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内容:
向量的综合应用
二. 重点、难点:
1.
2.
3.
同向时,
4.
反向时,
5.
6.
【典型例题】
[例1] 四边形ABCD满足
,判断ABCD的形状。
解:由已知:
∴
∴
同理
∴
ABCD
[例2] 四边形ABCD中,
,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解:
∴
若
∴
与四边形ABCD不符
∴
∵
同理:
∴
同理
∴ 矩形ABCD
[例3] O为
内一点,求
的最小值。
解:令
,
,
∴
时,
∴ O为
重心
[例4]
为非
,
为何值时,
最小,并证明此时
解:
∴
时,
此时,
∴
[例5]
,
夹角为
,
为何值时,
与
夹角为锐角
解:
与
方向相同???? ∴
∵
与
夹角为锐角??? ∴
>0,且
∴
∴
∴
[例6] A(4,0),B(0,4),C(
)
(1)
且
,求
;
(2)若
,求
的值。
解:
(1)
∴
∴
(2)
[例7]
,
,若
,求
解:
∴
∵
∴
[例8]
,
,
(1)
时,求
夹角
(2)
,
最大值为
,求
解:(1)
(2)
①
时,
②
时,
∴
[例9] 已知
,求
与
的夹角。
解:
∴
∴
∴
∴
∴
[例10] 已知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O为原点,求
的取值范围。
解:
∴
∴
∴
设
∴
∴
【模拟试题】
1.
,
,则
夹角为(??? )
A. 30°??? B. 45°??? C. 75°??? D. 135°
2. 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
,则P点的轨迹一定过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 已知
为单位向量,它的夹角为
,那
(??? )
A.
B.
C.
D. 4
4. 若
夹角为
,
,
,则
(??? )
A. 2??? B. 4??? C. 6??? D. 12
5.
为非
,满足
且
,则
夹角为(??? )
A.
B.
C.
D.
6. 已知
,
,若
,则
与
夹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
7. 在
中,
,
,
,则
(??? )
A. 5??? B.
C.
D.
8. 已知
,满足对任意
,恒有
,则(??? )
A.
B.
C.
D.
9. 若
,且
,则向量
与
夹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
10. 已知
,
,关于
的方程
有实根,则
与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试题答案】
1. B??? 2. B??? 3. C??? 4. C?? ?5. A??? 6. C??? 7. A??? 8. C??? 9. C??? 10. B
法向量的应用
法向量的应用
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第二册(下B)第九章提到了法向量的定义:如果向量 平面α,那么向量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但是对于法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却没有详细介绍,其实灵活运用法向量去求解某些常见的立几问题如“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求二面角的大小”、“证明两平面平行或垂直”等是比较简便的,现介绍如下:
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θ
A
α
B
h
设A是平面α外一点,AB是α的一条斜线,交平面α于点B,而 是平面α的法向量,那么向量 在 方向上的正射影长就是点A到平面α的距离h,
所以 ※
例1: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1C1和C1D1的中点,
求点A1到平面DBEF的距离。
z
x
B
A1
y
F
E
B1
C1
D1
D
C
A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1,0) , ,(0, ,1), ,(1,0,
1)
设平面DBEF的法向量为 ,(x,y,z),则有:
即 x,y,0
y,z,0
令x,1, y=,1, z= , 取 ,(1,,1, ),则A1到平面DBEF的距离
注:此题A1在平面DBEF的射影难以确定,给求解增加难度,若利用(※)式求解,关键是求出平面DBEF的法向量。法向量的求解有多种,可直接利用向量积,在平面内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例如 和 ,那么 , × 。但高中教材未曾涉及向量积,这里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设 ,(x,y,z),通过建立方程组求出一组特解。
二、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假设异面直线a、b,平移直线a至a*且交b于点A,那么直线a*和b确定
平面α,且直线a?α,设 是平面α的法向量,那么 ? , ? 。所以异面直
线a和b的距离可以转化为求直线a上任一点到平面α的距离,方法同例1。
z
A1
y
x
A
C1
B
C
D1
B1
D
例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直线DA1和AC间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1,1,0), ,(1,0,1)
连接A1C1,则A1C1?AC,设平面A1C1D的
法向量为 ,(x,y,z),
由 可解得 ,(1,1,,1),又 ,(0,0,
1)
所以点A到平面A1C1D的距离为 ,即直线DA1和AC间的距离为 。
注:这道题若用几何推理,需连结D1B,交?DA1C1和?B1CA分别为E、F,并证明?D1DE??B1BE,且EF恰好等于DA1和AC的公垂线段长而且三等分线段D1B,进而求解EF,解题过程几经转化,还需添加大量辅助线,不如用法向量求解更直接简便。
三、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E
z
x
D1
y
A
C1
B1
A1
B
D
C
直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可看成是向量 与平面α的法向量 所成的锐角的余角,所以有 。
例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1B1的中点,求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1,0), ,(,1,0,1),
,(0, ,1)
设平面ABC1D1的法向量为 ,(x,y,z),
由 可解得 ,(1,0,1)
设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θ,则 ,
所以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arcsin 。
四、求二面角的大小
D
l
β
B
A
C
α
已知二面角α,l,β,点A是二面角α,l,β内一点,过点A向α、β引垂线,垂足分别为C、B,则AC、AB确定平面ABC,延伸平面ABC,交直线l于点D,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易证?CDB就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CDB,180?,?CAB,而?CAB可看成α、β的法向量 、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例4: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z
y
x
D1
A1
D
B1
C1
C
B
A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1,0), ,(0,1,,1)
设 、 分别是平面A1BC1与平面ABCD的法向量,
由 可解得 ,(1,1,1)
易知 ,(0,0,1),
所以, ,
所以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大小为arccos 或 ,arccos 。 注:用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
取的方向不同求
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
其大小。
五、证明两平面平行或垂直
若α?β, 则 ? ;反之也成立。
若α?β, 则 ? ;反之也成立。
例5: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分别是A1C1、
A1D和B1A上任一点,求证:平面A1EF?平面B1MC。
F
y
E
M
x
z
D1
C1
B1
A1
C
D
B
A
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1,1,0), ,(,1,0,,1)
,(1,0,1), ,(0,,1,,1)
设 , , ( 、 、 ,且均不为0)
设 、 分别是平面A1EF与平面B1MC的法向量,
由 可得 即
解得: ,(1,1,,1)
由 可得 即
解得 ,(,1,1,,1),所以 ,, , ? ,
所以平面A1EF?平面B1MC。
注:如果求证的是两个平面垂直,也可以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后,利用
? 来证明。
利用法向量来解决上述五种立体几何题目,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象在进行
几何推理时那样去确定垂足的位置,完全依靠计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也有
局限性,高中阶段用代数推理解立体几何题目,关键就是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把向量通过坐标形式表示出来,所以能用这种方法解题的立体几何模型一
般都是如:正(长)方体、直棱柱、正棱锥等。
利用法向量解2005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 A
B
C
D
E
A1
B1
C1
D1
x
y
z
图4
例5 (05江西 理)如图4,在长方体 中,AD= =1,AB=2,点E在棱AB
上移动。
(?)证明: ;
(?)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 的距离;
(?)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 的大小为 。
分析 本题是立体几何试题的常见题型,考查的是传统内容。证线线垂直,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二面角的大小,可用传统的几何方法求解,也可利用向
量法求解。下面给出向量法求解。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则 , , , , 。
(?)证明:由 , ,
,有 ,于是 。
(?)E是AB的中点,得 。
,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单位法向量为 , 由 ,解得 。
于是 ,有 。
设点E到平面 的距离为 ,则
。
所以点E到平面 的距离为 。
(?)平面 的法向量 ,设平面 的法向量 。 又 , 。
由 ,得
,解得 ,于是 。
设所求的二面角为 ,则 。
有 ,得 。
解得 ,
所以,当AE= 时,二面角 的大小为 。
例6
A
B
C
D
E
F
x
y
z
P
图 5
(05全国卷?)如图5,四棱锥 中, 底面ABCD为矩形, 底面ABCD,AD=PD, E,F分别CD、PB的中点。
(?)求证:EF 平面PAB;
(?)设AB= BC,求AC与平面AEF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直线与平面 垂直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空间想像能力和推理 论证能力,本题也是一题两法。
(?)证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5),设AD=
PD=1,AB= ( ),则
E(a,0,0),C(2a,0,0),A(0,1,0),B(2a,1,0),P(0,0,1), .
得 , , 。
由 ,得 ,即 ,
同理 ,又 ,
所以,EF 平面PAB。
(?)解:由 ,得 ,即 。
得 , , 。
有 , , 。
设平面AEF的法向量为
由 ,解得 。
于是 。
设AC与面AEF所成的角为 , 与 的夹角为 。
则 。
得 。
所以,AC与平面AEF所成角的大小为 。
说明:用传统的几何方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很难找到AC与平面AEF所
成的角。而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解题,可顺利地避开这一切麻烦,只要找到平面
的法向量 ,利用向量间的代数运算,可方便简捷地解决此题。 A
B
C
D
M
P
图 6
利用法向量也可顺利求解2005全国卷?第18题:
如图6 已知四棱锥 的底面为直角梯
形,AB//DC, , 底面ABCD,
且PA=AD=DC= ,M是PB的中点。
(?)证明:面PAD 面PCD;
(?)求AC与PB所成的角;
(?)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略)
说明:本题求二面角的大小,由于不易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无论是用传统的几何方法还用一般的向量方法,都很不易解决,这也是造成立体几何解答题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如果
采用平面的法向量解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请大家仔细体会。
以上介绍了平面的法向量及其几个引理,以此为工具,解决了立体几何中的部分难题。利用平面法向量解题,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可以避开传统几何中的作图、证明的麻烦,又可
弥补空间想像能力的不足,发挥代数运算的长处。深入开发它的解题功能,平面法向题将在数学解题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向量的应用
高二上同步 麻天贇
3向量的应用 2011,11,19
【模长】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则必有( ) .C AB,AD,AB,AD
A B或 C ABCD是矩形 D ABCD是正方形 AD,0AB,0AD,0
2(已知的夹角为60?,求. 109a,4,b,5,a与b3a,b3(已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则等于 . ,2BC,AB,BC,,CA【加乘运算】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为上任一点,则+等于( ).B ABAM,DMDB
A B C D ABADBCAC
5(设是两个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是60?,则 .-9/2 e、e(2e,e),(,3e,2e),121212
【综合题】
,,,,,,6(已知 |,|=|,|,求证:. ,ababab
,7(与的夹角为,求: AB,3.2,AC,4.8,AB60AC
?; AB,AC
?与的夹角. ABAB,AC
,,,,8(=,x,1,2x,1,,=,x,1,x,2.,,?, abab
?求 x ,3, 10
,,,?求向量所对应的单位向量 (ab)ba,0
,,,,,,,,9(已知:=,2,1,,=,1,1,,=k,,=,k,问是否存在实数k使 ababnabm
,,
, (1)?, n3m
,,1,5(2)? nm2,,,,,,310(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求?,?,?. , ABABBCBCCACA2
,,,11(已知点A(1,-2),若向量AB与=(2,3)同向,=;求点B的坐标. AB213a
,,,,012(若平面向量与=(1,-2)的夹角是,且,求向量的坐标. b,35ba180b
,,,,13(已知向量=(sinθ,1) = (1,cosθ),, ab,,,,22
,,,?若求 ,,,,ba,,4
,?求的最大值。 ,ab,22321,,,,4,
,,,,n+114(已知S为数列{a}的前n项和,=(S,1), = (-1,2 a+2), , abba,nnnn
an(1)求证:为等差数列; {}n2
(2) 求{a}的通项公式. n
15(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一列点A(1,a), A(2,a),…,A(n,a), …,简记为{A}. 若由 xOy1122nnn
,,构成的数列{b}满足,n=1,2,…,其中为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的单b,bb,AA,jjnnnn,1n,1n
位向量,则称{A}.为T点列. n
111?判断A(1,1), A(2,), A(3,),…,A(n,a), …是否为T点列,并说明理由; 122nn2n3
?若{A}为T点列,且点A在点A的右上方. 任取其中连续三点A、 A 、A,判n21kk+1k+2断?AAA的形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予以证明; kk+1k+2
向量的应用
教案内容 集备记录
平面向量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 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 ,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对物理中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研究利用向量知识解决物理中有关“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应用向量知识处理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向量的性质及运算律;能根据向量性质特点构造向量;熟练
新疆王新敞奎屯平面几何性质在解题中应用;熟练向量求解的坐标化思路
2、教学难点: 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对物理中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知 识 梳理
1.利用向量处理几何问题的步骤为:
(1)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 设点的坐标;
(3) 求出有关向量的坐标;
(4) 利用向量的运算计算结果;
(5) 得到结论. F
2.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如图5-4-3所示,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所做的功: W= |F| |S| cosα. α S
,,,,,,
3( 重要不等式: ,,,||||||||ababab
热 点 考 点 题 型 探 析
考点一: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
题型1. 用向量证明几何题
[例1] 已知:如图所示,ABCD是菱形,AC和BD是它的
新疆新疆王新敞王新敞奎屯奎屯两条对角线求证AC?BD
AC 解析:证法一:?,AB,, AD
BDAB,AD,,
1
??,(,)?(,) ACBDABABADAD
22,,,,,,,O ABAD
?? ACBD
证法二:以OC所在直线为x轴,以B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B(O,O),
222A(a,b),C(c,O)则由,AB,,,BC,得a,b,c
?,,,(c,O),(a,b),(c,a,,b), ACBCBA
,,,(a,b),(c,O),(c,a,b) BCBDBA
222??,c,a,b,O ACBD
?? 即 AC?BD ACBD
练习:
1(证明:三角形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1[解析] 设= b,= a,则=+= b+a, CBACACCDAD2
1=b+a EB,EC,CB2
?A, G, D共线,B, G, E共线
?可设=λ,= μ, AGEGEBAD
A 11则=λ=λ(b+ a)=λb+λa, AGAD22
11= μ= μ(b+ a)=μb+μa, EGEB F E 22
G 111? 即:b + (μb+μa) =λb+λa AE,EG,AG222
B C 111 D ?(μ,λ) a + (μ,λ+)b = 0 ?a, b不平行, 222
21,,,,,,,,0,,,,,,,,,,2,,32,,,AGAD? ,,1113,,,,,,0,,,,,,223,
,,,,,,,,,,,,,
2(已知M(4,0),N(1,0),若动点Pxy(,)满足,求动点P的轨MNMPNP,,6||迹方程.
[解析] MP,(x,4,y),MN,(,3,0),PN,(1,x,,y)
22,3(x,4),6(1,x),(,y)由已知得,
2
22xy22化简得,这就是动点P的轨迹方程. 3x,4y,12,即,,143
考点二: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函数等知识的综合应有用 题型1: 与函数综合题
,,CCABC[例2] 为?的内角A、B、C的对边,,m,(cos,sin)abc,,22,,,,CC,,且与的夹角为,求C; n,,(cos,sin)mn322
,,,CCCC解析: ?m,(cos,sin),n,,(cos,sin) 2222
,,,CC22? mnC,,,,cossincos22
,,,,,,,,1又,,,,, mnmn||||coscos332
1,?,?, cosC,C32
,,,,,,,,,,,,l[例3] 已知A、B、C是直线上的不同的三点,O是外一点,向量满OAOBOC,,
,,,,,,,,,,,,,32足,记.求函数OAxOBxyOC,,,,,,,,(1)[ln(23)]0yfx,()2
的解析式; yfx,()
,,,,,,,,,,,,
[解题思路]: A、B、C三点共线, OAOBOC,,,,,(1)
,,,,,,,,,,,,32解析: OAxOBxyOC,,,,,,,(1)[ln(23)] 2
3322?,,,,,xxy1ln(23)1?,,,yxxln(23)A、B、C三点共线, ?22练习:
,b,,(,,),b,(0,,1)3( 已知向量,,则向量与的夹角aa,(2cos,,2sin,)2
为( )
,,,3,,,,,,A( B( C( D( ,222
,,
,ab,,2sin,,(,),,答案:A 解析:又所以选A ,,cossin,,,,,,22||||ab,
,,
,4(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若向量 与m,(2,0)
,,的夹角为,求角B的大小 nBB,,(sin,1cos)3,,,
,mnB,2sin1,,,cos,,,解:由题意得:,即2232||||mn,2sin(1cos)BB,,
3
sin1B ,222cos,B
122 ?,,?,,,2sin1cos2coscos10BBBB?,,,coscos1()BB或舍去2
20<><>
归纳小结:
理解向量的几何、代数、三角及物理方面的应用,能将当前的问题转化为可用向量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布置作业:导与练第67--68页:自主整合,自我检测1---4, 例1,例3 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点回顾: 二、例题分析 1.利用向量处理几何问题的步骤为:
2.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
3.重要不等式: ,,,||||||||ababab
第二课时
考点三: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题型1: 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
[例4] 设炮弹被以初速v和仰角抛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当初速度v的大,00小一定时,发射角多大时,炮弹飞行的距离最远. ,
解析:将v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速度v和v,则| v|=| v|cos, ,01210
| v|=| v|sin ,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 ,20
炮弹在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S =| v|?t=| v|cos?t(t是飞行时间) ? ,10
12炮弹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是0=| v|?t-gt(g是重力加速度) ? 22
22vvv2||sin,cos,sin2,2||sin,000S由?得t=,?代入?得= ,ggg
由于| v|一定,所以当,=45?时,S有最大值. 0
,故发射角=45?时,炮弹飞行的距离最远.
a[例5] 某人骑车以每小时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东方向吹来,而当
a速度为2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试求实际风速和方向. P
a解析: 设表示此人以每小时a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的向量,
v v,2a a无风时此人感到风速为,,设实际风速为v,
OAOBaaa那么此时人感到的风速为v , ,设= ,,= ,2 O B A
4
+= ?= v , , ?POOAaPAPA
这就是感到由正北方向吹来的风速,
?+= ?= v ,2,于是当此人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时所感受到由POOBaPBPB
东北方向吹来的风速就是,由题意:,PBO = 45:, PA,BO, BA = AO PB
从而,?P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O = PB = 即:|v | = 22aa
?实际风速是的西北风 2a
练习: 5(点P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向量=(4,,3)(即点P的运动v
方向与v相同,且每秒移动的距离为||个单位.设开始时点P的坐标为(,10,v
10),则5秒后点P的坐标为( )
A((,2,4) B (10,,5) C (,30,25) D (5,,10) 答案:B 解析:5秒后点P的坐标为(,10,10)+5(4,,3)= (10,- 5) 6(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是每分钟40,水流的速度是每分钟20,如果船从岸边出发,径直沿垂直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那么船行进的方向应该指向何处, 答案:船航行的方向是与河岸垂直方向 D C 成30:夹角,即指向河的上游.
下游 上游
: 30
A B 基础巩固训练
1. 如果一架向东飞行200km,再向南飞行300km,记飞机飞行的路程为s,位移为a,则 ( A )
A( s>|a| B( s<|a| c(="" s="|a|" d(="" s与|a|不能比大小="">|a|>
,,,,,,,,,,,,,,,,o,AOBOA,1OB,3OAOB,,0,,AOC302. 已知,,,点C在内,且,
,,,,,,,,,,,,mOCmOAnOB,,设 ,则等于 ( ) (,)mnR,n
133 A( B(3 C( D( 33
,,,,,,,,,,,,,,,,
OA,1OB,3OAOB,,0答案B? ,,
11ACAB,,??ABC为直角三角形,其中 42
,,,,,,,,,,,,,,,,,,,,,,,,,,,,,,,,,,,,,,,,1131OCOAACOAABOAOBOAOAOB,,,,,,,,,()? 4444
31m,3mn,,,? 即 故本题的答案为B( n44
5
3.在?ABC中,已知向量
ABACABAC1AB与AC满足(,),BC,0且,,,则?ABC为( )2|AB||AC||AB||AC|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
ABAC,,,,,,,,答案: D [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0,即角A的平分线垂直于BC,,
||||ABAC
,,,,,,,,
ABAC1,,,,,,,,,cosA,? AB=AC,又= ,?A=,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 ,23||||ABAC
4. 在ΔABC中,O为中线AM上的一个动点,若AM=2,则的最小值为 OA,(OB,OC)
.
AO,xOM,2,x,2答案: 如图,设,则, A所以 ,OA,2OM,,2,OA,OMOA,(OB,OC)O
CB22M , ,2x(2,x),2x,4x,2(x,1),2
,,,,,,,,,,,,,
x,1故当时,取最小值-2. OMmOAnOB,,
归纳小结:
在向量的复习中要注意数与形的结合、代数与几何的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应用向量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在物理和工程技术中应用也很广泛.
布置作业: 导与练作业手册:223页1---8,10
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点回顾: 二、例题分析 1.向量的性质及运算律;
2.平面几何性质在解题中应用;
新疆王新敞奎屯3.向量求解的坐标化思路
教学反思:
6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三节 平面向量的应用
【知识点】:
一、线段的定比分点
1、设P 分P 1P 2的比为λ,则λ=
2
λ叫做P 分P 1P 2的比,P 为P 1P 2的定比分点;
2、当λ>0时,P 在P 1P 2的线段上;此时P 为P 1P 2的内分点;
当-1<><0时,p 在p="" 2p="" 1的延长线上;此时p="" 为p="" 1p="" 2的左外分点;="">0时,p><-1时,p 在p="" 1p="" 2的延长线上;此时p="" 为p="" 1p="" 2的右外分点;="">-1时,p>
x 1+λx 2?
x =?1+λ 设P 1(x 1, y 1), P 2(x 2, y 2), P (x , y ) , 因为P 1=λPP 2,所以:?y +λy 2?y =1
1+λ?
注意: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在P 1(x 1, y 1), P 2(x 2, y 2), P (x , y ) 三个量中,知道两个求第三个; 三、中点坐标公式和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
1、中点坐标公式:
x 1+x 2?x =?2 ; 若P 1(x 1, y 1), P 2(x 2, y 2), P (x , y ) ,且P 为P 1P 2的中点:则?
y +y 2?y =1
2?
2、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
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 (x 1, y 1), B (x 2, y 2), C (x 3, y 3) ,P (x , y )为?ABC 的重心:则
x 1+x 2+x 3?
x =?3; ?y 1+y 2+y 3?y =
3?
注意:重心分?ABC 的中线为2:1的性质;
四、平移和平移公式: 1、平移的概念;
2、点的平移公式:设P (x , y ) 是旧点,它按=(h , k )平移后的新点是P ' (x ' , y ' ) ,则它们的坐标有如下关
系: ?
?x ' =x +h
;
?y ' =y +k
注:应用这个公式可以对新旧点和平移向量三个量中,解决知二求一的问题; 五、图形的平移:
1、知道新旧两个图象的表达式,可以通过新旧图象上的两个对应点的平移求解平移向量; 2、知道新旧两个图象的表达式,可以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平移向量;
总 校 0757-22223508 22201877 北区分校 0757-28099568 22132782 容桂分校 0757-23279177 大良一分校 0757-22811999 22319088 龙江分校 0757-23386968 22132989 桂城分校 0757-86338928 北 滘 分校 0757-22395188 63312568 乐从分校 0757-28866441 63312561 石岐分校 0760-88852255 小 榄 分校 0760-22259911 18933309536
【相关例题】:
1.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两直线的夹角,判定两直线平行、垂直问题
【例1】 已知向量OP 1, OP 2, OP 3满足条件OP
1+OP 2+OP 3=0===1,求证:
?P 1P 2P 3是正三角形
解:令O 为坐标原点,可设P θ1, sin θ1), P 2(cos θ2, sin θ2), P θ3, sin θ3) 1(cos 3(cos 由OP 1+OP 2=-OP 3,即(cos θ1, sin θ1)+(cos θ2, sin θ2)=(-cos θ3-sin θ3)
?cos θ1+cos θ2=-cos θ3①
?
?sin θ1+sin θ2=-sin θ3②
两式平方和为1+2cos (θ1-θ2)+1=1,cos (θ1-θ2)=-
1, 2
120, 由此可知θ1-θ2的最小正角为120,即OP 1与OP 2的夹角为OP 3的夹角为120, 同理可得OP 1与OP 3的夹角为120,OP 2与
这说明P 1, P 2, P 3三点均匀分部在一个单位圆上, 所以?P 1P 2P 3为等腰三角形.
【例2】 求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上的中线所成的钝角的度数 解:如图,分别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x 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2a , 0), B (0, 2a ),则D (a , 0), C (0, a ), 从而可求:=
(-2a , a ), =(a , -2a ),
cos θ=
(-2a , a )?(a , -2a )-4a 2
==
a ?a
5a 2
=-
4
. 5
?4?
∴θ=arccos -?.
?5?
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有关线段的长度问题
1?BC ?
【例3】 已知?ABC ,AD 为中线,求证AD =AB 2+AC 2- ?
2?2?
2
()
2
证明:以B 为坐标原点,以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2直角坐标系, 设A (a , b ), C (c , 0),D
, 0?,
2
?c ?
?2?
c 2?c ?2
-ac +a 2+b 2, = -a ?+(0-b )=4?2?
2
?1+?-. 2? ?
??
2
1?2c 2?c 222222
=?a +b +(c -a )+b -?=a +b -ac +,
2?4?4
1?=+?-,
2? ?
??1?BC ?
AD =AB 2+AC 2- ?.
22??
2
2
()
2
3.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
∠AOB =150,∠BOC =90,【例4】 已知点O 是?ABC 内的一点,
00
设
=, =, =, =2=1=3, 试用a , 和b 表示c .
解:以O 为原点,OC ,O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 由OA=2,∠AOx =120,所以A 2cos 1200, 2sin 1200, 即A -1,3, 易求B (0,-1),C (3,0),设
()
()
=λ1
+λ2, 即-1=λ1(0,-1)+λ2(3,0),?λ1=-3-1=3λ?2??
,??1.
??=-λ1?λ2=-3?
()
1a =-c .
3
【例5】 如图,
==1, 与的夹角为1200,与300=5,
用表示.
解:以O 为坐标原点,以O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1, 0),
?35?
?, 由∠COA =300,所以C 5cos300, 5sin 300, 即C 22???
()
?13?
? 同理可求B -2, 2?
??
?535??13?
?=λ1(1, , ? )OC =λ1OA +λ2OB , 即 0+λ2 - 22??
???22?
3
??5101
=λ1-λ2?λ1=??2?32,. ??
35?5?=λλ=22??23?2?∴=
1035+. 33
4.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两直线垂直问题
【例6】 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 ABCD 是菱形,且∠C 1CB =∠C 1CD =∠BCD . (1)求证:C 1C ⊥BD . (2)当
CD
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 1C ⊥平面C 1BD ?请给出证明. CC 1
(1)证明:设=a , =b , CC 1=c , 依题意,|a |=|b |,、、 CC 1中两两所成夹角为θ,于是
=-=a -b ,CC 1?=c (a -b )=c ·a -c ·b =|c |·|a |cosθ-|c |·|b |cosθ=0,∴C 1C ⊥BD .
(2)解:若使A 1C ⊥平面C 1BD ,只须证A 1C ⊥BD ,A 1C ⊥DC 1, 由1?C 1=(+AA 1) ?(-CC 1)
=(a +b +c ) ·(a -c )=|a |2+a ·b -b ·c -|c |2=|a |2-|c |2+|b |·|a |cosθ-|b |·|c |·cos θ=0,得 当|a |=|c |时,A 1C ⊥DC 1,同理可证当|a |=|c |时,A 1C ⊥BD , ∴
CD
=1时,A 1C ⊥平面C 1BD . CC 1
【例7】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ABC 中,CA =CB =1,
∠BCA =90°,AA 1=2,M 、N 分别是A 1B 1、A 1A 的中点. (1)求的长;
(2)求cos 解:(1)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依题意得:B (0,1,0) ,N (1,0,1) ∴||=(1-0) 2+(0-1) 2+(1-0) 2=3. (2)解:依题意得:A 1(1,0,2) ,C (0,0,0) ,B 1(0,1,2). ∴BA 1=(1, -1, 2), CB 1=(0,1,2) BA 1?CB 1=1×0+(-1) ×1+2× 2=3 4 |BA 1|=(1-0) 2+(0-1) 2+(2-0) 2= |CB 1|=(0-0) 2+(1-0) 2+(2-0) 2= ∴cos 11= 36?5 =30. 10 (3)证明:依题意得:C 1(0,0,2) ,M (, , 2) 1122 11 C 1=(, , 0), A 1=(-1, 1, -2) 22 11 ∴A 1?C 1=(-1) ?+1?+(-2) ?0=0, ∴A 1⊥C 1, 22 ∴A 1B ⊥C 1M . 5.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距离的问题,距离问题包括点到点的距离,点的线的距离,点到面的距离,线到线的距离,线到面的距离,面到面的距离. 【例8】 求平面内两点A (x 1, y 1), B (x 2, y 2) 间的距离公式 解:设点A (x 1, y 1), B (x 2, y 2) ,∴=(x 2-x 1, y 2-y 1) ∴||=(x 2-x 1) 2+(y 2-y 1) 2 , 而|AB |=|AB |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为:|AB |=(x 2-x 1) 2+(y 2-y 1) 2 6.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线与线的夹角及面与面的夹角问题. 【例9】 证明: cos(α-β)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证明:在单位圆O 上任取两点A , B ,以Ox 为始边,以OA , OB 为终边的角分别为β, α,则A 点坐标为(cosβ, sin β), B 点坐标为 (cosα, sin α) ; 则向量OA =(cosβ, sin β), OB =(cosα, sin α) ,它们的夹角为α-β, ||=||=1,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由向量夹角公式得: cos(α-β) =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从而得证. 注:用同样的方法可证明cos(α+β)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7.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不等式、最值问题. 【例10】 证明柯西不等式(x 1+y 1) ?(x 2+y 2) ≥(x 1x 2+y 1y 2) 2 5 2 2 2 2 证明:令a =(x 1, y 1), b =(x 2, y 2) (1) 当a =0或b =0时,a ?b =x 1x 2+y 1y 2=0,结论显然成立; (2) 当a ≠0且b ≠0时,令θ为a , b 的夹角,则θ∈[0, π] a ?b =x 1x 2+y 1y 2=|a ||b |cos θ. 又 |cos θ|≤1 ∴|a ?b |≤|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x 1x 2+y 1y 2|≤ ∴ 2 2 x 1+y 1?x 2+y 2 2 2 2222 ∴(x 1+y 1) ?(x 2+y 2) ≥(x 1x 2+y 1y 2) 2. (当且仅当 2 2 x 1x 2 时等号成立) = y 1y 2 【例11】 求y =sin x +2sin x cos x +3cos x 的最值 解:原函数可变为y =2+sin 2x +cos 2x , 所以只须求y '=sin 2x +cos 2x 的最值即可, 构造={sin 2x , cos 2x }, ={1, 1}, 那么sin 2x +cos 2x =≤=故y max =2+2, y min =2-2. 【例12】 三角形ABC 中,A (5,-1) 、B (-1,7) 、C (1,2) ,求:(1)BC 边上的中线 AM 的长;(2)∠CAB 的平分线AD 的长;(3)cosABC 的值. 解:(1)点M 的坐标为x M = 2. -1+17+299 =0; y M ==, ∴M (0, ) 2222 . 2 9 ∴||=(5-0) 2+(-1-2= 2 (2) ||=(5+1) 2+(-1-7) 2=10, ||=(5-1) 2+(-1-2) 2=5 D 点分的比为2. ∴x D = -1+2?117+2?211 =, y D == 1+231+23 11114 ||=(5-) 2+(-1-) 2=2. 333 (3)∠ABC 是与的夹角,而=(6,8),=(2,-5). 6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p 1(4, -3) 、p 2(-2, 6) ,若p 在线段p 1p 2上,且p 1p =2pp 2,则点p 的坐标为 [ ] A.(0,3) B.(3,0) C.(-3,0) D.(0,-3) 2、点p 分有向线段p 1p 2的比是3:1,则点p 1分有向线段p 2的比为: [ ] A. - 3214 B. - C. - D. - 4323 3、设点A(a,b),B(c,d),若平移得A ’(2a,2b),那么B 点之新坐标为 [ ] A. (2c,2d) B. (a+c,b+d) C. (a+2c,b+2d) D. (2a+c,2b+d) 4、若P 按=(-1, 2) 平移后得到点P ' (2, -1) ,则点P 的坐标为 [ ] A. (0,0) B. (1,1) C. (3,-3) D. (-3,3) 5、设A 、B 、C 、D 四点坐标依次是(-1,0) ,(0,2) ,(4,3) ,(3,1) ,则四边形ABCD 为( ) A. 正方形 C. 菱形 B. 矩形 D. 平行四边形 6、已知△ABC 中, =a ,=b ,a ·b <0,s △abc="">0,s> A.30° 二、填空题 B. -150° 15 ,|a |=3,|b |=5,则a 与b 的夹角是( ) 4 D.30°或150° C.150° 1、p 1分p 2p 3的比为λ1,p 2分p 3p 1的比为λ2,则p 3分p 1p 2的比为 2、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2x -5的图象只有一个公共点(3,1) ,则向量a =_________. 3、等腰△ABC 和等腰Rt △ABD 有公共的底边AB ,它们所在的平面成60°角,若AB =16 cm, AC =17 cm, 则CD =_________. 三、解答题 1、若一次函数y =-2x +10的图象与过A (-1, 2), B (2, 4) 的直线交于点P ,求P 分AB 所成的比。 2、 已知两点P , -6) ,P 2(3, 0) ,求点P (-1(-1 7 7 λ及y 的值。 , y ) 分有向线段P 1P 2的比为 3 3、已知函数y =x 2+2x +6按向量平移后得到函数y =x 2,那么求函数y =x 3按向量 平移后得到的函数的解析式。 4、如图,在△ABC 中,设=a , =b , =c , =λa ,(0<><1), =μb="">1),><><1),试用向量a ,b="" 表示c="">1),试用向量a>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C 5. 解析: =(1,2), =(1,2),∴=,∴∥,又线段AB 与线段DC 无公共点,∴AB ∥DC 且|AB |=|DC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 =(5,3),||=34,∴||≠|},∴ ABCD 不是菱形,更不是正方形;又=(4,1), ∴1·4+2·1=6≠0, ∴不垂直于,∴ABCD 也不是矩形,故选D. 答案:D 6. 解析:∵ 1511 =·3·5sin α得sin α=, 则α=30°或α=150°. 242 又∵a ·b <0, ∴α=150°. 答案:C 二、1. 1 λ1λ2 2.(2,0) 3.13 cm 三、4解:∵与共线,∴=m =m (-)=m (μb -a ), ∴=+=a +m (μb -a )=(1-m ) a +m μb ① 又与共线,∴=n =n (-)=n (λa -b ), ∴=+=b +n (λa -b )=n λa +(1-n ) b 由①②,得(1-m )a +μm b =λn a +(1-n ) b . ② ?1-m =λa ?λn +m -1=0 ∵a 与b 不共线,∴? 即? μm =1-n n +μm -1=0?? 解方程组③得:m = ③ 1-λ1-μ1, n =代入①式得c =(1-m ) a +m μb =λ(1-μ) a +μ(1-λ) b ]. 1-λμ1-λμ1-π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