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
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
发生的历史联系上。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
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其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
的衰落。
农民阶级虽然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农民起义有其理由和正义性,“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这就是农民起义的胆量和气魄,也体现了其动机和理想追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的矛头是清政府,规模最大,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扫荡大半个中国,
规模大,历时长,影响深远,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清朝的统治秩序进
行了空前猛烈的扫荡,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在太平天国攻克之区,“官宦人家,呼之为妖
头,杀之必尽”,经过太平天国的打击,清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削弱,同时也促使清统治集团
分化,催生了洋务派。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
气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对外
国殖民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国建立独立、平等、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坚持民族尊
严,维护主权完整,严禁鸦片,根本上否定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们英勇
顽强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
阻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企图的作用。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
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
有显著的影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就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以洪秀全为
榜样,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此外太平天国还主张对外开放,表示愿意与各国友好交往,发展正当的外交、外贸关系;
赞成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洪秀全表示赞成,在“兴舟辑之利”,“兴器四技
艺”,“兴银行”,“兴宝藏”等旁都批了“钦定此策是也”,“此策是也”等,表明太平天国的
领袖们思想深处是有接受资本主义的要求的,尽管这种思想倾向很微弱,还不可能左右当时
的历史进程。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中外反革命势
力相结合,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了农民革命。洪仁玕牺牲前也认识到这
点,他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独可长久支持”
其实,内因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因为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太平在国利用宗教发动起义,在初期起了重大作用,但宗教是对世界歪曲的反映,它最
终会麻痹革命者的斗志。宗教为洪秀全罗致了不少狂热的信徒,不惜牺牲一切以从,但在后
期,他陷入宗教迷信不能自拔,他强调诸事均有天父、天兄作主担当,太平一统即将到来。
但何以久久未能实现,屡屡丧师失地?不惟一般人不再盲从,甚而他的高级将领的信心亦生
动摇。而他本人似乎反陷溺愈深,极力使自己神化,一心依赖神力,忽视现实,失去理智,
无异自愚。
第二,太平天国领导未能制定一套适合时宜的政策、策略和革命纲领,不能形成革
命的大联合。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改革方案,但前者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实际,都无法付诸实践。太平天国利用宗教对传统
文化予以严厉批判(捣偶像,折孔子牌位,焚书),使本土文化严重扭曲,激起知识分子的
反目。曾国藩书《讨粤檄文》,打出卫道的旗帜,许多读书人加入湘军。
第三,太平天国领袖在军事策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去消灭清王朝的
有生军事力量,最后反而被清军各个击破。
太平军出广西,越湖南,攻武汉,取金陵,威震中外,军队达百万之众,此时应全
力北上进攻北京。可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却陶醉于初步取得的胜利,对彼己力量对比
作了错误的估计,并没有集中全力去消灭清朝的有生军事力量,而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
作出了不符合客观条件的既北伐又西征的战略决策,在无法实施战略协同的两个方向同
时出击,结果北伐军全部覆灭,西征军也付出重大代价,坐失了消灭清王朝的有利时机
和战略上的主动权。太平军的军事失误还有:兵力分散,各自为战,缺乏集中统一的指
挥;偏重于城市攻防战,忽视在机动作战中大量歼敌有生力量;忽视军队的提高与巩固
工作;后期又困守天京坐待失败。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既不认真研究敌人,也不努力提高
自己的战略修养,以致战略指导上逊于敌人,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建立政权后,领导集团的腐败日益严重。如确立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大兴土
木,追求腐朽生活方式;任人唯亲,滥封王爵等等。这说明太平天国领袖封建等级思想、宗
派思想的严重性,奢侈腐化、贪图享受以及追求个人权力,最终导致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
和严重分裂。一位英国人说,南京无丝毫兴盛气象,绝不为人民设想,专恃劫掠为生,而又
十分腐化,吸食鸦片及饮酒、赌博之风盛行。执掌朝政的蒙得恩,就是一个烟瘾极大的人。
天京内讧后,洪氏兄弟首先封王,其次为陈玉成、李秀成,至1861年前期,仍仅十人左右。
此后愈封愈滥,多至二千七百余人。当时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各王拥兵自重,
称霸一方,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挥军旅的局面。
太平天国是中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
从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十四年的时间就
覆灭了,这引起后人无尽的深思。
那就是腐败。从中也可以得出另一个启示,
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
命运动,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局限性,其政权制度并没有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想。
太平天国的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
度必判尊严”,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舆马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要受到严惩。官
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轿,
东王乘四十八人大轿,连基层小官两司马也乘四人抬轿。诸王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所有官
民都必须回避或跪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倘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严
惩。与领导人的严重腐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太平天国在所占地区实行的是一种近于严酷的
统治管理,其特点是把军事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广到民间、社会,其社会结构是以军事组织
为核心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一元化。
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在县以下的地方,其基层组织单位是
“两”,每25家为一“两”,由“两司马”管理。两司马之上设有卒长、旅帅、师帅、军
帅、监军、总制等官职,总制管一郡,相当于清朝统治时期的府。一个县约分五军,一军
13156家,每家出一人为伍卒,组成一军,寓兵于农,“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
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由于土地归公,所以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自留口粮外,
一律都要上缴,由两司马支配,甚至农民的生活也要受两司马的监督和支配。这种政策遭到
农民的强烈抵制,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前期封王表 对联:
杨秀清 落后不知下落。 天
南王七千岁, 以
罪诛,爵除。 胡
以晃 子胡万胜袭爵,称幼豫王七千岁。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巨额赔款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各地群众反抗斗争风起云
涌。-----阶级矛盾的激化,还有就是自然灾害的严重
③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理论基础: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
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
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
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组织准备: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
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
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
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
心。创立拜上帝会,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改造与利用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时间:1853年冬 洪秀全
2、内容
(1)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
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圣库制度
(2)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3、目的 :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即“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4、评价
(1)性质: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2)积极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
想结晶,调动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积极性。
(3)消极: 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从根本上说,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个平均主义的方
案一旦实施,就是将小私有、小生产、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完美的方式而将其固定化,
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具有落后性;同时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在
实践中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三、颁布《资政新篇》
(1)时间、作者: 1859年、洪仁轩
(2)内容 :
①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文教:开设新式学堂等。
4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
(3)评价:
①积极: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②局限:但它不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异同: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 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失败的积极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②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4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止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 ○
5扫荡了清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
教训: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资料:“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
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回答:①材料中的“妖”指的是什么?
指清王朝
②“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上原因,是由于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
战争。
北伐、西征和天京保卫战
名 称 北 伐 西 征 天京保卫战 时 间
目 的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断绝清政府财源,
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主要将领 林凤祥,李开芳 敕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意 义
打乱围攻天京计划 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地 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
区,巩固天京大本营 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范文二:太平天国运动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入:教师提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情况。
(一)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1) 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大量的白银外 流,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吏治极端腐败,人民负担加重,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2)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鸦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凭借先 进的生产力和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中国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量的农
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 自然灾害严重,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鸦战后,中国水,旱,蝗灾不 断发生,加剧了人民的困苦,贫苦百姓到了无法生活下去的程度,激化了原已非常尖锐的阶级矛盾,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4)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广西地区地瘠民贫,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加上广 西地处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加上有天地会多年
斗争的传统,因此广西成为太贫天国革命爆发的发源地。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广泛宣传其宗教思想,得到人民的响应,拜上帝会组织迅速壮大。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众人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史称金田起义
(二) 天国的兴衰
1、太平天国的发展时期
(1) 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年(板书)
教师:1851年初,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板书)
教师: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重大的损失。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53年占领南京。
(3) 定都天京──同清对峙(板书)
教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教师提问: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主要是因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太平军;清军腐败无能。
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全盛(板书) ①北伐(板书)
教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在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攻到天津郊区。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 教师要求学生看书回答北伐的意义 。
教师指出:北伐的同时,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还进行了西征,北伐和西征是并举的。
②西征(板书)
教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连续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进入湖南,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杨秀清派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进入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北伐、西征之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东征。 ③东征(板书)
教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除了在军事上采取一系列行动外,在运动的前期和后期还分别颁布了指导性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2) 政权建设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板书)
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有关”天下田”当时的占有形式是谁的? 学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教师:(启发)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它第一次具体鲜明的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使《天朝田亩制度》成为一个根本无法实施的空想。
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否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成就,它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推向了顶峰,它规定的男女平等和妇女权利的内容,其中部分是可以实现的,如: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女婢,设女官等。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教师:除了运动前期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外,太平天国的指导性文件还有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 (3) 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强大外敌的出现。随着太平天国的日益强大,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已不足以抵抗太平军。1853年咸丰皇帝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天京叛乱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1856年,诸王之间发生混战,两万多的太平军惨遭杀害,太平天国军心涣散,元气大伤。天京叛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重建领导核心:军事上: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组成新的军事领导核心; 内政上:《资政新篇》──治国方案(板书)
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回答。教师分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
教师布置课下作业: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62年初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李鸿章率淮军和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左宗棠率湘军一部进攻浙江。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天京告急,李秀成回师,救援天京。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其顽强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教训(板书)
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有人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有人认为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们现在不做统一的界定,但有一点大家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即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 (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内因、外因,主观、客观等角度分析)
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教师:那么这场运动的意义又有哪些呢?
总结: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范文三: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预习学案
制案人:程 敏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预习学案”,任课教师将据此评价学生表现)
◆预习目标
了解并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由酝酿、爆发、发展到最终失败的主要史实。初步掌
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内容,
◆新知预览
一、整体感知
请大家仔细阅读《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并以下面的小问题作向导轻松完成预习之旅。
(看看书,动动手,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阅读专题“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请各位同学阅读本节教材第一段,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酝酿
发生的,看看能总结出几个方面来?(划出来并在书上标明)
②洪秀全是如何准备和组织这场革命运动的(写出来)
③用简短的语言列举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主要事迹。(填出来)
标志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事件是
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标志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的事件是
◇2、阅读专题“《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在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在其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这就是
②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找出这两个纲领的内容,以及它们各自反映的农民阶级的愿望
(划出来并注明)
◇ 3、阅读专题“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完成下面的问题:(填出来)
①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事件是 它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②1864年,英国人 率领的“常胜军”和 率领的淮军一起进攻苏南 率
领的湘军进攻浙江,太平军相继失去了苏州、常州、杭州。天京和附近地区也处于清军的包
围之中,形势日益危急。
③ 年,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④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 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
失败,说明 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 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 的
二、自测自练
1、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A 、金田村 B、东乡 C、永安 D、天京
3、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
A、基督教 B、儒家大同思想
C、拜上帝教 D、佛教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
A、宣传西方的基督教 B、推翻清朝的统治
C、建立理想的共和国 D、建立朴素的共产主义社会
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
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6、太平军在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
A、1853年 B、1855年 C、1856年 D、1858年7、太平天国前期天京突围的目的是
A、巩固天京大本营 B、推翻清朝政府
C、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D、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8、从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即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农民阶级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B、农民领袖间不能同安乐
C、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可避免
9、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其实质是
A、表明支持慈禧和变
B、为显示其军事实力
C、把太平天国控制地区变为其势力范围
D、维护和扩大其侵华权益
10、说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
A、其主力是农民 B、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
C、其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仍是旧式的 D、其斗争目标是反封建
二、材料分析说明题
11、阅读下列图片,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
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据此回
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
②《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哪个阶层的何种要求?
③《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最终都没有得到施行。你能找到其根本原因吗?
④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⑤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
么?
三、问答题
请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三、质疑问难
请把您的疑难问题写在下面
太平天国教案
[内容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并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由酝酿、爆发、发展到最终失败的主
要史实。
2.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内容,培养阅读历
史文献并运用历史文献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 结合时代背景,发现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不同之处,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文献和图片,了解并掌握太
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 用辨证的观点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中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3. 对学习过程概括归纳,指出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在热烈的讨论中,再现
太平天国的宏大而悲壮的场景,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培养
对历史的兴趣。
2.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从中学会
总结经验教训。
3. 从太平天国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的精神中,体验爱国主义情
操,培养尊重历史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难点]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太平天国运动——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内容,如:电视剧《太
平天国》等
(展示课件第一幅,解析课题,明确民主革命的含义及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民主
革命中的地位。)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专题的学习,我们知道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
造成的严重的后果是??
[生]:使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那么,近代中国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摆脱出来,实现民族独立、
国家民主富强就必须首先要??
[生]:反侵略反封建(反帝反封建)。
[师]:对,我们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以追求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富强的革
命运动叫作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包括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
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大内容。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太平天
国运动的有关内容。
课堂教学:
(展示课件第二幅,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任务,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框架)
[师]:(在对课件第二幅略作交代之后)请各位同学现在阅读本节教材第一
段,了解这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酝酿发生的,
看看能总结出几个方面来?
[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并有一人起来回答,一般根据教材内容可归纳
出三点)外国经济侵略导致小生产者破产、清政府和地主阶级的压迫
和自然灾害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师]:(展示课件第三幅,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和点评)对,就是在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受害最严重的两广地区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
平天国运动。那么洪秀全是如何准备和组织这场革命运动的呢?
[生]:创立“拜上帝会”。
[师]:对,创立“拜上帝会”。(点击课件第三幅,出现?创立‘拜上帝会’。?
和洪秀全的图片)这是它的“组织准备”。这样,在这样的背景下,1
851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就爆发了。为了便于知识的掌握,
我们把太平天国运动整个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前期为1851
年的金田起义到1856年的天京突围;后期为1856年的天京事变到18
64年的天京陷落。下面就请各位同学阅读教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
京”和“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这两个子目下的内容,用简短的语
言列举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主要事迹。
[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概括归纳并列举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前期有
金田起义、永安封王、攻克武汉三镇、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
突围等;后期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
[师]:(提示如下内容,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颁布《资政新篇》;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
任务;强调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师]:(展示课件的第三幅,根据学生的列举依次点击?链接?,讲解金田
起义、永安封王、攻克武汉三镇、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天京事变、反封建反侵略、颁布《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等有关内容,注意用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的丰
富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并从
中体验到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
[师]:在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在其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了一个纲领性的文
件,这就是??
[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师]:对,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个
子目下的内容,仔细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主动回答。
[生]:(仔细阅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发现它们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并主动回答。)
[师]:我们可以从时间、目的、内容、评价、结果等几个方面来对这两个文
献资料进行比较,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课件上的内容。(展示课件?《天
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概括、补充和点评学生的回
答并强调如下内容:1. 《天朝田亩制度》提到了农民阶级最关心的土
地问题,触及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这
是它的进步意义;但其具体措施却是落后和具有空想性的,因此它不
能真正实行。2. 《资政新篇》没有提到土地问题,它不是农民革命实
践的产物。3.解释《资政新篇》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的原因和含义。)
[生]:(从对两个文献的深入理解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太平天国
运动的了解,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进
行反思)
[师]:(展示课件太平天国?前期形势图?和?后期形势图?,要求学生根
据图片展示复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请大家根据这两幅所展示
的过程,将太平天国的主要事迹在复述一遍。
[生]:(
事迹
[师]: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后,你对太平天国的主要事迹都持赞
同的态度么?
[生]:(略作思考)不是的!
[师]:(展示课件?学习探究?的内容,提出问题)讨论:在学习过程中,
对太平天国的主要事迹你赞成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你不赞成的有
哪些?说出你的理由;
[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围绕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要用生动、
幽默、恰当的语言及时点评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讨论体
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讨
论中来!)
[师]:好,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热烈也很精彩,现在就由我代表太平天国根
据大家的的讨论来作个总结和检讨!(展示课件?我们的功绩和教训?,总结同
学的讨论发言,强调反封建同时又反侵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相
比的新特点,这是由中国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体验到太平天国运动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骄傲:1.金田起义:我们敢于反抗压迫 2.定都天京前后:我们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3.《资政新篇》:
我们勇于最早向先进的西方学习 4.反侵略:我们沉重打击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 这是我们的新特点
我们反思:1.拜上帝教:我们迷信宗教 2.孤军北伐:我们不能很好地认清形势 3.绝对平均主义:我们不
切实际 4.天京事变:我们在胜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和团结。 还有,领袖的享乐和腐化侵蚀了我们的战斗
我们痛恨: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师]:那么,根据你和你同学的讨论以及我刚才的总结,你认为太平天国运
动的进步作用表现有哪些?局限性有哪些?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根据你的理解,你能总结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么?
[生]:(认真思考,归纳总结,踊跃发言 历史意义
1.规模空前 2.反侵略反封建 3.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
??
[师]:(提示)其实,同学们只要细心些就会发现,在我们刚才对太平天国
主要史实的讨论中,我们大家基本都持赞同观点的史实就是它的历史
意义(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积极作用);大家基本持不赞同观点的史
实,大都是它的局限性的表现或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学生发言
的基础上展示课件?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内容,肯定同学们的发
言,强调同学们要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根据大家刚才的讨论,
我们可以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作这样的归纳概括,同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由于时代和
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这么多,下面我们来看几道练习题,巩固我们本
节课学习的内容(展示课件?我想知道……?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
本节课的练习)
[生]:(认真思考,完成练习)
[师]:(总结全课)太平天国运动以其光辉而悲壮的一生跑完了近代中国民
主革命这场接力赛的第一棒,它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并不能表明农民阶级不能参加民主革命,农民阶级不仅要参加民主革命,而且必定要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太平天国运动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那么,辛亥革命又会给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这就
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了!是时代和我们自身的我们终于明白
[板书设计] 局限性导致了我们的悲剧!
背景
过程
前期
后期
充分讨论
概括归纳
积极作用
局限性
[课堂练习]
1. 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在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它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一、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法):同学们,请大家看课本44页插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促使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那些?(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过渡】: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兴起是诸多因素促成的。通过文中小字部分介绍,不难看出它与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
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板书)
(一)兴起的原因(板书)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设问】: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强调:分析应该结合19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国内背景展开,特别要指出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关系。
【过渡】: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那么谁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为此他做了那些准备?
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
民平均主义
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
《原道觉世训》
3、革命的准备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组织准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根据地建立:冯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设问】:为什么运动首先爆发于广西?洪秀全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何如认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相互关系?
(二)前期斗争(板书)
【过渡】:(展示课本46页《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
指导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教师加以补充与修正
小结:胜利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设问】:前期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那些?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过渡】:太平军对外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天京之围的同时,对内整纲建制,大力加强内政建设,颁行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板书)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板书)
1、内容:
【设问】:《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强调:此为本课最难理解之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观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充分利用书中各种信息,启发学生思维。
【过渡】:《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设问】: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20页材料)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过渡】: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
【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教法探讨: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渡】: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过渡】: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二)《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内容: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设问】: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何会有此特点?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过渡】: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设问】:太平天国前期形成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主要由那几人组成?后来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天京变乱的经过
3、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1):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设问】: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设问】:运动期间,最能体现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事例是?结合书中48页、49页小字阅读材料,想一想太平天国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西方殖民国家对此做何反映?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过渡】: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有那些?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作业:同步练习
教后记:
本课上完总体感觉不错,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展现其运动历程,分析其失败原因。学生对各个阶级的属性认识仍然较模糊,我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效果较好。但仍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打破其消极被动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范文四: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
一、兴起原因
(一) 封建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激化的具体原因为:
1、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2、 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有新有旧,外来侵略加重剥削,民族矛盾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
(二)外来侵略带来新灾难的表现: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侵略带来战争赔款,加剧了清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2、鸦片输入增大,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日益严重。使人民赋役负担增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3、在经济方面:①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破产。②掠夺中国劳动力。③使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生产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
(三)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四)天主教在中国传播,西方宗教思想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
认识:1、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2、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为什么没有更多地将斗争矛头指向列强侵略: ①外国给中国人民灾难是通过清政府的剥削加深而体现出来的②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外国侵略势力局限在东南沿海地区,没有进入内地,尚不深入,农民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③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表现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注:近代史主要矛盾泛泛地说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但是在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表现不同(看斗谁)。如土地革命时期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937—1945日本侵略者与中国人民的矛盾
3、 为什么在两广地区首先爆发: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运动酝酿阶段(准备阶段)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时间:1843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1)特点: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注:大同:天下一家。 平均主义:中国农民最主要的是这个思想。平均主义是落后的,患贫富不均而不患贫。贫富差距是资本积累过程,是社会发展趋势。
(2)文章:《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一歌二训)
(3)内容:①他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注:皇上帝体现了中西结合);人们都是上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注:赤子:赤条条的孩子。 辈分是儒家的贵贱等级制度产生的)
认识:宣扬“一神论”的作用:①否定清朝皇帝的统治的权威②有利于把分散的农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利于革命
②社会现状与洪秀全的号召:现状:他提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注:反映了压迫沉重,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原因是矛盾激化)号召:他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4)该宗教理论在当时的作用及其原因:
①作用:成为发动农民进行起义的革命思想武器。
②原因:洪秀全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反应了平等的主张;一神论有利于把分散的农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利于革命;对广大的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
史料: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表现平等)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反映封建统治剥削,土地兼并)——《原道醒世训》 反映:①天下一家,平等平均的思想②号召中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压迫
(二)根据地建立
1、人物:冯云山。2、地点:广西桂平紫荆山区(说明当时阶级矛盾尖锐)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
(三)领导核心: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四)组织及人员发展:
1、组织:拜上帝会(到1850年,桂平等十多个县建立拜上帝会,成员超过一万人)
2、人数:超过一万人
(五)运动爆发、发展
1、爆发时间、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运动发展:①太平军遭到地主武装和清军封堵,东奔西突,冲破清军封锁。在转战中,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②接着,太平军北上。1851年秋,攻占永安。太平天国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了政权。 永安建制的意义:
连战连捷,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意义: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注:简单地记住:185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冲破清军封锁。洪东乡称天王。北上攻占永安,分王,初步建立政权。继续北上,冯萧牺牲。1853,占天京,定都城,与清对峙
三、《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一)颁布时间:天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
(二)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三)内容
1、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体现农民大同思想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土地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1、 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归上上主—说明他妄图取消私有制
产品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注:圣库,即国库)--实行圣库制度,收集,再由圣库平均向下分配,统一的分配方式,想达到绝对平均主义
2、 实施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
暖”的理想社会
史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体现绝对平等平均)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同,此处荒,则
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
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抓住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答拜上帝教时要抓住目的),绝对的平等平均的思想。涉及到土地分配、产品分配方面。
(三)评价: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1、革命性表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发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不能说废除了,只是要求。 越说平等平均越反映当时不平均,贫富差异大)
2、不可实施性、空想性。 原因:客观原因: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主观原因: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规定有问题)
认识:为什么土地、产品分配的规定是空想:①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即自然经济下的生产者。小生产者的本性是自私的,要求私有,废除私有无法调动积极性。 资本主义大生产者则是开放的经济)的本性,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但是有利于调动革命积极性)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向资本主义大私有制发展),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向资本主义发展)
3、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超越了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追求的仍然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范畴,而明清后期资本主义出现,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自然经济日益瓦解,逆历史发展潮流,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落后)
认识:落后、空想性的根源: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真正实施,根据反封建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太平天国采取的较为可行的土地政策有:①在太平天国的一些占领区,农民得到土地,,不用再向地主交租在一些占领区内承认耕者(耕种土地的农民)有其田(耕种土地的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突出意义为不向地主交租),保护农民劳动果实(虽然没有按《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分配方法,但贯彻了其反封建的精神),特别是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有偿转让),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是以前租种的田,而不是重新分配),农民窃喜,陆续完纳。”(由此看出不是之前规定的那样,没有按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平均分配,但在一定领域承认了耕者有其田)。
注:a、监军:太平天国的一种职官。起初为军职,后来推行到地方行政组织,每州县设监军一人,为守土官(不一定是本地人),由中央委任。b、卒长:太平天国的一种职官。在军队中,每卒有105人,由一名卒长统领。在地方上(县以下),每105家(一说为100家)为一卒,设卒长一人,由当地人充任,为乡官(与守土官对比)(在地方实行乡官制度)c、省:王。州县:监军。县以下:卒长
②大部分地区,农民照旧交粮纳税,即按照清朝旧制度交纳赋税,既然按清制向地主征收田赋,就势必根据赋由租出的原则,维持地主收租的权利,这表明太平天国承认地主占有土地(承认合法性),未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根据《天朝田亩制度》中反封建精神,支持农民拒交或少交地租,限制地主的剥削量。史实:依仗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对封建地主剥削,进行抗租斗争(少交或不交)。安徽桐城一个地主文人作诗哀叹:“东庄有佃化为虎,司租人至撄其乳。西庄有佃狠如羊,掉头不顾角相当。”(但这表明了政权允许地主收租)
由此反映的问题: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是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政权,贯彻了反封建的精神 如此规定原因:①推翻清朝统治,解决军粮问题②调动农民积极性,所以又支持抗租。带有
矛盾性。
注:农民起义是一个怪圈,打到了皇帝再建立皇帝,建立封建统治。
注:p22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是天京变乱以后出现的,因为上面写着忠王。田凭表现了在一些占领区内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的做法。
注:不肯定《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做法,但肯定其反封建精神
四、太平天国全盛时期
(一)清朝围困天京的措施及时间:太平天国进入天京不久,清军就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二)北伐
1、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时间:从1853年到1855年 3、将领:林凤祥、李开芳
4、失败原因:①从太平天国方面考虑: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②从清政府方面考虑:急忙从各地调集部队围攻北伐军。
认识:北伐失败的根源应该找太平天国战略的失误
5、北伐作用:①直接作用:深重打击了清朝统治②支援作用:北伐虽然失败了,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西征
1、将领:赖汉英---石达开 2、时间:1853—1855
3、路线:天京—逆长江而上—占领安徽的安庆、庐州—江西九江—湖北武汉(武昌)--湖南长沙—撤退—石达开在湖口转败为胜—收复江西、武昌)
(1)胜利:1853,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进入湖南。
(2)失利的原因:在湖南,西征军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
注:湘军是军阀编制,靠封建纽带关系把军队层层束缚,最终听命于曾国藩,是封建隶属关系。曾国藩是军阀开山鼻祖
(3)转败为胜:1855,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然后进入江西,迅速攻占了大片土地,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4、西征胜利的意义:控制了武昌一带的长江中游地区,从西面屏蔽了天京,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四)东征
1、时间:1856 2、将领:秦日纲、石达开
3、目的: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4、秦日纲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秦日纲又同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5、清政府围困天京的时间从1853到1856年,三年
认识:太平天国前期在军事上取得了哪些胜利,分析取得胜利的原因:
胜利:西征得武昌、长江中游,从而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原因:①西方列强此时宣布“中立”,没和清政府勾结,中外反动势力未勾结②清朝吏治腐败,清军作战力差③太平天国英勇作战;有团结的领导核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一、天京变乱—转折(天京变乱是一场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导致的内部争斗)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
2、直接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沉醉于胜利之中,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的思想日益增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二)时间:1856年秋
(三)概况:1856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势而分裂。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兵包围,他自己也被敌人杀害。
(四)影响:1、对太平天国:①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②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之前是主动阶段)③使太平天国发生了信仰危机2、①对清军:清军趁机反扑,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②对湘军:使之重整旗鼓,1858趁太平天国主力在江苏之机,自江西进犯安徽。安庆外围的太平军据点全部沦陷。围攻安庆。(安庆是天京的门户,直接屏蔽天京)(注:太平军湖口大捷后,曾国藩躲到了江西南昌)
(五)重建领导核心
1、军事指挥:洪秀全果断任用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
2、总理朝政:洪秀全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二、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一)陈玉成、李秀成合力作战(合力作战的都胜了,分开的都败了)
1、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2、那时候,湘军趁太平天国主力在江苏之机,自江西进犯安徽。安庆外围的太平军据点全部沦陷。陈玉成、李秀成分别率大军救援。他们在三河镇(囤积粮食、军火的基地)全歼湘军精锐部队,迫使围攻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 曾国藩顿足捶胸,痛哭哀叹:“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尽六千,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
3、1860年,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奔袭杭州。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援救。李秀成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合力攻打江南大营。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洪仁玕提出的计策用成语可以形容为: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洪仁玕提出攻破江南大营的计策:“向湖杭虚处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自救,必获捷报也。”注:湖杭是江南大营的粮食囤积地
(二)李秀成作战:1860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苏州以南),连战连捷。他指挥太平军继续西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在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绞杀太平军,史实表现为:聚集在上海的官僚、买办,非常惊恐。他们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抗拒太平军。在进攻上海的战役里,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的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很大,退回苏州。
认识:1、为何在上海外国开始反太平天国:上海是通商口岸,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结束,《天津条约》没有生效,上海是主要的通商口岸)
2、p9《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表现上海已经超过广州作为通商口岸的地位。原因:①上海有沿海和河运之便②上海处于江浙富庶地区
3、注意不能说“清政府借师助剿后外国才派军队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一、天京变乱—转折(天京变乱是一场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导致的内部争斗)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
2、直接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沉醉于胜利之中,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的思想日益增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二)时间:1856年秋
(三)概况:1856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势而分裂。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兵包围,他自己也被敌人杀害。
(四)影响:1、对太平天国:①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②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之前是主动阶段)③使太平天国发生了信仰危机2、①对清军:清军趁机反扑,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②对湘军:使之重整旗鼓,1858趁太平天国主力在江苏之机,自江西进犯安徽。安庆外围的太平军据点全部沦陷。围攻安庆。(安庆是天京的门户,直接屏蔽天京)(注:太平军湖口大捷后,曾国藩躲到了江西南昌)
(五)重建领导核心
1、军事指挥:洪秀全果断任用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
2、总理朝政:洪秀全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二、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一)陈玉成、李秀成合力作战(合力作战的都胜了,分开的都败了)
1、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2、那时候,湘军趁太平天国主力在江苏之机,自江西进犯安徽。安庆外围的太平军据点全部沦陷。陈玉成、李秀成分别率大军救援。他们在三河镇(囤积粮食、军火的基地)全歼湘军精锐部队,迫使围攻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 曾国藩顿足捶胸,痛哭哀叹:“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尽六千,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
3、1860年,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奔袭杭州。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援救。李秀成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合力攻打江南大营。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洪仁玕提出的计策用成语可以形容为: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洪仁玕提出攻破江南大营的计策:“向湖杭虚处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自救,必获捷报也。”注:湖杭是江南大营的粮食囤积地
(二)李秀成作战:1860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苏州以南),连战连捷。他指挥太平军继续西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在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绞杀太平军,史实表现为:聚集在上海的官僚、买办,非常惊恐。他们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抗拒太平军。在进攻上海的战役里,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的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很大,退回苏州。
认识:1、为何在上海外国开始反太平天国:上海是通商口岸,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结束,《天津条约》没有生效,上海是主要的通商口岸)
2、p9《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表现上海已经超过广州作为通商口岸的地位。原因:①上海有沿海和河运之便②上海处于江浙富庶地区
3、注意不能说“清政府借师助剿后外国才派军队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
而1860英法侵略军就撕下“中立”的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三)陈玉成作战(第二次西征)
1、安庆保卫战:1860—1861年 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的时候,湘军再次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湘军鏖战几个月,未能击退湘军。
结果:后来,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不久,英勇就义。
危害:天京失去了西部屏障,直接处于湘军威胁下。
2、陈玉成牺牲的时间:1862 直接原因: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
认识:天京变乱之前,全盛时期。之后,衰落时期。为何衰落时期军事还取得胜利:①清朝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不能全力抵抗太平天国。②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
(四)湘军围攻天京 1862—1864
1、曾国藩坐镇:1862年春,清军分路进攻太平军,进而围攻天京。由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1861年冬,慈禧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这样,对付太平军的前线清军,全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
2、分兵三路进攻天京: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派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1862年3月,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改名为“常胜军”。1863年3月,英国军官戈登接任常胜军统领。戈登是在苏丹死的),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的一部,进攻浙江。英法侵略者组织中外混合的反动武装,协助左宗棠。 注:第二路和第三路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3、结果:天京被围,城内粮缺兵弱,将士食野草来充饥。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军将士同湘军展开巷战,宁肯战死,决不投降。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认识:分析西方对太平天国政策转变过程及原因,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过程:1、当太平天国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国东南半壁江山的时候,列强纷纷宣布“中立”,作为投机观望的权宜之计。2、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政策,一再拒绝列强的无理要求。列强逐渐丢弃了“中立”的伪装。北京条约签字以后,法俄两国公使迫不及待地向奕表示愿意协助清朝对付太平军。3、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英法两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帮助官军”。接着,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策划成立了上海会防局;还筹划扩充洋枪队,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得出的认识:①外国侵略者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敌,不希望中国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是一个答题的常用观点。如,对待辛亥革命,不希望中国走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道路)②要挽救危机(封建统治危机,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必须既要反对本国封建势力,也要反对外来的侵略势力(注意这也是常用的观点。如,义和团只反对外来侵略,辛亥革命只反清。都有片面性)
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外国:侵略 侵华史、抗争史。除了戊戌变法以外其他的中国革命和改革运动都有中外联合镇压
三、失败原因
(一)主观原因:1、农民自身局限性:(1)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广大将是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3)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
2、战略上的失误(是战略部署上有问题,而不是北伐将领指挥有问题)。表现为:偏师北伐,孤军深入(而西征和东征都有石达开作援军),犯了兵家之大忌。
(二)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小农经济落后决定了阶级局限)和时代(两半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认识:每一个运动的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为了推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四)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反封建放在前面,主要是反封建。但也被迫承担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五)历史功绩: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外国人认识到中国内部人民的力量,心有余悸。义和团是打破了殖民地化的企图。注意这里有“迅速”二字)
3、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李自成也提出来了“均田免粮”,但是没有具体方法。而天朝田亩制度成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如孙中山受其影响:①反清②认识到农民力量,提出民生主义)
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同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亮点。超越了农民运动的局限性。不是农民运动集体作用,而是打上了洪仁玕的个人烙印,体现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伊朗巴布教)、印度尼西亚(爪哇)、印度(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6、推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了解决内忧外患,内忧是太平天国运动)
7、打击东南沿海地区地主的购买力,是外国商品滞销原因之一。
8、导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认识:分析历史功绩:①两半社会——对于封建势力、外来侵略势力②对自身阶级③亮点④世界影响⑤回归课本,看同一时期的事
1、分析书上阐述的每个功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论述的
2、那些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历史功绩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及原因:
新特点:①背景当中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②受西方宗教影响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天朝田亩制度)④洪仁玕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的新的特点⑤在斗争过程中遇到美国人组织的洋枪队和英法侵略军的镇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⑥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伊朗巴布教)、印度尼西亚(爪哇)、印度(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原因:①《资政新篇》:新思潮萌发②世界影响那一条的原因:a、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认识:哪些史实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老师给的答案是)①《资政新篇》②加速了整个封建制
度的衰落与崩溃
自己总结的答案是:①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②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同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③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④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⑤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⑥推动洋务运动
注:开南京为通商口岸是外国人挑的。为了市场原料,江浙地区富庶,交通发达购买力强
范文五:《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
1.(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6题)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
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政新篇》的实施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中国
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这一
历史任务从太平天国运动最先挑起,故答案选C。
【答案】C
2.(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5题)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
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
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
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阶级分析法。太平天国本质上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它
建立的仍然是封建性质的政权,这决定了他走的还是封建等级制度这条路。另外
从“在耶稣之下”、“按照各自的行序”等可知选择C项。
3.(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12题)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到:“天字旗号飘
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
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故①错误;
材料只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统治的内容,没有体现其反侵略的内容,故④错误;
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民谣的形式也显得落后,故②③
正确。
4.(2011年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20题)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
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答案】D
5.(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12题)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
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
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
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
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解析】本题考察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
思想,因此没有体现出比清政府的进步。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土地纲领得到无地、
少地农民的支持;材料中没有体现基督教教义的思想。“正名”是儒家思想,太
平天国用来维护封建的等级秩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
并未显现其进步性。干扰项是C,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主要是阶级
局限。
【答案】A
6.(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9题)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
田亩制度》,主要表明( )
A.反抗外来侵略的愿望 B.反对地主剥削的思想
C.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D.社会进步的色彩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
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所以此
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7.(2011年3月肇庆市一模14题)右为《天朝田亩制度》书摘,从“有田
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
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
A.共产与民主 B.共产与平等
C.平等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8.(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0题)太平天国颁行的《幼学诗》以朝廷、君
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
莫得违。”《天父诗》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
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
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一系列规定,符合三纲五常的一套。所
以正确答案为A。从材料并不能反映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
持,由于天平天国主张平均分配土地,赢得了广大多数农民的支持,排除B。C
与材料无多大关系。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太平天国的革命理论,所以排除D。故正
确答案为A。
【答案】A
9.(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11题)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李鸿章
【解析】简单识记题,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
【答案】B
10.(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6题)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 )
A.《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君主专制的削弱》
C.《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D.《巴黎公社与国际工人运动》
【解析】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11.(2011年5月泉州市质检16题)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
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
观点( )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解析】太平天国是一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向清王朝,仍没有摆脱封
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B
12.(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18题)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
此某学生提出:“**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解析】**虽然出身农民,但他后立思想转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
故C项正确。
【答案】C
13.(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7题)在对太平天国兴衰的研究中,
学术界对石达开争议颇多。如果要研究这个人物,最有价值的参考材料是( )
A.小说《太平风云》 B.中学历史教科书
C.关于杨秀清的史学论著 D.太平天国运动文献资料
【解析】本题考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一位领袖,
应该选取与他同时期的历史文献进行研究。A项属于文学作品。B项不能全面收
集到相关资料。C项是属于石达开的相关人物,只能作为参考了解。D项较为全
面,能够了解这一斗争的全貌。
【答案】D
14.(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3题)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以国内战争
为表现形式、同时肩负着反侵略斗争的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护国运动
③北伐战争 ④抗日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
息和所学史实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护国运动的性质是
反封建;北伐战争的性质是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抗日战争的性质是反对外来
侵略。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15.(2011年3月南昌市一模8题)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
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点。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
运动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共同任务。辛亥革命的前途
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四有二无”的天国,故B
不正确。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而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是《天朝田
亩制度》,故C不正确。辛亥革命的革命主体是资产阶级,而太平天国运动主体
是农民阶级,故D不正确。
【答案】A
16.(2011年4月皖南八校15题)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讲述
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剧中多次
提及“无湘不成军”的民谚,该民谚的产生最可能始于( )
A.两次鸦片战争中 B.土地革命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后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清末重臣曾国藩在家乡组建地方团练——湘军,对抗数十万太平军,
终于打败了太平天国,从此湘军成为清军主力,因而出现“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答案】C
17.(2011年4月河南省统测29题)《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
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
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
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解析】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
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
涨。到了1864年,天平天国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
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答案】B
18.(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9题)下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
一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
A. 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有真正地落实
B. 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的愿望
C.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 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
【解析】图片所示分别是太平天国前、后期的革命纲领,结合所学知识,B项是《天》的意义;C项是《资》的意义;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两部文献。本题选A项,《天》《资》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因文献自身的空想性、战争环境等因素都没有真正地落实。
【答案】A
19.(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35题)某班级同学在讨论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时,有一个同学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小林同学马上进行反驳。小林反驳的观点正确的是①两者内容不同 ②两者所设想的目标不同 ③两者的社会经济主张不同 ④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察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属于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方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20.(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26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
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材料二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臵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富屯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新快报讯: 在2010年11月16日从济南举行的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典礼孔子文化大展上,记者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2所孔子学院、272个孔子课堂。
(1)简述材料一《讨粤匪檄》发表的背景与目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并分析其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1分)并分析这一态度对当时的影响。(2分)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原因是什么?(2分)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2分)
【解析】第(1)题分析背景比较好回答,回答目的时要注意曾国藩的政治立场:地主阶级。第(2)题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要结合康有为的思想的特点来回答,考虑其动机时要注意其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第(3)题据材料“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
一”可以看出陈独秀全盘否定传统儒学的态度。影响方面结合所学不难,包括积极的消极的两个方面。第(4)题回答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原因时候要注意从儒家思想所处的中国,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还要考虑儒家自身的因素、及对世界的好处来回答。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个比较传统的题,好回答。
【答案】(1)背景:太平天国起义威胁清朝统治。
目的:以捍卫孔教为旗号发动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廷统治。
(2)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3分)
动机: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儒家思想来宣传变法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4分)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1分)
影响: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任答2点给2分)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任答2点,共2分)
态度: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
21.(2011年4月新余市二模40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次转型”存在怎样的不同?(6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
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 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2)根据材料二,15 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原因?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8 分)
材料三 中华文明在农业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高峰,没有向工业文明转型,落后于世界潮流,同时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反应迟钝。当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西方文明侵略来临时,中华文明无力抵御,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条线索。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线索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的依据和结果。(11分)
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12 分)
【解析】第(1)题抓住材料关键词:“社会政治大转型”、“内部的”、“那是
主动的”、“才被迫开始的”。概括材料即可。第(2)题“以农业为诉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即工业化,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成为城市人口,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显然与工业革命、圈地运动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也是相互推动的作用,列举相关事例以佐证。第(3)题关键句“一个线索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太平天国是一种旧式的农民起义,结合大平天国的两部纲领进行分析。第(4)题考查材料提取信息能力。概括材料观点即可,抓住“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启示不偏方向,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1)原因和方式不同:第一次由“经济大变革”引发“政治体制”上的主动转型,即“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而第二次由“外来侵略”引发“政治体制”上的被动转型,即“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共6分)
(2)变化:英国农业人口大量流入城市。(2 分)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开始了圈地运动。(2 分)关系:圈地运动、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4 分)
(3)太平天国运动既有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又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资政新篇》,二者在经济主张上是相悖的。(4分)《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的形式,未能实行。(4分)在近代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3分)
(4)观点: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分)
启示:国家的工业化的需要,必须持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不仅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好这种权力,为民众造福,不然就会不断出现“继续革命”。(8分)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