心镇商业 建设, 大商超市三十里堡店建成开业, 完成金州爱民市场、 普兰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 7家农产 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
七、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507家, 注册外资金 额 60.2亿美元,其中投资 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 128个,注册外资 45.1亿美元。新引进日本三 菱重工、 美国博格华纳等跨国公司项目 22个。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50.1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58%, 其中第二产业 23.9亿美元,第三产业 25.8亿美元, 所占比重分别为 47.7%和 51.6%。先导 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30.5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 60.8%。新批先进 制造业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324个,注册外资 43.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 投资 40.8亿美元,分别占全年新批总数的 63.9%、 72.7%和 81.5%。
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双双迈上 200亿美元新台阶。据海关统计,大连地区内企业(含省 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 470.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73%。其中,进口 216.81亿美元,增长 25.33%;出口 253.6亿美元,增长 15.33%。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 449.09亿美元,增长 23.7%。 其中,进口 210.7亿美元,增长 26.9%;出口 238.39亿美元,增长 21.05%。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20.5%,占自营出口总额的 47.7%;一般贸易出口增长 38.24%,占自营出口总额的 34.2%(见表 三)。出口市场多元化,对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 85.34%、 41.68%和 40.32%。
表三自营进出口额完成情况
对外合作:对外合作步伐加快。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 1379项;合同金额 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倍;实现营业额 4.53亿美元,增长 27%。外派劳务人员 2.51万人次, 增长 10.6%。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 39个,总投资额 0.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占 85%。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 运输企业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 4555.7亿吨公里, 比上年增长 9.5%。 实现货物周转量 4487.8亿吨公里 , 增长 9.5%;实现旅客周转量 145.4亿人公里,增长 7.5%(见表四) 。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2.46亿吨,比上年增长 10.3%,其中外贸吞吐量 0.86亿吨,增长 4.5%;集装箱吞吐量 452.5万标箱,增长 18.6%;旅客吞吐量 586.8万人次,下降 8.9%。周水子 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 820.5万人次,增长 12.7%;纯货邮吞吐量 12.94万吨,增长 6.4%。 表四货物、旅客周转量及港口货物吞吐量
航运中心建设 :大连港与锦州、葫芦岛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港口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 进展。 《大连港总体规划》 获国家批准。 辽宁电子口岸正式开通。 长兴岛港和庄河港列入国家“十 一五”口岸发展规划; 旅顺新港和庄河港通过口岸对外开放预验收。 全年完成港口固定资产投资 84亿元,新增泊位 12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 1329万吨。大窑湾集装箱码头 17#、 18#泊位建成 投产,新 30万吨原油码头和中石油 LNG 码头快速推进,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运营。大窑湾综合查 验楼封顶, 北航道连接段工程完工, 口岸监管和安全视频监控二期工程投入运行。 长兴岛公共港 区航道一期疏浚工程和北防波堤主体工程完工。海铁联运网络不断完善,全年海铁联运量 23.5万标箱,增长 30%。两岸直航大连至台湾航班正式开通。大连机场航线总数达到 147条,其中国
内航线 100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 47条;与 15个国家、 94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其中国际、 特别行政区通航城市 40个。
邮电通信:邮电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65.66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7.3亿元,增长 13.1%;电信业务总量 158.36亿元,增长 14.8%。完成特快 专递 285.3万件,增长 0.8%。邮政储蓄年末余额 160.75亿元,增长 29.8%。截至年末,城乡固 定电话用户 316.44万户,下降 1.2%;移动电话用户 511.06万户, 增长 23.9%; 国际互联网宽带 用户 85.8万户,增长 20.8%。
旅游:共接待国内游客 3000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 21%; 接待海外游客 95万人次, 增长 13.1%。 实现旅游总收入 400.8亿元,增长 23.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 355亿元,增长 26.1%;旅游外 汇收入 6.58亿美元,增长 13.3%。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 212家,增加 6家,其 中星级宾馆(饭店) 168家,增加 2家;旅行社 36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26家。国家 A 级旅游 区(点) 24个,其中 5A 级 1个, 4A 级 10个。
会展:共举办展会 96个,比上年增长 4.3%; 展览面积 95.7万平方米, 展会平均规模接近 1万平方米。参展企业 24746家,增长 14.6%,其中海外参展企业 1869家;到会参展商 88456人, 增长 18.4%。参观人数 544.6万人次,其中海外参观人数 4.6万人次。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业拥有分行(分公司)级以上金融机构 89家,其中银行 46家,保险公 司 28家, 证券公司 2家, 期货交易所及经纪公司 5家。 金融资产总计 7676.9亿元, 增长 21.7%; 金融从业人员 5万余人。
银行 :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 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 5535.2亿元, 比年初增 加 1082.4亿元,增长 24.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2476.3亿元,比年初增加 544.3亿 元,增长 28.2%。本外币贷款余额 4062.7亿元,剔除农行剥离不良资产因素,可比口径比年初 增加 738.5亿元,增长 21.6%。不良贷款率 3.7%,比年初下降 4.1个百分点。 全市银行间外汇市 场共开放 246场, 办理外汇交易 1386笔, 成交金额折合 11.3亿美元。 英国渣打银行获准筹建大 连分行,美国花旗银行落户大连;大连银行获准在北京市设立分行;新成立庄河汇通村镇银行、 瓦房店长兴村镇银行 2家村镇银行。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分行级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 46家。 保险 :保险业快速发展。实现保费收入 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 30.9%,为近 6年来大连保 险市场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财产险 27.3亿元,增长 4.2%;人身险 80.1亿元,增长 43.4%。支 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 41.3亿元,增长 24.5%。其中,财产险 15.5亿元,下降 0.3%;人身险 25.8亿元,增长 46.3%。全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 GDP 比重)为 2.8%,比上年提高 0.2个百 分点;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 1755元,比上年增加 328元。本市首家内资保险法人公司百
年人寿获批筹建, 3家内外资保险机构落户大连。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法人保险机构 2家 , 省级 分公司 26家;资产总额 254.3亿元,增长 22.8%。
期货 :期货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合约成交量 6.4亿手,比上年增长 71.9%,交易量占全国期货交易的 46.8%,居全球第十位,连续 9年居全国首位。其中,黄大豆 一号、豆粕、玉米合约的成交量分别为 2.3亿手、 1.6亿手和 1.2亿手,成交量均居国内期货市 场各品种前 5位。 期货合约成交额 27.5万亿元, 增长 130.5%, 交易额占全国期货交易的 38.2%。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期货经纪公司 5家,异地期货经纪公司大连营业部 58家。
证券 :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内 5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另有 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 融资,全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83亿元,是上年的 1.5倍。全市共有上市公司 31家,其中境内 21家, 境外 10家。 境内有纯 A 股公司 18家, 纯 B 股公司 2家, 发行 A 、 B 两种股票的公司 1家。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证券公司 1家,证券分公司 1家,证券营业部 40家,证券服务部 2家。 十、科技和质量技术监督
高新技术: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3130亿元,比上年增长 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2185亿元, 增长 22.1%。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802亿元, 比上年增长 33.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605.1亿元,增长 35.9%。投入研发经费 1960万元, 分别启动了风力发电传动系统、 重大装备轴承和 LED 照明等 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工作。 光 洋科技开发的“PAC 智能控制系统”在药品包装生产线领域成功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多轴联动高速龙门式加工中心系列产品”进展顺利, 制造出“动梁可交换工作台可换头五面体 龙门加工中心”等 3台样机, 并签订了销售合同。 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 筹建完成燃料电池及储能等 10个研究部门,能源化工楼已实现封顶。本市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路明集团“幔态 LED 显示屏”、长城光电“LED 照明驱动芯片 及动态灯光控制系统”等光电领域自主创新产品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
科技创业: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家、 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5家。 截至年末, 全市共 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33家,其中国家级 6家,省级 6家;孵化面积超过 160万平方米。 首次设立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专项资金, 支持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成长。 成功举办中 国 (大连) 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论坛及研讨会。 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 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技成果:大连理工大学“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国家技术发 明一等奖; 本市 8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 47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励, 132项获得市级奖励。全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385项,重点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光电子等 8个自主创新专项。发明专利申请 1926件,比上 年增长 20%;专利授权 3507件,增长 19%。
国际科技合作:成功举办堪称生物技术领域“奥林匹克”的第 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 览会, 来自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3000名中外科学家参加会议。 大连雪龙集团国家级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开展科技合作, 获得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支持。 齐 二瓦机公司被科技部授予“大连国家级装备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富生制药公司研发的 中医药现代化技术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全年共对 3160家企业生产的 3910个批次产品进行了抽 样检验,平均合格率为 93.8%。为本市 380家食品及相关企业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 460张,全市 食品生产加工获证率达到 62.9%。 国家和省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抽查农资、 建材等 7类产品、 120批次,合格率为 82%;市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抽查农资、建材、电气等产品 40批次,合格率为 97.5%。杜绝 67起质量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全年完成采标项目 130项, 企业申办采标标志 25项, 采标总数累积达 3142项。 组织开展省 地方标准制定项目 10项,批准发布实施地方标准 3项。加大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力度,检验锅炉 2465台,压力容器 10135台,定期检验率达到 98%;检验电梯 1.1万部,起重机械 7554台,定 期检验率达到 96%;检验厂内机动车辆 6376台,定期检验率达到 90%;检验大型游乐设施 160台,客运索道 14条,定期检验率达到 100%。
名牌数量居全省首位。 截至年末, 全市共有中国名牌 20个, 辽宁名牌 127个, 大连名牌 239个,中国名牌、辽宁名牌数量继续列全省首位。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共有 18个产品允许 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其中大连鲍鱼 7个、大连海参 11个。本年经国家工商总局认 定的“中国驰名商标”4件。
十一、教 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23所(另有民办二级学院 7所),中等职业学校 108所,普通高中 80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1049所,幼儿园 1432所。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在校 生 110.8万人。
基础教育 :全市学前 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 91.8%, 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 99.7%, 初中学龄 人口净入学率为 99.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 96%。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 52.2万人, 普通高 中在校生 10.8万人。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除, 9.4万农民工子女全部享受免 费义务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 10.6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2.8万人,职业 中专及职业高中 3.6万人, 技工学校 4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3.2万人。 在校生千人以
上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 34所。 4.3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了助学金、奖学金。在全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本市荣获 8枚金牌、 11枚银牌、 17枚铜牌,金牌总数位居全国 第六。
普通高等教育 :在连普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本、专科在校生 23.1万人,其中市 属普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本、专科 2.4万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及普通高等院校民办 二级学院 6.4万人。 在连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博士、 硕士研究生近 3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机构 博士毕业生 766人,硕士毕业生 7321人,本科毕业生 3.6万人,专科毕业生 1.8万人。本市普 通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项, 国家自然科学 奖二等奖 1项。
成人教育 :成人高等院校在校生 7.1万人,其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1.8万人,普通高 校成人教育学院 5.3万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6.6万科次, 3278人年内获得本、 专科毕业证书。 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 921个,结业人数 22.5万人,在学人数 24.8万人。
中小学教师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99.7%,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 75.7%;初中专 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99.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 66.8%;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97.4%。
办学设施 :农村全面达到了省定“提高普九”标准。全面完成了 22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 的新建任务。全市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 6.6平方米、 7.8平方米和 14平方 米。
十二、文 化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4个,公共图书馆 13个,文化艺术馆 12个, 公共博物馆 7个。
艺术创作演出:市直专业院团全年演出 1450余场、观众近 100万人次,其中国内演出 649场、观众 59.7万人次。《风雨杏黄旗》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节上获得金奖,杂技《大连女孩 —— 车技》获第十六届法国巴黎玛希国际马戏节“金奖”,杂技 《现代男女软功 —— 情》 获第七届中 国杂技“金菊奖”即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金奖”。举办了 2008年大连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技 术表演赛。
社会文化活动:继续组织“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活动。继续实施电影放映“2131”工程, 为农民放映电影 12096场, 观众 200余万人次。 圆满完成了金鸡百花电影节影展工作, 放映国际 影片 28部 70多场、国产影片 32部 100余场、广场电影近千场。大连图书馆被国务院确定为全 国首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庄河市、金州区、西岗区、旅顺口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 文化艺术之乡”。
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年末全市共有报纸 7种,期刊 55种,出版社(含音像出版社) 6家。开展了“送书下乡”活动,销售图书 2.8万册,捐赠图书 3400余册;推进了企业软件正版 化工作。
文化市场管理:开展文化市场系列专项检查,共出动 3000多人次,检查网吧 1800多家次、 歌舞厅 40多家次、出版物市场 1800多家次、 经营业户 700多家次、 印刷企业 134家、 文物保护 单位 55个;收缴非法图书音像制品 8.5万册(盘),端掉非法音像黑窝点 3个。
文博工作:完成 295项国家、省、市、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的划定和著录工作; 完成 835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著录工作。 市直博物馆共举办临展、 特 展 32个,全年共征集、接受捐赠实物 230件。旅顺博物馆获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大连 现代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十三、卫 生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 2373个(含诊所及卫生所 1870个),其中医院 111个。 编制床位数 27056张,实有床位数 27422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 4.4张;卫生工作人员 4.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3.5万人,每千人拥有医生 2.4人。 全市孕产妇死亡率 13.8/10万, 婴 儿死亡率为 4.61‰。人均期望寿命 80.65岁。
医疗及预防保健:市内四区 32个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9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 32所、 社区医院 4所。艾滋病、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免疫规划疫苗报告 接种率达到 99%以上。
医学科研:全市组织申报科研课题 257项,其中 14项列入市级科研计划。组织科技成果鉴 定 39项, 其中 30项科技成果被评为市科技进步奖。 组织申报新技术项目 503项, 其中 257项准 入应用于临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年末,全市共有 218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达到 98%。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市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由上年的 80元 /年人提高 到 120元 /年人。
十四、体 育
群众体育:成功承办了奥运会、 残奥会火炬接力大连站传递活动。 全年举办重点群众体育活 动 360项,培训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2300人。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市 125个 行政村建设了标准篮球场地,提前完成在全市 302个行政村建设标准体育设施的目标。在社区、 机关新增 100个体育健身活动室, 在城乡建设 100条健身路径。 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 向本 市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捐赠 2785件体育健身器材。 成功举办 20余万人参加的第六届国际徒步大会、
万人太极拳展演、 全国百大公园健身气功系列展示大连站等活动。 表彰了“大连市百名优秀社会 体育指导员”。
竞技体育:成功举办了有 37个国家、 29个省市区、 8692名运动员参加的第 22届大连国际 马拉松比赛;先后承办了 2项国际比赛、 12项全国比赛、 4项全省比赛。表彰了“百名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培养优秀教练员”。在北京奥运会上, 33名大连籍运动员共夺得 4枚奖牌。在省年度 比赛中,本市运动员参加了 25个项目比赛,共夺得 325枚奖牌,其中金牌 151枚,金牌数居全 省各市首位。 大连实德女足获得全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女足超霸杯冠军。 市老年体育代表 团参赛省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获得金牌 18枚,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省首位。 2个单位被命 名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4个单位成为国家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十五、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 空气中四项污染物均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空气污 染指数(API )Ⅱ级以上(良好)天数 353天,其中Ⅰ级(优)天数 108天。近岸海域水质总体 保持稳定,除大连湾、南部沿海无机氮外,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饮 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 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城市交通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本市获 得“第六届北九州市环境大奖”。
建设项目管理:共审批建设项目 5313个,总投资 842.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21.1亿元, 占总投资 2.5%;验收竣工项目 2870个。启动了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及“五点一线”沿海经 济带规划环评工作,完成了全市热电、能源专项规划环评的审查工作。
环境污染防治: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 3座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削减化学需氧量 2482吨;华能大连电厂 3、 4号机组脱硫项目投入运行,削减二氧化硫 946.8吨; 大化集团搬迁改造, 削减化学需氧量 3154吨;关闭并拆除 36家小造纸企业,停产整治 15家年产 1万吨以上造纸企 业,削减二氧化硫 239吨、化学需氧量 240吨。发放排污许可证 2756家。全市医疗废物实现集 中收集和安全处置,建立了社会源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体系。完成危险废物转移 1.3万次、 8.2万 吨。机动车尾气年检车辆 12万余台,全年共抽测车辆 2万余台,处罚超标车辆 2千余台。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市 17个区域实施拆炉并网工程,拆除锅炉 155台,烟囱 110根。 总投资 2.4亿元,完成并网供热面积 280万平方米,减少燃煤 3.1万吨, 削减烟尘 377.4吨、 二 氧化硫 352吨、氮氧化物 294.1吨。
自然生态保护:正式启动生态市建设工作。完成对全市 62家影响水源环境安全企业的关闭 或限期治理任务。
城市园林绿化:完成城市植树 75万株,新增公共绿地 17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到 11.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4%。
十六、人口和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全市年末常住人口 613万人。年末户籍人口为 583.37万人,比上年末净 增 5.18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347.83万人, 比重为 59.6%; 农业人口 235.54万人, 比重为 40.4%。 在户籍人口中,外省市迁入人口 8.0万人, 本市迁出人口 3.5万人, 机械增长 4.5万人,机械增 长占主导因素。 人口出 生 率 为 6.70‰ , 死 亡 率 为 5.45‰ , 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为 1.25‰ 。 出生人口 3.9万人, 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内。 符合政策生育率为 99.93%, 综合避孕率为 84.31%, 晚婚率为 89.40%。实施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2892名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享受每人每 年 960元的扶助金。投入 8955.5万元,一次性解决了 47390名下岗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退休补 助费。 继续实施农村奖扶和特殊家庭扶助两项制度, 共有 15042人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 励扶助政策, 2562人享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政策。建成健康家庭指导站(中心) 1404个。 中山区、庄河市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从业人员 :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年末从业人员 95万人, 其中在岗职工 85.2万人。 乡村年末实 有从业人员 142.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 67.2万人。
企业注册登记:全市年内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 13133户, 比上年下降 6.2%; 注册资本 (金) 340.13亿元, 比上年下降 34.5%。 其中, 外商投资企业 908户, 注册投资总额 26.8亿美元, 注册资本 19.18亿美元,外方认缴出资额 17.67亿美元;私营企业 11079户,从业人员 15.7万人(其中投资者 2.1万人) ,注册资本(金) 117.6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 4.3万户,从业人员 5.7万人,资金 额 22.7亿元。
城镇就业 :年内实现城镇就业 16万人, 其中稳定就业 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4%。 筹集再就业资金 7.6亿元,使用再就业资金 7.1亿元。为 7653名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 减免各种税费 1.4亿元。安排公益性岗位 3.3万个,为 18.1万人提供各类社会保险补贴 5.8亿 元。协约式服务全年签约 13.4万人,履约率达到 93%。全市普惠制培训 11.6万人,其中下岗失 业人员培训 4.6万人。实现创业就业 2.9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 2197人,带动就业 13265人。 全年培训高技能人才 7109人;职业技能鉴定 9.8万人,其中 6.5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十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7500元, 比上年增长 15.8%; 年人均消费支出 14101元, 增长 16.2%。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9818元, 比上年增长 17.3%; 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770元, 增长 10.9%。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 尔系数 46.4%。
房改资金 :当年归集房改资金 74.1亿元, 其中住房公积金 67.4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 26.9%和 30.4%。运用房改资金 64.7亿元,其中发放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 29.7亿元,分别下降 6.1%
和 17%。截至年末,全市房改资金累计归集余额 224.7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余额 168.8亿元; 累计运用房改资金余额 104.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余额 103.4亿元。
社会保险 :截至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57.4万人,征缴保险费 90.4亿元,分 别比上年末增长 13.2%和 33.7%。其中,企业参保人数 144.6万人, 征缴保险费 78.7亿元, 分别 增长 15.4%和 36.4%。 52.7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04.2万人,征缴保险费 7.8亿元,分别增长 8.1%和 23.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23.7万人,征 缴保险费 41亿元,分别增长 20.2%和 34.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187.1万人,征缴保险费 3.1亿元,分别增长 40.7%和 40.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05万人,征缴保险费 1.5亿元,分别增长 6.9%和 36.4%。
社会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均居全省首位。 城市和农村低保月人均 救助额分别达到 164元、 97元,比上年增长 20.1%、 18.2%;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达到 1181元,增长 14.8%。建立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机制。失业保险待遇平均提高 75元,增长 18.2%。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大幅提高,慢性病补助范围由 9种扩大到 15种,单病种 结算范围由 22个扩大到 27个。 各区市县全部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低收入家庭人 员和残疾人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全市参保人数达到 44.7万人。 18737户用人单位、 44万名职工纳入企事业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筹集制度体系。
社会救助:截至年末, 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总数达到 15.6万人, 其中城市 9.5万人、 农村 6.1万人,保障面分别达到 3%、 2.5%。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 2.6亿元,其中城市 1.9亿元、农 村 0.7亿元, 创历史新高。 健全应对物价上涨的应急救助机制, 发放城乡低保对象补助资金 1828.4万元。 实施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 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居民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体系, 投入 1842万元, 救助患病城乡困难居民 6.2万人次。 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 投入 182.2万元, 为 587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困难。 帮助 2000户农村困难居民改造危房, 市县两级政府 补贴由每户 1.5万元提高到 2万元。发放元旦春节临时救济、灾害救助和对口帮扶资金 6033万 元,救助城乡困难居民 20.6万户。
社会福利:年内审批新建、改扩建养老机构 20所,新增养老床位 3200张。制订出台《大连 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居家养老补贴资金 1000万元,近万 名低保老人、遗属孤老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范围。新建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20所,农村区 域性中心敬老院全部纳入事业单位管理,构建起农村五保户供养的新体制。落实殡葬惠民政策, 为 1116户低保户减免丧葬费 44万元。全年福利彩票销售 10.3亿元。
注 :1. 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快报数。 2008年 12月 31日国家进行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 由于我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尚未经国家统计局审核确认, 本公报中与普查相关的正式数据以经 济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年末户籍人口数为市公安局统计口径;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市人口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统计口径。
4.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范文五:深圳市罗湖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罗湖区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罗湖区统计局
2008年 3月 25日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以**理论和 “ 三个代 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效益罗湖、和谐罗湖 和“功能罗湖”建设,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 , 全年本区生产总值(GDP ) 694.69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0.52亿元,增长 24.5%;第二产业增加值 71.52亿元, 下降 3.5%;第三产业增加值 622.65亿元,增长 14.3%。三次产业结构为 0.1: 10.3:89.6。 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 GDP 8.87亿元。 按常住人口计算, 人均 GDP 达到 79743元, 增长 10.6%。 按国家外管局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折算率计算为 10698美元,首次突破 1万美元大关。年末常住人口 87.45万人,比上年增长 0.8%。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4612元,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 长 6.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29%。
表 1 本区生产总值构成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4.1%。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价格涨幅最 大,上升 8.6%,其中猪肉上涨 36.8%、油脂上涨 28.4%、鲜蛋上涨 22%、家禽 上涨 13.9%。
表 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0.52亿元,比上年增长 24.5%。蔬菜复种面积 360亩,下降 10.0%;产量 470吨,下降 42.3%。水果种植面积 8350亩,下降 4.8%; 产量 356吨,下降 30.3%。水产品产量 12080吨,下降 3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7.78亿元, 比上年增长 4.1%。 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 290.93亿元,增长 6.6%,其中,珠宝业总产值 138.99亿元,增长 17.3%,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47.8%。
表 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类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287.81亿元,比上年增长 4.3%,其中出口交 货值 62.68亿元,下降 11.1%。工业产品销售率 98.9%,减少 2.2个百分点。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62.5%,提高 19.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 额 32.94亿元,增长 24.8%,其中利润总额 26.66亿元,增长 28.1%。工业全员
劳动生产率 9.89万元 /人,增长 5.7%。
表 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4.27亿元,比上年下降 32.0%。资质等级以上 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480万平方米,增长 2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0.79亿元,比上年下降 7.1%。其中,基本建设 投资 29.60亿元,增长 41.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41.8%,比上 年提高 14.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 36.11亿元,下降 28.9%,占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51.0%,比上年减少 15.7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 4.98亿元,增长 54.0%;其他投资 0.10亿元,下降 91.7%。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 2.48亿元,比上年下降 21.3%; 第三产业投资 68.31亿元,下降 6.5%。
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住宅投资 30.17亿元, 比上年下降 0.5%。 全年商品 房施工面积 203.53万平方米, 下降 38.2%。 商品房竣工面积 15.15万平方米, 下降 83.5%。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 32.39万平方米,下降 33.2%。商品房销 售面积 35.26万平方米,下降 34.2%。
表 5 房地产开发情况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4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 14.0%。从行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368.73亿元,增长 14.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54.27亿 元,增长 11.0%。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零售总额 129.97亿元,增长 11.2%,其中
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零售额 124.17亿元,增长 11.0%。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221.77亿元, 增长 14.0%, 其中食品、 饮料、 烟酒类增长 38.0%,日用品类增长 33.9%,通讯器材类增长 16.7%。
表 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分类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23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0.3%,其中,进口总额 58.62亿美元,增长 3.2%;出口总额 172.62亿美元,增长 43.0%,增幅比上年 提高 27.6个百分点。从出口目的地看,对香港的出口额占全区出口额的 22.3%,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全区的 10.2%。
表 7 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053个,比上年增长 22.4%。外商直接投 资合同额 20.84亿美元,增长 48.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5.48亿美元。 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 140个,增加合同外资金额 12.52亿美元,增长 236.7%。全年新批和增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27个(其 中超亿美元的项目 2个) , 合同金额 14.21亿美元, 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合同 额的 68.2%。
表 8 外商直接投资部分行业情况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 85.1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5.5%。 旅客周转量 41.39亿人公里,增长 16.5%。
表 9 货物和旅客周转量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 31.0%。
全年宾馆、 酒店等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 308.50万人次, 增长 1.6%; 平均房价为 324.5元 /天,增长 2.9%;客房收入 11.00亿元,增长 6.4%;客房平 均入住率为 64.8%, 下降 0.4%。 旅行社外联 (组团) 210.06万人次, 增长 40.5%。 旅行社接待游客 189.02万人次,增长 15.3%。年末辖区拥有星级酒店 64家, 其中五星级酒店 5家。旅行社 6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20家,国内旅行社 43家。 景点 2个。全年旅游企业实现旅游收入 48.07亿元 , 增长 16.3%。
表 10 旅游业接待情况
八、财政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 43.0%,其中税收收 入 27.16亿元,增长 44.6%。在税收收入中,营业税 7.69亿元,增长 15.8%;企 业所得税 7.58亿元,增长 214.8%;个人所得税 3.36亿元,增长 57.6%。全年地 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37.76亿元,增长 27.8%,其中用于基层基础、民计民生 和重点产业的支出分别占全区一般预算支出的 25.5%、 38.5%和 2.4%。 表 1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情况
全年国税收入 (不含股票交易印花税 )77.00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0%,地 税收入 112.15亿元,增长 41.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 187所,其中,高等教育学校 2所,普 通中学 1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3所,小学 57所,幼儿园 108所。各级各类学 校(园)毕业生 3.43万人,招生 4.13万人,在校生 14.6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 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 100%。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园)有教 职工 1.1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 0.83万人。高等教育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和 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分别有 0.05万人、 0.28万人、 0.31万人和 0.17万人。
表 12 各级各类学校(园)情况
11
注:1、统计时点为每年 9月。
2、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及深圳的实际情况,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合并统称为中 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
截至年末, 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84家, 比上年末增加 29家, 增长 52.7%。 全年专利申请量 1281件,增长 2.6%,其中,发明专利 193件,增长 6.6%;实用 新型专利 435件,增长 2.8%;外观设计专利 653件,增长 1.2%。专利授权量 1055件, 增长 5.7%。 共有 29家企业参加第九届 “ 高交会 ” , 25家企业获得 “ 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证书 ” 认证。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 239个,区级文化馆 1座,文化广场 89个, 博物馆、纪念馆 3座,电影院、影剧院 10座,公共图书馆(包括街道及社区 图书分馆) 101座,总藏书量(不包括市级图书馆分割给区的数据) 80.39万 册, 电视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 100%。 承办了第三届 “ 文博会 ” 的 5个分会场, 交易及参观者达 57.8万人次。 签订成交合同 2970宗, 其中, 实际成交合同 2819宗, 意向成交合同 151宗。 成交总额 67.64亿元人民币, 其中, 合同成交额 25.85亿元人民币,意向成交额 41.79亿元人民币。
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 225间(含私营和个体卫生机构 ) ,比上年末下降 8.2%,其中,医院 22间,妇幼保健院 1间,疾病防治中心 2间。设有社区健康 中心 58间。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842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3351人,注册护士 3289人。全年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完成诊疗总量 921万人次,
12
其中门诊和急诊诊疗量依次为 713万人次和 70万人次。辖区医院入院 10.60万 人次,出院 10.54万人次,出院病人治愈率 61.7%;拥有实际床位 3660张。公 立医院每诊疗人次费用为 165.3元, 每出院者费用为 7610元。 年末辖区千人医 生数、床位数分别为 3.83人和 4.19张。
表 13 各类卫生机构情况
13
注:1、医院包含公立医院及私营医院。
2、 2007年起健康体检人次纳入总诊疗人次的统计范围。
拥有健身路径 180条, 其中新建 36条。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成年人每周参 加三次及以上的体育锻炼者占调查总数的 16.9%,全区国民体质测定总体合 格率为 89.4%,其中优秀率为 15.8%,良好率为 38.3%。年末共有运动员 400人,体育健儿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牌 128枚,其中金牌 50枚,银牌 39枚。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常住人口 87.45万人,比上年增长 0.8%。其中,户籍人口 38.20万人, 占常住人口的 43.7%;非户籍人口 49.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56.3%。辖区人 口密度为 1.12万人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出生率为 11.18‰ , 上升 0.01个千分点; 自然增长率为 10.91‰ , 上升 0.04个千分点。 户籍人口出生率为 13.10‰ , 比上 年增加 1.94个千分点; 死亡率为 1.22‰ , 与上年持平; 自然增长率为 12.33‰ , 增加 2个千分点。
根据辖区 120户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4612元, 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2%。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3.6%,下降 1.5个百分点。年末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 20.5辆、家用 电脑 77.1台,分别比上年增加 2.4辆和 13.9台。年末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3.4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 0.43平方米。
14
十二、劳动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 34.17万人 (不含私营企业和个体户 ) ,比上年末减少 0.4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 33.74万人,减少 0.48万人;其他从业人员 0.43万人, 增加 0.05万人。在岗职工中从事第一产业的 0.11万人、第二产业 8.75万人、第三 产业 24.88万人。第一、二、三产业的在岗职工人数之比为 0.3:25.9:73.8。全 年完成促进就业户籍人数 5087人,增长 9.1%,年末 “ 零就业家庭 ” 持续 “ 归零 ” 。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29%,比上年下降 0.02个百分点。
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1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 11.60%。在岗职工年平均 工资 46625元,增长 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7%。
表 14 在岗职工人数和工资收入情况
15
16
注:在岗职工不含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职工。
全年办理审核退休 872人,比上年下降 2.0%。征收社会保险基金 13.73亿 元,增长 24.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8.79万人,增长 12.3%;基本医疗 保险参保人数 25.17万人,增长 16.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9.65万人,增长 9.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28.72万人,增长 14.3%;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6.61万人。
社区基础设施建筑面积 36.26万平方米,
其中社区服务设施 9.67万平方米。 拥有社会福利中心 1所,床位 250张,年末入住老人 250人。社会捐助中心接 收社会捐赠 915万元。 年度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为 850元 /月, 失业保险金发放 标准为 648元 /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 361元 /月。享受最低生活保 障人数为 1246人,增长 7.7%。
表 15 社会保障相关标准 单位:元 /月
十三、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辖区土地面积 78.36平方公里。 年末道路总长 189.2公里, 立交桥 16座, 人 行天桥 34座,路灯 2.20万盏。全年清运生活垃圾 56万吨。
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 516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 65.5%。园林绿地面 积为 495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 1506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7.23平方米。拥有公园 78个,其中市级公园 8个,区级公园 1个。全年新增造 林面积 215公顷,其中义务植树造林面积 13公顷。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98.4%,比上年提高 1.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 I 级和 II 级的天数为 359天,增加 6天。其中, I 级 147天,减少 21天; II 级 212天, 增加 27天。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 1.43,下降 10.1%。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0.019毫克 /立方米、 0.043毫克 /立方 米和 0.058毫克 /立方米,依次下降 20.8%、 15.7%和增长 3.6%。烟尘控制区覆 盖率达到 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76.9%,比上年上升 2.5个百分点。区域 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 57.2分贝(A ),下降 0.3分贝;交通干线道路交通 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 69.6分贝(A ),提高 0.1分贝。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率为 96.8%,上升 2.5个百分点。
十四、安全
全年共发生交通(一般以上,下同)、生产安全、火灾等各类事故 260起,比上年上升 6.6%;死亡 41人,上升 2.5%;受伤 144人,上升 9.1%;直接 经济损失 364万元,下降 54.2%。其中交通事故 140起,死亡 33人,受伤 138人,直接经济损失 172.40万元。交通事故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三点八。
表 16 安全事故情况
17
十五、其他
全年万元 GDP 建设用地为 4.7平方米、下降 10.3%,水耗为 20.3立方米、 下降 9.0%,电耗为 517.6千瓦时、下降 5.2%。
年末有律师事务所 33家。执业律师 316人,比上年增长 12.9%,其中,专 职律师 298人,增长 12.5%;法律援助律师 13人,增长 8.3%。全年法律援助案 件有 475件,增长 7.5%,其中,法院指定法律援助 340件,增长 1.8%;公民申
18
请法律援助 135件,增长 25.0%。拥有公证处 1家,办结各类公证 1.25万件。 全年登记结婚 6873对,比上年下降 14.6%;登记离婚 1274对,下降 2.3%。 年末注册登记的社团有 33个,与上年持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 GDP 、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出口交 货值的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达 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 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指年末从业人员 20人及以上且年销售额 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 业; 限额以上零售业指年末从业人员 60人及以上且年销售额 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限额以上餐饮业指年末从业人员 40人及以上且年营业额 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企业。 5. 按照国家的人口统计制度以及 《深圳市人口统计监测办法》 , 自 2006年起, 深圳户籍人 口指拥有深圳红印户口、 在深圳居住半年以上的人; 原 “ 暂住人口 ” 更改为 “ 非户籍人口 ” , 深圳非户籍人口指没有深圳红印户口、在深圳居住半年以上的人。
6、建筑业增加值按在地口径核算,施工面积按企业注册地口径统计。
7、 人口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等计生指标统计年度为上年的 10月至次年的 9月, 比自然年提 前一个季度。死亡率为民政局统计口径。
8、社保参保人数指年内曾参加过保险的人数,增长速度按同口径增长计算。
19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