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及教师评价对策
时间:2010-4-26 22:38:01
四川犍为清溪幼儿园614400 朱洪萍
摘要: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别是自我评价,在上幼儿园的三年中是随教师的评价逐渐形成的,这种自我意识对其一生的是非善恶的评判、道德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如何科学地、恰当地给予评价,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的课题。教育是一门艺术课,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启蒙的艺术。
关键词:幼儿 自我意识发展 教师评价 对策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使活动加强或削弱对此行为实行自我监督和评价并计划着进一步的行动,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
幼儿的自我意识是逐渐形成的,在自我意识中,反映着幼儿评价自己实际行动的能力和对自己内部状态的注意,自我意识使幼儿形成具有独特的个性。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幼儿由于受到年龄发展水平的影响,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幼儿园的孩子往往根据教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别人,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自我意识特别是自我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 从信任教师的评价逐步过度到独立的评价
三、四岁的幼儿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教师评价的简单再现,对教师作出的评价,往往抱着一种信任态度,如问小班孩子你乖不乖,他回答你:“我乖,老师说我乖。”到五、六岁的幼儿逐渐对评价持有了批评态度。大班选值日生,小朋友们选了张兵,可是刘宇说:“他今天骂过我,不能选他。”在孩子的心目中,
值日生应该选表现最好的小朋友。
2、从对外部表现的评价过渡到对内部品质的评价
三、四岁的幼儿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部状态和道德品质,小班幼儿说什么是好孩子时,会回答你好孩子不打人,而大班幼儿就可以说出一些品质内容,比如:好孩子就是爱劳动、有礼貌、守纪律、爱清洁、讲卫生、有爱心的孩子,并能用对这些品质的评价来对照自我。在向灾区小朋友捐款活动中,不少娃娃捐出了舍不得花得零用钱,爱心品质的评价升华了孩子的自我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具体的评价
三、四岁的幼儿对行为的评价是比较笼统的,比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我就是乖孩子。而五、六岁的幼儿的评价就比较具体和全面些,他们能以老师提出的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我请小朋友单独朗诵儿歌后,要求其他小朋友评价朗读得如何,幼儿回答我,他朗诵得好,因为他吐字清楚,声音自然,有表情等。
二、教师评价的对策
基于上述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评价在幼儿一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 对幼儿的评价应重客观性
幼儿首先从老师对是非的评价中去判断好与坏,凡老师赞成的事他们就认为是对的,凡老师禁止的批评的事他们就认为是错的,久而久之,是非评价的标准就习惯于“师从性”,而缺乏客观性,对未来的成长会带来不利的因素。“5.12汶川大地震”时桌凳剧烈摇晃,大家还没回过神来,大班的一个娃娃喊了一声“房子要垮了”就冲了出去。事后,小朋友都认为他违反了纪律,应该给予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等老师发话就开跑,他说,房子垮下来要打死人。在特殊情况
下面对“纪律”和“生命”他选择了后者,老师表扬了他。小朋友最终受到了一次“灵活性”教育,明白了“纪律”也不是教条死板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过程的深入,幼儿对行为的好坏标准会不断加深认识,教师应着重引导幼儿懂得好与坏的原因,使好的行为得到彰显,坏的行为逐渐丢掉。
2、 对幼儿的评价应持区分性
教师要以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但由于幼儿间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对发展水平高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如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先让幼儿看第一幅图,老虎从树林中窜出来了,三只兔子飞快得跑,要求幼儿想办法救这三只兔子,当有幼儿想出让黑熊来对付老虎时,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因为黑熊力气比老虎大。我又问:你怎么知道黑熊力气比老虎大,他告诉我:你以前讲的故事《老虎和黑熊》中黑熊比老虎力气大。这孩子能力比较强,他能把以前听的故事内容融会贯通,从而解决新问题,我告诉这孩子你想的办法不错,不过,我相信,如果你再动动小脑筋,一定会想出比这更好的办法,这样,又向这个孩子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对于发展水平差的幼儿,我只要求他们在老师的暗示下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是就《大象救兔子》来说明,对水平差的幼儿只要求他们回答:大象是怎样救了兔子的,并出示第二幅画,因第二幅画大象正在河中间,这部分幼儿受到了一定的暗示,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启发,当他们想出让大象用长鼻子卷起老虎并扔到河里去淹死时,我鼓励他们说你们真聪明~想的办法很好,大象伯伯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真的用长鼻子卷起老虎扔到河里去了。孩子们显出一脸的灿烂。
3、 对幼儿的评价应具赞赏性
教师要积极评价每个幼儿,处处尊重幼儿,时常鼓励和肯定他们。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我用点头、微笑赞许他或摸摸他的头以示鼓励,当孩子回答错误时,千万不能流露出责备的神情或不满的情绪,我对他们说:哦,某某小朋友还没有想好,没关系,呆会儿你再回答吧。而对于把小手举得矮矮的或战战兢兢举起又放下的,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些,对他们说:我知道你已经想好了,对吧,你来回
答老师吧~说错了也没关系,好不好,这样在老师的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下,回答正确的有了成功的喜悦,即使回答错了的也不感到自卑,不会认为自己笨,只是自己没想好而已,再仔细想想就会回答正确了。这样,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积极性也会更高。
总之,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地、恰当地评价,过高,容易使幼儿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过低,又会使幼儿失去信心和上进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甚至逆反的心理,同时,教师还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不要只看到他们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说“我行”,“一定可以学会”,鼓励孩子的奇思异想,相信自己将来会发展得比现在更好。
范文二: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答案要点】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1岁末就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范文三: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 一个人的自我意 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经过了 20多年的时间。初生时,人们并不能区分 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 生活在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 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 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做出明确的反应; 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 一个人称代词“我” , 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 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 (要求自主性) ,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幼 儿, 其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 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 和投射外部世界。 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 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 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从三岁到青春期,是社会教化对个体影响最深刻的时期, 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教育,通过在游戏、学习、 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模仿和认同, 逐渐习得社会规范, 形成各种角色观念, 如性别角 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并能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虽然儿童 也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 但他们主要依据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 认识他人, 对自己的 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 因此, 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之为 “社会自我” 发展阶段, 也称之为 “客观化” 时期。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其间自我意识经过三个阶段逐步趋向成熟,这三个阶段是:
1、分化
进入青春期以后, 个体的视线由外向内转移, 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 于是个 体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主体自我处于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 起观察者、 评价者和调节者的作用; 客体自我在自我意识中处客体地位, 充当被观察、 被评价和被调节 的角色。经过分化, 个体开始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入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 也可 以说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 “主观化” 的时期。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矛盾
自我意识的分化, 引起了自我意识内部的矛盾, 使青年开始感受到儿童期从未体会到的种种 内心冲突和思想斗争。 自我意识的矛盾最突出地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理想自 我往往与主体自我相联系, 反映了个体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体现了一定社会要求和道德准 则的内化情况; 现实自我则往往与客体自我相联系, 反映了个体实际上是怎样的人, 体现了 个体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自我意识的矛盾就是当“主体自我”去考察、认识和评价“客 体自我”时,常常会发现“现实自我”不能符合“理想自我” ,于是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即 自我的分裂。为此,他们常常感到内心困惑、苦闷和烦恼,甚至迷茫不解。能否解决好这个 问题,对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3、统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与冲突,个体的自我便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了协调与一致,即自我统一。 但怎样统一,统一的性质又如何,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
范文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如何正确的培养幼儿自我意识1、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 通常来讲,小学生要清楚准确地认识自我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如此,也要逐渐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因为童年时期的自我认识是成年后自我认识的雏形。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
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2、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 实验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年龄为3至4岁之间。4岁的孩子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经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应当为孩子创设自我评价的情境,促进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最初是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3、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念也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自我观念是孩子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
识和体验。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强,认为自己有能力办好各
种事情,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对个人都有价值,也容易受到家长和他人的欢迎和好评。孩子的自我观念,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自己过去的总结和对将来的预见。
3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注意事项1、交谈时,把身体蹲下跟幼儿一样高,让他感觉你俩是平等的关系。2、做事时征求他的意见,正确的就采纳,不正确的也告诉他为什么
不能采纳,采纳后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本文作者:菠萝育儿
范文五: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等。在宝宝的第一年,是说不上什么自我意识的,他甚至还不能知道自己的身体的存在,在吸吮自己的手和脚时,就像吸吮自己以外的东西一样。
当宝宝快l岁的时候,才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以后进一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例如,宝宝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宝宝从其中认识了自己跟事物的关系,认识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这就使他产生了一种“自豪”之感。
当宝宝一岁以后,他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比如,成人叫他“宝宝”,他也学会把自己叫做“宝宝”,像叫别的事物一样。此时,宝宝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位,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他可以告诉你“这是宝宝的眼睛”或“宝宝饿了”等等。但是,这时宝宝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代号,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有些困惑了。
宝宝大约2~3岁的时候,开始掌握代名词,如“你”“我”。掌握代名词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为代名词有明显的相对性。别人对你说“你”,而你对自己则说“我”,反过来也是一样。比如,别人问你:“你吃不吃?”你自己只能回答:“我吃”或“我不吃”,而不能回答“你吃”或“你不吃”。要学会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复杂的抽象和概括,就要把过去已经形成的用第三人称的名字(宝宝)那种简单的固定的联系打破,代之以新的具有灵活性的联系。
当宝宝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上,是一个质的变化,从此,宝宝的独立性开始增长起来,这在儿童常常说的“我自己来”这句话中得到了明显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