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二生物教学目标
生物 1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能说出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
2.能举例说出蛋白质的是高分子化合物;
3.能概述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4.能列举氨基酸的种类;
5.能阐明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6.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7.能列举导致蛋白质的变性的主要因素;
8.能概述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9.能简述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
10. 能运用实验原理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11.能分析鉴定蛋白质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能说出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
2.能说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3.能列举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4.能简述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5.能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
6.能运用已有实验原理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7.能分析鉴定核酸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能说出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
2.能列举糖类的主要类别;
3.能概述糖类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能简述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
5.能运用已有实验原理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6.能分析鉴定还原糖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能说出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
2.能列举脂质的主要类别;
3.能概述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能简述鉴定脂肪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
5.能运用已有实验原理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6.能分析鉴定脂肪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能描绘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2.能阐明碳是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能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内的含量;
2.能简述水分子的特性;
3.能举例说出水的存在形式;
4.能说出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5.能举例说出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
6.能简述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能简述细胞学说建立的几个主要时期;
2.能说出不同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家;
3.能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4.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释问题。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
2.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能辨别不同细胞的结构;
4.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能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能说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能简述膜中各种组分的作用;
4.关注膜研究的各种前沿信息;
5.能运用证据进行论证,如通过本人实验得到的数据或他人的资料进行论证。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能识别几种细胞器形态;
2.能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能简述细胞核的结构;
2.能概述细胞核的核被膜、染色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
3.能简述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4.能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模型;
2.体验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的过程。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能简述细胞被动转运的两种方式;
2.能阐明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3.能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
4.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范围;
6.能阐明主动转运的原理和意义;
7.能说出膜泡运输的过程和意义。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能说出酶的发现历程;
2.体验科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能概述酶的概念;
4.能概述酶促反应的原理;
5.能阐明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6.进行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Fe 3+或 MnO 2)的催化效率;
7.进行单因子对照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
8.能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9.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0.能简述酶工程及其应用。
解释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能解释 ATP 的结构简式;
2.能阐明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
3.概述 ATP 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能评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能说出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3.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4.能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
5.能说出光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6.能说出碳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7.概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能解释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能设计和实施可行性实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3.能利用多种方法,如数据、表格、图形、技术性写作等,描述资料和结果。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1.能概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阐明细胞呼吸的过程;
3.能举例说出厌氧呼吸的类型和意义;
4.能阐明细胞呼吸的意义;
5.能阐明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6.进行可行性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能简述细胞生长的概念;
2.能说出真核细胞的两种主要分裂方式;
3.能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4.能简述间期的特点。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1.能描述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能举例说出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1.能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能识别并描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及特点;
3.能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
4.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5.能阐明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第五章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说明细胞的分化:
1.能概述细胞分化的概念;
2.能简述细胞分化的意义;
3.能描绘细胞分化的特点。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1.能概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能举例说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3.能解释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4.能举例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及应用;
5.关注有关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和应用。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能简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细胞的凋亡;
3.能简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1.能说出癌细胞的概念;
2.能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能简述癌变的原因;
4.交流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知识,关注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
1. 认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性和他在近代遗传学上的地位
2.分析孟德尔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认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步骤,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4.列举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区别性状及相对性状
5.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6. 区别纯合子与杂合子,等位基因、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杂交、测交与自交等遗 传学概念
7.运用模拟实验,体验遗传因子通过分离及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8.应用遗传因子的假设,解释与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现象
9.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10.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1.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12.举例说明遗传规律指导育种工作及人类遗传病防治
13.举例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4. 说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5.阐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16.尝试用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并能进 行相关的计算
17.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解释人类性别比接近 1:1的原因
18. 概述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及表现的特殊性
19.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20.举例说出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遗传特点
21.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知识与人类遗传病防治及生产实践活动的关系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发生的部位
2. 解释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名词
3. 尝试模型建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4. 概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5. 概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6. 区别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典型图形
7. 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
8. 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
9. 区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差异
10. 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1. 概述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12. 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13. 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14..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5..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
2.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
3.说出“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
4.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并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结论
5.认同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对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DAN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6. 说出 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
7.概述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8.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9.收集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的资料,体验沃森和克里克的探索过程与互助合作的科学 精神
10.制作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索的精神
1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2.举例说明基因与 DNA 的关系
13.概述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4.阐述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15.探究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认同基因的物质性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
16.概述 DNA 分子复制的时期、过程和条件
17.说明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
18.阐明 DNA 分子复制的实质
19.概述 DNA 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0.认同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对研究 DNA分子复制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21. 概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2.说出中心法则的内容
23.指出遗传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
24.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第四章 生物变异
1. 简述基因重组的概念
2.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现象
3. 简述基因重组的意义
4. 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
5. 解释基因突变的原因
6.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
7. 简述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差异
8. 概述基因突变的意义
9. 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几种类型
10. 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
11. 简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定义
12. 尝试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13. 辨别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14. 举例说出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
15. 举例说出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16. 概述单倍体育种原理、方法和特点
17. 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18. 简述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19. 简述转基因的过程
20. 关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21. 举例说出转基因的应用
22. 探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五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 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来由
1. 简述生物进化的历程
2. 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3. 认同不同生物类型的差异性,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4.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6.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7. 说出达尔文探索自然选择学说的方法
8. 指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9.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10.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11. 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2.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3. 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4. 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5. 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1. 简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2. 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3. 举例说出各类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和风险率
4. 列举染色体病对新生儿的严重危害
5. 尝试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身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体验在调查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
6. 说出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
7. 说出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
8. 简述遗传咨询的一般方法
9. 搜集和交流基因诊断监测遗传病方面的资料
10. 说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11. 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和意义
12. 搜集和交流有关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的资料
范文二:高二生物细胞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特?征。
2(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会区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不同?方式。
3(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认识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变的动?态关系。
6(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全书的基?础。因为细胞是?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及生命的生?理、行为特点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特殊?结构基础之?上的。所以理解细?胞不同于一?般非生命结?构的特点就?是本节最首?要的教学重?点。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本章将重点?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特?性。物质透过膜?的方式将在?第三章中以?水代谢和矿?质代谢为例?详细分析。细胞器部分?将重点学习?质体和线粒?体,并在第三章?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一步?详细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将在第六?
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部分进一步?阐明。细胞内的中?心体将在细?胞增殖部分?介绍。液泡的功能?在细胞渗透?作用吸水部?分有所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理解?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以及细胞?的整体性方?面都是非常?关键的知识?。如果对细胞?内的膜体系?进行简单介?绍,将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细胞这?一有机整体?在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性。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只?作简单介绍?,但是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知识要作为?教学重点。因为细胞分?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重?要的章节都?要用到此知?识点。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教?学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3或4课?时完成。
从病毒引入?新课。可以起到在?梳理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入新?情境的目的?。学生在复习?各种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后,体会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仅有其中的?几种,哪怕是最重?要的成分也?不可能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些物质不?能单独发挥?生命功能。根据细胞学?说学生可以?想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从分析前人?实验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开篇首先要?明确说明,研究对象以?真核生物为?主。
本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培?养点。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细胞质部分?重点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由于植物的?新陈代谢部?分还会继续?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因此功能方?面不用涉及?得太深。
细胞核部分?重点讲清细?胞核的结构?;讲清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其他内容将?在细胞分裂?以及遗传和?变异部分再?做深入探究?分析。
教学设计示?例——细胞膜
教学题目: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建议4课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1、围绕细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第五章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1、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对于细胞?的意义。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膜的流?动性。
3、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间的关系。
4、染色质与染?色体间互相?转换的动态?关系
教学过程:
问题: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酸。可是病毒却?不能单独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后才能体现?生命的特点?。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你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吗,
小结:从物质基础?方面考虑,病毒成分简?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新?陈代谢;从结构基础?上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新陈?代谢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
新陈代谢。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的细?胞生物中才?能体现生命?现象。 病毒不?能独立进行?
问题:根据初中知?识,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几类?,它们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结构,
课件演示几?种植物细胞?、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
小结讨论结?果。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界把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独?分成一个特?殊的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又根?据细胞是否?有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问题:扩散作用是?细胞依靠浓?度差进行的?被动吸收方?式。它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细胞是如何?吸收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
讲解主动运?输的特点: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学生知道?主动运输的?特征。
列举主动运?输的事实:
(1)海带细胞中?的碘浓度3?0倍于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万倍?于海水;
(2)红细胞中的?K离子30?倍于血浆。
(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学生总结归?纳、填表:
方式 通过方向 载体辅助 能量消耗 物质形式
自由扩散
渗透作用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总结:膜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生?物保护。一旦细胞死?亡此作用将?消失。 问题:
(1)细胞膜对细?胞的保护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内环境?稳定,害物质被屏?阻。保证新陈代?谢的需求原?料及时供应?,产物及时排?除。)
(2)细胞膜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哪些,
(结构上的流?动性,功能上的选?择透过性。)
5、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强调:物质始终没?有透过细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6、细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护?。
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
在植物细胞?膜外还有有?细胞分泌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机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事实:用纤维素酶?除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不再保持原?来的形态。将这样的细?胞放置在清?水中时,它会象红细?胞一样吸水?破裂。
复习引入新?课:
1、 为什么说细?胞膜是有生?命的,它与塑料膜?的本质不同?是什么,
2、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3、 膜的选择透?过性对细胞?的意义,
4、细胞膜内的?细胞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哪?些结构?它们各有什?么重要的生?命功能,生命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范文三:高二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二英语的教学目标
聊城第三中学 贾西贝 2009年7月22日 14:59
浏览:199 专家浏览:12 | 评论:29 专家评论:1 收藏 马金燕于09-7-22 15:53推荐本文写的很实在,利用高二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英语本身的美丽。
高二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中三年,每一年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和学习目标。比如高一要适应,转变,夯实基础;高二就要加速前进,提高能力和水平;高三就到了冲刺,发挥最佳水平的时候。而对于英语,我认为高二才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语法认识逐渐清晰,积累了一些词汇,对语言学习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因此语言学习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辽阔壮美的画卷,可以欣赏浅显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写作水平,在欣赏和练习中实现英语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1. 改变教学方式,激发起新的兴奋点。到了顺序选修六,学生已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对于教师的教学手法和习惯流程也已经熟悉,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手头资料自学一些篇章,只解决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难点,如长难句的理解或某些典故和知识背景。 2. 开展兴趣教学,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灵活使用选修教材,不必照本宣科,生硬晦涩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的部分要大胆舍弃,而对学生渴望了解的部分要强调学生的参与互动,让学生用语言和书面
的形式进行交流,加强学生口语和写作水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英语的热情。
3. 分层教学,不放弃对后进生的督促指导。
侧重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利用选修具有弹性的教材内容, 既使优秀生的学习有长足发展,也让后进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为高三冲刺做准备。
4. 注重情感态度评价,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使用合适的激励方式,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内化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学生潜能。我想每个学生只要是有上进的信念和动力,老师就不能放弃他/她,利用剩下的两年时间争分夺秒,是完全可以赶得上的。
范文四:高二生物 细胞 教学目标.doc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特征。
2(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会区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不同方式。
3(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认识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变的动态关系。
(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6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全书的基础。因为细胞是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及生命的生理、行为特点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特殊结构基础之上的。所以理解细胞不同于一般非生命结构的特点就是本节最首要的教学重点。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本章将重点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特性。物质透过膜的方式将在第三章中以水代谢和矿质代谢为例详细分析。细胞器部分将重点学习质体和线粒体,并在第三章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一步详细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将在第六
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部分进一步阐明。细胞内的中心体将在细胞增殖部分介绍。液泡的功能在细胞渗透作用吸水部分有所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理解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以及细胞的整体性方面都是非常关键的知识。如果对细胞内的膜体系进行简单介绍,将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细胞这一有机整体在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性。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只作简单介绍,但是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知识要作为教学重点。因为细胞分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重要的章节都要用到此知识点。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教学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3或4课时完成。
从病毒引入新课。可以起到在梳理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入新情境的目的。学生在复习各种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后,体会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仅有其中的几种,哪怕是最重要的成分也不可能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些物质不能单独发挥生命功能。根据细胞学说学生可以想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从分析前人实验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开篇首先要明确说明,研究对象以真核生物为主。
本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培养点。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细胞质部分重点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由于植物的新陈代谢部分还会继续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因此功能方面不用涉及得太深。
细胞核部分重点讲清细胞核的结构;讲清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其他内容将在细胞分裂以及遗传和变异部分再做深入探究分析。
教学设计示例——细胞膜
教学题目: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建议4课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1、围绕细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第五章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1、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对于细胞的意义。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膜的流动性。
3、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间的关系。
4、染色质与染色体间互相转换的动态关系
教学过程:
问题: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酸。可是病毒却不能单独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后才能体现生命的特点。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你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吗,
小结:从物质基础方面考虑,病毒成分简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新陈代谢;从结构基础上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新陈代谢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的细胞生物中才能体现生命现象。
问题:根据初中知识,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几类,它们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结构,
课件演示几种植物细胞、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
小结讨论结果。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界把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独分成一个特殊的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又根据细胞是否有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问题:扩散作用是细胞依靠浓度差进行的被动吸收方式。它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细胞是如何吸收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
讲解主动运输的特点: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学生知道主动运输的特征。
列举主动运输的事实:
(1)海带细胞中的碘浓度30倍于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万倍于海水;
2)红细胞中的K离子30倍于血浆。 (
(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学生总结归纳、填表:
方式 通过方向 载体辅助 能量消耗 物质形式
自由扩散
渗透作用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总结:膜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生物保护。一旦细胞死亡此作用将消失。 问题:
(1)细胞膜对细胞的保护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内环境稳定,害物质被屏阻。保证新陈代谢的需求原料及时供应,产物及时排除。)
(2)细胞膜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哪些,
(结构上的流动性,功能上的选择透过性。)
5、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强调:物质始终没有透过细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6、细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护。
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
在植物细胞膜外还有有细胞分泌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机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事实:用纤维素酶除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不再保持原来的形态。将这样的细胞放置在清水中时,它会象红细胞一样吸水破裂。
复习引入新课:
1、 为什么说细胞膜是有生命的,它与塑料膜的本质不同是什么,
2、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3、 膜的选择透过性对细胞的意义,
4、细胞膜内的细胞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哪些结构?它们各有什么重要的生命功能,生命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范文五:高二地理教学目标叙写 **飞
高二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目标叙写与课程评价设计
设计人:**飞
课标要求
1.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运用地图,结合实例,指出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
教学目标叙写
1. 通过参考地图册,回顾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指导学生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结合我国人口、城市分布说出中国地震的灾情的空间差异。
2.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地形、地质、地貌和降水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和形成原因,准确掌握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 通过案例分析,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根据西南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为原因准确说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课堂评价设计
1. 准备出地图册,引导学生查看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与我国地形版图的交界位置,说明位于板块交界的位置,地质活动频繁,说出我国地震的四个多发区,明确我国地震的分布情况。然后参考我国人口、工农业、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城市等密集的地区一旦受灾灾情严重,说出我国地震灾情分布特点。学生完成《学案》例题1,学生回答问题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点评。
附: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2010年地震一览表。
行政区 新 藏 滇 川、渝 黔 豫 冀 黑、吉、辽 台
地震次数 5 2 1 6 1 1 2 2 3
材料二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1
(1)2010年发生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分布规律正确的是(多选题)( )
A(分布广,但不均匀,西多东少
B(多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C(有新疆、青藏、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D(东北地区没有地震
(3)我国地震灾情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新疆、四川地震多的原因与台湾地震多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第(1)、(2)题~旨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表材料中总结答案。第(3)题~要求学生从人口、经济密度等方面分析地震灾情空间差异原因。第(4)题~结合图中分布及板块、断层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我国地震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
【答案解析】 第(1)题~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2010年地震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南、华北及台湾地区。第(2)题~我国地震灾害分布范围广~但不均匀~西多东少,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台湾地震分布集中,东北地区相对较少~但并不是没有地震。第(3)题~我国西部地震发生的频次要高于东部~但西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分散~建筑物、城市较稀少~灾情比东部轻。第(4)题~新疆、四川处在亚欧板块内部~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地震多发区。台湾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构造断裂活动强烈、多地震。
2.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滑坡、泥石流的定义及形成条件,通过分析指出滑坡、泥石流多发地一般具备的条件是山地地形、地势陡峻,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降水集中等特点,让整理总结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参考我国的地形地貌图,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完成《学案》例题2,学生回答问题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点评。
附:例题2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4月23日 陕西清涧县发生山体滑坡致两车被埋~1人死亡。
材料二 下图是清涧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1)山西省清涧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地形 B(岩性
C(降水 D(气温
(3) 上图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分别是什么,
(4)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________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在熟悉本区气候、地形及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要求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及形成原因等知识点的考察。
【答案解析】 第(1)题~夏秋季多暴雨~山体最易滑坡~答案应选C。第(2)题~结合选项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应该是气温。第(3)题~结合材料二~图中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是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其成因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第(4)题~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水土流失~防御黄土高原滑坡等地质灾害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监测预警~生物、工程措施~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方面分析。
3. 结合课本案例4及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地震多发区会导致地表破碎,岩性松软;暴雨集中会短时间内将大量松散物质聚集在低地沟谷中;再加上人为的破坏植被,加
滑坡—泥石流具有很强的链发性。通过剧了灾害的发生;几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地震—
实例点出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是西南地区,根据西南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为原因准确说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完成《学案》例题3,学生回答问题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点评。
附:例题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3)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极其相似,因而二者在分布上存在相关性,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多选题) ( )
3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设计意图】 此题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在分析成灾的原因时~除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降水特点等自然因素方面说明外~还要注重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答案解析】 西南地区地震多发~岩石破碎~地形崎岖~降水量大而集中~地质灾害多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泥石流多发~工程活动破坏坡角易导致滑坡。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4. 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整理,完成《堂清限时练》,限时5分钟共3组6个选择题。要求学生当堂掌握,当堂检查。
附:《堂清限时练》
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2(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广东省 B(台湾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3,4题。
甲 乙
4
丙 丁 3(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
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监测工作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5,6题。
5(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6(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