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 随着党中央对发展改革的不断重视, 农村改革的不断 深入, 农村三资管理 已成为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农村, 三资管理 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团结、 农村和谐发展、 干部和农 村百姓关系及社会稳定。 对于如何更好地加强三资管理这一问题, 不 断加强三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使三资管理工作逐渐 走向网络信息化、规范化、民主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加 强农村三资管理。
⑴对全区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对资产、资源进行 全面摸底 , 全面澄清乡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在清理过程中,该 区集中力量、时间,规范方法、步骤,对清理的内容进行造册登记, 梳理分类,做到账实相符。同时,按照先清理后核实的程序,对不规 范的情况进行逐项落实,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重点核查。 并将清理结果 在世纪之村 -村务公开 栏中分类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⑵启动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 在农村集体 “三资” 所有权、 使用权、 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 各行政村与乡镇三资委托代 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 全区成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 中心, 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 各行政村三资账簿按照程序统一移交三 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 各行政村取消会计和出纳, 只设一名 报账员, 由 大学生村官 或村级信息员或乡镇代理会计担任, 负责报账 和村三资日常管理工作。
⑶在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中, 对行政村大额资金、 集 体资产、 资源的使用, 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委的组织领导
下, 按照相应的流程来实施并及时公布使用结果, 让广大村民可以看 到每一笔支出的明细。
(一)坚持党领导的原则。在县委和乡镇(工业区)党委(工委) 的统一领导下,由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确保整体工作有 组织、按步骤、扎实稳妥地推进 三资管理 。
(二)坚持农村村集体“三资” (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 使用权和受益权不变的原则。
(三)坚持 农村三资 规范登记,不处置资产的原则。行政村级资 产、资源按全县统一的格式进行登记,不进行资产资源处置。
(四)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三资管理的原则。农村集体“ 三 资 ”普查登记要根据各村实际,既解决突出问题、突出矛盾,又要让 农村干部群众满意。
(五)坚持客观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各村“三资”普查必须 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充分发扬民主,把“三资”普查的全过程置于群 众的监督之中,严禁让个别人员的意见来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三措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2011-04-02 七台河市农委
本网讯 (王明磊 ) 茄子河镇把加强农村集体资金、 资产、 资源 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有力措 施,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逐 步建立起民主、公开、透明、科学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新机制,
有力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茄子河镇把推进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与加强村务政务公开、 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对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办公场所统筹安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 给予大力支持。 镇政府和行政村都成立“三资”清查小组, 同时还成 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配备相应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有条不 紊推进“三资”管理工作。
突出重点,搞好清查。深入村屯,对各村资产、资源情况进行 盘点、核实、登记、审核、造册,并经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后,向群众 张榜公布,在全村进行公开。对没有异议的认真核实查清后,移交到 乡“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建立台账。 实行“三资”管理后, 集体资产 一目了然,从资产规模、运作模式到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村级 财务更为规范, 防止了新的不良债务产生, 杜绝了因财务问题引发的 上访事件,促进了一方的稳定和生产发展。
建立制度,完善机制。为了规范“三资”运行,围绕“三资”管 理“产权界定、台账登记、使用管理、评估报告、处置审计、公开公 示、民主监督、 保值增值和责任追究”的要求,建立健全“三资”监 管工作配套制度,通过制度管好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同时强化内 部监督机制,促使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富锦市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工作 全面告捷
2010-12-15 富锦市农委
富锦市有 11个镇区, 266个行政村, 401个村级核算单位,此次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录入量达 700多万个, 在这 种录入量相当大的情况下,该市根据省纪委、省农委《关于做好农村 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数据录入工作的紧急通知》(黑纪廉函 [2010]14号)文件精神和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数据录入工作的目标要 求,精心组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截止到 12日,数据录入工作全 面告捷。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该市在数据录入工作中,强化领导,做到三个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 市领导特别是市委副书记、 市纪委书记三次带领 相关人员深入乡镇, 就“三资”数据录入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并召开 “三资”数据录入工作座谈会,研究制定数据录入等相关工作方案, 确定了由市农经局局长负总责, 业务副局长具体承办, 农经局各相关 科室组成数据录入、原始数据审核、工作协调和后勤保障等 4个组。 市农经局将参加过省里培训的 16名镇区农经中心业务人员,组成 4个辅导队,分片包干 4个集中录入点,并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做到任 务导入,责任到人。
二是经费保障。 由市纪委协调, 财政拨付了包括培训人员培训费、 网吧租用费、 录入人员的食宿费和设备购置费等专项工作经费, 确保 了录入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是录入环境保障。 该市纪检委和经管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采
取了多种措施, 租用了该市一中和双语学校等 4个集中录入场地, 使 数据录入的组织实施和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四是技术后勤保障。 该市纪检委和经管局邀请市科技信息局领导 和技术人员全程负责网络技术和附件扫描技术以及设备维护; 市农经 局业务人员和镇区农经中心负责人员组织和食宿安排, 全面做好后勤 保障。
二、从创新工作方式上挖效能
该市采取由市农经局统一组织、 各镇区农经中心为骨干、 各村位 助理会计全面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即以乡镇为单位, 采取全 市集中统一录入的工作方式进行, 并多方面挖掘和提高工作效能。 主 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准备工作上挖效能。 在数据录入前, 由各镇组成工作队入 村进行核查。即对农户承包地按土地管理台账,逐户核实确认;对村 级机动地按面积确认承包者及承包合同; 对村级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 明细账逐一核对,账实不符的,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处理,做 到账实相符; 对于村级其它资源按资源台账核查清楚, 为数据录入做 好准备工作,减少差错率。
二是在工作场所上挖效能。该市通过全面考察,选择了设备新、 网速快的第一中学两个信息教室、双语学校一个信息教室及一个网 吧, 作为全市数据录入的 4个集中录入点。 选择的三个信息教室和一 个网吧环境设备都比较好,除了有先进的电脑和高速的网络接入外, 还配备了投影仪和音响等教学设备。 按照市农经局的要求, 两所学校
的信息室专职教师不分昼夜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确保录入工作顺利进 行。
三是在人员组织上挖效能。 该市采取了由市农经局负责组织, 镇 区由农经中心负责培训辅导, 村屯的助理会计负责数据录入的办法进 行集中录入。市农经局利用经过省经管处培训的 16名辅导员,对镇 村录入人员进行现场辅导。 在录入阶段, 基层的村助理会计是数据录 入的主力军,对个别年龄大、不会电脑操作的助理会计,自己带懂电 脑的亲戚或朋友帮助录入。 由于镇区和村助理会计对“三资”业务熟 悉, 且工作态度认真细致, 使录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四是在录入方式上挖效能。 采取辅导老师大屏幕讲解与村助理会 计录入同时进行。 在实际录入中, 由辅导教师在讲台上用投影仪按步 骤讲解,村助理会计在电脑前按步骤录入数据,遇到问题,由现场的 流动辅导员帮助解决,每录入完一个项目,由辅导员进行检查核对, 没有问题再进行下一步。
五是在时间安排上挖效能。 针对个别时间遇到数据上传不上去或 上传速度慢的时候,数据录入人员因时制宜,及时调整工作内容,改 数据录入为数据核查, 或进行附件扫描等工作, 等到夜间服务器空闲 时再进行数据录入上传, 集中录入期间, 数据录入人员经常工作到后 半夜。
三、严把数据质量关
该市采取多项有效措施, 严格把住数据录入审核关, 确保了数据 录入质量,对每阶段的每项工作都提出明确要求,做到责任到人。
一是清产核资数据进行审核。为了确保数据录入工作的高质量, 由市农经局拿出需要录入的数据明细清单, 具体包括惠农政策各项补 贴、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种植业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等明细, 由各村根据数据清查结果按清单逐一比对, 确保数据 原始资料没有遗漏。基本上做到了实物、原始资料、录入数据“三相 符”,形成了一个有效防止数据重录、漏登现象,为确保全市数据录 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是建立数据录入审核制度。为了尽量减少数据处理的工作量, 提高数据质量,市农经局严格执行了先审后录的数据录入审核制度。 所有原始数据资料必须经过农经中心人员审核通过并签字后才能录 入微机, 各级农经人员严格执行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把关制度。 在数据 审核和汇总阶段, 市农经局抽调的辅导员分别承担差错修改和数据把 关工作, 确认无误后再进机修改, 避免了重复劳动和派生性错误的发 生。
近年来, 农村集体资金、 资产、 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焦点, 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 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拥有 的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的管理,是认真贯彻《××省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 和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 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 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 **年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成立了镇集 体资产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由纪委书记任副 组长,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 **年初,我镇成立了以纪 委为主体的镇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 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 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各项制度上 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 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 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 我镇多次在村干部 会议、 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广泛宣传集体资 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进行业务培 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我镇用两年(**至 **年)的时间,按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 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 26种,总结材料 8份, 典型材料 5份, 整编资料 5册 4卷。 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 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 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监管办组织人员 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 对资产、 资源进行全面摸底、 计量、 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 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 记。规范账务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
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 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 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 盘点后,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惠农资金清查登记表》、 《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 , 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 价值。对资源性资产特别是林业资源,按林改面积为基数,按照当前 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登记, 并备份合同向监管中心备案, 对一些面 积,数量有疑义的资源、产权,进行实地丈量、核实、界定。
(三)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摸清家底后, 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 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由“中心”指导村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两年 共盘点处置 195万元的不实资产。对实际价值 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 产,由村两委提出处理意见,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 对实际价值 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代 表会议审议后予以公示,无异议之后,填写集体资产处置审批表,经 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 只有经过这些程序, 才能进行资 产处置,处置结果张榜公布,并将处置结果报镇监管办备案,会计服 务中心调帐、销帐。
(四)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 合理处置, 各类经济合同的清 查、补签后,镇集体资产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 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 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 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 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 经济合同台帐,
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 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监管办存档一份,切 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 了清理和规范, 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 并建立经济 合同管理台帐。通过清理, 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合同 350份,标的额 50多万元,真正做到村级资金来源
清楚,依据清晰。
(五)精心组织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2008年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经济 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抽调财经所骨干组成审计小组,对各行政村 的“三资”管理状况进行了审计,清理审计资产总额达到 1000多万 元,锁定村级债务 193万元,审计中查出违规违纪资金 550笔, 25万元。 根据审计结果, 对个别村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 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审计, 农民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 的上访问题比审计前下降了 55%。
二是规范运作
1. 精心布置,成立机构,取消帐户,统一报帐
成立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 其人员从财经所抽调责任心强、 具有 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 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 集中开户统管二 十六个帐户。 经镇村两级研究, 中心与各村签订 “村帐托管委托书” 、 “村帐托管协议”、“村级帐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
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 在单位负责
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2. 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收支平衡
根据核算中心的工程程序, 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 《会计 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中心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心资金出纳 岗位责任制》、 《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 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 责任到人。各村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 解入中心帐户,不得挪用、 坐支。小额支出由报帐员按报销程序以备 用金直接支付, 再由报帐员到中心报帐, 经中心会计审核后由中心出 纳付款。各村的大项支出, 经单位申请,领导审批后采取转帐的形式 或由报帐员向中心预借一定的款项, 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结帐。 一 是支出入账严格把关。 “中心” 对于财务票据入账要做到 “五不入账” :即没有经手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
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并签署意见的不入账, 未经 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联签的不入账, 应当经过村两委研究 而没有研究的不入账, 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大额 度资金开支不入账。 “中心”要对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 议召开情况进行核实把关, 并将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备份留存, 连同 支出票据一起入账。 二是收入及时足额入账。 农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 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中心”。监管办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 往来账目,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是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入账。 “中心”
要加强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 资源处置情况的 动态监管,审查公开竞价、 招投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结果是否经 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入账时, 应当留存会议记录和 相关合同等资料备案。 四是定期公开 “三资” 管理使用情况。 “中心” 至少每季度汇总一次行政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 加盖“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向群众公布。村民有权到“中心“查询 本村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不得拒绝。五是动态监管, 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 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应至少对所代理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 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一、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奠定坚 实的干群基础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 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 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 张, 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 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 贯彻执行, 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党委、 政府把此次 “三 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践行 “三个代表” 思想的重大举措, 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 落在实处。 二、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委托代理服 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开展“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前,我们从全镇抽 出 40多名群众代表,和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利用
天时间,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借鉴“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试 点乡镇经验,制定出《××镇农村
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 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六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 2、调查 摸底; 3、集中整改; 4、规范管理; 5、总结经验; 6、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顺利推进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 工作我们依托财政所,成立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财政 所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 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 投资 2万多元对办公 场地进行重新装修;办公室进行了粉刷,并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 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成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 高的委托代理务中心办公场所。
为顺利完成“三资”清理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1、 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制定摸底方案; 2、 成立财务审计小组, 按照 “纪 委监督、 三资办牵头、 ‘三资’ 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实施” 的原则, 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 4、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三资”委托 代理服务中心设立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员,负责村级“三资”委托代 理服务工作。
四、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弥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漏洞 各村“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了评比验收,召开
“三资”工作专题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了检查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部分村机动地、闲置坑塘、荒地的清理统计工作中,只 依据原来的统计数据,未重新统计,导致出现遗漏现象;部分村在对
“三资”统计情况公示时未公示明细,群众产生疑虑;部分村在召开 群众大会时违反规定,参与群众代表未达到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以 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限定各村在两天内完成整改。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成果 为使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开花结果”,我们加 强了对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帐员的资格审 查和业务培训。 同时, 制定了 《××镇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 《××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镇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 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三资”委托代 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在制度建设中, 实行村财乡管, 我们突出抓好财务开支申报审批、 审计制度,堵塞漏洞,拒绝不合理开支,做到“八个不付款”:即没 有单据不付款;未经主管领导审批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 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 款;单据涂改不付款。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三权不变、统一 管理、集中支付、分户核算”,不干涉单位的内部事务,依靠制度、 票据、技术手段完成工作,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不但规范 了管理,加强了约束,同时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前提, 人员落实是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措施到位是搞好“三资”
管理工作的保证;镇村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三资”工作的关键。 实行“三资”委托管理后,规范了村组集体“三资”运营,保护了农 村“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预防了集体资产流 失,使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实现了从“为民 作主”向“由民作主”、从“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从“暗箱 操作”向“阳光操作”的转变。总的来看,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 理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但是, 此项工作仍处在探 索实践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下一步,将进 一步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我镇农村 “三资” 委托代理服务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进一步推动我镇农 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 理已成为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群干 群的和谐融洽、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社会的和谐 稳定。 为破解 “三资”管理难问题, 龙泉市积极探索创新,在上垟 镇开展了“三中心一流程”管理试点工作,使上垟镇的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地预防了腐败的发生。 一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指导该镇制订出台了《关于农村集 体“三资”实行“三中心一流程”管理的实施意见》 , 并成立了“三 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召开了该镇村两委成员参加的“三资”实
行“三中心一流程”管理工作动员会,对“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进 行全面部署。 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该镇的 20个行政村资金项目进行 检查核实,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 全面摸清村级“三资”。同时,集中力量对清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分 类,造册登记,做到账实相符。通过清理核算,各村基本摸清了家 底,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村债权债务等问题,现该镇已清算出集体资 金 180多万元,集体资产、资源 241处预估总价达 2000多万元。 二是委托管理,杜绝漏洞。在该镇全面启动了农村集体“三 资”委托代理工作,各行政村在不改变“三资”所有权、使用权、 审批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与该镇村级集体资产监管中心、会计代 理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将“三资”财务工作 委托“三中心”集中管理。如该镇源底村在建设通村大桥接口工程 时,通过该镇“三中心”的会审,施工造价由原预算的 19.6万元, 下降到 17.5万元,节约资金 2万多元。
三是民主监督,阳光操作。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 理监督工作, 开展“一流程四步走”工作法, 对该镇各村大额资金、 集体资产、资源使用进行全面监管。第一步让村民知情。深化“三 资”管理公开内容,将村财收支,集体资产出让、承包等信息纳入
村务公开内容。第二步请村民参与。以“治安联防户长制”中的联 防户为单位,凡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集体资产处置、分配等,通过 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召开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村 民意见。第三步请村民监督。进一步明确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责,按 照相关事项指定具体监督责任人,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 监督,并及时公布监督结果。第四步让村民评定。村里的“三资” 管理使用,按照“一事一测评”要求,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评 定结果作为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如该镇生源村在集体 森林砍伐权出让时,通过“一流程四步走”方法,将集体森林采伐 权放在镇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投标,为村集体增收近 8万元。
四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指导该镇建立健全了《上垟镇村级 财务审批制度》、《上垟镇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上垟镇招 投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根据“三资”清理中发现的问题, 因村制宜的完善了各村的村级财务审批制度、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 法、村级集体资产处置操作流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建立了“三 资”管理工作台帐,并录入电脑进行电算化管理,实行动态管理。
探究农村三资管理问题
探究农村三资管理问题
一、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三资”管理不规范
首先,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相一致,在实践中,集体收入被当做私人财产,个人中饱私囊,随意滥用,或者对集体收入不入账,进行隐匿。同时“三资”收支情况对群众不公开,并且缺乏群众监督,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流于形式,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其次,集体固定资产权属并未公示。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基层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登记制度,导致了农村集体“三资”存在的产权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等诸多问题。
最后,资源性资产问题。有的村集体对零星土地在账上显示不完整,甚至隐藏。
(二)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村的村务公开走过场,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集体建
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公开不全面,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村务公开也只强调财务公开,[3]“三资”管理公开的不注重,导致村民对“三资”管理不信任。
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和范围,统一认识
首先,领导要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要注重宣传中央相关农村政策,使群众充分认识和学习最新的政策动向,并运用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并切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方案;其次,村民要提高自身素养,加强政治觉悟,召开村民代表会,统一群众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村集体的“三资”管理决策。
(二)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1建立完善“三资”台帐,加强档案管理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彻底摸清家底,对“三资”的动向及时登记入账,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便于查询、监督。
2完善议事程序规则,实行民主理财
对“三资”的管理使用,各地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现“三资”的使用彻底透明,公开。
(三)强化监督,保障“三资”运行
1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监督
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即有权力必须有监督,否则就会产生
腐败,在各地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委会的权力进行约束,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里的资金往来收支和资产资源处置,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惩罚机制,保障农村“三资”得到有效管理。
2强化审计监督。
农村“三资’监管机制的“三驾马车”是村级民主监督、乡级民主监督和县级审计监督。审计监督要分清重点,对于群众关心的集体财产和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并且加大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惩处。
3强化群众监督
群众可以通过财务公开的情况对“三资”实行全程监督,通过民主理财的方式对“三资”进行监督,并且保障群众监督的效益,真正使群众参与其中。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文章基于河北省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调研数据,通过调研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在河北省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出影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从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前期准备,后期管理和常期监督三个阶段归类分析出各阶段影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目前河北省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农民是支持的,并且渴望投入的增加和制度的完善。文章也将针对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给出政策建议,希望对当前的河北省农村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农村民主建设;农村制度建设
一、样本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邢台市、秦皇岛市的农户作为分析样本,调查对象涉及种植户、个体经营户、教师、村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农户。
在被调查的农民中,男性404人,占到67.3%,女性196人,占32.7%。这些农民年龄层次不同,平均年龄为38.6岁,其中21~30岁和41~50岁的年龄居多。年龄构成能很好的反应各年龄段的调查情况。从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历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占21%,小学和大专及以上分别为18%和14%,未上过学的仅占1%。
此次调查中,村干部接受问卷调查的有30位,其余570名全部为在村村民,他们对保证三资管理问题在本村是否落实,宣传是否到位,村干部是否切实得到了监督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性别、年龄和学历的比对,结合河北省农村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本问卷所涉及地区人口的差异较大,涉及面较广,因此反映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表现为宣传力度不足
农村集体“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前期宣传力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村民对“三资”含义缺乏,村民参与“三资”管理热情度低,了解“三资”清理工作的结果的积极性不够。
在调查中,了解“三资”具体含义的占9%,“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含义”的占38%,两项合计为47%。“不了解含义”的占大多数。
村民在“三资”清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的问题,在调查中参与过清理工作为95人,占16.1%。没有参与的为495人,占83.9%。村民参与其中的人数极低。
调查发现对是否了解本村“三资”清理结果的问题,填写问卷的有595人,但是“真正了解结果”仅占20.2%,“不了解”的占73.5%。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做好宣传,同时促进下一环工作的开展。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三资”的管理工作。
三、后期管理阶段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
参与调查的594人反映出本村会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52%,而大专学历的只有53人,仅占9%。初中学历的占26%,小学和其他分别为5%、8%。
根据调查发现参与过专门,正规的会计培训占总人数的44%,会计没有专门,正规的培训,对“三资”管理的标准执行会产生影响。
(二)实行联网监管未得到完全落实
在问题“‘三资’管理是否实行联网监管”的583人中,选择“否”的为500人,占到了85.8%。对于制定联网监管,是“三资”管理的高效方式,但是现实中落实的少。
(三)资产产权不清大量存在
在回答是否存在资产产权不清的现象中,回答“是”的313人,占53.3%,回答“否”的为274人,占46.7%。可见,资产产权不清还是大量存在的。
(四)资产招标存在不公开现象
在回答资源在发包时是否签订完善的书面合同问题的584人中,回答“签订,但合同不完善”334人,占57.2%,回答“口头协议”的为90人,占15.4%,选择其他的为118人,占20.2%。对合同意识薄弱,制度约束少,没有形成完善的书面合同。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问题集体收入是否有专户管理的580人中,回答“有”的为165人,占28.4%,回答“没有”的为127人,占21.9%,回答“不清楚”的为288人,占49.7%。集体收入专户管理是基本的“三资”管理制度。但是贯彻的力度仍不是很高。在问题集体收入、资产和资源的收入是否能够按时入账的587人中,回答“是”的为161人,占27.4%,回答“否”的为73人,占12.4%,回答“不清楚”的为353人,占60.1%。
四、常期监督阶段的现状及问题
(一)监督活动开展不定期
在问题“‘三资’监管活动是否定期开展”的581人中,回答“定期”110人,占18.9%,回答“不定期”为175人,占30.1%,回答“不清楚”的占296人,占50.9%。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三资”的制度明显存在贯彻不到位。
(二)监管成员培训不足
问题“‘三资’监管成员是否具备一定财务知识”的回答。“三资”监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了解,是保障他们监管是否科学、有效的基础,一定的财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要求具有财务知识的仅占到29%。可以说这样的监管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会计的学历,参与过的专业,正规培训,以及监管者所具备的财务知识等,直接反映出河北省参与“三资”管理的主体水平有待提高。
(三)村民参与监管热情高,行动少
在问题“您认为村集体的‘三资’需要管理”回答的599人中,选择“需要”的为553人,占到92.3%,选择“不需要”的仅为46人,占7.67%。村干部如果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他们的希望和信任也许就可以得到很好落实,但如果村干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三资”得到民主,高效的管理将不容乐观。
五、主要政策建议
(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定期培训相关人员
以乡镇为先导,以村为单位开展学习“三资”管理的活动,使“三资”有效管理的直接受益人――村民得到实惠。并不定期的对参与“三资”管理的村干部,村会计,乡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不定期考核相关业务知识,逐步提高其业务水平。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三资”网络管理体系
要投入与“三资”科学管理相应的资金,完备与“三资”管理相应的设备。全面建设区(县)、街道(镇)、村三级联网三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网络管理体系。进一步县――县联网,在市县联网构建完成的情况下,构建河北省统一的管理平台,形成完备的网络管理体系。
(三)完善制度,疏通监督渠道
完善“三资管理的规章制度,要在资金,资产,资源的各项管理分别建立管理制度,对资金,要从机制制度层面保障资金代理制的规范运作,在资产的管理中,要解决资产乱估价、出让乱喊价和低价出让,资产乱处置、乱添置等问题,在资源的管理中,要做到详细全面普查登记,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置集体资源,采取公开招标,不能暗箱操作。
要加强综合监督,监督要实行各个部门层层监督,要建立村民,村,镇,网络一体化的监督体系。并以建立纪检监察专门监督、主管部门行业监管的交叉式联合监管机制,达到立体监督。落实村民对“三资”管理的监督权。
参考文献:
[1]张坤.村干部行为约束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师高康.农村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政策对话[J].农村财务会计,2010(08).
[3]潘自强.新农村建设中深化农村财务公开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7(11).
[4]王世兴.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3).
[5]吕孝侠.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剖析――基于天津村级集体资产的分析[J].农业经济. 2008(04).
[6]崔丽利,王永平.江北区以“三清”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J].宁波通讯,2010(09).
(作者单位:张涛、王建中,河北农业大学;王余丁,河北大学)
村级“三资”管理中应重视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村级“三资”管理中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董君飞
来源:《商情》2015年第49期
摘要: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切实加强“三资”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健全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和监督,推进农村工作有序开展,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资”管理 问题
一、村级“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主决策程序方面。
1.民主决策程序不到位。从轮审情况看,部分村在安排年度预算、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工程项目建设、对外举债(投资)等事项未按规定提交社员(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部分村虽然召开了社员(村民)代表大会,但未经代表表决,而是以通报形式形成会议记录代替民主决议。
2.民主决策资料内容不规范。有的虽然经过代表表决,但资料记载内容不完整,不能清晰反映重要决策事项的主要内容;有的以会议签到单替代决策程序资料。
3.部分村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二)预算编制方面。
1.预算编制不符规定。大部分在上年度财务决算数的基础上作调整。
2.预算收支项目的编制不够细化。
3.预算方案经村社管会集体讨论无书面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不规范。
4.预算未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实施,或虽经讨论表决但书面记录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
5.预算收支情况执行不严肃,调整预算程序不符规定。
6.预算情况未按规定进行公开,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完整。
(三)村级工程管理方面。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者:开平检察院 许念欢 来源: 日期:2012-7-10 11:14:33 人气:2733
一、农村“三资”管理的基本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三资”管理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焦点之
一。其问题的焦点是村民为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旱地发生纠纷;村民为高速征地发生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纠纷;村民为承包山林纠纷发生群体事件,就是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源台帐不健全。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四址、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记载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基数不明、底子不清,管理混乱。
2.财务管理不到位。有的村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少数人说了算,独断专行;有的挥霍浪费,乱支滥补;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3.财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淡薄,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公开内容笼统不具体,群众只能雾里看花。
4.集体资金管理缺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给集体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5.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的村集体资产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寅吃卯粮”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6.基层民主监督乏力。客观上,家庭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
7.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是合同的签订不规范,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招投标,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性较大。有的村还存在着口头合同、甩手合同;四是个别村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违规发包集体资源,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财政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职能之一。但由于农村实行改革后将原来乡镇经管站与乡镇财政所合并,组建乡镇财政所(财政分局),由于人员大量调减,使其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二)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力
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热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
成员无法监督。三是乡镇党委、政府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不规范。
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管好农村集体“三资”,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每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村务公开项目进行公开,实行微机打印张贴在村务公开栏,方便村民就近查询。
2.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村集体组织“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3.推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制度。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帐。各村台帐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执管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4.加强财政经管队伍建设。县局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依法依规管理农村“三资”。
5.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公开,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是查处以权谋私、私分、挪用、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的案件及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案件。通过案件的查处,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本质是民主,监管是手段,关键是机制,宗旨是效益。要不断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规范管理,强化监督,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