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印象。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虽各异,但表达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赏析。
答:①诗开头两句对比,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局促不安与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做对比,用“不足夸”“思无涯”直抒心情,表现了作者金榜题名后内心说不尽的畅快。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用夸张手法,活灵活现的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2.诗歌的情景关系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根据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同学们需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有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如: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江行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①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②声。
【注】①杪:读miǎo。 ②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的颔联妙在融情于景。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像天已到尽头。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一个神态、笑容、动作、心理变化等,可以使一个细节、一句话。通过简练的刻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需要读者不断地填充、想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即诗人自己)。
【提问方式】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 试说说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3) 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4) 通过诗中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
(1) 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
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4.鉴赏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永无咋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意”与“象”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设问方式】
(1) 这首是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 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部分:
(1) 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
游戏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2)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3) 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5.写景诗的写景技巧
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是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1)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涧中”)。
(2) 声与色结合,或多种色彩相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 正侧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 点面结合,也称粗笔勾勒与工笔细妙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远近结合,或上下结合、俯仰结合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 多种感官相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等等。
6.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是指考生能够根据特定的语境,读懂、弄明白文言材料中每一个句子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的内容和表达做出恰当的分析。正确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就是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等。除注意对句子意思有明显影响的虚词外,还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常考实词类型。
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指考生能够按照试题的要求,将文言句子转化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白话文。翻译时,必须做到词语对译准确无误,语句通顺规范,如果能够翻译得流畅生动,则效果更好。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是理解的表现形式,没有翻译,理解的结果就无法表现出来。
7.
红对勾(生物)
课时作业1 走近细胞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广东五校联考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1.?2012·
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自身的代谢体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单细胞生物能完成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特定的功能,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D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解析:细胞学说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这个学说告诉人们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并不包括所有的生物,例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是说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答案:A
临沂期中?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 ) 3.?2012·
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
B.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D.在低倍镜观察之后,直接换上高倍物镜
解析:本题结合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结构考查显微镜的观察、使用。A错误: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虽都含有核糖体,但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C正确: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则是对光时没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应调节反光镜,使整个视野明亮;D错误:低倍镜下观察之后,需先把要放大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答案:C
4.2010年8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基本上接近尾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进行细胞呼吸。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C
5.下列关于细胞和生命活动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单细胞生物体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完成;细胞是除病毒外的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A
6.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a、b、c三者的关系是系统层次依次由大到小相互包含的,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符合这一关系。
答案:C
江苏宿迁调研Ⅱ?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7.?2012·
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
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原核细胞是在细胞学说创立之后才发现的。
答案:C
山东潍坊模拟?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8.?2012·
本观点,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
B.精子很小,尾部含有大量的线粒体
C.同一种植物,生长在背阳区的叶绿体比向阳区的叶绿体大且多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背阳处要更好地吸收光能,所以叶绿体的数量要多,体积要小,增加受光面积。
答案:C
9.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结核杆菌细胞结构。原核细胞没有以核
膜为界限的典型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以抵抗寄主细胞的消化降解。只有C符合。
答案:C
10.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离开细胞,蛋白质、核酸不表现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繁殖;各层次的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不相同。
答案:B
11.(2012·湖南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都具有DNA,说明细胞具有统一性
B.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C.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动植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D.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有关知识,涉及细胞的遗传物质、分裂、细胞学说及细胞器等方面。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DNA,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项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进行有丝分裂,B项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C项正确;细菌是原
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无内质网,D项错误。
答案:C
12.将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再将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的颜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
D.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电光源亮度)
解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放在80℃的条件下处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为了进一步看清A处的颜色,不需要增大放大倍数,只需调节视野亮度即可。
答案:D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
A.体积
C.像的面积 B.表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
A.2个
C.16个 B.4个 D.32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构造、调节、观察、使用方法及护理等知识。(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
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如长度或宽度放大n倍,面积则放大n2倍。而视野范围直径缩小n倍,视野范围面积则缩小n2倍。(2)当由“目镜为10×,物镜为10×”换成“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放大倍数增大4倍,视野直径应缩小4倍。故只能看到这行细胞的数目为8×1/4=2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
(3)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光线太强,应将视野调暗,增大反差,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
答案:(1)D (2)A (3)D
(4)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揩拭,不能用纱布揩试) ②未加盖玻片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cm~1cm处)
14.(16分)2008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其中,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细胞。HIV在结构上与大肠杆菌最显著的差异是________。
(2)HIV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_____,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的染色体上。
(3)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请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相关知识,找出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HIV变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特点,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解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2)HIV侵入T淋巴细胞,将病毒RNA注入T淋巴细胞,其遗传物质的表达过程是:
逆转录转录翻译
病毒RNA――→DNA――→RNA――→蛋白质。(3)HIV本身缺乏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酶,必须在细胞内寄生才能增殖,当艾滋病的病原体处于细胞外时,该病原体不能增殖。(4)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而病毒中并没有肽聚糖。(5)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更容易发生变异,即变异频率高,且变异是不定向的,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答案:(1)T淋巴 HIV没有细胞结构
(2)RNA 逆转录 HIV(自身)DNA
(3)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有细胞后出现病毒
(4)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5)变异频率高、变异方向不确定
15.(14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途径产生CO2。
解析:(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在无机环境中经生产者的同化作
用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最后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2)图示甲中的植物利用的是光能,与其不同的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丙中所示生物为原核生物,与其不同的生物是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的真核生物。(3)二氧化碳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的基质中合成有机物,如图中的c。葡萄糖等有机物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分解成二氧化碳,如图中的a和b。(4)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c 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
红对勾物理答案
红对勾物理答案
红对勾物理答案篇一:高中物理选修3-1 红对勾 第三章【带详解答案】
物理选修3-1 第三章 磁场
课时作业20 磁现象和磁场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关于磁极间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名磁极相吸引 B(同名磁极相排斥 C(异名磁极相排斥D(异名磁极相吸引 答案:BD
2(如图所示,甲、乙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用甲的一端接触乙的中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甲、乙均有磁性
B(若相互吸引,则甲有磁性,乙一定没有磁性 C(若相互间没有吸引,则甲、乙均没有磁性
D(若相互间没有吸引,则甲一定没有磁性,乙可能有磁性 答案:D
3(为了判断一根钢锯条是否有磁性,某同学用它的一端靠近一个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下列给出了几种可能产生的现象及相应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若小磁针的一端被推开,则锯条一定有磁性 B(若小磁针的
一端被吸引过来,则锯条一定有磁性
C(若小磁针的一端被吸引过来,不能确定锯条是否有磁性 D(若小磁针的一端被推开,不能确定锯条是否有磁性
解析:若发生排斥现象,只有一种可能,小磁针靠近锯条的是同名磁极(若发生吸引现象,则锯条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无磁性,故选A、C
答案:AC
4(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小磁针,小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南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赤道附近地磁场的方向和地面平行;?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向上的;?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地磁场方向都是和地面平行的(以上关于地磁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D
5(下列说法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地球的磁偏角是一个定值
B(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C(除了地球外,到目前为止其他星球上还没有发现磁现象 D(郑和出海远航比哥伦布的远洋探险早 答案:D
6(关于宇宙中的天体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与地球相似的磁场 B(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有与地球相似的磁场
C(指南针在任何天体上都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工作
D(指南针只有在磁场类似于地球磁场的天体上才能正常工作 答案:AD
7(在地球表面的某位置,发现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S极指向地面,则该位置是( ) A(地磁北极附近B(地磁南极附近 C(赤道附近D(无法确定 答案:A
8(铁棒A吸引小磁针,铁棒B能排斥小磁针,若将铁棒A靠近铁棒B,则( ) A(A、B一定相互吸引B(A、B一定相互排斥
C(A、B间可能无相互作用D(A、B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
二、解答题(共52分)
9((16分)英国商人的一箱新刀叉在雷电过后,竟然都带上了磁性,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发生雷电时,有强电流产生,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使刀叉受磁场的作用,而具有了磁性(
10((16分)《新民晚报》曾报道一则消息,“上海雨点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区鸽巢”,信鸽的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
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
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哪种猜想,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从阅读试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应用类题,题中设计了一个陷阱(似乎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信鸽辨别方向的能力与磁场无关,否则缚有小磁铁的一组信鸽怎会全飞散呢,)(然而其实D是正确的,因为信鸽所缚的小磁铁所产生的磁场扰乱了它靠体内磁性物质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缚磁铁的一组信鸽全部飞散(
答案:D
11((20分)“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您不要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和手提电脑”,这句警示语乘飞机的人都知道,因为有些空难事故就是由于某位乘客在飞行的飞机上使用手机造成的,广州白云机场某次飞机降落时,因为机上有四位乘客同时使用了手机,使飞机降落偏离了航线,险些造成事故(请问为什么在飞机上不能使用手机和手提电脑,
答案:由于手机在使用时,要发射电磁波,对飞机产生电磁干扰,而飞机上的导航线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抗干扰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如果飞机上的乘客使用了手机,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课时作业21 磁感应强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F
1(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由定义式B可知()
IL
A(随IL的乘积的增大而减小 B(随F的增大而增大
C(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D(与F及IL的乘积无关,由F/IL的比值确定
解析: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是由形成磁场的磁体或电流的强度与分布情况决定的,与放入其中的电流元无关,电流元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对磁场进行探测,从而确定该总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因此本题答案为D.
答案:D
F
点评:磁感应强度BB与F、I、L无关,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
IL
2(下列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电场强度的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B(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小磁针N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相同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相同
解析: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正电荷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 点评:要弄清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是怎样定义的( 答案:BCD
3(下列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一小段通电导体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B(小磁针N极受磁场力的方向就是该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C(垂直于磁场放置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就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D(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解析:磁场的方向就是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
,
4(在磁场中某一点,已经测出一段0.5 cm长的导线通过0.01 A电流时,受到的磁场作用力为5×106N,则关于该点磁感应强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应强度大小一定是0.1T B(磁感应强度大小一定不小于0.1T C(磁感应强度大小一定不大于0.1T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即为导线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FFF
解析:当电流与磁场垂直放置时B,,0.1T,当电流与磁场不垂直时B,,应选B.
ILILsinθIL
答案:B
5(关于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与放入其中电流
元或小磁针无关 B(若一电流元在某一区域不受力,则表明该区域不存在磁场 C(若电流元探测到磁场力,则该力的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
F
D(当一电流元在磁场中某一位置不同角度下探测到磁场力 最大值F时,可以利用公式B,求出磁感应强度
IL
的大小
解析: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由磁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放入其中的通电导线无关(磁感
F
应强度的方向,与导线受力方向不同(当I垂直于B
时,磁场力最大,可用B,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IL
答案:AD
6(在匀强磁场中某处P放一个长度为L,20 cm,通电电流I,0.5 A的直导线,测得它受到的最大磁场力F,1.0 N,其方向竖直向上,现将该通电导线从磁场撤走,则P处磁感应强度为( )
A(零
B(10 T,方向竖直向上 C(0.1 T,方向竖直向下
D(10 T,方向肯定不沿竖直向上的方向 答案:D
7(在地球表面上某一区域,用细线悬挂住一小磁针的重心,周
围没有其他磁源,静止时发现小磁针的N极总是指向北偏下方向,则该区域的位置可能是( )
A(赤道B(南半球(极区除外) C(北半球(极区除外)D(北极附近
解析:地磁场在北半球的方向为北偏下,而在南半球的方向为北偏上( 答案:CD
8(在测定某磁场中一点的磁场时,得到下图中的几个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B2
9((16分)磁场具有能量,磁场中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能量叫做能量密度,其值为,式中B是磁感应强度,μ
2μ
是磁导率,在空气中μ为已知常数(为了近似测得条形磁铁磁极端面附近的磁感应强度B,一学生用一根端面面积为A的条形磁铁吸住一相同面积的铁片P,再用力将铁片与磁铁拉开一段微小距离Δl,并测出拉力F,如图所示(因为F所做的功等于间隙中磁场的能量,所以由此可得磁感应强度B与F、A之间的关系为B,________.
答案:AD
二、填空题(共16分)
解析:用力F把铁片P拉开一段微小距离Δl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力F克服磁场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磁场能的过程(用
力F将铁片与磁铁拉开一段微小距离Δl的过程中,拉
B2B2
力F所做的功W,F?Δl.磁铁与铁片间距中的能量密度为,故所储存磁场能量E,AΔl;据功能关系知W,E;
2μ2μ
由以上三式得B.
A
2μF
答案:
A
三、解答题(共36分)
10((16分)金属滑棍ab连着一弹簧,水平地放置在两根互相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cd、ef上,如图所示,垂直cd与ef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中所示,合上开关
S,弹簧伸长2 cm,测得电路中电流为5A,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m,ab的长L,0.1 m,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析:0.8T 弹簧拉力F弹,kΔx 金属杆所受磁场力:F,BIL 由平衡条件知:F,F弹
kΔx
即BIL,kΔx,故B,0.8T.
IL
11((20分
)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导轨相互平行,匀强磁场垂直导轨所在的平面竖直向上(一根质量为3.6 kg,有效长度为2 m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当金属棒中的电流为5 A时,金属棒恰能做匀速运动,当金属棒中的电流增加到8 A时,金属棒能获得2 m/s2的加速度,则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解析:金属棒与磁场垂直,通电后所受磁场力为F,BIL?
金属棒中电流为I1,5A时,棒匀速运动,应有金属棒受磁场力与摩擦阻力平衡,BI1L,Ff? 金属棒中电流为I2,8A时,棒获得2m/s2加速度,依牛顿第二定律有BI2L,Ff,ma?
ma
由以上几式可解得B1.2T.
?I2,I1?L
答案:1.2T
课时作业22 几种常见的磁场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对于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螺线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通电螺线管外部的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总是指向螺线管的S极 B(放在通电螺线管外部的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总是指向螺线管的N极 C(放在通电螺线管内部的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总是指向螺线管的S极 D(放在通电螺线管内部的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总是指向螺线管的N极
解析:由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知在外部磁感线由螺线管的N极指向S极,在内部由S极指向N极,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该处磁场方向(
答案:AD
2(如图所示ab、cd是两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直导线,在两导线中央悬挂一个小磁针,静止时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当两导线中通以大小相等的电流时,小磁针N极向纸面里转动,则两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
A(一定都是向上 B(一定都是向下
C(ab中电流向下,cd中电流向上 D(ab中电流向上,cd中电流向下
解析:小磁针所在位置跟两导线距离相等,两导线中的电流在该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小磁针N极向里转说明合磁感应强度方向向里,两电流在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均向里,由安培定则可判知ab中电流向上,cd中电流向下,D正确(
答案:D
4
3(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水平面内,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已知sinα,,线圈面积为S,匀
5
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4BS3BS3BS
A(BS B.C.D.554
4
解析:B与S有夹角α,则Φ,BSsinα,BS.
5
答案:B
4(如图所示,a、b是两根垂直纸面的直导体通有等值的电流,两导线外有一点P,P点到
a、b距离相等,要使P点的磁场方向向右,则a、b中电流的方向为( )
A(都向纸里 B(都向纸外
C(a中电流方向向纸外,b中向纸里 D(a中电流方向向纸里,b中向纸外
解析:a、b中电流等值,P点与a、b等距,故a、b中电流在P点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P点合磁感应强度水平向右,以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安培定则可判知a中电流向外,b中电流向里,
C正确(
答案:C
5(一根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I,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且和匀强磁场垂直,则在图中的圆周上,磁感应强度值最大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a、b、c、d距电流I距离相等,则a、b、c、d四点由I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由安培定则知a点磁感应强度
方向与匀强磁场B方向相同,故合磁感应强度最大(
答案:A
6(如图所示,环中电流的方向由左向右,且I1,I
2,则环中心O处的磁场( )
A(最强,垂直穿出纸面 B(最强,垂直穿入纸面
红对勾物理答案篇二:物理必修1第二章《红对勾》作业与单元评估(有答案)
课后45分钟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哪些是对该实验没有必要的( ) A(要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B(启动打点计时器和释放小车必须是同时的
C(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 D(作图象时,必须要把描出的各点都要连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案:ABCD
2(该实验中选用下列器材中的哪些更好些( ) A(秒表 B(打点计时器 C(卷尺
D(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直尺 答案:BD
3(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少纸带因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 A(改用直流6 V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总分:100分
C(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
D(使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纸带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CD
4(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答案:AB
5(运动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 cm,则( )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 m/s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 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 m/s 答案:C
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 )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解析:选取计数点可以使用于测量和计算的相邻点间的间隔增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点间的间隔时,在一次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
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
大,测量准确度会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略大一些较好(如果每五个点中取一个计数点,以能在纸带上50 cm长度内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因此B错(为了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是必要的,因此C正确(如果实验中所用长木板各部分的平整程度和光滑程度不同,小车的速度变化会不均匀而导致实验误差的增大,因此在实验前对所用长木板进行挑选、检查是必要的,所以D正确(
答案:AC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7((8分)从下列所给器材中,选出本实验所需的器材有__________;为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__________(
?打点计时器 ?天平 ?低压直流电源 ?细绳 ?纸带 ?小车 ?钩码 ?秒表 ?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答案:??????;交流电源
8((8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7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点的距离d1、d3、d5填入表格中.
图7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解
析:计数点1、3、5到0点的距离可以通过刻度尺直接读出,依次为:d1,1.20 cm,d3,5.40 cm,d5,12.00 cm;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等于d3,d15.40,1.20
计数点1、3之间的平均速度,即v2,,cm/s,21 cm/s,0.21
2T2×0.1m/s
答案:1.20 cm 5.40 cm 12.00 cm 0.21
9((10分)小车牵引纸带沿斜面下滑,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8所示(已
知打点周期为0.02 s(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填写表格并求出平均加速度,作出v—t图象(
图8
,2
xx×10
解析:据v,得,各段平均速度分别为:v1, m/s,
tt0.02×5x2.45×10x3.55×10,1,1
1.45×10 m/s.v2,, m/s,2.45×10 m/s.v3,,
tt0.02×50.02×5x4.55×10xm/s,3.55×10,1 m/s.v4,, m/s,4.55×10,1 m/s.v5,,
tt0.02×5
,2
5.60×10,26.65×10x m/s,5.60×10,1 m/s.v6,m/s,6.65×10,1 m/s.
t0.02×50.02×5
,2
,2
,2
图9
Δv
故v—t图象如图9所示(在图象上找两个相距较远的点,通过aΔt加速度,数值约为a,1.0 m/s2.
答案:0.145 0.245 0.355 0.455 0.560 0(665 1.0 m/s2 如图9所示(
10((12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0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
图10
(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_cm/s,v2,__________cm/s,v3,__________cm/s,v4,__________cm/s,v5,__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析:(1)显然,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 s×5,0.1 s(对
红对勾物理答案篇三:《红对勾》 物理3-1课时作业
物理:本册综合测试题7
第?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正确答案,
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卷前面的答题栏内,全部选对的得4分,漏选的得2分,有答错的不得分,)
1(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牛顿C(伽利略D(托里拆利 2(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减小,其速度一定随之减少B(加速度增大,其速度一定随之增大C(位移必定与时间平方成正比 D(在某段时间内位移可能为零
3(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x1,,4 m,5 m,,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x2,l m,(,4 m),5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
B(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 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 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x,?x1,?x2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彼此平行 B(挂在绳上处于静止的物体,受到绳的拉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引起的 C(静摩擦力不仅能存在于两静止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两个运动物体之间 D(当两粗糙物体之间的相对滑动停止后,则两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零
5(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被放置在倾角为?=30
?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在如图所示的甲、
乙、丙三种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是(g=10m/s)
A(仅甲图 B(仅乙图 C(仅丙图 D(甲、乙、丙图
6(如图所示,是某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纵轴表示位移,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若纵轴表示位移,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A(汽车拉拖车的力的大小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的大小 B(汽车
拉拖车的力的大小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的大小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8(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每次用弹簧秤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运动状态及弹簧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
则由表可知
t
甲
乙
丙
2
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 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 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二次是相同的
9(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cm,某人用600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m,则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N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N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3.75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 10(如图所示,弹簧秤外壳质量为m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质量为m的重物,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拉着弹簧秤,使其速运动,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mg B(
mm0?m
mg
挂钩吊着一向上做匀加
C(
m0m0?m
F D(
mm0?m
F
1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 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 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 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12(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4kg,乙的质量为2kg,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10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 B(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C(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 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变
t
一、选择题答题栏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 (本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3(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4s内位移是32m,则它在第3s内位移为 ,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14(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处于静止状态。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恒力作用后,在头2.0s内移动了4.0m。那么,该物体受水平力作用之后,第3s末的速度大小为,所受的水平恒力大小为。
15( 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时撤掉F,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 直到停止,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撤掉F前的加 速度a1和撤掉F前后的加速度a2后的比为a1?a2 = ,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为f ,则F?f
三、实验探究题(其中(1)、(4)小问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共10分)
16(气垫导轨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这样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与导轨间无摩擦,如题图气垫导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利用带有竖直挡光片的滑块,就可以完成许多力学实验,光电计时器及其光电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中彼此正对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挡光片结构如图丙所示,两
挡光条之间的距离Δx很小(约2~3 cm)。当挡光片的两遮光部
分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两次开始挡光的时间,由此可以较准确测量出挡光片的左右两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间隔Δt,这样就可以表示出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利用气垫导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使用气垫导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首先通过调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其具体检测导轨水平的方法可以是:; (2)若滑块[包括挡光片]和砝码[连接滑块和砝码的轻绳跨过导轨右端的光滑定定滑轮]的质量分别为M和m(M,m),滑块从静止释放后,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两光电门之间距离为x),结果光电门1和2的示数分别为Δt1和Δt2,滑块上挡光片的两挡光条间距为Δx,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2时的
速度v2直线运动的规律可求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用v1、v2、x表示),则近似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用M、m、a、g表示)
(3)本实验的器材除气垫导轨、天平、砝码、滑块[包括挡光片]和光电计时器之外,不仅需要器材用 测出两光电门的间距x,还需要测出两挡光条的间距Δx,为使测量尽可能精确,测Δx时应使用的测量器材是 ; (4)若本实验中近似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仍有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7(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水平台秤上,台秤与力的传感器相连,电
梯先从静止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N-t)图像,如图所示,则(1)电梯在启动阶段经历了_______s加速上升过程。(2)电梯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g取10m/s2)
(牛)力 5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时间(秒)
红对勾练习概率
课时作业5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赋值语句N=N+1的意义是( ) A.N等于N+1 B.N+1等于N C.将N的值赋给N+1
D.将N的原值加1再赋给N,即N的值增加1 答案:D
2.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
A.S=S+i2 B.A=-A C.x=2x+1
D.P=x
解析:在程序语句中乘方要用“^ ”表示,所以A不正确;乘号“*”不能省略,所以C不正确;D选项中x应用SQR(x)表示,所以D不正确;B选项是将变量A的相反数赋给变量A,则B正确.
答案:B
3.给出下列程序: A=2B=3x=5 PRINT A+B-xEND
此程序运行的结果是( )
A.0 C.1
B.2 D.10
解析:PRINT语句具有计算功能,∵A+B-x=2+3-5=0,∴此程序运行的结果是0.故选A.
答案:A
4.当输入“3”后,输出的结果为( ) INPUT“请输入x=”;xy=xx=y+1x=x+1PRINT xENDA.5 C.3
B.4 D.6
解析:程序中只有两个变量x,y.当程序顺次执行时,先有y=3,再有x=4,x=5,故最后输出的x值为5.
答案:A
5.读下面两个程序:
程序1: 程序2: x=1
INPUT x
x=x*2
y=x*x+2
x=x*3 PRINT y PRINT xENDEND
若程序1、2运行结果相同,则程序2输入的值为( ) A.6 C.2
B.0 D.2或-2
解析:程序1的运行的结果是1·2·3=6,程序2的功能为求函数
y=x2+2的函数值,令x2+2=6,得x=2或x=-2.故选D.
答案:D
6.下面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 X=1Y=2Z=3X=Y
Y=XZ=Y
PRINT ZENDA.3 C.2
解析:∵X=1,Y=2,Z=3, ∴X=Y=2,Y=X=2,Z=Y=2. 故输出2. 答案:C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x+3
7.编写程序时,y=________.
ab答案:y=(2*x+3)/(a*b)
8.阅读下列两个程序,回答问题. ①x=3 y=4 x=y PRINT x,y END
②x=3 y=4 y=x PRINT x,y END B.0 D.1
(1)上述两个程序的运行结果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上述两个程序中的第三行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 答案:(1)4,4 3,3
(2)程序①中的“x=y”是将y的值4赋给x,赋值后x的值变为4;程序②中的“y=x”是将x的值3赋给y,赋值后y的值变为3
9.下面程序的功能是求所输入的两个正数的平方和,已知最后输出的结果是3.46,则此程序中,①处应填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
解析:由于程序的功能是求所输入的两个正数的平方和,∴S=
222x1+x2,由于最后输出的数是3.46,∴3.46=1.12+x22,即x2=2.25,
又x2>0,∴x2=1.5.
答案:1.5;x1^2+x2^2 三、解答题(共49分)
10.(14分)输入x的值,输出其平方. (1)写出算法步骤; (2)画出程序框图; (3)编写程序.
图1
解:(1)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x. 第二步,计算y=x2. 第三步,输出y.
(2)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 (3)编写程序如下: INPUT x y=x^2 PRINT y END
11.(15分)已知直线方程为Ax+By+C=0(A·B≠0),试编写一个程序,要求输入符合条件的A,B,C的值,输出该直线在x轴、y轴的截距和斜率.
解:INPUT A,B,C M=(-C)/A N=(-C)/B k=(-A)/B
PRINT “x轴上的截距为:”;M PRINT “y轴上的截距为:”;N PRINT “斜率为:”;k END
12.(20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试设计一个程序,满足以下条件:我国现有人口数为P,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R,预测T年之后人口总数是多少?
解:INPUT “我国现有人口数为:”;P INPUT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R INPUT “预测时间为(年):”;T M=(1+R)^T N=P*M
PRINT “预测人口总数是:”;N END
有关烯烃(红对勾)
有关烯烃、炔烃练习题
1、某液态烃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2,3-二溴 -2-甲基丁烷,则该烃是()
A.3-甲基 -1-丁烯 B.2-甲基 -2-丁烯 C.2-甲基 -1-丁烯 D.1-甲基 -2-丁烯 2、 1mol 有机物与 1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是 2,2,3-三甲基戊烷,则此有机物可能的 结构简式为 、 、
3、下列烯烃和 HBr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产物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 2=CH2B.CH 3CH=CHCH3C.CH 3CH=CH2D.CH 3CH 2CH=CH2 4、含有一个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式为:
5、⑴ 相对分子质量为 70的烯烃的分子式为 ; 若该烯烃与足量的 H 2加成后能生成含 3个甲基的烷烃,则该烯烃的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
⑵ 有机物 A 的结构简式为 CH 3-CH 2-CH(CH3)-CH(CH3)-C(CH3) 3. 若 A 是单烯烃与氢气加成 后的产物。该单烯烃可能有 种结构;若 A 是炔烃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则此炔烃可能 有 种结构。
6、某气态烃 0.5mol 能与 1mol HCl 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 3mol Cl 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A.CH ≡CH b.CH 2=CH2C.CH ≡C-CH 3D.CH 2=C(CH3) 2
7、下列烷烃中,既能由烯烃加氢得到也能由炔烃加氢得到的是()
A.2-甲基丙烷 B.2-甲基丁烷 C.2,2-二甲基丙烷 D. 正丁烷
1、下列物质中与 CH3C ≡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 2=C(CH3) 2B.CH ≡CCH 3C.CH 2=CHCH=CH2D.CH 3CH 2C ≡CCH 3 2、某烃与溴水反应生成物为 2,2,3,3-四溴丁烷,则该烃的同分异构体是()
A.1-丁炔 B.2-丁炔 C.1-丁烯 D.1,3-丁二烯
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系物关系的是()
① CH 4和 C 16H 34② CH 2=CH-CH3和 C 4H 8③ C 3H 4和 CH 2=CHCl
④ CH 3-C ≡C-C 2H 5和 CH 2=CH-CH=CH2
⑤ (CH3) 2C=CH-CH=CH2和(CH 3) 3C-C ≡CH
2、以下物质中与 1-丁烯是同系物的是()
A. 乙烯 B.2-甲基 -2-丁烯 C. 环丙烷 D.2-丁烯
1、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 1,2-二氯乙烯可形成(顺式)和(反式)两种不同的空间异 构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形成类似上述两种空间异构体的是()
A.1,1-二氯丙烯 B. 丙烯 C.2-丁烯 D.1-丁烯
1、写出下列的有机物发生家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 CH 2=C(CH3)-CH=CH2
⑵ CH 2=CH-COOCH3
⑶ 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发生加聚反应
1、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 KMnO 4溶液的洗气瓶
B.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适量溴水的洗气瓶
C.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
D.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1、标准状况下, 某气态烷烃和烯烃的混合气体 2.24L , 完全燃烧后生成 4.05g 水和 6.6gCO 2, 该烃的组成为()
A.CH 4、 C 2H 4B.C 2H 6、 C 2H 4C.CH 4、 C 3H 6D.C 2H 6、 C 3H 6
2、标准状况下,乙烷和某烃的混合气体 2.24L ,与足量 O 2混合点燃,爆炸后,将所得气体 通入足量的 NaOH 溶液中,得到 Na 2CO 3固体 15.9g ,混合气体的成分及体积各是多少?
3、等物质的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含气体杂质的乙炔 4.6g 与 H 2加成生成饱和链烃,共用去 4.48L (标况) H 2,则气体杂质 不可能是()
A. 乙烯 B. 丙炔 C. 丁二烯 D. 甲烷
1、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 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① 、② 、③ 、④ 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① ;② ;③ ;④ ;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格内) 。
A. 品红溶液 B.NaOH 溶液 C. 浓硫酸 D. 酸性 KMnO 4溶液
⑵ 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⑶ 使用装置② 的目的是
⑷ 使用装置③ 的目的是
⑸ 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