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在哪里?
2012年全国两会,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十大热 点问题之一。 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主要原 因是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如何才能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 得放心?人民电视邀请强国论坛网友田明芳与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 一起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在哪里” 。
焦点一:中国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经营能否盈利
田明芳举了这样一例子, 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后, 有人提出也要去生产 馒头,却遭到其他人调侃, 说只有两个结果,要不就倒闭要不也学会 生产毒馒头。提问宗庆后: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食品生产企业 是不是诚信经营就挣不到钱?
宗庆后认为,这样想有些片面。
【宗庆后】 你现在看起来出问题的大部分是小企业, 而且是一些个体 企业。应该说中国的食品, 现在确实来讲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个问 题,源头是在于农业,食品是农民在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食品企业是 加工企业,农产品本身就有问题的话,加工的时候,肯定也会出现问 题。比如现在工业发展了,土地也污染了,空气也污染了,你再用农 药、化肥,这又是有污染的。这方面如果你不解决的话,到后面去生 产的话,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焦点二:提高收入 让劣质食品在市场规律下消亡
田明芳认为,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提高居民收入, 让老百 姓都有钱去买质量好的产品,让劣质食品没有市场。
宗庆后认为, 这样做行不通, 因为提高工资和物价上涨是成正比 的关系。
【宗庆后】工资提高了以后,成本提高了,物价肯定会上涨。比 如我工厂生产的产品,给工人工资提高了以后,成本就增加了。成本 增加的话,如果产品价格不涨,肯定也活不下去,所以物价会上涨。
焦点三:监管部门要担责 生产企业出了问题受严惩
田明芳建议, 国家设立举报网站, 鼓励老百姓匿名举报存在食品 安全问题的企业。同时,监管部门要负起责任,生产企业出了问题要 得到严惩。
宗庆后认为,对于问题企业,罚,就要罚得他倾家荡产!
【宗庆后】 不安全的食品对老百姓的生命有影响的是要判刑的。 像三 聚氰胺三鹿的老总差一点要判死刑的。 现在打击假冒伪劣的东西也是 不够有力。你是应该加强监督,加强管理,不要审批,关键是让企业 符合标准去生产,不符合标准的话,要查得你倾家荡产,对老百姓健 康有影响就要给你判刑,这样人家就不敢。现在是几个部门都管、几 个部门都不管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期曝光的几个假食品,不是在市场上横空 出世,而是滋生蔓延已久,甚至已经形成产业链,颇具规模。像 “ 合
成豆腐 ” ,外包装袋上还有其仿冒的正宗产品独有的激光防伪标志, 原来制假者专门配备了价值 800万元左右的激光制版机,舍得下如 此血本,可见其规模之大,销路之广。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 以假豆腐之 “ 软 ” ,竟然能在市场上获得如此强劲的生命力,监管的长 期乏力甚至缺失,难辞其咎。更有甚者,在生产假葡萄酒厂家的车间 里,都安装着监控摄像头,直接连通当地质监部门,并有专人监控。 但就是在这些摄像头底下, 造假者毫无顾忌地灌装假冒的名牌葡萄酒。 这种 “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的背后,恐怕还不只是失职渎职那么简单。 监管的眼睛是闭上了,而利益的眼睛则可能睁得贼亮。
出了事,要么说 “ 不归我管 ” ,要么说 “ 管不了 ” 。其实,这些 “ 说法 ” 本身,就已经能说明食品监管存在问题。一则,造假手法不断翻新升 级,食品安全挑战变幻莫测,确实存在制度不完善、职能不健全的问 题,相关部门 “ 心有余而力不及 ” ;二则,恐怕还是 “ 非不能也,是不为 也 ” ,或者 “ 为 ” 起来也不那么给力。
工业文明的技术和成果, 如果在不良的法治和道德环境中, 将会 发生怎样可怕的异化, 其威胁的, 还不仅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更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公序良俗。假鸡蛋、 “ 合成豆腐 ” 等假食品,在制 假技术上可能还很 “ 初级 ” ,但其技术化、产业化的危险倾向已经值得 引起全社会的警觉。
有鉴于此,我们既需要提倡行业道德,净化市场环境,构筑隐形 的防线;更需要有关部门更加负责、更加主动、更加常态化地开展工 作,变事后推责为事先履职,变“踢皮球”为“打组合拳”,变感叹
空白为填补空白, 构筑起坚实的监管防线, 食品安全问题才会逐渐冰 消瓦解,百姓才会真正放心。
近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现 重点治乱从根上除隐患
◆2011年,全国质检系统“12365热线”接到的举报投诉中,食 品类投诉数量居第一位,占 26.75%
◆到 2015年,我国将制 (修 ) 订国家和行业标准 1000项,使食品 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 97%以上
关键词:加强监测
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事件频发
近年来,“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不断曝 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贵州贵阳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代表发现,很多食品安 全问题是通过媒体曝光和老百姓检举才被揭发出来的, 食品安全监管 部门主动发现的问题较少。 他认为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一 个权威的公开的信息渠道,是我们主动预防问题的关键。”他说。 风险监测是国际上早有共识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制度。 2010年卫 生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国启动监测工作, 将粮、 油等日常消费食
品列入监测范围,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并向监管部门提 出建议,使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2011年, 被称为“食品安全天气预报员”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中心成立。 该中心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 专门从事食品安全风险 评估工作。 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委员指出,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 严峻,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事件频发。在食品安全领域,风险评估 交流相对薄弱。 应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全面掌握和分析 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污染趋势, 及时发现食品 安全隐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还百姓一个“放心餐桌”,化解大家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
关键词:重典治乱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 4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但获得 生产许可证的,仅为 12万家左右。“大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 薄弱、 装备落后, 还没有真正形成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的食品龙 头企业。”严卫星委员认为,这种现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面对激烈 的市场竞争, 一些中小企业在利益驱动下, 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做出 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产品,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他建议,建立 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加大对失信企业惩 戒力度。
孙诚谊代表认为,我国食品监管环节多、链条长,容易产生监管 死角,暗藏食品安全隐患。 要建立食品及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明确 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能权属, 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同时防止监管部门懈 怠职守、推诿责任。
重典方能治乱。 2012年, 我国将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 惩处力度,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 点”, 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制售、 添加“地沟油”和“瘦肉精”等违 法犯罪活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自立委员提出,应从食品生 产、加工、运输、销售多个环节,准确采集食品质量相关的信息,将 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此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严卫星委员建议,给食品企业建立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给企业法人建立“食品安全道德档案”, 建 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加工企业信用档案”, 完善食品安全信用 的信息评价、跟踪记录、信息共享制度体系,对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分 级分类监管,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全程监控
有效整合力量,克服管理“碎片化”
“实践证明,只要围绕农产品质量、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 食品餐饮服务、畜禽屠宰、 食品进出口等 6个环节展开工作,‘咬’ 定标准不放松, 食品污染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黑龙江牡丹江市 委书记张晶川代表认为, 地方管理部门应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管理体 系,不断推进产地环境监测、生产过程记录、产品上市检测等工作。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究其原因,是管理‘碎片化’。部 门间的联合动作仍然存在脱钩现象, 缺乏有效整合, 长效监管机制还 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孙诚谊代表说。严卫星委员指出,食品安全监 管体系没有按照食品生产的规律去搭建, 而是人为地按照部门的职责 实施分段管理,这样的监管自然会出现漏洞。
张自立委员认为,全国目前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有 100万之 多,但检验检测机构条块分割。一方面科研经费明显不足,检验人员 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管理资源重复建设,未能有效整合。“分散 的检测体系之间,标准不同,运用手段和仪器不同,造成监测结果不 同,使检测的严肃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这不仅让 企业无所适从,也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
张自立委员建议,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分散于全国各地各 部门的技术支撑力量都集中在一起, 成立食品检验与检测中心, 对监 督检验网点进行统一布局,尽快扩大检测覆盖面,提高检测水平。
孙诚谊代表认为,食品安全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 应实现全产业链的监测体系。 从产业链源头开始监控, 对食品供应的 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可追溯, 让那些不达标的食品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如何让地沟油远离百姓餐桌
政协委员建议,强制餐馆加装油水分离器,挂牌管理
如何让肮脏不堪的地沟油, 彻底远离我们的餐桌?这是本报联合 腾讯网征集两会民生热点话题时网友们投票比较多的一个选项。 记者 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已有多名政协委员提交建议,为治理 “ 地沟 油 ” ,保障餐桌安全开出 “ 药方 ” 。
本报北京特派记者刘璞石小磊仇惠栋
>>现状
地沟油产量每年 300万吨
日前南京餐饮商会专门就地沟油问题, 发出行业倡议书, 要求行 业单位的餐厨垃圾做到密闭无渗漏存放、 清运; 废弃油脂必须交由有 合法资质的公司处理回收。但这仍然难以消除广大食客心中的忧虑。 记者了解到, 全国人大代表、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 鸣, 今年两会上提出了 《关于切实加强地沟油、 餐桌垃圾管理的建议》 。 他在调研中发现, 地沟油价格仅是纯正的花生油价格的 20%, 成为低
档饭店的抢手货。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现在每年地沟油产量为 300万吨,如果以每公斤 5元计算,总产值高达 150亿元,巨大黑市利益 使很多人铤而走险。
昨日做客搜狐两会访谈的嘉宾、 北京海粮鸿信生物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董事长黎东坦言, 作为地沟油正规回收的从业者, 他对如今街头 餐馆的油很不放心:“ 从 2005年以后,在北京地区中型的餐馆,我都 会有选择的进出。小的餐馆我基本上不进出,因为我知道它的厉 害 ……”
建言 1:不留空子,各部门要协同作战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曾担任郑州市副市长, 那时候也分管食品安全这一块,他在昨日接受搜狐两会访谈时直言, “ 若说政府这几年没有下劲去管食品安全问题,我倒不这么看,各级 政府还是努力的。关键是我们现在在管理上缺乏统筹规划。 ” 具体到 地沟油问题,他进一步阐释道:地沟油提取一个环节,是由市政市容 部门来管理的。它有制造部门,还有加工部门,还有运输部门,还有 销售部门,每一个环节你要监管不住,都会带来危害。而就是要设立 统一的检测机构,里面也涉及一个检测成本高低的问题。
“ 造假的手段变化越来越多,政府的管理部门也需要与时俱进, 另外, 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 也不是一个部门去下劲就可以管得住的。 ” 龚立群委员建议, 本着保护消费者利益、 保护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这个
大前提, 各部门各司其职, 该管的一定要管到位, 让它不留一丝缝隙, 交叉的部门,则要能协作起来,把这个缝隙堵死。 “ 有了这样的一个 管理措施,我想管理应该能够到位。 ”
建言 2:强制餐馆加装油水分离器
全国政协委员、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希望政府能够对症下药, 推介了 “ 油水分离器 ” 这一技术手段。这一仪器安装在宾馆后厨,油水 分离基本可以达到 98%。 他希望, 政府能够立法规定, 餐饮必须加装 这一仪器,作为从业的前置审批条件。开业之后每天定时、定量、定 人把从泔水中分离出来的油, 按照正规的渠道进行回收, 由专业企业 加工成工业用油。 他希望对于这一措施实施政府给以资金补贴。 黎东 介绍,其实地沟油 “ 浑身是宝 ” ,他们企业回收的地沟油,就是全部用 于生产生物柴油。
“ 可以让政府强制国企如中石油、中石化收购餐饮垃圾处理厂生 产的生物柴油, 并仿效西方国家在原油炼制的柴油中强制添加生物柴 油, ” 全国政协委员韩圣浩表示。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是一个很有 前景的产业,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 地沟油 ” 问题,将地沟油牢牢吸 住不再流向餐桌。
建言 3:要求餐馆投保食品安全险
全国政协委员杨超认为, 要通过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来推动 食品安全。 建立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监
管体制的补充, 不仅能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地补偿受害消费者, 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而且对于促进提高投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 平具有重要作用。
杨超委员介绍,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强制实行了食品责任保险, 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就规定了食品责任强制保险,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提供了一条市场途径。
范文二:食品安全问题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背景】
2012年两会召开之际,关于两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持续不断。根据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展开的网络调查显示结果,网民最为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分别为:社会保障、社会管理、食品安全、城市交通、教育公平、收入分配、楼市调整、反腐倡廉、文化体制改革、环境污染。围绕楼市调整、社会保障的话题仍持续不断,反腐倡廉问题在境外华媒的调查中排名第一,有关台湾方面的两岸问题也成为了重要议题之
一。其中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成为今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民及媒体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据中国网 “2012?两会?热点话题调查”的数据显示,名列调查结果前三位的话题分别是“高考改革”、“养老保障”和“人口政策”。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人大代表的观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分析说,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道德,目无法纪,唯利是图,加之有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域和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是不解决食品原料来源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说,近年来食品安全、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喝干净水,吸清洁空气,吃放心食物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期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治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空气和水污染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是缓解民生焦虑、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着力点。
各省市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议案,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惩罚力度、规范食品卫生认证等成为了讨论的热点之一。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政协委员的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就如何防范不安全的农产品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政府不能把食品安全的事扔给老百姓,完全让他自己去判断,这是不行的。政府部门、有关的机构一定要尽到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葛志荣认为,“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现行法律法规在可操作性层面仍需完善。”
此次两会中各民主党派的提案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所占比例也有所加大。
在各地两会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中,“食以安为先”被多次提及,各委员为此踊跃建言献策。北京市政协委员李蓉建议,建立以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跟踪、溯源、预警、信息发布等为主要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部分政协委员与网民互动,就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提出成立专门部门一站式管理的提案。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新闻媒体的观点】
中国新闻社开展的“境外华文媒体老总看中国两会”问卷调查显示,在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两岸、外交等领域的21项议题中,最受境外华文媒体老总关注的前5项议题中食品安全名列第三。今日,新华社发文细数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热议。各地方媒体就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食品安全的提案也做了相关报道。
人民网网民最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中,“食品安全”排名第九。新华网“2012两会调查”的22个选项中,“食品安全监管”始终名列前茅。中国网“2012两会热点调查”的17个选项中,食品安全关注度排名第五。 中国网就环境污染这一议案也进行了网络调查。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空气质量的新标准,增加了PM2.5值的监测。
媒体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方面的报道还有待于两会期间的进一步跟进。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网友的观点】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在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发起的网络调查中,食品安全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
“食品安全”的分项调查显示,53.7%的网友认为导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26.6%的网友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另外,引人注意的是,高达62.1%的网民表示,遇到了问题食品,不知道到哪投诉,最终选择忍耐。
网友感言,食品安全问题,既源于监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来自企业的道德滑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网友 IP:61.158.248.* 一些食品行业企业家利欲熏心,放弃了做人原则,无视社会道德和法律,为获最大利益,添加一些不该添加的东西,简化加工设备,不注重加工环境,钻法律的空子,更有甚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造假泛滥。
网友 IP:116.114.22.* 我常有一种感觉,凡是吃的似乎都有毒。食品造假已成常态,希望政府能行使自己的职责,从严从重对违法责任人进行处理,别让百姓失望!
对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网友们各抒己见。有人希望执法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违法者严惩不怠;也有网友提出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自律;还有网友希望媒体继续发挥监督功能,把危害健康的不法行为和企业公之于众。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综述】
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是关系我国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曾强调,“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在空气和水污染治理方面,应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健全空气和水污染的应对机制;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和产业结构,从
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要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环保问责制度,通过制度化设计确保环保落实到位;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应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典治乱,给予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者最大震慑,抑制违法冲动;要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监督互动的新型治理机制,实现外部他律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在法律威慑力的基础上提高道德约束力;要抓源头治理,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时“无缝”监管;要推进堵截与疏导相结合,既要重拳出击、堵住食品安全隐患,又要因势利导,构建食品废料的政府回收利用渠道,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引导小作坊小摊贩规范运营。(撰文:王乃萍 莫林虎)
范文三:食品安全问题
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及影响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种化学名词如 “苏丹红”、“二恶英”、“孔雀石绿”等见诸日常食品中,在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对食品安全问题难免心存疑惑:“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喝饮料食品怕掺色素”。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整体状况已有所改善,但人民群众依然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警觉性。为大家更全面的了解相关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将近十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起因、危害、影响汇聚于一表,旨在传播普及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让人们群众吃得安全,吃得称心,吃出健康。
食品安全的看法
近一段时间,台湾被塑化剂毒饮料搞得人心惶惶。香港的一次血液抽查也显示,有99%的被抽查者血液含有塑化剂。这边的食品安全风波还没有平息,欧洲又传出来源不明的大肠杆菌频频致人死亡的消息。目前这种传染性疾病已被带到了美国,虽然至今无法确认病源,但专家还是建议人们不要生吃蔬菜。
前一阵子,大陆的食品安全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有人甚至说出“国人已‘百毒不侵’”、“这种事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就不会有”之类的风凉话。但现在,台湾和欧洲都爆出此类事件,足以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客观地说,塑化剂饮料、大肠杆菌蔬菜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往往防不胜防。一方面,这次致人死亡的大肠杆菌有很大可能是来源于一些人类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界变异,而且病毒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我们暂时也无法追踪,这就使大范围传播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欧洲和台湾的食品监管机制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因为全球化的发展,食品流通链条延伸得越来越长,再严格的监管体制也可能会因为一些黑心商人昧心添加违规添加剂等原因而在某个环节出现漏洞。台湾的塑化剂使用了三十年才被查出来,可以说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莫大的讽刺。这些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使得保障食品安全难度越来越高。
民以食为天,吃的东西出了问题,老百姓恐慌在所难免,但政府不能慌。大陆在爆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时,从中央到地方都明确表态,彻查到底,依法处理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绝不姑息,尽可能地平复人们的情绪,重拾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但欧洲这次做的似乎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事儿还没水落石出,就匆匆忙忙把矛头指向西班牙黄瓜,当然西班牙第一时间否认了黄瓜带毒,最后搞得黄瓜成了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接。但面对这种波及范围甚广,业已危及到许多人生命的恶劣事件,相互推诿责任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再完善的保障机制也可能百密一疏,而老百姓希望的是进嘴的东西样样都是安全的。既然食品安全成了一个世界性问题,那么世界各国都应该参与到维护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尽快建立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全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食品的生产、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把关。即使食品安全事件再次不幸发生,各国也应该及时向世界进行通报,保障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公务员面试中易犯的十种高级错误
在公务员面试中,没有人保证不犯错误,只是聪明的考生会不断地修正错误走向成熟。然而在面试中有些错误却是一些相当聪明的考生也难免会一犯再犯的,我们权称之为“高级错误”。
一、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于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二、与面试官“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聪明的应试者可以列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为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您对这家单位的兴趣。
三、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有时候,参加面试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面试官,或该招聘单位的负面评价会左右自己面试中的思维,误认为貌似冷淡的面试官或是严厉或是对应试者不满意,因此十分紧张。还有些时候,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小姐,心中便开始嘀咕:“她怎么有资格面试我呢?”其实,在招聘面试中这些特殊的关系中,应试者作为供方,需要积极面对不同风格的面试官。
四、慷慨陈词,不举实例
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惟有举例。
五、缺乏积极态势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回答,正面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您为什叙5年中换了3次工作”有人可以及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自己却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六、丧失专业风采
有些应试者面试时各方面表现都好,可一旦被问及现所在单位或以前单位时,就会愤怒地抨击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谩骂。在众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中,或是在具备专业素养的面试官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忌讳的。
七、不善于提问
有些人在不该提问时提问,如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些人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八、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只有目标,没有思路。比如当问及“您未来5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5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为什么?”应试者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您对个人目前技能的评估以及您为胜任职业目标所需拟定的粗线条的技能发展计划。
九、假扮完美
面试官常常会说:“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您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对自己极为不利的。没有人没有弱点,没有人没有受过挫折。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十、不知如何收场
很多应试者面试结束时,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恐惧,会语无伦次,手足无措。其实,面试结束时,作为应试者,您不妨表达您对应聘职位的理解;充满热情地告诉面试者您对此职位感兴趣,并询问一下一步是什么;面带微笑地谢谢面试官的接待及对您的考虑。
范文四:食品安全问题
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 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 有些食品的苏丹红, 海鲜中的线虫病, 还有瘦肉精、 三无产品。 另外, 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腌制出来的。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 主要体现在深受家庭主妇青睐的腐竹产品 使用 “ 吊白块 ” 现象较为普遍。市场上查到的 “ 福建产 ” 腐竹产品基本上不合格,主要是不法分 子在利益驱动下,为了让腐竹变白、韧性增强、光洁度提高,违规使用了有害物质 “ 吊白块 ” 和不能食用的化学原料 “ 明胶 ” 。
此外,粮食及其制品中也发现少数使用 “ 吊白块 ” 的现象。 水产品用福尔马林浸泡 为 了防腐和延长保质期,一些不良商贩使用福尔马林浸泡水潺和 “ 小蜘蛛 ” 等水产品,部分水产 品甲醛含量超标情况严重。 加工鱼鲞时使用敌敌畏 高盐晒制加工的鱼鲞不再适合消费者的 口味, 于是部分生产加工者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在加工含盐量低的鱼鲞过程中使用敌敌畏、 敌百虫等农药防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范文五:食品安全问题
申论热点:十七届五中全会四大关键词
http://www.chinagwy.org 2010-12-17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 【字体:大 中 小】
刚刚闭幕的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一:转型
对于中国而言,2010年非同寻常,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十二五”即将开启。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五大坚持,这意味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政府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
全会公报中叶没有出现GDP的指标,而是说长期平稳较快的发展。这意味着,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要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这正是十二五与十一五规划的最大区别。此次政策的制定,考虑的是效果,而不是速度,这是此次全会公报中最大的亮点。这与中国国家主席******9月16日在北京举办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致开幕词时提到“包容性增长”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和******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意指不能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全面均衡发展,才能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2008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是“怒江水电开发”、2009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产业结构转型和粮食安全”、2010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三次国考的题材都涉及到了经济方面,可以说经济建设是国考题材选择的最大热门,不排除2011年国考申论仍以经济建设为主题的可能性。
关键词二:民生
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收入分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管理问题都一一作了解答。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被提出,现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格局正在确立,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城乡二元体制都归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此次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政府未来将会花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从近10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来看,仅2001、2003和2006年考察过三次民生类题材,但均不单单是涉及社会领域的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2010年关于居民收入差距、高房价问题、城市交通大拥堵等常见诸报端,并引发了全社会大讨论。2011年国考申论主题极有可能以民生问题为题材,考察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
关键词三:文化产业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财富有了很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强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被看成是金融危机期间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明确了政府未来要加大力度发展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既能进一步带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也能带来调整结构、提振产业、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经济效益。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20%以上。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通常在8%以上,而我国大陆只有4%,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2001年开始,国考申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以文化为题材,即2002年的“网络监管”。虽然考察次数少,但这正说明了未来国考申论考察文化建设题材的可能性很大。考生要多关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做好准备。
关键词四:环境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发生自然灾害,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
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都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命题人的青睐,这与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执政根本理念是密切相关的。2010年国考申论以“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为题材、浙江申论以“低碳经济”为题材,这体现了环境保护往往是与发展经济联系在一起。2011年的国考申论可能是复合题材,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命题是一大热门。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2011国考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考生务必深刻理解会议精神,以期在考生中灵活运用相关政策。
每日时评:食品监管怎能沦为“养鱼执法”
http://www.chinagwy.org 2011-04-21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记者调查中了解到,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造成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执法为利”。
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理当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修补监管漏洞。执法者怎么能为了收取罚款养活自己,便大搞“养鱼执法”呢,那种只要给钱,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要完成了全年创收任务,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只要不吃出人命,不闹出风波,就闭目养神,视而不见之举,与助纣为虐何异,
因此,相关部门应立即理顺食品监管部门的经费保障体系,以确保执法者人人能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奖金,执法部门家家都能正常运转。与此同时,还应对食品监管部门收取的罚没款进行专项管理,严禁以任何方式向执法单位返还。另外,还要对执法队伍进行“消肿”,临时人员一律清退,违规调入者一律退回,以防止“僧多粥少”外出找食现象的发生。
但在笔者看来,做好了上述工作还不够,还应该针对执法者的失职、渎职行为建立一套异常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从根子上杜绝食品监管沦为“养鱼执法”。这绝非多此一举,食品市场乱象环生,得不到有效监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把执法者的前途命运与食品安全与否挂上钩,这样一来,就算执法者平时天天“打瞌睡”,可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
全事件,他们仍能理直气壮的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肇事者,自己却毫发未伤。你说,懒惰、包庇的成本是零,执法者谁还愿意拼着命去盯着市场,冒着风险去查处不法分子,只有强化责任追究,出了食品安全事件,首先打监管者的屁股,执法人员才会如履薄冰,主动出击,竭尽全力去监管市场。
相反,若我们仍不重视对执法者的责任追究,仅仅是给他足够的经费保障,那根本无济于事。没有谁嫌自己的钱多,执法者仍然会暗中“创收”,想方设法去弄鼓自己腰包。
每日时评:治“染色馒头”“问题面包”应找新思路
http://www.chinagwy.org 2011-04-13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造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心需要加强,监管漏洞需要堵塞,对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问责和对不良商家的惩处需要从严从重。另外,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还不够,还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这几天,有两条关乎食品安全的新闻让公众很难淡定。一个是央视4月11日《消费主张》节目的报道: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防腐剂、甜蜜素、色素等添加剂制作馒头,工人还将过期馒头回收再重新和面加工成新品,这些“问题馒头”多被销往华联等大型超市。在记者暗访时,工人称打死饿死都不会吃自己做的馒头。
另一个是4月12日《广州日报》的报道:广州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的陈国群厂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包到期下架后全部报废,“我们都不敢拿给猪吃”。但记者暗访时发现,他们将过期面包重新回炉再造,然后送到“热销品”和“必选区”出售,员工称这种做法已经有3年的历史,是“工厂里公开的秘密”。
两起先后遭曝光的案例,再次增强了公众对保卫“餐桌安全”的紧迫感。很显然,在一些不良商家那里,商业利益已经成为他们唯一追逐的对象,良知和道德底线早已跌到了地下室。然而,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徒有道德谴责无济于事,还必须从制度建设层面着手。
按照常理,食品安全问题兹事体大,应该是有关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却在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存在较大问题。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诸多漏洞,以或者“无畏”或者侥幸的心态赚取了大量的黑心钱。
以此次遭曝光的“染色馒头”为例,媒体报道中提及的这样一个细节就值得玩味。据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知道在玉米馒头制作过程中添加色素属于违规操作,但他们总是有办法将监管工作消弭于无形。“他们来检查,我们就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他们一来我们就把车间的门关上,不让他们进去。”这种应对之法实在称不上“高明”,而且,与其说是监管漏洞,不如说明监管责任心不强,说其失职渎职也不为过。至于说内中是否因有猫腻而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待相关方面调查。
打造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心需要加强,监管漏洞需要堵塞,另外,对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问责和对违法违规不良商家的惩处更应从严从重。当前之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监管不严屡见不鲜,舆论普遍认为与处罚太轻、问责不严大有关系,以至于监管人员和不良商家有恃无恐。因此,有必要一方面严惩失职渎职人员,另一方面严罚不良商家,并开辟消费者对不良商家的民事诉讼索赔绿色通道,让制假制劣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还有,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还不够,还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就在这两天,瑞典民间机构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化验雀巢、喜宝在内的知名婴儿食品时发现,里面可能含砷等有毒元素,像喜宝的有机桃和香蕉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0.13微克镉和0.33微克铅。这些主要来源于以稻米为基础的原材料食品,这些稻米含高浓度的砷。
这些机构的化验报告是否权威暂且不说,食品安全是一个宁可谨慎一点也不能马虎的问题,他们相对专业的介入有利于倒逼权威部门及时关切、及时回应,或释疑解惑,或解决问题。这种第三方力量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求解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大多数公众只是普通消费者,他们不具备鉴定食品安全的专业能力,所以,培育和壮大这类民间组织,让一些有责任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以更专业的眼光帮助民众紧盯食品各个领域,作为政府监管制度的有益补充。双翼齐飞,这才能让我们的餐桌多一层保护。
每日时评:恶性营销在食品安全“伤口上撒盐”
蒙牛、伊利、圣元这三大乳业巨头上演的“三国演义”正在进行。之前,圣元奶粉因为“性早熟”事件,品牌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伊利的判断是,“蒙牛涉嫌商业信誉攻击,但由于我们反应快速、判断准确、措施果断最终幸免于难,而圣元则深陷性早熟门。”圣元“性早熟”到底是否和蒙牛有关现在尚未澄清,但这场“罗生门”的部分真相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10月20日下午,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获悉:网上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经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目前,案件基本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至此,公众大体可以判断出,这是乳业圈内一起恶劣的营销事件。蒙牛涉案人员安勇等人被抓,蒙牛副总裁胡苏东澄清,安勇是蒙牛公司一名项目经理,他制造这一事件是其个人所为,蒙牛支持配合警方依法查处。
蒙牛的澄清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恶性事件出来以后,犯事的不是“临时工”就是“纯属个人行为”,这对公众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不过,公众也不至于“犯傻”到“什么都不懂”的程度,企业试图将自己洗白,无非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层。乳业圈内的这一扇“营销门”打开了,公众被震撼得浑身发抖: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竞争自然必不可少,可是,用诋毁竞争对手这般如此低劣的手段恶性竞争,如果不是警方定性,公众很难相信这是乳业巨头的员工所为。
这一扇“营销门”不仅自损商业伦理,而且在中国安全食品的伤口上撒下了一把盐。三聚氰胺问题之后,乳业圈中的任何风吹草动,公众都会风声鹤唳,扩大到整个食品安全行业,国人对其质量品质也一直是心有顾虑。前不久,英国RSA保险集团发布了一份全球风险调查报告,了解人们现在最为担忧的5个风险。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赫然排在国人“最担心的风险”的第二位。重振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迫在眉睫,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企业也更需与政府共进,一起恢复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信心。
如今,乳业巨头蒙牛深陷“营销门”。痛心之余更让人悲哀的是,一些企业恰恰利用“国人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缺乏信心”的心理恐惧,来攻击伤害竞争对手。在中国,一旦听到产品的负面信息,公众是不会首先想到“这负面消息是不是源自商业竞争对手的蓄意攻击”。一来因为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不够了解,严重缺乏知情权;二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监管不力或者发声滞后;最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被食品安全问题伤害的次数太多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不得不使他们相信这些负面信息的存在。而在国外,面对
产品负面信息,消费者都会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事件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一味抱怨,妄下定论,他们会去思考“这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攻击”。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国人必须面对的一道伤疤。每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公众不会相信企业自证清白的声明,也往往会带着怀疑的眼神,去看待政府部门的调查结论,他们只相信自己的“负面想象”。现在,蒙牛“营销门”的打开,又在中国食品安全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某种程度上,这把盐可能会提醒中国消费者,以后在面对食品安全负面信息时,学一学国外消费者去考虑一下这是否是竞争对手的蓄意攻击。但毫无疑问,这把盐压根儿无助于食品安全伤口的愈合,只会让中国消费者感觉更累。
每日时评:2011年保障食品安全可有“给力”举措
http://www.chinagwy.org 2011-01-04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 【字体:大 中 小】
1月1日,《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据1月2日中国经济网)
新年第一天,权威媒体给出的这个调查结果,让人感到很纠结。但其实,只要我们对过去几年所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做个盘点,就不难发现,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甚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七成这个数字背后,其实隐含着多重让人心酸的含义:其一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各种问题食品甚至有毒食品折腾得如惊弓之鸟;其二是民众希望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能尽快得到改观。
分析以往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导致问题食品屡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个:一是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和权法意识。二是相关部门监管疲软乏力,甚至与一些不法奸商同流合污。无论是屡禁不止的三聚氰胺,还是各种有毒食品添加剂横行,背后几乎都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甚至渎职。连小学生都能调查出问题来的“有毒蘑菇”,相关职能部门却表示“绝对没有问题”。如此管理和监督,岂能不使老百姓失去信心,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民众生活甚至生命的大事。去年12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单列了食品安全渎职罪,可谓在法律和制度
上“给力”食品安全。然而,法律明确责任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执法与管理部门,能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落实上,也坚决“给力”,通过从严惩问题食品生产商家和相关管理失职、渎职者等方法,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安全保障。至少不能再让广大老百姓在“吃什么,”“敢不敢吃,”等问题之间取舍不定、徘徊难决~
每日时评:吃得放心是最基本的民生
http://www.chinagwy.org 2011-02-25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 【字体:大 中 小】
法律的严厉约束不是目的,获得食品安全环境、吃得放心才是目的。因此,食品卫生检测部门的在场,就是确保百姓吃得放心的一个最实际也最重要的因子,也是百姓把食品吃进肚前的最后制度关口。
食品安全是民众最关心的安全需求之一,吃得放心关系的是民众最基本的民生。正因此,在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的第三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加重了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处罚,规定产销“毒害食品”拟半年起刑,而此前草案规定最低起刑点为拘役。
拟对食品犯罪的刑罚适时加重,回应的正是群众关切,顺应的正是民心民意。近些年来,公共卫生领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毒害食品”事件,公众也因此学会了那些陌生而拗口的化学名词,被迫弄清楚它们对身体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由此,能不能吃到放心的绿色食品,成为百姓最看重的生活品质之一,迫切需要法律制度提供有效保障。
客观地说,老百姓对于食品有没有毒害性、在多大程度上有毒害性,基本是“菜鸟”。这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日常消费有较大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说,老百姓在吃的问题上,多少都抱持一种“狐疑”的心理。因而,当某种食品传出有问题,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停止此类食品的消费,对相关企业、行业的经营带来较大的抑制,有的甚至元气大伤。因此,在食品行业实行较为严苛的制度,给予较为严厉的惩罚,才能保障和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社会学角度看,“毒害食品”事件侵害的是百姓的切身利益,容易蓄积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因为,只有吃得放心,百姓才会生活得安心、祥和。必须采取刚性的手段和措施,对那些产销“毒害食品”的企业和个人予以更有力地打击,才能消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情绪。
因此,在刑法修正案草案中,提出加重食品犯罪的惩罚力度,体现的是国家用法律手段
进一步捍卫百姓饮食安全的用心,在法律层面更严格和严厉地介入食品产销环节的决心,必将进一步对违法犯罪分子产生威慑作用,使其不敢轻易越雷池,从而在源头上为百姓食品安全树立制度的屏障。
就百姓而言,法律的严厉约束不是目的,获得食品安全环境、吃得放心才是目的。因此,食品卫生检测部门的在场,就是确保百姓吃得放心的一个最实际也最重要的因子,也是百姓把食品吃进肚前的最后制度关口。
当食品卫生检测部门总是在食品产销各环节进行实实在在的科学的抽查、检测,而不是简单的盖章、到实地转转,那么,同样会对产销者产生威慑作用。更重要的是,还会及时把有毒有害食品检测出来,防止进入百姓之口。同时,也为法律的适用和严惩提供了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显然,这种常态化的检测,要比媒体曝光后再检测主动得多、管用得多。
每日时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须及时权威
http://www.chinagwy.org 2011-03-03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 【字体:大 中 小】
一度被怀疑为有毒化工原料的“一滴香”,前天被卫生部宣布“正名”了。据卫生部召开的食品添加剂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等产品属咸味食品香精,如按照标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那东西“就像大家普遍用的鸡精”。并且,“一滴香”如果是按照标准生产,生产很规范,就没有安全问题,也不应该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横竖这是个好消息,吃过或者怀疑自己吃过“一滴香”的人,至少对曾经因之产生的恐慌心理起到了一定的平复作用。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结论来得稍迟,吃过“一滴香”的人心里有个疙瘩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说“一滴香”无害这个结论来得稍迟,还因为央视某栏目报道这件事有一段日子了。那期节目我看了,记得让人十分郁闷的是,当时央视记者拿着“一滴香”从国字号的到北京市的若干职司检测的专业部门之间奔走,结果大家都找了一堆理由说检测“一滴香”这玩意不关自己的事。他们的“专业”理由令我们这些外行无从判断合理与否,总之“一滴香”究竟有害无害从那时起成了个悬而未决的谜团。正是因此,当“一滴香”可以名正言顺地滴入火锅之后,我们不应满足于心安理得,还应当厘清一些问题。
卫生部“正名”的消息比较简略,只是一个掷地有声的结论,然而我倒有兴趣知道过程,
想弄明白这个结论最后到底是由哪里作出来的,尤其是否在央视记者走访的那些检测部门之列。如果是,那就应该明了彼时究竟是哪个部门尸位素餐;如果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部门承担了检测职能。弄清楚这个问题很有必要,不仅是既往的责任问题,进一步说,涉及到今后出现类似的事情究竟该由谁管。前人云:百官之设在于各有所司。鄙人续貂云:百司之设在于各有其职。百司,当然是笼统的指代,如今的职能部门是否当以千、万来计,这里不用计较,但我们都知道一种很怪的现象,那就是每个职能部门都有其存在的堂皇理由,然而很多责任问题却是“冤无头,债无主”,一笔糊涂账。“一滴香”仅仅“正名”了事,就难免覆辙重蹈。
卫生部同时发布公告称,从今年5月1日开始,面粉中将禁止添加增白剂。这意味着,争论了十年之久的“面粉增白剂”存废有了最终裁定。以私意度之,这还意味着“面粉增白剂”大抵与“有害”二字难脱干系。完全可以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还会不断成为焦点。出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应对:无害的给个交待,有害的坚决制止。前提是:及时、权威。
每日时评:双汇瘦肉精折射“监管俘获”问题
http://www.chinagwy.org 2011-03-18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 【字体:大 中 小】
当前瘦肉精还魂于行业龙头企业双汇,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挑战起了居民的生存底线。农业部、商务部等调兵遣将般的督查,双汇真假难辨的道歉,人们对企业良心的谴责等,这一幕我们不再生疏。同样不会陌生的是,严刑峻法的呼吁再度迎面袭来。我们认同食品安全法起草人李援的观点,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单靠法律就能解决的问题,也深信在食品安全底线一次一次冲击下,人们期望法律严惩是基于对立法与执法实体充满信心和信任的宣示。
毫无疑问,《食品安全法》条文之规定是相对清晰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的分工是相对明确并环环相扣。因此,当前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示出一个我们必须正视并亟需反思的“监管俘获”和相关立法客观上提供了何种激励相容机制等现象。
显然,诸如食品安全等问题,客观上需要形成市场竞争自律、司法威慑和行政监管等多维度防护性保障体系。这种维系食品安全等的多维度防护性保障体系,需建立在特定市场交易秩序的制度基础上。而有效的市场交易制度之法治理念,要避免市场失灵和监管被俘获等问题,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和清理信息传导围墙,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和社会福利损失。
当前,食品安全更多地依赖行政监管和司法严惩,而淡化食品原料和安全信息的市场公开披露等(如食品添加剂和这种添加剂对人体伤害之影响等信息),使食品安全防线更多地依赖于监管部门和企业的把关,且行政监管和法律惩罚的目的更多是以儆效尤的杀鸡儆猴,而非有力地促进信息公开透明,降低信息不对称。因此,这种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在抬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的同时,却未有效对监管被俘获之问题构建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从而导致近年来所出现的诸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和瘦肉精等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都是基于媒体对食品违法添加剂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公开曝光。
因此,当前应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重点防范监管俘获,构建促使相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说真话的激励相容机制,促使其向市场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法等,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如监管机构和食品企业都应该定期公布其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并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等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宣告,以尽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这种充分的信息披露不仅方便消费者做出购买是否安全的选择,而且生产商可根据消费者选择所传递出的市场信号布局商品结构,无疑消费者是对自身健康的最终护卫者,消费者的选择把市场机制融入了食品安全体系中。另一方面,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和经济惩罚力度,增加销售有毒食品者的经济成本,如当前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者提出了10倍之罚款,是必要的,但还需要降低消费者的索赔成本,这需构建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避免单个消费者维权成本低而10倍经济赔款法规难以执行。同时,通过立法等手段,尽可能最小化监管者的自由裁量空间,并提高行政流程透明度,强化社会对监督者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