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气温与降水课件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图文资料及P7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8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7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
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
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探究结论】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73“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7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探究结论】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范文二:气温和降水(二)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二、预习检测
1、结合课本P63回答下列各题
(1)降水形成的条件: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类型(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具体分析各种降水类型的发生原因及分布地区
)
2、降水量的测定(课本P64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推算 ①怎样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②怎样计算某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三、共同探究
结合课本P64“世界降水的分布”
1、读“雨极话雨”了解世界的“雨极”
被称为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降水极不均匀,有的地区甚至多年滴雨不下,如:撒哈拉沙漠
2、结合课本P6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了解各地降水的地区分布
(1)根据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思考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赤道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分析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简单说明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家乡的降水类型是哪种?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多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
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读右图回答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降水量多在______mm
以上,南极附近各地的降水量,大多在
________mm以下。由赤道向两极,年
降水量是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
的所降水量有什么差异_____________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所
降水量有什么差别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答案
二 预习检测
1(1)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
2 三 共同探究
1 乞拉朋齐 卡维金尼山
2 (1)指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3)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5)锋面雨 600mm左右 7 8 月
五 拓展练习
1 2000 200 逐渐减少 2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距海远近的不同。
范文三:气温和降水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概念及形成降水的条件、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能够区分三种主要的降水类型及成因;
3、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
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难点: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图分析法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哗啦啦下雨了》,引入本课教学。
【自主先学】
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
(一)阅读教材P74页正文第一段,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1、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主要形式
有 、 、 等。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 ;
二、 。
(二)观察P74页 ?地形雨示意图?,结合相关课文,思考并完成下面连线。
受热?膨胀上升? 地形雨 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
遇山坡?爬升? 锋面雨 山地迎风坡
冷空气?抬升?暖空气 对流雨 冷暖气流活动频繁地区
(三)阅读教材P75页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量?图文,回答:
1、测量降水量的工具主要有 和 。
2、降水量的计量单位是 。
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一) 仔细阅读教材P75页图4-1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思考并回答:
1、等高线概念(已学):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降水量线(可推):把地图上 的点连成的线。
2、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的分布均匀吗?
(1)、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的降水量多?
(2)、亚欧大陆沿海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量多?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哪里降水量多?
(4)、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和北坡哪里降水量多?
3、判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
水 ,西岸降水 ;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
山地迎风坡降水 ,山地背风坡降水 。(填?多?或?少?)
(二) 阅读教材P76页阅读材料?‘雨极’话雨?,了解世界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
【小组讨论】
(一)组内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结合教材内容和课件图示,讨论如何演示某种降水类型的降水过程。
【交流展示】
1、抽选三个小组演示某种降水类型的降水过程。
2、抽选某组某号同学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质疑拓展】
(一)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
(二)教师点拨、讲解核心问题:如何判读等降水量线图。
1、看数值,得出降水量的多少。问题举例:徐州的降水量。
2、看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3、看走向,了解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问题举例:落基山脉西侧等降水量
线的走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当堂检测】 1、降水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
A、下雨 B、下雪 C、打霜 D、下冰雹
2、赤道地区全年的降雨主要是(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脉北坡 D、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4.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
A、赤道附近 B、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
C、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 D、两极地区
5、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沿海地区降水少 D、沿海迎风坡地区降水多
【新课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范文四: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不同) ,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
(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教师精讲点拨】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需要借助于等温线。观察图4-6我们发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高低深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图中我们还看出等温线并不与纬线完全一致,特别是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有明显的弯曲,说明气温也受海陆分布影响;亚洲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明显地低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探究结论】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教师精讲点拨】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
【探究结论】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我们一般是1月放寒假,7月放暑假,而家住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小朋友他们几月份放寒假?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5
—、基本巩固1、2、3、7、8
二、综合运用:1、4、5、10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以图析文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问:你知道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降水的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
1、自主学习:
学生读书63、64页,结合自身体验,思考:
(1) 、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 ?
【教师精讲点拨】抓关键词
【探究结论】
A 、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赤道地区多见)
B 、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
C 、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1、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
(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
(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2、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乞拉朋齐降水较多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图册35页
强调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 完成65页活动题。(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教师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2、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思考。
学习任务(三)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师精讲点拨】
1、注意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
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单位 :℃),右边是降水量数(单位:毫米)
2、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讨论66页活动题1、完成:
1、判断:(1)、乌兰巴托最高气温出现在__7_月,约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
(2)、昆明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约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__℃。
2、计算;估算乌兰巴托和昆明的年降水量
3、分析: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差别主要有哪些?
4、拓展:人们常说昆明“四季如春”,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1、以图析文;降水分布规律必须借助地图总结出。总结各地降水的情况又必须落实到地理空间分布上。所以掌握读图的方法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2、“勤动手、多练习、勤动脑、找规律”是学好气候资料分析图的关键。在总结某地气候特征时,应把握的要点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做综合能力训练76页二、综合题:8、9
范文五:气温和降水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学 校:
年级及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
上课题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P6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等温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气温分布成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
(2)学生通过学习,懂得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 黑板,多媒体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述]人们常说,农民是看天吃饭的,这个“天”在地理中指的是气候,而气候是由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因此气温和降水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讲气温这一部分,降水的内容留在下节课学习。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气温的变化及其成因。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8页,阅读探索活动材料的“异样”的春节,思考广州和哈尔滨在气温上有何差异,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板书]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概念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师讲述]同样是春节,我们可以看到左图的广州,春暖花开,生机盎然;而右图的哈尔滨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很明显,两地的气温是存在差异的,广州气温比哈尔滨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纬度位置的不同,广州在我国南方,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
[教师讲述] 对。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个气温的规律,仅考虑纬度的因素,气温是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的,也就是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从我国的行政地图可以看出,广州的纬度明显比哈尔滨要低,因此,冬季广州的气温比哈尔滨的要高,也就出现了“异样”的春节这一情景。
[教师讲述] 好,既然大家对气温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气温的变化。气温
的变化分为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而时间变化又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请同学们翻开书本69页,观察“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并思考问题。
[板书] 日变化
时间变化
2、气温的变化 年变化
空间变化
[教师提问] 北京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多少?
[学生回答] 14:00气温最高,5:00气温最低。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8.6℃。
[教师讲述] 第二题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将2:00、6:00、14:00和20:00的气温数据相加,除以4得出15.7℃?
[教师讲述]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日平均气温值。大家都学会了吧?对于这幅图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回答]为什么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而不是正午12时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里我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不可否认,正午12点是太阳直射的时间,也是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时候,但是,近地面气温的升高,并不是太阳辐射直接作用形成的,而是通过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再由地面放出地面辐射,使气温上升。通俗地讲就是太阳晒热了地面,再由地面烘热空气,因此,气温升到最高需要一定时间,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午后的2、3点钟。那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应该怎样解释呢?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日落之后,地面和近地面空气都失去热源,气温逐渐下降,知道次日日出时,气温再次升高,因此,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教师讲述]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0页,观察北京四季景观,从百花盛开的春天,到绿树成荫的夏天,再到秋风萧萧的秋天,最后到万里冰封的冬天,一年中,我们看到了这四种不同的景观,感受到暖、热、凉、冷四种不同的感受。这都是因为气温的变化形成的。
[教师讲述]下面请同学们翻到书本71页,根据表E的气温数据,绘出北京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同学们跟我一起来画一下(黑板画图)(作出示范后给同学们2分钟画图)。
[教师讲述]大家都画好了吗?来看看自己画得正不正确。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有两个要点,一是需要找准每个点的位置。二是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成线。
[教师讲述]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提到了,气温除了时间变化,还有空间变化。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2页,找出0℃等温线,它大致经过哪些地方?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大约各是多少摄氏度?两者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板书] 日变化
时间变化
2、气温的变化 年变化
冬季:
空间变化
夏季:
[教师讲述] 第一题请一位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 秦岭、淮河一线至青藏高原东南部。
[教师讲述] 对。等温线就是气温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而0℃等温线代表的是这一线上的点冬季平均气温在0℃左右。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一般情况下,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会在0℃以下,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季气温通常在0℃以上。第二题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 -28℃,20℃,相差48℃
[教师讲述]正确,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可以如此之大。因此,我国冬季的气温变化特点是:气温从南向北递减,南北温差大。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我国冬季,越往北地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少。二是我国北方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因此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较大,对南方地区影响较小。
[教师讲述] 既然我国冬季气温温差这么大,那是不是夏季也是一样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3页,观察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的温差。可以直接告诉我答案吗?
[学生回答] 5.6℃。
[教师讲述] 因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南北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都较多,当然南方地区获得的热量更多些,但是北方地区日照时间长,因此夏季南北温差不会太大。值得注意的是,青藏高原除外。因为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气温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高。这里给同学们扩展一下知识,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它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气温低24℃左右。我们可以总结为,夏季全国普片高温,南北温差小。
[板书] 3、温度带
[教师讲述]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区,气温也不同。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全国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暖带、寒温带,还有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热带包括海南全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云南最南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热带地区以北是亚热带;暖温带包括华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等省的一部分;中温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省;黑龙江最北部是寒温带,最后还有青藏高原地区的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教师讲述] 最后给同学们扩展一下积温和作物熟制的知识。积温就是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而≥10℃积温指的是一年内所有大于等于10℃的温度值的总和。
[教师讲述] 好,气温的学习我们暂时到这里,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新课(4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五、复习巩固(4分钟)
1、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B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 D.早晨8时
2、下列哪个事例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C )
A. 柑橘树在零下9℃以下会受到毁灭性冻害
B. 俄罗斯人冬季喜欢喝烈酒
C. 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特征,变化不大
D. 新疆吐鲁番人“早穿棉袄午穿纱”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同学们上网搜索资料,绘制一幅梅州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
2、理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概念 日变化
时间变化
2、气温的变化 年变化
冬季:
空间变化
夏季:
3、温度带
【课后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有详细的讲解,课堂气氛较活跃,并能将课本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使知识变得更加实用,但本节课仍有缺陷,需要改进。
一、 语调过于平缓,应该适当的改变语调,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且能突出重点内容引起学生注意。
二、 部分计算题只需让学生自己完成,不需要教师在黑板作示范。
三、 对于温夏季空间变化”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它地区的温差,不能仅仅因为“海南岛”和“黑
龙江省”的温差小,断定全国普遍高温。
四、 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更丰富些,例如提醒学生注意避暑,适当的季节适当的增减衣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