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除了一些自然原因,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还有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尖锐??
2.西北的土地荒漠化??
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此外还有像东北湿地的退化,华北的土地盐碱化等。
中国的环境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
1 / 32
精品文档
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
2 / 32
精品文档
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
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
3 / 32
精品文档
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4 / 32
精品文档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
5 / 32
精品文档
硝酸,主要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6 / 32
精品文档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
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
7 / 32
精品文档
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
8 / 32
精品文档
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 中国的环境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9 / 32
精品文档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
10 / 32
精品文档
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
11 / 32
精品文档
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
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像破坏环境的事例在生活中很多,如夏天在校园里,有的同学把吃过的雪糕皮,饮料瓶都仍在干干净净的校院里,这样破坏拉校园的环境卫生。
在比如,农村,有的农村人把一些垃圾就倒在马路上,这样不紧影响拉交通,还严重的影响拉环境。
回答者: ik97- 二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12 / 32
精品文档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
13 / 32
精品文档
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级 007-10-220:03
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
14 / 32
精品文档
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
15 / 32
精品文档
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污染水源,过分开采资源,过多砍伐树木。
?60年:为了满足人类对食物、淡水、木材、燃料的需要,在过去的60年中,被人类开垦为农田的土地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还要多。
16 / 32
精品文档
?24%:迄今为止,地球陆地表面24%的面积已经被人类开垦为耕地。过度采伐森林可能导致疟疾和霍乱肆虐危险的增加,并可能引发不知名的疾病。
?50%:过去40年中,人类从河湖中汲取的水量比过去翻了一番。人类现今消耗的地表水约占所有可利用淡水总和的40%到50%。
?1/4:至少1/4的渔业储备已被人类过度捕杀。一些地区的捕鱼量已经不到大规模工业捕鱼开始前的1%。
?35%:1980年以来,全世界35%的红树林、20%的珊瑚礁已经不复存在,另有20%的珊瑚礁遭到严重破坏。
破坏地球自然资源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3、酸雨污染
4、土地荒漠化
5、水资源危机
6、森林植被破坏
7、生物多样性锐减
8、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9、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人类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环保意识在增强 清洁汽车问世 封杀12个“环境杀
17 / 32
精品文档
手” 更环保的建筑 酸雨危害的减少 具体表现:
1. 减少和拒绝一次性用品如筷子、杯子、纸巾、袋子等消费。
2(减少和拒绝豪华餐厅和娱乐场所的消费。
3(减少和拒绝豪华包装商品的消费。
4(节约用水、用电、用油。
5(反对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
6(保护公共环境和生态环境。
7. 选无磷洗衣粉 ?
8. 重复利用,少用一次性物品
9. 分类回收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本节课的学习时让学生通过事例进行分析,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既对以前学习的食物链、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又为后两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学习夯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
18 / 32
精品文档
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学案为导学,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总结归纳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4、教学重点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在提高中,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正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学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采用:引导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辅助教学工具是多媒体课件。
学法:学案导学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
六、教学流程
19 / 32
精品文档
一、新课导入、探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生思考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
提问:1.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 以竞答的方式回答问题对美好生态系统的向往。 的环境中,
2.你对我们学校的生活环境满意
吗,
展示家乡美好的生态环境实例。 生观看图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生回答,举出人类活动
这样美好吗, 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 、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1、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 生观看图片。
强烈的视觉差异,激
提出引导问题:同学们看到这 生思考问题。
景象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 生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合作交流,在讨论交流
中交流自己的看法。
20 / 32
精品文档
1
2、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学案问题一 分小组展示:
师引导:设想一下,森林遭到严 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
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的看法。
会发生哪些变化,
动植物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通过计算,进一步让 学生认识到森林的价 值,进一步增强爱林、 出示“森林所产生经济效益”的学生计算,竞答 护林的意识。 计算题 :1公顷森林能有效蓄涵
9855吨水,按每吨2元的价格计
算,它的价值是元。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学案问题二 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中提
师引导:同学们从课前收集的资料 供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 一名学生上台做总结。体现杜郎口模式, 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频发的沙尘暴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
21 / 32
精品文档
理念。
产生怎样的后果,
出示学案问题三生各抒己见,大胆展示
师引导:同学们了解到的,人们除 自己。并结合自己的生活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
了捕杀鸟类,还会捕杀哪些生物, 实践,畅谈如何保护身边 生物圈,其实就在我
这些生物的日益减少,自认环境将 的小动物。们身边。
会产生哪些变化,会造成怎样的后
果?
出示学案问题四
师引导:太湖的问题其实就是水污 生发表看法,并集思广益,在活动的同时,形成
染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怎样造成, 献计献策。
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 意识。
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
原貌,
3.明辨是非,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 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22 / 32
精品文档
1.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
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全体参与,从日常生
2.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从身边哪 活中点滴做起,形成
些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生态 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
2
三、 达标测评、强化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练习:
1.下面左边所列的做法中,哪些有
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哪些会破坏 生做判断,分小组口答。 面对具体事例,让学 环境,请你判断,并用线段分别与 生进一步明辨是非。 右边的项目相连。
2.选择。
当你发现有人滥杀青蛙、偷猎鸟类, 生抢答。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保 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树木时,你觉得 护生物圈的责任感。 最好是。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还能做
的事是。 生思考后,填空。
四、 总结升华、拓展目标
23 / 32
精品文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环境保护的动画。 学生观看,用心感受。 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圈 的共鸣,实现情感和 价值观的升华。
五、总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1.分析分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滥 伐 森 林 沙 尘 暴
捕 杀 鸟 类 水 污 染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着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个人认为还具备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态环境引入展开,贴近实际生活, 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学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能力,应用实际。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 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 发学生关注身边生物信息的兴趣。
3.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学生运用前面所学 习的生物知识,充分
24 / 32
精品文档
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一个中学生的眼光,关注身边的环境、关 注社会。
3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25 / 32
精品文档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
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港大发现花面狸身上的冠状病毒,与引起人类SARS有关。在此之前,马来西亚的「立百病毒」、纽约的「西尼罗病毒」,甚至本港的「禽流感H5N1病毒」,源头都来自动物,而且与环境受破坏、全球暖化及人与动物距离太近的因素密不可分。 除了维持家居清洁外,要预防传染病出现及扩散,还须把眼光放远,保护环境。
SARS在香港造成的影响,近年少见。虽然1997年爆发过「禽流感」,但因杀鸡及时,加上维持至今的街市清洁日,及为鸡只注射疫苗等措施,当年这个传染病带来的冲击,在港人心中已逐渐淡去。但是放眼四周,传染病的威胁一直未停过,只是不在香港发生,港人没有留意。
26 / 32
精品文档
生态异变 病毒辗转传人
先进国家如美国,自1999年开始,爆发「西尼罗病毒」。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网页指出,这种病毒本身早已存在于雀鸟身上,蚊子叮过带病毒的雀鸟后,病毒会留在它们的唾液腺,藉叮咬其它雀鸟及人而把病毒传开去。
香港医学会会长劳永乐指出,环境与人的疾病是息息相关的。另一种与动物有关的传染病是由「立百病毒」引起。自1998年起,个案陆续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出现。 它本身存在于森林中的蝙蝠身上,后来传给猪,再由猪传给人。追本溯源,一切源自森林大火。原本栖息在东马来西亚沙巴的蝙蝠因森林大火而逃离出来,从东马飞到西马的马来西亚半岛,感染了猪场里的猪及人。若没有该次东马的大火,该不会因而感染了猪。
他称,这次大火与当年天气非常干燥有关,而反常的天气则受厄尔尼诺影响。由此可见,传染病确与大环境及生态息息相关。而且,全球温度上升,有利蚊子繁殖,于是也有利登革热的传播;海水温度上升,促使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依附它们的霍乱菌,因?海产吃浮游生物而转到这些海产上,人们未好好煮熟而吃的话,便患上霍乱。本港数年前爆发的霍乱,原因就在此。
至于令人闻之色变的「伊波拉病毒」,劳永乐称,则由于人们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本在森林居住的猿猴的家,迫使
27 / 32
精品文档
它们与人类接触而起。
捕杀动物、破坏栖息地 病毒传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病毒学家毛江森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表示,许多野生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病毒,无论捕杀、驯养、用在实验用途,都使得原本只在动物身上的病毒,侵入人群。伊波拉病毒、爱滋病毒及黄热病,对它们的宿主猿猴影响不算大,致死率也非常低,但人类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活动范围扩及原始森林,病毒传给人,在人身上的致死率便很高。
立百病毒、登革热、霍乱及伊波拉病毒等等的例子,在在说明人如没有好好保护自然环境及生态,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灾害——传染病。
SARS病毒与果子狸有关,至于是否由它传给人,截稿时还未完全确认。劳永乐指出,广东省其中一个早期出现「非典型肺炎」个案的河源,修筑了大水坝。通常水坝兴建了,水位上升,人搬走时,动物也搬走。他认为,值得调查的是,会否因而迫使动物离开原本栖身地,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人看见了又捉来吃,才把它们身上的冠状病毒传播出去。 保护环境 防传染病扩散
劳永乐称,要防止传染病发生,大处要注意减低温室效应,减少海水水温上升,小处要注意各自的居住环境,爱护环境,保护树林,多管齐下。
28 / 32
精品文档
SARS未出现时,大家都没有察觉传染病仍然对现代化地区如香港有威胁。
劳永乐称,相比以前,儿童营养良好,加上推行免疫注射计划,就算患上麻疹,它的杀伤力已减低不少;水源充足及干净,减少了霍乱的流行。传染病逐渐不被重视,医学界的焦点转移在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及癌症上,病房的规划也以「大房」为主,但对传染病来说,却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危机。
「有SARS,也会有其它传染病出现。」劳永乐称,是时候为此做好准备。
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
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
29 / 32
精品文档
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
6000余人死亡。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为酸雨记录下来的pH值是5.9。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还有2.1的记录,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了。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在流动的,它可以飘洋过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国更不足奇。科学家测出,云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气体,有2/3是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工业区。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30 / 32
精品文档
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害,极其广泛,许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毒雾酸雨这类形式,但各种生物无不经常受其影响,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尤为显著。经常呼吸污浊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威胁,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长期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犹如慢性中毒。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
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
31 / 32
精品文档
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
在大气圈中,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就打破原来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等。
32 / 32
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
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中国)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除了一些自?然原因,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还有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尖锐
2.西北的土地?荒漠化
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此外还有像?东北湿地的?退化,华北的土地?盐碱化等。
?中国的环境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
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1) 经济发展的压力
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然 而,几十年来的历史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与 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即经济越发展,对环境的 压力就越大,环境问题也越严重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正 相关还难以改变,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将继续增大 特别是城 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废弃污染物排出 (2) 改善环境的经济承受力较弱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仍然较落后的经济现状,一方面对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破坏 ,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控制和治 理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问题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美元,日本虽较低,也超过了 美元中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 美元,人民的生活水 平还很低,况且还要兼顾基础建设 交通通信文化教育等多方 面的投资需求 因此,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 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也很难指望在近期内经济实力发展到足 以跨越环境问题这一关
社会心理对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不高 (3)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或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
和选择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环境所付出的代价随时间收入价值 观念等而发生变化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更关心通 过生产来满足各项基本的消费需求,而对于更高一级的环境享 受则属于奢求之列,环境意识淡漠 这一方面导致在生产过程中 对环境产生更多的本来可以避免的破坏,另一方面使对环境治 理监督的社会驱动力减小
(4) 政策偏差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政
策,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污染治理设施有比较苛刻的经济运行 规模要求,而大多数单个中小企业的污染排放规模与处理设施 的经济运行规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财 力不足,筹集污染治理设施所需建设资金困难大代价大 这就 使得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成本相对较高,造成一些企业的污染 治理流于形式,有人检查就应付一下 ,或者交一些罚款,还留下 了寻租的隐患另外,在垃圾处理水处理能源领域的价格管 制和价格补贴政策方面,实际上也在鼓励企业和居民排放 (5) 战略扭曲
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扭曲为以
增长为中心,环境保护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实际很低 受发 展战略扭曲的影响,我国粗放型的工业化 城市化方式并未得到 改善,污染排放强度长期居高不下 一些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 的地区,为了 的增长,超环境容量大上工业项目,甚至是污 染强度大的重化工业项目,使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 政府的失灵
环境保护和治理存在失灵现象,其根源在
于现行的政策体制缺陷中国的官员并非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上 级提拔,而提拔的首要标准,是看官员贡献了多少 因此,各 级官员只关心经济增长,而不管付出多少环境代价 这使得地方 政府在 增长和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冲突时,会发生职能错位 特别是存在强大区域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 和 财政收入,可能对创造 和税收但却破坏了环境的企业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怂恿 ,从而,由环境保护的监管者变成 不作为者从现行的环保监管体制来看,也使得政府失灵成为可 能总之,现行的官僚体制也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7) 地方保护主义成为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
为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或部门往往置国家法律和法规于不顾,对损害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放任自流 这种以牺牲资源与 环境为代价而寻求短期快速发展,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而 寻求地方眼前利益的发展模式,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畸形发展中 的保护主义 比如,有的地方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由,禁止环 保部门开展执法检查监督他们通过制订和实行绿卡进厂审 签 预约执法 挂牌等土政策,为地方企业提供特殊保护,不 准或禁止环保等有关执法部门到企业进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和执 法检查,造成了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中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 保护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有的地方干预环保部门依法全面 足额征收排污费。
( 8) 人口多,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们一味强调 地大物博,其实这
一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中国看上去是地域辽阔,但
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土地和空间却是有限的,正如 **同志明确提出的: 人多地少他还联系人口状况,讲到我国缺少木材油料和煤
等 可见,地大并不等于人们会拥有更多有效土地和其他资 源 就物博来说,我们也要作具体分析 比方说,我 们石油天 然 气 本 来 储 藏 量 就 少,只 占 世 界 左 右 就其他矿产资源来说,品种虽多,但质量不高, 且储藏量有限,那么人均资源占有量就更少了 因
此,我们沉浸在地大物博的观念中已经不合时宜
了 地大物博的说法一没有顾及中国资源的具
体状况,二没有考虑资源的人均水平,是不利于生态 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因此要予以变革创新
中国资源短缺,这有资源本身的原因,但人口多
也不容忽视 在**同志看来,人口多不仅会引发
生产生活和教育等社会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和农业生产
( 9) 传统的经营运作方式,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传统的经营方式,即在经济
发展中只注重外延的扩大,而不大重视内涵的扩大 这样一来,经济发展一味注重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 扩张,其结果是工农业生产大量消耗着资源 能源, 这不仅增大了资源能源短缺的压力,而且造成了生 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引发了环境污染和人畜疾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范围的竞争愈演 愈烈,并且竞争转向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一度时期纷纷追求 的增长,使原本存在的环境问题更加恶化加重,中国 也不例外 **同志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明 确指出: 现在工农业生产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掠夺 式使用资源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
(10) 环境保护和治理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事实上走着一条 先污染,后治 理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子 我们一贯强调 发 展,但 由于片面理解发展,并没有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统一,这样一来,种树只有号召,但成活率低,包成林 没有很好实行,生态环境恶化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已经看到了工业三废污染,但我们并没有在经济 运行过程中治理环境问题,往往是在受害于环境污 染之后,才开始意识到环境治理问题 这就是说,我 们的环境保护和治理还相当滞后,亟待根本改变 在**同志看来,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我们应当 有全局观念,并且要切切实实地抓治涝治污染和种树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破坏(又叫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 。各种预测都认为~这种能源结构至少将维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国油气贮量有限~而水电 核电价格相对较昂贵。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 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 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 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 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它给人类 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 2等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 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 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 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积累的结果。 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CO 2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者 ~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4~他们对世界环境的恶化应负主要责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意味着 比较低的能源效率,另一个所面临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技术工艺落 后~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排入大气的烟尘90%的SO 2和85%的CO 2均来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 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却逐渐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这一矛盾。 backbone, County standing when Lieutenant, guerrilla activity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water zone of Wujiang County border. In early 1940, Chang Shen Liqun sectors Yu Qingzhi is appointed to three district and three enemy Guard Captain. Yu assumed office, the positive innov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line, master puppet performance. Three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注目。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众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提供木材的一面~其实它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要比提供木材的价值大得多。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下列十一点:
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的作用 森林与一切绿色植物一样~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10 000 m2阔叶林每天就能吸收二氧化碳1 000 kg~放出氧气730 kg。这对于保护空气的清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和一切动物以及好氧性的微生物~都要靠氧气生活~排出的二氧化碳又需要经过绿色植物转化~才能够维持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气体的交换和循环。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人至少需要10 m2的林木草地~才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吸收有毒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现代工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燃烧过程也在不断地放出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来污染环境。试验证明~林木能够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被污染了的空气得到净化。
选育抵抗有毒气体能力强、净化效能高的植物~通过造林绿化~净化大气~是环境保护措施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利用敏感植物~并测定其伤害阈值来监测、指示大气污染情况~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监测的重要内容。有些植物对某种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往往在人们还没有感觉到的浓度下~便出现了伤害症状~从而起了“报警”作用。
驱菌和杀菌的作用 据调查~绿化区与无绿化区比较~绿化区空气的单位体积内含菌量较少。据调查~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约为城区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许多林木能够分泌有强大杀菌力的挥发性物质~称为杀菌素。如橙、柠檬、桧、黑核桃、法国梧桐等都能够分泌这种杀菌素。因此~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大大减少。
阻滞粉尘的作用 空气中的粉尘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林木对于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的作用。林木枝叶茂盛~能够降低风速~从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茸毛~有些植物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因而又能吸附滞留在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据统计~10 000 m2高大的森林~其叶面积的总和可比其占地面积大75倍。因此~森林具有强大的吸尘能力。每10 000 m2松树林一年滞尘总量为34 t。针叶树的吸附粉尘能力比白杨树大30倍。蒙尘的树木经雨水淋洗后~又能恢复吸尘能力。
消减噪声的作用 城市的强烈噪声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森林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够减弱这种有害的噪声。
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在当代~放射性物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源。backbone, County standing when Lieutenant, guerrilla activity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water zone of Wujiang County border. In early 1940, Chang Shen Liqun sectors Yu Qingzhi is appointed to three district and three enemy Guard Captain. Yu assumed office, the positive innov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line, master puppet performance. Three
利用某些抗放射性树种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御放射性的污染。
产生微风驱散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一般的有毒气体大都比空气重~下沉于地面~产生危害。森林可以在无风的情况下产生微风~驱散有害气体~促进空气的流通。据资料分析~夏季晴天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温度比林阴下面高16 ?~裸露地面的气温比草地高3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因而产生了水平压力向热空气区流动。城市中心的热空气~因为密度小~而向天空上升。在大气平静无风时~大片林地内的冷空气向无林区流动的速度~可达每秒1 m~因而可以把污染空气向天空驱散~减轻地面的污染。
美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作用 林木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风景区、旅游区和疗养地必不可少的内容。林木也是任何城市和整个大自然的美化所必需的。森林又是许许多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宝贵的动物资源是离不开森林的保护的。没有森林~它们就无法生存。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森林能够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低地表径流的速度~使其获得缓慢下渗的机会。林地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因此林地能将全部或大部分降落在地面的水分贮存起来~而不使其流失。据试验~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56%的水分。但是~如果有10 m宽的林带~就能吸收84%的水分。随着林带的加宽~这种吸水能力还可加强。当林带达80 m宽时~地表径流则可以完全被转变为地下径流而贮蓄起来~就像水库一样。
防风固沙的作用 森林能够通过林冠的摆动和树身的阻挡而降低风速。据测定~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以降低30%~田间水分蒸发量减少10%,20%~相对湿度提高10%左右~农作物的蒸腾量减少20%~无霜期延长。因此~有防护林比没有防护林的农田~一般可增产20%左右。
发达的树根密布于土壤中~交错在一起~具有保水固沙的作用。同时根系还能分泌多种有机酸~促进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林木很深~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养分~然后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归还给表层土壤。这些枯枝落叶的腐烂~便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使土壤不断地得到改良。
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向空中散发水分。据研究~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掉2 000 L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地高15%,25%~降水量也有所增加。同时~林冠还能截留15%,40%的降水~这些水分又随着森林的蒸腾而回到空中~为再次降水创造了条件。这种空中蓄水的方式~既能涵养水源~又能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还需要吸热。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要向空中蒸腾8 000 t水~蒸腾这么多水分要消耗热1.68×1010 kJ。因此~在森林及其附近空气中湿度增加的同时~温度下降~气候就变得比较凉爽和湿润。在生长季节内~天气愈燥热~这种作用也愈大。加上林冠挡光的作用~因此人们在树阴下感到凉快。成片的森林~密集的林冠~也是人们避暑乘凉的好地方。 backbone, County standing when Lieutenant, guerrilla activity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water zone of Wujiang County border. In early 1940, Chang Shen Liqun sectors Yu Qingzhi is appointed to three district and three enemy Guard Captain. Yu assumed office, the positive innov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line, master puppet performance. Three
由此可见~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我国和国外有些国家~在制定城市的长远规划时~已经考虑到森林绿地的面积。根据工业水平和人口数量~提出相应的绿地面积~以便保证城市空气的新鲜和居民的健康。
沙(尘)暴
沙暴又叫沙尘暴、尘暴~通称风沙~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色昏黄的现象。沙暴可以分成若干级~严重时水平能见度小于几十米。沙暴在我国主要由冷空气南下、大风卷起尘沙所致。森林植被等的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促进了我国沙暴的频繁发生。沙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水华和赤潮
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毒素??湖靛~湖靛能杀死鱼虾等水生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腐败和分解后~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会使水体产生恶臭。某些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废水流入河流、湖泊等~都可以引起水华的形成。
赤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多发生在河口湾和近岸水域~有时也发生在海洋中。一般认为~大量含氮、含磷的有机营养物的浓集是产生赤潮的条件~城市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大量排放有助于赤潮的出现。海水颜色随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如夜光虫类产生的赤潮呈桃红色~腰鞭毛虫类产生的赤潮呈褐色~束丝藻类产生的赤潮呈红色。发生赤潮时~海水腥臭并带有黏性~能杀死贝类和鱼虾~对渔业危害甚大。我国的渤海、黄海口和浙江定海和南海沿海等处都出现过赤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每隔两三年就发生一次赤潮。
backbone, County standing when Lieutenant, guerrilla activity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water zone of Wujiang County border. In early 1940, Chang Shen Liqun sectors Yu Qingzhi is appointed to three district and three enemy Guard Captain. Yu assumed office, the positive innov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line, master puppet performance. Three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一:臭氧层
???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二:
???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 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 3.9%;工业粉尘排放量 576万吨,比上年下降 0.5%。
???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 8%。据67个城市统计,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 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咯有好转。 2000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三:
???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四:废物质污染及转移
??? 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市场中约有7万一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灾变的有500余种。据研究证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当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对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和侵蚀已得到公认。有害废物的转移常常会演变成国际交往的政治事件。发达国家非法向海洋和发展中国家倾倒危险废物,致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导致接受地的环境污染和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另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千克。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五:生物多样性减少??
??? 生物多种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的现象。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濒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1990-2020年内,全世界5%-15%的物种可能灭绝,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进化和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