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读谈修养有感
读《谈修养》有感
在思修课上,老师PPT中出现的节选自《谈处群》中的一句话非常吸引我,这种吸引也成为了我读《谈修养》的驱动力。读完这本书,收获颇丰。
在本书开篇,第一章《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青年学生“大半被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的困于职业,正当工作、人事应付消磨着他们的光阴,所学不坚实又没有时间和环境继续做研究,终身只在忙糊口,生命就这样平平凡凡的溜过去。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曾高悬着要改造社会的理想,当投身社会之后,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最后,理想消亡,意志向事实投降,他们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经历过这样的“追求”、“彷徨”和“堕落”,最终过着平凡而暗淡的人生,所以作者呼吁青年们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下艰苦卓绝的工夫、作脚踏实地的准备,只有这样才不会再踏上平庸的路。
“大家都好像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人类最珍贵的清醒的理性”,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人生理想,需要青年们的觉悟,彻底的觉悟!
青年们不仅需要慢慢去摸索实现人生的道路,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良社会。“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走哪一条路,青年都必定要立志做现代的中国人,要认识到当前的时代,认识到国家民族当前的地位,认识到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关系。有了这些基本的认识,再加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去实行,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走上光明的大道。
世间事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这就要求青年们不光要有觉悟,也要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
在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之后,是若干个独立的篇章,详细地阐述着人生的道理。读书时,感觉并不是在触碰冰冷又教条的大道理,而是好像有一位老者在自己面前娓娓道来那些他对青年的希冀,分享着他对人生的感悟,讲述着来自西方或是古代中国的故事。
在《谈立志》中,我读到“有志者事竟成”包含三种意义在内,第一要起念头,其次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达目的之决心。如果只起念头而没有目的方法和决心,很容易就变成了“狂妄”。
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我读到:“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征服困难,就是选择了一条抵抗力最大的路,放弃了懒惰,放弃了苟且因循敷衍。真正的勇敢就是认清了一条路径上抵抗力最大而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在《谈青年的心理病态》中,我读到了青年人感到压迫、寂寞、空虚,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是没有自信,缺乏勇气和不肯努力,更了解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要有勇气对自己负责,不要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不要总推诿责任给环境;要实事求是,要接受当前事实而谋应付,不要逃避事实又逃避责任;要明了心病须自治。
在《谈处群》中,我看到处群的艰难,因为聪明人的不愿意出头,因为乌合之众的结党营私。而要去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用教育去改善国民风纪,塑造民族性格;用政治去整顿社会秩序,改变社会状况。
在《谈恻隐之心》中,我了解到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它并非起源于自私的动机,它是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人有恻隐之心是因为人是人。恻隐之心往往也在一转念,而这一转念,也许就是野蛮与文化、善与恶、福与祸、生存与死灭的差别。所以恻隐之心是人不可苟且的一转念。
在《谈羞耻之心》中,我懂得了,当我们发现了欠缺,以自己为耻,不甘受这欠缺的限
制时,我们就会拿出非常的力量,成就非常的事业。当我们对人有羞耻之心,才能嫉恶如仇,才能努力去消除世间罪孽过恶。
读完这本书,我发觉“冷静”是一种如此迷人的性格。人在冷静时静默观察,处处触机生悟。而不能冷静则是整个性格修养上的欠缺,心境不够冲和豁达,头脑不够清醒。冷静是理智的前提。学问是理智的事,所以没有冷静的态度不能做学问。
在做学问方面,冷静的态度就是科学的态度。在做学问时,要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只想着学知识所能得到的出路。一个人如果在学问上有浓厚的兴趣,他会发现自己的心蕴含万象,澄明通达,时时有寄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绝不会干枯,他也绝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说到底,做学问是为生活。
要做学问,必然离不开读书。读书不在多而在精在专在彻底。要会读书,读好书。读书明理,读书也让人自省,让人保持冷静。要时时检点自己,别让感情与欲望恣意孤行。
书里的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从信仰到性格再到生活,吸引人一读再读。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学习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或许它们会在未来某天派上用场。我也愿意响应那些感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改善我们的社会。最大的收获在于,我记住了“此身,此时,此地”。想到曾经读到过《哈姆雷特》里的话“好事通常是不能持久的,它盛极之后,必将衰亡。所以,我们此时欲做之事,就应立刻去做。”去行动吧,趁这一时兴起。
范文二:读谈礼貌有感200字
1.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就是说有道德的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去用语言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我觉得谅解是最重要的。
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幅幅谅解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还记得那件事吗?李世民和李建成在争夺皇位时,有个叫魏征的人,多次为李建成谋策,使李世民陷入困难。玄武门之变后,魏征一下子怕了起来,因为李世民这时完全可以斩他的头,抄他的家。可李世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看中了他的智慧和才华,让他当了宰相,帮助自己成为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还有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射死自己的管仲,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2.今天我读了《谈礼貌》后,深有感触。
《谈礼貌》一文用了三件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我读完第一件事后,感触最为深刻,它讲了牛皋和岳飞的问路方式。牛皋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问路时一点礼貌也没有,态度很粗暴,出言不逊。课文是这样写的: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时,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的脸上滚烫滚烫的,因为我平时的言行举止上就和牛皋差不多。记得一次上活动课时,我把一个同学的脚踩了,那个同学疼得大叫起来,而我呢,不但没向他道歉,反而还冲着他说:“活该,没长眼呀!”这岂不是给他伤口上洒盐吗?
以后,我一定要学习岳飞,礼貌待人。只有这样,你无论走到那里,都会有人敬仰,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我希望人人都能以礼待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社会生活会更加美好。
范文三:施密特读谈治国理政有感
施密特读谈治国理政有感?
施密特读谈治国理政有感?
导读:?
以中外?9种文字出版的《**谈治国??理政》滞销海内外。所以?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近日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撰写书评,称??这本书使他收获颇丰。上面是施密特?读《**谈治国?理政》后的感?受。? 《**谈治国理政》一书由国务?院旧事办公室会同?地方文献?钻研室、中国外文局编辑,?往年?9月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出版发行。? 施密特在书评中说:?
?我于1975?年初次访华,此后中国的外交内?政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我在几十年中多次拜访中国,对?中国及其?5000年悠久文化愈发敬?慕。?而**的这本书也使我收获颇?丰。? 201X年?5月,我与习学生相识?于北京。半年后的?201X年11?月,习学生当选中共地方**?。? 施密特说, 观察他任职后的两?年,我更深刻地意?识到,过去?40年,中?国高层政治家的利益关切和视角?发生了严重变化,?同时又坚持了中国?
在外交内政上的传??统。 谈到中华文化,施密特说,? ?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绵延不绝,而且?至今充满活力? , ?就在15世纪,中国的文化发?展无论在造船、印刷还?是军事技术都仍旧?领先世界? 。 施密特也谈到?了19世纪以来,中国蒙??受侵略、积贫积弱的历史。? 19世纪,欧洲列?强只管没有完全霸占中国?,但已经建立了所?谓的租界,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这个过程中??身先士卒,德国也参与其中。? 施密特?说, 日本在20?世纪对中国进行的大规模侵略使中?国堕入了水深炽热?
之中。? 孙中山等人多年不懈致?力以摆脱本国强权?,中国人民最终?
于1949?年在**的领导下取得胜?利,中国得以重建?。? 施密特说。 谈到**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开启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施密特说:?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对外开放,融入?了全球经济。也?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走上了始终富??有的道路。 施密特说:?
?以**为外围的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深信这种发展模?式,也同时?需求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繁杂、重要和?艰巨的任务。? 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支出要?比?201X年翻一番,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推动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古?代化,为中国的长?期发?
展打下松软的体制基础。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
古代化的共同发展?并同时带动投资和?消费?;金融业也须进行改革。习?近平尤其注重由腐败、?环境净化、非法占?有土地、劳资纠纷?和食品安?全缺失引发的成绩。? 施密特说。? 今天到访中国的人会发现,?中国在?同时推动多项工作。? 施密特说,? 今日中国公民的发展空间、自?由和?各项权利都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扩?展。? 谈到中国文明,施密特认为?,? 毫无疑难,中?国实现了传统与古代化的谐和共存? ,?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实难发现帝国主义式思想的?蛛丝马迹,中国不?断信奉和为贵? 。
?施密特认为,《?**谈治国理政》一书通知本国读?者,中国的领导?
层遵照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根据何种战略方针?。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顺便?是中国的外交内政??政策。 **主席宿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中国必须为此?找到?本人的道路重新成为世界强国。? ?施密特说, 这样的书籍有助于本??国读者主观、历史?、多角度地观察中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全?面地意识中国。? 书评最后说:?
?东方国家常常按捺不住冲动,在??中国和中国领导人面前扮演教师?爷的角色,这种好为人?师往往源自负慢因?而碰壁。东方国家?或许应该?知趣地放下身段,让公平竞?争发挥作用。?
?
范文四:读谈礼貌有感300字
在我们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19课《谈礼貌》。这篇课文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有礼貌对一个人有多大好处,并例举古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真实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在我们请教别人或向别人道歉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是否和善,语言是否谦虚,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问题,以后在社会上很难立足:没有一个老板会叫一个态度粗暴的人作员工;没有一个人会愿与一个出言不逊的人做同事。
古往今来,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人们之间的交往都很讲究礼貌,社会生活也日益美好。让我们学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今天我读了《谈礼貌》后,深有感触。
《谈礼貌》一文用了三件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我读完第一件事后,感触最为深刻,它讲了牛皋和岳飞的问路方式。牛皋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问路时一点礼貌也没有,态度很粗暴,出言不逊。课文是这样写的: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时,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的脸上滚烫滚烫的,因为我平时的言行举止上就和牛皋差不多。记得一次上活动课时,我把一个同学的脚踩了,那个同学疼得大叫起来,而我呢,不但没向他道歉,反而还冲着他说:“活该,没长眼呀!”这岂不是给他伤口上洒盐吗?
以后,我一定要学习岳飞,礼貌待人。只有这样,你无论走到那里,都会有人敬仰,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我希望人人都能以礼待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社会生活会更加美好。
范文五:谈礼貌 课文朗读 读谈礼貌有感
朋友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有礼貌的人,《谈礼貌》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谚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句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作者为我们已经提前考虑到了,文章紧接着就是对这一古训的解释——有道德的人(君子)对待别人不能态度粗暴(失色),也不能出言不逊(失口)。这就是本文的观点。
第一个取材于《说岳全传》,通过岳飞和牛皋这两个人物在问路时的不同表现,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礼貌的作用。岳飞的礼貌待人温暖了别人也让他也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而牛皋的不讲礼貌换来的是别人的厌烦。
第二个故事,来源于现代,人物也有了变化,是女青年和小学生。他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礼貌待人能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我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此时,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遇到这样的矛盾时是如何处理的。可以从有礼貌和没有礼貌两个方面来谈。教师相机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
1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伟人身边,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礼貌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是否有礼貌决定了你是否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最后是得出结论:礼貌待人能使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可见礼貌有多重要呀!
-----------------www.92to.com--华丽丽的分割线------------------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理、理直气“和”,不能态度粗暴,更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们第五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第20课《谈礼貌》。这篇课文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有礼貌对一个人有多大好处,并例举古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真实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一讲了“说岳飞传”里的牛皋不礼貌的事和岳飞礼貌待人的事;第二讲了公共汽车上女青年的礼貌待人,避免了一场纠纷;第三讲了**与理发师的故事,反映了**的伟大情怀和高尚的文化修养。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从好朋友变成了大冤家。俗话说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友谊就会加厚一层。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在日
2
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在我们请教别人或向别人道歉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是否和善,语言是否谦虚,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问题,以后在社会上很难立足:没有一个老板会叫一个态度粗暴的人作员工;没有一个人会愿与一个出言不逊的人做同事。
古往今来,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人们之间的交往都很讲究礼貌,社会生活也日益美好。让我们学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