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记者的故事
生死之间:《焦点访谈》记者的故事
在国外,记者被认为是高危险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他们要经常出入炮火纷飞的交火战场、动荡不安的热点地区,危机四伏的事故现场,所以他们只能把性命系于弦上。特别是那些摄影和电视记者,他们呈现给读者、观众的画面有多么惊心动魄,他们自己就处在多么惊心动魄的危险境地之中。
而在国内,由于观众看惯了没完没了的会议新闻和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人情稿”、“关系稿”,觉得记者是个很舒服的职业。
一位记者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想通过浙江省温州市对记者接待方式的转变,表明这个地方观念的进步。文章的题目是:大报记者在温州的“遭遇”。他们“遭遇”是什么呢?被采访单位没有去机场迎接,采访时没有专车,只有陪同人员拦的出租车;吃饭也只是一般的工作餐。这位记者对这样的改革深表赞同,并感慨道:这种接待方式,在他11年的记者生涯中,是仅有的一次。透过这篇文章,人们可以想象一些记者是怎样采访的。
这位记者的“遭遇”,如果是《焦点访谈》记者遇到了,简直就是非常高的“待遇”了。只要不设置重重障碍,不胡说八道、信口雌黄,不进行暴力围攻,甚至只要不东躲西藏玩“挪移大法”,能让记者找得着人,就足以让记者千恩万谢了。如果采访中,对方能给记者一杯白开水,那是运气;如果能派一部车配合采访,那是造化;如果还有午餐(哪怕是方便面),那简直就令记者惶恐了。至于让对方包吃、包住、包玩,甚至再带点礼品回来,记者想都不想,因为《焦点访谈》有严格的制度规定,这些行为在绝对禁止之列,记者采访活动中的一切开支,均由电视台承担。
很多业内的同行都说:“你们《焦点访谈》整天‘骂人’,还要人给好脸色?”
《焦点访谈》的每一位从业者,在努力实现一个真正新闻记者的价值。这就需要付出,需要面对危险。采访中的麻烦是家常便饭,采访之外,《焦点访谈》的记者也时常遇险。
飞机长期不出事,心里反而不踏实
一般说来,《焦点访谈》的编辑一个月要外出采访两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焦点访谈》人员出差一般都乘坐飞机。这样,他们一个月要坐四趟飞机。至于摄像记者,他们陪某位
编辑拍完一期节目,回到北京后,往往又要陪另外的编辑外出采访。因此,他们乘飞机的次数更多。除了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和一些大公司的商务人员,《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可能是乘飞机最频繁的群体了。
坐飞机本是比较舒服的旅行方式,但经常飞行,那种“脚踏不着实地”的感觉却并不舒服。《焦点访谈》的记者经历过飞机遭遇恶劣气候时上下颠簸的难熬;经历过飞机故障刚升空又返回的恐惧。由于飞机事故有一定的概率,《焦点访谈》记者往往养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如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航空业太平无事,心里就不踏实。一次,《焦点访谈》记者孙杰为拍一个45分钟的节目,要在15天之内采访青岛、武汉、广州、万县、重庆、成都、上海等7个城市,几乎每天都得拎着行李往机场跑。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民航各公司都保持着安全飞行的记录。孙杰有种预感,总觉得该“出事”了。果然,一架飞机在深圳冲出跑道,所幸没有人员死亡。有了出事的记录,摄制组一行人才算“踏实”下来。
缝了11针又被拆开重缝了16针
天上飞心里紧张,地上跑也不轻松。
《焦点访谈》报道的事件,有很多发生在偏僻的农村、山区、交通不便。记者常常在飞到省会城市后,还要坐车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采访目的地。《焦点访谈》记者经常乘车,遇到危险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一次,一位记者到云南省武定县采访。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狭窄、蜿蜒的公路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突然,汽车后胎爆裂,汽车失去平衡。幸亏司机常跑山路,有经验,才没酿成大祸。即使这样,司机已经被吓得满脸失色,下车后在路边连抽了6支烟,一句话没说。足足蹲了有20分钟,司机才起来换胎,重新上路。车上,司机对记者说,他死活无所谓,但要把《焦点访谈》记者捎上,罪就大了。
有惊无险的事毕竟侥幸,又惊又险的事一旦遇上,也只能听天由命。
1997年3月,为了制作《焦点访谈》1000期特别节目,记者杨明泽和谢子猛到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进行一个节目的追踪报道。因为是要报道当地政府工作的改进情况,所以记者受到了颇为不错的待遇,省里派出一辆车,将记者送到采访地。车开出哈尔滨市不久,陪同记者采访的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一位干部想替换一下司机,接过了方向盘。杨明泽和谢子猛感觉
到他手“潮”,但也不便说什么。
丰田4500大吉普貌似正常地行驶在公路上,两位记者的警惕在一点一点被困意侵蚀、正午的阳光透过挡风玻璃照在他们身上,连续的颠簸让他们睡着了。
车子突然剧烈震动几下,记者的耳边充满了一些复杂的声响,谢子猛从惊恐中睁开眼睛时,只见许多笔直的树飞舞着迎面而来。车身蹭过了几棵树,车上人的身体左摆右荡。终于,一声巨响,汽车前后左右所有的玻璃同时粉碎。谢子猛也不知道自己是撞在了车的哪个部位,只记得身子有一个向挡风玻璃外冲又被“吸”了回来的过程。随着剧痛,谢子猛用手捂住前额,血就像水一样喷射出来。温热的血弥漫过双眼、脸颊,溅落到他的皮衣上,声音就像水滴打击鼓面。透过眼前一片红色,子猛看到挡风玻璃并没有碎开,而是由无数的碎块连成一个整面在颤动。在他的记忆中,这一刻是凝固的。
杨明泽迅速帮助谢子猛从车窗中钻了出来。他把围巾绑在谢子猛的头上,拦了一辆大卡车,直奔20多里外的明水县医院。谢子猛被大夫穿针引线缝了11针,次日在哈尔滨医院又被拆开,被细致地重缝了16针。北京的一个哥们儿在电话中动情地问候说:“呦,16针呐,那短不了,你想缝一个裤兜才多少针呀。” 那棵树被撞断了。事故车的板筋也报废了。车的右前灯已经挤到了谢子猛坐的副驾驶座上。如果不是当时他的身体被悠得横了过来,如果他不是系了安全带,他的腿将留在车里。大家都说这是命。谢子猛深深觉得“命”的最大本事,就是把飞来横祸加在你头上,还让你不知道应该懊恼还是庆幸。
谢子猛的遭遇给了《焦点访谈》所有记者两点有益的启示:
1、跑长途时尽量不要坐副驾驶座。谢子猛举出的证据是,与他同行的杨明泽因坐在后排,毫发未损。
2、绝不坐非正式司机开的车。
车祸中摄像机都被烧成了纸片状
在《焦点访谈》开播五周年特别节目《焦点的报告》节目中,主持人崔永元指着一堆黑乎乎、呈燃烧后的纸片状的物品,向现场的观众提问:大家猜一下这是什么东西?
有观众说是轮胎;有观众说是炮弹片;还有观众认为是考
古发掘。
其实,它是被烧毁的摄像机残骸。
一部七八公斤重的摄像机,最后竟变成薄薄的纸片状残骸。这该经历了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火灾。
接着,观众在大屏幕上看到了只剩下几根骨架的三辆汽车残骸;看到了被烧得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两位《焦点访谈》记者,他们因为伤痛未愈,不能到现场与观众见面。
这是《焦点访谈》记者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车祸。
1999年1月下旬,《焦点访谈》编辑刘涛和摄像吕少波奉命赴山西采访,此行要拍摄的两个选题,让他们从山西南端的运城一直窜到了晋北的贫困县灵丘。
近10天的两地采访结束后,由于临近春节,采访地又交通不便,出于好心,当地政府派了一辆警车将记者送回北京。而且,考虑到去北京的道路不好走,对方特意找了交警队最好的司机开车。
当小车行至河北省易县地面的盘山公路时,险情还是发生了。
一辆当地的个体运输户的大卡车在违章强行超过一辆三把子机动车时,猛地斜横在了原本不宽的盘山路上。记者所乘的小车当时的情形是路的左面是高山,右面是深谷,无路可走。一声尖利刺耳的急刹车声响后,咣当一下,小车直直地顶在了大卡车中部的油箱上。
说起来,记者的运气确实太差了。对面的卡车可称得上是个多赶快跑的个体户典范汽车。油箱被他们改装成了可盛150公升汽油的大家伙,这简直就是一个大的汽油弹。而且由于油箱是私自改装的,防撞击和密封性能大大下降。撞车的一刹那,卡车满箱的汽油立即从注油口喷出,随即变成灼热的油火,扑进了轿车里。 坐在汽车后座上的吕少波和刘涛,只觉得眼前红光一闪,整个人顿时就被包围在火海中了。当时刘涛大喊一声“快跑!”紧跟着两人开始设法打开两边的车门。谁知道,剧烈的撞击,已经使车门完全变形。吕少波撞击了几次,都没打开身边的车门。在求生的欲望支配下,刘涛侧过身子,拼尽全力向自己边上的车门作了最后一击。
天无绝人之路,车门竟然奇迹般地被撞开了,撞击的惯性使刘涛几乎头朝下倒在车外的地上。车外也是火场,本能又使他爬起来踉跄着向远处跑出了十几米,才逃离火场。刘涛回头望去,只见吕少波和其他人像火人一样从撞开的车门冲出。他们比刘涛出来仅仅晚几秒钟,但烧伤却严重得多。吕少波连着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才将身上的火扑灭。
在车里的人逃生出来几十秒钟之后,火场内就开始响起了一声声的爆炸,火焰窜起几丈高,方圆几十米的事故现场,成了一片灼热的火海。
小吕望着燃烧的汽车,无奈地说了一句:“机器还在里面。”
此时,刘涛感到右臂剧痛,像有个大火球似的窜来窜去,右胳膊搭拉着,好像已不属于自己。他知道,右臂肯定是撞断了。
在事故现场,有几个当地的农民。满脸血污的吕少波赶紧向他们求救。当农民听说烧伤的是《焦点访谈》的记者,立即开始拦车,准备送他们去医院。但拦了几辆,对方都不肯送。最后,农民急了,拽住一个司机,说如果不救《焦点访谈》的记者,就把司机和他的汽车推到悬崖下。这才拦住了车。
在赶往急救医院40多里的颠簸路上,刘涛这个身体强壮的刚强汉子,呻吟声竟然不断。火场中随身带出的唯一值钱的东西——手机成了当时全部的希望。刘涛一遍遍地拨打着部里组里的电话,但由于山区信号太弱,始终不通。后来,终于用部队的电话才同北京联系上。在这期间,无论是当地农民、警察、政府还是部队医院,都对受伤的《焦点访谈》记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心。几位农民几乎成为两位记者的家属,在医院里跑前跑后,为记者端水喂饭。这种情感,绝不是一般陌生人之间的那种关系,实际上包含着人们对于《焦点访谈》栏目深深的情意。
经过部队医院的诊断,刘涛的右臂是粉碎性骨折,挠神经系统完全损伤;吕少波的脸上、手上严重烧伤。 在接到记者受伤的电话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立即派副主任梁建增和制片人赵微等人赶往易县,接回伤员。
回北京的路上,为了减少车辆颠簸引起更大的伤痛,制片人赵微和前面开着的车始终保持着联系,前面的车不时地传来左右路不平,右面路有坎等等诸多的叮咛,伤员们乘的车就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两位《焦点访谈》记者的伤势引起了很多
人的关心。他们被安排进了烧伤骨折的专科医院积水潭医院。在床位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记者在一天之内,从大病房连换三次,最后住进了单间病房,享受着较好的医疗照顾。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的领导也经常过来探望征求意见。中央电视台的李东生副台长、新闻中心的孙玉胜主任、评论部的袁正明主任不仅惦记着两位记者的情况,而且与专家一起研究商定手术方案。
受伤的日子里,不仅两位记者所在组的同事们轮流着每天都来看护,就连部里许多平日并不熟悉的同事也赶到医院探望。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两位记者在留下一定的残疾后,身体慢慢恢复,并先后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对于两位记者不幸中的万幸,有人总结道:
1、遇到了好心的农民。如果不是农民将他们及时送到医院,后果难以预料。
2、撞到了合适的医院。为记者急救的部队医院恰恰也是以烧伤和骨科见长的专科医院。他们准确的诊断和到位的急救措施为后来的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得到了集体的关心。在两位记者治疗期间,无论是在医疗方面,还是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集体都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关照。
有人认为,这是两位记者的“运气”,但刘涛却认为他们不过是沾了《焦点访谈》的“光”。
《长江日报》
范文二:我的记者故事
我的记者故事
我进入电视台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接触记者行业时间不算长。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作为一名基层一线记者,目睹了同事的艰辛,见证了人间的大爱,同时也看到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基层百姓的生活点点滴滴在一天天的改变。
之前,经常从网上或电视上看到、听到一些不离不弃感人故事的报道,总觉得是记者笔下生花或经过导演彩排出来的效果。做了一名记者后,让我见证了90后的年轻女孩张国美同男友蒋中国在大难面前不离不弃、共患难的爱情故事。记得在五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我和同事龚小梅一起走进成都华西医院见到了这对共同面对困难的90后恋人。在病房中我们看到了女孩张国美给蒋中国亲自擦洗身体、喂药、洗脚,对蒋中国的照顾一点都没有未婚小姑娘的羞涩。通过深入交谈我们得知,他俩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也仅仅只有一年。但当得知蒋中国不幸患上了骨癌之后,云南女孩张国美并没有选择分手,而是选择继续陪伴男友,张国美的一席话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黯然泪下,“欠再多的债我也不怕,只要他能好起来,说好一起到白头,哪能现在说分手,病魔也不行。”
做为一名一线记者,通过在基层的实地采访,我也看到了国家利好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基层贫困人民生活的改变。我县自2014年推进国家级“宽带乡村”工程以来,使农村百姓,尤其是贫困村的百姓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看上了网络电视,手机也联上了WIFI。在金元镇江关咀村,村民陈建华激动的拉着我们的手说,他家在去年也装上了网络电视,收看频道比以前要多很多,想看的电视可以随时点播,还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和外面打工的亲朋好友聊天了,现在网络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好处。我们也看到了贫困村人民在我县相关单位的大力帮扶一下,通过发展养殖业或发展
特色种植产业,正一步步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做为一名一线记者,穿梭于百姓之间,反映民生民意,是我们的责任。记得在八月份一天,炎炎烈日,骄阳似火,热得树上的知了都懒得再叫了。下午三点钟,我们一行三人提着摄像机、扛着角架,爬到住在半山坡的段德军家去做采访,村支书打趣的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这么热的天还出来干活,他愣是不怕热哈。”听到了这话,我体会到了基层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做为一名基层记者,我见证了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看到了在党的关怀下,老百姓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我觉得,做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大英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舆论支持,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当好社会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职责。
记者:王艳请
范文三:记者团的故事
记 者 团 的 故 事
学生记者;袁文娟郭琼王旭文报春
拿着报纸的新生,看过来,这里的记者团很精彩!记者团从 1985年创立,带着一份 青涩与坚持共同成长。 走过的二十六年里, 记者团荣获全国三星级校园媒体、 江西省十佳校 媒, 其一直以捕捉校园最新动态为己任, 纪录校园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记录了农大成长过 程中的每一个脚印。
曾经的你是否有一个记者梦,或是热爱记者这份职业。倘若你希望自己始终站在离 新闻最近的地方, 尽情讴歌人性的真善美, 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身边的点滴生活。 那么记者 团是重拾曾经梦想的殿堂, 成为一名学生记者, 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洞察, 迅速及时地捕 捉到新闻消息。 有机会与团内好友一起采访到校园里最优秀杰出的老师和同学, 聆听并讴歌 成功者的事迹, 从他们的故事中感悟自己的人生。 而后用自己的妙笔生花, 向大家分享校园 生活的美丽瞬间。 忙碌的采访中, 与团友死党产生了深厚友谊的同时自己在记者团的归属感 也不断提升,让新闻、记者、文字、团友,成为大学生活的关键词。
记者团成员除了肩负学生记者的身份,为校报进行日常写稿拍照工作外,还在记 者团下设两个小组,即青梅小组和新闻写作小组中有所工作。青梅是一个不同于纸媒的新 概念的媒体平台,与新浪、 3G 门户、搜狐等主流新闻性客户端相比, 青 梅 独 具 地 域 性 特 色 , 内 容 完 全 本 地 化 服 务 , 更 贴 近 我 校 学 生 实 际 , 受 众 主要为我校师生, 是学生记者们实践新闻梦想的又一大平 台。
在谈到青梅时, 记者团副团谷文学这样说道:“刚运营青梅时梦想着有一天它能成 为农大人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助手、小灵通。但正式运营青梅后遇到了一系列的 困难,无 论 是 内 容 更 新 还 是 宣 传 推 广 , 都 收 效 甚 微 。 在 经 历 了 初 期 预 热 、 中 期 爆 炸 、 后 期保温推广后,青梅已经拥 有了一大批忠实用户。 青梅运营一年了, 虽然离之前的梦想还有一段距离, 但相信假以时日, 青梅一定会成为农大普及率最高的新媒体应用!”。 新闻写作小组, 是记者团内相对独立的 一个主攻新闻评论、 深度报道的小组, 现任小组负责人熊灵杰给我们介绍到, 建立新闻小组, 组内成员可针对近期社会热点或者校园热点问题分队完成深度报道任务,完成新闻稿后往 《江西日报》、《中国青年报》、大江网和非常校园网等诸多平台。目的是让更多有新 闻理想的同学有广阔的发展平台, 使记者团更有社会的担当, 得以发出大学生自己的声音。
对于记者团今后的发展, 担任江西校媒联盟主席的记者团团长任潇逸说:“记者团以后 的制度会更加完善、 职责更加细化, 青梅会更加成熟, 各种传统活动也会在创新中延续下去, 希望建立团员成长档案,让记者团见证并纪录团员们的成长。同时,“走出去”给记者团 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大学生记者团作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和江西高校传媒联盟的会员, 致力于内引外联, 加强与外校校媒的交流联系, 不断引进外地思维和新型管理模式, 增加信 息收集渠道,给记者团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在这里,记者团会给你一个走出校 门,拓宽视野的机会。
记 者 团 是 一 个 充 满 爱 的 大 家 庭 , 有 着 各 种 “ 有 爱 ” 的 活 动 及 制 度 。 品 拓 部 部 长李丹丹在采访中提到:“沿袭 多年的值班制度、 举办羽毛球比赛及晚会、 圣诞节互送苹果、 女生节心愿实现等活动, 让记者团真正的凝聚在一起”。另外,记者团的实习记者的选拔及师徒制也是一大特色, 实习记者在优秀骨干的带领下体验式进入记者团, 接触团内写稿、 拍照摄影、策划、网络推 广等一系列日常工作。 这 种 心 血 培 养 模 式 避 免 了 一 锤 子 买 卖 产 生 的 弊 端 , 使 记 者 团 和 新 生 可 以 双 向 选 择,也把恰似亲情的师徒关系作为联系每个 人的纽带,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
“不管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出发的原因”,前任团长赖舢在采访时说道。他希 望记者团能够不忘初心, 坚定不移地实现新闻梦想。在这里, 记者团像一只大鹏, 希望你是 它新添的羽翼,希望它载你高飞
范文四:爱黑马记者:关于雷军的有趣故事
爱黑马记者:关于雷军的有趣故事
作者:陆海天
【导读】今天的值班小编,偶然在知乎上发现了我黑陆海天的雄文一篇——回答《关于雷军有什么有趣故事,》,全文深刻表达了对于雷总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值班小编一看不得了,这是这个热门提问中,的最热门回答。与文章同样精彩是下面的评论,网友以不同的表述纷纷表达同一个意思:陆总写的是软文。陆总辗转几家互联网公司后,目前供职爱黑马,作为陆海天最好的朋友,值班编辑当然知道,这篇文章绝对是动情陆总的真情流露。
我最早在一家新闻网站工作,那时候我在IT龙门阵这个活动中,负责给演讲嘉宾雷军递话筒,他真的是个面如白玉,但是又充满热情。问他任何问题,他的回答永远不会给你破绽,能挑他刺的似乎只有周鸿祎。
那时候我记得主编和我说,永远不要让嘉宾受到不怀好意的人的伤害,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大佬越强大,也越脆弱,成为这样雷军这样的人,注定毁誉参半。 果不然,你看看最近的媒体,所说的话,那些质疑,那些批评,仿佛应了那句话,我禁得起多大诋毁,就禁得起多大荣誉。 那天现场数百家媒体在现场提问,最搞的是一个果粉的质疑,甚至质疑小米不开发票,雷军直接解释,他们租了十台打印机现场打印发票,来满足市场需要,那时候的雷军简直像个幽默大师。一个哥们在现场求投资,结果被雷军已不投资不熟悉的人为由拒绝了。
其实,我后来才知道,当年王兴曾经找过雷军,结果雷军居然没投,让陈一舟捡了便宜。其实雷军也是人,他也曾判断失误。其实,雷军的投资趣味很诡异,除了小米外,凡客,多玩、拉卡拉这种NB的企业,他也投资过小型企业,比如上海的一家蛋糕连锁店,三个东北师傅,拿到一笔很小的投资,成为上海糕点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去思考雷军这个像神一样,被人们疯狂追捧地人,是如何界定他投资的准则的,我感到地是他最看重创业者踏实肯干的一面,以及项目本身的想象力。
后来,离职后,想去小米打工,结果被客服已无线上销售经验为由,被拒之门外。其实,当时我是想说,你不搞门店,谁帮你维修,谁又帮你组织客户,传播企业价值观……当然如噩梦一样。不想回忆。可惜,命运其实挺奇妙的,我不小心被一家北京另一家公司录取,来到单位所在地,才知道这是雷军投资的另一家小企业,而我们楼下,正是小米初创时的所在地,我当时真有这种感觉,这个国家真被资本家控制了,当然这只是我这个无知者的感叹罢了。
在小老板嘴里,他是一个勤奋到极致地人,是一个可以HOLD住全场的顶级领导者(当然不包括周鸿祎),据说任何人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只要和他一说,他马上就能抓住你的软肋,有时候这就是所谓地商人的知觉吧,但更多地时候,还是经验、智慧和专注的体现。
不久前,我参加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我在现场看到了雷军的演讲,雷军在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向全球的观众传达小米科技的成就、理念和梦想,我很有幸在最后时刻,在现场观看到他实现没有预兆的压轴演讲,你明白吗?有小米的员工在激动地哭泣,有无数人在网路的另一端在激动不已,老金山人在畅想;求伯君在疏懒地摇椅上,是否会为这一幕感动,他的伙伴和战友,他们金山人,这一次又带着中国IT人的梦想,又一次代表这个国家,代表互联网的理想主义者们,再次站在了世界的巅峰。雷军带领他的小米,踏实地迈出了这一步,而这一步却倾注了小米员工、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和其它无数被雷军感染影响的中国互联网人所有的青春和热血。那一刻很多人真地相信,此刻的雷军仿佛是世界的华商领袖。
记得有个做志愿者的大学生在我旁边,甚至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其实他们怎么会相信,这个像周瑜一样的男人,为了这一天所付出的一切,所忍受的一切,他喊出地“极致、专注、口碑和快”的互联网思想,何尝不是他人生的追求和写意。而追究这一切意味着多少苦涩和辛酸。那些为理想真正奋斗过的人,被生活的艰辛残酷揉拧过人,被现实的尔虞我诈欺骗过的人,被对手践踏阴损折磨过的人,大起大落后,重回巅峰的人,都会懂得……
英雄总是寂寞的,周鸿祎让他的人生变得更精彩,不过听说94年那会,这两人是不错的朋
友,两人还一起过过大年,雷的妻子和周鸿祎的前女友甚至曾是一起逛街的朋友,不知道这一切是否是真的?(关于雷军的传闻,实在太多,当年甚至有人告诉我,他一周只工作一天,但后来我才从熟悉他的人那里知道他为什么说他赚地每分钱都是血汗钱)
就这些吧,我从未真的和我们身处的雷军商业帝国的皇帝说过话……
这个人的资料,你们上网都可以找到。
这只是我记录的故事,我曾经感动,并相信这一切曾经发生过,谁没有过青春的热血,最可贵地是一个人不做这一切,他还是雷军,可是他让他继续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前进,这份属于创业者的洒脱、幸福、寂寞和苦痛,你用心品读过吗?
周鸿祎是枭雄一个,他和雷军共同写就了中国商战的传奇故事,而可贵地是,他们还需要挑战者、参与者、助手、水军、智者、愤青、傻逼甚至是“帮凶”,这些人也许就在身边……
而他们的故事、奇虎360与小米科技的故事,腾讯、金山乃至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变局,将会因为上头的人们的参与,而倍加精彩,并且刚刚拉开大幕。
范文五:记者节关于赞美记者的诗歌
记者节关于赞美记者的诗歌
记者节关于赞美记者的诗歌2016-10-30浏览:分享人:白美
叶手机版
小时候~听大人讲
记者是无冕之王
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他们关注天下新闻
也被万众睹目敬仰
电视里~你慷慨激昂
嘹亮的声音
在千家万户回荡
简洁的言辞犀利的目光
穿透假、恶、丑的皮囊
织就真、善、美的华裳
在社会大舞台上~你旌歌铁马
如常胜将军~驰骋沙场
神秘也壮美是我为你写就的华章
长大后~我怀着十二分的向往
走到你的身旁
看你如不停旋转的陀螺
为采播新闻辗转于重叠的职场
1 / 6
匆忙的脚步
不是在采访
就是奔波在采访的路上
疲倦的身影常常陪伴漫天星光
累吗?
很多人用辛苦诠释这份职业
你微笑着摇头
执著地热爱着自己的梦想
记者啊~
一支劲笔
手握正义之枪
一组镜头
浓缩人间万象
你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思维闪烁着智慧之光
策划拍摄采访
挖掘一篇篇有价值的新闻
编缉配音制作
传播一曲曲动人的华章
笔尖记录时代
镜头见证发展
荧屏呈现和谐
2 / 6
把乐陵的腾飞写进历史的诗行
是你三年南下
揭开了南义乌北乐陵的篇章
为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当泰山成就了奥运绝唱
是你用最快的反映
聚焦叠报喜迅
撼动67万双手掌
一段段激情的声音
飞扬的文字来自新一中破土动工的现场
是你锁定全市人的目光
寄希望于田野上
在金丝小枣节前后
你徜佯在展示交易于签约仪式的现场
笑迎接踵而至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
当滨德济乐高速公路横架彩虹南北
又是你在悄悄变换焦距捕捉精彩瞬间定格经典影像
当全民创业的号角吹响
是你记录下一个个激情创业者的梦想
从品牌农业到科技进步再到外向市场
从生态观光到体育产业再到四德风尚
你驻足生机盎然的田园
3 / 6
走进井然有序的机关
触摸效能建设的脉搏铿锵
一个特色魅力乐陵正在你的守望下成长
一张张城市名片经你的双手传递四面八方
请记住记者的激情飞扬
请记住记者的真情释放
请记住有一种声音永远响亮
请记住有一种职业充满阳光
昂扬的斗志~不变的航向
记者~我在心中永远为你歌唱
记者~
奏响时代歌。
树立高尚的风格~
严守党性原则。
深入基层酿情波~
观察体验勤思索。
真实报道众寄托~
正确引导结硕果。
跨越时空勇拚搏~
第一时间写佳作。
每逢节日齐欢乐~
为民族促和谐。
4 / 6
诗歌四:战地记者
照相机变身生命的代言
明天的录音将解开今天的沉默
手无寸铁~却在刀光剑影中穿梭
誓从烈火中捞出石破天惊
近距离聚焦
要把一切罪恶~记录
地狱边探营
想把所有冤屈~公开
阵阵炮击
炸开一片片危墙
无阻写实的壮士~向前
掀起的泥土~权当伪装
声声弹飞
击碎满街的星光
难劝探秘的勇妇~离弃
飘来的硝烟~代抹面霜
浴火凤凰
犹如废墟中划过的一道闪电
在烟消云散之后
涅磐重生
诗歌五:赞新闻记者走基层
5 / 6
宕渠巨变看窗口~敏锐目光一望收。
笔底波澜桑梓爱~镜中彩绘发展讴。
位卑壮志呼民意~无冕精忠立潮头。
今日新闻明日史~赤诚秉笔写春秋。
记者良知人感佩~镜头对准最基层。
撇开歌舞升平景~收录民间疾苦声。
老少边穷盛世远~达官豪富几人闻?
真情速报中南海~请命为民赤子心。
歌舞升平酒肉香~新闻电视胜天堂。
岂知山野有贫苦~谁晓陋居盼暖阳。
赤胆爱心明耳目~真情实话报中央。
喜得天降及时雨~无冕助民奔小康。
锦上添花山外事~雪中送炭走基层。
穷乡思变艰辛路~信使访真挚爱心。
问计寻方援手众~助贫致富四方勤。
春风化雨千山秀~僻壤新传报喜声。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