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
元素名称:氟
元素原子量:19.00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莫瓦桑 发现年代:1886年
自然界的氟多是化合态,主要有:萤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3F】、冰晶石(Na3AlF6)等。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广泛应用于炼铝、磷肥、钢铁以及有机氟高级润滑油。火箭推进剂的二氟化氧。氟化肼等工业生产中。上述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含氟废水、废气和废渣都能造成环境污染。煤的燃烧也会排放出大量含氟废气。
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在铂制U 型管中,用铂铱合金作电极,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制得氟。
氟元素的电负性太大, 所以不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多以负一价的离子形式存在, 如萤石(CaF2)
氢氟酸(HF)等, 溶于水水的氟的离子化和物很少所以常见的电解氟单质在铅皿容器中使用电解法电解熔融的NaHF2, 以制取F2
氟在地壳的存量为0.072%,克拉克值0.0625,存在量的排序数为12,自然界中氟主要以萤石(Fluorite)存在,其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冰晶石(3NaF.AlF3)及以氟磷酸钙
[Ca5F(PO4)3]为主的矿物。
化学元素发现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单质的制取了。自1810年安培指出氢氟酸中含有一种新元素——氟,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历时76年之久。为了制取氟气,进而研究氟的性质,许多化学家前仆后继,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极其悲壮的历史。他们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被氟气或氟化物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早在十六世纪,人们就开始利用氟化物了。1529年阿格里柯拉就描述过利用萤石(氟化钙) 作为熔矿的熔剂,使矿石在熔融时变得更加容易流动。1670年,玻璃加工业开始利用萤石与硫酸反应所产生的氢氟酸腐蚀玻璃,从而不用金刚石就能在玻璃上刻蚀出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1768年马格拉夫发现萤石与石膏和重晶石不同,判断它不是一种硫酸盐。他
用浓硫酸处理萤石得到了氟化氢。1771年化学家舍勒用曲颈甑加热萤石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曾发现玻璃瓶内壁被腐蚀。后来很多化学家研究氢氟酸,发现它的性质很象盐酸,比盐酸稳定,但它对玻璃和一些硅酸盐矿物的腐蚀性却很强。另外,它有剧毒,挥发出的蒸气更危险。
1810年,戴维确认氯气是一种元素而非化合物的同时,也指出酸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这一突破性的见解给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安培很大的启发。他根据对氢氟酸性质的研究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相似的元素。他将这种未知的元素称为“fluorine(氟)”,意思是有强腐蚀性的。氟化氢就是这种元素与氢的化合物。他将这一观点告诉戴维,反过来启发戴维用他强有力的伏打电堆致力于制备纯净的氟元素。由此我们看到科学家间的相互交流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多么大的意义!没有交流就没有科学的发展。
当溴、碘被陆续发现后,人们将各种氟化物与相应的其它卤化物对比,发现它们有极相似的性质,故判断氟、氯、溴、碘属于同类型的元素,并测得了氟的原子量为19。于1864年发表的元素表中就列出了氟的正确的原子量。但这时距离电解分离出氟气还差二十二年。
性质
呈苍黄色气体,密度1.69克/升,熔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价-1,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产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属于卤素的在化合物中显负一价的非金属元素, 通常情况下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有强烈助燃性的、刺激性毒气, 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氮氧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氟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产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氟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氟能同几乎所有元素化合;氟在常温下可以和除惰性气体,氮,氧,氯,铂,金等贵金属外的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剧烈反应,也可以和除全氟有机物外的所有有机物发生剧烈反应;受热的情况下,氟可以和包括金铂等惰性金属在内的所有金属剧烈反应,和除氦氖氮氧外的所有非金属发生剧烈反应,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和氪和氧发生反应。氟离子体积小,容易与许多正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氟与烃类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快速反应,氟与NaOH 反应:2NaOH+2F2=2NaF+H2O+OF2,氟与水反应:2H2O+2F2
氟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除具有最高价态的金属氟化物和少数纯的全氟有机化合物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均可以与氟反应。即使是全氟有机化合物,如果被可燃物污染,也可以在氟气氛中燃烧。 氢与氟的化合物异常剧烈,反应生成氟化氢。一般情况下,氧与氟不反应。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两种已知的氧氟化物,即OF2和O2F2。由卤素自身形成的化合物有ClF 、ClF3、BrF3、IF5。如上所述,碳或大多数烃与过量氟的反应,将生成四氟化碳及少量四氟乙烯或六氟丙烷。通常,氮对氟而言是惰性的,可用作气相反应的稀释气。氟还可以从许多含卤素的化合物中取代其它卤素。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与氟的反应将会发生爆炸。 氟的化合价
氟的化合价一般为-1价,在以单质存在是为零价(但是很难的F 在常温阴暗处可以H2剧烈化合)目前没有发现氟有正价。氟化物中的氟离子都是-1价,一般不能被氧化成氟单质,但是已知二氟化二氧在低温下就可以将三氟化硼,五氟化磷等少量氟化物氧化 2O2F2 + 2PF5 → 2[O2+]PF6? + F2 该反应中,氧的化合价反应前为+1价,反应后为+0.5价,氟的化合价反应前为-1价,反应后一部分升高到0价,生成氟气单质
元素来源:
可从电解熔融的氟化钾和无水氟化氢的混合物中制得。
元素用途:
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胶等高分子,具有优良的性能,用于氟氧吹管和制造各种氟化物。
元素辅助资料:
正是经过19世纪初期的化学家发反复分析,肯定了盐酸的组成,确定了氯是一种元素之后,氟就因它和氯的相似性很快被确认是一种元素,相应的存在与氢氟酸中。虽然它的单质状态一直拖延到19世纪80年代才被分离出来。
氟和氯一样,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素中,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氯。早在16世纪前半叶,氟的天然化合物萤石(CaF2)就被记述于欧洲矿物学家的著作中,当时这种矿石被用作熔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以降低熔点。因此氟的拉丁名称 fluorum 从fluo (流动)而来。它的元素符号由此定为F 。拉瓦锡在1789年的化学元素表中将氢氟酸基当作是一种元素。到1810年戴维确定了氯气是一种元素,同一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和盐酸的相似性质和相似组成,大胆推断氢氟酸中存在一种新元素。他并建议参照氯的命名给这种元素命名为fluorine 。但单质状态的氟却迟迟未能制得,直到1886年6月26日,才由法国化学家弗雷米的学生莫瓦桑制得。莫瓦桑因此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由于在化学元素发现中作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二人。
比较一下氯和氟的发现史,是很有意义的。氯在它的单质被分离出来30多年后才被确认为是一种元素;而氟在没有被
分离出单质状态以前就被确认为是一种元素了。这一史实说明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它们的一些规律后,就能更快、更清楚地认识它们。
单质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极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在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腐蚀性最强的氢卤酸,如果皮肤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氟可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氩)。
氟对人体的作用
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产品,微量元素资讯) 之一,氟化物是以氟离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骨和牙齿中含有人体内氟的大部分,氟化物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氟是牙齿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因此水处理厂一般都会在自来水、饮用水中添加少量的氟。据统计,氟摄取量高的地区,老年(老年营养产品,
老年营养资讯) 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以及龋齿的发生率都会降低。曾有长期饮用加氟水会致癌(抗癌产品,抗癌资讯) 的说法,目前这种说法已被美国国家癌症协会否定了,所以大家尽可以放心。>>牙齿的保护伞---氟
建议日摄取量:
建议的每日摄取量尚未确定。大多数的人都在饮用经过氟处理过的饮水,每天可从中摄取 1 ~ 2mg 的氟。 >>人体对氟的需要量
食物来源:
鳕鱼、鲑鱼、沙丁鱼等海鲜类食物、茶叶、苹果、牛奶、蛋、经过氟处理过的饮水等.
需要人群:
老年人骨钙(补钙产品,补钙资讯) 流失较多,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注意氟的摄取对身体有益;
青少年的牙釉质还很脆弱,加之又较喜好甜食,易发生龋齿,补氟十分必要。
缺乏症:
龋齿、骨质疏松、骨骼生长缓慢、骨密度和脆性增加是缺氟的主要表现,另外还可能造成不孕症或贫血。
过量表现:
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氟斑牙:牙齿畸形、软化、牙釉质失去光泽、变黄;氟骨症:骨骼变厚变软、骨
质疏松、容易骨折。氟中毒晚期往往有慢性咳嗽、腰背及下肢疼痛、骨质硬化、肌腱、韧带钙化和关节(关节产品,关节资讯) 囊肥厚、骨质增生、关节变形等。另外,机体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酵素系统会被破坏,导致多器官病变。 功效
● 防止龋齿
● 增强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症
氟的简介
氟属于卤素的一价非金属元素,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浅黄色的、可燃的、刺激性毒气, 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元素符号F 。氟气为苍黄色气体,密度1.69克/升,熔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价-1。氟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氟与疾病和健康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氟以少量且不同浓度存在于所有土壤、水及动植物中,食物均含有氟。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又可引起中毒。目前已知与氟化物相关联的组织与骨和牙釉质。氟已被证实是唯一能降低儿童与成年人龋齿患病率和减轻龋齿病情的营养素。人体内约有0.007%。
食物来源
般情况下,动物性食品中氟高于植物性食品,海洋动物中氟高于淡水及陆地食品,鱼和茶叶氟含量很高。
代谢吸收
膳食和饮水中的氟摄入人体后,主要在胃部吸收。氟的吸收很快,吸收率也很高。氟的吸收还受几种膳食因素的影响。铝盐、钙盐可降低氟在肠道中吸收,而脂肪水平提高可增加氟的吸收。氟一旦被吸收,即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并有部分排出体外,从血浆来的氟与钙化的组织形式复合物,此外还分布于软组织的细胞内外间隙。肾脏是无机氟排泄的主要途径。
生理功能
1. 氟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氟是牙齿的重要成分,氟被牙釉质中羟磷灰石吸附后,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抗酸性腐蚀的、坚硬的氟磷灰石保护层 ,有防止龋齿的作用。
2. 人体骨骼固体的60%为骨盐,而氟能与骨盐结晶表面的离子进行交换,形成氟磷灰石而成为骨盐的组成部分。骨盐中的氟多时,骨质坚硬,而且适量的氟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成长,促进生长,并维护骨骼的健康。
需要人群
1. 老年人骨钙流失较多,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注意氟的摄取对身体有益。
2. 青少年的牙釉质还很脆弱,加之又较喜好甜食,易发生龋齿,补氟十分必要。
生理需要
成年人适宜摄入量为1.5mg/d,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3.0mg/d。
过量表现
急性氟中毒的症状和体征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功能不全、惊厥、麻痹以及昏厥。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氟斑牙,而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则可引起氟骨症。
3 氟对环境的危害
危害 氟有高度生物活性,对许多生物具有明显毒性。严重的氟污染能直接危害动、植物(见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陆生植物和水生生物能富集环境中的氟污染物,因此即使在污染程度不高时,家畜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受到危害。氟化物在人休内会干扰多种酶的活性,抑制骨磷化酶或与体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难溶的氟化钙,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等
在自然状态下,土壤、海水、地面水、地下水都含氟。地下水含氟量一般为1.0~3.0毫克/升,高氟区可达10~20毫克/升。高氟区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水,会出现牙齿和骨骼氟中毒。因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这类氟中毒被称为地方性氟中毒。饮用水含氟量高有无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至今尚无定论。此外,氟污染可以使动、植物中毒,影响农业和牧业生产。预防措施
为了控制过量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严格控制氟的排放量。中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居住区大气氟化物(换算为氟)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2毫
克/米, 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007毫克/米。地面水氟(无机化合物)最高容许浓度为1.0毫克/升。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最高容许浓度为1.0毫克/
升, 适宜浓度为0.5~1.0毫克/升。有些国家在低氟地区饮水中加氟,以预防龋齿,但有些国家反对这种做法。编辑本段地方性氟污染
我国的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分为3种:第1种是饮水型氟中毒,这是病区分布最广泛、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内的氟直接来自饮水、食物和空气。经口摄入的氟化物被胃肠吸收,吸收率约为80~97%。吸收率视氟化物的溶解度和膳食成分等而定。空气中氟化物有气态氟和尘态氟两种。气态氟由呼吸道摄入,几乎全部被肺吸收并进入血循环;尘态氟则按颗粒大小分别沉积在上呼吸道、气管和肺泡内。进入血循环的氟被排泄出去和蓄积下来的约各占一半。氟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约占85%),其次是胃肠道,少量从汗腺排出。故尿氟常作为环境医学监测的重要指标。成年人体内氟的总含量约为2.57克,其中96%以上蓄积在骨和齿等硬组织中。高浓度氟(如氟化氢) 污染可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皮肤灼伤、皮炎、呼吸道炎症。低浓度氟污染对人畜的危害主要为牙齿和骨骼的氟中毒。牙齿氟中毒表现为牙齿着色、发黄、牙质松脆、缺损或脱落。骨骼氟中毒表现为腰腿疼、骨关节固定、畸形,X 射线检查发现骨质密度增加,关节、韧带钙化等。近年研究表明,氟化物对人体的毒作用不局限于骨和齿。氟是一种原生质毒物,易透过各种组织的细胞壁与原生质结合,具有破坏原生质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氟可以抑制脂肪酶、骨质磷酸酶和尿素酶等酶的活性,引起物质代谢紊乱。氟还可使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干扰骨的钙磷代
谢。大量氟能使实验动物的肾结构改变,并降低肾小管功能。但对人体来说, 氟对肾的损害并不明显。氟中毒造成骨硬化, 韧带、关节囊钙化,椎管及椎间孔变窄后,可压迫脊髓神经根而导致麻痹、瘫痪。实验氟中毒可损害心肌,使细胞线粒体断裂和肌原纤维变性。氟还可抑制内分泌作用,对生殖腺、肾上腺和胰腺产生不良影响。另据报道,经空气氟染毒,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会增加。染色体畸变涉及遗传基因,因而引起广泛的注意。
对植物的危害
氟化氢最初是引起植物呼吸变化,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代谢。对植物来说,氟化氢最凶悍的作用莫过于对植物细胞膜的全面破坏。一般选择含钙化合物(氯化钙、氢氧化钙) 作为第一类氟污染防护剂,因为氟化物对植物的伤害与自由基活动密切相关,可选择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和抗坏血酸作为氟污染的第二类防护剂。喷洒千分之零点五的氢氧化钙溶液防护效果最好,这个浓度最好不要超过千分之一,对植物有损害的
氟污染的形成
氟化合物主要以气体和含氟飘尘形式污染大气。电镀、金属加工等工业的含氟废水,以及用洗涤法处理含氟废气
的洗涤水,排放后可造成水污染。用含氟废水灌溉,含氟尘埃的沉降,以及土壤中的空气与受氟污染的大气的交换,使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土壤中的氟化物能逐渐积累。
氟化氢气体能很快与大气中水分结合,形成氢氟酸气溶胶。四氟化硅在大气中与水蒸汽反应形成水合氟化硅和易溶于水的氟硅酸。降水可把大气中的氟化物带到地面。许多种无机氟化物在大气中都能很快被水解,并通过冷凝或成核过程而降落下来。碱性金属氧化物与氟化物作用能降低氟化物的溶解度,从而减小毒性。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所引起的变化则相反。无机氟化物还能被一些植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氟化物,如氟乙酸盐和氟柠檬酸盐。 污染来源
自然界的氟多是化合态,主要有:萤石(CaF2)、氟磷灰石
【Ca5(PO4)3F】、冰晶石(Na3AlF6)等。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广泛应用于炼铝、磷肥、钢铁以及有机氟高级润滑油。火箭推进剂的二氟化氧。氟化肼等工业生产中。上述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含氟废水、废气和废渣都能造成环境污染。煤的燃烧也会排放出大量含氟废气。
结束语:
氟中毒防治,任重而道远
我国平均约每30人就有一名氟中毒患者
氟中毒已经成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地方性疾病之一。卫生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中提供的数据称,截至2003年底,中国流行的各类地方病中,氟中毒患者数量最大。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如果按照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约每30人就有一名氟中毒患者。
氟中毒患者有两种主要症状,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患者的牙釉质失去透明性,浑浊或者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再严重就会变得像石灰一样,完全失去光泽。重度的氟斑牙患者牙齿变黄变黑,表面釉层出现大大小小的凹坑。
氟骨症患者则更为痛苦,骨质发生硬化,腰背疼痛,背部和手臂不能弯曲,最后瘫痪在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在氟中毒的各种类型中,只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危害最严重,而且至今没有既有效又普遍可行的防病措施。
贵州省是我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最为严重的地区。根据2003年全国地方病年报统计,贵州省共有氟斑牙患者1000余万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人数110万人。贵州省的87个县市中,37个县有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另外有5个县局部流行。贵州省毕节地区的8个县全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重病区,平均氟斑牙的检出率达到85%。
氟中毒的重病区往往是经济最贫困,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疾病不仅损害了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难题。
1946年,在贵州省威宁石门坎教会医院工作的医生里兹,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文章认为,贵州地区氟中毒的原因是水中含氟量过高。这个分析结果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60年来,科学家追踪氟中毒" 真凶" 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凶手" 的面目也越来越清晰。弄清楚氟是来自水还是粮食化了30年,认识氟不是来自新鲜粮食而是来自煤烟污染的粮食用了8年,认识氟主要来自煤泥中的黏土又用了20年。
这项研究表明:氟的两种地球化学性质是导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关键原因。
一是保存在室内的玉米和辣椒可以强烈吸收富集于空气中的氟,而且玉米和辣椒的含水量越高吸收越快。二是在我国西南地区温暖潮湿气候的影响了,土壤表层之下形成了富含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的土壤粘化层。岩石风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氟保存并富集在这一土层内形成了富氟粘化层。 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与氟的这两种地球化学性质相结合导致了氟中毒的流行。 我国西南山区,玉米和辣椒是主要农作物和副食品。受气候条件限制,潮湿的玉米和辣椒不能自然干燥和收藏,必须使用煤火烘干并保存在有煤火的室内,才能避免发霉变质。这个过程中,玉米和辣椒吸收和富集了煤炭燃烧过程中从煤炭和煤黏土中释放出来的氟,吃玉米和辣椒的当地居民摄入过量的氟发生氟中毒。
西南氟中毒地区普遍煤炭资源丰富,煤层浅,易于就地开采使用,但是开采出的煤多为粉煤。以粉煤为燃料必须使用黏土为粘合剂。而黏土的氟含量大大高于煤炭,一般在10倍以上。西南地区受特殊气候影响,黏土的氟含量远高于
全国其他地区。试验表明,即使煤泥中只含20%的黏土,燃烧时黏土释放的氟是煤粉释放的氟的3倍以上。
黏土中的氟对氟中毒的流行起着更为关键的控制作用。煤炭资源越丰富,燃煤量越大,玉米在事物中的比例越大,吃辣椒越多,土壤粘化层含氟越高的地区,氟中毒的病情越严重。
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和郑宝山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氟中毒地方病极为重视。今年春节期间,国家主席**在贵州考察时,再次对贫困地区环境致病问题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2004年,中央财政拨款1亿元支持病区居民的炉灶改良。" 十五" 期间,国家共提供8. 5亿元用于我国北方的饮水型氟中毒的防治。2004年,中央财政拨款1亿元支持我国西南炉灶改良防治氟中毒的工作。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改良炉灶防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80年代末期在三峡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调查发现,改良炉灶尽管使病区生活卫生水平有所改善,但人群中氟的平均摄入量降低不多,氟中毒的患病率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单纯的改良炉灶尚不能彻底解决氟中毒的防治问题
我国西南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滞后,生活贫困的农民,习惯于使用没有烟囱的炉灶做饭、取暖和保存主要食品玉米和辣椒,为氟中毒的流行创造了人为条件。 专家指出说:" 地方性氟中毒基本上是一种可以预防但不能医治的疾病。即使现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现有病人的氟斑牙也不会改变,氟骨症的病情难以明显好转,坚持有效防治至少10年以上,才能在新生一代儿童身上看到防治工作的效果。"
氟中毒患者的病情只会不断加重,一般无法减轻。沉积在人体硬组织内的氟很难在排泄出来。母亲怀孕3个半月到4个月时,人的第一个恒牙的牙胚已经形成,此后进入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沉淀和钙化阶段,大约在婴儿出生时完成。在这5个月中,如果有过量的氟摄入,成釉细胞中毒变性,这颗牙萌出时就形成氟斑牙。儿童最后一颗恒牙的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沉淀和钙化阶段完成于10岁左右。
因此如果妇女从怀孕到儿童换牙这段时间里,自己和小孩都不吃被氟污染的玉米和辣椒,儿童就不会患上氟斑牙。 根据氟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导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原因,我国目前应该寻找、开发可以同时解决烹饪、取暖、烘干和保存粮食需要的新型炉灶。研究解决能够隔绝空气中氟污染的粮食与辣椒的干燥和保存的办法。寻找煤炭的替代能源,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广泛推广沼气、电力等。
西南地区农村以玉米和辣椒为主食和副食品的习惯,和当地的传统、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联系密切。这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依赖于经济条件,非一夕之功。
氟中毒的防治应该是政府和社会多部门合作的工作,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研究与防治的坎坷历程正是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的。(完)
433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案
十五里园中学 化学 教案
月 日 执行时间:2012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编写时间:2012年
课 题 备 课 人 氧气(3) 王香平 年 级 九 课 时 课 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三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产生和消耗的主要途知识与能力 径、缓慢氧化
维 通过读图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
目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标
氧气的产生和消耗途径 教学重点
氧气的产生和消耗途径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二次备
课应改一、 引出课题
进的地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主要元素。氧方: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广泛存在于物质的天然转化、人工转
化以及生命过程中,对于维持健康的生命活动与和谐的生态都
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 认识目标
三、 新知探究、问题导学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自然界中氧气产生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讨论,反馈、巩固)
二次备 课应改(2)自然界中氧气消耗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进的地
方:
(3)常温下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大气中氧气中
氧气的含量没有越来越低呢,
(4)形成原因: 讨论、交
流 (5)氧循环的意义:
2、缓慢氧化
(1)人和动物吸入的氧气是怎样进行杨循环的,
(2)上一节课中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很剧烈,但生活中有些物质与 氧气的反应较为缓慢,例如: 、 、 合作探
、 。
究认识 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我们每位同学是怎样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 氧循环
的意义 我们每位同学对氧气的生成做了什么贡献,
如果氧循环被破坏,将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存,
四、师生释疑
1、氧循环的意义
持续、稳定的氧循环,从而维持了相对恒定的大气含氧量,构建了陆地、海洋和大气等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为生态系统 的正常运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讨论,反馈、巩固)
二次备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课应改2、我们是如何消耗掉氧气的, 进的地
方: 人和动物吸入的氧气主要用于氧化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为机体生长
发育和新陈代谢等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
3、缓慢氧化:
常温下许多物质都能发生缓慢氧化反应,例如:金属的锈蚀、动植物体的腐烂和塑料的老化、呼吸作用。
注意:缓慢氧化过程中也放出热量。
五、 课堂检测:
1、检验氧气的方法( ) A 用火柴去点 B 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 用鼻子去嗅气体 D 用天平去称量
2、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分解作用 3、属于缓慢氧化变化的是( )
A 木炭燃烧 B 事物腐烂 C 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 水 D 空气
5、要出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混入其他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 铁丝 B 红磷 C 木炭D 氢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供给呼吸 B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 具有可燃性 D 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9、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应用 法收集气体。 10 、氧气的产生途径 氧气的消耗途径 11、氧气的验满方法: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讨论,反馈、巩固)
利用了氧气 、 的性质。 五、收获平台
六、 作业
板书设计
氧气(3)
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 氧气的产生途径
(2) 氧气的消耗途径
2、 缓慢氧化
教学反思:
标题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标题: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时间:10分钟 科目:高一化学 课题: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主讲人:王森林 训练技能:变化技能 教学目标:1. 利用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氮循环途径。
2.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概括总结的能力。
时间教师教学行为 体现教学技能的行学生学习教学媒分配 为要素 行为 体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现在开始上运用雷声激发学生 录音
课。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的兴趣 听录机
音 (手
机)
【讲解】对,这就是雷声,同学们你
们肯定都听过,可是,在生活中,打 1 雷的同时也伴随着闪电,闪电是大家提出问题,引发学 黑板 min 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你们知道生思考问题 学生认真
在雷雨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听讲
含氮的化合物发上了那些化学反应
呢,又产生了那学物质呢?这些化学
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于人类的生产
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就进入我们今
天的课题.。
【板书】第二节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讲解】同学们抬头看黑板上的这
张挂图, 讲解挂图的内容
这就是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 3 图。 学生认真 min 【解释挂图】大家看挂图,大气中的 看挂图 挂图
氮气,一部分经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起总结氮循环第
被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植物通过一一个过程 认真听讲
系列的转化,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被思考
植物转化为植物蛋白,动物食用之后
转化为动物蛋白,植物、动物的遗体
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氮气及氮的化合
物,回到大气中。
【板书】1. 大气中的氮气,一部分经
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被转化为含氮的
化合物。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但其在自然界中讲解挂图的内容 学生认真
的第二个途径, 看挂图
【讲解】大气中的氮气,人类通过化
学的方法,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一起总结氮循环第认真听讲
进一步转化为其他含氮化合物。进入二个过程 思考
土壤中进行循环。
【板书】人类通过化学的方法,把大
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进一步转化为
其他含氮化合物。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但其在自然界中 学生认真
的第三个途径, 讲解挂图的内容 看挂图
【讲解】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
作物枝叶燃烧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 认真听讲
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一起总结氮循环第思考
【板书】化石燃料、植物枝叶燃烧产三个过程
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
6 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min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但其在自然界中
的第四个途径:
【讲解】大气中的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一起总结氮循环第
下,将大气中大气转化为一氧化氮,四个过程
一氧化氮不稳定,
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
遇到空气中的水或者随雨水生成硝
酸,降到地面与矿物质结合生成硝酸
盐类被植物利用,使植物长的茂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雷电发庄家”。
大家看两张图片,一张是在有雷电的 回答问 8 作用下植物的生长状况,一张是没有 题: min 雷电的作用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大家提出问题 有雷电的彩色图
看有什么不同呢, 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用下植片
【学生回答】有雷电的作用下植物生物生长的
长的更加茂盛(茁壮)了。 更加茂盛
(茁壮)
了。
在雷电的作用下植物长的更加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
壮了,那么在雷电的作用下发生了那评价
些化学反应呢, 认真写化
请同学作答。 学方程式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10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黑板 min
体现与学生的交
流、互动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一样,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转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共两目。第一目,“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
第二目,“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该节的教学重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是“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
2、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圈的组成及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学会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水循环三种类型的比较,河流补给类型的比较,强化比较法的使用同时感受地球各圈层、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性。
(3)通过学习陆地淡水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通过水循环知识的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二、学生分析
1、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容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难点,特别是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
2、学生学习目标
(1)、学生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主要环节。(2)、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学生运用水循环过程能够说出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3、学生学习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
的过程及意义。
(2)、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学生学习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2. 读图分析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展示图片“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引入】“在宇宙中看地球,为什么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地球上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有13.6亿㎞3,因此地球又被人们称为是“水的行星”。如果世界没有了水会怎么样???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
【学生阅读课本54页相关文字和图3.1】思考:
1、地球上三种形态的水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2、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哪种?其水量占全球水量的比重是多少? 这些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彼此联系的?
3、人类容易直接开发利用的是哪些水体?这部分水量有多少?
(师问)这些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如果是相互联系的,你能说说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探究1】阅读教材图3.2: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出示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图】引导学生分析其流量状况不同的原因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南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如西北,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在东北河流一般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探究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真的是这样吗?
【教师小结】
二 、水循环
【情境创设】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是否正确呢?
【探究3】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思考:
1、 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
2、 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主要环节有哪些?
3、 请你根据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师讲解】水循环是指自然界
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放投影图】边画放讲,讲清水循环的概念。
【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探究4】课本55页的活动,并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 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江济淮”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 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56页“活动”讨论相关内容。
【师生归纳】(略)
【过渡】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探究5】请结合以下素材分析,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1)、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海洋水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上涨?
(2)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三峡电站发电的水能资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3)黄土高原的表面形态有何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
【学生集体讨论】 用事例说明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作图练习】请用简图表示出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板书设计
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态2、存在空间3、陆地水体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3)塑造地表形态
教学反思
“怎样把复杂的地理原理简单化、具体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对生活是有指导意义的;通过学习陆地淡水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通过水循环知识的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这是我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PPT 几经修改,紧紧扣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希望自己多花点时间好让学生少花点时间。
自然界的水循环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编写人:宋清华 审核人:刘培学 张振臻 使用时间: 2013.10.18 限时:45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际用时 编号:131310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了解陆地水的组成及河流水的补给。
2、识记水循环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3、正确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1)组成:各种水体以 、 和 三种形式构成。
(2)特征:连续但
2.陆地水体组成及相互关系
(1)组成:、、沼泽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占全球水储量的 。
(2)陆地水体之间具有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
在 、 、
、
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注明图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水循环类
型。
3.水循环的意义
⑴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状态;
⑵维持了全球水的 ;
⑶是地球上最活跃的 和 过程之一;
⑷是 联系的主要纽带。
⑸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
【自我检测】
1.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是 ( ) 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 )
A .冰川水 B.海洋水 C.江河水 D.地下水
2.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所占的比重,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A .海洋水、冰川、地下水、湖泊水 B.海洋水、河水、冰川、地下水
C .海洋水、河水、湖泊水、大气水 D.大气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
3.下列环节在三种循环中都具备的是 ( )
A .蒸发和降水 B.蒸发、降水和径流
C .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和降水
4.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能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下渗
5. 有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 . 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图了解河流水的补给,学会分析河流流量的变化特征。
2、运用图示,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3、理解人类活动与陆地水及水循环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探究知识点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
1. 分析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画图表示)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河流水位高于湖
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
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水。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
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
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注意:并不是所有水体之间都存在水源互补关系,有些只存在着单向补给,如冰川水对河
流及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单向补给关系
例1.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
A .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变式题1:我国东北山区河流的春汛是由于 ( )
A .春季的雨水补给 B.河水解冻
C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冰川融水补给
例2、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
该河段补给类型。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 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 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2. 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 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 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当堂检测】 A层(基础)B 层(拓展) C层(提高)
(A 层)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 .冰川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 .河流水和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
A 、 长江东流 B 、 台风登陆 C. 、海水蒸发 D 、昆仑山冰雪融水
3、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 、 海洋水的蒸发 B 、 大气的水汽输送 C 、 大气降水 D 、 地表、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
A 、 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 B 、 使海洋水体更新
C 、 增加陆地水体总量 D 、 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5、 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
A 、 陆地循环 B 、 海洋循环 C 、 海陆间大循环 D 、 地表水、地下水互补
6. 下列有关河流汛期与补给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B. 有季节性积雪融冰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秋汛
C. 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夏汛
D.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秋季
(B 层
)右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
~9题。
7.甲代表的水体是( )
A .雨水 B.潜水 C.冰雪融水 D.承压水
8.箭头a 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 .l ~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9.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 、
b 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a 、b 都变小 B.a 、b 都不变
C .a 在丰水期变小 D.b 在枯水期变大
10、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 .冰川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 .河流水和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
11、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通过人工降水影响降水量 B.通过抽取地下水影响地下径流
C .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影响地表径流 D .通过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
★课后拓展案★
A 层(基础)
1、河流径流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出现断流现象的河流是( )
A .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珠江 D.长江
B 层(拓展)
右图所示为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回答2—4题。
2、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
A .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 .雨水 D.地下水
3、该地区夏季降水主要类型是( )
A .台风雨 B.冷锋带来的暴雨
C .地形雨 D.准静止锋的阴雨
4、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
A .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 .江淮地区 D.淮南地区
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字母分别代表降水、蒸发、径流与水汽输送,数字表示相对循环量),完成 5-8题。
5.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循环模式是( )
A.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循环 B.海陆间循环 陆地循环 海上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陆地循环 海陆间循环 D.陆地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6.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 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7. 图中哪组环节与奔流的长江水最密切( )
A.P 、M 、T 、S B.P、M 、N 、S C.M、T 、S 、N D.S、P 、Q 、N
8. 人类有可能在局部地区施加某些影响的环节是( )
A.M B.Q C.N D.S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自我检测
1、B A 2、A 3、A 4、C 5、A
例1:C 变式题1:C
例2 : 1.B 2.A
解析:由图中可知补给类型③随季节的变化很小;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没有;补给类型①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判断①是雨水补给,②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③是地下水补给。②冰川积雪融水补给量一般随气温及冰川积雪量的大小而变化,图中②的补给最高值出现在春季的理由主要是:一方面春季的气温回升快,融化量增加快,另一方面随融化量的增加,高山地区积雪也在减少,因此虽然夏季气温最高,但是由于积雪量的减少,它的补给量没有春季的多。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气温、降水与河流三种补给之间的关系。
当堂检测: 1-5 D D D A C 6-10 CBCDD 11.C
课后拓展学案 1-5 ABBBA 6-8 DBD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自我检测
1、B A 2、A 3、A 4、C 5、A
例1:C 变式题1:C
例2 : 1.B 2.A
解析:由图中可知补给类型③随季节的变化很小;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没有;补给类型①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判断①是雨水补给,②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③是地下水补给。②冰川积雪融水补给量一般随气温及冰川积雪量的大小而变化,图中②的补给最高值出现在春季的理由主要是:一方面春季的气温回升快,融化量增加快,另一方面随融化量的增加,高山地区积雪也在减少,因此虽然夏季气温最高,但是由于积雪量的减少,它的补给量没有春季的多。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气温、降水与河流三种补给之间的关系。
当堂检测: 1-5 D D D A C 6-10 CBCDD 11.C
课后拓展学案 1-5 ABBBA 6-8 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