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深化财税金融体质改革
深化财税金融体质改革
【背景链接】
2012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2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8、9两个月出现愈演愈烈的局面。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最为严峻的形势。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
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
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中公教育版权 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
四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在地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其对地市、县域内草根金融类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的监管权力。
范文二:【申论热点】深化财税金融体质改革
【申论热点】深化财税金融体质改革
【背景链接】
2012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标准表述】(http://news.gwy.91up.com/)
[深度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2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8、9两个月出现愈演愈烈的局面。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最为严峻的形势。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
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
“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中公教育版权(http://news.gwy.91up.com/)
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
四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在地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其对地市、县域内草根金融类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的监管权力。
资料来自;91up公务员应战平台
范文三:申论热点分析:深化财税金融体质改革
申论热点分析:深化财税金融体质改革
http://gwy.91up.com 2012-03-23 来源:91up公务员考试平台
【背景链接】
2012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2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8、9两个月出现愈演愈烈的局面。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最为严峻的形势。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
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中公教育版权
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
四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在地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其对地市、县域内草根金融类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的监管权力。
范文四: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
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
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的完整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代,因此我国金融发展的时间较短,为了跟上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化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下过。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从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处在一个稳步前进的状态。2012年、2013年开始发展飞速。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金融市场体系也初具规模、分工明确,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多样化,优化。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
1、金融结构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金融机构在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却从未停下。因此我国现存的金融结构状态是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的。甚至对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如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中银行占有主导地位,银行业的资产和市场融资占整个金融体系的比重在80%以上。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金融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的银行,被政府严厉把控。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与规模控制。政府对市场的绝对主导导致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从而阻碍了有效地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对金融市场资源也不能进行有效地配置。不具备化解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利于货币市场发挥其灵活的资源流动的优势,也不利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作用的发挥。
2、金融缺乏创新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进行金融改革,但由于多方的原因,我国的金融发展仍在多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作为金融改革原动力的金融创新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金融创新过分依赖于政府。在贫乏有限的金融创新下各个领域进展失衡。如金融市场的创新还未达到金融市场由封闭型向开放性转变的需求。金融制度也过于死板,不符合市场化的金融发展的需要。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创新在金融创新中占最大比重,但是我国金融产品的种类仍然较少,且没有做到特色化。由此导致金融工具的分布不平衡,尤其突出的是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
3、对于金融的监管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从外部条件来看,金融法规的建设滞后。虽然我国的金融法案经过市场实践和发展形式的洗礼,进行过多方多次的修改,但由于整体法案基础不牢固,法律涵盖面狭窄且具有严重的局限性,金融监管形成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瞬息变化的金融发展形势下所设立的一些管理条件、实施办法具有临时性,因此会出现思虑不周甚至自相矛盾的窘态,缺乏法案应具备的一致性、连续性和权威性。这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无疑是一种伤害。从内部问题上看,对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把握始终是困扰金融发展的一个问题。
4、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无法联动
我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本就发展不够。货币市场的形式较少且各个形式的发展不均。其中同业拆借市场不够健全完善,在网络交易系统的发展上存在不够规范和监管不利的问题。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也缺乏后劲。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的确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方向,要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开放体系。要完成市场经济向开放化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撑。要求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就给金融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三、金融改革的举措
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参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准绳,以金融促进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我国对金融改革应有以下相关的举措:
1、金融发展应坚持市场化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金融改革中,信贷管制和利率管制是被逐步取消的,放松金融市场的入口,使银行具有自主性的经营方式,形成多元化的银行结构,促进资本的流通,为金融发展注入活力。首先要对金融产权的改革力度进行加强。打破在国有金融机构长期垄断下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金融领域的局面,从而促进民营金融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为原有的金融业注入活水还可以优化金融结构。其次是减少干预。尤其是对信贷投向和信贷主体选择上的干预。可使金融机构依据融资主体的条件进行一个客观的风险评估,以此使配置机制更具市场化。再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就提到过得关于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在金融改革中应贯彻实行利率市场化,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需要由供求决定利率价格。开拓创新,实现金融服务于实体的政策少不了创新。我国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国外的一些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以政策支持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展银行促进金融中介组织的发 展,这样就可以在民间资金和实体经济之间搭建起一个平台,使金融更加直接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在金融产品上也应有所创新,以市场化为向导,出品更具市场性更具特色的实用型产品。另外,针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乏联动性的问题,要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深入发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在市场选择的前提下明确梳理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的比例。实现金融构成各部分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证券、银行、保险要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金融机构应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提高其管理和运营效率,使金融市场的主体更加理性化。同时也可大力推进金融的国际化和跨国经营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关注产品创新,对金融网点进行合理的分布规划,加强渠道建设。关注农村金融服务问题,以政策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将拓展领域的新业务与支持城镇化相结合,提高小城镇的金融服务和业务面,使小城镇的金融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共赢。
2、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加强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化环境下,对金融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创新大致可分为七类:
(1)金融制度创新;
(2)金融市场创新;
(3)金融产品创新;
(4)金融机构创新;
(5)金融资源创新;
(6)金融科技创新;
(7)金融管理创新。其中在国际市场上,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中的主体。金融产品的创新需围绕其核心,就是满足需求的功能,而它包括两个部分即银行服务和金融工具。由于金融产品的形式是客户所要求的产品种类、特色、方式、质量和信誉,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需遵循市场上客户的要求,使客户方便、安全、盈利。可以收集客户意见,增设客户体验的环节,是金融产品得到市场所需求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是金融市场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必要之举。现代金融市场大致包括:差异性市场、时间性市场、地区性市场。在地区性市场中,我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且忽视了小城镇市场的开拓。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许多小城镇已具备形成金融市场的资金条件,但是金融市场对小城镇的开发显然不是很完善。很多小城镇没有或者鲜有金融网点,并且这些小城镇中金融产品稀缺和落后。地区性市场的不完善的开发现状,会拖慢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其他金融市场也是如此。因此要注重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资源的创新是指人才、资金、财务、信息等,它是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必要前提。其中资金的创新可有多方面的思路,金融机构经营者必须要即时掌握资金供应市场的动态,挖掘和寻求新的资金供应渠道,开辟新的负债业务。可发展机构资金,也可使社会保障基金进入金融资源之中。在人才方面,既要获得教育部门的协作,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又要利用资源全球化市场化的特点,吸收其他机构高级人才和引进国外高级人才。金融资源聚集方式需要不断创新。由于不同的金融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所要采取的吸引和聚集方式也应多样化。银行经营者要不断创造新的手段,力求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聚集自己所需的金融经营资源,并且要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以求得经营上的最大效益。从微观上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3、对金融进行合理的监督首先,针对我国金融监督的外部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关金融法规的制定上还需继续努力,寻求良方。由于我国金融法案根基不稳而导致金融监督的问题亟待解决。应继续加紧完善法案,可向外借鉴也可向内部专家请教,集思广益。在针对内部激励和控制机制无法把握的问题上,需以金融服务实体为宗旨,以金融市场化为方向做出权衡。其次,在完善监督体制的同时也需注意力度的把握,要达到合理监督的效果。这就要求在金融改革中政府要转变其职能。原先政府在金融监管上扮演的是主导推动的角色,虽然能起到降低金融风险的作用,但是却阻碍了市场对金融发展的作用,不利于金融的发展。所以现在政府应逐步从主导者的地位上退下来,进入到监督者的角色。当然,这还需一个前提,就是不断的完善国内的金融体系,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深度的开发。另外,作为辅助的金融也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发展,因此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接轨势不可挡。所以在监管上要建立国内监管和国际监管相接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细致的严密的监管制度以杜绝漏洞和监管的真空地带。最后,要实现微观监控向宏观监控的转变。从全局上把握整个金融活动的方向,监控其可计量的风险。
4、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推进二者的协作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市场,它以提供短期的资金融资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了方便灵活的管理手段,并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重要作用。在货币市场的发展中,同行拆借市场需要被进一步完善。同行拆借市场的网络交易由于形成不久,其网络交易系统不够完善,存在风险,这为同行拆借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阻碍。现在的同行拆借市场已发展为有形的市场和无形的市场,要充分发挥同行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就需要为其搭建一个健全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目前不应忽视这一方面的探索。在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这一方面,在政策上应有所作为。首先应在政策上放松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口,适时适当的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可适当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等。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皆有发展的基础上要促进二者的联动作用。应防止人为割裂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阻止资金的变相暗通,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使货币政策能确实发挥其效,从而使货币市场的发展有效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四、结束语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在中国虽然不断发展、不断革新也不断有着新的收获,并已经慢慢渗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但是毕竟基础不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经济全球化,经济市场化的大背景又不断给我国金融提出新的挑战,因此金融改革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基于上述判断及认识,我国金融改革必须全方位进行。转变政府职能,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有效的监督。应加快构成金融市场的两大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全平衡发展。坚持市场化的金融发展方向,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精神,做出切实有效的改革。
范文五:论我国金融机制改革
国际商学院 双学位期末考试 2012~13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论我国金融机制改革
——如何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强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走向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 避免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要开放 , 资本项目在 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也必然要开放。面对这些,有人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 我国金融发展的灵丹圣药,也有人将其视为造成差距和不平衡的罪恶之 源,但这些都不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之举。应该说资本的全球化 流动和生产的转移,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经济 全球化又并非像发达国家政府和组织所倡导的那样,能给个国带来持续 的繁荣和经济增长。相当一部分国家并未在全球化经济中得到相应的好 处,反而承受了社会不非定,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这又无疑给我国金 融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成为经济全球化下的 金融强国,就必须要完善我国的经济金融体制。
要进行金融机制改革,我们就必须要了解现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均 衡机制。所谓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 , 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等制约因素的情况下 , 具有相同特征的证券或资产不存在从国际流动中 获利的机会的一种市场稳定性 , 这时 , 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一种静止平衡的 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只要投资的最终收益与资本不一致时 , 国际金融 市场就失去均衡 , 资本流动就会产生。事实上 ,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 国际资 本流动方向和规模是变化莫测的 , 如果一国的经济基础、金融监管手段或 金融市场建设等不相适应 , 就有可能酿成金融风险 , 并有可能传染、扩大 成国际金融风险。
对于我国来说,对投资等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人民币的汇率问 题。我国要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考虑的,便是人民币汇率的改 革,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影响重大,它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投资,劳动力等 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还影响着我国的股市,经研究表明表明,我国汇率 与股价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只是在部分时间段内二者存在一 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目前,中国的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与成熟经济 体之间仍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人民币的改革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 要进行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应现在的经济运行体制, 就必须要充分了解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对其加以分析,取其精华。 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是在 2005年进行改革指定的,其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
第一,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 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第二, 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 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 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 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 元交易中间价上下 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 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 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第三,起始汇率的调整。 2005年 7月 21日 19时,美元对人民 币交易价格调整为 1美元兑 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
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 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 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 率第一步调整 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 的增减。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 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在了解了我国现行汇率机制的基础上, 什么才是影响我国人民币 汇率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又是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的又一瓶颈性问 题。 根据对现在国际上不同国家汇率机制的选择状况分析, 一国采取 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国家的大小和经济的强弱
大国、强国的经济实力强,防范和抗拒金融风险能力强,汇率波 动在一般情况下不大,适合实行浮动汇率制。例如美国,是最典型的 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
小国、弱国经济实力弱,宏观调控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外部 均衡实现难度更大, 因此更需发挥汇率政策的调节作用, 更适合实行 干预程度较大的汇率制度,如固定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二)经济基本面、外汇储备、国际竞争力的情况
经济基本面健康, 外汇储备充分,国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的抗 风险能力的国家更宜实行浮动汇率制。 反之, 则宜实行固定汇率制或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我国为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比较好,有 相当的经济实力;外汇储备比较多;但是国际竞争力较弱,特别是金
融体系不够健全, 金融监督机制不完善, 因此更宜实行政府干预程度 较高的汇率制度。
(三)资本的流动性
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的汇率易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 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在资本流动受到管制的条件下, 固定的汇率不 会发生大的危险, 并且由于资本流动受到管制, 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之间便不再矛盾,例如我国就是如此。
(四)通货膨胀水平
通胀率高, 汇率水平对物价总水平影响较大的国家适合实行固定 汇率制,等以后通胀情况有所好转时,可调整汇制,以避免固定汇率 的负面影响。相反,通胀率不高的国家则可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四点因素, 也同样是制约我国汇率选择的决定定因素。 我国作 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基本健康, 固定汇率与货币 政策之间的有效性的矛盾已不复存在, 在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两 只手的共同作用下, 抗拒风险的能力日益增强, 这就决定了我国对固 定汇率制的选择。
但是在风险全球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 人 民币汇率虽然向着合理均衡水平接近, 但其形成机制逐渐向自由浮动 的市场化机制演进, 这就意味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将面临着越来越 多的新挑战, 其预期风险也有增大之势。 持续升值难改外贸非均衡格 局, 现行汇率形成机制仍不完善, 这些都是人民币改革中所遇到的问 题。
综上所述,我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政策建议: (一)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实现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有管 理浮动。 人民币实现浮动汇率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应该随着资本项 目的开放而不断推进。从长期看,应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的浮 动空间,逐步过度到人民币的独立浮动。短期内应让“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名副其实,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增加弹性和灵活 性, 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 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 预,逐步放宽对外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
(二) ,要逐步完善外汇市场,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提 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进一步开放外汇市场, 改革强制性的 结售汇制度,过度到意愿结售汇制,放宽外汇市场的准入限制,真正 履行我国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的承诺, 增加市场交易主体, 让更多 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参与外汇买卖, 避免大机构集中性的交易垄断 市场价格水平。
(三) ,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 动和国际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 化,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必然走向可兑换。 同时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一 个渐进的过程,应贯彻积极稳妥、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稳步推进, 为人民币将来的完全自由浮动与国际化提供一个市场制度基础。 由此可见, 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在科学基础上, 根据我国的实际经 济情况的需要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条不紊地推进。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依然应是我们国家当前需要继续坚持
的大政方针, 是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最佳抉择。 尤其是在当前 国际上不确定且波动与调整加大的局面, 作为一个在发展、 在积累阶 段的国家, 应力求稳定与增长, 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加紧自身改 革十分重要与紧迫。 而从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变化迹象以及汇率市场 的震荡走势看,我们保持货币、汇率机制的相对稳定是妥当的选择。 从人民币经济基本面看, 更应继续以稳定为主, 加快经济积累与发展, 真正形成人民币强势或自由化的支持与保障。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 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辩论不可采取冷淡态度, 应根 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有条不紊地推进 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 依然应是我们国家当前需要继续坚持的大 政方针, 是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最佳抉择。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 上不确定且波动与调整加大的局面, 作为一个在发展、 在积累阶段的 国家,应力求稳定与增长,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加紧自身改革。 以上谈到的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也是我国需要进行的 首要改革。下面我们要说的,便是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我国要在经 济全球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金融经济强国, 就必须关注我国的外 汇储备问题。 外汇储备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可谓深远。 外汇储备激 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 , 给 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考虑外汇储备对国内宏观经 济的影响 , 需要理清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 , 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实行
外汇管制的结果 , 如我国的强制结算制度 , 在允许范围外的外汇必须 强制出售给央行 , 如果企业或个人的售汇大干用汇就会造成外汇储备 的增加 ; 另一类是央行按照汇率目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 , 经 常项目的盈余、国际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 (包括 FDI 、股权资本、债 权资本和银行贷款等 , 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 ) 会相应造成汇率 升值的压力 , 为了避免汇率的升值、 维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央行 就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两种机制导致的储备增加对国内宏观 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国内外资产负债或权益是怎样进行调整的。 从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 , 央行的资产由净国内资产和净国外资产 (构 成外汇储备的内容 ) 组成 , 负债由国内货币、 银行储备、 央行自己发行 的债券 (或票据 ) 等组成 , 权益由政府注入到央行的资本加上央行自身 的收益或损失组成。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 , 相应的是股权资本的增加 (假设股权资本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政府存款的减少 ), 就不会引起国内 货币的扩张 ; 如果储备增加引起国内负债的增加 (央行的这种干预手 段被称为非冲销干预 ), 将会引起国内短期利率的下降 , 银行信贷的扩 张 , 国内通胀压力将会上升。 如果储备增加引起的是国内资产的减少 , 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冲销干预。过去的经验表明 , 一国央行有 能力冲销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最近几年 , 在新兴国 家 , 央行的这种冲销干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考虑到一些新兴国家金 融系统的不够发达等情况 , 在央行实行冲销政策 (部分冲销 ) 的过程中 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成本 , 包括 :通胀压力、过度投资、资产泡沫、货 币政策管理的复杂性、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潜在的资本损失、 冲销
成本、债券市场的分割、国内银行借贷的资源配置失效等。
因此,我国必须关注外汇储备,采取积极的储备管理战略,建立 统一的储备管理体制和多元化的储备经营操作机构。
我国要成为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强国,经济才是根本,大力发展经 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同志曾提出的强国口号,进行人民币汇 率机制改革,建立完整的外汇储备机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金融建设的两个首要任务,因此,必须做好这两项工作,只有 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是我国真正的成为 一个金融强国。
参考文献:
吴曼丽 . 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影响因素 [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2) 者贵昌 :中国国际储备的分析与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 ,2005(5) 胡庆 :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J],西南金融 ,2004(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深化财税金融体质改革