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设计评审:评价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 设计验证:证实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设计确认:证实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 2、对象
设计评审:阶段的设计结果
设计验证:设计输出文件、图纸、样本等
设计确认:通常是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有时也可以是样品) 3、时机
设计评审:在设计适当阶段
设计验证:当形成设计输出时
设计确认:只要可行,应在产品交付或生产和服务实施之前。 4、方式
设计评审:会议/传阅方式
设计验证:试验、计算、对比、文件发布前的评审。 设计确认:试用、模拟
一、目的的区别
设计评审:评价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识别问题是主要目的~还
要提出解决措施。,;
设计验证:证实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设计确认:证实产品满足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
二、对象的区别
设计评审:阶段的设计结果,通过评审可以转入下阶段。, 设计验证:设计输出文件、图纸、样本等;
设计确认:通常是向顾客提供的产品(但有时也可以是样品);
三、时机的区别
设计评审:在设计适当阶段
设计验证:当形成设计输出时,包括阶段性设计输出的验证。, 设计确认:只要可行,应在产品交付或生产和服务实施之前,必要时~应当提前确
认~以免确认发现问题后来不及修改了。,
四、方式的区别
设计评审:会议/传阅方式,还有文件会签。,
设计验证:试验、计算、对比、文件发布前的评审
设计确认:试用、模拟
五、结果的区别
设计评审: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设计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设计确认:确认结果以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六、 参与者的区别
设计评审:各个有关人员代表~其中与评审对象接受者的职能代表一定要参加。
设计验证:通常是本行当、专业有关人员
设计确认:通常是本行当、专业有关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其中必须要有顾客或者顾客代表参加。
七、在按照标准7.3.1条做设计策划的时候~要注意相互联系:
a,各个设计阶段的转移前必须进行设计评审~通过后转移。
b,设计阶段中有的重点设计内容应当安排设计评审~通过后进行下工序。
c,通常对关键的设计验证试验和设计确认试验的方案、结果需要加以评审,确认试验不会发生什么大问题~结果能满足要求。
d,设计确认之前必须先通过设计验证。有的时候~可以把验证试验和确认试验结合同时进行。
实践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旬阳县神河中学:熊登举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三、 教学难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五、实验准备
(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及酒精灯、双孔塞和分液
漏斗、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坩埚钳、棉花、火柴。 (2)高锰酸钾、双氧水、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问]哪一瓶是氧气 [复习提问]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 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
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 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
汞有毒 、空气或者水 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回答] 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 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 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教师] 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 下面请同学们做好自学指导和
活动准备] 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 看那组设计[
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
? 板书反应原理;
? 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
? 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愿意。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 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 用一种方法收集三[
瓶氧气 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铺层细砂 并验证它的性质并思考
[问题与交流]。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深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6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问题与交流]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如果某同学制得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实验记录 (组长分好工,各尽其职,注意合作)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如 说明____应重新塞紧或
果_________________; 更换。说明装置不漏气 2
可以使用。 3 固定试管时应注意
?
4
?
5 因为________________
所以要把集气瓶正放在6
实验台上。 7 文字表达式: 8
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光。
注意:小木条应该慢慢放进集气瓶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取一根细铁丝,用砂纸擦去表面铁锈或油漆,拧成一束呈螺旋形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的小颗粒;铁丝燃烧的那头熔成一个小球。
注意:要在火柴就要燃烧完的时候伸入集气瓶;铁丝不要碰壁。
(3)硫在氧气中燃烧
?用玻璃棒蘸取一些硫粉(可先将玻璃棒加热稍许时间,再蘸取,这样蘸的硫
,
粉比较多,火焰也比较明显)将硫粉伸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加热几秒,取出,观察现象。再迅速将其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硫燃烧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呈蓝紫色火焰;都有刺鼻的气味。
注意:玻璃棒不可太热;尾气要处理。
实验记录
实验项目 现 象 结 论 木炭在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光 氧气有助燃作用,气中的烧 而且是一种氧化剂 铁丝在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氧气有助燃作用,气中的燃眼的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的小颗粒;铁丝燃而且是一种氧化剂 烧 烧的那头熔成一个小球。
硫在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发出淡蓝氧气有助燃作用,中燃烧 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而且是一种氧化剂
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
,
工会的性质和活动准则
工会的性质和活动准则
?工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
工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即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它主要是通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来的。我国工会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通过工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工人群众中去。同时~工人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工会反馈上来~作为党的决策依据。工会的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和团体不可代替的。第二~工会是政府的亲密合作者~是人民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享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的权利。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以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第三~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是协调劳动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它通过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达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民主权利的目的。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地位也会越来越突出~成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工会组织的性质
《工会法》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一规定从两个方面明确了工会组织的性质~一是阶级性。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二是群众性~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而不是政党或其它组织~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此外~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职工参加
1
工会和退出工会都是自愿的。
?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工会法》第四条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工会会员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一规定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工会活动的根本准则。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了我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作为执政党和国家政权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也必须以宪法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来指导和规范工会的一切活动。
工会遵守和维护宪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工会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同时~宪法体现了广大人民意志和对人民利益的保障~工会只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尊严~才能真正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由工人阶级队伍中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和工人运动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工会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又应该按照自身的性质、基本职责和特点~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接受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辩证地统一在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
2
工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工会与人民政府的关系
在我国~工会与人民政府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关系。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职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应当支持自己的政府~协助政府开展工作。政府应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对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应当认真听取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意见。《工会法》第五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工会行使国家赋予的参与权利~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职工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参政议政等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民政府不可离开的重要支持者与合作者。
3
新闻采访活动的性质和流程
新闻采访组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闻采访工作内容和开展新闻采访组的工作, 规范好新闻采访活动,
并更高效的完成我们的工作, 特针对我们湖铁院报做出相关工作规划.
一、工作职责
(一)、部长职责:
1、负责安排本部各项工作,领导本部各成员完成职权.
2、组织召开本部例会。
3、负责汇总各成员当月的工作总结,作当月、当学期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二)副部长职责:
1、负责新闻及评论内容的策划和更新,注意突出校园特色,确保内容的丰富 性和效用性。
2、按时、按质完成当天新闻的审核工作。
3、负责调配、督促部员的工作。
4、负责策划普通新闻小组的工作
二、性质和流程
新采访活动的性质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从认识角度讲,它是记者认识和反映客观
事件的一种活动。从具体的工作业务角度讲,它是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完成了从实际中来,并为到实际中去作好准备的工作过程。从新闻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适应新闻工作要求的特殊的调查研究。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去认识和采集重要的新闻材料。采访活动的这种性质,对采访活动起着支配的作用,并使采访活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实践看,新闻采访活动的一般过程是:记者依据一定的新闻线索,有所准备地深入实际和群众,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和使用某种手段,从现实中发现新闻材料、挖掘新闻的意义,并迅速、及时地加以搜集和核实,从材料、观点、角度几方面,为从事某种新闻体裁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般的过程。由于采访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宣传报道的任务和写作体裁要求不同,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会相应地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和表现。
三、新闻采访记者应具备的能力
1新闻线索的发现能力
一名记者要想自己的线索不枯竭,需要养成三个好习惯:一是要养成积极观察力和
洞察力。学院内大小活动要及时的发现并采取一定的采访行动。第二是要养成交友的习惯。学院内的朋友就是记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真诚对待给自己提供新闻线索的报料人,建立自己的人脉信息群。第三是要养成向同行学习的习惯, 和校园广播台的记者多互相的学习, 能得到许多启发、线索和新闻灵感。一个优秀的记者就该作到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2新闻价值的发现能力
新闻理论普遍认为,一条线索是否有新闻价值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判断:时效性、
重要性、接近性、显着性、时宜性、趣味性等。一条线索具备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就可以认为该线索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值得进一步采访和深入挖掘。记者除了具有对线索的价值进行判断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外,还需具有新闻敏感性,否则再好的新闻也可能与记者擦肩而过。
四、新闻采访部临时采访组
一组: 赵倩 裴俊宇 张钰 喻浩明 汪建雄 朱永 钟强
二组: 易炜 谷连强 黄远峰 李志强 夏超 夏满 彭香田
三组: 肖爱平 唐平安 肖佩 袁晶 黎美艳 郭镓维 易品
四组: 陈美英 郭玉洁 李毅帆 周玲娜 李竹芬 谭亚玲 甘凤
五组: 王崎晗 谢丽艳 刘晨风 徐凤 邓丽群 胡维芳 罗林
要求:
1、每组第一个是小组组长, 负责每次任务的通知及指导完成任务..
2、每次采访必须佩带好各自的记者证, 并以礼貌的行动进行采访.
3、每次采访完务必及时撰写好新闻稿, 并及时的交给相关负责人. 月度总结会议上将对新闻撰写优异的部员进行表彰及奖励.
4、任务安排必须要严格执行, 如果有事要请假等将交由秘书处进行严格的考核.
《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三 教材:
学校: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作者:倪林峰
《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1体系构建
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构建本节内容的体系:
(1)生活——化学——生活,构建化学学习的价值体系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节教材在体系构建过程中从食物中常见的有机酸入手,引出与之相关的羧酸性质探究,最后又通过羧酸的酯化反应制取PET,为现实生活创造一类不可或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从而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对人类生活的贡献,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价值认识。
(2)结构——性质——用途,构建化学学习的思维体系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学习 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体系。尽管乙酸的结构在必修2教材中已经出现,而且学生在必修2的学习过程已经完全掌握了乙酸的相关结构,但是在本节内容中,编者还是不厌其烦的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其用意就是希望能构建性质与结构之间的思维体系,并且关于甲酸性质的预测就是这一思维的实际应用。
(3)典型——普遍——特殊,构建化学学习的研究体系
分类是化学研究过程中重要的方法。羧酸本身就是研究过程中按照官能团分成的一类物质,但是如何研究羧酸的性质,是每种羧酸都加以研究还是紧扣某一典型从而推出共性,教材尽管没有明确指明,但却从其内容呈现上给出了答案——从典型推知共性,把握共性关注特性这一体系。如,教材一开始就把乙酸呈现出来就是由于其典
型、常见,而且能体现一般羧酸具有的性质,接着呈现甲酸,是由于甲酸除了有一般羧酸的性质外,还有其自己独有的醛的特性。 1.2内容选择与呈现形式
(1)体现选择性和拓展性
选择性是本节教材的亮点之一,主要体现在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的呈现处理上。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在必修2教材中都有系统的介绍,但是结构却在本教材做了完整的重复,旨在强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关系,利于引导学生后续对甲酸性质的预测。而乙酸的性质教材则只呈现了乙酸的酯化反应,原因在于羧酸的酯化反应是羧酸最主要的用途,这样选择既能精简教学时间又能更大化的体现羧酸的性质和用途这一主题。
拓展性则主要体现在对酯化反应产率提高和酯化反应的机理的探讨,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酯化反应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2)主题明确,突出性质、诠释应用 性质和应用是本节内容的两大主题,教材也不遗余力的通过大量的篇幅来体现,从乙酸性质的回顾、乙酸酯化反应的重点探究、再到甲酸性质的预测都在传递着性质的研究是本节内容的主题,而最后一个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酯化反应则充分体现了,性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是合成人类所需的化学物质。
(3)更新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与必修2涉及到的乙酸内容相比,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了有很大的改变。在必修2乙酸的新授课内容中,教材对乙酸的性质是直接通过几个已有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其性质,是一种验证式的呈现方式。而甲酸,在本节教材中同样是新授知识,教材却是只给出结构,让学生去预测、并用设计实验加以探究。这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教与学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习形成的接受式的单一的学习方式。 1.3本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学科知识方面——在卤代烃、醇、酚、醛之后,进一步强化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完善烃的衍生物的分类,为后续重要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必修2酸性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加深对羧酸酯化反应的理解,体现新课程化学选修内容的延伸性、必修教材的基础性
STS方面——有利于加深体会化学在合成材料方面的作用,了解化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2学习了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知识,对乙酸的性质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在本教材中又学习了前三个专题
和本专题前2个单元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研究方法之后,对学习《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有思维和方法上的导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看,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困难应在于酯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和酯化反应原理的应用,学生可能的学习策略是以预测、讨论和实验探索方式为主。因此,在进行本课学习时,可以借鉴以前的方法,进一步运用学习醇、醛等烃的衍生物的方法,指导本课时知识的学习。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羧酸的概念和分类,认识羧酸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⑵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活动,了解羧酸具有酸性的原因,认识酯化反应的特点。
⑶通过对甲酸化学性质探究活动的设计,认识甲酸的化学性质。 3.2过程与方法
通过羧酸中羧基的结构特点,结合其酸性和酯化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预测甲酸化学性质和证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羧酸的化学性质和羧酸性质的应用
难点:酯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和酯化反应原理的应用 5.课前准备
5.1学生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PET和PLA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2教师准备
⑴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⑵制作教案和课件 ⑶上课所需的展示物品 ⑷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 6.教学设计思路:
从食品常见的有机酸(利用食物中常见的有机酸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感知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羧酸的概述 (羧酸定义、羧酸的分类、一元羧酸的通式) → 羧酸的性质(重点是羧酸的化学性质,从典型推知共性,强调结构决定性质)→ 探究甲酸的性质(把握共性、关注特性,再次强调结构决定性质)→ 羧酸性质的应用(性质决定用途)→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酯化反应(重点突出酯化反应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练习巩固 → 小结
7.教学方法: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练习法。
羧酸的性质和应用
一、羧酸的概述 R-COOH CnH2nO2(n≧1) 二、羧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以乙酸为例)⑴酸性 ⑵酯化反应
三、羧酸性质的应用 缩聚反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确认三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