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与书面语相对应,是人们在口头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它在言语表达上有以下一些特征:有大量辅助的言语手段参与(如眼神和手势等);充分运用多种语音手段(如重音和停顿等);多使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词语;句子形式灵活简便;话题的中心比较随意。相比之下,书面语表达语序结构相对固定;多选用书面语词、术语和文言词语;句子结构较为完备;话题中心突出。
口语和书面表达诸多差异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口语交际中言说者和交流对象的同时“在场”,在于现场的“交互性”。言说者直接面对特定的场景和受众,言说的效果好还是不好,是即时产生的,是一过性的,即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交流对象的反应,言说者是当场就能直接感受到的,如果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交流效果就很差,甚至导致交流中断,无法持续下去。而书面表达则不同,作者一般不在场,文本对读者产生的作用,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缓慢、长久的。读者看一遍不解其意,还可以先搁着,等以后再慢慢琢磨,不必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读者发表了意见,作者也未必能知道;即使知道了读者不好的反应,作者还可以置之不理、照写不误。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核心便在于言说者的现场感,言说者所说的能否迅即为受众所接纳,或产生对话的愿望,这是交流成功的前提。因此,这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现场感是一种语境敏感构成的言说意识,是言语生命的“互动感”,就是懂得在什么样的口语交际场合,面对什么样的受众,该用什么样的语言策略和方式方法,来达成最佳的交流效果。在具体的言谈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了易懂。书面表达的作者不直接面对读者,作品也不需要一下子就能让读者读懂;口语交际言说者则直接面对听众,双方要每时每刻形成默契或互动。作为言说的一方,不能失去对现场的掌控,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能让听众即刻就听懂,就有反应。读者反应理论将作品分为“可读的”和“可写的”两类。前者是指在文字上没有阅读障碍的、一读就懂的作品;后者指的是须仔细品读、反复揣摩才能读懂的作品。口头表达的语言,便应该属于前者。听得懂,按理说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应该做到的,但恰恰很容易被人所忽略。这就涉及了口语交际用语上的讲究。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精品】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以往听说训练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2.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过去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纸上谈兵,图上神游。口语交际则不一样,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
1.良好的语音能力。口头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音来表达,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语音能力,包括发音准确、规范、标准;音质纯净,音量适中;音调优美动听,发音有一定的节奏,快慢适中;声音有一定力度,并能控制自如,做到强弱、大小适当,等等。
2.敏捷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要经过内部言语-选词组句-外部言语三个环节,其过程几乎是闪电般
的快捷。因此,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却是马上要说的,就是这样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答非所问,结结巴巴,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应变,应答自如。
3.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与人当面交谈,不可能有很多准备和思考的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说出有一定条理的一段话,必须迅速地组织语言,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运用修辞方法和叙述、说明、描述等表达方式。 可以说,组织语言的速度和能力,将决定口头表达的效果,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表现在:(1)姿态自然,举止大方。站,自然站正,微收下巴,不颤腿,不绞衣角;坐,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眼神不游离,不闪躲,不目中无人,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2)用语恰当,礼貌待人。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
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讲的时候,可以先逐项说,再连起来完整地说。
(2)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所看到、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由影、报刊和广告中所吸收的信息,选一两条,抓住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简单地讲给大家听。由于讲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感情自然,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
活动。
(3)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整理班级图书、出黑板报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并接受大家咨询。
(4)祝贺感谢。指导学生视不同的对象和事情,选用不同的贺词或感谢语,先说说祝贺或致谢的原因,再讲谁祝贺或感谢。如果是自己,可说“我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感谢)”,如果是代表集体,那就说“让我代表XX向你表示祝贺(感谢)”,最后还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5)接待客人。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迎客:说
“谁”、“请进”并问好;待客:让座、端茶、回答问话或要求改日再来;送客:送到门口、话别、挥手或说“再见”。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运用礼貌用语。这种说话要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求助于人。让学生学会在借物品、请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说些祈求的话,除教会学生注意称呼和使用礼貌用语外,必须讲清对方做什么及请求原因。如果对方答应了,该怎样说,如果你不大满意,又该怎样说。要求讲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诚恳,使人听后产生亲切感。
(7)自由议论。教师根据训练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思想实际设计好话题,并恰当地提出议论的问题和中心,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议。如让学生看一幅图或听一个社会现象后谈自己的看法;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自由评论,等等。
(8)争辩问题。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论辩。论辩一般格式是
:先指出双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再说为什么错,接着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改正意见和要求。开头语可用“我认为??”、“我的看法是??”等。
(9)主持会议。让学生当会议的主持人,按照以下顺序练说:先说会议名称,再说会议目的,接着说会议的议程,最后对到会者提出要求。会议将要结束时,要加以小结,内容大体是:对会议的评价,解答有关问题和如何实施会议决定等。
(l0)交易商谈。引导学生讲清所要买的商品的名称、数量,询问商品价
格、性能、特点等;卖主要热情地一一作答,把商品的价格、质地、性能、特点、用法以及附加的优惠条件等向顾客讲清楚。在商谈中,双方都必须使用礼貌语言,促进成交。
2.口语交际训练的几个注意点。
(1)要激发兴趣。一般说来,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在与成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这一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口交际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这样,说者畅所欲言,听者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把原来课外自发地说,发展到课内自觉地说。
(2)要教给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必须教给方法,使教师有指导地说与学生自由地说交替进行。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即使要讲好一件简单的事也不容易。要教学生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3)要引导评价。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
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评语言,即评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二评思路,即评价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评仪态,即评声音是否响
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
(4)要加强考核。这是保证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教学结果,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信心。口语交际考核可采取分散考核与集中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并把考核成绩记载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上。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在特定的交往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以往听说训练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2.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过去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纸上谈兵,图上神游。口语交际则不一样,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
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
面的能力和素养。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
素是:
1.良好的语音能力。口头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音来表达,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语音能力,包括发音准确、规范、标准;音质纯净,音量适中;音调优美动听,发音有一定的节奏,快慢适中;声音有一定力度,并能控制自如,做到强弱、大小适当,等等。
2.敏捷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要经过内部言语-选词组句-外部言语三个环节,其过程几乎是闪电般的快捷。因此,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却是马上要说的,就是这样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答非所问,结结巴巴,影响口
语交际的效果。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应变,应答自如。
3.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与人当面交谈,不可能有很多准备和思考的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说出有一定条理的一段话,必须迅速地组织语言,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运用修
辞方法和叙述、说明、描述等表达方式。
可以说,组织语言的速度和能力,将决定口头表达的效果,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4.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表现在:(1)姿态自然,举止大方。站,自然站正,微收下巴,不颤腿,不绞衣角;坐,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眼神不游离,不闪躲,不目中无人,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2)用语恰当,礼貌待人。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
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口语交际的主要形式。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
或学习。讲的时候,可以先逐项说,再连起来完整地说。
(2)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所看到、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由影、报刊和广告中所吸收的信息,选一两条,抓住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简单地讲给大家听。由于讲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感情自然,从
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3)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整理班级图书、出黑板报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并接受大家
咨询。
(4)祝贺感谢。指导学生视不同的对象和事情,选用不同的贺词或感谢语,先说说祝贺或致谢的原因,再讲谁祝贺或感谢。如果是自己,可说“我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感谢)”,如果是代表集体,那就说“让我代表XX向你表示祝贺(感谢)”,最后还可以提出一些要
求和希望。
(5)接待客人。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迎客:说“谁”、“请进”并问好;待客:让座、端茶、回答问话或要求改日再来;送客:送到门口、话别、挥手或说“再见”。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运用礼貌用语。这种
说话要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求助于人。让学生学会在借物品、请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说些祈求的话,除教会学生注意称呼和使用礼貌用语外,必须讲清对方做什么及请求原因。如果对方答应了,该怎样说,如果你不大满意,又该怎样说。要求讲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诚恳,使
人听后产生亲切感。
(7)自由议论。教师根据训练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思想实际设计好话题,并恰当地提
出议论的问题和中心,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议。如让学生看一幅图或听一个社会现象后谈自己的看法;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自由评论,等等。
(8)争辩问题。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论辩。论辩一般格式是:先指出双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再说为什么错,接着阐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提出改正意见和要求。开头语可用“我认为??”、“我的看法是??”等。
(9)主持会议。让学生当会议的主持人,按照以下顺序练说:先说会议名称,再说会议目的,接着说会议的议程,最后对到会者提出要求。会议将要结束时,要加以小结,内
容大体是:对会议的评价,解答有关问题和如何实施会议决定等。
(l0)交易商谈。引导学生讲清所要买的商品的名称、数量,询问商品价格、性能、特点等;卖主要热情地一一作答,把商品的价格、质地、性能、特点、用法以及附加的优
惠条件等向顾客讲清楚。在商谈中,双方都必须使用礼貌语言,促进成交。
2.口语交际训练的几个注意点。
(1)要激发兴趣。一般说来,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在与成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这一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口交际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这样,说者畅所欲言,听者
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把原来课外自发地说,发展到课内自觉地说。
(2)要教给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必须教给方法,使教师有指导地说与学生自由地说交替进行。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即使要讲好一件简单的事也不容易。要教学生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
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3)要引导评价。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评语言,即评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二评思路,即评价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评仪态,即评声音
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
(4)要加强考核。这是保证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教学结果,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信心。口语交际考核可采取分散考核与集中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制
订切实可行的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并把考核成绩记载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上。
2004-08-05
一、什么是口语交际?
口语,就是口头言语,即口头上说出来的语言,而不是用文字写出的语言。用文字写出的语言,叫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口语和书面语虽然都是交际的工具,但区别也是明显的。口语作用于听觉,书面语作用于视觉;口语受时空限制,瞬刻即逝,不便保存,书面语易于传播和保存;口语灵活,生动,尤其与情境、手势配合以后,表意很丰富;书面语规范,严谨,等等。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1.复合性
口语交际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行为,要完成口语交际,就必须有多种系统的参予,如思维系统、语言系统、情感系统、态势系统、听众系统等,多种系统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口语交际的任务;口语交际的方式虽然是以有声语言为主,但同时也综合了“无声语言”即手势、体态。表情等手段,从而使口语交际既具有传声性又具有表情性;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一种交际者自身储备的综合调动,其中包括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储备,生活积累等。
2.简散性
简略和松散这是口语交际言语形式的明显特征。简略,是指用语简略,即多用短句。省略句、隐含句、脱落句等,这一方面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另外一方面,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应该省略,不省略反而显得累赘;松散,指结构较为松散。口语交际可以随想随说,上句没说清楚,下句再说,一次没说清楚,再说一次甚至几次。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还常常出现较多的停顿,时断时续。因此,比起书面语言来,口语交际显得松散多了。
3.临场性
口语交际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表现出明显的临场性。一是受时空制约,因时因地而异;二是受交际对象的制约,因人而异;有时还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口语交际必须做到因时施言,因地施言,因人施言。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连江县树德学校 刘仁增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以往听说训练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2.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过去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纸上谈兵,图上神游。口语交际则不一样,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
1.良好的语音能力。口头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音来表达,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语音能力,包括发音准确、规范、标准;音质纯净,音量适中;音调优美动听,发音有一定的节奏,快慢适中;声音有一定力度,并能控制自如,做到强弱、大小适当,等等。
2.敏捷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要经过内部言语-选词组句-外部言语三个环节,其过程几乎是闪电般的快捷。因此,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却是马上要说的,就是这样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答非所问,结结巴巴,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应变,应答自如。
3.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与人当面交谈,不可能有很多准备和思考的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说出有一定条理的一段话,必须迅速地组织语言,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运用修辞方法和叙述、说明、描述等表达方式。
可以说,组织语言的速度和能力,将决定口头表达的效果,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表现在:(1)姿态自然,举止大方。站,自然站正,微收下巴,不颤腿,不绞衣角;坐,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眼神不游离,不闪躲,不目中无人,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2)用语恰当,礼貌待人。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讲的时候,可以先逐项说,再连起来完整地说。
(2)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所看到、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由影、报刊和广告中所吸收的信息,选一两条,抓住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简单地讲给大家听。由于讲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感情自然,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3)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整理班级图书、出黑板报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并接受大家咨询。
(4)祝贺感谢。指导学生视不同的对象和事情,选用不同的贺词或感谢语,先说说祝贺或致谢的原因,再讲谁祝贺或感谢。如果是自己,可说“我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感谢)”,如果是代表集体,那就说“让我代表XX向你表示祝贺(感谢)”,最后还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5)接待客人。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迎客:说“谁”、“请进”并问好;待客:让座、端茶、回答问话或要求改日再来;送客:送到门口、话别、挥手或说“再见”。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运用礼貌用语。这种说话要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求助于人。让学生学会在借物品、请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说些祈求的话,除教会学生注意称呼和使用礼貌用语外,必须讲清对方做什么及请求原因。如果对方答应了,该怎样说,如果你不大满意,又该怎样说。要求讲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诚恳,使人听后产生亲切感。
(7)自由议论。教师根据训练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思想实际设计好话题,并恰当地提出议论的问题和中心,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议。如让学生看一幅图或听一个社会现象后谈自己的看法;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自由评论,等等。
(8)争辩问题。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论辩。论辩一般格式是:先指出双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再说为什么错,接着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改正意见和要求。开头语可用“我认为??”、“我的看法是??”等。
(9)主持会议。让学生当会议的主持人,按照以下顺序练说:先说会议名称,再说会议目的,接着说会议的议程,最后对到会者提出要求。会议将要结束时,要加以小结,内容大体是:对会议的评价,解答有关问题和如何实施会议决定等。
(l0)交易商谈。引导学生讲清所要买的商品的名称、数量,询问商品价格、性能、特点等;卖主要热情地一一作答,把商品的价格、质地、性能、特点、用法以及附加的优惠条件等向顾客讲清楚。在商谈中,双方都必须使用礼貌语言,促进成交。
2.口语交际训练的几个注意点。
(1)要激发兴趣。一般说来,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在与成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这一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口交际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这样,说者畅所欲言,听者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把原来课外自发地说,发展到课内自觉地说。
(2)要教给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必须教给方法,使教师有指导地说与学生自由地说交替进行。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即使要讲好一件简单的事也不容易。要教学生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3)要引导评价。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评语言,即评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二评思路,即评价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评仪态,即评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
(4)要加强考核。这是保证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教学结果,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信心。口语交际考核可采取分散考核与集中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并把考核成绩记载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上。
2004-08-05
选自人教网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症结与对策
广东省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 邱秀勤
语文新大纲开篇即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新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它不仅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口语交际训练在农村小学得不到充分重视,很多农村学生存在惯用方言、少说、不敢说等的症结。因此,农村教师应充分
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症结与对策。
症结一:惯用方言,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
对策:农村地区学生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例如:把“他先走”说成“他走先”等,主要原因是缺少规范的普通话朗读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坚持朗读训练。方法一: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经常听教材磁带录音朗读,有利于学生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加强普通话的训练。特别是教师的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变化和体态语言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我也要像老师那样读”的欲望。此外,平时可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例如:小组比赛读,同学带读等,长期坚持,形成朗读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 方法二: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夏夜多美》一课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例如:“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 “谢谢您,睡莲姑姑!”等等,都是很具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与人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的口语训练。此外,课余时间多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与沟通。拒绝使用方言,形成人人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症结二:学生缺少说的内容,甚至“无话可说”
农村学生见识少,视野不够开阔,造成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说话,也不敢说话。
对策: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挖掘口语训练的内容,使学生有丰富的说话内容,从而敢说、会说。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捞鱼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到校园的树底下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说一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开到自然中去,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信息,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的同时要去探索去感受,积极发言,创设角色情景,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评议表达情景,使学生畅所欲言。又如:校园里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然后练说作画的过程,介绍贴画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因而交流时学生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还怕学生无话可说吗?
症结三:忽视说的氛围,“有理说不清”
由于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有些教师更忽略说的氛围,缺乏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长此以往,学生便“有理说不清”。
对策:教师要充分重视说的训练,正确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的经历说清楚、说具体,只有形成说的良好氛围,学生才会“口若悬河”。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把话说清楚。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能清楚具体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和亲身感受。有了亲身经历,才能形成爱说的浓厚氛围,才能把话说具体、说清楚。例如:对“做菜”这个农村学生常见的话题,教师激情引入:“今天早上,老师做了一道菜──西兰花炒肉丝,那味道呀,没说的!就连一向挑吃的儿子也吃得津津有味,想尝尝吗?其实并不难做,接着老师就把做菜的过程说出来,当学生兴趣正浓时,老师提出要求:“怎么样?你们最拿手的炒菜是什么?大家一起聊聊好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谈论开了,一改过去不敢表达、害怕说话的现象,都把自己炒菜的过程讲得非常具体有趣。
说话训练贵在不断地实践。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和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相机点拨,适当训练,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提高。
美国课标里的“听”和“说”
南卡罗莱纳州准备评价(South Carolina Readiness Assessment)
南卡罗莱纳州教育质量在全美国位于前列。该州教育人士认为,早期教育评价具有双向目的:一方面是为教育决策者提供资料和信息;另一方面是基于标准的教育测量,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升入1或2年级,继续学习。
2002年南卡罗莱纳州已正式出版了《早期教育评价指导手册》(South Carolina Readiness Assessment Kindergarten and First Grade Developmental Guidelines),对K-1年级的学生进行早期教育评价。评价项目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语言艺术和数学三个领域。其中,语言艺术领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儿童语言和读写能力技巧的考查,把握儿童对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具体地分为交际、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
通过在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下,学生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广泛体验,从而获得对语言艺术的精通。学生还将学会建构意义,并使之与他们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逐渐地对他们所听到、观察到和读到的内容开始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解释。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听众和目的,开始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所有这些评价都建立在课程标准基础之上。比如,南卡罗纳州幼儿园阶段交际领域的评价标准,包括四个要点:
(1)从听话中获得意义
(2)跟从指导去做一系列的活动
(3)清楚地说出和有效地表达思想
(4)为了达到多种目的,使用广泛的词汇和语言
对每一个要点的评价都用具体的课程标准细则来衡量,而且这一系列的评价都依赖于一定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而不是任意的盲目的想当然的一种临时测评。
下面以“从听话中获得意义”为例,来看这项目评价所对应的相关课程标准及其理论基础。
与“从听话中获得意义”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有:
? 表现出当某人在说话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并且有礼貌,不去打断别人说话的能力。
? 表现出在会话与讨论中听出意义的能力。
? 表现出能够去听大声朗读的各种文学,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 表现出在大声朗读的故事中辨别人物和环境的能力。
? 继续回忆大声朗读过的文本中的细节内容。
? 继续认知非文字的资料的能力。
? 继续对大声朗读过的文本进行询问并回答问题的能力。
? 继续在非文字资料与他/她的已有知识、其他资料和世界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 ? 继续在观察的基础上组织信息的能力。
? 继续通过建构类型来组织和分类信息的能力。
? 开始对会话和讨论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 开始学会倾听主要意思的能力。
? 开始对他/她表达观点的内容作出预测的能力。
对学生听话能力的这些评价标准,也是建立在如下理论基础之上的:
通过看和听的渠道,小孩子很容易主动地卷入对他们周围世界的学习活动中。五岁的时候,儿童就能够在同儿童或成人一对一的会话,在小或大的小组活动,讲故事和看录像等不同的环境下,倾听出意义。通过肢体语言、目光交流和积极参与表现出他们的专注。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评论的方式,表现出对他们所听到的内容的理解。
(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
“说话”标准
幼儿园:
在自己的话语中运用与幼儿园水平相当的词汇和语法。
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说话(例如,分享个人经验的思想,阅读的书籍,或者写作;复述故事;表演一段经历,或者事件)。
大声地说话。
为了某种目的,注意说话的速度和恰当的措辞。
在小组里轮流说话。
1年级:
在自己的话语中运用与年级水平相当的词汇和语法常规。
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说话(例如,分享思想,或信息,复述故事,表演一段经历或事件)。 按照不同的交际目的(例如,与同伴对话,或者作为小组代表)而变换语言风格(正式,或非正式)。
大声地说话。
为了不同的目的和听众选择恰当的语速和措辞。
在会话或小组中轮流地说话。
对别人的说话做出适当的反应。
2年级:
说出自己对所读到的富有想象力的和信息文本的感受。
运用与年级水平相当的词汇交流思想,情感,或者不同渠道的经历(例如,分享关于个人经历的思想,书籍,或写作)。
在自己的话语中运用常规语法。
按照一定的目的变化语言形式(例如,与同伴对话,对成年人说话)。
说话时注意措辞、音量、语速、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以适应交际目的、话题和听众。 在小组中轮流对话,当小组说话时应恭敬地作出反应。
参与小组讨论。
讨论期间对别人的交流提供反馈信息。
3年级:
说出自己对所读到的富有想象力的和信息文本的感受。
运用与年级水平相当的词汇口头交流思想,情感,或者不同渠道的经历(例如,分享关于个人经历的思想,书籍,或写作)。
运用常规语法。
针对特殊听众,辨别出哪些话语切题,哪些不切题。
有条理地、连贯地交流思想。
按照目的变化语言形式(例如,与同伴会话,对成年人说话)。
说话时注意措辞、音量、语速、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以适应交际目的、话题和听众。 在小组中轮流对话,当小组说话时应恭敬地作出反应。
参与小组讨论。
讨论期间对别人的交流提供反馈信息。
4年级:
说出自己对所读到的各种文本做出的反应。
运用与年龄水平相当的词汇交流思想。
说话时运用符合语法规则的正确的句子。
包含那些对听众来说很切题的细节。
有条理地、连贯地交流思想。
按照说话的听众和目的调整语言形式。
说话时注意措辞、音量、语速、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以适应交际目的和听众。 当小组说话时,应恭敬地作出反应,不要打断。
参与小组中各种话题的讨论。
对别人提供反馈信息。
2-4年级:
恭敬地作出反应。
开始与同伴和熟悉的成年人交流。
运用与年纪水平相当的词汇。
用语法正确的句子说话。
运用与表达意思相匹配的手势交流。
建立与听众相适应的目光交流。
尽可能大声地说话,让听众能够听得见。
5-6年级:
恭敬地作出反应。
与同伴、教师及学校范围内的其他人员进行交流。
运用与说话目的相适应的语言和语法。
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提高交际效果。
在报告和小组讨论期间,学会运用目光交流。
运用与内容和听众相适应的音量和语速。
运用视觉交流,帮助提高表达效果。
7-8年级:
恭敬地作出反应。
开始与同伴和地方社区的成年人交流。
根据听众和目的,调整语言和表达特征。
根据说话目的,适当调整语言和语法。
根据内容和听众,适当地调整音量、语调、重音和语速。
有效运用非语言的交流。
运用视觉帮助提高表达效果。
与听众建立并保持目光交流。
9-12年级:
恭敬地作出反应。
开始与同伴及学校和地方社区的成年人交流。
根据听众和目的,调整语言表达风格。
根据主题和听众,适当运用标准英语口语规范。
运用说话技巧,例如,音量调整和身体语言。
运用非语言的交流技巧以帮助传递信息。
运用视觉帮助和有效使用小道具。
对听众的反应作出反应,调整表达风格。
与听众建立并保持目光交流。
(王爱娣译自《纽约州英语语言艺术核心课程》)
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例析
费 蔚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20)
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口语交际与以往听说训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听和说的单向技能发展,而前者在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重交际中的文明素养。
由于“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有着鲜明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以为,以下问题中值得广大教师在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时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话题选定体现交际性
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所选定的话题具有交际性。以下两个教学案例话题特点不同,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示了达成交际的基本策略。
【案例1】《猜谜语游戏》
1. 师生互动。
师:老师先出谜语,请同学们猜,谁猜到卡片上的谜语,美丽的卡片就送给谁。
师:这儿还有几则谜语,不过,这次不但要猜出谜底,还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 生生互动。
师:刚才大家猜的是老师收集的谜语,谁想把你收集的谜语给大家说说?
指名并交代:想让谁猜就请谁,而且记得问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上台自由与同学交际。)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一问一答,态度大方又有礼貌,合作得多好呀!请四人小组在一起猜猜谜语,小组长要组织大家有秩序地进行,并且选出大家认为好的谜语。
师: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选出的谜语贴在教室的周围,等会儿请其他组的同学猜一猜。
如果猜对了,就把谜语送给他。
【评析】口语交际话题的选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的成败。交互性强的话题,课堂中容易形成你来我往的人际互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这个案例以“猜谜语”为话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首先,猜谜语需要一人说一人猜,或一人说多人猜,话题内容要求参与的双方进行言语交际。其次,猜谜语时,出谜者要步步诱导,让对方接近谜底,而猜者既要猜出谜底,还要说清楚理由,话题的展开对参与者的言语表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选定了具有交互性的话题后,还需要教师明确交际内涵,拓展话题的交际功能,使口语交际过程成为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 交际目标分层。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案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
2. 交际对象广泛。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言语以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有“对象”意识。只有交际对象广泛,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应对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这个案例中,既有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有四人小组间的群体互动??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在不同场合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面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合作的能力等。
3. 交际形式多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形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而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挥他们交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口语交际应当“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这个案例中所出现的交际形式比较丰富,如,猜老师出的谜语,猜同学出的谜语,猜小组推荐的最佳谜语,举行猜灯谜活动??丰富多样的交际形式,使得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
【案例2】《我们的画》
??
学生经历了评画、改画、说画的过程后,教师指导学生举办画展。
师:现在,我就是“一年级图画展”的主办人(挂“主办人”牌)。谁想参加画展,就把画贴在黑板上。我们将从这些画中选出“最受欢迎的画”。
师:现在要成立评画组,谁想当评委?先在小组中自荐,然后大家推荐一位说得最好的小朋友担任评委(给评委挂“评委”牌)。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就是“副评委”。
师:每个小组在评委的带领下选出最受欢迎的画,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多幅,并说出你们喜欢这些画的理由,最后由每组的评委总结大家的意见上台发言。
获奖学生上台谈感受,台下学生随机提问。
【评析】有些话题本身缺乏交际性,容易上成以学生言语单向输出为主的听说训练课。 因此,这类话题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交际因素,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本案例在挖掘交际因素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 无中生有──创造交际契机。第一阶段的教学以“评画、改画、说画”为话题而展开。而在第二阶段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创设生生互动的交际情境,教师以“举办画展”为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契机。“举办画展”,看似与话题主旨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但它是教师基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报名参加画展”“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等教学环节,既有个别表达、也有小组交流,交际的形式比较丰富,使学生在言语品质上也得到了较好的锤炼。这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开辟了生生交际的途径。
2. 匠心独具──铺设交际“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能够诱发学生兴趣的交际“点”,这一个个交际点犹如点点星火,一旦学生交际欲望点燃,便能呈燎原之势。因此,教师应当匠心独具地在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案例中,“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就是容易引发交际的“点”。“自荐和推荐小评委”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过程;“选画并说说理由”学生既可以倾听伙伴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伙伴商量,达成一致的意见,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真实的、自由的、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高了学生审美鉴别能力和言语品评能力;“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能形成一问一答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达的灵活性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 穿针引线──形成交际“场”。口语交际中的“场”,指的是依附在口语交际活动之中并对其活动产生激活作用的形态。口语交际的“场”往往不定,或是外在的物质氛围,或是内在的心理感受,或是交流中言语所达成的默契,或是讨论时思想所形成的撞击??但这种“场”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影响着它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的“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场”内的氛围是和谐的、平和的、愉悦的;“场”内的活动是积极的、活跃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场内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包容的。在缺乏交互性的话题中,教师的穿针引线能使得原本封闭的“场”变得开放。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恰到好
处的串连、提示、点拨、应和,能形成一个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交际的可能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情境创设体现交际性
以下两位教师分别执教《奇妙的动物世界》和《快乐拼图》,教学过程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
【案例3】《奇妙的动物世界》
1. 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动物?然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世界》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除了录像里介绍的动物,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
2. 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学生自己选定比较了解的一种小动物,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解释、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相互补充。
3. 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可以提问,然后再请发言的同学补充。
【案例4】《快乐拼图》
1. 情境设计。
课前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小图片。在提供图片时有意识地少放几种,为课堂拼图设置一定的困难,为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铺垫。
2. 情境展开。
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图片,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
生:老师,我想拼雪娃娃,可是缺少大圆。
师:哎呀,少图片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生:我可以拼别的图。
生:还可以向同学借。
师:向同学借图片还有些讲究呢,你能说说吗?
生:向同学借图片要有礼貌。
生:别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
生:借的时候,要把自己为什么需要图片的原因告诉别人。
师:是呀,借图片的讲究可多了,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凭借自已的甜嘴巴借到你需要的图片。
课堂现象:缺图片的学生有的向周围的小伙伴借图片,有的离开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图片,有的一次就借到了图片,有的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图片,有的没有借到图片,同组的小伙伴商量换一种图形??
【评析】上述“案例3”“案例4”在表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时有以下共性:即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言语交往,准确地将口语交际过程的展开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活动中。“案例3”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而且对听的学生提出了“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的要求,并且要求“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保证了口语交际活动双向互动的可能。“案例4”中,学生发现缺少图片后与教师进行了一问一答的言语交际;借图片过程中,小伙伴之间进行了你来我往的言语交流等,这都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
然而,因为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不同,在“案例3”“案例4”中,学生参与交际的态度,交际时所产生的情感,所达成的交际实效也有所不同。
“案例3”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是播放动物录像。教师预设通过播放录像来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从而展开口语交际过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引起我们反思。
1. 情境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像所呈现的情境是动物介绍,提供了有关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常识。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产生亲近动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含的交际因素不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此时,学生的口语交际以独白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单向言语输出,缺少与同伴的互动。而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创设情境的局限造成的。
2. 情境创设是否达到最优化。“案例3”中,录像情境的创设比较孤立,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3. 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从“案例3”看,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即便是所产生的口语交际现象,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很难引发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尽量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容
易被激发,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和持续。“案例4”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比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1.“借图片”这一情境本身就具有交际的意味。“借”是发生在两个人(或以上)之间的。“借”不仅需要运用口语,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借”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语言技巧。因为“借”的结果有两个,借到皆大欢喜,借不到就需要合理调整心态,忌出语伤人。所以,“借图片”这一情境,不仅具有交际性,还渗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的思想,内涵丰富,空间开阔。
2.“借图片”这一情境接近生活,为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而设。我们知道,“借东西”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当学生拼图时发现缺少图片,凭借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借”。
这样,口语交际随即产生,交际过程不露痕迹。在这一情境中,口语交际活动不是教师刻意安排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在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间、生生间水到渠成的口语交际场面。案例中借图片的结果如何,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实践,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从“案例4”可见,由于口语交际所创设的情境接近真实生活,符合学生内在需求,因此增强了实效性。
三、路径选择体现交际性
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要素有五: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内容;四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五是交际的环境。五个要素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成为交际的路径。
【案例5】“保护有益的动物”
1.了解动物面临的危险。
播放课件: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像。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
4.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
5.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捕杀有益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案例6】“有趣的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把一个小家伙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瞧……
生:是小金鱼!
师:快,和小金鱼打声招呼。
生:小金鱼你好!
生:小金鱼欢迎你到我们教室里来。
师:小朋友真热情呀。小金鱼说些什么呢?让我听听。(老师将小金鱼放在耳边,侧耳倾听。)
师:小金鱼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来到你们的教室真是太高兴了。
师:小金鱼那么可爱,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
师:小朋友夸小金鱼长得漂亮,小金鱼可开心了,你们瞧,它摆动着尾巴高兴得跳起了舞。
【案例7】“一场××比赛”
比赛前,教师请每组学生推荐三位参赛选手和一位评委,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其他学生当拉拉队员,从中选出一位拉拉队队长。
参赛选手搭积木,拉拉队呐喊助威,评委仔细观察。
积木搭完后教师请大家谈谈看到了什么。
评委、拉拉队、参赛选手从各自的角度谈自己看到的情况。
根据现场比赛情况,教师请评委说说谁能得第一。
请选手夸自己的积木,说服评委。
请拉拉队对评委的现场评价提建议。
教师当记者,采访获胜组拉拉队队员,请他们和队友说说话。采访获胜小组的参赛队员,请他们对其他小组提提建议。采访失败小组的拉拉队员和选手,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
【评析】
“案例5”中,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能触动情感的动人画面。教学情境的选择对促进口语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从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的互动过程看,显然路径比较单一。“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这一组教学设计,侧重从交际主体角度出发,言语形式以主体独白为主,交际对象很难介入交际过程,双方缺少互动的可能。这种单向输出式的交际路径,影响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案例6”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话题,内容有趣,能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兴趣。但在交际路径的确定上值得商榷。首先,“和小金鱼打招呼”,“对它说些什么”等教学设计中,教师显然把“小金鱼”当作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但小金鱼不能
运用口语,学生无法和它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际活动。因此这个教学设计中缺少了口语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交际对象,使得交际明显缺少回路。其次,当交际对象无法回应主体时,教师越俎代庖,替代了“小金鱼”成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对象。这样使得原本应当通向生生之间的交际路径被截断,演变为单一的师生交际,学生的参与面缩小,交际对象的丰富性锐减,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
“案例7”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从交际对象看,全班学生被分成参赛选手、评委、拉拉队,教师承担记者的角色。这样,口语交际出现了以下路径:
参赛选手←→评委
参赛选手←→拉拉队
参赛选手←→记者
拉拉队←→评委
拉拉队←→记者
评 委←→记者
参赛选手←→参赛选手
拉拉队←→拉拉队
评 委←→评委
由于口语交际的对象不同,所出现的情境也不同,对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的要求也不同。如,拉拉队和参赛选手之间的交流,就应当采用呐喊鼓劲方式,交际语言应具有鼓动性,语气激昂;和评委交流,就应当委婉得体,使自己的语言能尽量打动评委,抑或据理力争??由于交际对象丰富,因此交际路径多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交际路径的选择,前提是充分设计好交际的对象。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交际对象单一和不当,往往会影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展开,使得交际过程变得拘谨、呆板、程式化。而只有交际对象多样,才能使交际过程灵动、自如、多样化,使交际路径成为“通途”。
四、学习方式体现交际性
新课程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较好地达成互动的效果。
【案例8】“压岁钱怎么用”
1. 导入课题。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
2. 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同学听。
3. 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有不同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4. 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然后当小评委评一评。
5. 小组准备短剧。下面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6. 小组汇报。
(1)教师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口语交际的特点使然,这种学习方式的倡导有其必要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否形成口语交际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有没有自觉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口语交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口语交际的展开是建立在个体围绕话题,自主地进行语言酝酿、组织和表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个体的思维、表达和交往的习惯、方式不相同,口语交际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其次,口语交际互动性特点,决定了交际的产生必须有赖于交际主体和对象之间以口语为媒介的交往,而合作学习为这种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划分不同学习区域,组合不同学习群体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充分满足不同交际需要。口语交际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都离不开对话题或相关信息的探究,也只有从不同角度开展深入的探究,才能使口语交际质量提升,具有实效。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倡导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不是为了培养口语交际明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人人都成为口语交际过程中备受瞩目的主角。当然,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孤立、狭隘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自主中有探究,合作中同样有探究。即便是自主与合作也绝非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依然有着独立运行和相互融合的特性。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还应当避免机械、刻板,提倡灵活运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前有任务。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在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前应当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活动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虚假的讨论,浮华的热闹,放任自流的交际,只能使口语交际在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中耗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每一次活动前都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第一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第二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看谁说得清楚、明白。”第三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教学中所设计的三次合作学习,交际任务不同,目标逐步递进。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压岁钱的用途,并且“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要积极启动思维,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要“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对学生听的习惯的训练和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第三次合作,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编短剧,而且要分配角色,设计台词,还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要借助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进行口语交际??整个学习过程展开充分,落实了知识技能,使学生形成乐于交际的良好情感,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上述设计体现了口语交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展开教学过程的理念,目标明晰,螺旋上升,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2.活动中有支持。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角色也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师角色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一味的操作者转化为研究者。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诱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需要来自学习伙伴的支持,这里的学习伙伴既是学生也是教师。而教师更应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为整个口语交际活动起到推动的作用。上述案例中,学生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促进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在小组汇报“怎么用压岁钱”时,教师一方面鼓励台上个别发言的学生“说得清楚、明白”,一方面要求台下的学生想想刚才上台介绍的同学中“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还鼓励台下的同学“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教师无疑像一座桥梁,沟通了台上和台下学生间的交流,使得原本只局限于台上发言学生的单向言语输出,变为台上、台下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在小组以短剧的形式汇报时,教师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一员,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指导学生表演”。正是由于教师的学习支持,使得人人参与口语交际,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需要指出的是,学习支持并不仅局限于老师,它应该包括一切可提供支持的个体和群体。
3.活动后有汇报。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在活动之后都应当有汇报。汇报不仅能呈现学习的结果,而且能再现学习的过程,从而再一次引发新的口语交际。汇报的形式不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转述别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大家的观点,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积极而正面的评价,不宜过高要求,对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应当予以鼓励。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年第4期
下载自人教网
提高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蒋伟伟
《上海教育科研》
关键词
口语交际能力 途径 方法
中小学语文课堂内的口语交际教学一直以来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它作为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另一方面,由于口语交际教材和评价标准的缺位,致使教师在操作层面上难以把握。不少教师更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始终处于一种被漠视的状况下。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进入整体试验阶段以来,教师们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口语交际教学十分关注,为此,上海市普通话测试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以“促进少儿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为目标,对提高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一、提高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设置拓展型课程,保障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久性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虽有明确规定,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坦言,现行的语文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和训练环节设定方面,仍以阅读写作为主,口语交际的课时难以保证。
课题组着眼于实现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本着激发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开发设计了《少儿口语交际》课程,从三个不同层面(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起始年级)细化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系。
将《少儿口语交际》课程列入拓展型课程,既解决了语文课堂内口语交际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也为落实教育部及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创造了条件。
(二)组织实施口语交际能力等级考试,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是我国在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课程评价改革的行动方向。
自2005年起,由市教委、市语委、团市委和市少工委联合组织实施的“上海市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等级测评”工作全面启动,一个以促进少儿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为目标的社会评价体系因此而初步形成。
上海市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等级测评是对学生某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能力整体面貌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整个测评就其过程而言实质是一种普通话语言实践活动,包括读读练练、听听说说、看看讲讲、想想说说、演演说说五个测评项。学生在参加口语交际能力等级测评时,无论参加哪个测评项的考核,都可以在三种不同的题型中任选其一。读读练练和听听说说项目最高可得3颗星,看看讲讲和想想说说项目最高可得4颗星,演演说说最高可得5颗星。如果累计得到了12颗星,就可以获得“上海市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等级测评合格证书”。
游戏化的测评过程完全淡化了考试的紧张气氛,因此受到参测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口语交际教学引入等级考试机制后,形成了“以评促教、以测促学”的良性循环,使师生双方都产生教(学)好口语交际课的动力,充分发挥了评价的预测、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等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口语交际训练不到位的问题。
(三)推进口语交际教材建设,实现训练的系统化和序列化
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体系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相对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要优化学生的习惯思维模式,又要完善其固有的心理素质;既要提高学生朗读和演讲的水平,又要强化其交谈和辩论的能力;同时还包含着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表情态势与风度气质的优化等等。 课题组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编写出版了两套供课内外培训用的教材,实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系统化和序列化。一套是配合“上海市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等级测评”编写的辅导用书,该书将“交际有礼貌、表达应清楚、讲话看语境、倾听要专注、答话讲艺术、应变要及时、态势语得体”等具体要求贯穿在以口语交际基本技能为中心的训练项目中。整体设计上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序列——从有依托的说话(依托书面材料、语音材料、图像材料)向无依托的说话过渡;从无特定语境要求的说话向有特定语境要求的说话过渡;从特定语境中的独白语向特定语境中的会话语过渡。另一套是经审查准予试验用的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材《少儿口语交际》。该教材的编写注重实践情境中的交流和互动。每册教材体例上分为五单元十五课,主体课文包括“交际园地”(实例)、“智慧钥匙”(教学建议)和“实践平台”(练习),体现了专题性(一个重点)、综合性(多方位训练)和活动性(互动的过程)的特点。
二、提高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 根据测评要求,明确训练内容
上海市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等级测评的评分办法明确规定,依据学生完成每个测评项的情况,一方面要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反映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给予评估;另一方面对参试项目涉及到的各种能力要素给予评估。构成口语交际能力的这些基本点,实际上就是我们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内容。
1、普通话口语表达
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并不在于教普通话,但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场合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我们可参照“读读练练”测评项的要求,通过古诗、短文等多种朗读材料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语句组合符合语法规则。训练目标大致分为两个层级:一是纠正语音偏误、改变方言习惯,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二是读准节奏,读准停顿,读准重音,准确地表情达意。
2、快速思维
在确定话题、组织言语的过程中,需要的思维成分特别多。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交谈目的,减少不必要的废话,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设想自己如何说才能让听者听懂,迅速打动听者。
3、有效倾听
有效倾听是指能够把专注的听话行为贯穿于交际活动始终,能够对接收来的语言信息进行筛选和梳理,理解其主要意思。以提高倾听能力为目标的训练包括快速听记、听记理解、听记组合、听辨正误、听记评论等。
4、细心观察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对语境信息能否细心观察和准确把握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成败。我们可以借鉴测评的形式,如:看看讲讲中的“漫画评述”、“情景配音”、“见闻评述”等,引导学生留心交际的具体场所、时间、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状况,细心观察交际对象神情举止中的细微暗示。掌握观察的策略,不仅能扩大口语交际时的信息接收量,还能提高学生内省与反思的能力。
(二)根据教材内容, 创设交际情境
拓展型课程《少儿口语交际》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不论是介绍、采访还是讨论,所有的主题都是与学生们的日常经验相联系的。但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毕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自
然的言语交际活动,它不仅缺少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更缺少口语交际时必不可少的语境。因此,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应该成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策略。
例如,围绕“祝贺”这一课题,我们既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设计一个春节拜年、互相祝贺新年的情景,比如在教室墙壁上贴上春节的对联,录音机里播放热闹的鞭炮声,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场合的特定角色。也可以超越课堂的范畴,在某一个节日让学生选择校内或校外的某一位合适的对象表示“祝贺”。
再比如“通话”,我们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打电话的生活录像片段,课上让学生观看,并对示例中的交际行为进行分析,找出电话沟通之所以出现障碍的原因,悟出成功交际的要领和方法。然后,请学生带着同样的交际目的模拟“打电话”的交际过程。
总之,为了使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真正被激发出来,就要积极创设交际情境,活化教材内容。
(三)根据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表现在听的方面,有的学生善听,有的学生不善听;有的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洞察对方的思想情绪,有的学生却听不出对方话中的“潜台词”。针对学生在倾听能力上的弱势和差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每个学生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在每项训练前对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或要求记住相关信息,或要求找出“言外之意”,或要求作出积极反应等等。
总之,教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有限的教学训练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2、 周军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3、 王志凯、王荣生编著《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父母的爱口语交际及作前指导
《父母的爱口语交际及作前指导》说课稿
郁辉燕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爱”口语交际及作前指导》。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父母的爱口语交际及作前指导》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也是父母的爱。其实,这就是本组四篇中外以情感人的文章学习后的实际运用。目的是使学生以爱唤醒爱。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父母挚爱的感悟与感恩。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重点是引导学生将自己被爱故事讲给别人听。难点是让学生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展示感人父母之爱。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说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原则:1、看与说相结合的原则2、学以致用的原则。3、交际与写作相结合的原则。
三、优化组合,营造和谐说教法,学法
1. 重交际,轻指导。强调交际,是一种语言互动的评价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尤其强调学生应当注重对交际修养的培养。交际修养至少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言语修养、行为修养、道德情感修养。
2.现场感受,产生兴趣。让感受深刻的同学率先表达自己的被爱故事及感恩之情。
3. 组内合作,同伴互助。口语交际的一个关键之点是在于人人参与,但又不能各行其是,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班级比拼的前提下,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交际,又能互相帮助。达到培养学生团结思想协作的精神。
4.顺势而导,完成习作。 四、说教学流程。
父母之爱故事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爱的不同方式却分辨不清,感受不深刻,对于感恩更是缺乏真情实感。针对于此,我设计了以下流程:
(一)创设情境入讨论话题。此环节通过老师给出歌曲《母亲》后,让学生通过感官激发学习欲望,调动积极性,入情入理地感受歌曲中的父母之爱。
(二)是看故事讨论规定话题。于是我安排了三组学生分别讨论三个故事的内容,后比较故事的异同。以下几个环节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生学会辨析不同的爱并对三种爱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换位思考来考虑问题并学会感恩。
(三)为了及时迁移学生的感情,我设计了由爱及爱,反观自身的活动,让小组推选代表回忆父母的爱,声情并茂者最佳,已达到唤醒和感恩的目的。
( 四)作业:写作文提纲。继续调动情感热情,寻找爱的脚印,恰恰是作文的选材方向。 五、体现内容,说板书。
板书由两个方面组成。重点是口语交际,特点是分类清楚 。 习作:重点突出,选材方向明确。
口语交际 爱的不同方式:严爱 慈爱 溺爱 习作 生活 学习 业余爱好 其他 以上就是我对《父母之爱》的解读与教学设计,欢迎各位评委、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