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李后主的论文
论文
内容摘要:李煜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君主,但是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却无人可比。李煜的词凄凉悲壮,意境深远,沧桑动人,与此同时,李煜还将汉语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巧妙娴熟,不仅使得他的词更加得唯美悱恻,而且使我们对他的词的印象更加深刻。他,的确无愧于“词中之帝”之称。
关键词:修辞手法,用典,比喻,拟人,留白,讽喻,《相见欢》,《玉楼春》,《长相思》,《虞美人》
论李煜词中的修辞现象
向来喜欢李后主,满腹才华,风神洒落,其词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无聊之时,寻来一本《南唐二主词》打发时间。因为对李燝不甚了解,所以一心便扑在李煜的词上。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五代十国时南唐国主。传闻李煜生有异象,一目为重瞳,重瞳子素来是帝王之象。然而李煜虽是君主,却是个
亡国之君。天意弄人,李煜空有满腹才华,却不懂经世治国之道,最后,只得将父亲交与自己的南唐半壁江山,悉数奉上,赠与宋太祖,而自己携一家老小北上降宋。南唐,也至此灭国。作为一个君主,李煜毫无疑问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亡国之君,断送江山。然而,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吧。
李煜之词,胜在情真意切,不矫揉,不做作,小词的几层感受,皆出自肺腑,尤其是亡国之后的作品。一首首,一阙阙,皆是泣尽以血的绝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曰:“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①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后期的作品,字字泣血。与此同时,他更是将汉语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巧妙娴熟,出神入化。
最是记得李煜的一首词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同时“林花”又有一语双关之意,说花即说人,表面上看是感叹林花转瞬即逝的悲惨,实际上是感叹自己由堂堂一国之君沦落为北宋降臣的悲惨命运,同时将花比拟做人,以春花喻自身,暗说昔日繁华,转瞬即逝,一切不过只是过眼云烟。“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的“无奈”二字有些怨恨之情,林花速谢,朝是雨打, 晚是风吹。花何以堪,人何以堪,有心护花,却无能为力,无计回天,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其中又颇有些“讽喻”之意,大概是后主想要讽刺自己的懦弱性格吧。当初,南唐还只是北宋属国的时候,自己只知一味的退缩忍让,还残杀那些主战的忠诚之士,到最后,只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结果。满腔怨恨无处可诉,只得寄托于只言片语之中。下阙中的“几时重”的意思是难道还有花返故枝,人归故土的一天吗?答案自然是没有,花不会再上故枝,而人也难回故土。这句话又带有一些反问的意味,增强了语气,又注入了李煜极深的悲切之情。如此椎心泣血,愤极呼天的长恸,甚是引人感叹。“几时重”三字轻顿,承接下文“自是”二字,后主抛开花事与自我,升华为对人生命运的感叹,以重笔收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此番天理,无人可逆。这句结尾沉痛至极,沉哀入骨,感情甚是复杂,极其巧妙地运用了留白这一修辞手法。“留①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11月第1版第18页
白”是一种由于感情复杂一时说不清楚,或是说清楚了反倒不如不说清楚的好,而有意留下空白,让接受者尽情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加以填补的修辞手法。①这种手法将李煜内心深处的愁苦与遗恨深刻的表达出来了,妙笔天成,凝重有力,别有一种空谷传音的效果。
李煜后期的作品多为凄切哀婉之词,但其前期的作品亦不失清新典雅的意蕴。正如《人间词话》有言曰“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其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之长处。”②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样子。坐拥南唐江山,又有美人相伴,遍尝人间美味,享尽世间繁华,一切都令人艳羡。那时的李煜,和他最爱的妻子作曲编舞,举案齐眉,甚至连他的词中也透着丝丝温暖。
印象颇深的是李煜的《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红烛光,待踏马蹄清月夜。这大概是李煜词中少有的欢乐颂之一吧,它主要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的情景,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记录性,可谓诗中有画。短短五十六字,将宫廷舞会的盛况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甚至有些“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赏”的意味。“晚妆初了明肌雪”首句将佳人的皮肤比作白雪,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佳人明肌似雪,晚妆初成,美艳不可方物的形态。下一句又对前一句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将众多的宫女比作是贯列而出的鱼,突出了宫女之多,同时也侧面写出了美人的天生国色。即使宫女众多,也难掩其芳华。所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也不过如此罢了。“笙箫吹断水云间”中的“吹断”二字,又有些夸张的意味。在一轮清越的笙箫声中,众人仿佛身处虚无飘渺的水云仙乡,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笙箫之声的动听。下句紧承上文,在美妙的笙箫声中,佳人缓缓起舞。《霓裳》一曲,佳人一个。这里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者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一种修辞手法。③这种修辞手法,表面上不著一字,实则伏采潜发。既巧用唐玄宗所创的《霓裳羽衣曲》来赞叹佳人的舞姿优美,又暗写李煜与其妻子的① 《汉语修辞美学》谭永祥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1992年第1版第45页 ②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11月第1版第5页 ③ 《委婉修辞研究》吴礼权著,山东文艺出版社(济南)2008年9月第1版第10页
感情甚笃,堪比玄宗与玉环。不得不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李煜早就已经达到了。与此同时,用典的手法又加强了词篇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下阙以“临风谁更飘香屑”开篇,“谁更”二字有疑问的意味,但是后主没有追问,只是乐在其中。不知何处飘来的香味,沁人心脾,意境甚是隽永。“归时休放红烛光,待踏马蹄清月夜。”以夜之清寂来衬托哒哒的马蹄声,以静衬动,不仅写出了在狂欢之后夜的寂静,也写出了盛宴之后马蹄之声的清越。繁华初歇,笙歌方罢,携心爱之人,抱着诗情,伴着明月,踏着马蹄声,缓缓而归。 后来,或许是上天太过嫉妒这对幸福的夫妻吧,因为李煜与周后的二子夭折,周后因此一病不起,缠绵病榻,李煜虽然日日陪伴于床前,却也是回天乏术,最后周后在深切的悲痛与被亲人背叛的痛苦之中逝世。李煜悲痛不已。虽然三年之后,李煜纳周后的妹妹为后,但是情不比当初。与此同时,宋朝已不满于南唐作为北宋的属国而存在,大举南侵。李煜家国两不幸,只得寄愁情于诗词之中。 比较喜欢的一首词是《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上阙以一幅美人图开篇,诗中有画,第一句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美人的黑发比作是云彩,有髻发如云之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女子所盘发髻的美丽优雅。“玉一梭”是指美人发髻上的玉簪,李煜对此进行了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出了美人髻发如云。“澹澹”,“薄薄”二词运用了叠音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女子色调清淡和轻薄的衣衫,暗示了天气的闷热和美人心中的烦躁,为下文雨打芭蕉埋下伏笔,同时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轻颦双黛螺”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黛螺”二字借指美人的眉头,美人端坐,却双眉微皱,让人不禁猜想是什么原因,使得美人如此。与李白的“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阙借景抒情,以秋风秋雨开篇,承接上文,借秋景写美人此时的心境。“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也只是如此罢了。美人虽然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一声声,一阵阵,滴滴在心上,以芭蕉心知美人心也,此中幽怨,不言而喻。而我猜想,美人,大概是会整夜整夜地坐着,顾影自怜吧,此情此景与温庭筠《更漏子》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甚是相似。到最后,坦言直叹“夜长
人奈何”。下笔看似十分淡漠然。然而笔下的幽怨却甚是深沉。词人运用了留白的修辞手法,词人虽然没有说美人因何事幽怨,又因何故只身独坐,他把这一切留给了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蕴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也,不亦妙哉。此词情真意切,凄婉动人,字字绮丽。正合唐圭璋对此词的评价‘叠写出美人的颜色,服饰,轻盈袅娜,正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美人,而后叠拿风雨的环境,衬出人的心情,浓淡相间,深刻无匹。’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野史中说《虞美人》是李煜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词。填完此词,李煜便被宋太宗赐予牵机药而死。清余怀曰:“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①其中亦可知李煜是被赐予牵机药而死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许正是因为这首词,让李煜的生命加快了结束的进程。北宋的囚禁生活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在那里,他过的是一种“凭栏半日独无言”的孤寂生活,痛苦与煎熬,无人无处可诉;在那里,他忍受着的是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悲惨人生,剪不断,理还乱。或许,在他心里,那时早已生亦何欢,死亦何悲了。一切不再有意义,结束这屈辱的生活,也许对他而言是一种解脱。而宋太宗的牵机药成全了他,他终于可以从沉重而无望的生命枷锁中彻彻底底地解脱了。反观他的绝笔,大概是他用尽心血所作的吧。寥寥五十六个字,道尽了亡国之痛,思乡之恨。道尽了那种无比深沉的孤独与绝望。“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运用了设问的手法,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更好地烘托了作者的悲愤之情。这令人生厌的春花与秋月,何时是个了结!这无望孤独的人生,何时才会结束!李煜搔首呼天,怨极恨极,那时的他或许是想要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吧。下一句中的“东风”与前面的春花相承接,同时“月明”也与前文的“秋月”相互照应,使整首词的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使李煜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饱满。下阙的“雕栏玉砌”和“朱颜”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分别借指宫殿和江山。一切虽然还是原来的样子,宫殿还是那么得金碧辉煌,南唐山水风光依旧是那么的明丽动人,只可惜,江山早已易主,甚有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感。“朱① 《余怀全集 上》余怀(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11年6月第1版第248页
颜”二字,用得甚是恰当,既隐晦地借指江山,又表达了李煜心中对亡国的不甘之情。此词的最后两句向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巧妙地将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痛的愁思比作是滔滔不尽的江水。江水汹涌泛滥,无情地将失败的弱者覆没,最后只余千古遗恨。自问自答,尽吐心中千分怨恨,万分无奈,令人不忍卒读,正
①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血书也。”情到深处必自流。这一首千古绝唱,
是李煜人生的最后乐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十年家国梦,半生浮沉半生苦,满腹才华,句句悲恸。 四年禁爱恨苦,满身风雨满身愁,一腔怨愤,字字泣血。
李煜一生的繁华凄苦,都如同东流之水一般一去不复返。有言曰: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匆匆几十载,不过梦一场。漫漫历史长河中,李煜不过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是,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却无人可比。时光穿越回千年后的今天,李煜词中的独特魅力依然存在,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巧妙的艺术手法,更是因为他的词中所包含的真性情。
结语曰:修辞妙笔生,用法似天成,全篇结,意难平。 文章字数千,词曲仍有余,一笔过,情不尽。
①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11月第1版第6页
范文二:王国维评李后主
《蒋勋说宋词》:饱受争议的李后主
2012-06-03 14:3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王国维在评论他的时候,有一种很特殊的悲悯。王国维说李煜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在一堆女人当中长大,没有办法要求他不写这样的诗。他根本没有机会出宫,没有机会到宫廷外面去看外面的人生百态,他生命另外的一个开始,就是亡国。他前半生面对自己追求感官上的愉悦,追求女性,是诚实的,后半生亡国以后他的哀伤也是诚实的。甚至变成俘虏以后,李后主想到的竟然还是美。“沈腰潘鬓消磨”,用了两个典故,沈是沈约,潘是潘安,是南朝时的两个美男子。这个皇帝真的非常有趣,被抓变成俘虏了,心情很不好,原来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很自豪的身材容貌都开始要憔悴了。王国维对他的欣赏,是因为觉得他根本就是一派天真。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亡国,什么叫战争,什么叫侮辱。他还在讲他自己的容貌之美,担心自己的容貌要憔悴了。
宋朝军队抓他的时候,他特意跑到祖庙里,因为中国古代有一个习惯,君王亡国后,要到祖宗的坟墓前面去磕头,跟自己的祖先告别,然后辞庙。“最是仓皇辞庙日”,李后主用了“仓皇”两个字,拜完庙就被抓走了。他觉得很惨,“教坊犹奏别离歌”,教坊是皇室里面的乐队,乐队觉得皇帝要走了,就演奏起充满离别意味的曲子。他看到平常服侍他的宫女,就哭了,“挥泪对宫娥”。这首诗被骂得非常厉害,大多数选本都没选这首作品。人们觉得到这个时候李后主还“挥泪对宫娥”,真是亡国之君,实在太过贪好女色,亡国的时候还惦记着宫娥。如果他说“挥泪对祖先”好像比较可以被原谅。王国维却认为他作为诗人的真性情就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他觉得要走了,最难过的就是要与这些一同长大的女孩子们告别。所谓的忠、所谓的孝,对他来讲非常空洞,他没有感觉。这里颠覆了传统的文以载道,绝对是真性情。李后主没有感知到国家,他就是感知到宫娥,因为他是跟这些女孩子一起长大的,没有其他机会去感知到底家国是什么?家国对他来讲,只是供他挥霍的富贵。
文学的创作,艺术的创作,最重要一点就是是否真实。如果存在作伪,就是有问题。可是当文化传统要求文以载道时,我们不得不作伪,不能不载道。如果以现代视角来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会觉得当李后主写出“挥泪对宫娥”的时候,颠覆性有多么大,他等于是打了已经习惯于伪善的文学传统一个耳光。他就是不要挥泪对家国,而是挥泪对宫娥,这是他的私情。这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令人羞怯和难以启齿的部分,只有天真烂漫的李后主,才如此坦然地写出来。我一直很感动于王国维在写《人间词话》的时候给予李后主新的定位,不然在整个文化传统中,我们甚至都会怀疑,到底应该把他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蒋 勋)
范文三:抚琴绝唱的李后主
抚琴绝唱的李后主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号锺陷,世称李后主,善长书画、音乐、诗文。公元975年,宋兵攻破金陵,李煜投降后,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囚徒生活。有一年李煜生日,他孤灯独卧,心头秋思绵绵,很难入睡,便披依倚栏仰叹。只见夜空晴朗,清风徐来,月光如水。他心头的阵阵幽思涌上笔端,写出有名的《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并叫南唐的歌女演唱,琴声和歌声如泣如诉。当如怨如愁地弹唱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琴弦和歌声出现了低泣。当弹唱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时,曲未尽琴声和歌声都停下来,乐工、歌女啜泣不止。尤其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琴声和歌声是在时断时续声中结束的。
“一江春水向东流”啊!昔日舞榭歌台,雕栏画栋,一齐涌上李煜的心头。寿诞上的笙簧丝弦,嫔妃媵嫱,舞殿冷袖,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思不尽的眷恋,诉不完的幽情。“一江春水向东流”啊,今日形影相吊,人去楼空。李煜满目凄凉,满怀悔恨,失去的岁月无法追回了,
阶下囚的日子如何排遣啊!良辰美景何处觅?这位风流皇帝,把瑶琴抱在怀里,调了调琴弦,弹起《虞美人》,弹着弹着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没过几天,宋太宗听说李煜在狱中弹琴悲歌,勃然大怒,拿起《虞美人》这首词愤愤地读着,一时怒不可遏,立即派人给送去一杯毒酒,将李煜毒死了。
这位多才多艺的君主,把自己的生命连同他的满腔哀怨一块儿随着“一江春水”东流而去了。
范文四:李后主和他的词
《李后主和他的词》 李敬一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28日 14:18
主讲人简介
李敬一教授,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78年至1979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进修班学习。先后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主讲“中国文学史”、“中国传播史”等课程,并为全校开设公选课“唐诗欣赏”、“宋词欣赏”;1999年赴法国作学术交流,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播电视系系主任。
从事中国传播史、中国文学史研究,著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传播史》、《司马迁》、《古诗词名篇欣赏》、《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合著《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代十大诗人诗画雅鉴》、《宋代十大词人词画雅鉴》等著作四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内容简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主讲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李后主(煜)的生平1、南唐亡国之前:“可怜误作人主”。
2、南唐灭亡,囚禁于汴京:“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二、李后主词1、亡国之前的作品:宫中宴饮,美女佳人,缠绵情爱,浪漫倜傥,充满了“爱”和“美”的主题。这些词大都刻画精细,富于形象性,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一斛珠》(“晓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赏析。
3、亡国之后的作品:深深地反省自己,悔恨交加,悲痛欲绝,写出一个亡国之君独特的生活与感受,“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间罪恶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三、李后主的词风1、 总体风格如清代周济所言“粗服乱头”。
2、 语言朴素,明朗自然,摆脱了“镂玉雕琼”的传统习气。
3、 能写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形象生动,概括力强,意境阔大,有大家气概,开后世豪放派之先。
《李后主和他的词》 (全文)
大家好~那么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古典诗词的名句,有些名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么有些名句呢,虽然不一定是家喻户晓,但是稍有点文化水平的人,或者稍微认识字的人都知道。
那么其中有两句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家都知道。那么这是李后主的两句非常有名的词。这两句词以说是悲怆动人,同时又通俗易懂。他唱出了李后主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千百年来这些词万口相传、吟唱不绝。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李后主的词,但是对李后主的词有一个真正地全面地了解的人却不多。我们对李后主的词是既熟悉又陌生,对李后主,可以说,既知道又不太很清楚地知道。因此今天我跟大家讲的这个题目就是《李后主和他的词》。
李煜的词大约有30多首词,这个词的数量,如果跟后来的宋词比较来说,不是很多。但是从词这种文学样式,从它的萌芽、从它的诞生、从它的发展到李煜这个时候,标志着词这种样式的成熟。有三十几首词流传到今天已经是很了不起了。那么他的词按内容而言,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所谓前期就是指李煜南唐亡国之前的作品,在南唐亡国之前,李煜的词主要写宫廷生活,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宫中晏饮、美女佳人、缠绵情爱、浪漫倜傥,这些作品都充满了爱和美的主题,这些词大多刻画非常精细,很富于形象性,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下面我要介绍一下他前期的词。刚才大家熟悉的《虞美人》,那是他后期的词,是他被毒死以前的填的词,可以说是用生命换来的词,那么这个词非常悲痛。那么要想真正理解李煜后期的词,为什么有这样的真情实感,为什么是那样地沉痛,你必须对他前期的生活和前期的作品有所了解。因为李煜他的生活,后来当了俘虏以后,是天上人间~那种反差是非常大的,这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的作家,尽管生活有曲折,但是没有哪个人像李煜那样,落差反差那么大。前期是当皇帝,至高无上,后期当俘虏,求死不得、求生不能,这种状况。所以你要了解他后期这种思想、这种悲痛,你必须了解他前期是怎样地无忧无虑,前期是怎样地荒淫奢侈,是怎样的一个风流皇帝,没有那种对比,没有前面那种生活,怎么会有后面生活这种对比的感受呢,
所以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前期的作品,我给大家介绍两篇作品,一篇作品叫《一斛珠》,词牌叫 《一斛珠》。这首词大概是写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呢,我们今天无法知道,确认她到底是谁,也许是一个宫女,也许是一位歌女,也许是小周后,也许是大周后,不得而知。总而言之,是他身边的一位女子,跟他很亲近的。我们看他描写这个女子,看他当皇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在当俘虏是另外一种感觉。这首《一斛珠》是这样写的:“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他写他身边这个女子,这个女子当然非常美丽了,怎么美丽,我们看他怎么描写,“晓妆初过”,早上起来,这个女子梳妆打扮完毕,然后“沉檀轻注些儿个”,什么叫“沉檀”呢,就是一种化妆品,古代一种化妆品,用沉香、用檀香、用紫丁香、用梨子汁放在一起蒸,反复地蒸馏、过滤、蒸,蒸了以后,蒸多次,然后成了一种绛红色的稠稠的浓浓的绛红色的化妆品。干什么呢,古代女子画眉的时候,打底色、画眉梢。还有就是点口红。作者在这儿说这个女子“沉檀轻注些儿个”,用那“沉檀”来点口红,点她小嘴,作者说“轻注些儿个”。“些儿个”就是当时的口语,所以李煜的词非常好懂,他就用当时的一些口语,口头上的一些话,口头表达的方式。“些儿个”就是一点点。“轻注”就是随便点那么一点,那个嘴就点满了,那什么意思呢,大家想想,证明这个嘴之娇小。反之的话那就不是“轻注些儿个”了。那恐怕要很用力地涂很多,她是“沉檀轻注些儿个”,化妆完了以后,用那“沉檀”来点口红,那口红不要很多,用那么一点点,一点就够了。“沉檀轻注些儿个”,然后“向人微露丁香颗”,丁香也叫鸡舌香,这里是代指女子小舌头,“向人微露丁香颗”。开始点了口红了,现在嘴巴微微地张开,“微露丁香颗”,小舌头看得见,在震动,干什么呢,在说话,她开口说话了,点了口红了,开口说话了。“向人微露丁香颗”,然后“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说话了然后就怎么样,唱歌了,唱什么歌呢,一曲清歌,非常缠绵、非常婉转、非常抒情的。
用我们现在话,是非常抒情的歌。“清歌 暂引樱桃破”,“樱桃”指樱桃小嘴,樱桃小口。“樱桃破”就是张口唱歌,“暂引” 暂时使得张开嘴了,那就不是唱歌,非常柔弱、非常柔婉,她不是我们今天那种通俗唱法,扯着嗓子喊,她是“暂引樱桃破”,樱桃小嘴刚刚张开又合上了。多么多情,多么柔弱~“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然后下面作者这样写,“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这两句虽然是个倒装句子,说了话、唱了歌,那君王肯定要赐酒给她喝吧,赏酒给她喝,一喝,杯深,“杯深”就是她酒喝得很多了,本来是一满杯酒,现在喝下去了,酒下去了“杯深”,“旋被香醪涴”。“香醪”就是美酒,美酒溅出来沾染了衣裳,喝酒很高兴,一高兴可能也忘乎所以,杯子一晃,酒就溅出来了,溅出来把衣服染脏了、染湿了,但是“罗袖裛残殷色可”,沾湿的衣裳、沾湿的红袖,红袖变成了殷色。本来是红袖,酒再一打湿就变成深红色了。所以用“殷色”,一个“可”字用得很好,“可”是什么意思呢,“可”就是“无可无不可”,为什么叫“无可”“无不可”呢,你想这么好的衣服,红袖,这么好的衣服,宫廷的衣服肯定是很华贵的衣服,被酒沾染了,当然是很懊丧的事情,但是因为心情好,没关系,没关系。可以的,无所谓的,染坏了、染湿了当然不好,但是其实也无所谓,“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最精彩的后面三句,喝酒以后,这女子就醉了,醉了以后就撒娇,撒娇怎么撒法呢,“绣床斜凭娇无那”,斜靠在绣床上 “娇无那”,“无那”就是无奈、没办法,百般娇态,拿她没办法。这个时候,你别说你耍什么君王的威风,她不听,我就是这样,或者说你表达你这个才子的才气,起来我们再唱首歌,也不理你。或者说你作为一个男人,这时候把你当个女子,本来是古代对女子是很轻视的。这时候,我把你捧得怎么样怎么样,把你捧得高高的,我也不理睬你,百般无奈,拿她没办法。
这女子斜靠在绣床上撒娇,连李后主都拿她没办法。“绣床斜凭娇无那”,然后作者用一个非常典型的非常细致的非常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女子靠在绣床上“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红茸就是红色的茸线毯子,床上铺的那个毯子,有一种毯子叫红茸线。这女子就撒娇,用手在毯子上捏、扯,扯啊~扯出点红茸线,含在嘴里边嚼,嚼完以后 “笑向檀郎唾”。“檀郎”是什么意思呢,“檀”就是“檀香”的“檀”,“檀树”的那个“檀”,“檀郎”是中国古代一个美男子,叫潘安。一说潘安,大家都知道。潘安,中国古代最英俊潇洒的美男子,潘安有个小名叫“檀奴”,“奴”就是“奴隶”的“奴”,“奴才”的“奴”,“檀奴”。那么后世呢,因为美男子潘安的小名叫“檀奴”,所以后世把一个女子所爱的那个男子叫做“檀郎”,也就是我的“檀郎”啊~李后主说这女子撒娇的时候,是“烂嚼红茸”,是“笑向檀郎唾”,她把红茸线扯、扯,扯了以后放在嘴里面嚼,嚼完以后含笑吐向着檀郎,向着她所爱的那个男子吐过去,那么这个檀郎,我想也许就是李煜吧,那么这首词,我们看它的描写非常之细致,它很有特色。始终抓住这个女子的小嘴来描写,你看“沉檀轻注些儿个”,是嘴,对不对,“向人微露丁香颗”还是嘴,“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还是嘴,喝酒“罗袖裛残殷色可”还是嘴。最后是“嚼红茸”还是嘴,“笑向檀郎”唾过去,也还是嘴。通过这个小嘴的这种美的描写,那么这个女子的美丽,我们就可想而知,这个女子的娇弱美丽就可想而知。那么在这里作者表现这个女子,不但描写她的这种形象的美,而且表现了这个女子的无限的柔情、那种娇弱的神态。而且李煜在这里写的是恰如其分,如果这个词再稍微写过一点,表现他和这个歌女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话,那就过了,这个作品就没什么意义了。他写得恰到好处,也把“美”表现得最充分,但是他没有过线,擦边球,写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就说,李煜原来当皇帝时候,过的是这种生活,同学们~因此大家不要责怪说李后主轻薄,他是轻薄,风流皇帝,但是作为一个词人来讲他不过分,“莫为词人轻薄,正是词家本色”。
好~这是一首词。我们再看他一首词《菩萨蛮》,这首词有历史记载,据记载,这首词写大周后病重期间,小周后被招到宫里面来了。因为大周后还是皇后,名分还是皇后,小周
后要去见李煜就不能够公开地见,那好像是不道德的。因此这首词写李煜和小周后幽会的这么一首词,当然这首词,我们今天拿来讲它,其实没有多大意思,但是我们要说明什么呢,说明理解李煜当初过的是什么生活,这样帮助我们理解他后期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很有感染力的后期的词,它才有基础、才有依据,才有对比,有个比较。我们看这首《菩萨蛮》,词这样写的:“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那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第一句就描写幽会的那种气氛,那种背景,那种氛围,幽会得有相应的适合的那种背景,那种环境,“花明月黯笼轻雾”,花儿开得正盛,但是晚上月亮若明若暗,月亮一会儿从云层中出来,一会儿又躲到云里面去了,夜雾蒙蒙。“花明月黯笼轻雾”,这是个什么环境呢,情人幽会的环境,所以第二句就说,“今霄好向郎边去”,今天晚上正好去跟他约会,所以“今霄好向郎边去”,她去约会,不能够公开地,不能够正大光明地,所以这个女子很害怕。她担着名声,担着被别人指责,担着骂名,于是这女子,小周后把鞋子脱掉,“手提金缕鞋”。因为鞋为什么脱掉,走起路来很响,古代人穿那个木屐,虽然不像今天的高跟鞋,但是走起路来,恐怕咯吱咯吱还是很响的。所以把鞋子脱掉拎在手上,“手提金缕鞋”是个倒装句,“刬袜步香阶”,“刬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踩着袜子走路,不穿鞋子,踩着袜子走路叫“刬袜” .“步香阶”,在台阶上一路小跑,很紧张地拎着鞋子,大家可以想那个形象,小周后脱掉鞋子,拎在手上,光着袜子小跑,跑到哪儿呢,“画堂南畔见”,在那儿去和李后主约会,下去写她约会了,“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然后稍微镇静下来以后,说出两句非常真情的话,“奴为出来难 教郎恣意怜”。“奴家”我出来跟你约会、相会,可是很难的事,难在哪里,怕别人骂,自己要心里下决心,因为她的姐姐还在病床上。所以从道德上、从良心上,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能是公开的,也不见得是光明正大的,所以“奴为出来难”,因此“教郎恣意怜”,请你“恣意怜”,就是放肆地尽情地爱。
这首词大家觉得是不是稍微还有点过呢,也还是恰到好处。“恣意怜”,他写得很文雅。“教郎恣意怜”,感情是都表达出来了,词还是很文雅的。因此,还是那句话,“莫为词人轻薄,正是词家本色”,还是词家本色。那么这首词不但表现了他和小周后之间的这种生活,而且词写得非常细致,非常有形象性、非常有意境,那种“花明月黯”的意境,这是一种爱的氛围吧~他所描写的小周后,那么担惊受怕地去和李煜约会,这种情景的描写,好像是一个电视电影的一个镜头一样给人活灵活现,都是可以拍得出来的,写得非常好的词,可见李煜的才华。那么我们讲这些作品,讲这两篇作品,举两个例子无非是说明,使我们了解,李煜作为一个风流皇帝,他的生活是多么骄奢,作为一个风流皇帝,生活是多么骄奢。而作为一位才子词人,他又是何其擅长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这两首词都是写美,都写得非常细致。我刚才讲了,我们读李煜的前期词,正是为了理解李煜后期的词,为理解李煜后期的词做一个铺垫,做一个比较,做一个对比,这是讲李煜的前期的词。
那么李煜后期的词,词风大变,李煜后期的词写出了一个亡国之君的独特的生活的感受,独特的这种情感,独特的思想情感。独特的生活是什么呢,由皇帝到俘虏这种生活,独特的感受就是那种悔恨,那种反思,那种悲痛,那种忏悔。独特的那种情感,这是非常悲痛的、非常悲哀的,甚至于李煜在后期的词里面有的是非常绝望的。所以李煜的词,后期的作品能写真情实感,写真感情,悲慨多气啊~写得非常悲凉。同时情感非常激越,感情非常强烈。因此,因为他能写真情实感,他的词能够抒发那种悲凉,或者哪怕是绝望的那种情感,他比写那个风花雪月,比写那个男女,像前面那样的“笑向檀郎唾”,它的社会意义,它的这种给人们的一种悲悯,唤起人们的那种同情,应该说更有作为一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扩大了词的意境。
过去的词,我们说词家本色是什么,写风花雪月,写男女爱恋,他的词能写亡国的感受,
这种感受实际上带有一点政治上的色彩,带有一种政治的情感。因此它又接近于诗,我们通常都是很肯定诗,对“词”往往认为是小玩意。“诗”是慷慨激昂的,那么李煜后期的词,有些内容其实应该是“诗”所能表现的。“诗”才能表现的它表现了。因此李煜的词,可以说,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他扩大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思想境界,因此它是有意义的。
那么下面呢,我们看看他的一些词,看他后期的词。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相见欢》,《相见欢》,词牌,这个词牌也叫《乌夜啼》。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词这样写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个词呢,这样一种慷慨激昂,这种好像是呼天抢地这种悲哀,才不是前期词那种缠缠绵绵,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他说“林花谢了春红”,花儿凋谢了,春天的红色都枯萎了,春天过去了,美好的岁月,美好的光阴过去了,“林花谢了春红”。如果按正常说,还是一种新陈代谢,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让人特别难过,花儿总是要凋谢的嘛~“林花谢了春红”,但是接着作者又写了“太匆匆”,固然是一种新陈代谢,但是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这一切来得是那么让人接受不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更加令人无奈的是什么呢,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凄风苦雨啊~不断地摧残着我,打击着我。那么他这几句实际上是三层,首先说花儿谢了令人悲哀,然后再来渲染这个“太匆匆”的凋谢,让人接受不了、承受不了。再加上早早晚晚那种凄风苦雨的摧残,我尤其受不了。所以三层的意思,一层一层地铺垫,然后就回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他被俘虏了,被带离金陵的时候,被押到汴京的时候,离开都城金陵,那时候宫廷里面的宫女们,过去故国的宫女们,还唱着歌儿 还在含着眼泪,唱着歌儿来送他。“胭脂泪,相留醉”,她们哭着送我,这些宫女们送我,但是还有相见的日子吗,还可能再重见吗,不可能了~这过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几时重”,什么时候才能够重回故国呢,什么时候再重见那些宫娥呢,什么时候再能够恢复我的地位呢,这一切都不可能了,最后他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那么这一切,他自然是理所当然,是符合这么一个说法。“人生长恨水长东”,那给我的一种感受是无穷无尽的恨,就像那无穷无尽的东流水一样,东流水是无穷无尽的,我的仇,我的恨,我的怨恨,我的忧愁,我的悲哀也是无穷无尽的。
大家看,这完全像“诗”一样的吧~像“诗”一样地抒发。但是作者在这里写得非常地脱俗,把自己的感情直接抒发出来,所以我就感觉到,读了这个词以后,大家感觉到他亡国以后这种心情,那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觉、感受。大家再一起来体会一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我再举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虞美人》,这首词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他的绝命词。因为在七月初七晚上,他唱这首词,宋太宗赵光义非常生气,你还唱词,你还唱这样的词,你还怀念你的雕栏玉砌,还“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你回首不成,于是用毒药把他毒死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也可以这样说,是他的生命换来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词一开头,作者说“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代指过去的岁月,那过去的岁月,是什么时候完的呀。“了”就是完结了,了结了,那种生活,那种岁月,什么时候就完了呀,像梦一样,糊里糊涂,怎么一晃,没了,一晃,我就成了俘虏,怎么回事呢,生活的这种变故,哪怕他被关了几年了,亡国已经几年了,还没有清醒过来,怎么回事,所以这个人,我们说他好像是清醒,他实际上想清醒,还是糊涂的,是不是呢,“春花秋月何时了”,既是对过去岁月一种怀念,也是一种无奈,也说明他还是糊里糊涂地,怎么就没了。“往事知多少”,多少往事涌上我的心头,那么这句说明,还是我前面讲的,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种心态,他还回首往事,多少往事都涌上我心
头,但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什么往事让人最牵肠挂肚呢,那就是“故国”,“小楼昨夜又东风”,我住的这个小楼,昨天晚上刮了一晚上的东风。“东风”,大家知道金陵在汴京的东边,也就是李煜的故国,那风从故国吹来的,但是我国在哪里呢,家在哪里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那故国已经没有了,想起故国的这个事情,我怎样亡国了,我怎样丢弃了,我的祖父,父亲的基业,我怎样使得我这个国家没有了,就是政权没有了。那么这些事情都不堪回首,特别是月明之夜不堪回首,为什么月明之夜不堪回首呢,因为月明之夜,所谓“月明”就是月圆,月亮是圆的我是缺的,国家没有了,不但是缺的,简直是月蚀了。我没有了,不团圆了,缺了,所以一个不团圆的人,一个有缺憾的人,最怕看那种圆圆的事物,最怕看成双成对的事物,这就是所谓“多情却被无情恼”,因此“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尤其在月明之夜不堪回首,然后下去说,说是不堪回首,但是证明他还在心里面,放不下吧~放不下故国,想起故国,想起他过去的宫殿,那“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 雕花的栏杆,玉砌,玉做成的台阶,这是指过去的宫殿大概还在吧~我那过去的宫殿,那旧址,那些房,那些宫院应该还在,“只是朱颜改”,这句写得很伤心。在大概还在,但是已经是斑驳了,已经是破败了,因为它的主人已经被撵出来了,它已经改姓了,已经不属于南唐的政权了,所以“只是朱颜改”。虽然那个房子还在,但是它永远不属于我了,永远失去了它的过去的主人了。
所以想起这一切,最后作者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就是问他自己,“君”就是指他自己,你要问我有多少愁,我要告诉你,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那样宽、那样广、那样深、那样地浩浩荡荡、无穷无尽,那样地奔流不息。“愁”之多,像春水向东流那样地无穷无尽。因此这首词,我们说它是用生命换来的,它所表现的这种悲哀、这种悲痛,以及在词里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悲哀,对亡国的这种仇怨是非常有感染力的。那么这是他当时内心的那个情感一种真实的写照。
好~以上我们介绍了李煜的后期的词,李煜的生平我们也讲了,李煜的词分前后两个时期,我们讲了他前期的词,可以了解他当皇帝时候的生活,以及当皇帝时候那个作品是怎样反映他的生活的。了解他后期的词,了解他生平,也知道他后期的词,原来是在反省、在忏悔、在悲痛之中,那种真实的心境的一种写照,那么最后我们说说李煜的词总体上有什么特色呢,清代的评论家评价李煜的词,曾经这样说过,说李煜的词是“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就是李煜的词呢,是一个不修饰、不打扮。“粗服乱头”,穿着很平常的衣服的,头发也不梳不打扮的,但是却掩盖不了那种天姿国色的本色美。因此李煜的词可以说是一个“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美女。那么这个概括、这种评价,实际上讲的是李煜的词是一种不加修饰,有着“本色美”的这样的词作。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准确的、是形象的,确实,李后主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美和鲜明的个性风格,独特的艺术美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我觉得他这种独特之处和他的个性就是从“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讲,从他的作品来讲,我觉得主要是在这三个方面。
一个就是李后主的词语言朴素,明朗自然 很少修饰。他的词语言朴素,明朗自然,很少修饰,是“粗服乱头”嘛~不加打扮的一种“本色美”。他的词里面有很多口语,包括他的前期词和他的后期的词,你看“些儿个”,“沉檀轻注些儿个”。“ 些儿个”就是口语化,一点点,当时的口语。再比方说,“别是一番滋味”,“别是一番滋味”也是口语,再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好像是散文一样,“问君能有几多愁”。都是口语化 ,很通俗、很朴素,他摆脱了过去的词那种“镂玉雕琼”的那种传统。那就是过去的词非常讲究雕琢字句,那么李煜的词朴直说出,这是第一个特点,语言非常朴素、朴直说出。
第二个特点,我觉得李煜的词。他的作品,整个词作的流畅灵活,整个词在里面的情感、语言表现,用流畅的语言表现一种激情,流畅灵活,毫无晦涩呆滞的毛病。他的词很好懂,
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他的词平易之处如同民歌。李煜的词,在平易的地方像民歌一样。比如说,大家刚才跟大家讲的,“奴为出来难 教郎恣意怜”,像不像民间情歌,非常像民间情歌。你看用的那个词,“奴家”怎么怎么样,“郎”怎么怎么样,就是民间的民歌,对恋人的一种称呼,所以平易之处有民歌之风。大凡大作家,都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典范,屈原学习民间文学,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典范,李白、杜甫他们都学习民间文学,都是向民间文学学习的典范。李煜的作品里面也有民歌的这种风格、风味,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也是尤其重要的,就是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无可遏抑的热情。李煜的作品它是写一种真感情,一种热情压抑不住,情感色彩非常浓,充满无可遏抑的热情。李煜的词能写真性情,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上面我们刚才讲了他后期的词,我跟大家介绍四首词,你们再回忆一下,每首词的后面两句,你们看都是这样吧,都是感慨不已,感慨惜之。都是发自肺腑的呼喊、呼号,所以是一种真情实感,而且他的作品形象生动、概括力强、意境阔大。你比方说,“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画面,我上次跟大家讲到,什么叫意境,“意境”就是非常苍凉悲壮的一种很阔大的意境,有一种大家气概,不是一种小家子气。所以后世把李煜的词看作是后来的豪放派的先河,开豪放派之先河。总而言之,我们欣赏李后主的词就必须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的情况,了解他亡国前后不同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我们要理解他由于生活的这种反差而激发出来的创作上的一种冲动,从而认识作家的这种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认识李煜的人生悲剧,感受李煜词的艺术魅力,这对于提高我们文学鉴赏水平,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我相信是会有益处的。那么最后,我们再吟诵李煜的词来结束我的演讲,我们大家吟诵他的《虞美人》,大家可以跟我一起来吟诵。《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谢谢大家。下面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来一起讨论的吗,
李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有人说现在中国的诗词界诗性正在消失,诗歌不是一味媚俗,甚至走向了粗俗,然后就是那种很做作的无病呻吟。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在现在这个大众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强势氛围下,诗词应该有什么作用,它如何体现这种作用,谢谢~
这个同学提的问题,也是有学术性。古代有一段很有名的文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那就是说,“诗”是什么, “诗言志”,人总有情感的,诗者是“志之所之”,人有情感在心,你的情感放在心里面,你的思想情感放在心里面,不表达出来那叫“志”“,”发言“就为”诗“,你要把这个情感表达出来,那就叫”诗“。”诗“言之不足那就要唱,因为”诗“不光是为了阅读。我们大家什么时候写诗,比如我感情非常强烈,一天不写诗我就过不的,所以当诗人不是随便可以当的。比方说,你很冷静,逻辑思维非常发达,你可以当科学家,你可以当哲学家,可以当政治家,你不一定能当诗人。诗人往往是感情非常强烈,非常敏感,而且一定要抒发,所以说”愤怒出诗人“。
诗人他不讲他就不舒服,过去有个形象说法,他诗兴来了,诗兴大发的时候,不让他发出来,他要上吊啊~所以诗是强烈地表达感情,所以说,我怎么怎么样,这个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这样说还不足以表达感情,我就放声歌唱。歌唱也是表情的,放声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感情,手舞足蹈。因此我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诗歌它是应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这种表达情感当然有很多方面,有时候这个情感是你自己的情感,我的情感,我表达我个人的,我“喜怒哀乐”表达出去,这是一种方式。有时候我表达的是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关切,这也是种情感,这种情感不但属于我,也属于大家,属于这个社会。总而言之,它抒发情感是有的放矢的。“诗”是一种情感的一种流露,因此如果说,我们写诗无病呻吟,那么就有个问题。什么问题,要么就是没有情感,你没有情感,要么你没有你的情感,你不善于表现出
来,有情感但是你不善于表现出来。所以,不但是你自己要表达出来,而是善于表达出来,而且还要能够打动人、引起人共鸣,我想是这样的。做诗人当然要有点经历,有点不平凡的经历,大喜大悲、大苦大乐,这样的话,他的作品自然就会感人了。
好~谢谢大家,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的演讲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编辑:英子)
范文五:李后主与他的长相思
隋唐后之五代十国,天下大乱。皇帝轮流做,明朝到我家,今拥金銮殿,明伏阶下囚,比比皆是。961年,南唐中主第六子李煜在金陵即位,世称李后主。其时,南唐已奉宋正朔,李后主无问国事,琴棋书画,赋诗填词,烧香拜佛,苟安于江南一隅。975年11月,宋兵攻金陵,城破被俘,囚至汴京,封侯。李后主天赋其诗词之才,加上后期亡国伤痛之切身体会,由此诞生了词史上言语最为感人,成就也最为高朴的作品。其词天然而成,毫不雕琢,使艺术与情感浑然一体,达到了继温庭筠之《花间词》后一绝顶高峰。宋代词人,承其学者众矣!后世词人,能与其项背者寥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这首《长相思》秋怨词。为后主中期作品。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词中的远人,或许指的是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其一重、两重与花开、花残相映,言语极为平和、自然。“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如此季节,有如此思念,怎不令人伤怀。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李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其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