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
(一)直起
直起就是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例一:02年高考优秀作文《在刃上选择》(山东考生)开头:“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例二: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起
逆起,就是“反其意而说之”,从事理的反面先说起。即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01年高考优秀作文《把“诚信”留在心底》(浙江考生)开头:“健康与美貌可以写在脸上,诚信却是万万不能写个招牌挂出来的。那个长途跋涉的年轻人这样抛弃‘诚信’,可真称得上是明智之举,反正是垫箱底不见天日的,扔了又何足惜?”这样开头,造成悬念,以惊人之论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一种穷根究底的欲望,颇具感染力。
例二: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例如我国文学泰斗 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警起
警起就是用名言警句、诗词对联或是谚语俗语引出开头,这种开头,含蓄蕴藉,雄奇有力,富有哲理,能吸引读者,增强说服力。
例一:01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诚信归去来》开头:“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首先是题目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机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接着援引名言警句,开篇不俗,既领起下文,又突出“诚信”之重要,契合题旨。
例二:“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起
“巧喻而理至”,开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说理的形象性,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明朗。
例一:1994年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这样开头:“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作者巧妙设喻,理趣盎然,读者可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文中的深刻内涵,同时华美的文采,令人回味无穷。
例二: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起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 “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起
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疑起
疑起,顾名思义是用设疑开头。这样的开头,预作铺垫,借以蓄势,引出后文,启人思迪。或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如此步步设疑,层层追问,问中含奇,话外有意,既点明了文章主题,又有助于全文的展开,可谓一箭双雕。
例二: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种“爱”,只能造就庸才。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范文二:如何写“讲理”的议论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写“讲理”的议论文
作者:王倩影
来源:《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3年第05期
江苏今年的考题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揭开了新材料作文的面纱,新材料作文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考生在选择文体时会倾向于写议论文。可是,在实际阅卷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写的都是“不讲理”的议论文,导致绝大部分的议论文分数很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讲理”的议论文呢?我们试以2013年江苏的高考题“探险者与蝴蝶”为例,分析在议论文写作时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一、 切忌非驴非马,就水和泥
今年在江苏高考的评分标准中,特意分列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评分标准。其中还重点说明“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有的考生在文章的开头先写了将近400字的议论文字,然后笔锋一转,变成“我想起了初中的一件事——”,接着开始叙述,又写了将近400多字,这样的文章非驴非马四不像,在评卷时,只能得到五、六类卷的低分。所以,写议论文叙例一定要概括简洁,不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写议论文的例子。议论文侧重的是对例子的分析,而对例子的分析一定要紧密结合论点。新材料作文有别于话题作文,具有多义性。因而今年有的考生害怕偏离材料的核心含义,于是,写作时就这些水和这堆泥,就材料而材料,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对原材料的联想生发,更不善于引申推敲,这样就导致文章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自然也就沦为平庸之作。
二、 切忌油水分离,隔靴搔痒
议论文的论证有两大支柱,即事实论证(例证法)和理论论证(因果论证等)。其中例证法的使用频率又为最高。因为好的例证说服力强,能增加文章的力度,效果明显。而有的议论文在运用例证法时油水分离,显得空疏贫弱。例如:一位考生在文中写道,“卓越的成就固然需要一件辉煌大事的支撑,但也不该忘记是一件件小事汇成了大事。人生便是如此。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苏轼在庭中看月,在林中拄杖徐行,汇成了他豁达开朗的性格;叶诗文从小勤练游泳,日夜不疲,16岁女孩方勇夺金牌”。文中例子完全不能证明观点,只是为了举例而举例。而有的议论文举的例子,虽然可以论证观点,但是作者根本不分析,或只是隔靴搔痒地略作分析,这样都不能很好地发挥议论文论证的作用。应该明确,议论文中的言之有据和言之成理,即摆事实与讲道理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举例是议论的手段,明理才是议论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实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例如,一位高分考生在文中是这样分析兵马俑的例子的:“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他们色泽光鲜,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惊叹和羡艳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挖掘,像失落的旅者
范文三:【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文
如何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的文体要求】
【如何选择恰当的文体】
1、在文体上高考有什么变化?
高考已经将"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变更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文体意识较前更为突出,分类更为规范。这一变化表明高考作文愈来愈注重文体的规范,强调写出文体特征。
2、高考在文体方面有什么要求?
在高考作文中,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否则视为文体不明。应试作文的文体特征,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考生心中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均有各自的文体特征。
文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论述类,主要是议论性文章,如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等。一类是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戏曲、诗歌、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等。一类是实用类,包括记叙文、书信、日记、说明文、启事、广告、座谈会纪要、说明书、报告、总结等。
一般选择最多的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其次是记叙性文章,如记叙性散文(写人写事为主)、小小说,再次是书信、日记、诗歌等。这几年对创新文体,如启事、合同、广告、座谈会纪要、寓言、童话、科幻故事、就诊报告等,阅卷教师打分不高,要引起高度重视。写诗也要谨慎,得分一般在42分左右。
3、写自己最熟悉擅长的文体
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临场对话题的感受去考虑文体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议论文或带有散文色彩的议论性散文比较容易行文。考生要有文体意识,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具有此种文体的特点,不要写“四不像”作文。什么文章是“四不像”的文章?就是记叙不是全记叙,议论不是全议论,主要是记叙、议论混杂等。
这是一位特级教师的建议,可以参考:
文采特好的学生,写散文(抒发的感情非常精彩)或记叙性文章(文章有感动人的地方,而且高潮的起伏非常恰当,语句连贯,主题明确),容易得高分53-60分;
文采比较不错的写议论文,但一定要别出心裁,还有好的论据(绝对不能随心所欲的写),一般得50-57分。
文采一般的写议论文,论据要好,有特点,论证的详细,有特点的得47-54。
文采不好的,也要写议论性文章,比较好写。
4、为什么有的记叙文很难得高分?
答:这可能是因为写记叙文时,比较容易忽视话题,或者是记叙不够具体生动,叙事缺乏波澜、冲突,写的生活太平淡,再是阅卷教师不能一眼看到底等。当然,有些记叙性文章,语言生动,叙述的故事十分的感人,也能得高分。
5、两次高考作文都在50分以上的一位考生的自述
这位考生说:我不会写记叙文,我只会写应该的议论文;两次高考作文都在50分以上。不高,不过对于一个上高三之前作文从来没有上过40分的人已经很是不错了。他说,高考是考试,考试就有机可循。其实得分很容易。切题保证42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是45分,论证充分是48分,出一点新50分,形式上美一点(字工整),来点对偶,排比之类就是50多分了。
(1)要研究出题人,对于出题人的了解,关键有一点,出题人每年变数不大!这说明什么?就是说:题出的是有规律的,一定了解,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得到要领。
(2)要研究阅卷人,这些人一般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经过**等政治风波。现在也不排除少数年轻教师,但有一点:他们的思想相对正统,注意话题谈论观点要正确。
(3)要研究题目分类:高考题目类型一般分为三类:命题,半命题和未命题(材料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即给出了题目中的部分词语):一般已经给出了最中心的一个词语或短语。此时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虽然很不容易跑题,但还是有跑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把握题目的意思,"稳中求新","稳中求胜",做到这些才能往下一点上下功夫! 二是不要太俗,尽量出新。阅卷老师要看的是成百上万的卷子,试想在半命题情况下会出现多少重复题目?万一眼前一亮,一个鲜活而扣题的题目带给你的绝对不是评分标准的5分的小利。半命题作文给出的词组一般具有固定的形式,平时应该多看几个,多想些"花样"备用。比如"第一次____","我的_____","假如____","_____展望"等等,具有几种固定的语法结构,平时要下功夫研究哪些词能用来搭配,以便到时"信手拈来"。
(4)材料作文如何审题,要10分钟
材料作文通常是给出一段材料或一组图,划定一个范围让考生来演绎。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或图),搞清楚材料说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此作文想让考生写什么主题。这需要一定的训练方可掌握。可以看一些高考作文题目的分析,虽然不是每本书上的都对,但看多了自然会有较为正确的审题观念。(这里有个要求是,看完题目到动笔前至少要有10分钟思考。)
(5)应试技巧。高三时要练习:主题明确,观点鲜明(有机会就出新),层次清析,论证充分,语言丰富,形式多变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扣题,其次是层次,再次是论述,还有一点就是语言美。评分中还有加分点,我本人只会靠出新来得分,因为我的语言功底实在太差了,其它的我抓不来,不过也做了努力。下面分条论述。
(6)扣题。扣题有三个标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三个标准都算扣题,可分数分成了三档。我记得没有错的话,在实际评分中题目占了35-60分的比重(跑题是0分,严重偏题是15分以下)。要做到切合题意平时要注意训练两点:读题要仔细(不光作文,数学英语等都是这样);要领会出题人意图。可以多看些高考试题分析,看看出题人是怎么想的。
(7)立意。这里提醒审题后立意应注意的问题:内容健康!一是要与主流观点一致;二是写早恋要慎重,要写如何清醒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正在根治,不要怨天尤人。
(8)层次。层次和论述是分不开的。这里先说一个事实。据统计,近年高考满分作文的段落是大于四段,小于八段。这样看上去内容不多不少,层次清晰明朗。成百上千的卷子,考官看着心烦呀!
高考作文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开门见山"。这里说两种开头方式,希望可以给你以启示。第一种,格言法。开头先来个与主题相关的格言名句之类,紧接着每二句话里面亮明观点。第二种,排比法。利用排比句(用两个类比)套出观点。这两个方法第一个侧重内容,第二个侧重形式。语言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以两者虽然有侧重,但要尽量内容形式兼顾。比如开头是名句,其间通过词义来表达出主题,当然会让你的作文添上3-5分了。所以平时要多积累格言名句之类,别人的好开头要多加分析和思考。(学习+反思=一个好的学生)
主题鲜明之后就要论证充分,层次合理了。一般我采用分割法:将主题分成几个小主题或几个方面(注意两者是不同的,前者主题是多个小主题,后者是主题永远只有一个)。这样每一个写一段,每段只要几句话就OK了。最后一段总括全文(切忌用"综上所述"之类词语导致失分)。我一般是分四到五段,中间两三段如果没有话说了,这里我有个建议:几句话写成排比,不一定要真正的排比,只要每句的字数一致就成。考官不会读的,只能描一下子。一看,哟!语言好,效果自不用说。
(9)议论文的材料是坚强的后盾。一篇作文至少要有三个材料,多多亦善。材料是内容,要灌以好的形式。还是建议用排比,因为这个好掌握。将材料直接摆在那里,让考官去分析,他不烦死?所以要将材料简化放入排比句中,并加以小小的分析,这样两三段的论述不消几下就搞定了。这样的例子在近年的高考作文中太好找了,一抓一大把! 层次已经清晰,论述也充分了。
(10)结尾。最后要来个"豹尾"。怎样来呢?最好是开头时有个名句,结尾时又来一个意义相近的名句收之,让考官觉得你肚子里面有二两墨水。整不来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全面,有力!然后是形式上漂亮点。注意最后切忌用"让我们……"之类的小学生用语。而应该多用一些隐含的寄希望的话语,带点文学味!如:"……诚信之花开遍人间……"等。
(11)语言美和其它加分因素。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想了。高考前我有这样一个观点(针对所有的考试科目):多思少写,多想少做。平日一定要勤于思考。人在高三,实践是身不得已,被迫的太多了,所以就不用太在意去实践,因为高三没有一个人缺乏的是实践。每天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每天比谁都忙,可最后学习也不咋的。何哉?用力而不用智!人是会思考的。思考其实很简单,多回忆两件事,两句话,两个公式,脑海中自然会撞击出情感火花!平时多读些文言文,文言文的个别字词用到作文中会添彩的,多思考一下课本里选的文言文,它们很有启发性的。对写作的行文构思都有好处。注意积累现实中的新事例(看些新闻,不要光看国际大事,高考大纲中也明确写了:注意生活),老的例子考官们看过千遍万遍,新事例可能还没有见过,对提分有好处。多接受别人的新思想,和自己的对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在写作时出新就很容易了。还有就是多看一些好的作文,不要光看近几年的,早的也看,早先的能保存下来足以证明其生命力!
【议论文文体特征】
一、议论文特征
(一)议论文要素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二是论证结构严密,合乎规范模式;三是语言合乎议论语体,准确、概括、逻辑性强。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例如,“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即入题,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还有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同学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就不一一详说。
4.学会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
5.论述文主要结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就是确立观点。作为议论文,写起来是这样的,首先破题——明确是什么观点,有什么意义。必须挑一个明确的论点。
“为什么”:就是论证的过程。根据论点找例子,组合例子,开始排结构。然后就是分析例子,以及这个例子的社会价值,中间可以用多种论证方法,比如反正、引申、演绎与归纳等。
“怎么办”:就是结合现实、社会、人生以及自己怎么做。
(二)议论文如何论证
议论文的写法主要是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1、事例论证
事例论证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
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下面这段文字举例,证明观点“举手投足之间”就十分充分:
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说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
2、事理引申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证明“不轻易放弃”的观点,这个事理引申就很好:
我总是想学着去坚强,可是坚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坚强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子坚强,它并不是两个字,它并不是一种心情,它不是一时的冲动就能完成的事情。我觉得它好难。我曾经尝试着去做,可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我还是放弃了。虽然事情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事情总是以放弃而结束,但是我并没有很轻易的说出不。虽然不是个勇敢的孩子,可是我也不是轻易放弃的孩子。我的放弃总是在挣扎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例如:
年青的军官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化作与死神赛跑抢救幸存者的动力;泥泞的山路上,他背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向安全的港湾停靠。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在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丽的警察”,这是人们给她的最好的评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后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分析就简洁而恰当。下面这段文字,也用了名言,并进行了分析: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3、反证法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而是从反而讲。“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好形式。
袁隆平的事迹也许经常会写入你的作文中。一般的同学都只是正面来写,往往写他是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获得了什么奖。这样写不形象,不深入,不细致。学一学“如果”吧:
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纯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反证法,论证更有力量。例如:
如果梭罗没有挣脱嘈杂城市的束缚,瓦尔登湖的涟漪也不会在他的心中荡漾;如果梭罗没有漫步湖畔清爽的阳光里,那么恬静的清明也不会属于他;如果梭罗倾向于那些为金钱而束缚的人们,他也不会拥有属于他的那些冷雨。
如果梭罗没有走进大自然他就不会有清新自然的文字;如果梭罗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就不会感受到置身田园的欣慰;如果梭罗没有在烈日当空晒下辛勤地劳作,猛烈的暴风雨将不会是最好的伴侣,使他充实,他的耳朵就听不到美好的音乐。
如果贝利没有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着清醒,他不会成为备受世人注目的球王;如果没有在球场上时刻保持着清醒,他也不会多次捧起“大力神”杯;如果在人们的赞美声中贝利不是每分钟都时刻保持着清醒,那么他的后代就会真的忘记了如何在困难中奋起,在贫困中胜利。
4、类比法
这种方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例如,下面这段文字,就是类比论证,用了“农夫与蛇的故事”类比,证明“不要说你是好心”的观点: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再如:
最后谈谈练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这里,写作、绘画、歌唱可以类比,因为这些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5、对比法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变味的善良》的正反论证: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再如《赞牺牲精神》的正反对比:
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弗,归国定居的年轻女科学家赵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与王竹平等人,为社会建设甘愿牺牲一时一已的利益直至个人生命。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这种极端利已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6、因果互证法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我于咖啡中看见》中的一段,是先果后因的关系: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 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间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再如《缤纷成就和谐》的因果论证,是先因后果: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由原因引出结果:“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这就是因果论证。
7、比喻法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例如:
云朵则是天空的粉妆。清晨的云被染成鲜嫩的粉红,如初生的婴儿的脸颊,血色柔和。黄昏的云被镀上金橙色,如斑斑锈迹,闪耀着孤独岁月逝去的光辉。有一个成语叫做“白云苍狗”,天空每日便上演着一部《白云苍狗》的电影,观众有稚嫩的孩童,有迟暮的老人,他们从变幻莫测的云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时品尝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话故事里云的国度。
孟浩然诗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妆融化了,晶莹的雨水便落了下来。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点点滴滴的雨,愁煞过词人李清照,愁煞过贺铸:梅子黄时雨。我们坚硬却裂缝百出的心,被雨润泽,然后从心灵的旱地上长出一株新绿,从心灵的尘埃上开出一朵洁白。这柔弱的植物吸饱了天空的泪,在风中摇曳生长,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江苏卷满分作文《怀想天空》)
这两段文字文彩飞扬,联想丰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和审美的雅趣。“亲吻天空的眼泪——雨”,显得何等多情,何等美妙!“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引发了多少遐思!
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涟潋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湖南卷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这两段文字从游历中对 “水”“风”的感受入手,巧妙地点出人应“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题意。写景非常细腻、形象,语言流畅、优美,读来给人美的享受。
(三)常见议论文格式提纲
1、标题(题目)
2、开头提出论点:简述材料,引出论点(启示、启迪、告诉我们、说明了、让我明白了等)
3、论证过程: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引出理由。(如“我们为什么认为… …,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4、论证过程:提出理由(分论点)(分论点间角度应不同,层次不能重复,证据或性质或时代或范围要有区别;证据要典型、精当,可举例、可比喻、可引用、可对比等;分论点间的结构可并列、可层进、可对照、可分总或总分、可综合运用多种结构形式)
其一…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二…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三…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5、论证过程:可进行辩证分析(常用词:诚然… …但是… … /虽然… … 但是… … /固然… ….)
6、结尾:结论(解决问题,提出方法,照应开头等)
(四)议论文的“四字诀”
古往今来,文章无定法。古人曾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么文章有定法吗?实话说,文章确也无定法,古人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用漂亮的文字开头;中间的内容可以尽可能的丰富,这就是猪肚;而豹尾则是用干净利索的文字结尾。但总结议论文的一般性规律,结合古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起、承、转、合。
起:就是引题、入题。就是结合给的材料和题目,用极短的文字,迅速抓住主旨、中心,迅速入题。
承:就是结合观点、主题,进行分析、论证。承,就是承接,就是对论点进行延伸,进行思辩分析。
转:就是借助事例,进一步“转入”说理、说事,来进一步论证自己树立的观点、认识。用事实说话,最好用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选取一个事例详写,也可以用概括的几个事例写。二是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来说理。总之,“转”就是结合“转入”“引入”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合:就是进行总结、拓展。可以用名人的话,或用整齐的句子结尾。
“起、承、转、合”的文字与段落到底怎样分配?
一般“起、合”文字可在100余字,各占一段。而“承、转”可用300—500字的文字,分别占3—5段即可。这是基本的要求,文字与段落可不拘于此。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有自己的观点。
2.论述文重在“述”,记述、简述、评述、论述,重在说明道理。
3.一篇文章一定要扣准给的材料和题目,去选材、组材。
4.一篇文章要尽量地用例,当然也不是用例越多越好,可以在举例时分析、论证。
下文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例文]
谈意气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一个义项: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是为起]
这义项曾被**在《沁园春·长沙》中用过,原句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成就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了永垂史册,青史留名的伟大领袖,这足见这“意气”二字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 [是为承]
在棋盘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主张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大漠,是他让卫青挥动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飞沙。[ 转一]
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是意气二字所有义项不同,楚王的意气用事,与汉王的意气风发。
在汉朝的朝堂之上,说过汉王刘邦,我们便不能不谈韩信与司马迁。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成语。沙场点兵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我们依然记得他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是何等的意志和气概让他压下心中的愤怒,成就今日的辉煌。
“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意气,是坚强的意志和气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如果当初司马迁没有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气概以受腐刑保存生命,我们就不可能到如今依旧轻哼着这无韵的《离骚》了。
这意气我们真的不可以小瞧。 [转二]
作为女性,武则天绝对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创贞观启开元的辉煌盛世,何等的意气风发。她的意气让人折服,历史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可没有谁像她那般掀开那一道珠帘,穿上金灿灿的龙袍,君临天下。她的意气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她的功过。这个女人,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至。 [转三]
古往今来,这意气一直在我们身边,从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二人升空,中国的意气让世界为之折服。生命中,有太多人太多事的意气让我们感动。从生命的谷底登上艺术高峰的邰丽华,一个人,一匹马送信的邮递员王顺友,用瘦弱的肩膀担起家庭与抚养毫无血缘关系妹妹的洪战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处处都体现伟大的意气。
“太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一如意气,造就了这个世界上许多的美好事物。[是为合]
(五)论据使用技巧
技巧一:设问与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使用论据要讲究方法。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要注意设问与举例相结合。例如: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梁实秋《健忘》)
技巧使用指导:文段围绕“健忘”这个主题,选取 “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忘”的涵义、范围,围绕“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的观点,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用例先开头用设问,然后再用例分析,这是一种论证方式。
技巧二:同一事例,共同分析
用两个相同的事例,结合起来分析,就是一种论证方式。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例如: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技巧使用指导:“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昭君出走大漠”这两个事例,作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两个事例并列使用,相互支撑。本段的结构是:名言+两个事例+分析。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技巧三:运用对比,形成反差
在论证中,运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就是正反对比。这样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例如: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技巧使用指导:把“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这些正面材料与“别里科夫”“葛朗台”这些反面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一者是轻松的跑,一者是不轻松的跑,进行对比,其精神境界的高低、优劣显而易见,这就是文章的对比手法的妙处。
技巧四:增强理性,反复设问
议论文写作的首要任务是理性色彩浓郁,怎样才能达到呢?用设问。设问,可以针对事件,从事件的原因、本质与发展入手,运用假设思维、因果思维连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设问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也是理性展示的过程。例如:
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三大力学定理,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珍惜它。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而你和雕刻家遇到粗糙石头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像牛顿这样的“雕刻家”拥有执著追求的精神,才有伟大的创造。 (高考满分文《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
技巧使用指导:“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这三个设问,层层递进,第一句说牛顿,第二句第三句都是从“你”的角度分析议论,理性十分分明。
(六) 议论文论据使用误区
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
(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至于分析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缺乏必要的议论与分析,不会用“如果”分析,不会正反分析等。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有自己的观点;论述文重在“述”,记述、简述、评述、论述,重在说明道理;一篇文章一定要扣准给的材料和题目,去选材、组材;一篇文章要尽量地用例,当然也不是用例越多越好,可以在举例时分析、论证。
误区一:材料与主题不合
高考议论文,材料一定要与观点一致,否则,就出现问题。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
【纠错升华分析】此文证明的观点是“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而材料证明的是“选择”。没有证明文章的观点,尽管叙述议论的文字很好。原因是,作者没有进一步分析,深层次挖掘。
可以这样分析:唐玄宗被感情迷遮了双眼,因为感情的亲密,对事物的认识却没有看透,感情啊,感情啊,你的面纱为什么没有被揭开呢?这样,就扣准话题了。
误区二:用例不完整
实际上事实论据在运用时要注意事件人物、时间、背景和过程的准确性。有的考生由于记忆不准,时常出现语焉不详、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硬伤”一般难逃阅卷者的法眼,成为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
是谁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他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能依靠外国的力量。当时日本的铁蹄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可谓危在旦夕,而国内又发生内战,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有利时机。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们终于胜利了。(高考三类文《读历史》)
【纠错升华分析】“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一人吗?还有杨虎城呢。这是用例不完整。在高考中,自己忘了或拿不准的材料,一定不要随笔乱说,更不能张冠李戴,这是大忌,往往阅卷教师给低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有人说”或“想起了一句名人的话”等。文章把“杨虎城”补上就可,也可以把“他”改为“他们”,去掉名字等。
误区三:事例不结合话题分析
议论文中的材料一定要结合话题或中心观点,进行分析,不能材料是材料,不要贴标签式作文。不要堆砌材料。要形成“话题+材料+结合话题分析+结论”的形式。例如:
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续谈》(《病隙碎笔》)也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高考二类文《雕琢心中的天使》)
【纠错升华分析】段首句很好“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后面列举的史铁生这个素材也很好,但是,引用之后呢?就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没有分析了。
应该这样运用材料分析:残废的史铁生,身残心残了吗?没有。在他的心中有自己的天使,那就是文学的形象,小说中的形象,散文中母亲的形象,纯净的地坛中心底沉寂的形象。他的小说,在扉页上写着:献给母亲。当他在走向作家之梦时,他就开始雕刻心中天使了。
误区四:堆砌事例,不联系材料与观点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纠错升华分析】光看这两个事例,看不出事例在论证什么。学生光知道用材料,堆砌材料,不会与观点联系起来,光看这两个事例,学生表述还可以,但是学生不与观点结合,不与材料的立意结合,这是问题。使用事例很好,但叙述一段之后,要再用一段进行分析,这样就不光是堆砌材料了。
范文四:高中议论文的精彩片段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
高中语文中的议论文写作是高考的重头戏,作为高考语文成绩还不错的我,想给大家一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在议论文写作中,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框架,即开头鲜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步非常重要,而且虽然有的书本上告诉我们可以在文中或是末尾提出论点,但是这样都不如在文章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好,因为阅卷老师批改议论文首先就要找文章的论点,把论点鲜明地摆在开头第一段,不仅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我将要写什么,避免跑题,而且可以清楚明白地告知阅卷老师本文将要写什么内容~同时,不要忘记要在文章的最后重申自己的观点~
其次,要掌握相关的论据。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建议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多翻阅一些论据大全之类的书,平时多多积累,也可以多多翻阅一些报纸、杂志、课外书等,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而且可以为自己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一举两得~
1
需要提醒的是:论据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关键是活学活用~往往一个论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理解,也就是说一个论据可以证明多个观点。比如,居里夫人的故事,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我们既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可贵精神,也可以学到她并不把取得的荣誉当回事,只有放下所取得的荣誉,才能取得更大的辉煌。所以,我们要对论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议论文虽然以理性地说理为主,但是还是要写得精彩~议论文写作虽然不易像叙述文那样写得动人、漂亮,但是还是可以写的很精彩的。这就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的文章也没有跑题,我也说理很清楚了,为什么分数不高呢,这就因为我们说理的过程不够生动、精彩,语言不够吸引人,为了解决这儿问题,我们可以平时积累一些古典诗词、名人名言等,适时地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有几句精彩漂亮的诗词、名言,定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无形中就会给自己加很多分的哦~
以上作为个人多年经验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作文成绩,大家有什么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2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
范文五: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的开头?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的开头?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的开头?
一、比较
题好一半文,开头也一样。考场作文的开头段是阅卷者第一眼关注的地方,同标题一样,
有时候可以决定整篇作文的分数。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段能获得阅卷者的青睐呢?请看
下面的开头段:
第一组:普通与特殊
【文题关键词】我只是一颗尘埃/世界因我而造
A 地理课上我们学过一个知识点:地球的一般与特殊。当时我就疑惑,地球到底是一
般的还是特殊的呢?我想现在大家都应该很熟悉:针对广大无边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
个很不起眼的小天体。就拿太阳系来讲地球也只是个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之一。它的
体积没有水星木星来的大,离太阳没有水星来的近,所以他是一般的。可是它为什么又
是特殊的呢?因为在千千万万个大大小小的天体中唯独它孕育着生命,所以它是特殊
的。
B 在广大无边的宇宙中,地球是普通的, 但它是已知星球中孕育着生命的唯一,所以又
是特殊的。可见,普通和特殊并不是永远对立的,在普通中寻找亮点,普通也能变特殊。
分析:A B两段有繁复与简洁、散漫与明确之别,显然,作为论述文,B 段开头更容易
获得高分。
第二组:重复与创造
【题目】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
的吗?但87岁的中国画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
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
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A 又是一个新春将至的时节。我不由想起往昔那一年一年万头攒头笑着火树银花的日
子。人们爱着这漫天绚丽的烟火,因为每一个新春它们都化了不一样的彩妆,铭刻着不
一样的记忆。若是年年皆是一种模样,早被人们厌弃了。重复,不仅仅局限于僵化的程
序,而是翻动着创造的水泡,积蓄着转变等待迎接喷发。
B 新春时节,火树银花,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物,周流不
居,但自然法则,总是昭然若揭:循环促成新生,重复方能创造。
分析:AB 两段有叙述和概括,曲折和流畅之别,A 段重在举例,B 段节末点题,显然B
段更可能获取高分。
二、总结
总结上述二组考场作文的开头,吸引阅卷者眼球的开头段首先要做到四个“最好”:
1. 篇幅。最好不要超过100字,50字左右最适宜。阅卷老师看到长长一段放在开头,心
下就烦,对整篇作文的评估会失却耐心。
2. 行文。最好不要展开论证,如果举例,也只要引出论点即可,分析也要留到本论部分。
开头段就展开论证是不懂论述文写作的表现之一。
3. 观点。最好在段末或者句首直接点出,阅卷老师看第一段有一种期待:论点呢?论点
呢?你在段首或段尾恰好点出,阅卷者就心安:观点有了!
4. 语言。最好用简洁的短句和整句,力避冗长描述。简洁的四字短语最为干脆,有节奏,
但要流畅通顺,不能生造;用排比来打造整句是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倾向,但要注意最后
一句一定是观点句。
三、举例
开头段如何写呢?张中行先生在《作文杂谈》中提出文章开头有“明说”和“暗说”
两种。所谓“明说”就是在引论段中开门见山,一语破的,明确提出论点。我们可称之
为“开门见山式”。
1. 开门见山式,如: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②力气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穷的。做一件事,往往用力不能取得成功,用智慧却能达
到预想的目的。(《智慧大于力气》)
③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
基础。这个道理十分浅显。《欢迎“杂家”》)
①是一句话破题,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②③虽有两句话,但句意都是相承接的,中心论
点的提出也是直截了当。可见“明说”,一般只用1-4句话,其中一句话必然是论点句,
其余句子或者解释,或者承接,或者对比,都是为了突出那句论点句。
至于“暗说”,办法多种多样,列举如次:
2. 对比转折式。前后对比,中间用转折词。如:
①不好表现自己,确实是一个人谦虚谨慎的美德。但是,我敢说,“好表现自己”也是
一种美德。(《小议“好表现自己”》)
②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
解》)
3.类比设喻式。简述故事、寓言或者笑话作为类比或者比方,然后从中引出一句论点。
要注意的是,叙述要简要概括,能说明问题即可,不要写成小记叙文。如:
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于是,就天天站在树下等着捡死兔子。人们笑话守株待兔
的人,是因为把偶然现象视作必然规律的人,就一定会做出愚蠢的决定。(《偶然与必然》)
4.引经据典式。开头先引用一句别人的话(名言、警句、俗话、谚语、格言等),或
者直接用这些句子作为论点,或经过解释从中引出论点。如;
“谦受益,满招镀”,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手多年了。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
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这条真理指出人们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但是,可惜得很,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个格言受到教益。(《说谦虚》)
5. 叙述事件式。开头先叙述一件事件(国家大事,世界要闻;凡人小事,自然现象;逸
闻轶事,文艺传奇等等),然后根据这件事,提出论点,或从此事联想开去,引出一个
论点或论题。
夏日来临,暑热难当,打开门窗,丝丝凉风吹进屋内,使人顿觉清爽异常。但是,蚊
子、苍蝇也乘机而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若安上窗纱,既
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又防止了蚊蝇之害,实在是两全其美的措施。由此,我联想到了
学习西方文化的问题(《窗纱与蚊蚋》)
6. 概括材料式。即“顺杆爬”:引论段开头先简要、概括地复述题目所供材料的内容,
然后提出论点;或者是在对材料的夹叙夹议中,使论点逐步鲜明起来。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
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
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
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顺着材料改编,就有如下的开头: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有人说不做落伍者,你就要立于
潮头。有人说,不顺从,你的生命才有力量。而我要说,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
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
7.提出问题式。在引论段的开头,先针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中提出自
己的观点。如:
人大概生下来就是与“难”字打交道的。遇到“难”以后,怎样对待呢?有的人无
视困难,或不承认困难,这未免目光短浅。有的人“难”字障目,被困难吓倒,只有懦
夫懒汉才是这样。有的人正视困难,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战胜困难,这是我们所需要
的智勇之士。(《说难》)
8.解释定义式。引论段的开头将标题或有关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在解释中引出论点。
如:
①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就是习惯。从这个解释中,我
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重复和练
习才能巩固下来的。二是习惯是一种需要,就象吃饭和睡觉一样,很难改变。由此看来,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能受
益终身。(《习惯》)
②汉语中,表示“坚硬”这样性质的字不少,表示“柔软”的也很多。可是既表示“坚
硬”,又表示“柔软”,把这两种对立的性质统一在一起的字就不很多了。“坚韧”就
是这样一个。字典上注释,“坚韧”又柔软又结实,不易“折断”。“坚韧”确是一个
耐人深思的字。(《谈“坚韧”》)
四、实践
以上八种开头方法,符合了四个“最好”。当然,要写好考场作文的开头,最根本的条
件是二个:一是“想清楚”,即审题不出差错,你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也明白自己要表
达什么;二是“说清楚”,能够简洁流畅地把自己的观点用一二句话写出来,而不是佶
屈聱牙,装腔作势,或者雕章琢句,以辞害意。下面试以宁波市二模作文题为例,用八
种方法拟写开头段: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
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
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
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立意分析:勇作弄潮儿。立定脚跟不放松。内方外圆,顺势而为。以上三种立意均是
可以的。)
1. 开门见山式。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时代洪流之前,奋勇前进,顺势而为,
才是唯一出路。
2. 对比转折式。
虽然有人说在潮流之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我愿意“冷眼向洋看世界”,
在浮躁喧嚣的时代潮流中保持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3. 类比设喻式。
墙头之草,东风袭来向西倒,岩中翠柏,立定脚跟不放松。春去冬来,墙头之草,望秋
先陨,但岩中翠柏,凌冬不凋。人也一样,只有坚守自我,才能显示出生命的力量。
4. 引经据典式。
江浙一带,素有弄潮好手。“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市场经济初期,多
少浙江人见微知著,顺应潮流。先有温州模式,后有马云电商。如果不做弄潮儿,哪有
今天的经济奇迹?
5. 叙述事件式。
Jon 是一个泰国乡下糙哥,随着入城潮流,他也到曼谷去做了“曼漂”。虽然进入法学
院读书,但不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端过盘子,发过广告,看过大门?????? 过了7年郁郁
寡欢的都市生活以后,他终于听从内心的召唤,决定逆流而动,回到故乡。在离清迈50
里的地方,他开荒、种菜、养鱼、造房、办农家乐,最后居然有了自己的农场,有了自
己的品牌,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前去学习和体验他的有机生活方式。Jon 的经历告诉我
们,追寻潮流和保持自我是可以和谐共存的,甚至保持自我也可以倡导新的潮流。
6. 概括材料式。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有人说不做落伍者,你就要立于
潮头。有人说,不顺从,你的生命就有力量。而我要说,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
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
7. 提出问题式。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不做落伍者,就一定要立于潮
头?不顺从,生命才有力量?世间万物的许多选择,恐怕不是非此即皮、黑白二元这样
简单。能否做到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呢?
8. 解释定义式。
俗话说,做人要“内方外圆”。“外圆”就是“追寻潮流”,就是适应变化,顺势而为;
“内方”就是“追寻自我”,就是保持自我,心有操守。很多时候,这两者是对立统一
的。
五、修改
以下四篇作文,是我市二模作文中的优秀卷。三篇来自效实中学,一篇来自镇海中学。
从近几年的考场作文来看,这是追求华丽语言、抒发小资情感的典型篇章,在前几年,
无疑是作为高分卷的。但今年,这样的文章在考场上的命运,很难判断。因为最近三年,
评卷组反复打压“套作”,强调“说人话”的论述文的回归。所以,这种风格的开头段,
还得改一改。
1. 《繁华境里,听轻曲一首》
克鲁德曾言:“我不愿预测,我只透过窗子,看着那已发生的未来。”窗子里,窗子外,
繁华境里,繁华境外,潮流涌动之下,筑窗一扇坚守初心的人又何其的少。
(克鲁德曾言:“我不愿预测,我只透过窗子,看着那已发生的未来。”在克鲁德看来,
无论窗子外的繁华境里,涌动着怎样的潮流,他自己要筑窗一扇,坚守初心。在天下攘
攘的今天,像克鲁德那样的人又何其的少,而正因为其少,故更显珍贵。)
2. 《顺风飞扬,逆风歌唱》
我在灯红酒绿、霓虹通明的都市街头感受生活的细心,我在小桥流水、花香四溢的感受
燥热的野心膨胀,我在欲望的潮流和内心的反思中踏歌而行。
(有多少人在车来人往、灯红酒绿的都市潮流里放纵欲望?有多少人在小桥流水、花香
四溢的精神后院里坚守本心?而我愿在时代的潮流里顺风飞扬,在内心的坚守中逆风歌
唱。)
3. 《行于时代大潮》
李谷一的《知音》——“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总能在心中激起千层
浪。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这是李谷一在《知音》里唱词,它总能在
我心中激起千层波浪:在时代大潮里,像蔡松坡那样勇立潮头,还是像袁世凯那样逆流
而动呢?答案显然是前者)
4. 《顺流而生,把我自我》
她征服了世界。这是人们对可可。香奈儿的评价。她以睿智的目光洞察潮流的走向,又
以高傲的姿态坚持黑白灰的美感,融入潮流与守住自我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统一,最后她
走向了世界。
无疑,顺应潮流是历史的真理。那百年历史,近代中国曾试图逆流,最终被历史遗弃。
在民主的历史潮流之下仍顽强地坚守专制,在一次次被打倒之后,这真理才终于为我们
所知。蒙受耻辱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我们终于迈步走向世界,在时代大潮之下,我
们脚步稳健。
但是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只能带来庸碌与失败。如何与潮流保持理性的距离,答案是保持对自我的追寻。
(可可. 香奈儿以睿智的目光洞察潮流的走向,又以高傲的姿态坚持黑白灰的美感,融入潮流与守住自我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统一。最后她走向了世界,进而征服了世界。可可. 香奈儿的成功,告诉我们一种人生的智慧:既要顺流而生,又要把握自我。)
六、实践
比较四个修改后的议论文的开头,大家应该知道考场议论文的开头段应该怎样鲜明集中地点题,怎样清楚明白地表达,怎样简洁明快地开篇了。下面提供今年浙江省五校第二次联考作文模拟题,请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写几个议论文的开头段。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操场上,有人正进行万米长跑,有人正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绕着跑道一圈圈慢慢散步。那跑1万米的看见百米冲刺的人满面通红,肌肉紧绷,心里会“颤抖”吗?不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考验在后面等着自己呢。那悠闲散步的,看见跑万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会内心紧张,担心被“追上”“淘汰”吗?也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来散步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