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留置导尿管的固定方法
导尿管的固定方法
高举平台固定虽将尿管进行固定, 但ICU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 每2 h需要进行体位的变化, 因此尿管的固定方向需要根据病人的体位进行改变。 临床实践中, 采取高举平台固定法胶带首次固定比较牢靠, 但每2 h随患者体位改变而进行尿管固定方向调整时, 需要揭除上层 “Ω” 形固定胶带, 胶带揭除2次后其粘性明显下降, 导致胶带固定不牢固, 而 “Ω” 形胶带揭除3次后必须进行更换否则无固定作用, 有时 “Ω” 形胶带在揭除过程中胶带还会发生自粘, 要将自粘胶带分离时既费时又费力, 从而导致尿管固定依从性不高, 尤其发生在夜间。
改良固定法
采用纱布带替换高举平台法的上层固定胶带,
通过简单的 “系带法” 将尿管固定于下层胶带上方。 临床实践中,“系带法” 不存在胶带反复粘贴导致粘性下降的问题, 同时纱布自身具有一定的摩擦性, 纱布带系紧后自身不容易松开, 使得改良固定组患者尿管牢固性显著高于高举平台组 ,维持时间也显著高于高举平台组 。 由于纱布带只需打1个活结即可保证尿管的牢固性, 临床操作简单、方便。 由于改良固定法的维持时间更长, 减少了高举平台法护士更换胶带的频率, 在相同护理操作时间下, 改良固定法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提高了尿管固定的质量及依从性。
范文二:导尿管使用方法介绍
导尿管使用方法介绍
导尿管的使用,其实在现在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主要是因为有一些疾病患者,因为某些疾病问题暂时失去了排尿的功能,所以就需要使用到导尿管,而且可以根据,导尿管的使用来了解病人的排尿状况,以及他的身体健康问题,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导尿管的使用目的
。
导尿术(catheterization),常用于尿潴留,留尿作细菌培养,准确记录尿量,了解少尿或无尿原因,测定残馀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膀胱冲洗,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及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
目的
导尿术的目的:
1、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量,鉴别尿闭及尿潴留,以助诊断。
2、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4、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术。
5、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
希望在了解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对此有科学的认识,在生活当中对于这些医疗器具的使用,当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去决定,所以说我们不要自己太过的盲目,因为任何的疾病,都因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决定和治疗。
更多精彩攻略访问gl.baidu.com1
范文三:气囊导尿管新固定方法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妇产医学论文
气囊导尿管新固定方法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妇产医学论文
气囊导尿管新固定方法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陈晓芬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24.065
剖宫产手术留置尿管目的是避免术中损伤膀胱,预防术后因膀胱过度充盈妨碍子宫收缩而导致产后大出血。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不仅增加泌尿系感染机会,还严重影响产妇的休息及舒适感,对产后照料婴儿、母乳喂养造成一定困难,1,。目前,气囊导尿管广泛用于临床,我科尝试将保留导尿管固定部位改为大腿下1/3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不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1~3月我科收治剖宫产孕妇276例,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6.5岁。孕周36~41周。初产妇258例,经产妇18例。按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8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孕妇留置尿管均由与人负责,根据情况选择适宜的气囊导尿管。打开导尿包,首先检查导尿管气囊有无破损漏气,确保正常再严格按无菌操作方法留置导尿。插管前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前端,外接无菌集尿袋。导管插入尿道4~6 cm,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0~15 ml,注水后往外轻拉尿管,导尿管未被拉出为导尿成功。所有孕妇均一次导尿成功,2,。向孕妇及家属做好有关尿管护理宣教,告知其注意事项,按护理常规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3,,术后20~36 h拔除导管。术后对照组将留置气囊导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上1/3处,观察组将留置导尿管用60~80 cm自粘性绷带固定于大腿下1/3处。
1.3 观察指标,1,两组产妇18 h内肛门排气的例数。,2,两组产妇有无不适。,3,每个产妇拔尿管时做尿细菌培养的尿路感梁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表1,
3讨论
剖宫产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按照原来的固定方法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会发现以下缺点:,1,采用胶布固定不良,皮肤受到牵拉、产妇出汗后很容易脱落。,2,导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上1/3处,再将尿管后端经由大腿下方固定于床旁,此法易致尿管扭曲、受压,导致尿液引流不畅,4,。,3,产妇的导尿管固定在大腿内侧,大腿活劢时牵拉尿管在尿道内移劢,易刺激尿道。,4,阴道恶露污染胶布,易引起尿路感染。观察组将固定部位改为大腿下1/3处,使尿液得到持续引流,产妇又能随意活劢肢体,更换卧位,上述情况得到了较好改善。表1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改进方法有如下优点:,1,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正常产妇排气时间为6~36 h,而观察组产妇活劢自如,能够促进产妇肠蠕劢,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产妇早进食,增加营养的全面摄入,促进产妇早期康复,早期泌乳。,2,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5,。对照组产妇为保持尿液有效引流,常精神紧张,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影响康复。观察组产妇活劢自如,比较放松,容易得到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术后恢复和增加泌乳。,3,减少尿路感染的几率。对照组产妇的尿管固定在大腿内侧上1/3处,恶露污染胶布不及时更换,容易上行感染。观察组固定在大腿下1/3处,距离阴道口比较远不容易污染,丏自粘弹性绷具有柔软、透气、只粘自身不粘皮肤毛发、
粘性均比较稳定。
总之,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服务对象的感受,提高舒适度,是护理工作者的共识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碧,林志梅,黄宇松,等.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221-1223.
,2,马宁.提高留置导尿患者舒适感的护理方法,J,.护理实践不研究,2011,8(23):115-117.
,3,马征.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预防及护理对策,J,.华章,2013,(16):347.
,4,高旭华.改良留置尿管外固定法对尿路感染及血尿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20-121.
,5,王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07-208.
,收稿日期:2013-07-01,
,本文编辑 冯晓倩,
范文四:导尿管的外固定有那么多方法?看看其优缺点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10-20
导语
《2009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预防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指南》中建议“留置导尿后要加以体表固定,以预防滑动和对尿道的牵拉”。王莹等研究指出,要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导管移位或尿道受牵拉,建议男性固定于腹部,女性固定于大腿部,说明了导尿管体表固定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外导尿管固定装置的完善,Foley’s 导尿管、Bard StatLock 等固定装置也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自身的优势与弊端也更加显现,为我国导尿管置留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其中置留导尿管的不同固定方法如下所示;
固定于床沿
主要方法:尿道常规置入双腔气囊导尿管4~6cm,见尿后再插 入 5~10cm,气囊注入 12~15 mL 灭菌注射用水后轻拉尿管。在耻骨联合处的导管接引流袋,将引流袋利用挂钩、系带固定于床沿。
优势:该固定方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同时适用范围广泛。引流袋可从男性大腿上穿过,然后通过安全别针固定;女性可从大腿下方穿过后固定。在固定处、皮肤接触处的导管需留有适当长度,保证不会扭曲、弯折的同时,也不会阻碍患者正常翻身等活动。
弊端:介于个体差异,位置变换幅度不一,导尿管预留的合适长度难以把握,限制了床上正常活动。加之患者担心别针开口对皮肤伤害,以及导尿管的脱落等,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当安全型别针开口刺伤床单被褥时,也增加了医疗支出。
固定于大腿内侧
主要方法:常规插管、内固定,将保留导尿管,在大腿内侧上1/3 处固定,引流管固定与大腿下方。改良固定法:首先利用3M 弹性加压胶带,以及 3M透明敷料、寸带等系列工具,自制成固定装置。然后在加压胶带中间,剪裁两处小孔,将寸带穿入孔内,将其整体(3M 弹性加压胶带)与透明敷料粘贴,其次固定粘贴在病人大腿内侧,最后利用寸带绑在导尿管注水端。 张柳燕等对100 例CCU住院的留置尿管患者,分别采取传统方法固定于大腿内侧,以及改良外固定法固定尿管方式,结果显示:改良组在尿管脱出率、漏尿、皮肤压痕、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优势:该方法主要采取胶布固定,在安全性上优于安全型别针。为方便患者床上翻身等活动,需置留适当长度引流管。
弊端:该固定方法忽视了患者隐私问题,如患者穿裤阻碍等。 另外受到大腿、裤腰的压迫,以及造成引流管不畅,也增加了患者活动不舒适感。同时受翻身、下床活动等牵扯,易刺激尿道。女性受阴道分泌物等因素影响,极易增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弹 性加压胶带也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等问题。
固定于腹部
主要方法:常规插管、内固定,沿耻骨联合处将导尿管固定于腹部。
优势:对男性患者来说,可避免随尿道弯曲出现的“弓弦效应”, 减少了尿管对尿道粘膜损伤程度,以及阳痿、逆行感染等问题出现。 所谓“弓弦效应”,主要是指尿管随男性尿道生理而出现弯曲,弯曲处易损伤尿道粘膜;同时腹部固定不牢,导尿管的滑动,受重力影响也会加重对尿道粘膜的损伤。基于女性角度来讲,增加了活动舒适度,可防止身体活动时牵扯尿管,导致其出现内移刺激尿道情况。将导尿管外段,沿着耻骨联合向上固定,避免了粪便等物质污染导尿管外壁。
弊端:腹部固定处,胶布的反复粘撕,会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一般会在固定前在腹部粘贴保护皮肤胶布,再在其基础上进行胶布固定。受引流袋重力影响,导致固定不稳定、导管折叠。最后介于导管外壁的光滑性,也降低了胶布固定的效果。
改良腹部固定方式
主要方法:常规插管、内固定,利用棉质寸带在患者腹部缠绕, 在髂嵴前端打死结,松紧可容两指插入。在打结处利用寸带活节固定尿袋、尿导管连接处,将尿袋置于床沿。间隔 24h 翻身解寸带, 密切观察皮肤状况。
优势:导管 Y 型端沿腹沟在前腹侧固定,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 避免了尿道内导管移动、尿道刺激,以及分泌物感染等问题。通过寸带固定,规避了尿管脱落、尿袋重力牵扯,以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问题出现。
弊端:尿袋重力拉扯易使尿管 Y 处折叠。寸带松紧调试不当会压迫皮肤,对此需加强皮肤观察,并落实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双固定法
主要方法:选取水胶敷料、自黏性透明敷料(6cm×7cm)。 首先在患者的大腿上方距尿道口约10cm 处平贴半张水胶敷料 (5cm×5cm),导尿管接口端置于敷料上。另取自黏性透明敷料 1 张(6cm×7cm),以高举平台法将尿管接口端无张力性固定在 水胶敷料上,透明敷料其余部分再平贴于水胶敷料上,导尿管松 紧度适宜即可 [10-12] 。
优点:此方法可减少各种外力原因引起的导尿管受到牵拉而损伤尿道或导尿管脱落等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重新置管而对费用及感染概率的增加,更加有利于临床治疗。
弊端:用双固定法,胶布等护理耗材的使用增加,也增加了胶布、敷贴等对皮肤的刺激。沈永芳研究指出, 在双固定导尿管时,用弹力绷带可以提高患者活动时的舒适度, 降低牵拉等原因产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但是,当弹力绷带过紧时,则有类似于止血带的作用,会造成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不同固定方法都有着不同的优缺点,考虑到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医疗费用支出等方面的影响,临床行置留尿导管术时,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固定方法。同时加强及时倾倒尿袋等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继而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1] 张柳燕,丁妍,余健,黄贤珍,李文英.改良留置导尿管外固定的方法[J].广东医学,2016,37(z1):267-268.
[2] 龚贤.留置导尿管不同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心理医生,2017,23(14):1-2.
[3] 詹黎舒.导尿管不同固定方法对尿道并发症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7,(21):246.
[4] 朱菱,胡晓莹,谢湘梅.留置导尿管不同固定方法的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3):103-104,107.
文章仅作分享学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郝淑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微信公众平台
范文五:老年病人留置导尿管不同位置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_郑丽
的费用 ; 既让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 又做到了高效率 、 低 成本 。
参考文献 :
[1] 戴红霞 , 成 翼 娟 . 临 床 路 径 — — — 科 学 高 效 的 医 疗 护 理 管 理 新 模 式 [J ]. 中华护理杂志 , 2003, 38(3) :200.
[2] 汤雪琴 . 临床路径在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中 的 应 用 [J ]. 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 , 2008, 5(2) :12-13. [3] 司伟云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 ]. 家庭护 士 , 2007, 5(7B ) :82.
作者简介 杨文 丽 , 主 管 护 师 , 本 科 , 单 位 :611135, 四 川 省 八 一 康 复 中 心 。
(收稿日期 :2012-03-26) (本文编辑 卫竹翠 )
老年病人留置导尿管不同位置
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郑 丽 , 李冬咏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留置导尿管不同位置固定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 92例留置尿管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 对照组各 46例 , 实验组采用髂前上棘与同侧耻骨联合中 点 下 缘 连 线 处 固 定 尿 管 , 对 照 组 采 用 大 腿 内 侧 固 定 尿 管 , 观 察 两 组 病 人 置 管 后 并 发 症 、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0及固定胶布的脱落时间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低 、 胶布固定时间长 , 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髂前上棘与同侧耻骨联合中点下缘连线处固定尿管优于大腿内侧固定="" ,="" 胶布固定时间长="" 、="" 并发症少="">0.>
关键词 :老年病人 ; 导尿管固定位置 ; 并发症 ; 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 :R 473. 6 文献标识码 :C d o i :10. 3969/j . i s s n . 1674-4748. 2012. 017. 024 文章编号 :1674-4748(2012) 6B -1570-02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 上 最 基 本 的 诊 疗 技 术 之 一 [1], 老 年 病 人 常因为尿潴留 、 尿失禁及手术需要而留置导尿管 , 做好导尿管的 固定非常重要 。 尿 管 固 定 位 置 不 妥 可 导 致 多 种 不 良 事 件 的 发 生 , 影响病人的 活 动 、 休 息 , 增 加 身 心 痛 苦 , 降 低 生 活 质 量 。 为 此 , 我科 2010年 1月 — 2011年 12月对 92例留置导尿的老年卧 床病人选用不同位置固定导尿管 , 观察置管后并发症 、 尿路感染 的发生率及固定胶布的脱落时间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 1月 — 2011年 12月 老 干 科 二 病 区 留 置尿管住院病人 92例 , 男 36例 , 女 56例 ; 年龄 78岁 ~98岁 , 平 均 87岁 。 随机将 92例病 人 分 为 实 验 组 与 对 照 组 , 每 组 46例 , 两组 病 人 年 龄 、 病 情 严 重 程 度 等 比 较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 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硅胶双腔气囊 导尿管 , 男性使用 16号 , 女 性 使 用 18号 ; 按 规 范 的 操 作 流 程 置 入尿管 , 囊内注入 无 菌 生 理 盐 水 15m L 后 , 将 导 尿 管 往 外 牵 拉 至感觉阻力停止 , 与一次性防逆流集尿袋相连接 , 构成一个密闭 的引流系统 , 集尿袋每周 更 换 1次 , 病 人 每 日 用 1∶5 000的 呋 喃西林棉球擦洗会阴 2次 。
1. 2 方法
1. 2. 1 尿管固定位置及方法
1. 2. 1. 1 实验组尿管固 定 位 置 及 方 法 在 将 导 尿 管 轻 轻 牵 拉 感觉阻力后 , 首先在髋前 上 棘 与 同 侧 耻 骨 联 合 中 点 下 缘 连 线 距 尿道口约 12c m 处平贴一块 2. 5c m×9. 0c m 3M 丝绸胶布 , 取 另一块 2. 5c m ×10. 0c m 3M 丝 绸 胶 布 呈 360°包 裹 尿 管 , 形 成 “ 高举平台 ” , 胶布其余部分再平贴于第一块胶布之上 , 形成一个 最佳引流弧度 , 接引流管 , 集尿袋系于低于膀胱位置的床沿 。 1. 2. 1. 2 对 照 组 尿 管 固 定 位 置 及 方 法 在 距 离 大 腿 根 部 10 c m 左右的部位同样选用 2块 2. 5c m×9. 0c m 、 2. 5c m×10. 0 c m 的 3M 丝绸胶布用 “ 高举平台 ” 法 , 将尿管固定并跨越大腿上 面接引流袋 , 集尿袋系于低于膀胱位置的床沿 。 1. 2. 2 观察指标 每日观察两组病人日常生活 、 活动 、 护理过 程中导尿管有无漏尿 、 血尿 、 引流不畅 、 引流管牵拉等并发症发 生及固定胶布脱落时间 , 排除胶布失效及人为因素影响后 , 将胶 布松脱 、 导尿管脱落称为固定 脱 落 。 插 管 后 1周 做 尿 细 菌 培 养 及尿常规检查 , 根据检 验 结 果 来 判 断 有 无 尿 路 感 染 。 当 中 段 尿 培养菌落数 ≥ 105 c f u /m L , 每个高倍镜尿白细胞数 ≥ 10个时 , 病 人无其他临床表现即为无症状菌尿阳性 (+) , 反之为阴性 (-) , 如具备 1项为可疑阳 性 [2]。 观 察 两 组 病 人 置 管 后 并 发 症 、 胶 布 脱落时间及尿路感染情况比较 。
1. 2. 3 统 计 学 方 法 统 计 方 法 采 用 S P S S 11. 6软 件 包 进 行 分 析 , 计量资料采用 χ2检验 。
2 结果
表 1 两组病人置管后并发症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漏尿 血尿 导尿管牵拉 引流不畅 合计
实验组 46 2 1 0 3 6对照组 46 8 3 28 6 45 注 :P <0.>0.>
表 2 两组病人胶布脱落时间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 7d <>
实验组 46 32 14
对照组 46 20 26
注 :2=6. 37, P <0.>0.>
表 3 两组组病人尿路感染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感染
例
感染率
%
实验组 46 5 10. 9
对照组 46 14 30. 4
注 :2=5. 37, P <0.>0.>
3 讨论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气囊导尿管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将导 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上 1/3处 , 再将引流管经由大腿下方或 上 方固定于床旁 , 由大腿下方引流易使导尿管扭曲 、 受压 , 导致尿 液引流不畅 , 固定于大腿上方有利于护理人员更直观地观察 , 有 利于进行会阴护理及导尿 管 的 护 理 操 作 , 降 低 了 阴 道 分 泌 物 和 肛门处细菌 导 致 泌 尿 系 感 染 的 可 能 性 [3]。 同 时 也 存 在 许 多 弊 端 :① 老年长期卧床病人生活护理 、 活动都在床上进行 , 大腿内 侧固定法 , 导尿管随着固定侧下肢的活动而移动 , 增加了尿道壁 损伤的机会 , 导致机械性炎症的发生 , 固定侧下肢弯曲 , 导尿管 向膀胱内移动 , 聚集在尿道口的大量细菌带入尿道 , 引起逆行感 染 。 ② 本研究结果显示 , 对照组病人引流管牵拉 、 血尿 、 漏尿 、 引 流不畅等并发症明显多于实验组并且有时 1例病人同时存在多 个并发症 , 因为固定侧下肢外展时 , 导尿管牵拉过紧致气囊变形 进入尿道而压迫尿道黏膜致坏死出血 , 引起血尿 、 漏尿及引流不 畅 。 ③ 从力学原理看 , 胶布和皮肤的黏附力与皮肤的受黏面积 成正比 , 导尿管反复牵拉 、 移动致胶布黏性降低 , 有效固定时间 缩短 , 老年病人皮肤弹性差 , 胶布的反复固定 、 撕脱易致皮肤受 损 。 ④ 病人的舒适度降 低 。 卧 床 病 人 需 要 穿 病 人 裤 , 引 流 管 固 定于大腿内侧极易导致引流管打折 , 致尿液引流不畅 , 当病人翻 身时 , 尿管置于两股之间 , 使病人的舒适度降低 , 且大腿活动时 牵拉导尿管在尿道内移动 , 易刺激尿道 , 引起病人不适 。 ⑤ 病人 因为活动后有不适感而不敢活动 , 造成精神紧张 , 影响休息和睡 眠 。 ⑥ 老年病人血流较 慢 , 下 肢 活 动 减 少 , 血 液 回 流 更 加 缓 慢 , 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 。
导尿管固定于髂前上 棘 与 同 侧 耻 骨 联 合 中 点 下 缘 连 线 处 , 导尿管不会随着固定侧下 肢 的 活 动 而 移 动 , 减 少 了 逆 行 感 染 及 漏尿的机会 , 固定侧肢体外展不会引起尿管的牵拉 , 减少了尿道 损伤及血尿的发生 , 延 长 了 胶 布 的 固 定 时 间 。 病 人 能 随 意 活 动 肢体 , 更换卧位 , 减少了血栓的发生 , 心情比较放松 , 容易得到良 好的休息与睡眠 , 有利 于 病 人 疾 病 康 复 。 从 生 理 的 角 度 来 看 膀 胱是一个密闭的空腔器官 , 所以只要集尿袋系于低于膀胱位置 , 根据虹吸原理 , 膀胱 、 气囊导尿管及集尿袋连接后尿液应从压强 大于大气压的膀胱顺引流 管 向 尿 袋 持 续 流 动 , 而 不 会 出 现 尿 液 反流 。 因此 , 髂前上棘与 同 侧 耻 骨 联 合 中 点 下 缘 连 线 处 固 定 尿 管优于对照组的大腿内侧固定法 。
参考文献 :
[1] N a z a r k o L . R e d u c i n g t h e r i s k o f c s t h e t e r -m l a l e d u r i n a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J ]. B r J N u r s , 2008, 17(16) :1002-1006.
[2] 吴阶平 , 杨勇 . 吴 阶 平 泌 尿 外 科 学 [M ]. 济 南 :山 东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2004:60.
[3] 陈丽榕 , 朱卫青 , 程云 , 等 . 女性留置导尿引流管不同固定位 置的效 果比较 [J ]. 上海护理 , 2010, 7(4) :60.
作者简介 郑丽 , 护师 , 本科 , 单位 :230001, 安徽省立医院 ; 李冬咏单 位 : 230001, 安微省立医院 。
(收稿日期 :2012-03-19) (本文编辑 卫竹翠 )
22例小儿肠系膜囊肿的围术期护理 梁文霞 , 曹美珍
摘要 :对 22例肠系膜囊肿患儿进行心理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 、 合理喂养 、 协助患儿早期下床活动 。 结果 22例均痊愈出院 。 关键词 :肠系膜囊肿 ; 小儿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73. 72 文献标识码 :C d o i :10. 3969/j . i s s n . 1674-4748. 2012. 017. 025 文章编号 :1674-4748(2012) 6B -1571-02
肠系膜囊肿为位于肠 系 膜 的 囊 肿 , 它 可 以 延 伸 或 不 延 伸 到 后腹膜 , 大部分囊肿是原发的 , 并与先天性淋巴系统异常有关 , 临床表现各异 , 有表现为腹痛 、 腹胀 、 呕吐 、 食欲减退 、 肿块等 , 儿 童最常见的急性表现是小肠梗阻 , 常需肠切除 。 我院 2008年 — 2012年收治小儿肠系膜囊肿 22例 , 经精心 护 理 , 效 果 满 意 。 现 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22例小儿肠 系 膜 囊 肿 中 , 男 12例 , 女 10例 ; 年 龄 1d 至 9岁 , 平均 4. 21岁 ; 囊 肿 大 小 5. 9c m×3. 9c m×3. 4c m ~25. 0 c m×18. 0c m×13. 0c m ; 其中 1例为产前检查发现 患 儿 腹 腔 囊 性占位 ; 临床表现 :腹痛 16例 , 恶心 、 呕吐 12例 , 腹部肿块 8例 , 腹胀 4例 ; 均进行剖腹探查术 , 完全摘除 6例 , 囊肿及相邻 肠 管 切除肠吻 合 术 16例 , 其 中 1例 伴 有 梅 克 尔 憩 室 , 2例 肠 扭 转 肠 坏死 ; 术中肠系膜囊肿诊断率 100%, 22例均痊愈 。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 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 、 恶心 、 呕吐 、 腹 胀等不适 , 加之对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有心理恐惧 , 很多时候表 现为哭闹 , 患儿及家长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 心理承受力较差 , 常会出现烦躁 、 焦虑 、 恐 惧 不 安 [1]。 护 理 措 施 :主 动 接 近 患 儿 并 与其沟通 , 以取得其信任 ; 患儿呕吐时 , 及时清除污物 , 腹痛严重 时遵医嘱予镇痛药物止痛 , 以减轻不适 ; 与患儿接触过程中态度 要温和 , 保持微笑 , 语言儿童化 ; 进行各种操作要做到准 、 快 、 稳 , 以减轻患儿痛苦 , 详细向 患 儿 及 家 长 宣 教 手 术 有 关 知 识 和 注 意 事项 , 减少患儿对手术的抗拒 。
2. 1. 2 病情观察 由于患儿不能清楚地提供病史 , 病情发展变 化腹部症状不明显 , 护理上应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耐心听取患 儿及家长的叙述 , 密切 观 察 患 儿 体 温 、 脉 搏 、 呼 吸 、 血 压 的 变 化 , 腹痛剧烈 、 呕吐明显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 遇到患儿烦 躁不安 、 哭闹应该认真查明原因 , 协助医生早期诊断 。 对巨大肠 系膜囊肿者应嘱患儿卧床休息 , 避免剧烈运动 , 以免囊肿意外破 裂 。 对新生儿更需严密观察腹胀 、 呕吐 、 呼吸情况 。 呕吐严重的 患儿要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 如前囟 、 皮肤弹性 、 尿 量 、 血管充盈度 , 平时予 侧 卧 位 , 防 止 呕 吐 窒 息 。 新 生 儿 主 要 为 腹式呼吸 , 巨大肠系膜囊肿会影响患儿的呼吸情况 , 需严密观察 呼吸节律 、 频率 、 深浅度 , 予半卧位 , 根据医嘱予氧气吸入 。 2. 1. 3 术 前 准 备 做 好 血 常 规 、 血 型 、 凝 血 全 套 检 查 , 常 规 备 血 , 术前做肠道准备 (常 规 术 前 用 药 、 术 前 灌 肠 ) 。 本 组 20例 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留置导尿管的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