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1869一1947)。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在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教育起源论
(2010-04-15 13:23:34)
标签:
教育
在外国教育史里的开篇,就介绍了教育起源论的相关看法。这个问题十分深奥,我觉得十分的难以明白。
课本中讲了三种看法,第一是心理起源说:
即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心理本能。荣格谈到的人的最基本本能是生与死的本能。一般人最强烈的应该是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多用于犯罪心理学上研究犯罪动机。从最原始的人类说起,人
只要有着生命,可以呼吸,那每天早上第一个涌上心头的问题就是基本生存问题,即如何能获得食物,水,等一切可以延续生命的东西。原始人类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语言,因而,只能依靠简单的口授或是老者的指导。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这一切并不是人有意为之,只是处于生的本能。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之处在于,把“人是不同于动物的动物”这一点给忽略了。即使是原始人,只要是已经进化到人类,就不再是简单的动物。他拥有与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制,不再只是关注于饥饿与寒冷。
第二是劳动起源说: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能够制造工具,可以劳动。而教育就是人类为了将已经经过自己实践的经验传播给后人。而经验从何而来,从教育,因而,我国学者杨贤江认为教育的起源就是劳动。
第三种说法是需要起源说,即教育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为生存下去的需要。
我认为不管是那种观点,最终都要回归到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人类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传给下一代。我本人比较同意心理本能起源说,对于广大学者的批评之处,我也不赞同。首先,我想说的是:尽管人不同于动物,人是高级的动物,在这一点我同意马克思的观点。但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就是物质。也就是说,人实行教育是为了就爱那个自己所有的经验只是交给下一代,从而让下一代能够利用这些知识,不管是钻木取火,还是畜牧打猎,都是人为了简单的一个“吃”所做的努力。这并不是就将动物与人类划为一体。
而不管是劳动起源说,还是需要起源说,归根到底,还是要扯到人的生存基础之上来。我们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提出不同的看法。
范文二:论民族主义起源的心理基础
论民族主义起源的心理基础
! " 龚蓉蓉 杨勇兵
# 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
摘 要:研究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民族主义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 论总是被置于宏观的国际关系中进行。对民族主义内涵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但都是基于一种彼此认同的情感,因 而本文拟将民族主义理解为在某种心理之上的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并将民族区分为传统民族和政治民族,以探 寻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基础。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政治民族;社会环境;心理基础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民族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大都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现代民族国家产 从传统民族和政治民族的关系来看,首先,传统民族提供了政治民族基本
的、现实的构成要素,民族意识以及民族主义进行社会动员的工具都蕴藏于其 生的历史环境;二是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三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过程所缔 .! / #0 ! & 造的国际关系。有关民族主义的问题大多被置于国际关系的背景下讨论, 中。民族主义形成初期的收集和整理民俗,宣扬文化传统、民族神话都脱不开
其赖以维系的民族母体。其次,政治民族形成于社会重大转变时期。对于西欧 然而,无论将民族主义作何种解释,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心理认同的问题,所 来说,商业、贸易、文化传播、宗教改革、战争等带来的社会交往和流动,封地之 以在讨论民族主义的起源及相关问题时,都不应忽视民族主义产生的心理
基础。 间的壁垒、经济文化上的隔阂被日渐穿透,使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其中,传统
上狭小地域内的人群逐渐被溶入到大的民族国家疆界之内。同时,传统民族向
政治民族演变的过程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心理结构的 一、民族主义———从传统民族到政治民族的心理重构 重塑构筑了政治民族。而每一个特定阶段的社会心理结构都是由这一时期社
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浇铸而成,日益增长的社会挫折产生的心理投影成 “”“ 民族主义意义上的 民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群体意义上的 民为民族主义的重要来源。 ”族的内在含义。民族作为人类群体一种聚合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民族主 不是所有的传统民族都会发展成政治民族,同样,政治民族也不都是由传 义则是近代的产物,人群意义上的民族构成了民族主义可兹借用的基本要素, 统民族演变而来。准确地说,政治民族是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对其疆域内所有 民族主义意义上的民族应是指与民族国家有密切关系的政治化了的民族。世 民族团体的一种整合。对于单一民族国家来说,政治民族可能是传统民族的子 界上大约有近 个民族,每一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路并不相同,有人试 -%% %
“”体;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政治民族则可能是所有成员的总和。民族成员的归 图从中总结出理想类型的民族发展阶段,如果区分上述两种意义上的民族, 属感和认同感指向的是政治民族,最终也就是民族国家,尽管这种认同和归属 可以将民族分为两种形态或是两个发展阶段:传统民族和政治民族。传统民 的感觉有时是通过传统民族来传递的。因而政治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 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斯大林所概括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和文化的人 ." /“”“”人们观念中臆想之物,民族主义也就是一种想象共同体的心理意识。 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大多是由于历史上地理环境的隔离而形成的大大小小 对民族主义具体含义的理解可能众说纷纭,但民族主义的根基———强烈 的群体的集合,同一民族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彼此相近的血缘关系、相同的语言 的民族认同感和对本民族的忠诚却是共同的,这种认同与忠诚正是民族主义 文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统一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以及相似的心理特征 得以发生和力量的源泉。因而我们将民族主义理解为基于某种心理的一种行 和行为方式。 为方式:首先它是以民族归属感、认同感为基础的民族成员共通的情感体验和 政治民族即民族主义意义上的民族。政治民族并不是在语言、地域、经济 心理需要,其次是加入了人为引导和张扬的理论化了的民族意识,再次,在社 生活和文化上超越了传统民族,而是它日益成为一种符号、动力和目标,在现 会实践中它表现为民族运动。 实和人们的观念中成为主权国家及一整套理论的基础而与国家紧密相联。所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最早出现于西欧,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诞生的标志, 以,政治民族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变化,即成员认同于某民族、对 但是如果从心理变化角度讨论民族主义的起源,可能应该追问的更远一些。 民族权利有明确的认识和对建立民族国家的诉求,民族主义就是对这种心理
变化的一个反映。
. 收稿日期 / ! "%"% + %- + !"
. 作者简介 / 龚蓉蓉 # !(12 + !! & ,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
>B @ / D # $ ? 二、民族主义心理产生的社会环境基础 ”柱 1 相信能获得上帝的宽恕和厚爱。最后是人们对庄园属地和领主的 “一种忠诚,也就是对属地的归属感。德意志的农奴对他的家庭,他的庄园,他 民族是众多人类群 # 团 $体的 一种,民族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会 的领主,可能是非常忠诚的。意大利的技工对他的家庭,他的行会,他的城市, 形成共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道德观、价值观等心理基础和相似的行为方 可能是极其忠诚的。然而不论是农奴还是技工,都没有多少把德意志作为一个 式。社会心理学上,民族是较为典型的非正式群体,而这种非正式群体产生的 ”整体或者把意大利作为一个整体的感觉。忠诚是地方性的,而不是全国性的。 基础正是成员在心理动机上的方向一致。团体动力学理论的开创者德国心理 > $@ #A /AE C学家勒温 # $ 认为人 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是在一种 “心理场”中发生的, %& ’()*+
人的行为是个人的心理状态与所处环境的函数: 虽然中世纪的人们被束缚于各个属地之内,每一个人很少有机会从一个 # $. & 0 , - /阶层转到另一个阶层,甚至一生中很少有机会从出生地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但 其中:表示个人的行为 , 1 2(345*67 “是个人的社会地位却是相对稳固的。由于人一呱呱坠地,在社会中便有了一 表示函数 . 1 .8+9:*6+ 个明确的、不可改变的和无可怀疑的位置,所以他生根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之 表示个人 / 1 ;(7<6+ 中,并从而他的生活确有保障。一个人与他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是一致的。="" 表示环境="" 0="" 1="" (+5*76+="(+:" 社会的秩序被视为如同一种自然秩序,由于人在这一秩序中的地位是确定="" 他认为,个人和团体的行为以其内在动力为基础,人的需要、兴趣、动机等=""> B @ /D" #$ ”人们尽管没有现代意义的自由,但是 的,所以他有了安全感和相属感。就是一种内部动力,团体内的团体领导人、规范、价值观、思想沟通构成了团体 > B @ /D ?$ # “”人仍通过原始纽带与世界合成一体,所以并不感到孤独,因为那时的 # $ 的内部力量。外部环境只是人们行为的导火线,人的行为及其向量 强度 决定 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社会的对立。虽然他可能已 于人的内部系统的需要的张力和外界导火线的关系。如果内部趋向 需要不 1 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种族、民族、社会团体的一分子,但是他却是 迫切,则外部的环境 导火线的力量再强烈,也起不了作用;相反,如果内部的 1 “”通过种族、民族等群体来观察自己,从而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人。 > ? @ /#? "! $ 需要非常强烈,那么即使是非常微弱的导火线,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如 然而中世纪后期,这种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新兴的社会力量的作用下, 果按照勒温的理论不难这样推论:民族主义是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和外部环 逐渐变得支离破碎,从而造成人在心理上的严重失衡。新兴的社会力量对中世 境的函数,是民族成员心理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内外作用的结果。 纪社会的冲击首先是从贸易的复兴和工业主义的漫延开始的。古希腊和罗马 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组成一 时代的贸易传统在公元 世纪末随着各蛮族对罗马帝国西方行省的侵略和征 A 个需要系统,但是他和勒温一样似乎都过分地强调了人本身的内在力量,忽视 服逐渐衰退下来,而到中世纪的时候,整个欧洲由于基督教文明的教化和蛮族 了社会生活条件对人内在力量的制约作用。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 入侵的中止,商业、贸易又开始复兴。商业、贸易所带来的社会流动一方面渗透 需要决定于社会生活条件,受社会关系所制约,因此表现需要的动机也具有一 了封地之间的壁垒,打开了地区与地区间交流的通道,使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其 定的社会历史性。因而民族主义既代表着人们的心理需要,也植根于社会环境 中,促使共同语言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使得原先具有相似语言、文化的各地区 的变迁。因此,尽管大部分研究民族主义的学者都认为民族主义最早产生于西 在商业和贸易带来的共同利益驱使下日渐聚合成一体。商业、贸易的复兴促进 欧,并把法国大革命作为民族主义出现的标志,但民族意识可能比民族主义的 了统一的市场的形成,也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先进生产方式 历史要更为久远,而比民族意识出现更早的还有对民族持有的某种情感,民族 的代表 资产阶级的崛起,这样便彻底地解构了中世纪以来既定的社会关系,1 意识只不过是将这种情感理论化或者说是一种有意识的张扬而已。如果侧重 “ 同时这对于人的心理也是一种强烈的震撼,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从心理方面来理解民族主义的话,那就须探寻民族成员心理方面的变化和外 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 部环境的变迁对这种心理形成的影响。西欧中世纪后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 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 式的产生而引发的社会变革,正是民族主义心理产生的环境基础。 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 中世纪,遍布西欧各地的是由大大小小农庄组成封建领地,人们被囿于这 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 些封地之内,土地的所有者或首领称为领主,他们占有许多农庄,这是由若干 >D @ / "B #A $ ”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使人们思考问题的 “家庭共同持有、共同耕作的一大片地产。在黑暗时代,当战争和入侵十分频 视角发生了变化—开始从人的角度,特别是从个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社会、 ()繁,盗匪成群,四出劫掠时,一个农民 小农除了去乞求近领富有的地主庇护 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接受这些关系不能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 以外,没有其他办法。为了使他自己和妻儿得到他希冀的庇护,他甘愿付出任 痛苦可能不仅仅是由于地位、财富等物质上的变更引起的,而是由于心理上的 何代价—他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他仍被准许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作为领 重塑带来的。 主的佃农而持有这块土地。其他没有土地的穷人,便只有卖身投靠———他变成 社会关系的变化在精神领域的体现则是宗教改革。一般认为现代个人主 > A @ AA # 1 AAAB $ /”“领主的贴身侍从。实际上,除了例外的一些情况,不仅是农庄,市 义发端于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用理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自 !A 镇也卷入到封建契约之中。大多数市镇就是属于一个国王、公爵、伯爵或主教 由反对封建等级桎梏,用个人现世的幸福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使个人主义得 的采邑,必须向宗主提供士兵和钱财来换取他的庇护。另一方面,一个市镇也 到了最充分的张扬。尽管文艺复兴产生了人文主义,但是它倾向于推崇古代而 > A @ A #BC $ /”可能又是一些附庸农庄和村落的宗主。就连基督教会也没能置身于封 藐视中世纪的文化,因而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根基。现代资本主义的精 A > @ A #C B $/“”建制度之外,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变得兼为封臣和宗主。 神和文化根基存在于由路德和加尔文推动的两次大规模宗教改革的理论中。 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分封制度中起粘合作用的,首先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的 宗教改革既造就了韦伯所说的那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也是社会变革过 互助理念。无论是在农庄还是在市镇,家庭都是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成员 程中社会矛盾在宗教领域的一种折射,宗教改革理论能引起当时市民阶层、城 —父、母和儿女之间有着互助合作的关系,由多个家庭构成的庄园体现了在一 市平民和农民等集团的共鸣,说明它述出了这些群体中人们的共同的心理感受。 个大的农业生活和劳动中的互助关系,在市镇中,商会和手工业行会则是商人 新的社会环境首先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群体间 F社会 各阶层间,从中世纪 那种和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组织。其次,将所有家庭、庄园和市镇相结合的另一凝 等级有序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变为个人利益至上的竞争、对手关系。面对 漫无“固力量是基督教信仰。教会虽然向人们灌输罪恶感,但它又向每一个人保证: 边际的市场,每个人必须参与竞争,自谋出路,去碰运气,因为命运掌握在 自己它无条件地施爱于其所有子女,它能够提供一条道路,使人们获得一种精神支 手中,只要奋斗就有可能成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靠互助理念、宗教
信仰粘合,而是由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公认的规则、制度来维系,由市场来最 !"
终裁决各人的命运。这种新型的生存理念与原有的地方观念相结合为民族主 理解强加给别人,反映出德国市民阶级希望摆脱教会和等级制度束缚、获得个 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其次,社会环境的改变伴随着政治社会的形成。 人的自由的愿望。在加尔文的教义中则选择发疯般地工作来摆脱这种感受,教 世俗的政治权力不再拥有神秘的来源,它要将人们整合在一种制度化的社会 徒须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其目的不在于改变命运,因为命运早有上帝决定 “中,首先必须论证自身的合法性。而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即在于此,因为民族 了,不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上帝的意愿。虽然努力工作、成功只是上帝的恩 ! # $ & %!’ (”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即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 典和预测自己已定命运的方法,但至少能暂时逃避愈益深重的孤独与空虚。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从类人到人是一个巨大飞跃,其本质的不同在于人
具有了一种社会属性,人不可能摆脱社会关系的束缚而超然为神祗。社会关系 三、民族主义起源的心理基础 对人的束缚是人的社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生存方式。因而与他人发生关 中世纪后期社会关系的解体给社会各阶层在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系、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溶入社会就成了人的一种强制性心理需求。当旧 首先,人失去了在中世纪的那种较为稳定的等级有序的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安 有的社会联系方式打破之后,就像子体与母体分离后再也不可能回到母体内 全感,取而代之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确定感和危机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 一样,重新恢复旧有的联系方式也一样不可能,此时必然就会有新的社会联系 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资本形成的前提是劳动者不再束 方式形成。弗罗姆所说的这种人日益严重的孤独感正是后来民族主义心理形 “缚于土地、不再隶属于他人成为劳动力的自由出卖者,结果是 大量的人突然 成的重要前提,所以当中世纪后期,以王权兴起为标志的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的 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 “”时候,民族这一古老的人的团体称号获得了超越其本身的政治含义,它像一 # ) $ &%)* ’ ( ”场。对于农民来说,起初可能只是经济负担和人身压力的加重,后来则 “”个巨大的 黑洞将人们吸入其中,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成为人们摆脱心理重负 可能是被完全剥夺了土地;对于城市贫民、工人、学徒而言,资本带给他们的只 的最有效方式。民族主义通过民族符号将人们重新聚合在一起,不仅使人有了 是更加的贫困;手工业师傅和占有财富源泉的封建贵族也不断受到资本的排 归属感,而且获得了团体的力量支持。因此,在所有被称为民族主义的发生地, “挤;即便是新兴的资本家阶级,随着资本、市场、竞争的作用越来越增加,他们 我们大都可以发现那里存在社会的、心理上的危机。当 世纪最后十年民族 -. # + $ & %*’ ( ”也被推到了一种不安全、孤独和忧虑的境地之中。混乱、无序和个人的 主义再度在欧洲兴起,同样可以发现它与原有社会解体造成的社会混乱、人们 无足轻重感弥漫在所有人的心中。 的心理创伤和亟待摆脱无序状态、渴望寻求归属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
“”其次,个人在摆脱教会和封建等级的束缚获得自由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 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于人,用汤因比的话就是一种挑战,人们适应这种变 无法忍受的孤独感。弗罗姆曾这样描述过 、世纪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人产 !+!, 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心理上的调适。社会环境的变迁最终引起人们认同 生的影响: 的变化,中世纪后期随着原有社会关系和神权政治理念的解体,政治权力和社
个人解脱了经济和政治纽带的束缚,他通过在新的制度中积极和独立地 会权威也失去其不可追问的来源的神秘性,新生政治体———民族国家将人们 发挥作用,获得了积极的自由。但同时,他所摆脱的这些纽带正是过去常常给 聚合在一个制度化社会中的基础就是人们的心理认同,而民族主义正是在这 予他安全感和相信感的那些纽带,人不再生活在一处以人为中心的封闭的世 一基础上成为推动建立民族国家的力量源泉。 界里。世界已变得无边无际,而同时又有威胁性。由于人失去了他在一个封闭 参考文献/社会中的固定地位,所以也失去了生活意义。其结果是,他对自己和生活的目 # $徐 迅 民族主义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0 0 / 2 330 !1!*-的产生了怀疑。他受到了强大的超人力量、资本和市场的威胁。随着所有人都 刘靖华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初探 # $ 现代 国际关系0 4 0 2 成了他潜在的竞争对手,他同人的关系成了一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 % ( -..! * 0 他自由了,但这也意味着:他是孤独的,他被隔离了,他受到各方面的威胁,他 # $ 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 #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0 1 0 / 2 !3*,0 没有文艺复兴时代资本家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也失去了与人及宇宙的统一 # $ 美# $ 海斯等 世界史上册 # $ 三联书店’ 0 / 1 0 2 !3)’0 感,于是他被一种个人无可救药、一无所有的感觉所笼罩。天堂永远地失去了, # $ 德# $ 埃里希 弗罗姆 逃避自由 # $ 陈学明译 北京工人 + 0 0 1 0 0 / 个人孤苦伶仃地活着,孤零零地面对这个世界,就像一个陌生人被抛入一个漫 出版社2 !3*)0 无边际和危险的世界一样。新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深的不安全、无力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 #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 *%) (, / ! 1 0 / 2 !3)’0 量、怀疑、孤独和忧虑感。假如人要有所作为,那就必须缓和这种感觉。 # $ 马克思 资本论 # $ 北京人民出版社) 0 1 0 2 !3)+0 世纪的宗教改革多少也反应出人的这种心理变化,但它却没有能缓和反 !, “”而加剧了这种感觉。路德宣扬的因信得救,不靠事功,主张教徒个人有权凭 # 责任编辑 石晶莹 $《》《》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智解释 圣经,任何人包括主教都无权把自己对 圣经的
1 !"#$%&’&()$*’ +&,-.*/)&- &+- */)&-*’)"0 " &2())-
5678 96789678 ;78 <678=>78 :
34"/2*$/5 ?@A7 BAC DEF D>67;HC>0 I 67# 8&2."5 7;D6>7Q 7;D6>7;HC>IQ G6H>L;DH >7;D6>7Q C6L>;H A7K>967IA7DQ GC !" 。“第22卷第3期 绥化师专学报 2002年9月 v01(22 No(3 Jou?_of Suihua Teachers CoUege S。p(2002 论民族主义起源的心理基础 龚蓉蓉1杨勇兵z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21) 摘要:研究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要 涉厦民族主义的起潭问题,长期吼柬,学术界对民族主艾压相关问题的讨 论总是被王于宏观的田际关乐中进行。竹民族主义内涵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但都是基于一种彼此认同的情感,因 而本文扭将民袭主义理解为在采种心理之上的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并将民族区分为传统民族和政治民族(以撂 寻民族主史起源的社会d理基础。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殳;豉浩民族;社会环境;心理基础 中田分粪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一“99(2002)03—00“一03 昆藏主义产生臆历史过程丈蓐耳鲁三十善奉身}件:一是理代屠蕨茸宗产 从传统昂眭和袭皓民族的关系来看,首先,传坑民族捉供了政措民族薹车 生的历史环境;二是民旗耳塞之闻的关罩;三是世界范置内的理代化过程所蟑 的、现实的构琥要素,民攘童讽以及民族主义进行杜舍动员的工具都蕴藏于_其 中a民族主义形成韧期的收集和整理民俗(宣场文化传统、民旗抻话都脱币开 鼍的啊际关摹。““m有美民族主义的问置太多蕾鼍干目际关系的背量下讨论(然而(无论将民旅主义作何种解释,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十心理认同的问题,所 其赣以维系的民族母体c其衣(政治民旅形成于社会重大转变日t期。对于西 敢 以奇对诧民攘主义柏起豫及相关同题时,都不应忽视民摊主义产生的心理 来说,商业、贸耪、文化传播、宗教改革、战争等带来的{土台尘往和梳动(封地之 基础。 间的壁垒、经挤文化上的隔闻被日新穿逢,使越来超多的人教差人苴中,传统 上狭小地域内的^群运新被涪人到大的民旗国家疆再之内。屙时,传琏民点向 一、民族主义——从传菇民?捌麓浩民旗的心理?构 政治民媛演变的过程伴秘着民族国家的帽起(在这个过程中^们心理结相的 民族主义意义上的‘民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群体意义上的。民 重塑构筑了政治民族。而每一十特定阶段的社会心理结构都是由遮一对期社 族”的内在古义(民旗作为^龚l}体一种聚台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民族主 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挠祷而戚(日益增长的}上会挫折产生的心理投影成 义列是近代的产钾(^群童义上的民旗构成了民族主义可兹借用的基本要蠢, 为民族主义的重要来碌。 民麓主义意义上的民族应是指与良攘目采有密切关罩的政治化了的民族。世 不是所有的传统民族都会发展成政治民旗(同样。政请民箴也不郡是由传 再上丈持有近舢十民盖(每—十民蕞形成和置晨的道路并不相同,有 统民族援变而米。准确螬说(破活民攘是昆蕨国家形戚过程中对其疆^_试蛙对所有 圈从中总(占出”理担共亚。的民麓爱晨瞬巨(如果区分上述两种意义上的民蘸, 民族团体的一种整台。对于单一民旌国家来说(政治民族可能是传统民婊的于 可以将民族分为两种形盎戒是两十盘晨阶巨:传坑民族和硅治民族。传统民 体;对于多民族目采而言,敢谐民族赠可能是所有虚员的总和。民簇成员的归 属感和认同蒜指向的是鞋治民攘。量蛙也就是民簇国家,尽管这种认同和归属 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斯大林所曩括的具有共同语言、麓域、经济和文化的人 类共同体(这种共两佛太害是由于历史上鼍疆环城的?离而形成的太太小小 的感觉有时是通过传统民族来传递的。因而政治民藤在一定毪度上可砒说是 人们观念中。曩想’之暂(民攘主义也就是一种。想羹共同体”的心理意识。m 文的群体曲寨音(两一民蕨团体成员之问有着镀此捆近的直馨美罩、相同的语言 对民摊主义具体言义的理鼻可蕾众说纷坛(但民族主义的根蓦——强j!!} 字、生产方式、亲教倩仲(统一的杜舍?度和文化蓐蠢(以厦相似的心理特征 的民族认两矗和对奉民攘的忠藏却是麸同的,这种认葡与忠诚正是民族主义 和行为方式( 得以发生和力量的毒泉(因而妻t】将民攘主义理解为基于某种心理的一种t{自臣麓耳民艘主义l卫上的曷歧(蔓祜民族并不是在语言、?t、经井 为方式:首先它是以民艘归?基、认同基为基昔的民族成员共通的情毫体验生活和文化上麓芷了传境民族(而是它日盏成为,种符号、动力和目标(在现 行 和 心理需要(其次是加^丁人为引导和张扬的理论化了的民族意识(再宴和人f1的珥意中t为主捏重毫豆一t奢曩论的基一而与国家量密相联。所 会宴峨中它表睫为民族运动( 次(在社 咀(露请民壤宴斥上体理了人耵心理上的某种变化,印戚员‘L同于某民藤、对一艘认为岛蕨主义量早出瘦于西欧(甚国?革龠是是蒇主义诞生的标民族捏捌有明囊的认识和对t立民蔗目寡的诉求(昆壤主义就是对这种心理 但是如果从心理变化角度讨论民族主义的起氰(可艟应该追回的更远一些。 盖( 变化的一十反映( ?【收藕日期】2?2一03一12 ??【作者筒介l蠢蓉蓉(1976一 ),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二、是族主义心埋产生的社会环境基础 柱一相信能获得上帝的宽恕和厚爱。”“”M。最后是人t]对庄嗣?地和嘎主 的 一种忠诚,也就是对属地的归属感。。德意志的袭奴对他的穿庭(他的庄 园。他 匣珐是众多人类群(团)体的一种(民燕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运渐舍 的镡主,可能是非常忠诚的。意大利的技工对他的家庭,他的行台,他的城市, jl;J盘共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遘尊观、价值鹿等心理基础和相似的行为方 可能是扭其忠诚的。彝!I而不沧是农奴还是技工(都投有多少把蕾t志作为一十 式。社舍心理学上(民艘是较为典型的非正置群体(而这种非正芄群体产生的 整体或者把意太利作为一十整体的感觉。忠诚是地方性的(而不是全耳性的。” 基础正是成员在心理动机上的方向一簸。团{萃动力学理论的开电 l 着德国心理?1 I 学家勒沮{Kk-,n)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控行为是在一种“心理场”中发生的( 虽然中世纪的人仃了靛鼎肄于备千属地之内,每一个人很少有机舍从一千 人的行为是十』、的心理状态与所处环境的函煎: 阶层转到另一十阶层(甚至一生中很少有机会从出生地迁罄到另一十地方(但 B=ffPEl 是十人的社会地位却是相对毪同的。“由于^一呱呱坠地(在社舍中便有了一 其中:B表示十 ^的行为一kh十明确的、不可改变的和无可怀疑的位置(所以他生根于一十有机的整体之 f丧示函啦一mncu椰 中(井从而他的生括确有保障。一个人与他在社会中克当的角色是一致的。 P寰示个^一pe瑚n ?一社台的秩序挂视为如同一种自端联序,由于^在这一秩序中的地位是确定 E襄示环境咖 lI口flm州的,所以他有了安全感和相属感。”“’tm-人们尽管没有现代意义的自由(但是 他认为(十人和团体的行为以其内在动力为基础。^的需要、兴趣、动机等 。人仍通过原始纽带与世界合成一体”,”?’所以井不感到 R二(因为那时的就是一种内部动力(团伴内的团体疆导^、规范、钎值观、思想搀通构成了团体 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刊十^作为一十独立的十体与桂台的对立。虽然他可能巳 的内部力?。外部环境只是人们行为的导火线(人的行为强其向量(强度)奂定 模模期粕地童识捌了自己是一十种旗、民攘、社会团体的,分子(但是他却是 于人的内部幕统的需要的张力和外界导火线的关系。如果内部趋向一需要不 通挝种族、民族年群体来理寨虚己,从而认识刊自己是—十卟^”。 迫切(则外部的环境一导火线的力量再强烈(也起不了作用{相反,如集内部的 然而中世纪后期,这种较为氇定的社会结构在新辨的社会力?的作用下, 需要非常强烈,那么即使是非需教羁的导火线,也信引起强烈的反响。 Im”如 莲渐变得支离破碎(从而造成人在心理上的产t失街。新式的社会力量对中世 果按照勒温的理ie不难立样推je:民壤主义是民族戚员的心埋状卷和外部环 记杜台的冲击首先是从置岳的复擞相工业主义的谩廷开始的。古希疆和罗马 境的函啦(是民族成员心理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内外作用的结景。 时代的贸易传缱在公元4世纪末髓着各奎族对罗马帝国西方行省的侵略和征 心理学采马斯洛也认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甚攻的需要,组成一 虑运渐套退下来,面弼中世圮的时绥(整个戢洲由于善f麓文明的教化和蛮攘 十需要果统,但是他和勒温一样似乎都过分地强调了^本身的内在力量,忽槐 入侵的中止,商业、贺品又开始复必。商业、贸易所带来的牡台滢动一方面毒透 丁社会生恬条件对人内在力量的翩约作用。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 了封地之问的壁垒(打开了地区与地区阉交流的通道,使越来越多的^卷^其 需要决定于社会生活条件,璺社会关系所制约(因此表现需要的动机也具有一 中,促使共同语曹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使得原先具有相觳语言、文化的各地区 定的社台历史性。因而民族主义旺代表着人们的心理需要(也植根于社会环境在商业和贸易带柬的共同利盐驱使下日惭聚合成一体。商业、贸易的复必促进 的变迁。因此,尽管大部分研究民箴主义的学者都认为民族主义最早产生于西 丁统一的市场的形成(也促进了现代赍奉主义工商业曲产生和先进生产方式 敢(并把1击圊_太革?作为畏旅主义出现的标志,但是靠意识可能比民族主盅的 的代表一赍产阶缴的崛起(选样悝彻底地解构丁中世纪以束既定的社会关系, 历史要更为久远,而比民族意识出现更早的迁有对民蘸持有的某种情感(民旗 同时这对于人的心理也是一种强烈的震撼(‘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台关系 意识只不过是将这种情感理论化或者说是一种有意识的张扬而已。如果侧重 不停的动茄,承远酌不安定和变动(过就是资产阶纽时代不可于过去一切时代 从?理方面来理解民族主义的话(那就须探寻民族成员心最方面的变化和外 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柑适应的素被耳崇的观念和见解都 部环境的变哥对选种心理形成的影响。西欧中世纪后期田于资本主义生产方 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腺旧了。,协同定的东西都烟 式的产生而引显的社会韭革,正是民蘼主义心理产生舶环境基础。 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郭被整渎了。^们终于不得不用抟静的眼光来看他 中世纪(追柞西欧各地的是由大大小小农庄组成封建镀地(人们礁圊于这 们的生恬地位、他们的相互美系。 “ ?社会关系的变化使人们思考问题的 些封地之内,土地的所有者或苜钮器为顿主(他们占有许多农庄,这是由若干 辑指发生了变化,开始从^的角度,持别是从十^的舟度重葺审视^与社会、 束矗共同持有、共同耕作的,大片地产。。在募暗时代。当战争和^侵十分顿 ^与国家、人与人之问的美系(接受这些关系不能不是一十腐苦的进程,这种 繁,盗匪成群(四出功掠时,一个农民(小农)除了去乞求近领富有的地主庇护 痛苦可靠不但仅是由于地位、封富等物质上的变更引起的(而是由于心理上的 咀外。置有其他办法。为丁挺他自己和妻儿得到他希冀白g庇护。她甘墨付出任 重塑带来的。 何托价,他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他仍被准许生{舌在遣坎土地上—作为镁 社会美景的变化在槽抻镬域的体现则是亲教改革。,般认为现代十人主主的佃农而持有过块土地。其他没有土地的穷 ^(便只有囊身投靠,他变成 史发葺于】4世纪的文艺复辫运动(文艺复兴叠动用理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自 镇主的玷身侍从。 ,宴际上(除了倒外的一些情况,。不仅是农庄(市1 由反对封建等级桎桔(用个人现世的幸摄反对教台的菜破主义,使个人主义得 镰也喜人翻封建典约之中。太多缸市镇就是属于一十国王、公置、伯爵或主教 刊丁最竞升的张扬。尽警文艺复兴产生丁人文主义,但是它慑向于推毒古代面 的采邑,必须向宗主提供士兵和性财来换取他的庇护。另一方面(一个市镇也 藐视中世纪的文化,因而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根基。理代蚤奉主义的精 可能卫是一些附庸在庄和村落的宗主。” ’就隹基量教会也拉能量身于封 种和文化根基存在于由路鲁和加尔文推动的两次大规攥宗丧改革的理论中。 建制度之外(。主教和肇道院瘟长变得蔫为封臣和宗主 ’ 1。“宗教改革匿遗就了书伯所诡的弗种童史上的费奉主史糟神(也是社会壹革垃 庄这种严格的等缓分封制度中起牯音作用的,首先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的 程中牡舍矛詹在宗教栩域的一种折射(宗敖改革理论能引起当时市民阶层、城 互助理念。无论是在农庄还是在市镇,家庭都是量基本的烃薪单位(塞庭虚员 市平民和农民等曩田的共鸣(说明它连出了这些群体中人们的共同的心理感受。 一父、母和儿女之阈有着互助舍作的关系,由多十寒雇构戚的庄园体现了在一 新的牡舍环境首先意味着人与^之筒、群体俩‘杜台鲁阶层问(从中世纪 十大的农业生恬和劳动中的互助(毪系(崔市镶中(商台和手工业行台蹦是商人 邪种等垣有序的、合作与互助关系銮为十人利益至上的竞争、对手美蕞。面对 和手工业看的互鼬台作组织。其戎(将所有塞窿、庄园和市镶相结舍的另一蘸 漫无边际的市场,每个人必碉’与竞争,自谨出路,击盛运气(因为赍运掌曩在 田力量是茁督发信仲。。教会虽端向人圹了蠢辅罪恶癌,但它卫向每一千^保证: 自己手中,只要奋斗就有可僮成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靠互助曩念、宗教 它无蕞件地施爱干苴所有子女(它能簪提供一条道路,使人们获得一种精神盘 信忡牯台,而是由在市场竞争中形戚的公认的规粥、捌度来维摹(由市蝎来矗 万方数据 辫裁决各人的命运。这种新型的生存理恚与原有的地方观念相结台为民族主 理解强加给别人(反映出德国市民阶级希望摆脱教会和等级制度束缚、获得十 人的自由的厦望。在加尔文的教义中刚选择发疯般地工作来摆脱这种感受(敷 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其次(社会环境的改变伴随若豉治社会的形成。 世俗的政治权力不再拥有抻秘的来源(它要将人们整台在一种制度化的社会 徒须孜孜不信地势力工作,其目的不在于改变命运(因为命运早有上帝陡定 中(首先必须论证自身的合击性。而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即在于此,困为。民蘸 了(不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上帝的意愿。虽然努力工作、成功只是上帝的思 典和顶测自己已定命运的方法(照至少能哲时逃盎愈益深重的孤独与空虚。 主义的拄心同题是国家权力同百(即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一??4,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从类^到^是一个巨大飞跃,其本质的不同在于^ 三、民矗主义起叠的心理基础 具有了一种社会属性(人不可售摆脱社会关系的束缚而超然为神概。牡会关系 首 对人的束缚是人的社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生存方式。因而与他人发生盖 中世纪后期社会关系的鼻体给社会各阶层在心理上带束了巨大的冲击。 系、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藩^社会就成了人的一种强尉性心理需求。当旧 全先(人失去了在中世纪的那种较为稳定的等级有序的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安 有的社会联系方式打破之后,就像子体与母体分离后再也不可能同到母体内 盛(取而代之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确定甚和危机感。赍车主义社会的经 一样,重新恢复旧有的联系方式也一样不可能,此时必然就台有新的社会联系 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钋结构中产生的(赍本形成的前提是劳动者不再柬缚于土地、不再隶属于他人成为劳动力的自由出卖者(结果是。大量的』、宪热 方式形成。弗罗姆所说的这种人日盖严重的孤独感正是后柬民攘主义心理蟛 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 戚的重要前提(所以当中世纪后期,以王权兴起为标志的民旗国家开始形成的 场。1n?,对于农民来说(起初可能只是经济负担和人身压力的加重,后来则 时候,“民族“遮一古老的人的团体称号获得了超越其本身的政治含义(它像一 可蕾是被完全捌夺丁土地:对于城市贫民、工人、学徒而占,资本带结他们的只 个巨大的“幕润’将^们吸人其中(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成为^们摆脱心理重盘 是更加的贫困;手工业师傅和占有时富弭泉的封建贵族也不断受到资本的排 的最有效方式。民族主义通过民蔗符号将人们重新聚合在一起(不但使人有了 挤;叩便是新兴的资奉家阶袅(‘随着资奉、市场、竞争的作用越束越增加(他们 归属感,而且获得了团体的力量支持。因此(在所有被称为民蕉主义的裳峰地, 我们太都可以发现那里存在社会的、心理上的危机。当20世喜己最后十年民旗 也被推到了一种不安全、孤独和忧虑的境地之中。’““,’混乱、无序和十人的 主义再度在欧洲※起,同样可以发现它与原有社会解体造戚的牡。涅乱、^们 无足轻重摩弥攫在所有人的心中。 其次(千人在摆脱教会和封建等级的束缚获得自由的同时(圭口不锝不面对 的心理刨伤和亟待摆脱无序状吝、揭望寻求归属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簧联。 无法丑罡的讴独感。弗罗姆曾选样描述过15、博世纪杜台柑经侪变革对人产 社会环境的壁五对于人,用诱因比的话就是一种。挑战”,人们适应选种变 化的一十很t要柏方面是心理上的调适。杜台环境的变迁碡粤引起人们认 生的髟响: 同 十人解脱了经挤和政治纽带的柬缚(他通过在新的制度中积极和独立地 的变化,中世纪后期随着原有社会关系和抻权政治理念的解体,歧治枉方和社 会权威也失击其不可追问的来担的神秘性,新生政治体——民旅国家将人们 发挥作甩,获得了积授的自由。但同时,他所摆脱的这些纽带正是过去常常给 聚合在一十铆度化社会中的基础就是人们的心理认同(而民族主义正是庄造 于他安全蔓和相信感的那些纽带(^不再生活在一处以^为中心的封闭的世 界里。世界已变得无边无际(而同时卫有威胁性。由于人失去丁他在一个封闭 一基础上成为推动建立民族国家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社会中的同定地位,所以也失去丁生活意义,苴结果是,他对自已和生括的目的产生了怀疑。他受到了强大的超人力量、岢奉和市场的威胁。陆着所有^都 【1l棘迅(民蘸主义【M】(北未甲国吐台缸学出版t J90R[2】 成了他潜在的竞争对手(他同人的关系成了一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 刘靖华 空球化背景下的民蕉王义问遵研撂【J】 现代雷”,i享 他自由了(担谴也意味若:他是孤独的,他赦隔离丁(他受刊各方面的威胁(他 200lf81 没有文艺星兴时代资本家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也失去丁与人匣宇宙的统一 【31时垂芈(社舍心理学【M】上海上海^民兰履t 1986 感(于是他被一种千人无可救药、一无所有的感觉所笼罩。天堂永远地失去r( 个人孤苦恃仃地活着,孤零零地面对建十世界,就像一十陌生人被 世界吏:上册【M】三联书詹【9?【4】【美】海斯等 抛^一个提 弗罗姆逃避自由【M】簿学钥_=圣 jb袁二人 【5】【德】袭里希 无边际和危脸的世界一样。新的自由不可瓷免地带来了探耀的不安全、无力 出版社,1987 量、怀疑、孤独和忧虑感。假如人要有所作为(那就必须缓和这种感觉。””m’ [6】马克思思椿斯选集:第1卷【M】北系(j、毛出,曩=】97J 16世圮的宗教改革多少也反应出人的这种心理变化(但它却没有畦缓和反 而 [7】马克思资年证【M】(北京^民出版社(1975 倍自己的良心和 加尉丁这种盛觉。路德宣扬的“因信得救(不靠事功’,主张教徒个人有权凭 【责任编辑石晶莹】理智解释‘圣经)(任何人包括主教都无较把自己对(圣经)的 f0肌dation of nationalism’s Psycholo西cal origin Gollg r0“孕叩 gYa“g yon曲i“g to lhe of is a lIIlavoidable the of nation— Abstnct:When we study probIem nationaIism,it touch“pon odgin alism( For a nationalism and other concemed have been discussed t}le of time, 89ainst long pmblems backgmund about It is enlotion the basis of theareanonimemational various nationalism( there viewsrelations,and 6rsdy nationali 锄 behavior ismode in view of factor wethe asome of consider ethnic,andsenseidentity,so psychological will traditional nation from nadon to 6nd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of na- di,ferentia‘e politicaI ’ycholo舀cal o—gin 【ionalism ( foundationKey words:nation;nationaIism;political nation;social erlvir0衄em;p5ychological 3 万方数据 青岛鸿儒教育~成就你的教师梦想 咨询电话:82215599 QQ群:230887666 学校地址:胶州市扬州东路35号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2..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原则。 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3.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5.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论音乐起源于代偿性满足的心理需求 源于 是的心理需求 .口]题有 而在没 呆存下 画是可 会画的 匝过出 乐产 臣新石 代在 勺文物 里测定 占.经 JlJ的音 多年前 面都已 丕发现 了5000余年前的彩陶碗?碗壁上绘有三组 舞蹈图像,从图像的动作可以证明乐舞在 我国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音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密切 的关系.音乐在人类之初就产生了,而且 成为原始初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音乐的起源,大致有下列几种观点: 1,模仿说. 人类生存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鸟鸣, 水声,风声……各种和谐的音响刺激着 人们的感官,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 人类十分欣赏这些自然界的天籁之声,并 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创造了音乐. 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以禽兽为师” 的观点,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 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 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 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学会了歌唱.” …亚里士多德也指出:”一般说来,诗的 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按:指?模仿的 本能?和”?音调感?,?节奏感?),都 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 模仿的本能队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 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 得来的),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 模仿出于我们的天陛,而音调感和节奏 感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E2] 无独有偶,《吕氏春秋?古乐篇》也 表明了音乐起源于模仿的观点:”帝尧 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 作歌,乃以麋鹿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 以像上帝玉罄之音,以致舞百兽.”又说: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次制十二笛, 以昆仑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作者认为,无论声乐还是器乐都起源于对 自然音的模仿.特别是各种鸟类的呜叫 声,本身就具有高低不同的声音变化,很类 似音乐中的音程效果,因此推断原始音 乐音程的形式是模仿鸟鸣或大自然的其 他声音而形成的. 2,劳动说. 关于音乐起源于劳动的最权威的依 据就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的着 名论断.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 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 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 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 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 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 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 斯特别强调”手”与”劳动”的关系,他 指出”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他还是劳动 的产物”,正是在劳动中,”人的手才达到 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 佛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 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 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 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 愈高的目的”3_,这种复杂的活动自然 也包括音乐在内.没有高度完善的发音 器官,就不能演唱歌曲,没有灵巧的双手, 就不能制造乐器,因此说音乐是劳动的产 物. 鲁迅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说:”人类 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 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来连 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 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 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 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 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反复,应用的, 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 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 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 的意思是,音乐是原始初民在劳动中为 协调动作而产生的.《淮南子》也有类 似的论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 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吕氏春秋》还具体描绘了原始初民跳乐 舞的情况:”昔葛天氏之乐,人操牛 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日?载民?(颂 扬祖先);二日?玄鸟?f部落图腾崇 拜);三日?遂草术?;四日?奋五谷?; 五日?敬天常?;六日?建帝功?;七日 ?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原始 初民的舞乐所表现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既有宗教方面的内容,也有生产劳动的情 景. 3,巫术说: 还有一种美学理论认为音乐起源于 巫术.黑格尔认为:”从客体或对象方 面来看,艺术的起源与宗教的联系最密 切”,”只有艺术才是最早的对宗教观念 的形象翻译”.5王国维早就提这样 的疑问:”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 乎?”他的根据是”巫之事神,必用歌 舞”.而且从文字学的观点看,”巫”是 个象形字,表现的是跳舞的形态巫是 部落中与神灵沟通传话的人,巫在向神 灵祈祷保佑的过程中,言之不足歌之咏 之,舞之蹈之.按照这种观点,歌舞是 在祭祀活动中产生的: 《吕氏春秋》[f1有这样的记载: “昔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 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十达作为 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个故事 说明了五弦瑟是一个叫士达的人制作的, 其用途在于对天演奏求雨以安众生.除 此之外,还有这样的记载:”昔阴康氏 之始,阴多潜伏而湛积,阳道壅塞,不 行其序;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 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故事说明因 阴气不散,阳气受阻,故创作歌舞疏导 之 4,游戏说. 康德还提出歌舞起源于游戏的主张, 后经席勒,斯宾塞大加发挥和补充,所 以又称”席勒一斯宾塞理论”.康德说: “艺术也和手T艺区别着.前者唤做自由 的,后者也能唤做雇佣艺术.前者人看 做好像只是游戏,这就是一种T作,它 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后 者作为劳动,即作为对于自己是困苦而 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f例如工 资)吸引着,因而能够是被逼迫负担 的.”6他把”艺术”与”手工艺”区 别开来,把艺术称之为”愉快的游戏”, 把手工艺称之为”雇佣艺术”. 席勒说:”当缺乏是动物的活动的 原动力的时候,它是在工作;当力量过 剩是这种原动力的时候,当生命力过剩 刺激它活动的时候,它是在游戏.”然后 “通过过剩的强制或者自然物的游戏,转 到审美的游戏”,于是艺术就产生 了他认为艺术是”审美的游戏”,歌舞 是在游戏中产生的 毕歇尔提出了”游戏先于劳动,而 艺术先于有用物品的生产”的观点.存 他看来,”游戏的最主要特征是:它对于维 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没有直接的帮 助.游戏者的活动并不追求一定的功利 目的……由于较好的营养,机体中积聚着 一 些要求路的剩余力量,所以当动物游 戏的时候,它正是服从了这个要求.游戏 是一种非自然的力量练习”.普列汉诺夫 不同意这种观点,他提出劳动先于游戏 的观点.他认为游戏是劳动的产物, “由于生活的需要迫使人去劳动,可是人 在劳动中逐渐地把自己力量的实际使用 看作一种快乐”.”游戏是由于要把力量 的实际使用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 的冲动尔产生的”.他是这样来解释狩猎 乐舞的起源的:”当狩猎者有了想把南 于狩猎时使用力气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 验一番的冲动,他就再度从事模仿动物的 动作,创造了A己独特的狩猎的舞蹈.然 而在这里是什?么决定着舞蹈的性质,即游 戏的性质呢?是严肃的工作的性质,也就 是狩猎的性质.游戏是劳动的产儿,劳动 在时间上必然是先于游戏的”.关于 音乐的起源,除了模仿说,劳动说,巫 术说,游戏说以外,还有性欲说,移情 说,表现说,自觉说等. ?音乐起源新说 在音乐起源的问题上,各说法都有 其合理之意,但似乎又存有不足之处. 到底音乐起源于什么?这是值得深人研究 的问题.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对于人类 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劳动毕竟是 音乐产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音乐的起 源.巫术与音乐的起源具有密切关系, 音乐是实施巫术的一种方式,但是不等于 说巫术就是音乐的起源.模仿是音乐创 作的重要方法,也不能说是音乐的起源. 音乐是游戏的一种方式,但游戏并非音 乐的起源.对于原始初民来说,音乐本 身并不是目的,他们创作音乐是为了满足 某种精神需要.因此,要探索音乐的起 源也必须到原始初民的精神世界中去寻 求. 笔者认为,音乐产生于原始初民代 偿性满足的心理需求.所谓代偿性满足 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机能,指的 是当人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 幻想出某种客体的表象或运用其他代替 方式,使其愿望得到虚拟性的满足,以维 持心理平衡.代偿性满足的主要方式有 回忆性代偿性满足,借代性代偿性满足, 假想性代偿性满足,宣泄性代偿性满足 等. 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是人类具有 自我意识,把自身与自然界区别开来,在 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产生了支配自然力的 强烈愿望,但是处于严酷的自然环境,加之 生产力很落后,人类支配自然力的愿望 是难以实现的,他们经常要遭受水灾, 旱灾,瘟疫等天灾人祸的打击,致使他 们的心理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发生严 重倾斜,因此他们幻想通过超自然力来征 服,支配自然力,从而获得代偿性满足, 以维持心理平衡. 对于音乐的这种心理治疗作用,亚里 士多德早就意识到了.他曾经提出着名 的”卡塔两斯现象”,原文为Katharsis, 意为”宣泄”,是医疗术语.他曾经运用 “卡塔西斯”原理解释音乐的心理治疗作 用.他说:”有些人容易受宗教狂支配,我 反名.2010?3I Forum责编:殷海涛 们可以看见他们听了那种使灵魂激动的 音调,在神圣的乐调的影响之下恢复正 常状态,仿佛受到了一种医疗,即卡塔 西斯作用.”[9]关于音乐的起源,我们 可以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来加以研究.我 国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的歌曲是黄帝时 期打猎时所唱的《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这首古歌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比 较原始的歌曲.歌曲的内容反映的是制 作弹弓打猎的过程.原始初民把竹子破 开又接起来制成弹弓,弹出土球去打击 动物.打猎的工具是够原始的了,而所 打的猎物没有写明具体的动物,只写一 个”肉”字,说明他们所关心的只不过 是可以果腹的食物而已,至于是什么动物 倒在其次.歌词的节奏很简单,还处于 “二言诗”的阶段.语言结构也很单纯, 一 律是动宾结构.这一切说明这首歌曲 是典型的原始社会初期的歌曲,可以作为 研究音乐起源的典型案例. 从劳动说的观点出发,可以把这首 古歌作为音乐起源于劳动的最有力的证 据,但是制作劳动工具和打猎的过程只 是歌曲客观上所反映的内容,还不能因此 说明音乐起源于劳动.此歌其实是巫术 的产物.原始社会在宗教产生之前有一 个很长的巫术时代,根据弗雷泽的解释, 巫术的原理是:”认为物体通过某种神秘 的交感可以远距离地相互作用,通过一种 我们看不见的?以太?把一物体的推动 力传输给另一物体.”《弹哥是实施交 感巫术的一种手段,根据”相似律”的 原理,他们相信只要念着”飞土逐肉” 的咒语,就一定能够打到猎物.那么,能 否据此说明音乐起源于巫术呢?也不能这 样说.音乐作为实施巫术的一种手段, 说明音乐与巫术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巫术 还不是音乐的本源?我们不可误把现象作 为本质. 原始初民之所以在打猎时要唱《弹 哥,是因为运用落后的打猎工具是很难 打到猎物的,他们便出于交感巫术的理念, 以”飞土逐肉”的幻想使其愿望得到虚 拟的满足,以维持心理平衡,从而充满 信心地走向猎场.可见原始初民打猎时 唱《弹歌》的真正原因在于代偿性满足 I专百,2010?3 的心理需求.无独有偶,许多民族都有 类似的打猎歌曲.请听佤族的《打猎 黝: 岩舍啊!当你走在山坡小路的时候, 你认为草叶不会把你划破; 当你在大路上跟踪家畜时,你认为 标枪戳不进你的身. 我们的草叶能够把你划破,我们的 标枪能够把你戳穿. 佤族的猎歌同样是以歌曲的形态来 实施巫术的.”我们的草叶能够把你划 破,我们的标枪能够把你戳穿”,与其说 是打猎的结果,不如说是打猎的愿望, 这种以虚拟的成功代替现实的存在,便 是典型的代偿性满足心理.与此类似的 还有傣族打猎的祭歌:”今天是吉祥的 日子,我们去打猎,猎神领着我们去, 请他为我们拴住麂魂,鹿魂,虎豹跑不 脱,野猪要听话,野猫,刺猪都来吧, 松鼠雀鸟都飞进我们的口袋吧!大家走 啊,猎神一定保佑我们满载而归,沙罗, 沙罗反!”听了这样的祭歌,麂,鹿, 虎,豹真的就”跑不脱”,野猪就”听 话”,野猫,刺猪,松鼠,雀鸟真的就 会自动跑进”我们的口袋”里来吗?不! 这种以想象代替现实的巫术祭歌咒语, 本质上仍然是源于原始初民代偿性满足 的心理需求. 以上我们通过不同民族原始猎歌起 源的分析,说明”劳动说”,”巫术说” 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都着眼于事物 的现象,深究其本质,应该说满足原始 初民代偿性满足的心理需求才是音乐真 正的起源. ?音乐起源的分层剖析 音乐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要进行这种艺术创造,必须具有一 定的先决条件,并基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和 生存需要,音乐才应运而生.人类发展到 了智人阶段,通过长期的进化,已经具 有了完善的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并且 能够制造生产工具,具有了自我意识, 这就为音乐的产生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是极其困难的, 人类抗拒自然力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面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人类感到恐 惧和无能为力,心理发生严重的倾斜, 于是幻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自然, 以获得代偿性满足,维持心理平衡.原 始古歌正是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到的 并借以宣泄压抑在内心的情感,获得代 偿性满足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其具体 表现如下: 1,出于对灾难的恐惧感而产生祈 求鬼神保佑的祭歌. 面对水灾,旱灾,火灾,风灾,瘟 疫和各种突发事件,缺乏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原始初民充满恐惧, 从而产生借助超自然力保佑自己消灾免 难的幻想.神灵便是他们在万般无奈中 的心灵避难所,音乐便是他们与神灵对 话,宣泄痛苦的艺术方式.原始初民祈 求鬼神保佑的祭歌,都少不了乐器的伴 奏,歌曲更是他们祈请神灵保佑,宣泄 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例如,哈萨克族 的巴克思师)跳神就是以库布兹琴作 为神器的,巴克思先演奏巴克思之神霍 尔赫特遗传的古乐曲召唤鬼神,然后边 弹琴边唱歌,祈祷鬼神祛病除灾,进而 鬼神附体,与恶鬼搏斗,直至把魔鬼驱 除为止.在这种跳神仪式中,鬼神附体 的巴克思实际上是超自然力的象征,巫 师在痴迷状态下的演唱淋漓尽致地宣泄 了祈祷者的恐惧和战胜魔鬼的强烈愿望, 魔鬼被驱除的虚拟过程使祈祷者获得代 偿性满足,倾斜的心理保持了平衡. 2,出于对世界的失控感而产生超 自然力的法术歌. 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原始初民对于 自然的控制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产生 了严重的失落感,于是原始初民便把歌 曲作为一种法术,通过演唱法术歌,借 助超自然力来实现对于自然的控制,以 获得代偿性满足,维系心理平衡.哈萨克 族的”巴迪克歌”就是原始宗教的法术 歌.”巴迪克”意为人畜疾病.哈萨克 人认为,唱巴迪克歌可祛除人畜疾病或 召唤疾病转移至蛇,蝎等有毒的动物身 上,达到治疗的效果.”巴迪克歌”有 专门的曲调,在歌后须呼喊”祛除,祛 除”,以宣泄自己的强烈愿望作为虚拟的 结果,这实际上是代偿性满足的一种方 式 3,出于对愚昧祖先的羞耻感而产 生自我解脱的人类起源古歌. 人类曾经经历过血缘婚的阶段.作 为后代为祖先的”乱伦”行为陷入无法 解脱的羞愧之中,于是找出种种客观理 由为祖先的愚昧辩解,以此从羞愧感中 求得解脱.例如,仡佬族的创世古歌 做根由》中的一段”阿仰兄妹制人烟” 是这样叙述的:世界遭遇洪水,人类只 剩下阿仰兄妹二人,妹妹经天神指点向 哥哥提出结婚的要求,阿仰予以拒绝, 说”世上没有这个规矩”,后经过滚石认 婚,根据神示才不得不结为夫妻.类似 的传说几乎各民族都有,而且是大同小 异的.人类创造这样的传说,是为了说 明兄妹婚实属无奈,是根据天神的旨意 而为之,从而使自己获得代偿性满足,从 耻辱感中解脱出来. 4,出于人类的自卑感而产生自我强 盛的族源古歌. 面对威力无比的自然界,原始初民 深感人类的软弱无力,甚至连猛兽都不 如.正是出于这种自卑感,原始初民幻 想借助神力,兽力来增强自己的力量, 甚至甘愿为其子孙,并且认为强者的后 代亦为强者.于是原始初民创作了族源 歌和图腾崇拜,把自己说成是神或猛兽 的后代,以祖先的强大为自己的强大, 于是就摈弃了自卑感,获得虚拟的代偿性 满足.例如,彝族就认为自己是”虎的 后代”,傣族也把自己说成是”象的女 儿”.纳西族祭天古歌歌颂的夸督拉本 是一位牝牛神,因用其奶油作圣油祭献神 灵,人类方得以繁衍.它的圣油神力无 比,滴在眼皮上,眼睛变明亮,滴在耳 朵上,耳朵变灵敏,滴在手臂上,射箭 射得准,滴在脚上,赶路脚步轻快,人 类正是在夸督拉本神牛的佑助下才成为 强者,战胜一切.在这首古歌中,我们听 到的不再是自卑的叹息,而是牛气冲天 的自豪的歌声. 5,出于对大干世界的神秘感而产生 的创世古歌. 原始初民有了自我意识,但是又缺 乏科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与极度的无 知形成尖锐的矛盾,促使他们用神秘的 观点去解释神秘的世界,从而使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各民族所流 传的极其相似的创世歌,就是原始初民 出于解惑的好奇心而创作出来的歌曲. 例如,纳西族的祭天古歌就是回答各种 疑惑的百科全书,古歌比较系统完整地 保留了纳西族的民俗和祭典,其内容有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生命现 象,人类繁衍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 探索;有人类洪荒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 群婚神话故事,有比洪荒时代更古远的 人兽婚传说遗迹;有卯生说,人神通婚 说,神造万物说等原始观念,构成了远 古人类荒诞,奇异,魔幻般的精神世界 和物质世界,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综上所述,虽然关于音乐起源是一 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从唯物 辩证法的观点上看,音乐的起源具有内, 外因的需求作用不可否认.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起决定作 用.人类自身具备完善的发音器官和语 言能力,就为音乐的产生创造了必备的 条件,然而原始初民处于恶劣的自然环 境和生存环境中,人类感到恐惧和无能 为力,tk,理发生严重的倾斜,于是幻想 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自然,以获得 代偿性满足,维持心理平衡,因此人类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生存环境中的精神 需求正是音乐产生的根本的内,外原因 所在. 可以说,音乐是原始初民在艰难的生 存状态下寻求到的最好的精神慰藉和前 进的动力,原始古歌正是人类在这种情况 下寻找到的借以宣泄压抑在内心的情感, 获得代偿性满足的最初的音乐表达方式, 如果没有音乐这种代偿性心理需求的满 足方法,人类将永远生存在无法慰藉的 精神世界中,因此可以说音乐在人类的 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圜 参考文献 1.张跃进李广.中国音乐史[M].北京:中 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蔡毅尹相如.幻想的太阳——宗教与文 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 音乐出版社198l 4.王光祈中国古代音乐史[M]上海中华书 局1941 5.殷海涛普米族音乐概论.『rv1]~L京中国 文联出版社.2003:27—40 注解: [1]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T_}二海译文出版 社.1979.4 [2]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2.11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8—510 [4]鲁迅.门外杂谈.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75 [5]黑格尔.美学(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24 [6]康德.批判力批判仕卷),北京:商务印书 馆.1964.149 [7]席勒.美学书简,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5 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91 [8]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1962.80 [9]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2.116—117 名.2010?3I范文三:论民族主义起源的心理基础
范文四: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范文五:论音乐起源于代偿性满足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