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搞好创新教育
如何搞好创新教育
唐曼莲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面对不同学科、处于不同学习阶段 受教育者的重点不同, 对小学生通过游戏以培养创新童趣和习惯为重点, 对中学生通过渗透 创新理念和做法以打好创新精神、 创新技能的基础为着力点, 对大学生通过开办创新学、 科 研必修课和分派创新及科研项目等强化创新人格品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应突出创 新性、发展性、 前瞻性、求异性、能力性、 知识过程性、 实践性、非统一性等特点。启发性、 民主、 学生主体性、 突出创新、 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等是必须遵循的规则。 运用归纳法、 发现法、探究法、激励法、问题导向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教育;重点;特色;规则;方法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内涵是素质教 育,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关键是创新教育。如何搞好创新教育?广大教育工作 者以及全社会面对这个重大而又艰巨的课题都在积极努力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见 解。笔者结合自身对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体会,用不同视角回答如何搞好 创新教育,以抛砖引玉,共谋创新教育的光荣事业。
一、明确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突出创新教育的重点
关于创新教育的涵义,学界已做了定义。有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 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这是一个从创新教育的特征和目的定义、十分宽泛、不 易把握的概念。有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 取向的教育。 [1]这是从创新教育的价值选择的角度界定、视域过窄的概念。笔者认 为,创新教育是指教育者营造适合创新的安全、自由、合作和舒适的环境,调整教 学内容,采取激励创新的方式方法组织、指导、服务、鉴定、评价促使受教育者积 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使之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最终成为创新人才而 夯基的教育。例如,补正、完善和重组知识与新创,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计谋和方 案;改进产品性能,改装产品形式和新开发产品;采取新的措施、方法和技巧使学
习、工作和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 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品质。创新知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关于方法、 技能方面的知识;关于管理的知识。
创新能力,包括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娴熟的阅读、表达能力,较高 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图书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一 般能力;还包括丰富的联想、想象、发散、聚合、构建、并行等思维及其运用创造 性思维提出独特见解、新的方式、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在新的观念指导下,运 用新的方法、技巧进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能力。 [2]
创新人格品质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和发展 起来,对促进人的成长和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 念、道德、意志、情感、个性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它的一般特征的主要表现有:为人类造福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心、事业心、进取心、 使命感和责任感强;持久的兴趣、爱好、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求知欲;推崇创新、 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争创一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独立思考、敢为人先, 敢争第一的开拓精神;好怀疑、善于质疑、勇于反思问题意识;不迷信权威,敢于 标新立异的勇敢冒险精神;同时善于与他人交流互补,友善合作的精神;重实验、 重实效的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和挫折、知难而进、勤奋刻苦 的钻研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有毅力、有恒心的良好意志品质。 [3]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上述素质。 当然, 创新教育不能不分主次和轻重, 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品质为重点。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 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原教育部长陈 至立在谈到二十一世纪教育时说:将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人格品质及其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人的外显行 为和内隐驱力,人的成功 80%在于情商,是创新的灵魂、核心。创新能力已成为人生 价值乃至国家兴衰的一个关键因素。国际激烈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实质是创 造力的竞争。发展创造力,正是时代的呼唤。创新能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创 造实践能力,是走向新成功的决定性的桥梁和通道。
知识固然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离不开知识的掌握。但知识浩如烟海,在学 校对学生传授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诸多,学生掌握知识是终 身大事。与其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与其占用大量时间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 不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品质和创新 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能有效地掌握大量知识,并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持久受益。
如何突出创新教育这些重点?针对不同学科、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受教育者来讲, 应该采取不同措施,侧重不同的创新素质培养。对于小学生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创新 游戏活动和遵照陶行知在 《创造的儿童教育》 中提出了实行儿童创造力 “ 六大解放 ” 的主张。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童趣和形成创新思考、动手操作、喜欢提问、质疑、 观察等良好习惯。有经验的老师擅长培养学生的童趣。河南卫东区建东小学的王曙 霞老师,通过创设游戏、生活、问题、故事、活动的情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 趣,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 的快乐。 [4]
童年时期就种下了创新快乐的种子,养成了创新的习惯,会一辈子受益。面对 中学生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做法,通过开设创新学的常识课,以及将创新理念、做 法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开展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技 能,为将来创新继续打好基础。面对大学生,如何搞好创新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于 1998年 10月在巴黎总部举行主题为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 ” 的大 会。这次大会的主题之一提出了新的创新教育方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并从高 等教育要重新审视和安排: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分析批判解决问题的 技能、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授课方式等四个建议。 [5]高校应该开设创新学、创新科研的必修公共课程,分派创新和科研项目任务, 实行自主探索、研究、实验等教学模式,开展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强化学生的创 新人格品质和创新研究能力。
二、了解创新教育的特点,形成创新教育的特色
创新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但又不是一般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高境界。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1. 主体性。在创新教育中,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只有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才能发挥学生创新的聪明才智,完成创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以 往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现象,而是搭台当导演,策划学生积极主动、全面扮演创新活 动的主角。
2. 民主性。在创新教育中,如果迷信权威,学术专制,没有民主氛围,集思广 益,就谈不上成功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师生在民主浓厚的气氛中,互相切磋、 合作,各抒己见、质疑探究,人人能平等自由、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创造的教育。民 主性是其突出特点。教师要以民主的理念、作风、方法、措施促成民主商讨、探究, 保证创新教育顺利进行。
3. 发展性。在创新教育中,重秩序、权威,更重视自由发展,它强调学生守纪、 讲秩序、尊权威,但是又不用它们去压抑学生,束缚学生的头脑和手脚,更鼓励和 着眼于学生在尊重权威中,勇于质疑、批判、敢于超越;更注重为学生发展营造一 个宽松、安全、自由、和谐、温馨的创新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全面发展。 4. 前瞻性。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创新者跳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圈子,登 高远眺, 用前瞻性的观点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渗透效率观念、 超前意识,鼓励他们敢为事先,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行动,从而体现创新教育引 领时尚和未来的超前性特点。
5. 创新性。创新性是创新教育的本质特点。没有创新知识的增长、创新精神的 弘扬,创新技能的提高,就谈不上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要高度重视创新,以 创新为主旋律,形成崇尚创新、以创新为生活、以创新为美的氛围。
6. 求异性。没有相异性,人步亦趋,万人一貌,千篇一律,根本谈不上创新。 求异性是你弃我取,你热我冷,你同我异,谋求奇特。所以,在创新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要提示学生不要迷信权威,不固守结论,更不人云亦云,盲目苟同,勇于开 拓发展,勇于独辟蹊径,敢于标新立异,体现创新的求异性的突出特点。
7. 能力性。虽然知识和能力都是力量、资本和财富,但相比之下,知识易过时, 而能力强,可使知识发生迁移。知识是铁,能力是钢。在创新教育中,重知识的学 习,更重能力的培养。传授和学习知识,能为锻炼和提高创新等能力,提供一定基 础,即可,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能力性。
8. 知识过程性。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结论,如概念、定义、公式等 静态知识的掌握, 更重视对获得知识过程的了解。 因为, 这样有助于迅速有效获得、 牢固理解和识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和能力,启迪和帮助学生创新。 9. 实践性。在创新教育中,重视理论学习,更重视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但是,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检验的标准、 理论学习的目的、理论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在 实验中验证;在实践的历练中,提高创新素质。
10.非统一性。 创新教育没有统一的恒久不变的模式。 因时因地因人因内容等情 况不同,创新教育的模式方法就不一样。客观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创新教育的模式 和方法,强行统一是不可取的,创新教育本身也应该创新。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教育和学习的课题,要力求一题多解,要多设计和多改装成各 有特色的方案等等,然后从中选择最佳方案、途径和方法,致力于属于自己的创新 成果的建造。
11. 重个性。在创新教育中,既重视共性的东西,更重视个性的东西;既重视人
的共性的塑造,更重视人的个性的开发;既重视一般人才的培育,更重视特殊人才 的造就。因为,任何事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没有共性会没有个性,没有个性也 没有共性。但是,个性较之于共性更丰富多彩,更富有吸引力;是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因此,要更重视突出个性,坚持从生动有趣的具体事物 (个性)中去寻找和体现共性。
12. 归纳性。 创新教育的思维探究路线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 不同于应试教育一 般是从抽象到具体,即创新教育多用归纳法,少用演泽法。杨振宁教授曾经对这两 种方法做过很精辟的比较和分析:所谓归纳法是先抓现象的东西,然后从这些现象 中抽出其中的精神,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规则来验证。它的特征是:不受已有知识 和经验的局限,鼓励发挥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进 行移植和组合思维的直觉性、跳跃性,等等。它是进行探索的方法,虽它容易让人 走弯路,但却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方法。所谓演绎法就是从已经了解的 最抽象最高深的规则开始,然后一步一步推演出来。它的特点是:局限于前人积累 起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模仿能力,解决同类问题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其优点是使 学生很好地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缺点是不引导学生去创新。所以,创新教育 必须常用归纳法。
13. 创造思维性。创新教育不忽视演绎、趋同、正面思维,但侧重发散、逆向、 辩证、批判、直觉、灵感、求异等创造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具有创造性、流畅性、 迁移性、变通性等特点;逆向思维具有创造性强、背逆性、新颖性的特点;辩证思 维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发展性、具体性看问题和处理间题,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 法;批判思维具有评判性、解构性或建构性;等等。思维是智慧的启发器,创造思 维更是原动力。教育者应多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思维题目,激起学生的思维 波浪。
之上创新教育的特点, 是创新教育内在规律性的表现。 创新教育要遵循其要求, 突出其特色,有针对性进行。
三、坚持创新教育的原则,遵循创新教育的规律
教育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提出来的,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教 育思想的浓缩和凝结,反映了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标准、基本要求与隐藏在创新教 育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律。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规则。这是创新教育的根本点和灵魂,是达到 创新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好这一根本规则。怎样遵循和坚持?就是在我们的
创新教育中,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按规 律进行创新教育。从客观事实的总和、普遍联系和发展中出发,不从主观臆造、部 分、片面、本本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实际, 切合实际提出新的建议、措施和方法,结合活动、生活与学生的特点及需要,进行 因材施教的创新教育。
2. 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则。理论联系实际也是一条必须普遍坚持的根本规则。理 论源于实际,实际需要理论指导、服务。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理论会黯然失色, 实践也会盲目,因此,应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联。既用实际来阐释、证明、补正和 充实与发展理论,也用理论来解答,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要搞好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 注意防止从十分丰富多彩的实际中,拾起支牙片爪,或蜻蜓点水,或乱点鸳 鸯谱,致使实际不能印证、说明理论。 B. 注意防止在联系实际时,忽视对实际作理 论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致使理论得不到补充、完善和发展。 C. 注意防止用理 论去框囿实际,给实际贴标签,颠倒是非,削足适履,致使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反而给实践造成损失,无从谈起创新。
3.启发性规则。启发性规则是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操作,以达到有所创造发 明。启发式既不同于注入式,也不是自由放纵式,是教师既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启发点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 习。 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 《学记》 所提倡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性规则是实行创新教育的一种 行之有效的应始终坚持的规则。
4. 民主规则。 民主规则是教师以尊重学生的人格、 创造力为前提, 用民主标准、 意识、作风、方法去沟通师生关系,使学生愉快地参与或独立地学习,达到“标新” 或“立异”
民主和创新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创新教育中,有民主因素。民主是创 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必须正确坚持民主规则。教师不以长者、权威自居去指 责学生、去抑制学生的思路,不偏听、偏信、偏爱,而是以朋友、同学的身份和学 生一道切磋商量、探求真理,或全面信任、普给机会,让学生自由讨论、创新。 5. 学生主体性规则。教育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创新教育若没有学生的自 动、自主、自立、自信、自强地进行创新是绝对不行的。应以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特长为标准来衡量创新教 育的成败。
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以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感情搭桥,以设置一个 个教学疑问铺路、牵线,用期望、信任、生动精确的语言,创设成功机会,表扬、 肯定、激励、激趣、催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画“龙” ,老师点“睛” ,或师生共同 点“睛” 。
6.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尤其突出创新的规则。在创新过程中,一般经历着这样 的程序“再次发现—重新组合—首创前所未有” ,这就表明,任何创造发明,发展进 步都是对已有知识、产品进行批判地改造吸收而产生的,脱离已有的基础去创新是 要费大量时间付巨大代价的。创新教育离不开教师选择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向学生传 授、帮助学生练就创新的知识基础。但教师在传递文化时不多讲、不多占用时间, 不用现成文化模式去压抑学生创新。因为,社会前进,科学发展,文明进步,全都 在于创新。 人类的不断发展, 靠的是不断的超越的创新精神和永不枯竭的创新能力。 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新。 ” 教育者的观念、 教育教学模式、 方法都应更新, 给每个学生平等创新机会, 实行开放性管理, 让每个学生思路开阔, 放开手脚创新,改革传统的课程设计,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知识性课程与综 合课程结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气息,课程的开设尤其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向微 型化方向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7. 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规则。要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考试考核的评佑体 系要增加能力考核的题型和份量,减少死记硬套的题型和份量,赋予需要创造性品 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巧的题目的较高分值。对努力独立思考、有创意、能把 知识变通和内化,但表述还不够流畅,甚至用词不当、有错误或探索失败的给予宽 容。相反,照搬书本,缺乏创新的赋予低分值,或不予及格。从而,把学生从习惯 机械记忆的读死书的怪圈里引到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新路 上来,使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运用创新教育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 和手段。如,我们常用的启发法,操作法,归纳法,发现法,讨论法,比较法,情 境法,重点、难点、疑点突出法,精讲、善导、激趣、引导法,学生阅读、分析、 运用、讲解、练习法,探究法,激励法,问题导向法等等。在此只回答运用探究法、 激励法、问题导向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等能力。
探究法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创新教育成功的必须使用的方式、途径和手 段。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 — 作出假
设 — 制定方案 — 实验验证 — 得出结论。创新教育主要通过验证性实验训练学生的实 践能力, 并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 实验用品, 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有时 实验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实验,直至 成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能力、耐挫能力等。
激励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发和鼓励。教师应不吝惜对学生激励。一个生活在 激励和表扬之中的学生, 就学会了自信和感激; 一个生活在认可和承认之中的学生, 就学会了自爱和需要一个奋斗目标。激励是动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能,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 应掌握激励策略,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强化名言、警句的渗透,如:用“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 ” (哥白尼语 ) “学 者当自树其帜。 ” (郑板桥语 ) “经验贵在创造” 。 (叶圣陶语 )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 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激励;也可用与学生类似、可仿的榜样,如小发 明家、小制作家,能提出新的观点、看法的同学激励;还可用大小不等、有梯度的 目标;新的、好的信息;不断攀升的期望;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出于真心的信任;通 过难度不大的竞争、 竞赛方式, 制造成功的机会; 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激励; 等等。
问题导向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化成一个个大小不等、深浅难度不同的问题,迅 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思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疑 小进,大疑大进” ;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我 们应用问题导向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等。
创造性思维是获真知、取瑰宝、创财富、促发展的工具和必要条件,是夺取知 识经济制高点的阶梯。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机动灵活、再生、新颖、清楚地勾划和解 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方式、重新组合的感觉体验、探索 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创造思维从其内涵看有多种思维:
A.发散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先向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向 空间扩展,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结构、多关系思考。从时间上延伸,进行“三 维”思考,在立足于现实性的基础上,既要面向它的未来,预测其种种发展趋势, 又要面向它的过去,追溯其历史上多种多样的原因。如怎样提高经济效益?可点拨 学生从内外环境思考生产前、中、后,从制度、宣传、监督,从领导到群众等方面 思维;从时间上思考过去、现在、将来。在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应要求学 生克服思维定势,循规蹈矩,从众、胆怯、懒惰心理。
B. 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时,应鼓励
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展开联想,即兴回答问题,如:在解释汉字意义、观察 人和事、图表时,可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如在认识中国近现代史《时局图》时, 对图中“肠”代表德图,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大部分学生是能直觉到 “肠”是“蛇” 。
C. 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思维高度 集中,情绪高涨,思维成熟而突然开朗,迅速解决问题,完成创造发明的最佳心理 状态。是最佳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想象力的奇妙结合而爆发的思想火花,是智慧的 闪光。
如何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首先使学生明白灵感是由于顽强劳动而获得的奖 赏,而不是天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创造的矢志不渝的激 情;提醒学生保持平和、虚静的心境和设问置疑的精神;给学生提供诱发原型等。 D. 逆向思维。即“反过来想一想”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见解 或突破性效果。在教学中不妨设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求异思维。在肯定人、 事物及理论时,不妨引导学生泼泼冷水,相反,则点拨学生加加热。如,在讲引进 技术、资金的意义时,可引导学生谈相反意见,会使人耳目一新,全面把握事物。 E. 辩证思维主要是指理性思维,是人们自觉运用辩证法观点,按照辩证法的基 本要求所进行的思维。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人和事坚持全面性、系统 性、联系性、发展性、具体性地认识和处理客观对象,主动避免片面、零乱、孤立、 抽象地对待,使之收获一定的创新成效。
F. 批判思维是指批判者在聆听和阅读时,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去重新审视、评判 所听到的和所读到的东西,其实质是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 ,同样关系到创新及其教育的成败。在进行创新教育中,要强 调批判思维的价值,引导学生以严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所见所闻, 辨别真假、虚实、正确与否,抵制假恶丑,坚持和创新真善美,达到创新教育的目 的。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 .http ://baike.baidu.com/view/1280150.htm.
[2]王庆英 . 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 [J].思想政治课教学, 1999(04):41. [3]李龙强 . 高校创新教育的定位、导向及路径选择 .
http ://www.studa.net/gaodeng/080403/13143148.html.
[4]王曙霞 .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
http ://www.wdjtj.cn/school/ReadNews.asp? NewsID=13570.
[5]创新教育 .http ://baike.baidu.com/view/1280150.htm.
范文二:如何搞好素质教育
摘要: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学由应试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学校是每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搞好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方法 一、素质教育的任务 素质教育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身体素质不好,其他各科素质也不会好,即使别的素质好,那它们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社会素质包罗甚广,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第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层。每一个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接受各种素质教育的,心理活动积极,就会主动地去接受教育,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反之。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最富有社会价值的一部分。 二、素质教育的目的 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系统性社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社会工程,是需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一项巨大任务。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便是实现这个巨大任务的有力保障。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谓全面,有两个涵义:一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要得到提高,达到某一个教育阶段所提出的素质标准与要求;二是各科素质都要提高,不能重此轻彼,或重彼轻此。素质教育又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又可分为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做人,做人是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只有学会了做人的学生,他们才算是养成了一定的素质。第二个层次是成才。做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做人的升华。成才必须在具备做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素质水平,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他们才会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纵观各国的教育发展史,都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科技兴国、教育先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弱与强,关键在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西德的国民经济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在短时间内就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前列。他们首先是战前重视教育,拥有和吸纳众多的人才,国民文化水平较高,能很快接受和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适合自己国情加以飞速发展。而战后独立的一些国家,国民经济和国民自身素质的增长却一直很缓慢。包括我国在内,人才匮乏,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平偏低。由此可见,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而且立于不败之地,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日本在80年代就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90年代后,又进一步提出“科技技术创造立国”的战略方针。而美国早在70年代初,就提出并设立了“创新中心”。事实证明:他们重视教育已走在我国的前头,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这些国家经济比较发达,国民素质较高。我国的教育要想赶上去,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达到预期目的。 三、素质教育的过程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和指挥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乐教,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我国的教育素以严谨而著称于世,但在培养学生创新开拓能力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由此看来,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全社会各教育系统的内部功能,使教育培养目标偏低,如果长期下去,必将延误了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便成为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教师要勇于更新观念,增强使命感,教师评议一个学生的好与差,关键看分数,学习好的学生,不管他德育、体育等各方面是否合格,总是老师的宠儿,即便有些小毛病,在老师的眼里,也是正常的。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截然不同了,不管各方面是怎样的优秀,只要学习较差,那他永远上不了光荣榜。“分数定终身”,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当今的科技时代相背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有用之才被埋没,削弱了教育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多次考试并张榜公布,真所谓是“分、分、学生命根”,久而久之,过量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而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标准。 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不断地飞速发展,教育事业在不断开拓前进,作为前沿阵地的教育事业,既然21世纪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既然素质教育是必由之路,那么教师就责无旁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创新。欲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四、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已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衰紧紧地连在一起,国家的综合实力准确地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上,可以这样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同志一再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迫切地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新奇性、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广泛的爱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往的“千面一人”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已经成为历史。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辛勤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的时代新人。他们将是21世纪的主人和国家的栋梁。其次,发扬教育民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尊师爱生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互爱的体现,素质教育就要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地位,即就是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平等,在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搞好素质教育,中小学是基础,为大学培养人才,打好基础,这是中小学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综上所述,要想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民族繁荣和发展的灵魂。
范文三:如何搞好家庭教育
如何搞好家庭教育
梯》,《值日生》,《别说我小》等,使幼儿愿意与周围的伙伴一
起玩,并友好相处;愿意参与分享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交
往技巧.
2.文明礼仪教育与各领域教育活动有机整合.文明礼仪
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一定要融入各科教育活动
中.例如,在手课《做灯笼》一课的教学中,幼儿在操作过
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小朋友借东西,教师适时要求幼儿说”谢
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时,要说”对不起”.这样一
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
方面的知识.又如,在语言活动《公共汽车上》的教学中,我
创设了情景表演的舞台,首先让幼儿听录音机中人物的对
话,然后让他们坐在一辆我自制的公共汽车上,问:”当有老
奶奶上车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他们大声讨论,都认为应
该让老奶奶先坐,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通过丰富多彩的语
言活动,幼儿了解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礼仪知识.文
明礼仪教育都可以渗入到很多活动中.我们通过由试点班
到全同开展系列化礼仪教育活动,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
子更懂事了,会说礼貌用语了,会招呼客人了.作为教师,每
当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特别高兴.可见,在教学活动中科学,
合理地渗透礼仪教育,不仅能使幼儿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懂
得一些道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3.文明礼仪教育与游戏有机整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
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
家校合作
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乐意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
戏.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
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
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
貌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开设了”娃
娃商场”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您好,
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您了!”在”娃娃家”
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
等,通过这类游戏,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训练,他们的礼仪
习惯得到进一步锻炼.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
儿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
求迁移到晨间入同,课问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中,让良
好的行为规范真正进入幼儿的生活.
礼仪教育是伴随幼儿终身的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
在幼儿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环境创设等方
法,把幼儿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指导幼儿
的礼貌行为,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
动中挖掘素材,并适当加以引导.同时,只有家庭,社会和学
校共同督促和引导.会使幼儿的礼仪习惯日趋稳定,从而
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让我们共同为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养
成而努力!
.
(责任编辑冯璐)
孩子们千差万别的行为习惯和特点,都会在日常言谈
举止,思考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是家庭教
育熏陶的结果.若想让孩子的个性获得键康,全面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一
,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家庭环境
1.父母的良好影响.首先,父母关系要和睦,角色分工
要明确,能恰当地行使自己的角色职能.父亲作为代表外部
世界的关键人物,他能刺激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并提高孩
子的观察思考能力,引导孩子的社会发展,情感发展及认知
发展.依恋父亲的孩子常常着眼于大事,在学校愿接近男老
师,常颇有胸怀和责任心.父亲不在时,愿意学父亲的样子
对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性很强.假如父亲角色不称
职,性格怪或方法简单,会大大影响孩子的主导性格母亲
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期是中心人物.她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与
照顾的质量.影响着孩子长大后的智力及情感.其次,父母
蛋爱孩子.爱孩子以关心为标准,了解交流是核心,了解是
理解的前提,相互理解就能消除隔阂,就是爱的情感向性
升华的重要…步.
2.家庭文化气息浓厚.父母崇尚知识,家庭内部有较多
的智力活动,会使家庭气氛自然,温馨,孩子自然会受到良
好的熏陶.
3.父母的教育方法正确.父母要从孩子的具体实际出
发,不过高,不强化,不压制孩子,争取做到家庭教育充满鼓
励.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家庭教育耍走出几个误区
1.爱的误区.溺爱,放任,娇惯,护短,迁就都是错误的爱.家长
的溺爱会使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离开家长寸步难行,不思进取,想
问题完全从私利出发.
2.家教误区.家教的任务是对学生知识的”补缺”和提高,而不
是另搞…套.而现_存有的家长为孩子请的家教歼不规范,使家
教脱离学校教育的轨道,搅乱了孩子的知识系统.加重了学生
的学习负担.
3.投资误区.有些孩予存在一-些攀比心卿,看见别人买什
么自己就想买什么,而家长不加分析一?味满足孩子,助长了其
虚荣心和优越感.
三,家庭教育要抓住四个重点
1.发展孩子的”内在化自我”.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自由
发展的空间并对孩子加以认可,鼓励孩子独完成自己的事
情,并对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进行(-t省和反思,在家长的正确引
导下.让孩子与社会接触.i司时,在日常生活中儿事鼓励孩子
多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实践增强认知,通过霹刑激强化感知,
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2.尊重孩子的人格.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愿迥和动机,以自
己的人格力量为孩子提供行为楷模,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别人
是如何实现自我日标的,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较高的人生理想,
在和别人的对比中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并努力与他人保持和
谐的关系.
3.注重良好品德的培养作为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良好
品德非常重要,要从小教育孩子说实话,办实事,以诚实,正确
的态度面对每件事.为此,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家庭
作为孩子做人的正面教育课堂.
4.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压力.学习和教育常常会给孩子带来
很重的压力,所以家长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能过分看重成绩,给孩
子施加压力.现在有些孩子心理很脆弱,经受不起失败的?击,为
此,家长应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失败将意味
着收获经验,面对失败,家长要指导孩子分析失败和挫折的原斟.
教他们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解决.
(责任编辑付淑霞J
黑河教育?1.05
如何搞鳕家庭敖畜
圈孙吴县沿江中心学校关丹刘建敏
范文四:如何搞好家庭教育
如何搞好家庭教育
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孩子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孩子是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孩子们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国家的未来,为此,在教育孩子上大做文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一、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谈得上教育。所以说,家长应加强自身修养,在搞好工作,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应当自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例如,《民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家长。二、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与孩子沟通,即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不是当面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思考: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则容易善待孩子,而了解孩子和善待孩子恰恰是教育成功之道。所以说,家长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三、研究家庭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健康体魄的抚育者,又是孩子智力的开发者,还应是孩子优秀品德的熏陶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一是身教重与严教,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二是和孩子交朋友,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关系;三是摆事实,讲道理,坚持说服教育;四是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陶冶;五是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教育方法得当,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优良性格的关键,所以说,在当今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尤其要注重:1、赏识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因此,家长要以赏识的目光激励孩子,要爱中有严,爱而有度;严中有爱,严而有格。如果爱而无度,就会导致孩子的奢求、欲望无限制地膨胀,乃至恶性发作,成为一个心中只有自己而目空一切,更不会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类命运的人。严,要从爱护出发,掌握分寸,根据孩子的实际,提出合理的要求,这要求应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应包含着父母的期待、信任和尊重。严而出格,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引起逆反心理。"数子十年,不如奖子一长"。2、天生我材德为先盼望孩子成材,先让孩子成人,而要成人,须从品德入手。成人是成材之本,品德是成材之魂。所以,家庭道德品质教育孩子要
从以下进行:(1)动力方向。需要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动,行动指导目标。(2)行为习惯,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待人处世。(3)意志性格,即独立自主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教育孩子懂得社会规范,追求社会
四有"新人。3、帮助孩目标,学会生活方式,会学习,会劳动,会生存,会做"
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指导孩子学习,不在于家长有多么深的文化,而主要是:尊重、理解是激励孩子勤奋学习的前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必备的学习条件;抓住契机,帮助孩子排除障碍;以其自身的勤奋好学带动孩子好学。因此,作为家长要研究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使其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为此,我在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下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最后全面复习等都有专门的研究,并且在《数学周报》、《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辅导报》、《课内外辅导》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注重学生负情绪的释放》、《家教的方
情境熏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法--
动机》等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指导学生撰写《态度决定一切》等10篇学习方法的小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2009-4-2 9:38:00|By:fengshujing88]一、告诉你的孩子学好中文的重要性:如更好传承中国文化,用文学来修身,增长知识等。二、教会你的孩子运用字典。三、让他用本子开始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将小学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文章让他背与默写下来;教他分析文章的好与不足;让他写作时能适当引用一些名言名句。四、可以让他尝试写一些想像性的作文,儿童的想像力是丰富而可爱的;或者让他写自己最喜欢写的作文。五、教他开始记日记,每天写五十至一百字,贵在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六、你与您孩子可经常登陆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何捷教育世界网站(福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网站)七、你与爱人可以指导你的孩子写作,不要全部替他写,以免他养成依赖性。自己认真看下你替孩子写的作文的老师批语,有则改之,如果是老师改得不好,则可适时与语文老师联系一下,与老师交流下您的意见。八、将孩子好的文章贴到博客上,对他多鼓励。(来源:父母大学)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于道德、品德、思想和理想。这也就是与我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区别。在我国,家庭教育实际上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做父母(家长)的把大部分心思、精力、包括财力用在子女的学习辅导上,提高学习成绩上,以期考出高分,考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和出国留学,以及成名成家等等。其他内容,诸如如何做人,包括诚实、勤劳、如何做家务,如何做到
生活自理,生活自力…统统要为升学让路。于是,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仅仅只是学习好,其他方面则全部"不合格";有的孩子光会"死读书",其他方面则一问三不知;有的孩子甚至暴露出极端的自私、狂妄、贪婪、毫无爱心等缺点和道德滑坡的倾向。诸如此类,无疑是我国一些家庭在家庭教育中
分数"所造成的后果。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学的延续和延伸,家庭教育的只重"
核心应该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即从德、智、体、劳各方面加以引导、启迪、培养、教育,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但愿我们能走出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得到健康的成长。当然,这也期待应试教育的彻底改革和改变
范文五:浅谈如何搞好学校教育
浅谈如何搞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了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搞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网络,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是我国目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担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创新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三方面教育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统一性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对还资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社会是青少年的大课堂,学生每年有 160多天在学校以外生活和活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及各种社会现象必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社会教育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纪实性、补偿性等特点。三个方面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和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只有把学校教、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为了有效地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 学校教育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
(一)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误区。
让家长的人才观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由“重智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监护观由“保姆型”转到“自由型”,由“专制型”转到“民主型”学校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艺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顺其天性,循序渐进。
2、广开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聚到渠道。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二是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主要让班主任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三是领导和教师经常进行家访,四是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实验室等,五是开设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校园网,广泛与家长交流。
(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通力合作
1、家长应该参加家长学校和学校的活动,依靠学校,建设学习家庭, 指导孩子规范、健康上网,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家长应该经常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进行交流,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和教育,争取最佳效果。
二、 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对学校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中对学校教育有益的一面,暮秋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确保教育的效果。
(一)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国情教育、环境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但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这就需要
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学校应该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开辟学校与社会志愿共享的有效途径,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享受更广阔的教育空间。
(二)“走出去”、“请进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及时帮助学生摆脱某些困惑和迷茫,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本地名牌企业、人才交流中心、烈士陵园、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学习、调查,拜访先进人物,目睹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社会思潮;“请进来”就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和各界先进人物来学校作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国防、法制、环保、交通、消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
三、统一思想、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建立“三结合”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已向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努力。
1、搞好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让全社会认识到“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全社会关注“三结合”的氛围。
2、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把“三结合”教育纳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构建“党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工作体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
3、建章立制,确保“三结合”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级组织机构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定工作制度,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督导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形成通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中国教育定将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明媚春天,培养出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