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建筑与环境之协调
第30卷第4期 山
2004年2月文章编号:100926825(2004)0420001202
SHANXI ARCHITECTURE
西建
30No.4筑 Vol.
Feb. 2004
?1?
建筑与环境之协调
杨友为
摘 要:论述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建筑设计应注意新设计的建筑与其周围原有建筑环境的关系及协调问题,
也应注意单体环境与整体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关键词:建筑,环境,协调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
近十几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和建筑设计水平的迅速
提高,建筑设计者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新设计的建筑与其周围原有建筑环境的关系及协调问题。每幢建筑不应是独立自顾的只强调自身的突出,而应考虑与其所处环境之协调。
建筑设计就其单体设计或同期进行的群体设计而言,首先要弄清其自身的空间和形式与形象是否协调,环境中已有建筑是否协调的问题。,与原有的任何建筑相协调,的、清醒的认识,,弄清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的那些建筑或者是经过认真鉴别确认是有价值的建筑,而不是盲目的指所有的已有建筑。
新设计的任何建筑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而建筑所处的环境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古建筑环境。可分为:民居建筑、皇家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陵墓建筑等。
2)近、现代建筑环境。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大量的专门建筑出现了,门类比以前更多了,如:住宅建筑、学校建筑、展览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办公建筑、宾馆建筑、纪念馆建筑、交通建筑、通讯建筑、园林建筑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设计更丰富了,在建筑的专门化方面更细了。
3)自然环境。如:山林中、山岗上、甚至悬崖峭壁上、草原上、水系边等。不过,在这类环境中的建筑是较少的。
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外乎上述几种。现就上述几种情况来谈谈各种新的建筑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问题。
的就是协调问题。在设计之前要搞清楚将插建的这幢建筑是完全恢复成旧的建筑群中的一幢,?还是在原??或。如果是由,,并且材,如砖、木等,而不应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否则,就会失去“原味”,同时,也是不真实的和不诚实的,是假的,是不尊重原有建筑的,不认真的。如果是在该古建筑群周围新建的建筑,它从功能和使用性质上已不再属于原有的古建筑群,那么,它的协调将是另一种情况。如原有建筑群是清代的建筑,那它可以不再是原样仿造的清代建筑,而只要是中国的建筑形式就可以了。因为,之所以有明代建筑,又有清代建筑,都是历史进步之必然,因此,就没有必要再去用今天的材料和技术去仿造清代的建筑,而应该重点体现今天这个时代的空间及形象特点。除了在特定的环境中恢复复原性建筑外,都没有必要再仿造所谓那个朝代的建筑了。因为,唐代建筑与宋代的不一样,明代建筑和清代的不一样,在古建筑的大观园里也是一代与一代不同的、发展的、变化的、进步的。
在古建筑和民族风格的源流中,一定要看到其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一面。而不是一谈民族风格的建筑,立刻就是唐宋风格或明清风格。而应使原有保护建筑周围的新建筑有新的气质,能体现出今天的人对建筑的新的理解,这样,也就使得原有的古建筑群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否则,反而使它们僵死。因为,之所以清代的建筑是清代的就是因为它与明代的有不同之处,有清代人的理解,因此,今人亦然。与古建筑的协调不是摹仿,更不宜用今天的混凝土摹仿古建筑的外观形象。
1 建筑自身具备的协调性
在考虑建筑与其所处环境协调之前,应首先使新设计的建筑本身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好的建筑在空间、形式、形象上都是协调的,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美的、艺术的、合理的和技术的结晶。同时,在其所处的环境中,由于有了它而使得那个环境更美了,它是所处环境中生命的一部分、活力的一部分,而且在其所处的环境中的气质品质是恰当的。当实现了这些的时候,它的设计是成功的,因为它在完成自身协调的同时,还有力地协调着它所处的环境。否则,它就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
2.2 与近、现代建筑之协调
假如在一群近代或现代建筑群中或周围建一幢或一群建筑,在原则上与古代建筑相协调的处理手法是一致的。即:是否是恢复和复原?如果不是,那就应体现出新的设计者对新的建筑设计理解,这种理解体现了与原有建筑的某种协调关系和其新的空间、形式和形象。
2.3 与自然环境之协调
在自然环境中的建筑,应本着尊重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不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态度去设计,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地势、地形、地貌、背景、光影进行设计,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中美的一部分,不应因它的出现而使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显得多了什么,乱了什么,或者是丑了,而应该是使人为的形态与自然的形态优美、柔和、协调地结合起来。在保持造化美的同时,体现了人为的形态美。
2 应与有价值的建筑相协调
首先应明确,一幢新设计的建筑与其所处的已有建筑环境之协调,是与有价值的建筑相协调,而不是与已有的任何建筑相互协调。
2.1 与古建筑环境之协调
例如,在一保护的古建筑群中要新插建一幢建筑,首先遇到
收稿日期:2003211230
作者简介:杨友为(19612),男,200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硕士,高级建筑师,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2?
第30卷第4期 Vol.30No.4山西建筑 2004年2月Feb. 2004SHANXI ARCHITECTURE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4)0420002202
论北方地区农村住宅设计
张建华
摘 要:针对当前北方地区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相应的如何解决的办法,并强调了节约用地、避免资源浪费
的新型农村住宅设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关键词:农村住宅,实用性,住宅布局,设计中图分类号:TU241.4文献标识码:A
目前,山西省的农村住宅大多呈“一字型”布局,即住房为排
房(一间套一间)的分布形式。旧有住宅如此,新建的住房也大多如此。富裕起来的农民在改善自身居住环境、大兴土木营建新居时,往往对建筑的实用性、经济性重视不足,造成居住不便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将农村住宅中普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分析
如下:
1 住房求大、求多,,,居室越大越好。在此,,看到别人的,。殊不知正是这种攀比之风
,它在这一环境中也是重要的,之所以重要,因为
“绿叶”。不论它与古建筑相邻还是与近、现代建筑相邻均应从根本上说,。它是如此。,5 建筑的带头作用筑的办法是合适的。
1)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全部复原以前时期的建筑;好的建筑,积极的建筑,不论它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处于什么2)大部分的建筑仍然保存着,只是复原其中的一小部分或一样的地位,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应在突出或谦虚两方面起带头作幢建筑;用。在突出方面起带头作用是容易被人理解的,而在谦虚和从属
3)大部分建筑已毁,只存在原有建筑的一小部分,需要复原方面起带头作用也许就不那么容易被人理解了,但这却是必要建筑的大部分。的。因为,好的建筑在其自身功能、形象完好的同时,在其所处的
而在上述三种情况的外延部分,如:周边的一些相关建筑,则环境中的地位也是恰当的。在那些需要它当主角,起统领作用的不再需要摹仿。而只要神似就可以了,这也是符合建筑文脉的发环境,它是突出的,有力的,并使那片环境充满生机。在那些需要展。协调是指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一种在空间、形式它当配角的环境,由于它的良好协调与陪衬,而使被衬托的建筑和风格方面的呼应及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它的目的是使个体和整更美了。体之间在既有各自的个性,同时又有某种共性和统一性,而且要当你所设计的建筑处在一片既不属于保留的建筑也不是有避免空间、形式与形象、尺度、体量的较大反差,以使个体与整体价值的建筑的周围,而是一片普通的建筑环境中,甚至是平庸的更加和谐。建筑环境中或是即将拆除的建筑环境中,那么你所设计的建筑应
在该环境中担当起不可推诿的责任。在这里它将是主角,在没有4 建筑充当的角色
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宗教意义的环境中,它不再需要与周围的建
当在新设计一幢建筑时,应先考虑它将在所处的环境中起什
筑相协调,而需要与留给未来的将与之相连、相接的建筑相协调。
么角色,即:是主角?还是配角?这一点很重要。
这样的建筑是对未来负责的建筑,是心血的结晶,它的协调意义
当你设计的这幢建筑是主角时,就应从尺度、体量和形式及
在于不是与已有的建筑相协调,而是需要未来的建筑有与之相协
材料等方面都能体现其主导地位,因为,这正是建它的目的,建筑
调的必要价值,在这里协调具有发展意义,它应在该环境中起带
设计必须能实现这一目的,它在这一环境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
头作用,决不可与无价值的建筑相协调,如果那样,将是同流合污是“荷花”。当你所设计的建筑在它所处的环境中是配角时,就不
的建筑、平庸建筑的延续、是不负责任的建筑。而现在要做的建可在尺度、体量及材料等方面太突出,而应谦虚地,甚至是静谧地
筑应是自身功能合理、形式美、与环境协调、对历史负责的建筑。使之矗立,成为主角和谐的陪衬,因为,服从是它的目的,设计就
3 协调不是摹仿
Coordinationbetween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
YANGYou2wei
(ShanxiInstituteofArchitectureDesignandResearch,Taiyuan030013,China)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isdiscussed.Authorpointsoutthatinarchitecturedesignthecoordinationissuesbetweenarchitecturesandenvironmentshouldbepaidmoreattentionaswellasthecoordinationbetweensingleenvironmentandinte2gratedenvironment.
Keywords:architecture,environment,coordination
收稿日期:2003212212
作者简介:张建华(19672),女,1990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工程师,大同二院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 037006
范文二:浅议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浅议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建桀OONSWI~IOWIOHARCHITECTURE 浅议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张郭洪
(湖北佰仕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洪湖433200) 摘要:探讨建筑对周围自然景观和人丈景观的影响,结合实例阐述建筑与景观的协
调与融合.
关键词:景观;建筑;协调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建筑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 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场所和设施.社会活动离不开建筑,建 筑成为城市的形象和标志.完美的建筑不仅仅体现着建筑物
结构的合理性,还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本身的布局,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 高,对周围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享受生活,品味生 活"的理念逐日提升.如何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观更好地协调也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值得探究.
1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大自然孕育了起伏地势,各种地形,植物群落,水文气候, 山川河流等等.建筑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之一,必然要对 其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建筑的开发和建设,不可避
土地资源,水资源, 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原有自然景观平衡,
植被,大气环境.在公路,机场,水库,别墅,度假村等开发建 设方面尤为显着.
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休息的场所,要求在结构, 布局,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融入美学因素,使其达到" 舒适,怡人,低碳环保"的目标.建设活动开始实施之前, 对建设项目及周围充分认识与理解,客观遵循建筑物及环境
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使人工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结合与发 展,使建设周围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与其融合,从而实 现人工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自然元素发挥调节与改造 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绿色天路"——青藏铁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按 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高度重视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在中国 重大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用于环保的专项资金 达15,4亿元.经青,藏两省区环保部门监测显示,青藏铁路建设 对江河湖泊水质无明显影晌,植被,冻土,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 保护,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 不光是建筑本身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本身 内部在建筑格局和装饰中也应讲究与自然景观结合.建筑体 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不是简单流于形式,不是在建筑的所有空 隙如插花般生硬嵌入景观.金地?格林世界DA,block邻里庭院, 通过街坊式半围合建筑姿态与绿茵,形石的相互融合,共同生 成和谐,静谧的温馨气氛,成为景观与建筑共生的一个典范. 2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
在很多人心目中,江南地区的苏州园林,扬州1园林及杭州 西湖突出代表了所谓的中国园林形象.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强 调的是天人合一,诗情画意的意境.现在真正的园林景观,不 再是以往人们单纯的对具体功能特点的狭隘理解,真正的园 林景观有其自身的特点:三维立体性,动态发展性,公共l生和 开放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融合应体现一定的美感和韵律,又 包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一直贯穿于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全过程,体现着人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建筑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也在不断进步,必须与 园林景观建设协调发展,才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平衡生态和舒 适生活,工作环境.合理的规划,配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
念,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因为它 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环境真正的归属同题.融合自然景观 相结合的手法将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运 用因借手法,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为原则,引入外界景观元 素,使其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例如:厦门岛的东部是一个以 自然景现为主的旅游度假风景区,集中了数所公园,游乐园以 及度假别墅.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青山,碧海,沙滩,丛林 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用园林的手法将建筑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两个相对孤立的实体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视觉心理上减少建筑 的体量感,使建筑和环境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同时,景观设计以植物为渲染主体,其高低错落,色彩对 比的亲切感大大减弱高大,混凝土块建筑给人带来的压迫感. 不论建设区内部的人工绿化,还是外部与周围自然景观相互协 调的过渡性绿化,都应抓住植物季节性,本土性,色彩性.让植 75
科技口编辑/吴保平
给 物在建筑与自然环境中间过渡,给建筑赋予一种生命活力,人以,种生气勃勃的感受,使人与建筑及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协调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行的,人与环境 的和谐相处是时代客观的要求.建筑发展是城镇一体化的体 现内容之一,建筑发展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手段之一.人文 景观对于经济落后地区主要表现为历史古迹,文化遗址,对于 城市主要表现为博物馆,展览馆,公园等等.建设活动在场地 条件受限的情况下难免会对人文景观造成影响.落后地区为 顺应时代快速发展,在新开发过程中,忽略规划与历史,对人 文景观的破坏比较大.
建筑项目建设要结合并展示周围的地域文化,尊重民俗, 民风,将其固有的文化特征通过结构,布局,色彩与周围文化
融合起来.
人文环境要与建筑协调,必须从景观设计出发,通过对 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的挖掘,诠释文化历史,让人们得以文化 的回味.在我国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隧道,挡墙的 建筑和装饰中,改善沿线景观调节驾驶员神经的同时,通过挖 掘相应区域的历史文化,在设计和建筑风格上与地域文化相结 合,使建筑"会说话",成为当地文化的宣扬和展示的载体, 使更多的人通过这个点去了解和熟悉当地文化历史.例如崇遵 公路隧道面和挡墙进行了浮雕处理,突出表现红军过遵义时的 一
系列事迹,如: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四渡赤 水等等,在装饰处理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建筑内外部的装饰要与外部的人文环境统一,尤其是在 公共眭,开放性的建筑中体现更是淋漓尽致.这样才能让观光 者从外到内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让建筑不再是仅仅作为一个设
没有有形的固体建 施,让人感受到这里只有无形的文化氛同,
筑物存在,赋予建筑以生命.上海大剧院建筑设计引用中国九 宫格,配以晶莹剔透的全玻璃外墙,弧形屋顶造型呈大鹏展 翅状,给人以强烈的动感;上海博物馆引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 的创意,整个建筑由方体基座和出挑的巨型圆顶构成,远观整 个建筑犹如古朴而凝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建筑文化正是 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 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中村的改造如火如荼.有人认为 高楼就是我们城市的唯一标志,有些地区破坏了一些古老的建 筑,将历史建筑变成了碎石瓦砾,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城市 里没有留下让人记忆和回味的历史痕迹,使之淡然无味.人文 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积淀,它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和人文财富,每 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保护历史和地域的人
文环境,与新型的建筑风格一洋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筑应在追求开发利用价值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文化 效益和环境效益,延续城市历史,进而塑造与其身份相符的建 筑气质,既能融入城市景观,又突出建筑个性.北京上元的一 个项目中,在拆迁过程中留有当地地域文化的痕迹:树木,四 合院及门框和门墩,把这些人文景观的东西融入居住区建设 中来,这个居住区就和其他的小区的景观环境不一样,透出浓 浓的老北京文化底蕴.
4结论
建筑,环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根本,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是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发展的 的必然条件,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人文环境,客 观,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改变观念,把园林景观作为我们 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美化与装饰.整合园林 景观,建筑,规划设计,让三者互为融合与补充,使景观建 筑学体现于建筑建设的各个方面与全过程,以营造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上接第74页)
使用振捣器)或铺一层土工织物,以防止下卧的淤泥土层表 面的局部破坏.如下卧的软弱土层不厚,在碾压荷载下抛石 能挤入该土层底部时,可堆填块石,片石等,将其压入以置 换或挤出软土.
砂和砂石垫层应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应挖 成阶梯形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分段施工时 接槎作成斜坡,每层错开o.5,1.0m,并应充分捣实. 振(碾)前应根据干湿程度,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 持砂石最佳含水量.
碾压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通常用机夯或平板振捣器时不 少于三遍,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不少于四
遍,轮迹搭接不小于500ram;边缘和转角处用人工补夯密实. 76《建筑》,2011年第2期
水撼法施工时,应在基槽两侧设置样桩控制铺砂厚度,每 层250mm.铺砂后灌水与砂面齐平,然后用钢叉插入砂中摇撼 十几次.如砂已沉实,将钢叉拔出,在相距100mm处重新插入 摇撼,直到这一层全部结束,经检验合格后再铺设第二层. 4结语
综上所述,换土法的施工保证了建筑的施工质量,经济 上也较为合理,当建筑的地基不能满足构造需要的时候可以 采用,可以获得良好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l森仁明,局厌桐使用水泥,
2j建设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外公路.1980(4)
2003
范文三: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之我见
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之我见
前言
建筑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我国有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有令人惊叹的故宫;有巧夺天工的兵马俑。还有许多令人叹绝的古代建筑,但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为了。我们的目光应看向未来,关注现在,使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
正文
也许是古代的人口太少,古代的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大,也许是现代人的贪婪,现代的许多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许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许多人为了现在的“幸福”,断绝了子孙后代的生路。我国虽然可以称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基数的增大,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的必走之路。
生态的恶化与建筑建设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建筑物和人与自然之间的能量利用,消耗应达到一个循环平衡。近几个世纪,人类无节约地征服自然和所谓改造自然给自然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与破坏,也给自身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厂越来越多,工厂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液,废渣,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目前我国的能量利用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许多建筑在白天开灯,造成了巨大的能量浪费。
一座节能建筑对后人来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近两个世纪的工业发展史已经透支了几乎整个人类历史的生态资源,使21世纪的人类为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不得不反思工业革命在带来便利和效益的同时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并及时作出反应。尽管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是几十年的事,但生态建筑的思想很早就出现了。生态建筑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日益紧缺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体现,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建筑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协调建筑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使之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态建筑具有节地,节能,节水,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等特点,因此生态建筑的目标就是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得到完整的统一。目前许多建筑都存在着浪费资源的现象,比如有些建筑白天因阳光照射进来而关着窗帘,但关着窗帘后因室内光线不足,又开着灯。在建设房屋时人们应该考虑各种因素,尽量减少能量的浪费。
范文四:关于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思考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08.04.038
工程建设与管理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关于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思考
文/仇乐民
【摘要】
本文分析了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提出了将生态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建筑
设计,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环境协调心理学
1前言
人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具有高度发达的意识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思维是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所以对思维的了解也是研究建筑创作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人不仅是建筑的设计者,而且是建筑的使用者与观赏者,人与建筑的紧密关系指出了人对建筑的重要性。
近了墙体的距离.后者则离我们较远,进深感觉加长,这是色彩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在餐饮空间里一般多使用暖色调,在办公空间里一般多用冷色或中性色调(如西单中银,色调为偏暖灰色,和谐统一.给人以稳定和舒适感),这些手法都是色彩带给人的环境心理感受在设计上的应用当我们由远及近观看一栋建筑时,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外形,进而是它的色彩,再走进就会看清它的材质,这个过程是由感觉到知觉的一个过程,即是对于物体的认知,在我们感知物体的过程中,视觉的框构水平线的设计)、图底关系、视错觉等心理模式对于(垂直线、
研究建筑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日本的传统建筑,屋顶的檐口线在两端部位稍微向上翘曲,目的是让人们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到的是一条不松弛的直线,并且整个建筑给人以跳动的力量感,卢宾的杯子———人像反转图形说明通过视觉的注视点不同图形和背景之间互为图底关系一般来说,人们希望看到的图形就是图形,背景就是背景,呈像比较稳定,就像在室内空间中,一般会自然地把顶、墙、地作为背景在形态视觉当中还存在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即视错觉,例如两栋同样高的建筑,一建筑上利用垂直线条来划分和装饰建筑,另一建筑利用水平线条来划分和装饰建筑,那么我们会认为前者高于后者,这就是视觉产生错觉的结果.
一幢建筑的建立会形成两种环境模式,首先建筑的临街外表面形成城市街道景观的一部分,然后建筑内部根据功能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深入了解的内部环境.凯文?林奇在他的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到,一个城市都存在一系列的公共意——道象,他将这些构成城市意象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一个长期生活于城市某个区域的人,逐渐会将许多环境元素纳入到认知模式中,并对周边的环境形成一种意象。一般来讲,建筑本身特征越明显,越容易形成对环境的一种意象,从而加深人们的认知图式、通常城市中的大众性公共建筑如地区中心商店、公共交通站(如火车站、交通站)等容易成为人们认知图式中的重要组成因素,至于一般的住宅、小型沿街商店等往往被当作城市环境中的背景部分而被忽略。建筑物所营造的空间对于人的心理也有着微妙的影响,如有两幢建筑物,如果两者距离较远.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两者距离较近,并使一层部分退后,这时空间就有凝聚性,人站在这里就能感觉到虚的部分是图形,而建筑物则成了背景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考虑人的行为对于空间环境的影响,研究环境心理必须考虑人的行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人们都会有各自的行为习性,如人
2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边缘性学科,将心理学引进建筑或环境,就使其变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研究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嗅嗅觉环境、听觉环境和觉.听觉和触觉器官去研究视觉环境、
触觉环境,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环境如一曲悦耳的轻音乐使人心旷神怡,而嘈杂的环境使人心烦意乱.因此我们在很多商场里可以听到扬声器里传出优美的音乐声来遮掩人群的嘈杂声,以此来提高人的环境心理舒适度在心理学领域,常将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也称地理环境,这一环境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包括由物质组成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由人类构成的社会环境;心理环境也称为行为环境.也就是人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环境,在人对环境的认知中,主观感觉到的环境比客观环境更为重要,因为一个环境只有对人有了某种意义时,才能促使人们去了解和掌握它环境对人们行为的作用需要经过人们适应的心理过程.环境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人也能够改变环境.环境和人的行为是互动的关系。人对环境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感知.记认知(即人脑对于客观环境的反映过程,包括感觉、忆、思维等)、情趣(即人对环境在情感上的反映以及对该环境所持的态度)和意志(客观存在.不仅感受、认识,还要在意识中环境色彩、光线材质等加以改造)三个过程.不同的空间形态、
都会传递给人以信息和符号,使人们在这个环境中产生联想.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面对观赏对象时主张美感,即观者与所见形体的融合,心理上所产生的愉悦美感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美的事物.一是主观方面的某种观念,也就是说这种对于环境的认识是基于环境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反映,并受到社会、人文、教育、物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建筑形体、不同的建筑空间、不同的建筑色彩和材质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希腊的建筑给人以优美的感觉,罗马建筑则表现出武力和豪华.基督教建筑表现虔诚?在这里可以以色彩为例,如在室内空间中同样进深的两面墙,一面墙的颜色是黄色(暖色),一面墙的颜色是蓝色
(冷色),那么前者的感觉是离我们较近从而感觉进深变短,拉(下转148页)
-
工程建设与管理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影响桥梁伸缩装置处的桥面平整度的因素除了伸缩装置的安装质量,形式的选择,伸缩体的受压与受拉状态下的变形等情况,另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桥面铺装材料的影响。如果桥面铺装是砼的(刚性),则其平整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基本没有变化。如果桥面铺装是沥青砼的(柔性),情况就不同了。长期在反复车轮荷载作用下的压缩推移变形,使伸缩装置锚固系统的现浇砼与沥青砼产生一定的高差,造成了该处的跳车。灌入式半刚性桥面铺装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改性材料,这种铺装是以沥青砼作为基体与改良的水泥浆组合而成。它的使用,比较理想的解决了伸缩装置的平整度问题。
加强维护与保养5、
随着目前交通的发展,桥梁的养护维修越来越重要,对桥梁病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科研机构的重视。但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常规检查,早期小范围的修补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言说得好防患于未然就是这个道理。
在桥梁伸缩装置前后出现轻微凸凹不平、细微裂缝、异常响声时应从桥面板底部观察伸缩装置的状态、产生的声音、振动情况等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确定伸缩装置的运营状况、破损的具体部位、损坏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修补方案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在伸缩装置附近的桥面,应及时清理泥沙及杂物,特别是在冬季及雨季,以防止泥沙及杂物随雨雪水进入伸缩缝中,污染及阻碍伸缩装置的正常伸缩及锈蚀伸缩装置。
对于损坏严重的伸缩装置必要时应进行大修或进行更换。伸缩装置的大中修一般要影响交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交通管制,或半幅断交,或白天开放交通夜间进行施工。夜间进行施工时,首先要注意安全这是很重要的,白天开放交通时,应使用桥面盖板保障车辆正常运行,同时也保护桥面和伸缩装置。不论采取哪一种施工方法桥梁伸缩装置的大中修,应考虑快捷、简便的施工方法,采用构造简单经久耐用的伸缩装置。在施工前必须对伸缩装置的材料性质、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
三、结束语
伸缩装置是桥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容易发生损坏,对桥梁本身安全和营运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设计、施工时对伸缩装置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改进和完善,那么伸缩装置的病害一定会减少,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桥梁本身安全和车辆营运安全一定会得到更好保证。
参考文献
[1]郑乐琴.桥梁设计中伸缩装置的选用[J].青海交通科技,
2006.1.
[2]吴文彬.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港湾建设,2007.2.
(作者单位系云浮市城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上接146页)
在一般情况下习惯沿道路左侧通行,在公园公共场所也明显地会看到左转弯比右转弯要多,人们在清楚地知道目的地所在的位置时总有选择最短路径的倾向,即抄近路.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一些草坪的中间经常会被踏出一些路径以便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但这样会损坏草地并破坏美观,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到人的行为对于环境的影响。
4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建筑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统一。它的实质是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满足现实要求,适应未来发展.使得自然环境良性循环。建筑设计应使建筑和环境相协调.重视整体环境的设计。建筑物不应是孤立的,建筑学的概念应从单体建筑空间走向综合的、多功能的建筑环境,保持建筑与城市的有机统一性。而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城空间形态和社会面市的总体视觉空间品质,取决于自然地形、
貌等一系列客观要素的组织。就建筑物本身而言,其功能要具有可变性和适应性。倒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支撑体系设计方法即是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设计理论方法.它把建筑物中可变的部分留给使用者参与,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灵活分割.组织内部空间,以满足各种需求.而且它具有时空上的可变性.适应未来的要求。
3将生态学思想引入建筑设计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1956年意大利的索列瑞创造了建筑生态概念。总体表现为:如何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成为生态建筑的主要原则,即通常所说的共生原砌、再生原则。最近几年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建筑设计,风能、水能建筑设计,新型覆土建筑设计,仿生建筑设计等生态建筑逐渐建成。从早期的具有朴素思想的莱特“有机建筑理论”即草原建筑到柯里亚结合气候地域特色的管式住宅、丹麦奥尔期斯市的“日与风”住宅区等均是生态建筑的有益探讨,建筑师应树立生态建筑社会与建筑需要相联系.建设一十造设计观:把工程与生态、福人类的生态平衡环境体系。
5结束语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映,环境对人们的行为的作用,需要经过人的适应的心理过程,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人也能改变环境,环境与人的行为是互动的关系.
(作者单位系温州民用建筑规划设计院)
-
范文五:现代建筑如何与环境相协调
浅析现代建筑如何与环境相协调
摘要:广义的现代建筑指折中主义之后出现的以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为核心的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而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出现了盲目追求“高富帅”的现象,这与现代建筑的要求,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都是相悖的,本文简略分析了高层建筑如何与环境相协调从而促进现代建筑与环境相协调。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协调;可持续性
abstract: the modern building the eclecticism after
appearing in the new structure, new materials, and new form the core of the building. to emphasiz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times, modern architecture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the industrialized society; emphasizes the architects to study and solve the construction function and economic issues. but in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emerged in the blind pursuit of “ tall, rich and handsome “ phenomenon, thi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and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day are opposit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how to coordinate with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coordin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