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编辑]什么是编辑生活?(因为喜欢,所以转载)(转载)
第一,书卷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版做的是一种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坏决定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而对文化的理解植根于我们对文化的兴趣,对书要有一种真正的热爱,如果只把它当个饭碗来应付,就不一定能做好,而且也会越做越没灵感越做越苦闷。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所以看一个人像不像一个编辑,不是看他八小时在干什么而是看他八小时之外在干什么。
书卷气来源于对书天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就是一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终生盘桓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很多编辑班上得很诚恳,但聊天喝茶吃饭喝酒从不谈书,平时从不逛书店也从不买书,也不关心新京报的图书销售排行榜,跟文化学术界从来没有朋友,他们身上透露出来的气质,没有一点书卷气,这样的同志跟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机关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版做的是一种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坏决定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而对文化的理解植根于我们对文化的兴趣,对书要有一种真正的热爱,如果只把它当个饭碗来应付,就不一定能做好,而且也会越做越没灵感越做越苦闷。知之不如好,好之不如乐之。所以看一个人像不像一个编辑,不是看他八小时在干什么而是看他八小时之外在干什么。
如何培养书卷气?一是广泛的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做编辑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作者,每个人的学识和专业都不一样,而每个人一谈到自己的专业都好为人师口沫飞溅,这个时候我们编辑为了不显得尴尬让谈话继续,我们还得强打精神来应付,这个领域你不一定很精通,但起码要了解一个大概。这就要考验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视野,比如做人文图书的编辑不能因为你学的是文学就可以对历史和哲学不闻不问,不能因为你学的是历史就可以对常备的的文学经典没有涉猎,相反你对文史哲都应该有常识性的了解。在知识结构上上海少儿出版社社长王一方先生算得上是一个全能型编辑,十余年前我第一次见他时他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中医编辑,他谈起马王堆的性医学来让我面红耳赤又大开耳界,接着大谈周作人,接着大谈曾国藩,让我一个中文系出来的在他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二是广泛的交往,听君一席言胜编十年书。与作者交往,与同行交往,与书界媒体的交往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广开思路,获益良多。每当我没有选题感觉的时候,为一个选题做与不做而犯愁的时候,为一句广告词而冥思苦想的时候,我会走出来选择跟一个朋友聊聊天吹吹牛。江西教育出版社早年出过一套很有影响的科学人文丛书“三思文库”,其中“三思”这个绝妙的书名(把西方的“赛先生”和中国儒家的“三思而后行”结合起来)就是当年刚出道的黄总与刘兵、吴国盛等科学史名家在一个茶馆聊出来的。这方面三联原老总沈昌文先生做的非常出色,他每周会找一个作者来三联韬奋中心喝咖啡聊天,从与作者的交流碰撞中激发灵感捞到点子,早年的《读书》办得那么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激情。
要做好编辑,还需要激情。我在很多新编辑身上看不到这种由内而发的激情。这种激情表现在发现好书稿时的拍案叫绝,在找到好作者时的相见恨晚感动莫名,在与作者讨论书稿时的当仁不让,在策划选题方面的绞尽脑汁,在办事效率方面的雷厉风行。
激情对编辑的组稿非常重要。一种光明向上的心态,一个热情开朗的表情,一种做不好事情决不罢休的执着,才能给作者一种信心一种力量,要他接受你的组稿,首先要他接受你这个人。现在书稿市场竞争很厉害,如果你慢条斯理或者暮气沉沉,你肯定抢不到好书稿,一个有激情的人才能感动作者,才能让他放心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到你手上;其次激情还表现在对编辑工作的投入,我们公司不怎么提倡加班,但是我们还真该有一种努力的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今天的事就该今天做完,没做完通宵达旦也要完成;再次,激情还表现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韧性”上,克服困难最需要的是这样的激情。我们在组稿的时候经常会遭遇打击,名人的架势往往会挑战我们自信心,此刻我们就得要用激情来重树我们的信心,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也要“搞定”他。我有一个朋友,早年做编辑的时候,非常认死理,每次冬天来北京组稿,遇到作者不在家,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手机,他就坐在楼梯口傻等,等到半夜作者回来,他已经是饥寒交迫形容枯槁。作者见到这样的编辑没有不感动的。
作者:北人堂??回复日期:2006-12-19 17:40:00
第三,亲和力。
很多很老练的编辑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由喜欢你而信任你。我们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
编辑上天入地的组稿能力来源于自身的亲和力。台湾的朋友讲到编辑的十种能力,我对编辑的亲和力特别有感触。首先,我们的年轻编辑都出身名校,做事的能力应当不差,但我要特别提倡一种共事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合作特别需要的亲和力;其次就是对外与作者的交往能力。很多很老练的编辑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由喜欢你而信任你。我们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有的编辑出去跑了一圈可能什么都拿不到,但有的编辑就能马到成功满载而归。曾经有个著名文学编辑名叫梅朵,作家圈里叫他“没法躲“,他的亲和力太强了,只要他看上的作者就没有跑掉的。有的人天生就有亲和力,俊朗周正,光明笃实,作者们第一次见面没有不愿交付的;尖嘴猴腮,小鼻小眼,第一眼要让别人交付于我,恐怕就有些困难。所以我必须在后天培养上下功夫。
亲和力如何培养?
一, 在陌生拜访时要学会与作者聊天。聊天并不是马上进入主题,你首先要营造宽松友好的谈话氛围,先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方可“武装夺取政权”。
二, 在讨论书稿时,要采取“同意挺进法”,就是先肯定对方后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以退为进。作者们往往自视才高八斗,你个小编辑如意气用事针尖麦芒吵起来,后果肯定是鸡飞蛋打不欢而散。
三, 学会赞美。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成功学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赞美使人进步”。人们都不拒绝好话,与别人打交道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吝赞美。尤其是作者们十年磨一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写就一部书稿,你能夸到点子上,他会引为同调,感君知遇之恩。
四, 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涵养。在许多交际场合,幽默能化解尴尬打破僵局,加深印象赢得人缘。
五, 学会微笑。
作者:北人堂??回复日期:2006-12-19 18:00:00
第四,眼力。
编辑在泛读的同时还得有一个精读,而且在读了之后还得形诸笔墨写写书评,只有写了,别人的东西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否则阅读变成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出版家锺叔河先生说过“名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所以啊,编辑除了阅读生活还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生活。
怎么让作者认可你?光放下架子厚着脸皮、生拉硬扯是不够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你对作者的定位,对作品的理解。这就要考验编辑的判断力也就是眼力了。你能不能指出作品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能不能在与作者交流中产生碰撞、擦出火花,敢不敢在那些盛气凌人的名人大家面前说“不”。你的勇气来源于你的水平。这跟平时的读书很有关系。“观千剑而后识器”,编辑读书怎么读呢,沈昌文先生说“非浅尝则止不可”,我则主张编辑在泛读的同时还得有一个精读,而且在读了之后还得形诸笔墨写写书评,只有写了,别人的东西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否则阅读变成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出版家锺叔河先生说过“名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看看我们业界几位出版界名流,如李庆西、王建辉、王一方、俞晓群等哪一个的笔下功夫不是如何了得。所以啊,编辑除了阅读生活还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生活。
这方面我经常给同人们讲的一例子:我刚当编辑的时候,到北京来组稿,取法乎上,斗胆拜访作家社的副总编龙先生。此公何许人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责任编辑也。我一进门他就跟我说,一个好的编辑看一个书稿的时候就象老中医把脉,手往病人手脉上一探就知道病症在哪里。同样,一个编辑去看稿子的时候,只要翻几页就知道作者水平之高下,知道他的长处短处在哪里。此等功夫,令人向往,但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培养出这种职业的直觉能力。
作者:北人堂??回复日期:2006-12-19 18:01:00
第五,文字感悟力。
舒婷说“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汉字简约优雅而极富想象力,是当今世界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没法比肩的;中国的古典文学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足以让今天的身体写作小资情调望洋兴叹。我觉得对汉字有不有品鉴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编辑的一个入门标准。
台湾我识出版社的王总编跟我说过,有些编辑的文案一稿就能到位,而有些编辑做了好几稿还是欠火候。为什么,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文字感悟力不逮是也。舒婷说“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汉字简约优雅而极富想象力,是当今世界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没法比肩的;中国的古典文学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足以让今天的身体写作小资情调望洋兴叹。我觉得对汉字有不有品鉴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编辑的一个入门标准。我给我们的编辑改文案的时候,往往是做减法,普遍的毛病是文字太罗嗦,而且言不及意。原因出在哪,我以为是古典修养的欠缺。
每个责编把书的文案作为一个功课来做,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重新背一遍,把《论语》《庄子》《史记》《红楼梦》再啃一遍。韩少功说中国作家正在丧失两种能力:一是形容的能力,一是解析的能力。以我见,我们新一代编辑与戴文葆、朱正、钟叔河等老一代比起来,不但学养差距大,文字的的“形容“和”解析”能力也相差不以道里计也。
浙江文艺出版社著名编辑李庆西先生的审稿意见不做修改就可以直接拿出去发表,可见他本身文字功底之好,我现在还记得十余年前他给自己策划的“学术小品丛书”(因为这套书带动了当时的散文小品出版热)写的前言的最后一句“区区小品以期蔚为大观”,通篇只有两三百字,简明扼要而又风雅洒脱,当时让我眼红得发晕。有心的同人还可留心上海的《书城》杂志,每期封四的“每月书偈”就出自他的手笔。公司图书给业界的印象是“干净”,这个主要得力于我们文案的讲究。今后我建议我们每一个编辑的文案都要拿到编辑部来讨论,在切磋中培养文字的感觉;在公司的网上加强编辑荐书,不能抄书,必须用自己的话来写;鼓励编辑就我们自己的书写书评,发表后公司再奖励一次稿酬。
作者:北人堂??回复日期:2006-12-19 18:06:00
第六,核心价值的把握能力。
考验编辑对书稿把握的第一关就是撰写内容提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能抄书里已经已有的前言后记;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础上,提炼书腰的广告语;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书起名字,书的核心价值、读者的胃口、市场的卖点都要结合起来一并考虑。
台湾的蒋社长说对一本书的核心把握不能超过20个字。这对书腰广告语的撰写尤其严格:既把握全书又要言不繁,既通俗易懂又余音袅袅。第一要吃透书稿,第二要恰如其分地表述。考验编辑对书稿把握的第一关就是撰写内容提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能抄书里已经已有的前言后记;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础上,提炼书腰的广告语;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书起名字,书的核心价值、读者的胃口、市场的卖点都要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这样的书名让人读后有叩击灵魂欲罢不能的功效。我小结三点:1。要简要约;2。要狠要准;3。要实要虚。究竟如何写,得失之道存乎一心。自家好自揣摩去吧。
作者:老子在天涯??回复日期:2006-12-19 22:33:00
唉,现在有些编辑就像奴隶一样啊
作者:湘江流水??回复日期:2006-12-20 10:33:00
呵呵,喜欢。只是,好的编辑,也会在现实中撞撞壁,需要回头再调整和思考。比如少儿社的王一方老师,听他讲过课,激情洋溢。只是少儿社近几年的状况却并不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终究有差距。再说每个人应该还是有鸽各自更擅长的领域罢,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游刃有余的。在理论与实践的接合上,其实我还挺佩服世纪集团的陈昕老师,有思路,有得体又坚决的做法。
范文二:[doc] “负势竞上”的主语是什么?
“负势竞上”的主语是什么,
中学语文孰学2009.11
??负势竞上”兄J[的主语是什么?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中
有一句话:”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对这句话的理解,多
年来一直存在着分歧.不仅教者如此,教材编者
和教参编者亦如此.如:教材注”负势竞上”
(P169):”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与
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为:”(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
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教师教学用书》选录的
专家丁长河的欣赏文章则说:…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
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
峰.”
由上可以看出,教材及教参的译文把”高山”
当做”负势竞上……”的主语,而丁长河先生,则
认为”寒树”是”负势竞上……”的主语.”负势竞
上”的”主语”究竟是”高山”还是”寒树”呢?笔者
赞同丁长河先生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是写高山上的
植被状况;接下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则应承
接前文写”寒树怎么样”.即承前句宾语省略主
语.而不是倒过头来再写”高山如何如何”.
第二,”寒树”,是指使人看了产生寒意的树,
只能是”寒树”才能凭”高山”之势.为了争夺阳
光,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山峦”自从若
干万年前地壳变化以来.早已形成自己各自的
“势”,如果”负势”的是”山峦”,那只能是”山峦”
自己负自己的”势”,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孟宪永
第三,”负势竞上……”句中的”竞”“轩邈”
“争”等词语都有迅速,快速的意味,这些词语用
于描绘相对静止的”山”是不贴切的.而”树”则是
活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是可”轩”可”邈”的.
不然,哪来后文的”横柯上蔽”?
第四.富春江两岸高山上以松杉树居多,树
形多呈宝塔状,远远看上去.”寒树直指苍穹,参
差起伏蜿蜒连绵”,正像一座座山峰.它们长在
高低不同的山上,才形成了”千百成峰”景象.
第五.后文写到的泉水,好鸟,蝉,猿,与”寒
树”一样,都是高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
只有将”负势竞上……”的主语理解为”寒树”,才
能和后文的几个景物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富春江
高山的独特美景.作者并”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
壁陡削之状”(丁长河语),而有了山上”树”之奇,
“鸟”之奇,”蝉”之奇,”猿”之奇,”泉”之奇,”山”
能不奇?
此外,作者是在富春江上坐着船游览,由于
在”高山”的”脚”下.他的视野有一定的限度,不
会很开阔,而只能看到眼前的近景,绝不可能一
下子将远近”千百”座大山尽收眼底.故”负势竞
上”指的是应为”寒树”,而非”高山”.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多年来广
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者应当有一
个统一的说法,或此或彼,而不能在同一本书里
两种说法共存,把疑惑留给教者.当然,若教参的
编者有意激发师生的好奇心,培养师生质疑探究
精神.则就另当别论了.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064000)
一
鱼堡:一
52
范文三:“负势竞上”的主语是什么?
(2009-04-13 16:59:11)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材咀嚼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有一句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在教学中,对这句话的理解,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分歧;不仅教者如此,就连教材编者和教参编者也意见不一。分歧和矛盾主要集中在什么是“负势竞上”的“主语”上。
首先看教材注释(P169):
④[负势竞上]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⑤[轩邈]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⑥[直指]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⑦[千百成峰] 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其次看《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翠绿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
第三看《教师教学用书》选录的专家(丁长河)的欣赏文章是如何说的: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
从以上三点中可以看出,教材及教参的编者都把“负势竞上……”句的主语理解为“高山”;而在丁长河先生的赏析文字中(尤其是画线部分),则明显地把“寒树”当成了“负势竞上……”句的主语。“负势竞上……”句主语究竟是“高山”还是“寒树”,笔者认可丁长河先生的分析,认为应当是“寒树”。理由如下:
第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句是写高山上长着的植被状况,接下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应承接前文写“寒树怎么样”,这实际上是承前句宾语省略该句主语,而不是倒过头来再写“高山如何如何”。
第二,“寒树”,是指使人看了产生寒意的树,只能是“寒树”才能凭“高山”之势,为了争夺阳光,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山峦”自从若干万年前地壳变化以来,早已形成自己各自的“势”,如果“负势”的是“山峦”,那只能是“山峦”自己负自己的“势”,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第三,从“负势竞上……”句的描写中,“竞”、“轩邈”、“争”等词语都有迅速、快速的意味,这些词语用于描绘相对静止的“山”是不贴切的。而“树”则是活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是可“轩”可“邈”的,不然,哪来后文的“横柯上蔽”?
第四,富春江两岸高山上以松杉树居多,松杉柏的树形多是宝塔状的,远远看上去,“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正像一座座山峰。它们长在高低不同的山上,才形成了“千百成峰”景象。
第五,从后文写到的泉水、好鸟、蝉、猿来看,它们与“寒树”一样,都是高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将“负势竞上……”的主语理解为“寒树”,才能和后文的几个景物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富春江高山的独特美景。诚如丁长河先生所言:写山之奇,作者并“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山上的植物、动物加以衬托的。有了“树”之奇、“鸟”之奇、“蝉”之奇、“猿”之奇,再加上“泉”之奇,那“山”还能不奇吗?
此外,作者是在富春江上坐着船游览,由于在“高山”的“脚”下,他的视野有一定的限度,不会是很开阔的,而只能看到眼前的近景,决不可能一下子将远近“千百”座大山尽收眼底。故“负势竞上”指的是应为“寒树”,而非“高山”。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多年来广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者应当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或此或彼,而不能在同一本书里两种说法共存,把疑惑留给教者。当然,教参的编者也许是为了有意激发老师的好奇心,培养老师质疑探究能力,那就该另当别论了。
范文四:什么是无灵主语
什么是无灵主语?
无灵主语的概念极为简单:有无生命的事物做主语来展开句子。其实它向我们传达的只是一种思维,一种思考的方式而已。 什么是无灵主语?
Eg: I love everbody.译为:我爱大家。如果出现在口语中,这样的表达当然最为清晰,但如果出现在写作中,如下表达可能更为生动一些:My love goes to everbody.从例子可以看出,用客观的事物love 代替有生命的I ,这就是无灵主语的实质。
但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无灵主语,它究竟有什么优点呢?
(1)增加主语的多样性。往往在写作时,我们会反复用同一有生命的词作主语,使语句显得单调,重复。这些总在不经意之间常常发生。
Eg: We don’t think so.If we want light,we must conquer darkness. 三个we 的使用,使句子显得平淡,甚至别扭,但如果稍加变动,句子会显得协调的多。
① We don’t think so.If we want light,darkness must be conquered. ② This idea can’t acquire our acceptance,If we want light,we must conquer darkness.
(2)使语言更生动化。将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而展开的句子,往往会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随之提升一个档次。
Eg: 青少年常常沉迷于网络。
Indulge(sb) in, be addicted in; Be absorbed in; pay attention to;concentrate on.
Internet is Pandora’s Box for youth. 这也就是无灵主语的难点所在,也是华丽之处:并不是简单的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而是用主动语态去表达被动意义。
Eg: People accepted the fact.人们接受这个事实。并不是简单地变为
The fact was accepted by people.而应当更为形象的用主动语态表示“事实被人们接受”这个被动意义。人们接受这个事实,就是这个事实获得人们的认可:The fact acquired people’s acceptance.
其实要写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只要掌握这种思想,加上一段时间的练习,肯定会下笔如有神。
(3)使表达更为客观。主语是有生命的事物时,展开的句子往往带有该有生命物质的主观感情色彩,而如果是无灵主语,则表达很客观。 无灵主语并不是英语的专利,在汉语中其实我们也常常用到。 Eg: 我们从生活中学到—— 可以表述为“生活告诉我们——” Life has told us that------ 这就是一个漂亮的无灵主语的应用 Eg: 海外华人时刻关注祖国。 可以表述为“祖国时刻牵动着海外华人的
心” Motherland,always,is drawing the heart of overseas Chinese.
英语常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这是英语和汉语在句子构成方面的一个重要差别。 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恐怕是由于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习惯所致。
从动作的执行者是有无生命的这一点来看,英语和汉语的动词均可分为有生命动词和无生命动词。
有生命动词与无生命动词在英语中没有明确的区别,即一个动词常常是
既可用作有生命动词、又可用作无生命动词;而在汉语中这两类动词之间却有明确的区别。
汉语中有生命动词表示人和人类社会组织才有的行为或动作, 如:看、哭、送、说、写、讲、拿等;无生命动词表示无生命事物的一些无意识运动、作用或变化,如:吸引、相排斥、变等。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往往以人为中心,认为只有人类和人类社会组织才会有上述有生命动词表示的行为和动作,无生命的事物和现象只能用无生命动词表示动作。所以有生命动词做谓语时不能以无生命名词或代词作主语。
在英美人的思维中,往往更注意客观事物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就是
多用无生命名词作主语。有生命动词既可以用有生命名词做主语,也可以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英语无生命主语句(Non-life subject sentences)的类型: 从充当句子主语的词语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以时间﹑地点等名词作主语的句子,常用see, find, witness等动词作谓语。例:
1949 saw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Rome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在罗马城发生了许多伟大历史事件。 第二年他妈妈去世了。 The following year saw the death of his mother. 在世界历史上眼泪比欢笑多
The world history has seen more tears than laughter. 2. 表示生理、心理状态的名词和表示某种遭遇的名词主语的句子。
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my passionate outburst. 我这样发作一通之后,既不难过,也不后悔。 His weariness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他疲惫不堪,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我完全丧失了勇气。 All my courage deserted me. 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Astonishment deprived me 0f my power of speech. 3. 具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名词作主语的句子。 The very sight of it makes me feel nervous. 一见到它,我就感到紧张。 Thought of the interview filled me with fear. 一想到面试,我就担心害怕。
想到不久就要见到她的儿子,她心中感到十分快乐。
The thought of seeing her son very soon filled her heart with great happiness.
从他的办公室窗口可以一眼看到城镇的美景。
A glance through his office window offers a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town.
4. 表示情景, 自然现象的名词做主语
An earthquake comes like a thief in the night,without warning. 地震到来,犹如夜贼,不作预告。
Such a chance was denied (to) me. 我可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因下雨,我不能来。 The rain prevented me from coming. 这个城市刚下过一场大雨。
A heavy rain visited the city. 5. 用“it ”作形式主语,其逻辑主语是 后面的短语或从句的英语句子。 It was very wise of you to bring an umbrella. 你带了雨伞是明知的。 It is hardly likely that Tom may have forgotten to post the parcel. 汤姆几乎不太可能忘记寄这个包裹。 6.There be句型
There be 句型
There be +名词 定语从句 ★ ★ ★/分词/介
词 There come, emerge, exist, lie, live, occur, stand,
【练1/4】越来越多的人反对这一看法. ---(新托福写
作) More and more people disagree it. (there b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disagree/are against/object to this point.
【练2/4】 每个孩子都想赚些零花钱来帮助交付高额的大学费用。 ---(家庭话题) Every child wants to earn a little money to help cover higher college cost. (there be) There is every child who wants to ``` (高分作文句子)
There is hardly a child who doesn’t want to earn a little money to help cover higher college cost. (常见句型) there is nothing we cannot do ```.
In the 1950s and 1960s, there emerged an awareness in Western societies that resources for the provision of fossil fuel energy were finite and exhaustible.
【练3/4】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西方社会开始意识到提供矿物质燃料能量的资源是有限的且有可能枯竭。(剑4,T4,R ) 【练4/4】预计将会在2030年轻微下降至18%。(剑5,T1,W ) There is expected to be a slight drop to 18% in 2030. 【练4/5】毫无疑问,收音机和电视机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剑6,
T1,W ) There is no doubt that radio and television are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状语变主语:
园子中央有一座花坛。 There sits a flower bed in the middle of the garden. “有人、人们”等主语:
人们对人口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关注。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population growth. 有人敲门。
There comes a knock at the door. 7. 表示其他事物名词作主语的句子。 The matter asks immediate attention. 这件事需要立即予以注意。
Her heart did whisper that he had done it for her. 她的心里的确嘀咕:为了我,他才这么做的。 无灵名词作主语时常见的谓语动词
see,find ,make ,bring ,cause ,enable ,desert ,prevent ,meet ,visit ,give ,witness ,convince ,request ,compel 等。 短语动词(如lead to,bring out,fall up-on.keep /prevent ?from ) 谓语动词往往含有“使”的意义 (“反向心理动词”) :delight, move, please,strike ,amaze ,astonish ,surprise, worry, trouble,impress ,satisfy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疾病使他虚弱。
His illness left him weak. 练习
这个回答没有使我们感到满意。 That answer didn’t satisfy us. 看了这部小说,他很激动。 The novel excited him.
你只要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Careful comparison of them will show you the difference. 他因事进城去了。
Business took him to the town. 世界上已经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The world has witnessed different roads to modernization. 黑暗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教人体会到声音的欢乐。
Darkness would make him 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silence would teach him the joys of sound. 据估计,在英国工作的外籍家庭佣人有两万多人。
There are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20,000 overseas domestic servants working in Britain.
范文五:什么是主语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吃的、挤出来的,动词性短语作主语) 学开车是很不容易。(学开车,动宾短语作主语) 人多了很危险。(人多了,主谓短语做主语) 优美的音乐令人陶醉。(音乐,作主语) 三.主语的类型: 1. 施事主语:主语在句子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例如:大家要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大家”是主语) 2. 受事主语:主语在句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例如:校报还没有印出来。(“校报”是主语) 3. 中性主语:主语在句子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而是被描写、说明、判断的对象。又叫“关系主语”。 例如:我们的前程很美好。(“前程”是主语,是被描写的对象) 小明十六岁了。(“小明”是主语,是被说明的对象)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北京”是主语,是被判断的对象)[1]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编辑]什么是编辑生活(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