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
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 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
传统纸质阅读作为存在时间最长、影响人类最深远的阅读方式,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纸质阅读虽然是重要的阅读方式,却再也不是唯一方式,因为,作为时代和技术产物的数字阅读应运而生。伴随着数字阅读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阅读时代――数字化阅读时代,几千年的阅读习惯随之被改写,人类阅读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也随之出现。
数字阅读带来人类阅读史上的重大变化
数字阅读,即阅读的数字化,其内涵主要有二:一是内容的数字化,即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如电子书、电子地图、博客、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载体、终端由平面的纸张转向带屏幕的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阅读器等。?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载体:由读书到读屏
传统的纸质阅读是对文字印刷品读物的阅读,即“读书”,是能拿在手里一页页翻的读物。
而数字阅读则大不同,即使离得再近,你与它之间也始终会隔着一层冷冰冰的屏幕:电脑屏、手机屏、阅读器屏??
2.阅读方式:由“深阅读” 、“精阅读”到“快餐化” 、“浅层次”阅读
传统阅读讲究的是“深”和“精”二字,此实乃前人留给我们的最精华的读书要义,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数字时代的数字阅读则大不同。我们往往把阅读当成获取资讯、休闲娱乐的手段,而非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途径。在此种阅读观指
导下,看大部头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沉下心来钻研专著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更习惯于通过快速浏览页面获知所需资讯,这种“功利化”的阅读方式自然没有什么深度而言,往往是惊鸿一瞥式的信息获取,还没来得及印入脑子进行储存,又过渡到下一条资讯。
3.阅读内容:由单一到多元
传统纸质书的内容信息主要由文字承载,有的也会配以插图,图文并茂,以达到增加审美效果或帮助读者理解文字信息的目的。总体来说,传统纸质阅读中的内容是单一而枯燥的,而进入数字阅读时代,随着阅读载体由单一到多元,阅读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过去的文图阅读到如今的文字、图片、图像、色彩、声音都成为阅读内容,使得视、听、读相结合的多元化阅读成为现实,大大拓展了人类获取信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4.阅读态度:由理性耐心到感性浮躁
有人说纸质文字阅读是一种理性阅读,有着数字阅读无法比拟的严肃性和庄重感。手握纸质书,就如见到一个满腹经纶的老者,让你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阅读心理也会随之变得严肃。而随着读“书”转换到读“屏”,人类能接收到的信息量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为获知尽可能多的信息,囫囵吞枣式的浏览式阅读逐渐代替以往细嚼慢咽般的传统式阅读。再加之生活节奏加快,使得能沉下心来进行深度和理性阅读与思考的人越来越少。基于这种特性,有专家把数字阅读也称为“物质阅读”。
寻找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数字阅读带来人类阅读史上的最深刻变革,也带来各方持续不止的争论。针对纸质书阅读率持续下降这个现象,有人提出阅读危机论,更有人甚至提出“五年内印刷图书将死”的论断。但事实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前者将阅读概念界定得过于狭隘,过分强调纸质阅读的地位,而忽略数字阅读的本质也是一种阅读;后者则忽略事物存在的合理性。
英国情报学家麦克洛雷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
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渐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纸质书到现在为止,还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纸质阅读会继续存在,为人类所使用。
既然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谁都无法替代谁,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二者中寻求能使其协调、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其实,阅读是个可以细分的概念,通过细分,很容易就能找到二者的和平相处之道。
1.根据阅读条件,确定阅读方式
进行数字阅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借助于一定的数字化设备,如计算机、MP3、MP4、手机、阅读器等。这就决定了数字阅读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进行。如网络阅读需要借助电脑或笔记本,但这不是随时随地都方便携带的;手机阅读受手机信号的限制,也会影响阅读质量;MP3、MP4、阅读器虽没有信号烦恼,但需要保持电量充足。相较于数字阅读的种种限制,纸质阅读则完全没有这种烦恼,只要拥有对它的使用权,便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所对其进行阅读。因此,具备数字阅读条件时可进行数字阅读,不具备此种条件,纸质阅读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2.根据阅读能力,确定阅读方式
上面提到进行数字阅读需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是借助于一定的数字化设备。其第二个条件便是拥有数字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纵数字化设备的能力;二是购买数字化设备的能力。故拥有这两种能力的读者,可选择进行数字阅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汲取知识,获取信息,丰富学识,提高修养。但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如掌握不了计算机技术的老年人,如对计算机或阅读器价格难以承受的读者,可以选择纸质阅读。
3.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方式
现代人每天要获取的和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都很多。对于海量的信息,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全盘消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细分。新的资讯、前沿信息、休闲娱乐这些不需要过精阅读和过多思考的内容,可选择“碎片化”特征明显的数字阅读方式,鼠标飞点,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既省时又省力。但是对于经典著作、专业典籍的阅读,最好还是选择纸质阅读。
纸质阅读是一种可以让人沉下心来的“笨重阅读”,在放慢了阅读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思考细细揣摩跳跃着的文字的真实意图,从而实现对经典的真正领悟。
4.根据阅读个性,确定阅读方式
阅读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阅读心理品质,它包括阅读个体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如喜欢以悠闲的心境进行阅读,不受外界干扰,一个人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和内容的质感,那么,可以选择以品味、体会、自我封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阅读方式;如果更偏重于个性张扬、与其他读者的互动交流,那么,不妨选择数字阅读形式。
5.根据阅读习惯,确定阅读方式
阅读习惯是影响人们选择阅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有些习惯了纸质书阅读的人,对于数字阅读始终怀有隔阂与抵触心理。面对冷冰冰的硬件设备,找不到手指与纸张文字相触中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隔着屏幕与文字进行交流,找不到一卷在手、身心交融的愉悦感;用现代科技堆砌出来的数字阅读中,找不到在油墨书香环绕下营造出来的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所以,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纸质阅读情有独钟,对数字阅读嗤之以鼻。因此,这部分形成纸质阅读习惯的人可以继续选择纸质阅读。
注释:
?数字阅读,百度百科,http://baike.省略/view/2985465.htm
?方卿钱建国:《论信息载体的替代与兼容》,《图书情报工作》[J],2002年7月,第7期
?王凤荣:《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产业与科技论坛》[J],2008年,第7卷第12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范文二: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
传统纸质阅读作为存在时间最长、影响人类最深远的阅读方式,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纸质阅读虽然是重要的阅读方式,却再也不是唯一方式,因为,作为时代和技术产物的数字阅读应运而生。伴随着数字阅读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阅读时代――数字化阅读时代,几千年的阅读习惯随之被改写,人类阅读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也随之出现。
数字阅读带来人类阅读史上的重大变化
数字阅读,即阅读的数字化,其内涵主要有二:一是内容的数字化,即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如电子书、电子地图、博客、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载体、终端由平面的纸张转向带屏幕的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阅读器等。①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载体:由读书到读屏
传统的纸质阅读是对文字印刷品读物的阅读,即“读书”,是能拿在手里一页页翻的读物。
而数字阅读则大不同,即使离得再近,你与它之间也始终会隔着一层冷冰冰的屏幕:电脑屏、手机屏、阅读器屏……
2.阅读方式:由“深阅读” 、“精阅读”到“快餐化” 、“浅层次”阅读
传统阅读讲究的是“深”和“精”二字,此实乃前人留给我们的最精华的读书要义,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数字时代的数字阅读则大不同。我们往往把阅读当成获取资讯、休闲娱乐的手段,而非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途径。在此种阅读观指导下,看大部头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沉下心来钻研专著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更习惯于通过快速浏览页面获知所需资讯,这种“功利化”的阅读方式自然没有什么深度而言,往往是惊鸿一瞥式的信息获取,还没来得及印入脑子进行储存,又过渡到下一条资讯。
3.阅读内容:由单一到多元
传统纸质书的内容信息主要由文字承载,有的也会配以插图,图文并茂,以达到增加审美效果或帮助读者理解文字信息的目的。总体来说,传统纸质阅读中的内容是单一而枯燥的,而进入数字阅读时代,随着阅读载体由单一到多元,阅读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过去的文图阅读到如今的文字、图片、图像、色彩、声音都成为阅读内容,使得视、听、读相结合的多元化阅读成为现实,大大拓展了人类获取信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4.阅读态度:由理性耐心到感性浮躁
有人说纸质文字阅读是一种理性阅读,有着数字阅读无法比拟的严肃性和庄重感。手握纸质书,就如见到一个满腹经纶的老者,让你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阅读心理也会随之变得严肃。而随着读“书”转换到读“屏”,人类能接收到的信息量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为获知尽可能多的信息,囫囵吞枣式的浏览式阅读逐渐代替以往细嚼慢咽般的传统式阅读。再加之生活节奏加快,使得能沉下心来进行深度和理性阅读与思考的人越来越少。基于这种特性,有专家把数字阅读也称为“物质阅读”。
寻找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数字阅读带来人类阅读史上的最深刻变革,也带来各方持续不止的争论。针对纸质书阅读率持续下降这个现象,有人提出阅读危机论,更有人甚至提出“五年内印刷图书将死”的论断。但事实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前者将阅读概念界定得过于狭隘,过分强调纸质阅读的地位,而忽略数字阅读的本质也是一种阅读;后者则忽略事物存在的合理性。
英国情报学家麦克洛雷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渐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②纸质书到现在为止,还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纸质阅读会继续存在,为人类所使用。
既然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谁都无法替代谁,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二者中寻求能使其协调、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其实,阅读是个可以细分的概念,通过细分,很容易就能找到二者的和平相处之道。
1.根据阅读条件,确定阅读方式
进行数字阅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借助于一定的数字化设备,如计算机、MP3、MP4、手机、阅读器等。这就决定了数字阅读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进行。如网络阅读需要借助电脑或笔记本,但这不是随时随地都方便携带的;手机阅读受手机信号的限制,也会影响阅读质量;MP3、MP4、阅读器虽没有信号烦恼,但需要保持电量充足。相较于数字阅读的种种限制,纸质阅读则完全没有这种烦恼,只要拥有对它的使用权,便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所对其进行阅读。因此,具备数字阅读条件时可进行数字阅读,不具备此种条件,纸质阅读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2.根据阅读能力,确定阅读方式
上面提到进行数字阅读需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是借助于一定的数字化设备。其第二个条件便是拥有数字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纵数字化设备的能力;二是购买数字化设备的能力。故拥有这两种能力的读者,可选择进行数字阅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汲取知识,获取信息,丰富学识,提高修养。但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如掌握不了计算机技术的老年人,如对计算机或阅读器价格难以承受的读者,可以选择纸质阅读。
3.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方式
现代人每天要获取的和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都很多。对于海量的信息,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全盘消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细分。新的资讯、前沿信息、休闲娱乐这些不需要过精阅读和过多思考的内容,可选择“碎片化”特征明显的数字阅读方式,鼠标飞点,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既省时又省力。但是对于经典著作、专业典籍的阅读,最好还是选择纸质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可以让人沉下心来的“笨重阅读”,在放慢了阅读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思考细细揣摩跳跃着的文字的真实意图,从而实现对经典的真正领悟。
4.根据阅读个性,确定阅读方式
阅读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阅读心理品质,它包括阅读个体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③如喜欢以悠闲的心境进行阅读,不受外界干扰,一个人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和内容的质感,那么,可以选择以品味、体会、自我封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阅读方式;如果更偏重于个性张扬、与其他读者的互动交流,那么,不妨选择数字阅读形式。
5.根据阅读习惯,确定阅读方式
阅读习惯是影响人们选择阅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有些习惯了纸质书阅读的人,对于数字阅读始终怀有隔阂与抵触心理。面对冷冰冰的硬件设备,找不到手指与纸张文字相触中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隔着屏幕与文字进行交流,找不到一卷在手、身心交融的愉悦感;用现代科技堆砌出来的数字阅读中,找不到在油墨书香环绕下营造出来的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所以,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纸质阅读情有独钟,对数字阅读嗤之以鼻。因此,这部分形成纸质阅读习惯的人可以继续选择纸质阅读。
注释:
①数字阅读,百度百科,
②方卿钱建国:《论信息载体的替代与兼容》,《图书情报工作》[J],2002年7月,第7期
③王凤荣:《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产业与科技论坛》[J],2008年,第7卷第12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范文三:论浅阅读时代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浅阅读时代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
学 院: 传媒学院
专 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号: 1070306238 学 生: 孟静思
指 导 教 师: 冷 淞
2011年5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摘 要
多元化媒体的发展催生了浅阅读的出现,在这个新的阅读时代,阅读的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变。作为阅读对象之一的纸质媒体,毫无疑问的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0.1%,比2008年的49.3%增长了0.8个百分点。但报纸阅读率为58.3%,比2008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近年来纸质媒体的受众不断流失。在浅阅读已大肆盛行的背景下,纸质媒体面对强大的广播、电视、网络三座大山,如何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媒介大潮中分得一杯羹。全面分析纸质媒体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探讨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浅阅读;纸质媒体;发展策略
1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Abstract
Spawned the development of pluralistic media, the emergence of shallow reading, reading in this new era, reading the ways and mean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Read the paper as one of the target media, no doubt experiencing a huge challenge.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stitute of Publishing Science's "Seventh National Reading Survey" Statistics,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18-70 years of age reading was 50.1%, 49.3% compared to 2008 increased by 0.8 percentage points. But newspaper reading was 58.3%, compared to 2008 decreased by 5.6 percentage points, journals to read 45.6%, compared to 2008 decreased by 4.5 percentage points.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been losing audience of print media. Shallow Reading has for prevailing in the context of print media face of powerful radio, television, the network three big mountains, how to get out their own unique path of development, a stake in the media tid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urvival status of print media, print media to further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come imperative.
Keywords: Shallow reading; Paper media; Development strategy
2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目 录
第1章 绪论 ............................................................................................................................... 4
第2章 浅阅读时代的到来 ....................................................................................................... 5
2.1 浅阅读的含义 .............................................................................................................. 5
2.2 浅阅读的特征 .............................................................................................................. 5
2.2.1 快捷性 ............................................................................................................... 5
2.2.2 随意性 ............................................................................................................... 5
2.2.3 互动性 ............................................................................................................... 6
2.2.4 碎片化 ............................................................................................................... 6
2.2.5 享乐化 ............................................................................................................... 6 第3章 浅阅读时代出现的必然性 ........................................................................................... 7
3.1 第四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浅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 ....................................................... 7
3.2 海量信息与新闻信息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7
3.3 阅读主体的扩大使浅阅读成为趋势 .......................................................................... 7
第4章 传统纸质媒体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 8
4.1网络媒体的发展依赖于纸质媒体 ............................................................................... 8
4.2 纸质媒体有网络媒体不可取代的传统优势............................................................... 8
第5章 浅阅读时代下纸质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9
5.1 传统媒体的挑战 .......................................................................................................... 9
5.1.1 来自广播媒体的挑战 ....................................................................................... 9
5.1.2 来自电视媒体的挑战 ....................................................................................... 9
5.2 新兴媒体的挑战 .......................................................................................................... 9 第6章 浅阅读时代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 10
6.1 打造纸质媒体自己的品牌 ........................................................................................ 10
6.1.1 注重深度报道 ................................................................................................. 10
6.1.2 增加实用性的报道 ......................................................................................... 10
6.2 树立权威的形象 ........................................................................................................ 10
6.2.1 保持内容的真实和客观 ................................................................................. 11
6.2.2加强纸质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 11
6.3 学习适应浅阅读的趋势 ............................................................................................ 11 总 结 ................................................................................................................................... 12
参考文献 ................................................................................................................................... 13
附 录 ................................................................................................................................... 14
外文资料翻译 ................................................................................................................... 14
外文出处:《娱乐至死》 ................................................................................................. 14
外文资料原文 ................................................................................................................... 17 致 谢 ................................................................................................................................... 21
3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第1章 绪论
阅读是人类学习知识与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发展到20世纪末,阅读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这一变化是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的兴起所带来的,它对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给纸质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的到来,信息的海量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对事物的关注耐心每天都在降低,正逐渐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无论是书籍、报纸、杂志,还是网络阅读,多为浅阅读、片断阅读。教育学者孙淑静认为“浅阅是一种浅层次的不求甚解的,以消遣娱乐甚至感官刺激为目的的阅读形式。读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书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表面,不去深究其深刻
[1]价值;二是选择通俗易懂的浅文本,拒绝经典。”
面对传播媒介发展的多元化,纸质媒体似乎正在回归自身作为新闻纸的本质属性。但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纸质媒体将被数字化新媒体所打败,而是纸质媒体在反思自身的优劣之后在浅阅读时代下重新起航。也就是说,纸质媒体必须从自身的定位出发, 研究浅阅读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受众阅读习惯, 从而努力探寻新的着力点。正如国内学者吴廷俊也认为:“新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大众媒体结构格局不是网络媒体的一统天下,也不是四种媒体的四足鼎立,而是网络媒体(含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纸质媒体和数字广播的三分天下。不过,网络媒体会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体,其他
[2]两种是边缘媒体。”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仔细探寻浅阅读时代的特征及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成为了决定其未来发展道路及命运的关键。
[1] 孙淑静.浅阅读的内涵及其弊端[J].文学教育. 2007(4):15 [2] 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第2章 浅阅读时代的到来 2.1 浅阅读的含义
阅读是指从各种信息载体或媒体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依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有学习知识阅读和休闲娱乐阅读之分,有纸质媒体阅读和数字媒体阅读之分。但阅读的主体始终是个人,受众自身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决定着阅读方式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受教育程度、生活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
有人把浅阅读看作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是缺少思考的快速泛读,是社会大众思想浅薄和行为浮躁的集中体现。有人认为浅阅读就是指一种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化为最高目标的阅读方式。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在内容上以搞笑或感官刺激强烈的内容为主。方式上则是以图片、漫画等为主,文字内容为辅,即视觉的冲击多过内容的深度了解。有人认为所谓浅阅读,是读书不求甚解,把书籍当成读过便可以抛弃的快餐式消耗品。
笔者认为,浅阅读是相对于深阅读而言的。一般说来,浅阅读是一种不求深层次理解,而已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和宗旨的阅读方式。浅阅读最大的特点在于不问内容的思想深度,只求通俗简介的语言和快速的阅读浏览。浅阅读已成为了一种阅读范畴之外的生活态度,受众在这之中体会了消遣式的快乐,时间也在这种快乐中悄然流逝。
2.2 浅阅读的特征
2.2.1 快捷性
浅阅读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快”,网络信息的海量膨胀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受众不得不提高自身阅读的节奏。有人形象地说:“假如说深阅读曾经是一场饕餮的盛宴,它在如饥似渴的时代里填补了人们空虚的胃。而面对浅阅读,人们惟一能做的是像一个美食家一样不断浅尝辄止,迅速消化与
[3]吸收、抛弃与更新、理解与遗忘。”不仅如此,快捷性除了体现在阅读的速度上,同时也体现在阅读对象的生产速度上。网络信息的海量多为对纸质媒体的快速摘抄,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受众除了阅读文本外还可以自己随意复制和粘贴这些内容到不同的网站上。
2.2.2 随意性
与传统阅读的郑重其事不同,浅阅读已经摈弃了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阅读物的选择变得简单且随意。人们乘坐地铁,会受到免费的报纸和期刊阅读
[3] 肖锋.资讯海洋游泳的我们:从浅阅读到深阅读[J].新周刊.总第221期
5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一路。一份十几甚至几十版的报纸在短短十几分钟内阅读完毕,阅读什么内容随读者喜好而随意选择。在互联网上,阅读更是随性而行。只需轻点鼠标,网页之间便快速的切换。又或者随意键入几个关键词,想了解的信息变以成千上万条结果跃然荧屏之上。
2.2.3 互动性
传统的阅读虽然也会根据读者的个人喜好而对读物做出个性化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受到了纸质媒体的严格控制。但在浅阅读的时代,最大的特征便是由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 如谷歌等搜索引擎技术的应用,博客、微博、
等互动平台的搭建,把人们从纸质媒体中传者与受众分离的状态改变为互RSS
动交流的新状态。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使读者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信息,而是参与到信息的分享传播或制造当中。在网络上,人们轻而易举的交流着自己对所阅读内容的感想,传播着所阅读内容的最新发展事态。手机行业的发展更使人们从室内的环境中解放出来,随时随地的分享信息、互动交流成为了十分简便的事情。
2.2.4 碎片化
传统纸质读物通过章节的设置、页码的标注等方式规定了阅读的顺序,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多的运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于是细节先于整体出现。正如阿尔文.托夫勒所言的第三次浪潮的传播则体现为典型的“弹片文化”特征:“我们被一些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围,旧的观念受
[4]到考验,注入我们脑海的是支离破碎的‘弹片’(blip)。” 所谓弹片,其突出的表现为手机短信的盛行,报纸期刊上“言论”、“语录”栏目的流行,短小精悍的广告语等。它们都表现出了碎片化的特征,使读者的阅读活动呈现出非连续性的、散状的形式。
2.2.5 享乐化
在浅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已逐渐成为阅读的一个直接目的。于是乎,重视视觉冲击力已成为纸质媒体的共同追求。花哨的版式、炫目的照片逐渐取代了丰富深刻的文字,纸质媒体的管理者们总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读者的眼球。当今, 娱乐元素早已迅速的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已使阅读逐渐转变为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娱乐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即使是精英们,也需要轻松的娱乐。通俗是娱乐的本质,在大众眼里浅阅读
[5]实际上是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
[4]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中信出版社.2006 [5] 陈洪友.当代传媒生态中浅阅读现象的重新审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1月
6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第3章 浅阅读时代出现的必然性 3.1 第四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浅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
打开电脑点击一下鼠标,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便会扑面而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受众轻松简便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网络又通过吸引传统纸质媒体的人才等方式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浅阅读的兴起与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3.2 海量信息与新闻信息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今社会,各类媒介的并存使信息传播立体化,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各地发生的大事小情。而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海量信息的供应已成为主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精力的有限性使得他们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不得不快速的做出选择。因而,浅阅读便在这种不断的选择与抛弃中悄然盛行。
而新闻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独家”新闻的挖掘越来越难,产生也越来越少,新闻的同源化现象十分严重。比如每年的高考,无论是考生的感想还是学者对于高考试卷的点评,无论是考前社会的配合态度还是考后对于学生的种种建议,报道内容都基本相同。再比如一条政治新闻,所有媒体都发头版头条,仅仅是位置和排版稍稍变化。再看网络上,摘抄报纸内容的文章随处可见,阅读任何一家媒体的新闻信息便可知天下事,再面对其他媒体大同小异的信息时便觉得毫无新意。
3.3 阅读主体的扩大使浅阅读成为趋势
在当今社会,阅读不再只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媒体,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阅读主体已不分阅历的多少、年龄的大小,每一位公民都成为了阅读的积极参与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希望阅读的内容浅显易懂。浅阅读正是符合这一庞大的阅读人群的需要。
7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第4章 传统纸质媒体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 4.1网络媒体的发展依赖于纸质媒体
网络媒体随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很多顽固的缺陷,原创内容的欠缺便是最为严重的一点。大多数网络新闻都是摘录或截取纸质媒体的新闻信息,再经过不断地转载,营造出海量信息的平台。然而,没有纸质媒体的原创内容,网络媒体便无处可抄。由此可见,网络媒体的发展实则是依赖与纸质媒体的原创内容。
其次,网络管理法规尚未完善导致了网络信息的公信力不足。网络上的信息缺乏严格的编辑和审核,日益增多的不良资讯和低俗内容导致网络信息的可信性日益下降,受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感不断降低,大多数公众更愿意相信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所发布的新闻信息。
4.2 纸质媒体有网络媒体不可取代的传统优势
在当下各媒介不断发展的今天,还没有一个新兴的媒介取代过去的媒介。正如广播的兴起没有导致纸质媒体的消亡、电视的兴起没有导致广播的灭绝、网络的兴起没有导致电视的消失一样。任何媒介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
纸质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老大哥”,它具有网络媒体不具备的品牌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权威性的既定印象和公信力的树立是纸质媒体的绝对优势。而当今社会网络化的盛行也使人们越来越怀念纸质媒体所带来的真情实感,纸质阅读也在网络媒体不断盛行的今天刮起了一阵强烈的“复古”风潮。
8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第5章 浅阅读时代下纸质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5.1 传统媒体的挑战
5.1.1 来自广播媒体的挑战
广播以收听为关键词,当今的广播节目也进行越来越细的受众划分,如通过收音机进行新歌音乐的发布、交通信息的交流等。这些节目都充分体现了广播媒体的灵活性,广播媒体不受文字限制的特点也为其争取了大批受众。不论文化程度的高低,不论识字程度的深浅,只要是能够听见声音、听懂话语的公众便可享受广播媒体带来的乐趣。
5.1.2 来自电视媒体的挑战
电视媒体具有可视性强、有新闻画面感、能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等优势,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盛行也为纸质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清晨,打开电视,各类读报类节目充斥在不同的电视台。经过精挑细选的新闻杂志类节目,无需受众自己翻阅纸张,不仅在内容上满足了受众,在评论分析上也对受众进行了灌输。人们在这种不断地灌输中降低了思考的能力,于是越发的依赖电视,纸质媒体的阅读也离生活越来越远。
5.2 新兴媒体的挑战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其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海量性的特点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下新兴的电子书等在线阅读方式更是直接向传统纸质媒体下了战书。除此之外,微博成为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任何只要会使用网络的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即时分享自己的见闻,这种信息传播的快速程度已超乎了传统纸质媒体的想象。
当代浅阅读的优点也被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阅读状况课题组调查组的调查所证明,该组调查人与某中学学生进行座谈,学生们普遍认为网上文字、图片、声音、色彩等诸多媒介构成了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的新文本境界,带给他们多重感官刺激和真切形象的阅读体验。由于网络阅读环境的开放性和阅读过程程的互动性,大多数学生对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媒体阅读更有兴趣,
[6]44%的学生认为网络阅读削减了他们对传统阅读的兴趣。
[6] 陈翠.未成年人阅读生活全揭秘[N].现代教育报.2007年7月2日
9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第6章 浅阅读时代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 6.1 打造纸质媒体自己的品牌
纸质媒体的品牌是较与新兴网络媒体的明显优势,较早的起步和长久的发展为纸质媒体的品牌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品牌的打造上,纸质媒体务必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保证在多元化媒介的时代下屹立不倒。
6.1.1 注重深度报道
电子媒体虽有阅读功能,但它更注重娱乐方面的发展。传统纸质媒体虽也在多元化媒介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凸显娱乐的特点,但传播知识才是纸质媒体的根本和优势。相对新兴的电子媒体而言,纸质媒体所提供的内容更准确、更深刻。诚然,浅阅读是当今社会大肆流行的阅读方式。但纸质媒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深阅读优势,要在深阅读方面独树一帜,体现出自身独有的优势。
如《南方周末》以“深度、厚度、广度”为办报理念,给读者提供一种深度新闻的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让读者对该品牌产生一种忠诚度、信任度。可以在报纸上创办固定的专栏,请专家学者主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多角度分析研究。报纸要善于分析读者的心理需求,满足读者的阅
[7]读需要。在这一点上,网络上的海量简短新闻远远不能与报纸相比。
6.1.2 增加实用性的报道
任何媒体的受众都是人民群众,只有符合大多数受众需求的内容才能赢得肯定。因此,纸质媒体在与其他媒体竞争的浪潮中,要特别注意增加实用性的报道。当下,一些传统纸质媒体过于追求娱乐化,它们过于报道所谓的
[8]“黄色新闻”,甚至忽略了贴近受众实际需求这一要点。
因此,纸质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当中要特别注意增强实用性的报道。首先在思想上要注重典型宣传,要注意人物思想的平民化与亲和性。其次是要多报道贴近民生的内容,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而非以刺激的内容吸引眼球。
6.2 树立权威的形象
纸质媒体的公信力一直是其优于其他媒体的特点,这体现在其较高的品质和赞誉程度。从纸质媒体的传播规律看,它的权威性表现在相对客观公正、能保证信息真实性、其从业人员有一定职业素养等。在浅阅读时代下,树立
[7] 张在杰.纸质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挑战中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0(2) [8]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和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售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10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自身的权威形象,提高纸质媒体的公信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6.2.1 保持内容的真实和客观
报纸的权威性不仅体现在传播党和政府权威的声音,更在于它提供的信息是权威的、准确无误的。优秀的纸质媒体在受众心中应该是客观、真实、公正的化身。因此纸质媒体的领导者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忌为吸引公众眼球而对新闻事件进行造假、炒作。
6.2.2加强纸质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
当前有偿新闻、甚至有偿不新闻的新闻腐败事件屡见不鲜,传统纸质媒体的记者或编辑更有不少靠黑色收入发了大财。于是乎,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成了当务之急。首先,不同的纸质媒体之间要进行相互监督。其次,纸质媒体更要接受读者的监督。再次,从业者要加强自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自己的工作准则。
其次,控制广告的多少也成为了重中之重,不可为了利益混淆广告和新闻的界限,损害了受众的利益。
6.3 学习适应浅阅读的趋势
无论纸质媒体如何发扬自身优势,也不可不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自身的发展。坚持固有特点是对的,然而只有在坚持中适当的变化,迎合媒体发展趋势,才能在未来的生存道路上赢得成功。
在当下媒体内容的呈现上,图文报道已是大势所趋。在报道中配以适当的图片,不仅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有时,对于报道内容也是一种锦上添花。
在美国报业,代表性的案例是《今日美国》。该报在头版上最先使用彩色图片,图文并茂,而报道则多短小篇幅,“文字,照片,示意图”就是《今日美国》的报道模式。结果,作为美国各大报中最年轻报纸的《今日美国》
[9]后来居上,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9] 吴定海.在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契合中寻求报纸的生存策略[J].新闻记者.2010年5月
11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总 结
在浅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相互竞争融合。很多人认为,纸质媒体会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而最终消亡。然而,笔者认为无论人类阅读的方式如何“浅”,阅读行为不会消亡,纸质媒体就不会消失。
诚然,新媒体具备了纸质媒体所没有的很多优点,但纸质媒体的从业人员只要认真对比,从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属于纸媒独特的发展道路,纸质媒体的未来仍旧一片光明。让我们在新媒体的盛行下,享受纸质阅读的乐趣,不要忘却了纸质媒体发展的重要性。
12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淑静.浅阅读的内涵及其弊端[J].文学教育. 2007(4):15
[2]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肖锋.资讯海洋游泳的我们:从浅阅读到深阅读[J].新周刊.总第221期
[4]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中信出版社.2006
[5]陈洪友.当代传媒生态中浅阅读现象的重新审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1月
陈翠.未成年人阅读生活全揭秘[N].现代教育报.2007年7月2日 [6]
[7]张在杰.纸质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挑战中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0(2)
[8]吴定海.在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契合中寻求报纸的生存策略[J].新闻记者.2010年5月
13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附 录
外文资料翻译
外文出处:《娱乐至死》
外文作者:尼尔.波兹曼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娱乐至死》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是我们忘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同样让人毛骨悚然的版本,虽然这个版本年代稍稍久远一点,而且也不那么广为人知。这就是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老大哥”系《一九八四年》中的独裁者。——译注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再举一个我们更熟悉的例子:塔夫脱,我们的第27任总统,体重300磅,满脸赘肉。我们难以想像,任何一个有着这种外形的人在今天会被推上总统候选人的位置。如果是在广播上向公众发表演讲,演讲者的体型同他的思想是毫不相干的,但是在电视时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300磅的笨拙形象,即使能言善辩,也难免淹没演讲中精妙的逻辑和思想。在电视上,话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的,也就是说,电视上会话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政
14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坛上形象经理的出现以及与此相伴的讲稿作家的没落证明了这样一点,就是:电视需要的内容和其他媒体截然不同。电视无法表现政治哲学,电视的形式注定了它同政治哲学是水火不相容的。
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城市都曾经成为美国精神熠熠生辉的焦点。例如,18世纪后期,波士顿是政治激进主义的中心,震惊世界的第一枪在那里打响,那一枪只会在波士顿的郊区打响,而不会是在其他任何地方。事件报道之后,所有的美国人,包括弗吉尼亚人,从心底都成为了波士顿人。19世纪中叶,来自世界各地的弃儿们在埃利斯岛登岸,并把他们陌生的语言和陌生的生活方式传播到美国各地,纽约从而成为大熔炉式国家的象征——至少是有别于英国。20世纪早期,芝加哥开始成为美国工业发展的中心。如果芝加哥的某个地方有一座屠夫的雕像,那么它的存在是为了提醒人们记住那个到处是铁路、牛群、钢铁厂和冒险经历的时代。如果现在还没有这样的雕像,那么我们应该尽快来做这件事,就像代表波士顿时代的有民兵雕像,代表纽约时代的有自由女神像一样。
今天,我们应该把视线投向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城。作为我们民族性格和抱负的象征,这个城市的标志是一幅30英尺高的老虎机图片以及表演歌舞的女演员。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写作此文时的美国总统是昔日好莱坞的演员。他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是20世纪60年代最为人瞩目的电视节目的宠儿,也就是说,是一名宇航员,很自然,他的太空探险被拍成了电影。
此外,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把自己的一次竞选失败归罪于化妆师的蓄意破坏,他就如何严肃对待总统竞选这个问题给了爱德华?肯尼迪一个建议:减去20磅体重。虽然宪法对此只字未提,但似乎胖子事实上已被剥夺了竞选任何高层政治职位的权利,或许秃子也一样不能幸免于此,当然还有那些外表经过美容仍无法有较大改观的人。我们似乎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美国的新闻工作者,如电视播音员,对此也心领神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吹风机上花的时间比在播音稿上花的时间多得多,并且由此成为娱乐社会最有魅力的一群人。虽然联邦新闻法没有明文规定,那些不上镜头的人其实已被剥夺了向大众播报所谓“今日新闻”的权利,但是那些在镜头前魅力四射的人确实可以拥有超过百万美元的年薪。
美国的商人们早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发现,商品的质量和用途在展示商品的技巧面前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不论是亚当?斯密备加赞扬还是卡尔?马克
15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思百般指责,资本主义原理中有一半都是无稽之谈。就连能比美国人生产更优质汽车的日本人也深知,与其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还不如说它是一种表演艺术,丰田每年的广告预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不久前,我看到比利?格雷厄姆和谢基?格林、瑞德?巴顿斯、迪昂?沃威克、弥尔顿?波尔及其他神学家一起向乔治?伯恩斯表示祝贺,庆祝他在娱乐性行业成功跌打滚爬了80年。格雷厄姆教士和伯恩斯说了很多关于来世的俏皮话。虽然圣经里没有任何明示,但格雷厄姆教士向观众保证,上帝偏爱那些能让人发笑的人。这是一个诚实的错误,格雷厄姆只是错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当成了上帝。
鲁斯?威斯西马博士是一个心理学家,她主持了一档很受人欢迎的广播节目及一个夜总会节目,在这些节目中,她向听众们介绍有关性事的林林总总,所用的语言在过去只能是卧室和某些阴暗的街角里专用的。她和格雷厄姆教士一样是一个有趣的人,她曾经说过:“我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逗乐,但是,如果我所做的确实能让人开心,我不妨继续下去。有人说我取悦于人,我说这很好。如果一个教授上课时表现幽默,人们就会带着记忆下课。”她没有说人们带着怎样的记忆,也没有说这些记忆有何裨益,但她说明了一点:能够取悦于人,真好。确实,在美国,上帝偏待的是那些拥有能够娱乐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不管他是传教士、运动员、企业家、政治家、教师还是新闻记者。在美国,最让人乏味的是那些专业的演员。
对文化表示关注和忧虑的人,如正在阅读此类书的人,会发现上面的这些例子并不罕见,已是司空见惯了。批评界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注意并记录了美国公众话语的解体及其向娱乐艺术的转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我相信,还没有开始探究这种变化的根源和意义。那些已经对此作过研究的人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走向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的余渣,或者,正相反,都是资本主义成熟后的无味的果实;这一切也是弗洛伊德时代神经官能征的后遗症,是人类任凭上帝毁灭而遭到的报应,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贪婪和欲望的
产物。
16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外文资料原文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It has been closely following 1984. This year, predictable, and George. Orwell predicted in 1984 is not about to become reality, Americans could not help but worry after singing a tribute to his gentle hymn. The continuity of the roots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Orwellian nightmare coming pen somewhere else, at least we are spared the.
But we forget that, in addition to Orwell dire predictions, there is another version of the same creepy, though this version's a little bit long, but not so well known. This is Aldous Huxley's "Brave New World." Even well-educated people will not expect, Huxley and Orwell's prophetic different. Orwell would be subject to external pressure warn people of slavery, and Huxley is that people lose their freedom, success and history is not "Big Brother" "Big Brother" series, "1984" in the dictator. - Annotation of before. In his view, people will gradually fall in love with oppression, and worship so that they lose the ability to think that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Orwell feared those who forcibly banned books, Huxley feared the loss of any banned books of the reason, because no one wants to read; Orwell feared those who deprive us of information, Huxley feared people in the ocean of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sea becomes increasingly passive and selfish; Orwellian fear is that the truth has been concealed, Huxley worried that the truth has been lost in the boring things in cumbersome; Orwellian fear is our culture has become captive culture, Huxley worried that our culture has become full of sensory stimulation, desires, and no rules of the game vulgar culture. As Huxley in "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 is mentioned, those who are ready to resist authoritarian libertarian and rationalism were "completely ignored the people's endless desire for entertainment." In "1984", people subject to pain, and in the "Brave New World", people have lost the enjoyment of freedom. In short, Orwell worried about what we hate will ruin us, but Huxley worried that we will end the things we love.
This book is trying to tell you is that it may become a reality, it is Huxley's predictions, rather than Orwell predicted.
As another example, we are more familiar: Taft, our 27th president, weighing 300 pounds, fat face. We can not imagine any one who has such a shape will be brought to th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in today's position. If you are a speech broadcast to the public, the speaker of the body is nothing to do with his ideas, but in the television age, the situation is quite different. 300 pounds of clumsy image, even eloquent, sophisticated inevitably overwhelmed the logic of speech and thought. On television, discourse is conducted through the visual image, that is, television is the image of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session rather than language. The
17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emergence of the political arena on the image manager and writer with the accompanying notes the decline of proved the point, that is: the content of television and other media need different. TV can not show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e form of television with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its doomed to be incompatible.
Different periods in history, different citi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American spirit shine. For example, the late 18th century, Boston was the center of political radicalism, shocked the world, where the first shot fired, then shot only started in the Boston suburbs, and will not be in any other place. Coverage of events, all Americans, including Virginia, from the heart have become the Boston people. Mid-19th century, abandoned children from around the world who landed at Ellis Island, and their strange languages and unfamiliar way of life spread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o become a melting pot of New York-style national symbol - at least there is a not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hicago became the center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f somewhere in Chicago there is a statue of the butcher, it exists to remind people to remember that around the railway, cattle, steel mills and adventures of the times. If there is no such statue now, then we should do this as soon as possible, just as there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ilitia era statue in Boston, on behalf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New York Times are the same.
Today, we should put their eyes to Las Vegas, Nevada. As part of our national
character and aspirations of the symbol of the city's logo is a 30 feet high in the slot machine images as well as singing and dancing actress. This is a fun city, where all the public discourse is increasingly the way of entertainment there, and become a cultural spirit. Our political, religious, news, sports, education and business are willing to become a vassal of entertainment, without complaint, even silent, the result is that we become a species of entertainment to death.
I am writing this article is the former U.S. president when the Hollywood actor. One of his main rival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most eye-catching 60's TV favorite, that is, an astronaut, it is natural that his space exploration was made into a movie.
In addition, former U.S.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once.failure of a campaign to blame their own make-up of the deliberate destruction of his presidential campaign on how seriously the problem to a suggestion of Edward.Kennedy: minus 20 pounds. Although the Constitution said nothing about it, but it seems that fat has actually been deprived of election rights of any high-level political positions, and perhaps the same can not be spared this bald, and of course those who still can not look through the beauty who has greatly improved . We seem to reach such a stage: the performance of politicians could have areas of competence and ability to control has become a makeup from the wisdom.
18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American journalists, such as television broadcasters, which also hint the. Most of them spent in the hair dryer in the broadcast time than the time spent much more on the draft and became the most attractive entertainment community group. While the Federal Press Law does not expressly provide, the lens of people who do not actually been denied to the public broadcast of "Today's News" rights, but those in front of the camera can really charismatic person with more than millions of dollars in annual salary.
Business people back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goods and use the skills in front of the display of goods seems to be insignificant. Preparation of both Adam Smith praised.Karl Marx was very critical of the capitalist theory, there half of all nonsense. Americans produce even better quality than the Japanese cars are also well aware that much of economics is a science, than it is a performing art, the annual advertising budget Toyota has proven this point.
Not long ago, I saw Billy Graham and Xie.base.Green, Red.Buttons, Dion.Warwick, Milton.Ball and other theologians with congratulations to George. Burns to celebrate his success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traumatic Gunpa 80 years. Graham Burns said a lot of priests and the pun on the afterlife. Although the Bible without any express, but Graham clerics to ensure the audience, God prefer people who can make people laugh. This is an honest mistake, Graham is just wrong to NBC as God.
Dr. Ruth.Westminster West is a psychologist, she presided over a very popular radio program file and a nightclub show in these programs, she introduced to the audience about the wide range of things,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past, only some dark corner of the bedroom and in the special. She and Graham, like priests is an interesting person, she once said: "My mind is not for amusement, but if I did indeed make people happy, I might as well continue. Some people say I am to please , I said it very well. If the performance of a professor in class humor, it would take a memory class. "She did not say how the people with the memory, did not say that these memories will benefit, but she illustrates the point: to please, good. Inde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ide of God can be the entertainment of others who have talents and skills of people, whether he is a missionary, athletes, entrepreneurs, politicians, teachers or journal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ost boring people are those of professional actors.
Culture and concerns of the people concerned, such as people who are reading these books, you will find the above examples are not rare, is commonplace. Critics lack insight, they note and record the disintegration of American public discourse and change to the entertainment arts. However, most of them, I believe, has not yet begun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change. Those who have made this study told us that all this is driven into an impasse residue of
19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capitalism, or, on the contrary, capitalism is the fruit of mature, odorless; all this is Freud nerve functional sequelae of symptoms, while the human being despite the destruction of God's retribution, is deeply rooted in human nature a product of greed and lust.
20 第 页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致 谢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冷凇对我的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写作以及最终成稿,每一步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冷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让我铭记于心,受益匪浅。在此,谨向他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他们的劳动和智慧是我思考的源泉。
感谢我的同窗在我四年求学期间给我的帮助和鼓励。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之中。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给予我的指导~
21 第 页
范文四:纸质阅读的魅力
纸质阅读的魅力
最近常看到媒体上谈论“纸质阅读”,这是以网络阅读一词为参照而出现的词语。
无论网络阅读多么便捷和流行,也无法替代纸质阅读的魅力。
爱书的人喜欢逛书店,走进书店,那一本本静静的躺在书架上的书,着实让爱书人一头扎进书堆里,流连忘返。从书店里或是通过网购买来的书,爱书人都会亲手抚摸一下封面和封底,随着那一缕淡淡的书香,打开书的扉页,看看出版社名,出版日期以及印数,以及重版或是重印的数量,然后在空白处注明购买日期,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道程序在网络上是不需要的,也做不到的,但是,爱书人确是很喜欢这道手续,就像把外面的一个“小客人”带到家里,为它打理一番,放进书橱,或是搁在床头柜上,入睡前看几页,那种满足只有爱书的人才能深深的体会到。
纸质书籍让你可以随身携带,当你上班乘坐在交通工具上,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阅读,日积月累能阅读不少书籍;当你排队购物或是在医院排队看病,一等几小时的宝贵时间里,阅读是首选;可以把无聊的等待变成珍贵的时间。
纸质书籍看得再多,也不会有电脑或是手机带来的辐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其次,当阅读到精彩的部分,爱书人可以任意的用笔在书上做记号,点评一下,以便今后再次阅读时可以着重深入的阅读,或是有朋友来借书,让朋友先知道该书的华彩部分在哪里。 总之,对于爱书及喜欢藏书的人来说,纸质阅读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范文五: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可编辑)
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
新 闯 观 察 ?传 媒 避 视
?李会丽
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
刻变革。也带来各方持续不止的争论。统纸质阅读作为存在时间最长、 径。在此种阅读观指导下,看大部头经
针对纸质书阅读率持续下降这个现象,
‘ 影响人类最深远的阅读方式,已 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沉下心来钻研专
有人提出阅读危机论,更有人甚至提出
有数千年历史。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 著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更习惯于通过快
。五年内印刷图书将死”的论断。但事
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纸质阅读虽然 速浏览页面获知所需资讯,这种 。功利
是重要的阅读方式,却再也不是唯一方 化 的阅读方式自然没有什么深度而言, 实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前
往往是惊鸿一瞥式的信息获取,还没来 者将阅读概念界定得过于狭隘,过分强
式,因为,作为时代和技术产物的数字
调纸质阅读的地位,而忽略数字阅读的
阅读应运而生。伴随着数字阅读的出现 得及印人脑子进行储存,又过渡到下一
本质也是一种阅读,后者则忽略事物存
及迅速发展,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 条资讯。
的阅读时代??数字化阅读时代,几千 .阅读内容 :由单一到多元 在的合理性。
英国情报学家麦克洛雷说:“没有
年的阅读习惯随之被改写,人类阅读史 传统纸质书的内容信息主要由文字
上最大的一次变革也随之出现。 承载。有的也会配以插图,图文并茂, 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一种媒
以达到增加审美效果或帮助读者理解文 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井逐渐统一起
数字阅读带来人类阅读史上
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 ?纸质书到
字信息的目的。总体来说,传统纸质阅
的重大变化
现在为止,还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
读中的内容是单一而枯燥的,而进入数
数字阅读,即阅读的数字化,其内 字阅读时代,随着阅读载体由单一到多 性,纸质阅读会继续存在,为人类所使
涵主要有二:一是内容的数字化,即阅 元,阅读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 用。
读的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如电子书、 过去的文图阅读到如今的文字、图片、 既然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谁都无法
电子地图、博客、网页等 二是阅读方 图像、色彩、声音都成为阅读内容,使 替代谁,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二者中
得视、听、读相结合的多元化阅读成为 寻求能使其协调、共同发展的平衡点。
式的数字化。即阅读载体、终端由平面
现实,大大拓展了人类获取信信息的渠 其实,阅读是个可以细分的概念,通过
的纸张转向带屏幕的电子设备,如电脑、
手机、阅读器等。?具体说来,主要包 细分,很容易就能找到二者的和平相处
道和方式。
之道。
括以下几个方面 : .阅读态度:由理性耐心到感性浮躁
.阅读载体 :由读书到读屏 有人说纸质文字阅读是一种理性阅 .根据阅读条件,确定阅读方式
传统的纸质阅读是对文字印刷品读 读,有着数字阅读无法比拟的严肃性和 进行数字阅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庄重感。手握纸质书,就如见到一个满 其一是借助于一定的数字化设备,如计
物的阅读,即 “读书 ,是能拿在手里
一
腹经纶的老者,让你不由自主地肃然起 算机、、、手机、阅读器等。
页页翻的读物。
这就决定了数字阅读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而数字阅读则大不同,即使离得再 敬,阅读心理也会随之变得严肃。而随
才能进行。如网络阅读需要借助电脑或
近,你与它之问也始终会隔着一层冷冰 着读 “书”转换到读 。屏 ,人类能接
笔记本,但这不是随时随地都方便携带
冰的屏幕:电脑屏、手机屏、阅读器屏 收到的信息量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为
.阅读方式:由 “深阅读 、“精 获知尽可能多的信息,囫囵吞枣式的浏 的 手机阅读受手机信号的限制,也会
阅凄”到 “快餐化”、“浅层次”闭读 影响阅读质量,、、阅读器虽
览式阋读逐渐代替以往细嚼慢咽般的传
没有信号烦恼,但需要保持电量充足。
传统阅读讲究的是 “深”和 “精 统式阅读。再加之生活节奏加快。使得
二字,此实乃前人留给我们的最精华的 能沉下心来进行深度和理性阅读与思考 相较于数字阅读的种种限制。纸质阅读
读书要义,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的人越来越少。基于这种特性,有专家 则完全没有这种烦恼,只要拥有对它的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把数字阅读也称为“物质阅读”。
使用权,便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朱熹 任何场所对其进行阅读。因此,具备数
寻找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协
数字时代的数字阅读则大不同。我 字阅读条件时可进行数字阅读,不具备
调发展的平衡点
们往往把阅读当成获取资讯、休闲娱乐 此种条件,纸质阅读也未尝不是一种好
的手段,而非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途 数字阅读带来人类阅读史上的最深 的选择。
??石 青年记者?帆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