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22、地图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 4个生字,学会课本 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会用“逐渐”造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书写等掌握本课中的生字与新词。
2、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达到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的目的。
3、 通过学习课文、 理解课文, 体会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势头精神。
4、通过理解力课文,达到掌握课文内容的叙述顺序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陆漂移说”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 秘的势头精神,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默读课文, 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 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 4个生字,会写 8个生字。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 () ()
置() () () ()
适() () () ()
存() () () ()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 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 “存”的结构、笔顺; “置”下面是三横; “崖”下面是两个“土” 。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2、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
教学重点:
1、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2、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 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难点:
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件, 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 你会发现什 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94年来,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 )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 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 1、 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 他进一步发现, 世界各大洲的边缘, 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 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 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 “进一步发现” “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 甚至研究过。 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 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 。 “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 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 为此, 科学工作者 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默读 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 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2)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 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 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 两亿年前这块大 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
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 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范文二:定稿《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
地图上的发现
(第二课时)
学校:洛阳市涧西区厂北小学
姓名:谢利娜
电话:1383843832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2.引导学生理解“逐渐、参差不齐、假说”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逐
渐”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
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魏格纳“大陆漂移说”成功的要素。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地图上的发现》。
(二)师:(板书课题)图是全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
(三)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完成填空
(一)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的提示,完成填空。(示填空) 生:魏格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察活动,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
(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魏格纳“大陆漂移说” )
(二)师:说得非常完整。课文先写魏格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再写他提出
了“大陆漂移说”,接着写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察
活动,最后写“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这种写作顺序就是(学生说:按事情发展顺序)
(三)师:你说的对。(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同学们,希望我们以后的写作
也能用到这样的写作顺序。
三、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一)了解一个发现
1.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深入学习课文,请看学习目标:(示)了解一个
发现,认识一位人物,感悟一种精神。
2.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的学习,了解一个发现,请看学习指南针:“大
陆漂移说”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3.师:你说,你真会学习,请坐。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4.师:再读(示),请男生读上面这段话,女生读下面这段话,看看这两段话有
什么不同?提问。
生:第一段话有“逐渐”,第二段话没有“逐渐”。(师点红“逐渐”)
5.师:哪句话表达的效果更好,为什么?说说你的体会。提问。
生1:有逐渐的第一段话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它说出了大陆慢慢变化的过程。 师:你理解的真好。
生2:有逐渐的第一段话表达效果更好。因为我从课文中两亿多年前三亿多
年前看出,时间非常得漫长。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善于发现的孩子,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种
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掌声送给他。
6.师:谁能用“逐渐”这个词说一句话?(最多两人,师直接评价)
7.师: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内容,那么,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
陆漂移说的(示学习指南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提问。你来说。谁还有补充?
生:?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8.师:你说的真好。同学们,他有一个词读得非常准确,“参差不齐”(师点变
红色),“参差”都是多音字(示)我们来看,请大家齐读一遍。
9.师:“参差不齐”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生: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10.师:那么,课文中什么“参差不齐”?(答:世界各大洲的边缘)(闪边缘)
师:世界各大洲的边缘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这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
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提问。
生:把各大洲的边缘比作锯齿。 师:是的。
11.师:同学们,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漫不
经心地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提问。
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师:说得真好。(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二)认识一位人物
1.师:魏格纳就是这样一个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人。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
个板块的学习:认识一位人物。
2.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魏格纳的有关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1生说)(真是个善于搜集资料的孩子。)
3.师:(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读)。
4.师:同学们,魏格纳发现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示),可是,这只是一个“假
说”,“假说”是什么意思?提问。
生:假定说明。 师:你解释得很专业。
生:假如说。 师:你理解的真好。
5.师:此时此刻,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许多人也
没有接受大陆漂移说,为此,魏格纳和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三)感悟一种精神
1.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板块的学习:感悟一种精神。(示)请看学习指南针: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表格。
2.师:学习提示,读一读:组内自读4—8自然段。找一找:找出相关的重点词
句讨论。填一填:将学习成果用简练的语言填入表格。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按步骤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你手中的表格,开始吧。(示表格)
3.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能够按照学习提示在组内
合作学习,你们做的真棒。现在我们有请三个组的代表上台,按照这样的句式,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学习成果,大家欢迎。
4.师:这三位同学的汇报非常完整,可见,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得很认真,让
我们把掌声送给参与小组合作的每一位同学。
师:通过刚才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到魏格纳和科学工作者一起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考察活动中,你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什么精神?请结合课文说一说。
5.师:提问(不怕艰苦、勇于探索、反复论证、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精神)
(生边说师边板书:不怕艰苦、反复论证、勇于探索)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感受他们身上的精神。
6.师:正是因为魏格纳和科学工作者有不怕艰苦的精神,读(书中:1913年,)
7.师: 正是因为魏格纳和科学工作者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继续寻找,读(书
中:不久)
8.师:正是因为魏格纳和科学工作者反复论证、勇于探索,读(书中:1960年)。
9.师:正是因为魏格纳和科学工作者有不怕艰苦、反复论证、勇于探索的精神,
他们用大量的事实证明魏格纳的假说是正确的,这些发现都证明:读(示第7自然段)。
四、总结,扩展
(一)师:这些新的发现,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并被视为板块构造学发展
的基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二)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会有更
多的收获。(示视频)
(三)师:这段视频让我们看到了,任何科学的发现和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
就的,这其中浸透了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孩子们,此时此刻,魏格纳和科学工作者身上的这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怕艰苦、反
复论证、勇于探索的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提问。 生:我要学习他仔细观察的精神。 师:你一定能做到。
生:我要学习他不怕艰苦的精神。 师:加油,孩子,你能行。
生:我要像他一样勇于探索科学。 师:真是一个有志向的孩子。
(四)师:看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五)师:同学们,观察是一切发现的起点,思考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执着是一
切成功的根本条件,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也是一群善于观察、认
真思考,有执着追求的人,成功也一定属于你们!
五、布置作业
(一)师:请看课后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
关资料;推荐阅读《地心游记》。
(二)师:好,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
22 地图上的发现
按事情发展顺序
认真思考 魏格纳 不怕艰苦 反复论证
范文三:22地图上的发现 教案
22 地图上的发现
[教学要求 ]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 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 4个生字,会写 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 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默读课文, 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 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 () ()
置() () () ()
适() () () ()
存() () () ()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 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 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 篮上。
第二课时
一、 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 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 象。 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 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 1、 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 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 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 “进一步发现” “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 甚至研究过。 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 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 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 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 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 说明 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 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 说明 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 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 两亿年前 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 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 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范文四:地图上的发现
,点出“学习链接”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书本设计的这个“学习链接”是有利于课文的了解的。, 22.地图上的发现
2、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一、教学目标:
,1,找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拼接”等词语。准确理
解词句的意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大陆漂移说的由来。 3、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以熟字带新的方法来识记~并掌握。 3.体会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执著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梳理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弄清大陆漂移说的由来。体会魏格纳仔细观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察、认真思考的执著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三、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四、教学过程:
5(齐读最后一段。
第一课时
四、总结延伸~品味“发现”。 一、激趣导入~自主发现:
1、小组合作~研究讨论: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看轮廓~说发现。,边说边板题,
2、检查学习效果~得出结论: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2、引出课题~读题。
五、作业:
二、初学课文~感知“发现”。
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继续“发现”。 1、了解魏格纳~了解发现。
范文五:地图上的发现
地图上的发现 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在家里_____ _____,他_____ _____ _____ _____地_____ _____上的世界地图。突然,他_____ _____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经过仔细_____ _____,他进一步_____ _____,*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_____ _____ _____ _____,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魏格纳_____ _____了进一步研究。1912年,他_____ _____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_____ _____,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_____ _____了,开始漂移,逐渐_____ _____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_____ _____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许多人不_____ _____大陆漂移说。为此,科学工作者_____ _____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_____ _____了煤。这些煤块上_____ _____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迹。这些植物怎么会_____ _____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
科学家们继续_____ _____。不久,他们又在那里_____ _____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_____ _____,两亿年前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也不是现在冰封雪盖的样子,_____ _____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1960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南极一个山峰的悬崖上,_____ _____了冰碛(q ì)岩。冰碛岩就是冰川携带的岩石,它上面有冰川移动
时留下的擦痕。科学家们_____ _____,南极的冰碛岩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岩,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上面的擦痕_____ _____,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这些发现都_____ _____: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_____ _____着。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_____ _____,_____ _____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_____ _____了恐龙等动物。两亿年前,这块大陆_____ _____了,碎块逐渐_____ _____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
这些新的发现,_____ _____大陆漂移说_____ _____新生,并被视为板块_____ _____学发展的基础。人们永远不_____ _____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