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全书卷四十,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年中,与征、房玄龄、杜晦等大臣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劝谏、奏议,以规范君臣思想德和治同军政,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的重大措施。书中提出较为持平的民
★君道第一 ★政体第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八 ★子
★敬师傅第十 ★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
★仁义第十三 ★忠义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诚信第十七 ★俭约第十八
★谦让第十九 ★仁恻第二十 ★慎
★慎言语第二十
★奢纵第二十五 ★贪鄙第二十六 ★崇
★文史第二十八 ★礼乐第二十九 ★务农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
★辨兴亡第三十 ★征伐第三十五 ★
★行幸第三十七 ★畋猎第三十八 ★
★慎终第四十【完】
★君道第一原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身,犹割股②以③腹,腹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而下者。朕④每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成其祸。若耽嗜滋,玩色,所欲,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亦兴。朕每思此,不敢逸。”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
★政体第二原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①曰:“朕少好弓矢,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以示弓工。乃:‘非良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而箭不直,非良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方,用弓多矣,犹不其。况朕有之日浅,得为理之意,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于理?”自是诏京官②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③,每召见,皆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注释】 ①萧瑀:(575 — 648):萧皇后的弟弟。萧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
★任贤第三原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房玄龄①,齐州临淄②人也。初仕隋,为隰③尉。坐事④,除名徙上。太宗徇地渭北,玄龄策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⑤。玄龄遇知己,遂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竞求金宝,玄龄独收人,致之幕府,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结⑥,各致死力。累授秦府室⑦,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⑧。玄龄在秦府⑨十余,恒管记。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⑩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斥。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宗召玄龄、如晦,令
★求谏第四原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①进见者,皆失其举措②。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事,必假颜色,闻谏,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过,必藉忠。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败,岂可得乎?故失其,臣亦不能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③,卒令不闻其,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不利人,必须极言规谏。” 【注释】 ①百僚:指官。 ②失其举措:慌手忙脚,手足措。 ③钳口:以威胁
★纳谏第五原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①王珪宴语②,时美人侍侧,本庐江王③瑗姬也,瑗败,籍入宫。太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有不者乎!”珪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为非邪?”太宗:“杀人而取,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以亡也。’今此妇人
★君臣鉴戒第六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直言,斯故君臣契,来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臣不能独全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灭亡,世基等寻死。前事不远,朕与卿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定还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
★择官第七原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①。量才授职,省官员。故《书》称:‘任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少亦矣;其不善,纵多亦奚为②?古人亦以官得其才,比于画地饼,食也。《》曰:‘谋夫孔多,是用就。’又孔子曰:‘官事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一狐之腋③’。此皆载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四十员。太宗从之,
★封建第八原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①房玄龄为邗国公,兵尚书②杜如晦为蔡国公,部尚书长孙无忌齐国,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③淮安王神通上:“旗④初起,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曰:“国事,惟赏与罚,赏当其,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谋帷、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⑤,指踪毂⑥,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无爱惜,但以不可缘私滥勋臣同赏矣。”由是
★子诸王定分第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父子之情,岂不欲常见耶?但家国事,须作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危亡患也。” 【译文】 贞观七年,唐太封吴王李恪为齐州督。宗对侍臣道:“父子之间,哪有想经常团聚在一起的呢?家国事有所不同,必须让他们出担当重任,作为国家的障。且要让他们及早明白自己的职责,断绝他们对太子位的野心。这样,我死了之后,也能让他兄弟之间没有危亡的祸患。” 【原文】
★敬师傅第十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①有脚疾,不堪践。太宗赐步舆,令三卫②入东宫,诏皇太引上,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理辞直,听者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然曰:“托六尺之,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未尝不耸然礼敬。 【注释】 ①李纲:字文纪,观州人。隋时曾做过太子洗马,升为尚书右丞。唐高祖时拜为礼部尚书太子詹事,频谏太子不听。贞观初,拜为太子少
★诫太子诸王第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曰:“卿等辅导太子,常为说百姓间利害。朕十,犹在民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①。及居帝位,每商量置,时有乖疏②,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者为说,何由行得事?子生长深,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骄。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必天下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励精③,容纳谏诤,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注释】 ①谙练:熟练,熟悉。 ②
★谏太子第十二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①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嬉戏过度。百作《道》以讽焉,其词曰: 下臣侧闻②先圣之格言,尝览载之遗③。伊天地玄造,洎皇王之建国,曰人纪人纲,资立言与立。履率性成道,之则罔念作忒。望兴废从钧,视吉凶如纠。至乃图箓,握镜君临。因万物之思化,以百姓而为心。体大仪潜运,阅往古于来今。尽为善于乙夜,惜勤劳于寸阴。故能层冰于瀚海,变寒谷于林。总人灵以胥,极穹壤而怀音。 【释】 ①承乾:字
★仁义第十三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者,虽救弊于一,败亦。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革近之浇薄②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丧日久,陛下承其弊,移风,万福。但非贤不理,惟在人。”太宗曰:“朕思贤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世必有才,随时听,岂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注释】 ①元龟:大龟,古代用以卜。引申为借鉴的意思。 ②浇薄:刻薄狡诈
★忠义第十四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①,甚被隐太子亲遇②。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立叹曰:“岂生受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弘,其徒曰:“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③。俄而来请罪,太数之:“汝昨者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无所顾惮④。”因歔悲不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与虏战于咸阳,杀获
★孝友第十五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①,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毁②。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释】 ①养:顺承脸色,态度亲切。 ②柴毁:面容憔悴、骨瘦的样子。 【译文】 司空房玄侍奉继母,能顺承继母的色,恭敬谦谨超过一般人。继母生时,他每次请大夫上门,总会泪迎拜大夫。在居丧期间,房玄龄更是悲伤过度,骨如柴。太宗叫散骑常侍刘洎前往安慰劝,并送去寝床、粥食和盐。 【原文】
★公平第十六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府左右处分之先。”宗:“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舜之①。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②。故知君人者,以天为公,私于物。葛孔明,小国之相,犹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上,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若不堪,亦岂以旧人
★诚信第十七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者谁耶?”对曰:“臣草,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进谏,则是正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德彝曰:“流水清,在也。君者,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水,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译文】 贞观初,有人上书请求斥退
★俭约第十八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兴造,必须贵顺物情①。大禹凿九山②,九江③,用力极广,而无怨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建室,而人多谤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远想秦之,遂不复作也。古人:‘不作无益害有益。'’不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镂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品秩④不合服用者,宜一禁断。”由是二十年
★谦让第十九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①,天下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凡为天子,若自尊,不守谦恭,在身倘有不是之事,谁犯颜谏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高听卑,何得不畏?群卿士,皆见瞻仰②,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徵曰:“人云:‘靡不有初,鲜克终。’愿陛下守此常
★仁恻第二十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实可愍①。隋氏末年,求无已,至于离宫馆,幸御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何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息人,亦各得遂其性。”于后宫及掖②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注释】 ①愍(mǐn):哀怜,可怜。 ②掖庭:宫中的旁舍,宫嫔所住之。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妇女被禁闭在深宫里,实在很可怜。隋末年,隋炀帝不停地去挑
★慎所好第二十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不在于水’。尧、率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行,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释氏、老氏之教;帝末,频幸同泰,亲讲佛经,百僚皆大冠履,乘车扈从①,终日谈苦②,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多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卒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③在于江陵,为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不辍④,百僚皆戎
★慎言语第二十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有利益否,所以敢多。”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职当修起居注,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理,则千载累于圣,非今损于百,愿陛下慎之。”太宗大,赐彩百段。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每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
★杜谗邪第二十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令色,朋党比周。若暗庸,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风败;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事着于史籍,不具道。至如齐、隋谗谮,耳目所接,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①,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周始有吞齐之意。高颎②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
★悔过第二十四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朕往为群凶未定①,东征讨,躬亲戎事②,不读。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君父子,政教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墙面,莅事惟烦。’不也。却思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 ①群凶未:隋末农民起义军及与唐敌对的派势力尚未平定。 ②躬亲事:亲自参加征战。 【译文】 贞观二年,唐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问。当年因为各路顽敌没有平,东征西讨,亲自带
★奢纵第二十五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 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继①,多者八百余年②,少者犹四五百年③,皆为积德累业,结于心。岂无僻④,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还,降及周、隋,者不六十年,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能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下土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但令政教无失,以持
★贪鄙第二十六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珠,金财帛不惧刑网①,径即受纳②,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则官爵。皆不能以此道求荣,妄受财物,赃贿③既露,身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放逸,劳役无度,信任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注释】 ①不惧刑网:不害怕刑法网。 ②受纳:
★崇儒学第二十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太宗初践祚,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①,精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士,给以五品珍②,日宿,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③,商略政事,或至夜乃。又诏勋贤三以上子孙为弘文学生。 【注释】 ①弘文:唐德年(621)置修文馆于门下省。宗即位后,改为弘文馆。聚二余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教授生徒,并参议政事。置书郎,掌校理典籍,勘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从学士受经史书法,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 ②珍膳:美好的
★文史第二十八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后《汉史》载录扬雄①《泉》、《羽猎》,司马如②《子虚》、《上林》,班固③《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诫,何假书之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者,朕与不须备载。” 【注释】 ①扬雄(前53—18):字子云,郡都人。西汉辞赋家。 ②司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辞赋家。 ③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字孟坚,扶风安陵(今西咸阳东北)人。汉
★礼乐第二十九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讳其名①,故周王名,《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六年《》书:‘齐侯、宋同盟于幽。’惟近代诸帝,妄节制,特令生避其,理允②,宜张。”因诏曰:“依《》,二名义不偏讳,尼父圣,非无前指。近世以来,曲为节,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行,有违经语。今宜依据礼典,务从简约,仰效先哲③,垂法将来,其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
★务农第三十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凡营衣食,以失时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而不夺农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内侈宫室,既竭,祸难遂兴。彼岂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初则,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
★刑法第三十一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棺者欲岁之疫,疾于,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作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直良善人,断狱允者,赐金,即自息。”诏从之。太宗曰:“古者断狱,必讯于槐、九棘之官①,今三公、九卿,其职也。自今以后,大罪皆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几致刑措。 【注释】 ①三槐、九棘:
★赦令第三十二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愚人好犯宪章。凡赦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岁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①者伤禾稼,奸宄者贼良人‘。’文罚,刑兹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曰:’吾周旋陈元方、郑成②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曾不语赦。‘故诸葛亮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义兴行,非常之恩,
★贡赋第三十三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朝集使曰:“任土作贡,在前典,当州所产,则充实。比闻都督、史邀声,厥土所赋,或嫌其不善,逾境外求,更相仿效,遂以成。极劳扰,宜改弊,不得更然。” 【译文】 贞观二年,唐宗对地来朝廷的使者说:“根据土地产确定贡赋,以前已发布章度。本州所产,就充贡品。近我听说有些都督、剌史求声,嫌本地的贡赋不好,就越境到外地寻求,各地相互效,成为习俗,这样做会劳民伤财。应改掉这种弊病,以后不得这么做了。” 【
★辨兴亡第三十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遂吞六国。其天下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道,下苦之,故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无罪,秦氏专任智,蚕侯。平定,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有异,抑亦守之不同。之修,意在兹乎!”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
★征伐第三十五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酋帅执矢思力入为觇①,张声势云:“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乃请返命。宗谓:“我与突面自和亲,汝则背之,我无所,何辄将兵入我畿,自盛?我当尔矣!”思力惧而请命。萧瑀、封德彝等请礼而遣,宗曰:“不然。今若放还,必我惧。”乃遣囚之。太曰:“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又闻朕初即位,所以率其兵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朕若闭门自,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在今一策。朕将独
★安边第三十六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①,败之,其部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中书令温彦博:“于南②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③塞下,全其部,得扞蔽④,又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虚之地,二则示无之心,含育之道⑤。”太宗从之。秘书监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有斯之破败,此是上天剿绝,宗神武。且其世寇中国,姓冤,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收其河南以为郡县。陛以内地居之,且今降
★行幸第三十七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次,至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力不,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以此观之,广宫,好,竟有何?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 【译文】 贞观年,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大肆营建宫室,以纵情游乐,从西京到东都,沿途离宫别随处可见,并州、涿郡,无不如此。驰道有几
★畋猎第三十八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①,盖惟恒;射隼②从禽,乎前。惟陛下因听览之余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班碎掌,亲皮轩,穷猛兽之窟,尽逸材于林薮。夷凶剪暴,卫黎元,收革擢羽,用充,举旗效,式遵前古。然黄屋之尊,金舆之贵,八方之所仰德,万之所系心,清道而行,犹戒衔。斯盖重慎防微,为社也。以马卿直谏于前③,张昭变色于后④,臣诚细微,敢斯义?且天弧星,所殪⑤已多,颁禽赐,皇恩亦溥。伏愿时息猎,且韬长戟,不拒刍
★灾祥第三十九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此见众议以瑞①为美事,频有表贺庆。如朕本心,但使下太,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内侵,纵有芝草遍衢,凤凰巢苑囿,亦何异于桀、纣?尝闻石勒②时,有郡连理木,雉肉吃,岂得称为明主?又隋文帝深爱祥瑞,遣书王劭着衣冠,在朝堂对考使焚,读《皇隋感瑞经》。尝见说此事,实以为可笑。夫为人君,当须至公理天下,得万姓之欢心。若尧、舜在上,百姓敬如天地,爱之如父母,动兴事,人皆乐之,发
★慎终第四十文及翻译注释|赏
【原文】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当今远夷率服,百谷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然不忘危,治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终始。常得如此,是可。”魏徵:“自古已来,元首股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即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今下明,所以致治。向若有贤,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译文】 贞观年,唐太宗对周围的
《贞观政要·论俭约》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
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九,用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有故(也。秦始皇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徇其私欲,不与共故。古人云不作益害有益不见可欲民心不乱。 固(知见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宜一切禁断。”由是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夏之月,可以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宗曰:“朕有气疾,岂下湿,若遂(,糜费良多。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欲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身行者,其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施于百。朕尊为王,富有四海,每由己,诚能自节,若百不,必能顺其情也。”魏徵:“陛下本怜百姓,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
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所亲见。为无道,故(天命陛下代。陛下若以为足,今不啻矣。若以为不足,万倍过此亦足。”太宗:“公所奏甚善~非公,朕安得闻言,”(选自吴兢《贞观政
译文:
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当年大开凿九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多,而没有怨言,是因为民心希望这么做,而为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秦始兴建宫,而百姓多指责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大共同享有的缘故。古人:‘不做益的事来损有的事’。‘不寻求那些满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可知到那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和服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20 年间,社会风俗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富饶,没
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最后一个月,可居在台上的楼榭里,如今夏署尚未消退,秋季绵细雨刚刚开,宫里低下潮湿,请营一座楼阁来住。”太宗说:“我有气息不顺毛病,怎适宜于住在潮湿的地方?如果同奏请,就会花费很钱。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因为不愿用相当于 10 户人家家产经费而作罢。我的
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的吗 ?”公卿大们再三恳请,太
贞观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这样,是为了纵逸乐,百姓之以不希望,因为劳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 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疲累的事,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那么做,一顺应情。”魏徵说:“陛下本来怜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取自己欢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刑峻罚。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如果认为满足,再超过现万倍不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好!不是你,我怎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一)
?精品文档?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一)
《贞观要?诚信》原文及
贞观政要
【原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者,太宗谓曰,“朕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宗谓封德彝,“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政源,人犹水,君自为诈,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理不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
【译文】
贞观初年,人上书请求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你知道佞臣是谁吗,,全最大的免费”那人答说,“我住在,的确不知道谁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谁不怕雷霆之怒,
如果谁一味依顺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见,那就是佞的人。”唐太回头对封德说,“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
1 / 2
?精品文档?
行诈妄为,却要臣下为正直,那好比是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清澈,这是根本办不到的。我常常认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诡诈,所以看不起他的为人,现在如果让我这么做,不是让我效仿吗,这是实行政化的办法,”于是,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诈骗的行为损坏会风气,你
2 / 2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二)
----------------------------------------------------精美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
贞观政要
【原文】
观十年,魏徵上疏曰:闻为国之基,必于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死,民无不立。”文子:“同言而信,信在言前;而行,诚在令外。”然而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
【注释】
?格:来,至。意谓
?斯须:须臾,
【译文】
贞观十年,魏徵
臣说国家的础,于道德和礼教;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信。有了诚信,就不会产二心。实行德政,边的人民也会来归顺。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说:“君王礼对待子,臣子以忠心侍奉君王。”还:“一个人终有一,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存立。”子说:“说出来能够使人相信,是为话之前已经取信于人,发出令来能够得行,是为命令之中含有诚意。”说了却不做,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声,如果
【原文】
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载,威加海,万国来庭,仓廪
1 ---------------------------------------------------精文档 得收
----------------------------------------------------精美
道未益厚,义未博者,何哉,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有善始之勤,未睹终之美故也。普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from 本文来自爱师范文,全国最大免费范文网 end#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謇谔之辈?,稍避龙鳞;佞之徒,肆其巧辩。同心者为擅权,谓忠为诽谤。谓之为朋党,虽忠信而可;谓之至公,虽矫伪而无咎。强直者畏擅权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正臣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争。荧惑视听,郁于大道,妨政损
【注释】
?休明:原意是美而明,这里是
?豁如:豁然旷达,
?謇(jiǎn)谔之辈:忠诚正
【译文】
自陛下登基,实行道,已有多年了,神威遍及四方,各使者前来朝拜,国家粮仓日益充实,国日。然而,我认为如今道德和仁义仍不笃厚,为什么呢,因为朝对侍的态度还不够诚信,虽然陛下在贞观初期勤于政务,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能做到善始终。贞观,陛下听到好的意见就很惊喜,到贞观八、九年间,仍然乐于接见。可是,从那之,陛下您渐渐厌直言,时即使勉强接受,也不像早年那般纳谏如流了。因此,正大臣,逐渐为了避免触犯不敢直言;而那些奸邪之人,正好肆发挥他们巧舌簧本领。他诬陷与朝同心同德的是滥用职权,中伤直言进谏的人是在谤。说一人党营私,即使他忠诚中正也会让人觉得可疑;说人大公无私,使他弄虚作假也不会遭受责备。所以刚强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职守的名,忠诚正直的人担心诽谤朝廷的恶名。于是正直的忠臣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想法,朝中重臣也不能与之争辩是。圣上被迷惑听,破坏了治政的原则,妨政害德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文件选编》 (中央
2 ---------------------------------------------------精文档 得收
----------------------------------------------------精美文档 值得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要论述摘编》(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干部读本》(国
5、《**上海讲
3 ---------------------------------------------------精文档 得收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三)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
(“128815”);《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原文】
且子小人,同心。君子掩人之,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身成仁。小人不耻不,不畏不义,惟之在,危人自安。夫苟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欲将求致治,必委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也必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通。是则毁誉?在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之在,可不哉~此乃孙卿谓“使智者谋之,与论之,使修洁之士行之,与污鄙之人疑,欲其成,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惠,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败;况内怀奸利,
【注释】
?毁誉:诋毁或
?经国:治理
【译文】
况且君子和小人,外表一致,内心不一。君子宽容别人的缺点,表扬别的优点,危难之绝不苟且生,即使牲生命也要就仁义的美德。小人不知羞耻,不讲仁德,
只知利是图,诬陷人于危境地自己却苟安于世。如果将危险给别人,那么他还什事做不出来。现在,朝廷治理家,将重任委托给君子,可如果政务有所偏差,就向小人打探情况。对待君子,尊敬却很疏远。对待人,轻视亲近。亲近小人,那么小人就会口蜜腹剑;疏远君,那么朝廷就得不实情。所以人诋毁誉的权利实际掌握在小人手中,而受到刑罚置总是君子,这关系到家的安危,陛下能不慎重对待吗,诚如孙卿说:“让智能的人谋划,那愚蠢的人就会议论;让品行高的行,那卑鄙的人就会怀疑,要想事情成功,怎呢,”具中等智能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能力。可是他们非治国才,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难免失败。更何况心怀奸邪私利,处处阿谀逢迎的人呢,这些难道不是国家的祸患吗,竖立
【原文】
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于内外无私,上相#from 本文来自爱师范www.is97.com,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 end#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腐于俎,无害霸乎,”管:“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而不能信,害
攻,经年而弗能下,馈间曰:“鼓之啬夫?,间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可。”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也。佞人志,是使晋国之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之大君,应千龄
【注释】
?啬(sè)夫:诉讼赋
【译文】
如君王尊礼,臣下尽,就必须内外无,君臣之间相互信任。信任治国家至关重要。过去,齐桓公对管仲说:“我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这样做对治国无害吧,”仲说:“这样做不好,但对治国也无害。”齐桓公问:“那么什么会危害国家,”管说:“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是人才而不能恰当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晋的中行穆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馈间伦:“鼓这个地方的百姓,我是知道的。不必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地方。”穆伯不理他,左右的官员说:“不用兵一卒,而鼓就可以得
如果他夺取了鼓地,可以不赏他,如果赏赐了他,不是赏赐奸邪小人吗,如果让小人得志,那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宣扬奸邪。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是战时的大夫,管仲,是霸主的得助手,他们尚且能够如此被重视信用,疏远小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全文翻译|贞观政要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