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分析
为协助公司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管理体制15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
一、人力资源的状况
截止2月1日,公司员工总人数383人,其中总公司124人,为保证可分析性,本报告只对总公司人力资源进行分析。
(一)人员结构
(二)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四)人员净增长率=(入职人数-离职人数)/年初数=%
(五)人员流动率?=当期离职人员数/(期初人员数+期末人员数)/2*100%
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领导虽有先进理念,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认识
公司领导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尚未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发展紧密集合起来规划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完善和发展。公司领导也没有对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战略管理要求。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结合阶段,尚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公司长期忽视或轻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所设岗位及人员配备不足以胜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
2、公司未形成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部门主管们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中间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非份内之事,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错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督导、制度、政策制定工作误作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由于缺乏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他们在行动上更难协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工作。典型的,各部门经理就不能准确及时提供有关员工的培训需求、绩效考核方面的信息;缺乏与员工的沟通意识,极少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于日常工作中去。
3、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的问题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岗位配置少,大部分精力仍放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从事的大多是核发工资、处理档案和人事关系等事务性工作,绩效管理占比过重,无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务评价、薪酬设计、员工激励和文化建设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更谈不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高层决策服务。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以上这些,也制约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难以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组织结构
公司采取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级少,组织架构相对平坦。战略决策层的职能重心是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上进行决策并制定宏观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层的职能重心是对宏观战略计划进行分解,组织下级机构实施各项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整体控制;管理执行层的职能重心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执行者。
部门的设置因职能的发展需要而定,部门虽不设副职,但未充分授权或因能力不足而未充分授权。公司集中管理,有些部门相互之间的制约性未能体现,且出现了部门职能、岗位职能重叠的状况。如: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部经理及项目经理职能混乱、重叠。公司可适当分开以相互牵制、监督,并可缓解内部因工作而产生的矛盾和压力,也避免了公司高层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化解矛盾。
随着经营需要,组织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部门功能定位及职责划分、管理权限都一一明确,但是在实际工中作仍旧存在或多或少的多头领导、多头管理或推委扯皮现象。
5、人力资源规划
缺乏中、长期规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聘,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公司在人事政策规划、薪酬政策规划方面已经奉行倾斜性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能根据公司的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的要求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对人才类型、数量需求的情况,制定激励人、留住人、开发人的系统目标。
缺少对各层次、各部门人才梯队的规划和人才储备计划,没有制定人员的补充和接续计划,导致无法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关键岗位缺乏对接班人的培养或缺乏适配人员,同时,由于人才梯队规划作得不好,员工不了解公司中各个层次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自身发展也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工作积极性不高。
6、工作分析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工作分析。企业战略目标一旦确立,围绕战略目标必然依赖一些列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链去实现目标。各个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应达到的指标和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及岗位任职者资格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工作分析是招聘、培训员工的标准基础,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也是工作评价和薪酬设计的依据。
我公司目前现状是。未开展规范的、科学的工作分析。
部门职责是工作分析的基础,先对部门职责进行科学界定,然后将部门职责分解到部门中各位任职者,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岗位职责。
公司有8个部门(企管部、办公室、财务部、预算部、开发部、拆迁部、物业经营中心、采购部),没有对部门进行部门职责的科学拟订。
现有的岗位职责描述笼统、程式化,未能明确界定任职者的权力、责任、义务,很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楚或不太清楚。
7、招聘与选拔
公司目前虽有招聘管理制度,其中提及了招聘的原则、程序等,而且虽然制度中要求用人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向人力资源部门递交<用人申请>,并注明需招聘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要求等,但从未按此执行。
招聘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招聘,以“外部输入”人才为主,对于公司内部人才选拔做的较少,使员工得不到全面的锻炼,成长曲线单一,不适合公司战略发展的用人需求。
8、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
公司每年拟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但尚未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虽然每年投入到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较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投入时间上较大,但效果不佳。
年初对全年的培训作了总体的规划和安排,只是根据公司的计划安排培训项目,且年初的计划也不完整,没有建立整套的培训内容体系,在过程中临时安排组织培训;缺乏培训评估;培训形式和方式单一,缺乏对培训的需求以及分析,公司所做的培训,缺乏长远规划及战略指导。
培训的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员工思想观念、态度、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 适应等方面没有放到重点上来;员工缺乏娴熟的与人交往的沟通技巧和技能;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上交;缺乏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致使有些方面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于应付工作压力。
9、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衡量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工作表现及工作进度的标尺。然而我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法缺少严重的执行力。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领导不能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推诿拖拉、不负责任,以“应付差事”的心态上报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分数。这样的成绩水分很大,不能体现到部门员工的真实水品,最终导致了绩效考核成绩的不真实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
10、薪酬
薪酬激励体系是公司较为薄弱的环节。有的员工对薪酬分配制度不满,也对实际分配的公平性产生怀疑。员工不仅仅关心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报酬的相对数量。总把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与其他人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对自身的价值、贡献及产出没有明确认知。
11、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基本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从而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至今企业文化并没有系统形成,首先公司上下未形成企业文化立业的共识,公司高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要具有一定认识,中间管理层起并没有多大的认识,或是口头叫得响,行动看不见,基层员工认为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认为就是高层领导的事情。
公司事实上并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进工作。
三、建议
1、降低员工流动率
1)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九分使用”说的就是发展,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十分待遇”就是指公平的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对公司的整体薪酬重新梳理,前提是结合市场薪酬水平开展,使公司的薪酬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提前储备才能失之不慌
尽管员工流失对企业来说不是利好消息,但员工流失不可避免。当然,完全不流动也未必是好事。
既然,“总有人要走”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妨认清事实,对关键岗位给予人才梯队建设,项目部的人员配置给予一定幅度的机动名额设置,从招聘开始就发挥前瞻性,保证人才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当然这需要企业更多的财力投入以及对经营前景的一个预见性。
3)领导加强和员工之间的员工主动沟通。
要引导员工主动沟通,主动把问题、想法告诉上级。以便于充分发挥部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一位集团老总曾经说过“善于思考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很重要,能够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以便于更好的统筹管理和开展团队建设。
2、人才的合理化使用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使用人才,可有效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保证企业战略规范化推进。我们应积极的发掘员工的各项优势,结合“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将其适当的放置在合适的岗位,确保公司人才的合理化使用。
目前公司现有部分员工不符合其岗位任职条件,建议进行人员调整,名单如下:
3、加强培训开发工作
1)建立并确定培训体系,加大培训的预算投入,丰富培训的形式。相对而言,外聘或外训对员工的诱惑性更大些,培训效果更佳一些。能够外聘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从而更有说服力加深认知力。每年能够有一些接受外训的名额或指标,奖励那些在工作中绩效突出的员工。
2)组建公司内部讲师队伍,积极调查各部门及员工的培训需求,开发新课程,并鼓励员工积极加入内部讲师团队,提高公司全员学习风气。
3)加强新员工培训及在职员工制度培训,使员工熟悉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员工规范化意识,了解薪金、福利等与自身相关的政策规定,同时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明晰员工的发展空间及职业导向,保证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
4、取消“项目绩效考核制”,实行“项目奖金制”
公司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实施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且缺乏执行力,监督及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成绩不真实。针对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从根本上现阶段很难实现系统的改变。
公司处于发展建设初期,如何才能节省成本,规避风险,保证项目作业的顺利开展?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建议公司取消“项目绩效考核制”,实行“项目奖金制”。下面针对“项目奖金制”做出分析:
“项目奖金制”是指根据项目工程量及项目造价,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一次性给予项目组发放的奖金。
“项目奖金制”的优点:
1)符合现阶段公司发展要求,为今后的绩效考核完整、合理的实施奠定基础,便于公司发展后绩效考核的平稳过渡;
2)激励机制、节省成本、规避用人风险。
项目奖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发放,可以促进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稳定性,避免了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由于人员的替换导致的对项目工作不熟悉,致使出现偏差和延误工期的现象。
“项目奖金制”的实施可以使充分发挥项目组的能动性、积极性。项目组目标明确,既可自主管理,也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成本。
5、调整薪资结构
薪酬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而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的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一支素质良好、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薪酬专家、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咨询部部长刘占军博士认为:“人力资源结构、薪酬制度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不是薪酬越高越好,学历越高越好,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没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收入再高,大家心理也不会平衡,但结构合理,即使收入相对低一点,也能稳住人才。”下面针对我公司的薪酬结构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1、薪资结构过于简单,不能发挥出薪酬的优势;
我公司现执行的薪资结构为:岗位工资+司龄工资+绩效工资。结构过于简单。薪酬结构是企业总体薪酬所包含的固定部分薪酬(主要指基本工资)和浮动部分薪酬(主要指奖金和绩效薪酬)所占的比例。其中,基本工资又分为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等。据咨询和调查显示,我公司现执行的工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差别不大,而且略微偏高,但现执行的薪资结构,不能够体现出公司薪酬体系的竞争优势。
2、无“差异化”,员工多有抱怨;
薪资差异化,是近些年人力资源引入的新理念,是体现“同岗不同酬”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企业用人时,会根据该员工自身的经验 、学历、专业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因素来制定该员工的工资,当该员工的工资水平高于岗位其他员工时,就会听到很多员工的抱怨声,使薪酬失去本来的激励作用。“差异化薪资”是将基本工资深层次剖析和明晰,从而促进薪酬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3、建议:
鉴于我公司的情况,我部门经过研究,建议将公司现执行的薪资结构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建议调整为:“岗位工资+司龄工资+学历津贴+职称津贴+住房补贴+降温(保暖)补贴+绩效(项目)奖金”(该调整结构仅供参考,具体实施中另作调整)
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设想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自我引见范文
我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四年的学院生活磨练出一个自信和上进心强的我。在大学时期,我不断信守做事尽心尽力的准绳,努力学习文明知识,刻苦研究专业技艺,积极投入理论,片面空虚和开展本人并获得一定的成果。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我深深地喜欢本人的专业。专业的学习让我熟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包括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及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经过努力我拿到了国度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新编一级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并在大三寒假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C1证。
此外我积极参与社会理论活动,锤炼本人的专业技艺,增长本人的专业知识,并到达了一定的效果。经过一系列的校内外活动,我也逐步掌握了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学会了如何使本人处于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中。经过在校的学习我深深领会到实际指点理论的含义,并且的确以这个原则要求本人。在学习和活动之余我也积极空虚本人,博学多才,丰厚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巧足以应付任务需求。
四年的学习中,我在任务上不只锤炼了本人的任务才能,组织才能,更在教师的教育下学习懂得了如何做人。刚强自信的我,会英勇的迎接将来剧烈的应战。真诚希望成爲其中一员。我坚信会用本人勤勉的汗水与同仁一道爲贵公司的锦绣前程斗争不息,贡献我的年老的热忱和才智,并且在理论中不时学习、提高!
急求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调查报告
鄙人参与美的日用家电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的组织变革工作,这项工作包括事业部组织架构及对应的人事调整、人员精简等任务。
当时通过对管理干部的能力与业绩的评价后,将一些业务关联性不大的干部进行了相互调动以求重新激发组织的活力。
我的直接上司因为担心不同岗位的干部对调会因对岗位具体业务不熟悉而影响到公司的业绩,所以就把自己的担忧说给了当时事业部的总经理黄健先生,孰料总经理听后不以为然道:没事,管理都是相通,管人、管事、管财物。
07年8月份的时候,黄健总晋升为美的日用家电集团的CEO,在日电集团本部变革会上黄健总对着集团各事业部老总及其它高管几十号人第一次提出了企业家的素质模型和对应的管理行为的要求。
这让做在台下旁听的我又是惊讶又是佩服——管理真是相通的,当很多老板还在怀疑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时,黄健先生却已经找把这些工具实践到自己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去了!离开美的后,一直把黄健先生说的那句话放在心上,因为自己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所以一直试图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与营销、生产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之中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并试图去寻找HR管理的最佳实践。
可是遗憾的是,自己一直没有亲身经历或者体验参与关键业务领域管理工作,所以自然也就永远无法达到黄CEO的那种水平。
后来在读完彼得·杜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后以及陆续参与了几个人力资源项目后深刻的理解管理的几点要害,也发现了管理有其共通之性,就把这个权且当作探索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一些想法吧。
1、管理就是通过他人达成组织目标的方式、方法及过程。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评价一个管理者是否合格不是看他自己动手做的工作有多厉害,而是看他带的每个团队成员水平有多高。
评价一个管理者的业绩好坏不是看他自己亲手负责的工作结果是否达标,而是看他的团队业绩是否达标。
既然管理的过程是为了达成组织目标,那么管理者就应该掌握设定组织目标的方法、根据组织目标去鉴定下属的职责任务与任职要求,进而挑选合适的“他人”、分解组织目标到团队成员、制定和控制达成目标所需的流程及规章制度,不断与下属进行评估总结反馈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提供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支持及所需的能力培养,及时认可和激励。
围绕着这个定义,彼得·杜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
根据管理的定义,衍生出了我们人力资源管理所需的招聘管理、工作分析、任职资格、绩效管理、培训开发、薪酬福利管理。
2、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
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条原则在现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已经成为真理了。
在今天我们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对岗位的KSA层面的要求里,我们对技能的定义是——对结构化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体现了行的要求;在我们推行素质模型的能力评价时,主张用行为等级锚定法去评估员工的能力也充分符合了这项真理;我们一直不断地推行绩效管理要求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过程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无不是向要告诉员工你要做什么、你要怎么做、你做得怎么样、你要如何改善,其重点也是落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上;我们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去反反复复的鉴定岗位的行为标准,就是为了解决岗位员工要做什么、怎么做,按照什么做以及输出什么,我们再根据行为标准去推导资格标准的时候也是为了鉴定岗位员工能不能做,已经做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做到这种程度,其本质也是在于行。
3、基于管理的定义和本质来寻找与开展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以前在读一些500强标杆管理的时候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像IBM、HP、DELL这样的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要求是那么高。
比如在IBM做HR,一定要有业务部门的工作经验;又比如DELL总是将付遥(输赢一书的作者)等那种资深的营销管理人才提拔到培训部门担任要职。
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要通过直接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工具及过程来帮助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的目标,也就是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工具解决组织成员达成目标所需的“行”的问题,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体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能实现这些要求就肯定是人力资源的最佳管理实践了。
现如今,很多企业的老板及管理者都非常抵触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工具,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用活那些方法与工具,没有真正让这些方法与工具行动起来。
即使明白了管理的一些道理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就像我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业务的了解,包括行业、竞争对手、环境的了解,也包括企业的业务运营的流程和生意模式,总是无法找到解决组织成员“行”的问题的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甚至无法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目标与重点。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任何管理都是相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讲究人力资源需求及现状分析,那么营销管理也要讲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竞争对手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企业自身的swot分析,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学习程序去简单的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最有效的方法...
人力资源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怎么写
展开全部 人力资源分析为协助公司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管理体制15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
一、人力资源的状况截止2月1日,公司员工总人数383人,其中总公司124人,为保证可分析性,本报告只对总公司人力资源进行分析。
(一)人员结构(二)年龄结构(三)学历结构(四)人员净增长率=(入职人数-离职人数)/年初数=%(五)人员流动率?=当期离职人员数/(期初人员数+期末人员数)/2*100%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领导虽有先进理念,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认识公司领导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尚未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发展紧密集合起来规划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完善和发展。
公司领导也没有对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战略管理要求。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结合阶段,尚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
公司长期忽视或轻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所设岗位及人员配备不足以胜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
2、公司未形成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部门主管们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中间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
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非份内之事,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错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督导、制度、政策制定工作误作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
由于缺乏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他们在行动上更难协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工作。
典型的,各部门经理就不能准确及时提供有关员工的培训需求、绩效考核方面的信息;缺乏与员工的沟通意识,极少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于日常工作中去。
3、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的问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岗位配置少,大部分精力仍放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从事的大多是核发工资、处理档案和人事关系等事务性工作,绩效管理占比过重,无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务评价、薪酬设计、员工激励和文化建设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更谈不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高层决策服务。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以上这些,也制约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难以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组织结构公司采取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级少,组织架构相对平坦。
战略决策层的职能重心是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上进行决策并制定宏观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层的职能重心是对宏观战略计划进行分解,组织下级机构实施各项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整体控制;管理执行层的职能重心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执行者。
部门的设置因职能的发展需要而定,部门虽不设副职,但未充分授权或因能力不足而未充分授权。
公司集中管理,有些部门相互之间的制约性未能体现,且出现了部门职能、岗位职能重叠的状况。
如: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部经理及项目经理职能混乱、重叠。
公司可适当分开以相互牵制、监督,并可缓解内部因工作而产生的矛盾和压力,也避免了公司高层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化解矛盾。
随着经营需要,组织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部门功能定位及职责划分、管理权限都一一明确,但是在实际工中作仍旧存在或多或少的多头领导、多头管理或推委扯皮现象。
5、人力资源规划缺乏中、长期规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聘,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公司在人事政策规划、薪酬政策规划方面已经奉行倾斜性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能根据公司的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的要求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对人才类型、数量需求的情况,制定激励人、留住人、开发人的系统目标。
缺少对各层次、各部门人才梯队的规划和人才储备计划,没有制定人员的补充和接续计划,导致无法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关键岗位缺乏对接班人的培养或缺乏适配人员,同时,由于人才梯队规划作得不好,员工不了解公司中各个层次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自身发展也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工作积极性不高。
6、工作分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工作分析。
企业战略目标一旦确立,围绕战略目标必然依赖一些列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链去实现目标。
各个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应达到的指标和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及岗位任职者资格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工作分析是招聘、培训员工的标准基础,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也是工作评价和薪酬设计的依据。
我公司目前现状是。
未开展规范的、科学的工作分析。
部门职责是工作分析的基础,先对部门职责进行科学界定,然后将部门职责分解到部门中各位任职者,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岗位职责。
公司有8个部门(企管部、办公室、财务部、预算部、开发部、拆迁部、...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点亮网Dianliang.com消息: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他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 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 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涉及不同企业的员工薪酬满意度、薪酬结构、长期激励形式、企业人工成本、人均月收入以及制定工资标准依据等方面。
一、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大部分满意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
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72.7%, 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27.3 %。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是71.6 %、75.8% 和76.5% ;中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非常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最高。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集体企业的满意度最高,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为82.1%, 高出总体水平9.4 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它们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8.9% 、28.5% 。
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薪酬的满意度与其他性质企业差别不明显,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 非常满意”的为73.9% ,比总体水平仅高出1.3 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差别很大。
按照回答“ 基本满意”、“很满意”或“ 非常满意”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公用事业、采掘业、社会服务业、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金融保险、制造业、房地产、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餐饮、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为90.3% 、87.5% 、80.6% 、77.3% 、77.1% 、71.6% 、70.5% 、70.3% 、67.2% 、62.9% 、62.7% 。
其中, 制造业、房地产、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餐饮、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回答“基本满意”、“ 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低于总体水平。
从企业是否上市看,上市企业员工比非上市企业员工(包括拟上市企业)的满意度高, 境外上市企业比境内上市企业员工的满意度高。
上市企业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分别为:境内上市75.5% 、境外上市77.2% 、境内境外都上市78.5% ;拟上市、没有上市企业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分
怎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为期半月的寒假实践,我非常重视,也很认真。
因为我们平时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当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学习一些书本学习不到是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对民营企业性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
为了能更快适应环境,更好的开展工作,我特别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向同事学、向书本学”的思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和阅历短浅的受限。
“三人行,必有我师”,企业中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不断学习的源泉。
为此,我积极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和前辈们请教,虚心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以他们的工作思路、言行举止、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榜样,规范和纠正自己方法、思路上的缺陷。
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学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民营企业党务管理实务等业务知识,努力掌握与企业主桥梁工程有关的工作内容,熟悉工作流程。
这次实践经历让我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刚踏上社会的我跃跃欲试,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因为我平时学的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但后来实践发现实际上我看的只是基本理论学,尚未具有发展潜力,没有容入企业。
学校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走进企业才发现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一要熟悉国家人事劳动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二要掌握最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技术,三要具备战略家的某些素质,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具体化。
因为知识老化速度以加快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更快更复杂,到社会上继续学习才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办法,大学课堂上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多案例的分析其实也都不够真实,而且还会失去现实意义。
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多方案如果用大学的理论知识来做,最后都实行不通的,甚至会被全盘否定掉。
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层员工,首要条件就是成为业务上的骨干。
对于我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始终一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要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戒骄戒躁,争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优异的成绩在。
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进一步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进取。
人力资源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我的影响一要有爱心:爱职业,爱员工,敬重领导。
二要有责任心: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事事重要,事事都是责任。
三要业务精益求精:时时、事事寻求合理化,精通人力资源业务,知人善任,用人有方,追求人与事结合的最佳点。
四要有探索、创新、团结、协调、服从、自律、健康等现代意识。
五要树立诚信观念。
诚信乃做人做事之本。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十万火急!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主要特征是: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步统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强制建立的基本保障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逐步覆盖全体公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国家积极推动其他保障形式的发展,力争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革与发展,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政策已经制定并陆续颁布和实施,覆盖了大多数城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独立于企业之外,将过去传统体制下的“企业保障”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使企业从社会保障事务中脱离出来,由社会机构为个人提供保障服务和管理。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各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劳动力配置机制逐步形成,进一步推动我国各类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企业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情况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其中,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相关的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除此之外,还有保障性、互助性、长期性的住房储金,即住房公积金,在企业界往往与社会保险合称“五险一金”。
根据对1883 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92.5% 、基本医疗保险78.9% 、失业保险75.5% 、工伤保险65.8% 、生育保险36.5% 、住房公积金49.5% 。
另外,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为16.6%, 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为22.1% 。
(一)养老保险 1984 年,中国各地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1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其中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1997 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城镇各类企业的职工,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义务。
目前,企业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 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
基本养老保险之外,企业很少参加补充养老保险。
调查显示,只有16.6% 的企业参加补充养老保险,其中,东部企业高于西部企业,大型企业高于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险率为32.9% ,高于其他所有类型企业,高于总体水平16.3 个百分点。
(二)医疗保险 1998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地市级统筹。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所有企业、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
目前,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2% 。
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
和5.6 个百分点。
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企业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比例仅为22.1% ,但高于补充养老保险 的参险率,其中,东部企业略高于西部企业,大型企业高于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参险率为34.4% ,高于其他所有类型企业,高于总体水平12.3 个百分点。
(三)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999 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把失业保险制度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调查显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企业分别为75.5% 、65.8% 和36.5%, 低于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险率,但高于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参险率。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各项保险参险率都低于东部地区,失业保险低2.0 个百分点,工伤保险低21.5 个百分点,生育保险低8.7 个百分点。
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参险率明显偏低,其中,私营企业各险种参险率分别为:失业保险62.4%, 工伤保险59.4%, 生育保险27.3%; 比总体水平分别低13.1 、6.4 和9.2 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各险种参险率分别为:失业保险50.0%, 工伤保险53.6% ,生育保险21.4%; 比总体水平分别低25.5 、12.2 和15.1 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角度,规模大的企业参险率一般较高,而销售额3000 万元以下或...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报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报告3000字
写报告本身就是你 学以致用 的表现形式,是你经验的积累,是真实实践的开始。
像学走路,是要付出和艰辛的,知识和经验的累计,是终身受用的。
征集不妥。
将实习中的所作所为加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对你实习的肯定,也是今后所从事管理工作最好的帮助。
人力资源实习报告
提供一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文章仅作参考: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尤为突出,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如何将所需人才引进来,留的住,如何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减少人才的流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应该看到,企业管理已经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这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无论是管理领域的扩大,还是现有管理的提升,人力资源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
如何选择、培育、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如何赢取员工的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留住人才,实现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去思考和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打造人才团队,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应,使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从“选、育、用、留”四个方面浅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一、科学选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企业成功的最先决条件就是要找对人。
企业一旦找对了人,无疑为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1、 选人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人力资源是战略规划实施及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各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制定不同的与实际相适应的总体战略规划,我们在选择人才时,必须考虑到资源配置要与战略目标的实现相适应。
企业没有战略目标,就谈不上人力资源规划,更谈不上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企业在选人时就会盲从。
2、 选人要与行业环境和企业地位相适宜。
由于行业环境和企业地位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我们选择人才的具体操作。
首先要分析所在行业的环境,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其次,分析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行业和企业的地位不同所对应的人才层次也不同,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为企业量身制定人才选拔策略,才不会导致人才的滥用或者流失。
3、选人要与地域的经济水平和人文环境相结合。
根据所处地域的经济水平和人文环境因素,不能好高骛远,要讲求实际,尤其是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我们应尽量根据本企业的地域环境、行业环境、人文环境和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实现自身的透明度,这样,招聘双方才能互相了解,才能有益于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真正做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4、 选人要考虑人才市场的供应现状。
人才市场的供应与需求总的 来说是不为企业所操控的,然而企业在选人时应考虑市场供求现状的影响。
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需要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时调整人才招聘计划,市场人才兴旺时,适当增加招聘人才数量,加强人才储备;市场人才紧缺时,可适当减少招聘数量和标准,以适应市场变化。
5、选人要兼顾短期和长期人才需求。
根据公司战略目标要制定短期和长期的人才战略。
根据人才战略选择和储备相应人才,以满足短期人员需求和长期人才储备,只有合理储备、优化配置,才能使企业长期的处于正常的运转与发展状态。
6、 选人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
选人要根据岗位所需素质条件,选择适合人员,切忌处处用高人。
用高人不但会使直接增加工资成本,还会容易引起人才流失,造成用人成本升高。
错误雇用是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选人环节不到位,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所以选好人不但会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还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二、精心育人。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组织为了提高员工在执行某项特定工作或任务时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或培养其解决问题之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加快,使得 每一个人都面临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调整,以适应市场的竞争。
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与训练,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提升员 工的技术层次、知识水平及适应性就变得非常必要。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
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形成一个人人遵纪守法,照章办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良好氛围。
2、 对员工能力现状进行分析。
员工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有效地进行人员的能力现状分析,根据不同的员工群体,进行分类培训,也就是说,要衡量员工能力或工作绩效差异是否存在。
企业可以从能力测验、工作态度调查等指标,了解组织员工的现有水平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差异。
根据差异,安排培训内容及方式。
3、培训内容与方式。
(1)培训内容专业化。
不同的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以专业化为主,制定培...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
展开全部 为期半月的寒假实践,我非常重视,也很认真。
因为我们平时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当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学习一些书本学习不到是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对民营企业性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
为了能更快适应环境,更好的开展工作,我特别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向同事学、向书本学”的思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和阅历短浅的受限。
“三人行,必有我师”,企业中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不断学习的源泉。
为此,我积极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和前辈们请教,虚心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以他们的工作思路、言行举止、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榜样,规范和纠正自己方法、思路上的缺陷。
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学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民营企业党务管理实务等业务知识,努力掌握与企业主桥梁工程有关的工作内容,熟悉工作流程。
这次实践经历让我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刚踏上社会的我跃跃欲试,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因为我平时学的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但后来实践发现实际上我看的只是基本理论学,尚未具有发展潜力,没有容入企业。
学校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走进企业才发现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一要熟悉国家人事劳动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二要掌握最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技术,三要具备战略家的某些素质,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具体化。
因为知识老化速度以加快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更快更复杂,到社会上继续学习才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办法,大学课堂上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多案例的分析其实也都不够真实,而且还会失去现实意义。
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多方案如果用大学的理论知识来做,最后都实行不通的,甚至会被全盘否定掉。
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层员工,首要条件就是成为业务上的骨干。
对于我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始终一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要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戒骄戒躁,争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优异的成绩在。
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进一步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进取。
人力资源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一要有爱心:爱职业,爱员工,敬重领导。
二要有责任心: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事事重要,事事都是责任。
三要业务精益求精:时时、事事寻求合理化,精通人力资源业务,知人善任,用人有方,追求人与事结合的最佳点。
四要有探索、创新、团结、协调、服从、自律、健康等现代意识。
五要树立诚信观念。
诚信乃做人做事之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人力资源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