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先生原来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因为他在数年前发表的一些论文或文章对于理解城市垃圾问题,特别是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模式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启示意义的见解。可惜的是,在最近城市垃圾“危机”的大讨论中,感觉到徐先生阐述问题的重点变了:原来他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强调的是如何搞好分类,以减轻末端处理的压力;现在他虽然也说分类的问题,但很明显是想从各方论证作为末端处理方式的垃圾焚烧的必要性。许多话听上去都没错,只不过始终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而且,在他的言语中,更多地在强调公众和媒体的无知,因为他们错误地对待垃圾焚烧这种先进技术,“自私”地反对公益工程;但对于政府的垃圾管理长期不讲科学、盲目建设、弄虚作假、污染环境、失信于民的那一套东西或不怎么提或只当成和目前垃圾焚烧争论毫无瓜葛的“作风现象”批评一下,丝毫不影响他无条件支持推广垃圾焚烧技术的结论。这更让人感到缺乏学者应给人留下的平衡之感。
最近,徐先生接受了《中国环境报》的一个专访,总结了目前垃圾问题认识的“五大误区”。尽管城建研究院的东家建设部自己就是参与垃圾处理博弈的运动员,尽管城建研究院自身就涉入重大标的的垃圾焚烧项目建设,尽管在多种场合徐先生给政府不得民心的垃圾管理工作做了一些辩解,但除了读出专家对政府和个别产业意志的卖力背书外,这篇专访还是值得进行一些分析的,进而看到超越立场性的有价值的见解和意义。
徐先生一上来所指出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种流行观念。虽然他的最终落脚点很明显,是劝大家接受总要有东西焚烧这样的“大趋势”,但这种“颠覆”确实让人有机会反思一下我们一贯的简单思维。而且,在“颠覆”之中,我们会发现徐先生也不小心地把自己所宣扬的东西否定了。
徐先生用眼下垃圾问题对阵各方惯用的“发达国家例证法”向读者说明,这个社会永远会有“垃圾”,因为总有不能成为资源的东西存在。搞生态学的和研究循环经济的学者可能会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他用“实然”替代了“应然”。而“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本身应该是一个“应然”的表述,既因为现实如此,也因为还没有人去规定变废为宝的时间尺度应该是怎样的。填埋场本来被视作是对资源的浪费,但现在很多国家已经计划要在垃圾填埋场“采矿”了——是不是在时间尺度放长的情况下,这些垃圾会变成资源?虽然徐先生想证明的是一个狭隘的问题,即我们总要烧一些东西,但“实然”为何与“应然”之间有差距,如何弥补这个差距才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就拿发达国家的例证来说,去过日本的人肯定会质疑,他们烧的是徐先生所说的不能回收的“剩余垃圾”吗?一些明明在中国或发展中国家可
以得到回收的可燃垃圾为什么偏偏要烧呢,那不是资源浪费吗?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探讨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自私的、环境成本外部化的垃圾处理方式,多分析一下这种不合理模式背后的现实条件制约,包括资源使用的模式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然后将之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进行对比,既要看看在发达国家不能成为资源的垃圾在别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如此,又要看看现在所谓的主流垃圾处理方式是不是应该会成为改革的对象?
从徐先生这种通过发达国家数据支持焚烧的论证方式以及许多反对焚烧的类似论证方式中让我们看到了目前整个民族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的更深层次的误区:发达国家怎样,我们就怎样。如果争论的双方都要靠援引发达国家有多少个焚烧厂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话,干脆让外国的统计人员来做我们的垃圾管理者算了,让德国人的大脑和日本人的大脑代替我们的大脑算了。显而易见,这种论证方法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为历史上发达国家在环保的问题上犯过的错误太多。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地接受国外的所谓“经验”,难保将来不会重蹈覆辙,始终处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且,我们国内搞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者们总是从预定的立场出发只去挖掘焚烧的优秀技术面,而对于国际上大量反思性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却基本不予以关心,国外“经验”的引入于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现象本身就很不正常,长此以往,公众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争议问题对垒双方也各说各话,不能进行进行有效的交流,矛盾于是越来越尖锐。
徐先生本是想用“资源否定说”为焚烧正名,但恰恰这种逻辑和他自己推崇的东西也矛盾了起来。既然他认为焚烧垃圾获取能源是资源利用,这不就成了一种没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吗?看来有了焚烧炉,就没有放错的资源了!这点纰漏对于徐先生所支持的最终论点其实真是有益而无损,但他的确忘了说那些不可燃的剩余垃圾该怎么办。比如废荧光灯管,这正是徐先生强调的有害垃圾的一种,看上去不能被转化成能源,连收破烂的都不要,更会排放出汞这种具有生态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也许,面对这个情形,徐先生又会觉得自己的论断是精准的:总有不能烧的东西,所以不是所有的垃圾都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但是,当很多人在“应然”地呼唤这些东西可以得到回收却又叹息他们实际上不能时,有几个人知道北京郊区确有一台花重金从瑞典进口的,但闲置多年的废灯管资源回收设备呢?“应然”和“实然”的界限究竟在哪?好像不在于一些“专家”的个人宣判,而在于实际情况如何,政府部门是不是守法,公众知道多少真实信息并据此作出怎样的选择。
其实还有另一个学者明确地反思过“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说法,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博士。他的文章《我们的文明建立在垃圾之侧》表达了垃圾与文明如影随形的观点:正因为人类有了快速产生自然不能及时间消纳的废物的能力,文明才有可能达到今日之程度。显然,相比徐海云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论证,田松的思考要深邃得多。作为科学哲学的研究者,田松从熵论的角度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迷信“循环”的力量,因为要使高熵物质(垃圾)——能量蕴含低的、混杂无序的物质回复到低熵物质(资源)——能量蕴含高的、组织有序的物质需总要有新能量的投入或消耗一定的低熵物质,因此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虽然田
松并未论及焚烧的问题,但循着他的思路,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在种种对待垃圾的方式中,把废物马上烧掉(垃圾焚烧)显然要把废物留到以后开采(填埋)要加速熵化的过程;不让废物相互混合、相互污染(垃圾分类)却可以较前二者减缓熵化的过程;而少生产或少使用一些不必要的物质产品如塑料袋和过度包装则是最好的低熵发展战略,也是最好的垃圾管理策略。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安徒生曾经写过一则童话,故事讲的是:老头子牵着家里唯一的财产——一匹骏马,要去集市上换一年口粮,一路上善良老实的他不断地被“聪明人”利用:他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堆烂苹果。
即使是在童话里,人们也会把那个“以大换小”的老头称之为傻瓜,而在现代生活中,一位美国小伙子用一枚别针层层换物,最后换来一所大房子的一年居住权。而在换生活中,等不等值不是重点,关键它是一个优化配置、资源重组,充分发挥剩余价值和剩余使用价值的理财之道。在这里它不再遵循传统的价值观,而是遵循“需要决定价值”理论。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已经淘汰了的、自己不喜欢的、家里闲置不用的东西清理出来,去换回或部分折价换购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换生活的精妙之处。许多换生活的热衷者告诉记者,拿去交换的物品往往囤积已久,对自己来说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与其让它在家里积上一层厚厚的灰,还不如拿去和需要它的人交换,自己也能获得想要的物品,这是一种资源合理再分配。
“常常有人觉得我诸如用一条品牌牛仔裤去换一本考研资料这样的交换实在是划不来。但账并不是这样算的。尺码不合不能穿着的牛仔裤即使我购买时的价格是400元,现在只是鸡肋,放在家里不仅不值一钱,还占用了家庭存储空间;而考研资料是我正在寻找并且肯定需要的,如果花钱购买需要40元,我一旦交换成功,就是省下了40元的消费支出,而不是亏了360元。”“换生活”达人李妮向记者如是计算道。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2013年07月24日13:34 荆楚网 我有话说(44人参与)
21日上午,**一下飞机,就冒雨前往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他卷起裤腿,撑着雨伞,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楚天金报讯 7月21日-23日三天时间里,习**在荆楚大地朴实、亲民的言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并引起广泛赞誉。
21日上午,武汉新港阳逻港区
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1日早晨,一场大雨给江城带来久违的清凉,一架飞机悄然降落天河机场。
当天中午,不少人在网上看到微博,才知道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武汉。微博上习**卷起裤腿打着雨伞的照片,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话题。
当天一下飞机,**一行就直奔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先来到中控室,听取港区建设情况介绍,然后冒着大雨考察作业码头。雨越下越大,整个码头平台已经积了一层雨水。车停稳后,**挽起裤腿、撑着雨伞下了车,在省市领导李鸿忠、阮成发等陪同下,边走边谈,一同走向码头前沿。
得知港区机械设备全部是国产,且制造水平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时,**很高兴,连声称赞。港区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6月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近9%,**表示肯定,并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1日下午,光谷展示中心
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东湖开发区堪称是武汉的创新中心。21日下午,大雨稍歇,**一行又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示范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
在光谷展示中心,**详细观看了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创新成果展示。他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关键技术要靠自己。
21日下午,武重集团
工业是立国之本要有自己的品牌
武重的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在这里,**仔细考察生产环节和流程,同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谈,勉励企业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动情地说,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工人阶级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在每一台设备前,他都要停下来问,还问我工作几年了,什么学历,什么工种。”昨日,武重集团大件加工厂施工员李镇洋回忆起与习**的对话仍很激动,“习**很和蔼,他来视察武重集团的二级单位大件加工厂,说明他非常关心我们民族的大型工业装备制造业。”
22日上午,武汉市民之家
武汉的空气质量很好
当天,武汉市民之家人头攒动,一如往常。前来办事的市民,还有不少来参观玩耍的小朋友,谁也没有想到一位“贵客”的突然莅临。
没有警卫,没有鲜花和红地毯,**轻车简从,来到武汉市民之家。在观看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的展示后,**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40分钟的参观,**对每个部分都细细询问。看到展馆内净化PM2.5新技术成果时,他问:“这是采用了什么技术?”看到投影仪上显示的实时PM2.5数据,他忍不住亲自点击鼠标,把武汉中心城区每个监测点的数据都看了一遍,当看到实时数值都较低,他高兴地说:“武汉的空气质量很好!”
美女,你好!
离开两型社会展示馆,**来到了人流最多的市民之家审批大厅。看到**出现,人群一阵激动,大家举着相机、手机围上来,拍照,握手,还有人拼命鼓掌,高喊:“习**好!”“习爷爷好!”人群中,7岁的小女孩潘柯颖大声喊着。习**开心地转过身去,高兴地捧起小女孩的脸,慈祥地问:“你到这来干什么呀?”女孩的妈妈开心不已,连忙答道:“放暑假了,带她来参观体验一下。”
短短10分钟,让现场的市民们激动不已,纷纷在微博上讲述与**不期而遇的经历——“**和我握手了,还说‘美女,你好!’看以后谁敢说我不是美女……”、“**看我用手机拍照,跟我握手了。”微博上,一个亲民随和的领导人形象生动显现。
22日上午,武汉市农交所
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
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听取了农村产权交易探索情况汇报。在办事窗口,他询问窗口工作人员,每天有多少宗交易?流程是什么?看到正在办证的村民,他上前亲切地攀谈起来,询问土地多少钱一亩,租多少年。
**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2日上午,格林美武汉分公司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考察日程紧锣密鼓。这天上午,**还考察了从事电子废弃物绿色回收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格林美。
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回忆了**视察的细节:“习**一直待在车间里,他很关心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和市场情况,在车间临时设置的产品陈列区,他指着我们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出来的金砖,问我们的回收技术。我说,我们的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他听了很高兴,连连称赞,还勉励我们继续努力,做全球循环经济领域最好的企业。”
**高度评价绿色回收产业,他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22日下午,鄂州水稻育种基地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2日正是农历大暑,这天下午,**马不停蹄,冒着酷暑深入鄂州市水稻育种基地,查看水稻长势,向科技人员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
**一下车,就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教授朱英国和章志宏握手,并亲切地说:“教授,您好!”“**还和我们一起,在稻田中央,站在田埂上,询问水稻的生长情况。”让章志宏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田间,**并没有说太多话,在地里观察了许久,拔起一棵稻苗,细细地查看,然后对陪同人员说“水稻长得很壮实”。
听说朱英国院士负责培育的杂交稻良种累计推广亿亩以上,**由衷地说:“您辛苦了,感谢你们作的贡献,希望继续努力。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2日下午,鄂州长港镇峒山村
全面建成小康难点在农村
在鄂州长港镇峒山村,**一行走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秸秆气化示范基地等,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并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听完6位村民代表踊跃发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56岁的老农民程松林是参加座谈的村民代表之一。他自豪地回忆起和**交流的一个细节:“**听说我的两个女儿,一个是中科院研究生毕业、一个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称赞我培养了两个高科技人才。”
23日上午,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
什么是作秀,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
**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他说,这两天看了不少东西,接了地气,颇有收获。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如果是“官衙”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在谈到对这次考察点印象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武汉市民之家”很恢弘、很宽敞。为老百姓服务场所、便民利民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如果是“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习style”征服网友 各种细节令人回味
近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湖北多地进行考察。三天里,包括新华视点、本报官微在内的多家网络媒体,对**的行程进行了及时发布,引起网民一片赞誉。
卷起裤腿,打着雨伞,雨水打湿衬衫……“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美女你好”“是作秀还是真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看出”……三天时间里,**朴实、亲民的言行一经发布,便立刻成为网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网友“平安仙桃”看来,“那卷起的裤脚,并不比衣着光鲜者失气质”;网友“耀满九州”则心疼**淋雨,忍不住提醒:“**多注意休息,喝些姜汤。”
**视察武汉市民之家,与市民郭婷婷握手时,一句“美女,你好”的亲切问候,更是让网友赞叹这位领导人的“亲民范儿”——“**说话有自己的风格,不做作,好!”“没想到领导这么会聊天,好幽默。”
此次**考察武汉之行,一路上,道路畅通如常,现场没有任何欢迎横幅,也没有官员列队迎送。在网友看来,这种轻车简从的调研方式,堪称亲民表率。武汉网友“凭海临风”激动地说:“没有警车开路,也没有其他车辆上前提醒让开,同事事后才发现,在路上遇到了国家主席的车队。真是低调亲民的好主席!会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
“亲民风趣的智慧,令人钦叹!真正地密切联系群众,表现在接地气的行动中,体现在与百姓相同的话语中。我们基层的老人觉得习总实在亲切!”网友“茗士福人”动情地说。
(除新华社电外,本版稿件由记者张军、邬红波、刘晓杰、夏中华、赵贝、曾予星 特约记者王斌华 实习生荆笛、黄盼、孟娜、张皎洁 通讯员方萍、柴林恒、陈冲、普俊采写)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一枚硬币,两个面孔。
如果我们将垃圾污染比做硬币的反面,那么它的正面又是什么,~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你消耗多少资源,就产生多少垃圾。反过来,你有多少垃圾,就应该转化成多少资源。
垃圾除了只是一切废弃物的通俗说法以外,还有个学术名称,就是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废物、建筑废物、农业废物、生活垃圾、污泥、粪便、医疗废物等等。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固体废物总量达54亿吨。2005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达到每年1.56亿吨,我国城市粪便清运量处在3000万,4000万吨的水平,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89亿吨,禽畜粪便产生量约31.6亿吨,工业废物13.4亿吨,但实际处理的固体废物只占很少比例,数以亿吨计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置,而这些废物一旦进入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就会造成污染,并直接影响我国治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效果.
从巨大的垃圾数量中,可以看出转变成资源的巨大潜力。
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期,政府在经营性资产领域总体呈退出趋势。作为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国家对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开放,垃圾处理行业面向社会资本的开放得以快速推进。建设部发文允许向居民和企业征收一定数量的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费用,为垃圾处理的资金支持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建设部还规定:垃圾处理项目可以有25—30年的特许经营权,在此特许经营权期限内,企业可垄断经营;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项目用地;利用垃圾中可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如肥料和再生塑料的销售减免税收;垃圾处理企业的水、电消耗按成本价计算;在建设期政府提供国债资金和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银行资金参与支持。
同时,各地政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适宜人居城市的意识越来越强,愿意投入更多的政府财政补贴,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来解决垃圾问题。我国西部城市的垃圾处理补贴费用一般在每吨30—45元之间;中部城市在50—70元之间;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在60—85元之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超过100元以上;全国平均可到每吨50元。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垃圾成分也在迅速变化,可回收和可利用的资源所占比重已提高到6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向垃圾本身要效益就成为垃圾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实现良性循环的最重要因素。
1、提高认识 创新管理理念
首先应正确理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明确垃圾分类收集对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意义。二是转变各级政府的垃圾管理理念,特别在编制垃圾处置规划等工作中,要将以往的“以增加废物排放量为前提”的传统垃圾管理方式向“以削减废物最终处置量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三是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以垃圾分类收集来推动资源再利用工作;以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支持购买再生商品,来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生态意识和资源环境意识。
2、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来保障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顺利实施。应结合区域条件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可在借鉴试点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基本情行,制定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法规来明确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置的法律地位,并辅之以配套的政策,明确责任主,使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运输、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3、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收集标准
垃圾的分类收集方法是否合理,设施配置是否规范,也是影响分类收集及处置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生态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环保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管理,特别是垃圾分类工作已处于基本成熟阶段。在目前的情行下,应在各个城市安排试点,制定城
市居民易于采纳、简单易行的分类标准,以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持久开展。本着“粗类大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制定便于初级阶段居民的简便易行的分类排放标准,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排放的指导。将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不可燃的进行回收或填埋,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可以有针对性的分类处理各种垃圾,使各种垃圾处理设施能够得以发挥作用。
4、规范垃圾收集设施 加快资源处置设施建设
规范垃圾收集体系建设是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不仅包括回收站的垃圾收集桶,还包括运输车辆、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应逐步规范并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建设.同时还要加快垃圾最终处置设施的建设。合理调整堆肥、焚烧、填埋3种处理处置方式的应用比重,将热值含量高的垃圾进行焚烧处置,将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进行堆肥处置等生化处置,将不能资源再利用的无机物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逐步做到原生垃圾不填埋。同时要加快研究建设目前缺失的处置设施,不仅包括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特殊垃圾,也应包括对废电池(包括蓄电池)、废灯管等有毒有害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另外也应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发,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的支持;加大垃圾运输、再利用、处理处置设施的研发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和进步来提升垃圾的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和深度。
总而言之,拂去灰尘,垃圾是无穷的资源,是无尽的宝藏。我们应该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宝藏,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确保环境安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摘要: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许多垃圾里面含有许多有用的成分,而这个有用的成分是可以被再次利用的,再次投入到生产中去就可以创造出额外的价值。这个时候而言,垃圾就仅仅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位置恰当被回收利用了,垃圾就可以当做资源,垃圾就成为了节约成本的资源。对于人类而言,只要有人类一天存在那么就会给地球制造源源不断的垃圾。如果将其任意丢弃不管,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垃圾群里面。如果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则会用掉一部分新,那么这样进行势必节能的。如果将垃圾转化为资源,这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的资源来进行垃圾处理。
关键词:垃圾 资源化 减量化 无害化
一、我国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垃圾污染问题也是日渐严重,垃圾处理现状也是不容乐观。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已有400多座城市被垃圾包围,而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
中国目前的垃圾面临巨大困境。垃圾产生量大,处理水平低;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政府管理体制不畅;国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我国每年垃圾制造量巨大,600个城市共产生1.6亿吨,县城共产生生活垃圾8000万吨,农村生活垃圾1.5亿吨,建筑垃圾5亿吨,餐余垃圾1000万吨,每年共产生将近10亿吨的垃圾,大部分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全国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很多城市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走了弯路,当时只是简单堆放、填埋,给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巨型“炸弹”,潜伏在城市地下。因此,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大中小城市,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步履维艰。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管理制度也不畅。垃圾处理工作中存在着政企不分、垄断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等诸多弊端 。在垃圾处理中,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却不能产生经济上的增长。很多垃圾处理厂的资金投入都不能很快到位。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即使相关的垃圾处理法规制定出来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环保部门根本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政府各单位之间行动不协调,责任不明确。
二、垃圾的危害
1、占地过多。
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2、污染空气。
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3、污染水体。
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4、火灾隐患。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5、有害生物的巢穴。
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
1、填埋处理
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处理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而且方法简单,节省投资,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
采用填埋处理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
2、焚烧处理
垃圾焚烧处理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的过程。
垃圾焚烧后,释放出热能,同时产生烟气和固体残渣。采用焚烧法,必须注意不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焚烧产生的烟气热能要回收,烟气要净化,残渣要消化,但净化技术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3、堆肥处理
堆肥垃圾主要用于有机易腐垃圾的处理,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堆肥技术比较简单,关键在于提供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以加速分解的过程。堆肥主要受废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pH等因素的控制。堆肥处理的周期较长,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 ,因此比较适合农村地区。
四、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垃圾成分也在迅速变化,可回收和可利用的资源所占比重已提高到6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向垃圾本身要效益就成为垃圾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实现良性循环的最重要因素。
1、提高认识 创新管理理念
首先应正确理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明确垃圾分类收集对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意义。
二是转变各级政府的垃圾管理理念,特别在编制垃圾处置规划等工作中,要将以往的“以增加废物排放量为前提”的传统垃圾管理方式向“以削减废物最终处置量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三是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以垃圾分类收集来推动资源再利用工作;以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支持购买再生商品,来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生态意识和资源环境意识。
2、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来保障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顺利实施。应结合区域条件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可在借鉴试点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基本情行,制定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法规来明确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置的法律地位,并辅之以配套的政策,明确责任主,使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运输、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3、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收集标准
随着生态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环保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管理,特别是垃圾分类工作已处于基本成熟阶段。在目前的情行下,应在各个城市安排试点,制定城市居民易
于采纳、简单易行的分类标准,以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持久开展。将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不可燃的进行回收或填埋,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可以有针对性的分类处理各种垃圾,使各种垃圾处理设施能够得以发挥作用。
4、规范垃圾收集设施 加快资源处置设施建设
规范垃圾收集体系建设是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包括回收站的垃圾收集桶、运输车辆、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应逐步规范并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建设,同时还要加快垃圾最终处置设施的建设。
总而言之,拂去灰尘,垃圾是无穷的资源,是无尽的宝藏。我们应该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宝藏,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确保环境安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赵玉杰,王 伟.垃圾填埋场甲烷气的排放与减排措施.环境卫生工程,2004
[2]陶 华,张劲松.生物堆肥预处理对生活垃圾含水率和发热量的影响.环境卫生工程,2004
[3]张 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环境卫生工程,2004
[4]朱鲁生.《环境科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和实践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时期环卫能力建设要与时俱进,必须把循环经济思想贯彻到工作中去。
笔者近年在环卫战线工作,看到的一些现象令人深思。一方面商品过度包装、一次性塑料袋大量使用等等,使垃圾量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垃圾处理设施相对滞后,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对生活垃圾几乎全部作卫生填埋处理,一些还可利用的家具、服装、食品,以及一些还大有用途的建筑废料黄泥、石块等被统统当作垃圾扔掉、埋掉,令人惋惜。
要在环卫指导思想上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对照当前环卫工作,我们不能不看到,低利用,高排放,成为当前环卫行业处理垃圾的现实特点。目前一次性用品泛滥,其综合利用成为环卫部门应当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比如,垃圾中的可燃物没有用来发电,餐厨垃圾尚未进行发酵利用为饲料或肥料,玻璃制品也没有回收利用拉丝。许多“垃圾”没有进行任何再循环就被丢掉了。
“世界上没有垃圾,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资源链是环环相扣的。即便是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泥巴、石块,也可以用来制砖筑路。因此,垃圾绝不能一埋了之。这种循环经济理念不仅要在垃圾终处理上要体现,在垃圾排放、收运过程中也要体现。要真正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新时期环卫工作,这样诸如垃圾减量化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环卫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反之,仅仅从保洁这个角度来开展工作,往往就会出现垃圾越扫越多,致使一线环卫工人不堪重负,环卫行业的发展也会越走越窄。
发展循环经济,垃圾分类很重要,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再利用。垃圾来源广泛,如不进行正确的分类,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利用。目前,国内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分类方式千差万别,有的甚至是徒有虚名。日本福冈市的经验是将垃圾分成四类:可燃、不可燃、玻璃瓶及大件垃圾,基本上垃圾以焚烧发电和旧物利用为主对接。他们的垃圾分类很实用,并不复杂,而且市民也容易掌握。最后是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问题,现在我国许多城市日产生活垃圾几千吨甚至上万吨,但
由于没有终处理工厂,最终只能一埋了之。
垃圾再利用是一项产业,这就是环卫产业。这项产业能否有效发展起来,关键是看终处理设施的发展,如果这些设施建立不起来,谈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会大打折扣。例如:建筑垃圾,大部分是泥、砖头、石块,如果建立一座大型建材厂,不就给它们找到了出路吗?广州2002~2004年排放建筑垃圾3513万立方米,如果能集中利用将为城市建设做多大的贡献,同时也减少了多少农田、山地被毁。相反,由于没有综合利用,部分建筑垃圾被倒进池塘、河流,造成危害。再如粪便处理,现在许多城市对粪便没有进行很好的利用,只是进行简单隔渣后排放到污水处理管网处理。粪便,是促进农作物生长很好的有机肥,为什么不在粪便处理厂旁建一个有机肥生产厂呢?我们想以无害化处理粪便,为什么没想到资源化利用呢?广州日产粪便800多吨,如果能制成有机肥,对发展农业和改良土壤将会产生多大的帮助。全国几千座城市仅此一项支农就是很大的贡献。又如生活垃圾,广州日产生活垃圾7800多吨,如果我们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加以利用,收益极其可观。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用来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制成饲料或肥料,木制家具可用来造纸等等,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如果政府财力不足,在市场化的今天,还可以引进民间投资来加快这项产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不研究飞机,但不能回避垃圾。”垃圾的重要性可以上升到国策的高度上来谈论,因为它关系民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根据多年研究,提出的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对策,对今天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上策:减量化——不产生垃圾或者少产生垃圾
“与其巨额投资,长期背负沉重的运营负担,不如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产生垃圾之后能转化为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王维平说,“用通俗的话说,与其大规模建设垃圾处理厂,长期背负着沉重的运营负担,就不如少产生垃圾。”
王维平说,垃圾减量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是管理上的问题。“垃圾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管的,涉及到好几个部委,建设部作为执行固废法的一个部门,权力有限,比如净菜进城由农业部管,限制包装由商务部管,旧货交易归发改委管。”他说,要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政府的综合协调能力,所有涉及的部委都要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要建立一个常态化协调机制,全面依法行政。
生活垃圾中,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多数居民住上了双气(煤气、暖气)住宅,城市居民的日常食品改为冰冻、干缩、预制的成品和半成
品,家庭垃圾中的煤灰以及瓜皮、果核等食品废弃物大为减少,而各类纸张或塑料包装物、金属、塑料、玻璃器皿等大大增加。根据抽样调查显示,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厨余、果皮)占44%,废纸张、废塑料和废金属约占37%。特别要指出是,在生活垃圾中,体积的80%、重量的27%是包装物。这些是提出新策略的重要依据。
减量化、资源化该如何做?针对中国的城市垃圾现状,王维平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具体应对策略:净菜进城,限制过度包装,发展废品回收产业,鼓励旧货交易,实行垃圾分类。
中策:资源化——把垃圾转化为资源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王维平15年前就断言。
产生垃圾以后,要尽可能把垃圾转化为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王维平说,垃圾资源化有五大环节,缺一不可。一是废旧物资的有效回收系统,将废旧物资包括废纸、塑料、金属、废汽车、轮胎等都回收集中以便加工。二是规范的再制造业。废旧物资在再制造过程中不能影响环境,要执行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也包括高效利用和低排放等要求。三是再生产品的市场培育。如果再生产品的市场培育不好,再制造业就不景气,这样回收体系就会萎缩。因此,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加以提倡和引导,并带头使用再生产品。四是所有再生产品都需要有全面的质量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利益。五是要有逐步健全的法律法规及各类标准体系。
在王维平看来,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之后,还应发展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循环经济模式,抑制传统产业结构下资源—产品—污染排放,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恶性发展模式。或者说,要从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化为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模式,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他清楚地记得,在日本东京,有5000名左右废报纸回收者。他们串街走巷,上门服务。公民把废报纸搁置门口,回收者根据纸量多少回赠礼品——手纸或胶卷。此举使东京废纸回收率高达75%,每年可减少进口木材300万立方米。王维平还了解到,东京垃圾分类收集再生利用后,18年间少产垃圾2000万吨。节省收集、运输、转运和处理费用约100亿美元。在日本,王维平从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循环经济中看到岛国希望。比照中国,传统产业结构注定走向以高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而谋求经济发展的道路。王维平认为,纠偏的惟一路径是循环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
早在1999年,王维平利用自己9个月的双休日,跟随拾荒者捡垃圾、运垃圾、卖垃圾、加工垃圾,同时琢磨垃圾对策。9个月后,王维平以严谨的分析论证,证明拾荒大军是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实践者,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的推动者。“其实,综合国内外信息,提出正确的思
路不难。难的是让它成为国家意志写入法律,并让各级政府、官员理解好、操作好,为此,我努力了二十多个春秋。我不是理论家,只是更喜爱实证研究和可操作性研究。”他说。
下策:无害化——争取100%的无害化处理率
末端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很多,其中主流方式有三种:垃圾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综合处理。王维平说,我们提出争取100%的无害化处理率,但是做起来很难,这只是生活垃圾处理的下下策。
我国一开始就是基于无害化处理垃圾的,90%以上的垃圾都是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解决,大量投资,大量占地。王维平介绍说,垃圾填埋场的无害化有详细的国家选址、建设标准,运行管理、工艺技术和污染防治标准。他说:“这种方法处理量大、工艺简单、投资省;但是它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太大,对于土地资源的侵占和破坏相当严重。一个填埋厂通常10年,甚至7年就填满了,还要寻找新的填址,比较困难。为此,后来发展为焚烧制能。”
填埋,是当前许多地方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它包括坑底的六层防渗处理,防止渗沥液污染地下水;及横向导排垃圾堆体中的污水,进行处理;竖向导排堆体中的气体,集中发电。但仍难控制臭气等局地污染问题。当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不断向外扩张时,垃圾填埋就成了城市管理者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上海、南京、广州、成都,垃圾填埋导致的污染问题频繁出现。有报道说,北京市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672万吨。如果这些垃圾按照5米高×1米宽的规格沿北京三环路堆放,全长48公里的三环路将被这些垃圾整整围绕20多圈。阿苏卫、六里屯、高安屯、南宫、安定等填埋场,与周边居民的关系都曾处于紧张之中,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2005年《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显示,当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51.7%。建设部2006年调查表明,全国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75万亩,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的80%、香港地区总面积的50%。这对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是多大的浪费啊!
焚烧也是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一条措施,放眼全国,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建设高潮已经掀起:哈尔滨、大连、天津、上海、深圳、宁波、温州、武汉、重庆、广州、太原,这个名单中的城市还在不断增加中。这方面,北京已经远远走在深圳之后:深圳已建垃圾焚烧发电厂7座,日处理垃圾11370吨,焚烧发电处理量已占总处理量的40%以上。北京市市政管委会的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市处理的生活垃圾中,94.1%采用卫生填埋方式,3.9%采用堆肥方式,仅有2%采用焚烧方式。
王维平说,相对填埋处理方式而言,垃圾焚烧发电可节省70%的土
地,同时能够产生新的能源。不过,焚烧发电是有条件的。王维平阐述了三个条件:第一,垃圾热值要达到每公斤4200千焦耳以上,这样垃圾烧得着,不用助燃。第二,垃圾产生量要求每天600吨以上,因为低于600吨产生量,垃圾焚烧不能稳定产电,其热利用就差了。第三,垃圾焚烧发电一次性投资比较大,需要有资金保障。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焚化带来的其他问题。王维平说,从化学的角度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间的中低温燃烧情况下,会释放出十几种呋喃类物质,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二恶英”。通过实验发现,焚烧的温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会产生二恶英。这就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次启用,持续稳定运行,不能频繁停炉。如果停炉,在降温过程中,温度从820度到320度之间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防止二次合成二恶英。所以,如果控制得好,垃圾焚烧发电时的“二恶英”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早已相继颁布了“焚化炉禁建令”,日本已有4600座停建,美国也有超过137座停用。我国的50多座焚烧炉,有不少也一直未能满额度正常运转。
针对人们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误解,王维平说:“实际上并不能做到绝对无害化,花粉过敏都能致人死亡,国际上通常用污染控制标准来表示,是指人为控制到基本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的程度。”所以,这也只能是下下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