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
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 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桃花源记》 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shāng 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chóu
piáo lǚ lóu yú 陶渊明 不知道 5 主要方面 相关文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 忘怀得失。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 娱。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籍贯姓字 思想性格 志趣爱好 生活状况 “ “ “ “ “ —— ——““ —— ——““ —— —— ——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晏如也。” —— —— —— —— —— —— “ 籍贯姓字: —— 1、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精炼雅致的四字句。 课内的有: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迁移联想: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 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 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 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 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 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 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 “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 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 逢 迎 。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 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 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 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 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 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 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 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 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 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 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比较课文与下文,说说传记一般应写哪些内容? ,、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
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 ,、《五柳先生传》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 字、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等情况。 ,、除此之外,还应有家庭状况、生卒年代、 主要经历和事迹等。 ,、写传记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真实。 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 己吧。 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 可以只是抓住某个特点,表 现自己的个性。 éé àà ìì ““ 3. —— —— —— —— —— ——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何许: 2、不详: 3、不求甚解: 4、造饮辄尽: 5、期在必醉: 6、短褐 穿结: 7、箪 瓢 屡空: 8、晏如也: 9、不戚戚于贫贱: 10、不汲汲于富贵: 处所 知道 过分 往、到 就 期望 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饭篮 饮水用具 经常是空的 安然自若的样子。 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 (解释蓝色字体的字词)
范文二:论陶渊明和他的文章美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喜爱和传诵,被众多评论家所推崇和赞扬,有的甚至把他的诗文与《诗经》、《楚辞》并列。之所以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我想这与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人生态度和美学理想无不关系,而这一切都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千古绝唱《桃花源记》中。可以说,如果没有《桃花源记》,他的诗文不可能如此盛传,那么《桃花源记》的美究竟体现在那里呢?笔者从自然美、秩序美、风俗美、和谐美这四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美。陶渊明在文中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一片风光绮丽的清幽环境: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这里有溪水,有芳草,桃花成林,落英缤纷,良田美池,空气清新,草绿花红,环境清幽,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图,令人精神为之一爽,而渔人甚异之,一个“异”更衬托出自然环境的美,令人向往。 秩序美。桃花源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此之美,那么桃花源中的景象又如何呢?作者紧接着推出另一番景象: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寥寥三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活画出桃花源里的布局。只见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上,几十户房屋整齐地排列,道路纵横交织。隔出“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多么井然有序的乡村之美,而鸡鸣阵阵,狗吠声声,更点染出桃花源里祥和宁静之美。令人悠然神往。 风俗美。桃花源的环境是美的,桃花源的生活是井然有序祥和宁静的。那么桃花源的人情风俗又如何呢?桃花源里的人男耕女织,丰衣足食;幼有其乐,老有所养,怡然自得。生活是富足美好又平静的,渔人的到来,引起了桃花源中人的惊奇。打破了桃花源生活的宁静,激起层层浪花,从而为我们展现出桃花源的风俗人情之美。一人之客乃全村人之客,尽管是素不相识的生人。也不用怀疑。也不用提高警惕,既不漠然,也不逐之而后快,更不见财起意,而是都来问候。并一一邀客还家,置酒杀鸡招待客人。席间没有飞短流长。拨弄是非,也没有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更没有张长李短。市井奇闻。再者他们言身世之隐。叙乱世之情,叹易代之感,话桑麻之乐。这是一幅多么淳美友爱、和睦相处、人人同乐的风土人情画,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心醉其间。 和谐美。桃花源的自然美、秩序美、风俗美构成了《桃花源记》的整体美学特征――和谐美。在这里,自然环境的清幽绮丽,村庄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的平和宁静,人伦的和乐友善。相生相应,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和谐宁静的美的世界。而鸡鸣狗吠和村人热情待客的热闹场景,与桃花源里的平和宁静动静相生,更衬托出桃花源的生趣盎然,和谐宁静之美。对此,人们不禁由衷感叹:美哉。桃花源! 在慨叹桃花源美的同时,人们自然会发现一个问题,即桃花源是一个无君主。无政府,无官吏的世界,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是美的。对此就引出了对陶渊明的认识和评价。 古代的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做官,进入上流社会,绝大多数文人学士都崇尚建功立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折腾。在这种思想与现实支配下的一些文人学士在认识评价陶渊明上就有了“消极避世论”“曲折地反抗现实”等等。这里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一是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在晋代非常小,没有引起特别注意。而是在唐宋以后才声誉日隆的。其二。陶渊明虽然在当时默默无闻,但对后世影响甚大特别是在后代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共鸣。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在晋代玄风独振,清谈大盛,这是一个思想空虚,文学贫困的年代。在这样的环境下,陶渊明却能别开生面,独领风骚。发为新声,在主流世界之外举起另一面大旗。并安之乐之,这是非常大胆的举动,尽管议论颇多,压力很大,但他仍一往无前,无怨无悔,这是需要胆略和勇气的。所以陶渊明不是现实世界的受动者,而是主动者,不是被动地逃避现实,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世界。其三是他可贵的文人立场,使他保持“清洁的精神”,“可贵的操守”,不向流俗低头,不向权贵折腰,才能“息交以绝游,世与我相违”,“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种以文学为生命的价值取向和人格意识是弥足珍贵的。因此他说他伸手要官欲伸怀抱。济苍生,而是太穷,解决吃饭问题。可见在他眼里“庙堂”没有丝毫的神圣性,不是自己的精神之所,只是解决温饱的地方,所以说陶渊明是人在天地外,却塑造了美的桃花源。因为陶渊明是文学家,他的职责就是做文学,他的任务就足为人们创造美的世界,提供精神食量。如果陶渊明给他的桃花源设个政府,安排几个小官。再弄些所谓的责任、制度、义务和赋税等等。的确是完美了,可哪还叫文学吗?桃花源是美的,可又不复见。这才是永恒的美。
范文三:陶渊明的资料
心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归隐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节操:
陶渊明的归隐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变自己,学会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明选择了前者。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质、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的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
“乐天安命”的人生情怀非但不完全消极,而且是一种豁达、一种达观,一种智慧、一种真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受,如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的感受,如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的感受,如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受,本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真实的,人人都会有的人生 感受。基于这种感受之上所产生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人生态度,尽管有消极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一种达观,一种智慧、一种真实。“乐天安命”的人生情怀,和陶渊明务本求实、不慕荣利、追求本真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高度一致的,因而也能不因 此 说他不乐观、不积极、不上进。
“进则朝廷庙堂,退而江湖山野”。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说,心中有着两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或是出仕或是归隐。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译文: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三仕三退
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范文四: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
饮酒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8。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9!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10。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11;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12。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13。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14!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15。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16。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17。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18。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19?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20。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21!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2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2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24。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2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2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27。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8。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2。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33。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34。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35。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36。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7。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38。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39。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40。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1。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42。 祝允明书《饮酒》其八 (部分 )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4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44。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45。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46。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47。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48。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49。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50。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51。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52。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53。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54。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55。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56。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57。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58。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59。 其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60。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61。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62。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63。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64。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65。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66;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67。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68。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69!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70。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71。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72。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73。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74。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75。 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76。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77。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78。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79?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80。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81。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82。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82。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84。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85。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86。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87。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88。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89。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90。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91。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92。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93。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94。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95。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96。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97。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98。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99。 其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100。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101。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102。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103。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104。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105。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106。 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107。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108。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109。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110。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111。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112。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113。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114。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115。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116。 [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 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2,一去三十年 3。 羁鸟恋旧林 4,池鱼思故渊 5。 开荒南野际 6, 守拙 归园田 7。 方宅十余亩 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9,桃李罗堂前 10。 暧暧远人村 11,依依墟里烟 1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13,虚室有余闲 14。 久在樊笼里 15,复得返自然 16。
?其二
野外罕人事 17,穷巷寡轮鞅 18。 白日掩荆扉 19,虚室绝尘想 20。 时复墟曲中 21,披草共来往 22。 相见无杂言 23,但道桑麻长 24。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25,零落同 草莽 26。
?其三
种豆南山下 27,草盛豆苗稀 28。 晨兴理荒秽 29,带月荷锄归 30。 道狭草木长 31,夕露沾我衣 32。 衣沾不足惜 33,但使愿无违 34。
?其四
久去山泽游 35,浪莽林野娱 36。 试携子侄辈 37,披榛步荒墟 38。 徘徊丘垄间 39,依依昔人居 40。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41。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42?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43。 一世异朝市 44,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45,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 46,崎岖历榛曲 47。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48。 漉我新熟酒 49,只鸡招近局 50。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51。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52。
?其六
种苗在东皋 53,苗生满阡陌 54。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 55,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 56,稚子候檐隙 57。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58。 但愿桑麻成 59,蚕月得纺绩 60。 素心正如此 61,开径望三益 62。
范文五: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以悠闲笔调写出诗人劳动后轻快心情,人与月构成和谐整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
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 《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 《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
二鸟。
5.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6.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12、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中,诗人以“蓬”“雁”自比,写出飘零抑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维
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王维的《使至塞上》: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7、《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1.《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诗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